那军汉突然对大姐做出粗鲁的举动。母亲吃了一惊,但仍镇定地喝道:“什么人?休得无礼!”

    那军汉听了,倒向母亲施了一礼,手却并未放松:“夫人,我是大冀王手下的军士。大冀王现在正在遍寻美女,您的女儿有福了。”

    “不要啊!”大姐急得流出了眼泪,极力想挣脱。

    母亲也懵住了,大约她从未听说过大冀王是谁。这时,若荀已经被吓哭了。

    二姐和我想要冲过去。那军汉急了,一只手仍将大姐的胳膊拽得极紧,另一只手却拿着长矛比划过来。

    母亲慌忙将我们姐妹喝住,不令我们往前。我忽然发现书童躲在远处一侧的树丛边上,因为个子小,那军汉似乎并未注意到。

    我用眼神示意书童快回家报信儿。这样,书童轻松地逃脱了。大姐被那军汉踉踉跄跄地拽走。

    母亲忽然朝那军汉喊道:“大冀王要选美女,也须三媒六聘到我宋家来,方对得起这大冀王的名号。贝州宋廷芬的女儿,是最懂道理的,不会被你们强迫,也决不会做傻事。你们传话给大冀王,若想娶我宋家的女儿,须按规矩来!”

    我们后来才体会到,母亲不会真以为那个强抢民女的大冀王会来宋家提亲。她这样说,一是怕大姐寻短见,二是怕大姐被掳到军营后受辱。当时母亲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于是,我们眼睁睁地看着那军汉掳走了大姐。若荀扑在母亲怀里哇哇大哭。这时,父亲已经得了消息,同着几个邻家伯伯火急火燎地赶过来救人,却已经来不及了。

    母亲一见父亲,便跪下道:“夫君,我没有保护好若莘,请处置我吧。”

    父亲忙扶起母亲:“娘子何来此言?万不必如此。此事是我这做父亲的失职。我现在就去大冀王的军营中,与他据理力争。对他讲明道理,救回若莘。”

    “夫君,不可呀。那些会武的军爷,怎么会听你的?”

    邻家的伯伯们也都劝道:“是啊,宋先生是个舞文弄墨的人。那朱滔听说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同那种人,如何讲得了道理?”

    “若讲不通,”父亲神情肃穆地说,“我愿以命换回若莘。若再不行,我们爷俩就死在一块儿吧。”

    我们听到这儿都哭了起来。

    二姐决绝地说:“我愿随父亲去换回大姐。”

    我也立即说:“用我去换回大姐吧。”

    父亲冲我吼道:“小若宪,你跟着胡闹什么?”

    他又看了看二姐:“若昭,为父怎会用你去换大姐?你们都是父母的宝贝,少了谁能行?”

    “夫君,这大冀王到底是谁呀?”母亲问道。

    “你呀,到底是妇人家,不大关心这些事。大冀王就是通义郡王朱滔啊。这个贼子,朝廷如此看重他,他却仍不知足,自封为大冀王。如今他兄长朱沘在泾源称帝,又把他封为皇太弟。兄弟二人气焰不小啊。只是不知他何时逼近贝州了,怎么事前一点消息也没有啊。”

    “这样大的势力,我们如何抵得过啊!我们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怎么受到这样的祸患呀?”母亲说着,眼泪如珠子一般落下来。

    “别说了!”父亲坚定地说,“我得快点赶到朱滔的大营,免得若莘做出傻事。”

    就这样,他不顾母亲和众人的苦劝,头也不回地走了。母亲几乎哭倒在地。父亲不过一介书生,他去朱营,无异于送死。

    母亲回到家中,一直呆坐着,一句话也没有。我们姐妹几个,谁也不敢劝,心中的恐惧和害怕已经超过了悲愤。若荀也收敛了自己活泼的性子,呆呆地坐在一旁。过一会儿,她去偷偷看看母亲,回来仍坐在原处,不敢说话。

    我和若伦的手一直紧紧地握着。作为双生,我们虽然性格不一样,但我俩在危险和恐惧到来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将手握在一起,也许这就是内心的感应吧。

    二姐到底比我们大几岁,也更沉着。看看饭时已过,便自己到厨房去了。忙活了一阵儿,她便端出一碗浆水粥。她示意我和若伦端给母亲。

    若伦端着浆水粥,我跟在后面。母亲看了一眼那粥食,却说喝不下,只让我们姐妹去喝。她又特别嘱咐让弟弟的奶母要吃好饭,这些日子,稷儿只能由她全力照顾了。我们姐妹当然也没有吃饭的心情,只有若荀喝了点粥,便胡乱收拾了。

    至夜,宅子里冷清得可怕。我打开窗子,望着外面的星星,心想父亲和姐姐不知现在怎么样了。我知道二姐三姐也都没有入睡。我在生命中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惊恐和害怕……

    我在恐惧中睡着了。第二天清晨,我模模糊糊地听见一阵阵的抽泣声,就听母亲说:“若昭,你不要怪阿娘。阿娘要早做准备。你父亲一个读书胚子,入了军营里是羊入虎口。你大姐的性情又那样贞烈,怎会甘心让粗鄙之人侮辱,怕是会以死明志。我如今先预备些,不能等着两副棺材抬进来,你们姐妹连麻衣孝服也没有。”

    我听了这话,一下子哭起来,拉着母亲的手,喊着:“不要,不要,我要去找朱滔拼命,我要我阿爷和大姐!”

    二姐和若伦在我一旁,早哭成了团。

    母亲刚强地说:“就这么办了。”

    她吩咐书童:“去买麻衣孝服和香烛纸钱吧。”

    书童答应着,刚要出门,忽见一个军汉骑着快马到了我家门口,施礼道:“请问这是宋廷芬家吗?”

    “是,你有何事?”母亲冷冷地问,那声音中又分明带着惊惧。

    那军汉答道:“我是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将军派来的,这里有宋先生给家中捎的信。”

    一听是父亲的信,我们紧缩的心忽然展开了。母亲慌忙接过信,匆匆读了读,惊喜地说:“你们父亲说若莘有救,他亦平安,勿念。”

    母亲忙又问那军汉:“这位军爷,敢问我夫君现在何处啊?”

    “他当在李将军营中。具体的事我不清楚。我亦不便久留,告辞了。”军汉说完,便上马走了。

    母亲和我们姐妹几人更加疑惑,却把心暂时放宽了些。父亲还活着,大姐还有救,这就好。

    “阿娘,李将军是谁啊?阿爷阿娘认识吗?”我问。

    母亲答道:“李抱真将军是昭义节度使,就在阿娘的家乡上党。你阿爷应该不认识李将军。我记得你们的舅舅倒好像说过与李将军有交情。只是如今这李将军难道来到了贝州?李将军是最忠心于朝廷的,难道他是来铲除朱滔这个逆贼?只是你们父亲怎么到了李将军营中?他是怎么见到李将军的?”

    母亲心中有一连串的疑问,当然一时半会儿也难以解开。我们知道,大姐还在朱营中,随时都有危险。母亲和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家静静等待。

    青阳城内仿佛一切都平静。至夜,城外忽然乱起来,传来可怕的厮杀声。那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我想,那是李将军在和朱滔的军队打仗吗?父亲怎么样了?大姐又怎么样了?母亲怀中紧紧抱着稷儿,我们姐妹四人都守候在她身边,心中默默地祈求上天,希望父亲和大姐能够平安。

    远处的厮杀声渐渐地消失了。虽然刚刚清晨,城内却渐渐喧闹起来。母亲派书童出去打听消息。

    很快,书童回来了。他敲门的声音听起来十分轻快,一进门,便嚷道:“夫人,昨夜李抱真将军的军队与朱滔在城外厮杀。李将军把朱滔杀得片甲不留,那朱滔老贼也被俘虏了!”

    母亲喜上眉梢,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我们姐妹几个也欢呼雀跃,等着父亲和大姐的平安归来。

    至晚,母亲收到父亲的一封信,报了平安,告知我们,他和大姐都安然无恙,明日便可回家了。

    第二傍晚时分,父亲和大姐回来了。母亲又喜又嗔:“既是平安,怎么不早些回来,让家人悬心。”

    “不是已经修书报了平安吗?又担心什么?李将军十分热情,硬要留我们一晚,今日又款待我们,所以至晚方回。”

    我们姐妹几人正围着大姐说话儿。

    二姐问父亲:“阿爷,您认识李将军啊?”

    “我并不认识,”父亲答道,“你们的舅舅与李将军认识。我一出城,本要直奔朱滔大营。谁知路上远远地看见大队人马由西向东而来。我心里便想着,是不是朝廷派大军来了,不如看看情形再说。一打听,竟然是李将军专门从上党过来剿灭朱贼。我忽然记起你们的舅舅说过与李将军有旧,便决心请李将军帮忙。”

    母亲说:“两军交战,空口无凭的,人家怎么就信了你?”

    父亲道:“一开始也不信。我提了吴琏的名字,人家也半信半疑,不让我见李将军。我好说歹说才求他们禀报了李将军。李将军让我背写一首若莘的诗。我倒有些奇怪,只得写了一首若莘从前作过的《咏松柏》,谁知呈上去后,李将军立刻就要见我。原来吴大舅早就将若莘的诗抄录过给李将军。李将军十分赏识,已经牢记于心了。所以一见那首诗,便认定我是若莘的父亲了。”

    “舅舅不该将闺阁诗作外传。”大姐轻声道。

    “哎,你们的吴大舅是个不拘礼法之人。上党风气,与中原不同。女子有才,要彰显出来,像男子一样光耀门楣。这样,父母脸上有光彩,连亲戚也跟着沾光啊。何况,若没有他传扬在先,李将军怎会信我?说到底,还是若莘自己救了自己啊!”

    大姐听了这话,低头不语。

    母亲说:“不管怎么说,到底是受惊了。我准备一桌好菜,为你们压惊!”

    “太好了!”我和若荀不约而同地说道。

    父亲嗔怪地说:“若宪,你怎么还像长不大的孩子?”

    我吐了吐舌头。是啊,这个时候,我不该这么说。我抬头看着大姐,发现大姐还是面带忧郁之色。我忽然觉得,这件事情,可不是这么简简单单地过去了。

    李抱真将军入城后,百姓锣鼓喧天地欢迎。朱滔已被送往长安,等候发落。父亲后来想去拜访李将军,答谢救命之恩,可是,听说李将军未在贝州久留,已经回上党去了。

章节目录

唐宫女官宋若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佳语砚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佳语砚寻并收藏唐宫女官宋若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