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过后,盛夏连招呼也不打就来临了。夏日的午后,是我们午休的时间。我却有些睡不着,悄悄地起来了。

    若伦问:“你没睡着啊?”

    “我睡不着,可能是让那知了吵的,我想去粘知了。”

    “数你淘气。”

    我去墙边摸着那竹竿,喊着若伦:“一起去啊!”

    “不去,我又粘不着。”

    “哎呀,粘着玩儿嘛!”

    于是我硬拉着若伦起来。我们蹑手蹑脚地走过父母的房间,生怕惊动了他们。可是,从窗边走过的时候,却听见父母在说话,虽然声音不高,仍传到了我们耳朵里。

    “若搬到上党去,到那边给她寻个婆家,倒也好。”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和若伦惊讶地互相看了看,难道我们要到上党去生活?给谁找婆家?大姐吗?我把粘知了的竹竿轻轻放在地上,尽量不发出一丝声响。我们偷偷地蹲在窗下,屏住呼吸,静静地听着。

    父亲说:“这里毕竟是自己的家乡,一时搬离,难以割舍呀。”

    “我也知夫君留恋贝州,只是,凭空出了这件事,惹出多少是非。咳,那些嚼别人舌根子的人,真是不得好报!”

    “此一去上党,人生地不熟的。到那儿,还得多仰仗吴大舅帮扶。”

    “这个,夫君就放心吧。兄长待我极好,定会帮咱们的。上党民风淳朴,人也好相处,且无人认识你,那些议论自然就没有了。”

    “嗯,既然如此,也就只有听娘子的了。还有一事,外头那些瞎话,千万别让若莘听到。那孩子,心事重,若听到了,别再做出什么傻事来。”父亲嘱咐道。

    母亲回答:“我知道了。”

    我和若伦听得呆了。我们俩一声不吭,直到听得房中没有动静了,才又踮着脚溜回自己房里,连竹竿也忘了拿回来。

    晚饭时,父亲宣布,举家迁往上党。我和若伦并不惊讶。大姐、二姐仿佛明白了什么,没有说话。

    只有若荀问:“苏伯父家也会搬到上党去吗?”

    父亲说:“我们是搬到上党那边与舅舅舅母离得更近些,相互之间有个照应。你苏伯父家在那边没有亲眷,怎会搬去那里?”

    若荀噘着小嘴儿说:“可是,我要搬走了,就见不到苏佐明哥哥了。他答应新年要送我礼物的。我不想搬去上党。”

    “别胡闹,你阿娘思念家乡,舅母身体不好,也需要亲人多陪伴。此事已定,不必再说了。”

    若荀一听,眼泪忽地掉下来,一转身走了。

    父亲说:“这孩子,太任性了。”

    母亲道:“小孩子心性,都是这样。我改日要去苏家告别,到时候让孩子们在一起再玩玩儿也就是了。”

    “是啊。男女七岁就不宜同席了。我们对孩子们是有些太宽了。”

    “是。”母亲应声道。

    家中的房产,很快就变卖了。只待我们一搬,买主便立刻接收。父亲将书童打发走了,又发愁自己这些书如何能搬走,据说十个大车也装不完。可是,如何雇这许多车到上党那么远的地方?又要费多少银钱?父亲整日在谋划,也想不出好办法。

    一日,我们姐妹在一起玩耍。远远地,我看见书房的门开着,我想父亲可能又在琢磨怎么搬运他那些书,便想走过去问问。到了门口,忽听里面有大姐的声音。

    只听大姐说:“都是女儿不孝,害得阿爷背井离乡,连心爱的书籍也不能带走。女儿真不如一死以全父母。”

    父亲说:“好孩子,别胡说,此事与你无关。”

    大姐说道:“阿爷不用瞒我,这次搬家,定然与若莘有关,是若莘累及父母。”

    父亲道:“孩子,你记住,你们姐妹五个和弟弟稷儿,是爷娘的无价之宝。其他任何东西我们皆可抛下,只求你们姐弟平安。所以,你无须对爷娘有任何抱愧之心。祖业、书籍、财产,不过是身外之物,不必挂怀。”

    我听到父亲这么说,也不由得动容,走进了书房,喊了一声:“阿爷!”

    父亲看我进来,招呼道:“来来,若宪和大姐一起挑几卷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去上党。待会喊若昭她们也过来挑一挑。太多了,带不走了,剩下的都送给亲友吧。”

    我在父亲的书房里看着,这些书都带不走,确实可惜。可是,我刚刚听了父亲与大姐说的话后,便不敢再把那可惜之情流露出来。

    我在书房里看了看,翻出那卷父亲常用来给我们讲解的《楚辞章句》,对父亲说:“这个一定要给若宪带着。”

    父亲点头道:“带上这个很好,若宪最喜欢屈子的辞赋。”

    一个月后,我们便举家搬迁到了上党。

    我们初到上党,先暂住在吴大舅家。舅舅舅母都是和气的人,我们住在那里,也没有十分不便。父亲寻了个学堂,每日到那里教习孩童,准备打听着购置房产,再自己办个私塾,生活便会安定下来了。

    我们每天乐得和舅舅家的几个兄弟姐妹在一起疯玩儿。只是我常见大姐面上有忧郁之色,她自己虽极力掩饰,其实逃不过旁人的眼睛。

    转眼中秋佳节到来,这是我们在上党过的第一个中秋节。今天正好表兄弟们也不用上学,我们一群孩子就嘻嘻哈哈地跑到花园里玩耍。我们先去花园里荡了一会儿秋千。弟弟妹妹们便商量着要捉迷藏。

    大姐说:“你们小孩子去玩儿吧。我不爱玩儿那些游戏,倒不如独自荡一会儿秋千有趣。”

    大姐最近总是这样独来独往,不爱和我们小孩子玩儿了。二姐就不同,依旧和我们一起玩儿捉迷藏。

    我们玩儿着玩儿着,渐渐远离了刚才荡秋千的地方。二姐捉了一会儿,若伦捉了一会儿,该轮到我捉了。这些家伙,藏到哪儿去了?好难找啊。

    我觉得捉迷藏时找人最难了,简直比在古书中查找一个生僻字的发音还要难。花丛后面没有,几个山石的后头也没有。我想他们是不是藏到刚才荡秋千的地方了?我朝着秋千架的方向走过去,快走到的时候,我却怔住了。

    大姐还在荡秋千,她旁边却站着一个男人,一个英武的将军!我吓了一跳,不敢说话,又捂住了双眼。可是,好奇心让我又从指缝儿里偷偷地看他们。

    他们显然没有看到我。那将军轻轻地,一下下地推动着秋千。大姐一袭杏花色的长裙随着秋日的微风轻摆,真是太美丽了!我轻轻地蹲下身子,将自己隐藏在那还未完全凋败的花丛中,不让他们发现自己。

    我听见那位将军说:“若莘小姐这样拒绝我,是嫌我年纪大了吗?”

    “不是,李将军。李将军正值盛年,是怎样的英雄人物,铁血男儿。是若莘配不上李将军。”

    李将军?难道这是李抱真吗?我更加好奇了。

    “给我一次机会好吗?我会向你证明我不仅是铁血男儿,我心中也有一片柔情。我会对你好一辈子的。”那李将军的声音,听起来是很诚挚的。

    “李将军的心意,若莘早已知晓。李将军的救命之恩,若莘来世再报吧。若莘此生只想遍读诗书,若能如太史公般写出一部著作,‘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那么也算没有白来这世上一遭。”

    我听着大姐的话,觉得大姐志向不小。两人不知何时已经对面而立。这时,我发现大姐的脸上竟然有泪痕。

    那李将军还要再说什么,大姐向他深深施了一礼:“此生无缘,若莘就此别过了。”

    我屏着气,不让他们发现我。等他们离开好久,我才想起来自己在玩儿捉迷藏。我又转回刚才我来的地方。若荀他们早就不耐烦,自己出来了。

    若荀问:“四姐去哪了?怎么也不找我们?”

    这时,二姐和若伦也出来了。我只得扯谎说自己肚子疼,去找热水喝了。

    若荀说:“重来重来,四姐再来找一次。”

    我只得再次闭上眼睛,等睁开眼的时候,他们都不见了。我却老是想着大姐和李抱真将军的事,这一次,我还是谁也没找到。

    在后来的宴席上,我们正式拜见了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将军,果真就是花园里见到的那一位。我觉得,我好像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对谁也不能说出去。

    李将军对父亲夸赞我们五人:“世伯家的几位女公子,真是不同流俗。年纪虽轻,学问却这样好,仿佛出自天帝藏书的琅嬛之境。若举荐给圣上做女史,将来还不要拜为尚宫、尚仪吗?”

    “李将军过誉了。”父亲虽然谦逊地答着,但我能看出他心里是极为我们姐妹骄傲的。

    大约是白日里玩儿的太兴奋,我晚上竟有些睡不着。我见若伦也没睡,便拉着她到花园里看月亮。中秋的月亮挂在边地,仿佛更大更圆。不断有云儿飘过,想要遮住它,月光却努力地穿过云层,照向大地,好像在倾听人间的心事。

    我们在花园里玩儿着,忽然看见大姐、二姐也在花园中。只见她们恭恭敬敬地对着一个摆满贡品的几案跪下,抬头看着天上的明月,虔诚地祝祷:“月宫仙子作证,我,宋若莘(宋若昭)今生只读诗书、明经义、做学问,终老不嫁为人妇。”

    她们的表情是那样庄严,一下子感染了我。我忽然有所触动,也虔诚地对着月亮下拜,学着姐姐们说:“月宫仙子作证,我,宋若宪,今生也不嫁为人妇。”

    “我,宋若伦,也不嫁为人妇。”若伦在我后面也跟着说道。

    我们的声音当然惊动了大姐、二姐。大姐看见我们,说道:“你们两个小姑娘,跟着瞎闹什么?”

    我说:“嫁为人妇,一辈子侍奉公婆、伺候男人,弄不好,还要与小妇争宠,如此虚度一生,有什么意思?”

    大姐正色道:“这是为女子的本分,怎可称为虚度?”

    “那大姐、二姐为何不嫁?”我反问道。

    大姐沉默着不说话。

    二姐笑道:“我们两个,不想嫁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到庵子里当尼姑去了。你们两个小家伙,也要做小尼姑吗?”

    “我才不要做尼姑,”我说,“不过,姐姐们不嫁,我也不嫁。”

    “我也是。”若伦也附和道。

    “好了,好了,”大姐说道,“夜已深了,快回去休息吧。”

    于是我们姐妹几人相携着各自回房中了。

    回到我们的房中,若伦突然问我:“若宪,你说对月起誓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吗?”

    “对呀,阿娘不是告诉过我们嘛,”我说,“月里嫦娥会看着我们,要是我们发过誓的事情不去做的话,那我们就会越变越丑的。”

    “真的呀?”若伦好像很害怕的样子。

    “当然是真的,”我说,“阿娘说的,可不是真的吗?”

    “可是,可是,”若伦露出紧张的表情,“我有点儿后悔了。”

    “有什么好后悔的?”我白了她一眼。

    她不再说话。我们两个拥着被子睡了。我感觉若伦还在紧张地想着刚才的事。我却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时间过得飞快,展眼冬季又到了。在冬至到来之前,我们乔迁了新居。宋家正式在上党安稳下来了。我照例和姐妹们跟着父亲读书,闲了时逗着弟弟稷儿玩耍。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对我十分重要的事情,我来月信了。其实若伦早我半年就已经来了,我却固执地以为那件事永远都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看着我不知所措的样子,若伦说:“现在你也是一个女人了,小若宪!”

    听着她半带着嘲讽的口气,我不知道怎样回答。我是一个女人了吗?难道我已经长大了?我以为我永远也不会长大,永远就这样,和姐妹和弟弟一起,生活在父母膝下,然而时光是不停地向前走的。

    有一次,我听见父亲和母亲说着:“王家的提亲很有诚意。那王公子我看长相脾气都不坏,若莘却不同意,还说什么终老不嫁。这孩子,是不是上次的事情在她心里留下了阴影啊?”

    母亲说:“女儿大了总要出门子的,哪能全听凭她的心性啊。若莘的亲事若定下来,也该考虑若昭的婚事了,都不小啦!”

    我听了这话,心里一阵酸涩,忽地跑过去对父母说:“阿爷阿娘,我们不嫁。我们对月起过誓的,终老不嫁!”

    母亲听了这话,奇怪地问:“傻孩子,你在说什么呀?是谁起誓了?”

    我说:“我和三个姐姐都对月起誓了,不嫁男人!嫁男人有什么好?父亲,我记得您让我们学习汉朝的蔡文姬、班昭。蔡文姬嫁了三次男人,却一次比一次运气差,还不如一直在闺中做个才女呢!”

    父亲道:“可是,班昭却是嫁给了同郡人曹世叔,因此世人才尊称她为‘曹大家’呀!”

    我反驳说:“班昭有才,是家学渊源,跟曹世叔有什么关系?倒是曹世叔沾了班昭的光,得以后世扬名。她与曹世叔不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世人没一个论及他们的‘情’的。谁知他们和睦不和睦?所以,女子还是不要嫁男人好了。”

    “若宪,”父亲的语气突然严肃起来,“你小小的年纪,哪里来这些奇谈怪论?再不闭嘴,看我不罚你!”

    我吓了一跳,连忙走开了。但我心里是不服气的,心想,我哪里说的不对了?

    听说后来大姐跪在父母房中苦苦哀求,父母亲便不再提起与王家结亲的事了。大姐的婚事不提了,二姐的婚事又被悄悄议论起来了。

    每一个有女儿的人家,父母亲大约都是这样操心的。我的心中暗暗有些害怕。二姐若定了亲,接下来不是要轮到若伦和我了吗?我们曾经对月起誓终老不嫁的,难道父母一点儿也没听进去吗?

章节目录

唐宫女官宋若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佳语砚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佳语砚寻并收藏唐宫女官宋若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