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芜被淋得难以睁眼,看到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不忍道:“李公子跟紧些,这雨怕是一时停不了。”
她牵制住马绳,借由骏马的冲劲向前,再一看,男人显然还在状况之外。
姜芜一张嘴,雨滴随即入口,嗓音顿时模糊。
“此等摧残,纵使你百般护着,那花也经受不住,与其护在怀里,不妨先避雨,更何况寻妻一事......”
这时的男人,怔然一瞬,总算意识到了什么。
他眸光骤冷,小步上前,缓缓道:“我何曾有妻,那时所说的话,不过一时权宜。”
话音未落,姜芜两眼一晃,马绳从手中脱出。
完了!
她的身子在腾空,手却胡乱地摸索,抿唇道:“李初!切勿放跑我的马!!”
马蹄一跺地,就在此时,姜芜感觉后背一凉,似乎是贴上了什么东西,那东西锢住了她。
姜芜稳住双腿,抬头一看,马绳被人紧紧缠在腕骨侧,手指还在一点点地往回勾。
她侧过脸,想去看到底是何人所为。一仰眸,彼此的距离倏地拉近,呼吸起伏,而那张脸最是熟悉不过。
帝卿怎么来了!
姜芜忘却呼吸,身子一僵硬,正打算抬臂挣脱,只觉腰间的力道猛地一重。
她心下忐忑,连连暗喊不妙。
果然,两腿一悬空,旁侧的那匹马倒是离她近了不少,转眼的功夫,便扑腾在马背上了。
帝卿莫不是来追她的!
姜芜腰腹作痛,压根儿使不上力,只能冲男人喊道:“放孤下去!”
这一开口,那雨水便往里灌,真是吐也吐不得。
虽然她嘴中振振有词,可实际上,她觉得对方根本没往耳里听进去一个字。
“别动。”
帝释霄牵过那匹马,走在寒雨中,他神色全无诧异,甚至还有余力往别处盯去。
行囊在李初的手里,宛如一块烫手的山芋,丢哪儿都容易丢命。
姜芜扣住马鞍的一角,又道:“你不放孤下去,孤自己翻身下去!”
这一回,腰杆子还没翻呢......直接往男人怀里撞去!
她身心俱疲,缩成一小团,嘀咕道:“孤又不是货件,哪能随意对待......行吧,你好歹顾及一下李公子。”
李初跟在他们的后面,闻言是打了一哆嗦,本想趁此机会,找条小路逃跑。奈何马背上的男人实在敏锐,不一会儿,就逮住了他的后颈。
风雨席卷天地,而骏马破雨冲锋,越骑越快。
姜芜迎面满是雨,伏着身子道:“帝卿住手,你是打算掐死他不成,还是说脱手了,让他摔死了事?”
带着些许悔意,她伸手往下够去,却感到手背一紧,滚烫的温度将它包裹。
“姜姑娘别折腾了。”李初梗着脖子,低吼道,“你们想想办法,避开这雨,我要撑不住了!”
三人的影子,在风雨里交叠,马蹄声声有力。远远的,渐渐浮现出一座小庙。而等到他们赶到时,这处庇护之所却有些蹊跷。
姜芜一点地,腰侧的那只手,便放了下来。
她眼眸微亮,轻笑道:“奇了,楚鸣国竟藏有这座小庙。”
小庙像是一吹能倒的样子,与之格格不入的,是庙内供着的那尊石像。这石像以白玉石雕琢,高度似达顶,但是破损得厉害,蒙尘严重。
姜芜一进门,发现庙里还有些许残烛,她四下一环顾,从袖内拿出火匣,吹了许久都不成。
帝释霄在外头拴好马,接过行囊后,便不疾不徐地往庙内走去,束发披散,难遮病态。
他挽起陛下的手腕,向着火匣轻轻一吹,火光乍亮。
“陛下莫要受寒。”
姜芜抹开额上的水珠,打了个寒颤道:“帝卿是病了,还是疯了......为什么追到此处来?”
帝释霄抖开外袍,一言不发道:“臣路过。”
“帝都统以为这是什么庙,供的是何人,又不是南旻。”李初站在庙外,一边看顾着那匹马,一边反复搓手道,“方圆百里的,哪来的人能路过此地。”
楚鸣内,但凡供奉玉石像的庙宇,一只手都能数过来。所以,他口中的路过,显然是不可信。
“管他供的是谁,南旻只供陛下。”
帝释霄低下眸子,水珠顺着发丝,滴在地上。
他解开内里的外衣,理了理,将它递到陛下的面前。
姜芜眸子稍暗,盯着那衣服些许出神,直到身下一暖:“孤之前说的话,还作数,雨停之后,你便回去吧。”
火烛一闪一闪的,仿佛随时都要熄灭。
帝释霄转着一枚铜币,冷声道:“陛下,臣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姜芜撇开眼眸,拢紧那外衣,回道:“你要问孤什么。”
帝释霄将铜币抛起,下一秒,那铜币落在他的掌心内。
“陛下这回离走,为何没有留信于臣?”
“孤要做的事,何须事事与你商量。”姜芜心里明白,她搅着手指,干哑道,“你既答应让我走,又何必伤了自己,不肯放手......”
李初听去他们在里头的交谈,似乎感到不可理喻,一时间忍不住笑出了声。
他指着帝释霄,嘲讽道:“没想到帝都统一身杀伐,对自己的陛下,却是束手无措。”
帝释霄卷着铜币,抬手的瞬间,那铜币自掌心内甩出,赫然嵌进了那尊石像里。
他拂开衣袖,威胁道:“在楚鸣内,供玉石像的庙宇,我认得。不知储君庙,李公子是知还是不知?”
这时,庙外的风雨没了方才得猛烈。
“什么储君庙,我听都没听说过。”李初靠在门边,瞟了一眼里头的石像,失笑道,“楚鸣早无储君,昔日的庙怎能叫做这个名字。”
姜芜许是觉得他的话,太过刻意,对此半信半疑。
“即便今时的楚鸣王尚未立储,往日的储君也有可能受戴,因而造下庙宇承百姓香火。”
“咚”的一声响,有什么东西掉了下来。
帝释霄拍了拍手,清嗓道:“陛下回头。”
“什么,你......”
姜芜眉头一蹙,回头看去,眼中突然映出一块木匾来。
那木匾有几成新,和破败的庙宇倒是有所出入,上头的字也是歪七扭八的,刻痕尤其得深。
她探着脑袋,手指抵过每个字,辨了好一会儿,只识得一字“赠”。
“帝卿,这块木匾哪来的,刻的是什么意思?”
帝释霄把木匾拿远了些,怕上面的木刺伤到她,转了个方向,朝着庙外的位置。
他话里有话,隐晦道:“毕竟是楚鸣,有些字实是难认,臣还是更喜欢南旻的字。”
姜芜支着下巴,笑道:“孤怎么听说,帝卿通晓百国字,这会儿装不认识?”
“......”
一阵突如其来的沉默,好似让庙里漏了风,火光更是变得微弱了些。
姜芜松开外衣,抬头道:“怎么,孤说错了?”
“没有。”帝释霄咽了一口气,心虚道,“臣只是想给李公子一个表现的机会。”
姜芜淡笑着,须臾间,听到庙门外的人说了两个字。
“沈后。”
帝释霄轻轻放下木匾,狐疑道:“你就看了这两个字?”
李初往里踏了一步,悠然道:“我情愿看,你不听便是。”
他拾起木匾,视线慢慢地挪到石像上。
“出来吧。”
话音一落,只见石像前的那张案桌,顿时晃得厉害,里头竟然爬出了一个人。
姜芜定睛看去,那人也不陌生。
正是啸公子。
她一手拿起外衣,顺势披到帝释霄的身上,眼睛牢牢盯着眼前的人。
他们从客栈出来,这一路躲雨,到后来遇到帝卿,再后来发现这座庙,总不能此人一声不吭地尾随着。
那也太......
“姑娘,公子,又见面了。”
韩啸双手一抱,似有歉意,温声道:“在下并非偷听,只是怕有歹人伤及性命,所以才没出来。”
姜芜借着火光,看清了他的脸,声音一轻。
“这庙,你怕是早就知道......你跟楚鸣储君,或者沈后......是什么关系?”
“没关系啊,我就是普通百姓。”韩啸顿了顿,吞吐道,“至于沈后的病,你出去随便问个人,都能说一些。当时在客栈,看你们气度不凡,想混弄点银两罢了。”
他说得诚恳,脸上也是狼狈,再三表明自己的身份,甚至都主动打算搜身了。
谁知,帝释霄坐了下来,扯着陛下的衣角,困倦道:“学不会人家匪,半道打劫。”
姜芜两眼不解,顺着他的手,弯下了腰。
帝释霄看了一眼木匾,眼神飘忽道:“方圆百里的地方,你怎知他们就一定会来这破庙?”
“再说这庙的主人,有点渊源......听说,上任君王身旁便有一位名将,将军姓韩,其子......名啸。”
闻言,韩啸一抖手,蓦然接不上话。
他神情一缓和,接着说道:“我身份低微,一介草民,哪能知道那么多,还是这位公子不凡,见多识广。”
“谦虚了,你们君上的名讳,我只知一二。”
她牵制住马绳,借由骏马的冲劲向前,再一看,男人显然还在状况之外。
姜芜一张嘴,雨滴随即入口,嗓音顿时模糊。
“此等摧残,纵使你百般护着,那花也经受不住,与其护在怀里,不妨先避雨,更何况寻妻一事......”
这时的男人,怔然一瞬,总算意识到了什么。
他眸光骤冷,小步上前,缓缓道:“我何曾有妻,那时所说的话,不过一时权宜。”
话音未落,姜芜两眼一晃,马绳从手中脱出。
完了!
她的身子在腾空,手却胡乱地摸索,抿唇道:“李初!切勿放跑我的马!!”
马蹄一跺地,就在此时,姜芜感觉后背一凉,似乎是贴上了什么东西,那东西锢住了她。
姜芜稳住双腿,抬头一看,马绳被人紧紧缠在腕骨侧,手指还在一点点地往回勾。
她侧过脸,想去看到底是何人所为。一仰眸,彼此的距离倏地拉近,呼吸起伏,而那张脸最是熟悉不过。
帝卿怎么来了!
姜芜忘却呼吸,身子一僵硬,正打算抬臂挣脱,只觉腰间的力道猛地一重。
她心下忐忑,连连暗喊不妙。
果然,两腿一悬空,旁侧的那匹马倒是离她近了不少,转眼的功夫,便扑腾在马背上了。
帝卿莫不是来追她的!
姜芜腰腹作痛,压根儿使不上力,只能冲男人喊道:“放孤下去!”
这一开口,那雨水便往里灌,真是吐也吐不得。
虽然她嘴中振振有词,可实际上,她觉得对方根本没往耳里听进去一个字。
“别动。”
帝释霄牵过那匹马,走在寒雨中,他神色全无诧异,甚至还有余力往别处盯去。
行囊在李初的手里,宛如一块烫手的山芋,丢哪儿都容易丢命。
姜芜扣住马鞍的一角,又道:“你不放孤下去,孤自己翻身下去!”
这一回,腰杆子还没翻呢......直接往男人怀里撞去!
她身心俱疲,缩成一小团,嘀咕道:“孤又不是货件,哪能随意对待......行吧,你好歹顾及一下李公子。”
李初跟在他们的后面,闻言是打了一哆嗦,本想趁此机会,找条小路逃跑。奈何马背上的男人实在敏锐,不一会儿,就逮住了他的后颈。
风雨席卷天地,而骏马破雨冲锋,越骑越快。
姜芜迎面满是雨,伏着身子道:“帝卿住手,你是打算掐死他不成,还是说脱手了,让他摔死了事?”
带着些许悔意,她伸手往下够去,却感到手背一紧,滚烫的温度将它包裹。
“姜姑娘别折腾了。”李初梗着脖子,低吼道,“你们想想办法,避开这雨,我要撑不住了!”
三人的影子,在风雨里交叠,马蹄声声有力。远远的,渐渐浮现出一座小庙。而等到他们赶到时,这处庇护之所却有些蹊跷。
姜芜一点地,腰侧的那只手,便放了下来。
她眼眸微亮,轻笑道:“奇了,楚鸣国竟藏有这座小庙。”
小庙像是一吹能倒的样子,与之格格不入的,是庙内供着的那尊石像。这石像以白玉石雕琢,高度似达顶,但是破损得厉害,蒙尘严重。
姜芜一进门,发现庙里还有些许残烛,她四下一环顾,从袖内拿出火匣,吹了许久都不成。
帝释霄在外头拴好马,接过行囊后,便不疾不徐地往庙内走去,束发披散,难遮病态。
他挽起陛下的手腕,向着火匣轻轻一吹,火光乍亮。
“陛下莫要受寒。”
姜芜抹开额上的水珠,打了个寒颤道:“帝卿是病了,还是疯了......为什么追到此处来?”
帝释霄抖开外袍,一言不发道:“臣路过。”
“帝都统以为这是什么庙,供的是何人,又不是南旻。”李初站在庙外,一边看顾着那匹马,一边反复搓手道,“方圆百里的,哪来的人能路过此地。”
楚鸣内,但凡供奉玉石像的庙宇,一只手都能数过来。所以,他口中的路过,显然是不可信。
“管他供的是谁,南旻只供陛下。”
帝释霄低下眸子,水珠顺着发丝,滴在地上。
他解开内里的外衣,理了理,将它递到陛下的面前。
姜芜眸子稍暗,盯着那衣服些许出神,直到身下一暖:“孤之前说的话,还作数,雨停之后,你便回去吧。”
火烛一闪一闪的,仿佛随时都要熄灭。
帝释霄转着一枚铜币,冷声道:“陛下,臣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姜芜撇开眼眸,拢紧那外衣,回道:“你要问孤什么。”
帝释霄将铜币抛起,下一秒,那铜币落在他的掌心内。
“陛下这回离走,为何没有留信于臣?”
“孤要做的事,何须事事与你商量。”姜芜心里明白,她搅着手指,干哑道,“你既答应让我走,又何必伤了自己,不肯放手......”
李初听去他们在里头的交谈,似乎感到不可理喻,一时间忍不住笑出了声。
他指着帝释霄,嘲讽道:“没想到帝都统一身杀伐,对自己的陛下,却是束手无措。”
帝释霄卷着铜币,抬手的瞬间,那铜币自掌心内甩出,赫然嵌进了那尊石像里。
他拂开衣袖,威胁道:“在楚鸣内,供玉石像的庙宇,我认得。不知储君庙,李公子是知还是不知?”
这时,庙外的风雨没了方才得猛烈。
“什么储君庙,我听都没听说过。”李初靠在门边,瞟了一眼里头的石像,失笑道,“楚鸣早无储君,昔日的庙怎能叫做这个名字。”
姜芜许是觉得他的话,太过刻意,对此半信半疑。
“即便今时的楚鸣王尚未立储,往日的储君也有可能受戴,因而造下庙宇承百姓香火。”
“咚”的一声响,有什么东西掉了下来。
帝释霄拍了拍手,清嗓道:“陛下回头。”
“什么,你......”
姜芜眉头一蹙,回头看去,眼中突然映出一块木匾来。
那木匾有几成新,和破败的庙宇倒是有所出入,上头的字也是歪七扭八的,刻痕尤其得深。
她探着脑袋,手指抵过每个字,辨了好一会儿,只识得一字“赠”。
“帝卿,这块木匾哪来的,刻的是什么意思?”
帝释霄把木匾拿远了些,怕上面的木刺伤到她,转了个方向,朝着庙外的位置。
他话里有话,隐晦道:“毕竟是楚鸣,有些字实是难认,臣还是更喜欢南旻的字。”
姜芜支着下巴,笑道:“孤怎么听说,帝卿通晓百国字,这会儿装不认识?”
“......”
一阵突如其来的沉默,好似让庙里漏了风,火光更是变得微弱了些。
姜芜松开外衣,抬头道:“怎么,孤说错了?”
“没有。”帝释霄咽了一口气,心虚道,“臣只是想给李公子一个表现的机会。”
姜芜淡笑着,须臾间,听到庙门外的人说了两个字。
“沈后。”
帝释霄轻轻放下木匾,狐疑道:“你就看了这两个字?”
李初往里踏了一步,悠然道:“我情愿看,你不听便是。”
他拾起木匾,视线慢慢地挪到石像上。
“出来吧。”
话音一落,只见石像前的那张案桌,顿时晃得厉害,里头竟然爬出了一个人。
姜芜定睛看去,那人也不陌生。
正是啸公子。
她一手拿起外衣,顺势披到帝释霄的身上,眼睛牢牢盯着眼前的人。
他们从客栈出来,这一路躲雨,到后来遇到帝卿,再后来发现这座庙,总不能此人一声不吭地尾随着。
那也太......
“姑娘,公子,又见面了。”
韩啸双手一抱,似有歉意,温声道:“在下并非偷听,只是怕有歹人伤及性命,所以才没出来。”
姜芜借着火光,看清了他的脸,声音一轻。
“这庙,你怕是早就知道......你跟楚鸣储君,或者沈后......是什么关系?”
“没关系啊,我就是普通百姓。”韩啸顿了顿,吞吐道,“至于沈后的病,你出去随便问个人,都能说一些。当时在客栈,看你们气度不凡,想混弄点银两罢了。”
他说得诚恳,脸上也是狼狈,再三表明自己的身份,甚至都主动打算搜身了。
谁知,帝释霄坐了下来,扯着陛下的衣角,困倦道:“学不会人家匪,半道打劫。”
姜芜两眼不解,顺着他的手,弯下了腰。
帝释霄看了一眼木匾,眼神飘忽道:“方圆百里的地方,你怎知他们就一定会来这破庙?”
“再说这庙的主人,有点渊源......听说,上任君王身旁便有一位名将,将军姓韩,其子......名啸。”
闻言,韩啸一抖手,蓦然接不上话。
他神情一缓和,接着说道:“我身份低微,一介草民,哪能知道那么多,还是这位公子不凡,见多识广。”
“谦虚了,你们君上的名讳,我只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