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苏丽珍有些惊讶,“芳芳,你认识他?”
谢芳芳点头:“他之前来过我家的。他还是沈哲的小叔,沈哲他爸在他们家排行老二,是去年空降到咱们军区的。我三叔也在部队,跟他关系还行。”
“他们沈家在首都很有背景,老大好像从政,老二从军,就刚刚这位小叔是从了商,但那也不是一般的商。我听我爸说,他没靠家里,自己就在南边特区买了不少地,还开了两家厂子,厉害得很!”
“对了,珍珍,我之前还没留意,刚刚他是从你们这儿出来的吧?你们家是怎么认识他的?”
苏丽珍刚要解释,就听她爸苏卫华站在店门口朝她们吆喝:“珍珍,大热天的,你俩站那儿唠啥,带芳芳回屋说话啊!”
苏丽珍反应过来,顾不上再说,赶忙把谢芳芳领回店里。
先带人到楼上洗了把脸,擦了点雪花膏,又拿了瓶冰镇的汽水给她解渴。
谢芳芳咕嘟咕嘟一气喝掉半瓶,嘴里不由使劲儿嚷嚷着“痛快”。
苏丽珍怕她贪多肚子疼,于是忙转移话题,给她解释了孟知祥的事。
谢芳芳听完里头原委,恍然道:“原来是这样,那还真是凑巧了。”
“我听我爸说,沈家虽然根基在首都,但是他们家在外的亲朋故旧有不少,大多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我三叔也说老沈家风评不错。所以珍珍,趁着这个机会,你家能认识这么个人物也是件好事,没准将来能派上用场。”
这话把苏丽珍听得一愣,没想到眼前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小姐还能说出这么世故的话来。
谢芳芳看见她的眼神,不由翻了个白眼,“哎呀,你那什么眼神!真是的,我好歹也来你们家吃了这么多顿饭,我有什么不明白的!”
“叔叔阿姨都是那么好的人,别人只当你们家钱挣的轻松,从没看见你们在人后吃的苦、用的心,我虽然性子不好,但也分得清好赖,我是真心盼着你们家越来越好的。”
“不过就算他姓沈的派不上用场也无所谓,只要有我在,我就不允许任何人欺负你们!”
苏丽珍听完心里不由十分感动。上辈子的她没有朋友,从来不知道被朋友关心在意是什么感觉。可此刻,在听到朋友如此真挚的话语后,今天经历几番起落、满是疲惫的心里,也多了几分慰藉。
她握着谢芳芳的手,半晌才说出话:“芳芳,谢谢你,谢谢你对我这么好。”
不提对方纯粹真挚的友谊,就说谢家和安厂长之所以对他们家另眼相待,究其根源,也是因为眼前这个表面骄纵、实则单纯善良的女孩。
她这一世,能得到这样一个好朋友,实在是莫大的荣幸。
谢芳芳被她郑重的样子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转脸又有点得意洋洋,忍不住道:“你才知道我对你好啊!现在能让本姑娘这么上心的,可就你苏丽珍一个,所以你必须得好好珍惜才行!”
苏丽珍认真点头,语气坚定道:“会的,我一定好好珍惜!”
两个女孩子相视一笑,彼此拉着的手握得紧紧的。
谢芳芳没有多待,李翠英听说她要去首都过暑假,临走时给她准备了一大包好吃的。知道谢妈妈苦夏,还给盛了一坛子新做的辣肉酱。
亲自把谢芳芳送上公交车后,苏丽珍一回店里就听李翠英叨念着今天的卤味见了底,清早起来煮的一大锅现在就剩点下水了,肯定不够卖,得赶紧再卤一锅。
苏丽珍拦住不让,“妈,这么热的天,还是算了吧。剩什么就卖什么吧,到时候跟客人解释一下,也别差这一天了!”
苏卫华也说:“珍珍说得对,这会儿不比早上凉快,你这一通忙活下来,当心又中暑,多遭罪啊!”
上个礼拜,有个老顾客家里办喜事,想让他们给喜宴提供卤味。
怕天气热影响食物,李翠英一般都是当天现卤,那天更是凌晨三点起来,一直忙活到上午九点,才把客人要的数量备齐。结果因为在热烘烘的厨房待太久,差点中暑晕倒,把苏卫华父女三人吓得够呛!
这会儿没有空调,在这样的炎炎夏日待在厨房里真不是一般难熬,现在他们家后厨也是大伙儿轮流看灶,绿豆汤、凉汽水随时备着,生怕大伙儿受不住。
李翠英闻言,却还是有点犹豫,“我倒是不怕遭罪,就怕人大老远过来却买不到东西……最近好多人说天热,吃不下饭,就想着咱家卤味这一口。”
说来也是没办法,他们家的东西现在在凤城确实是很有知名度,这么大热的天,火锅是没人问了,可卤味还火的不行!
不少客人表示,夏天吃不进饭,来点熟食卤菜,有荤有素,再配点小酒,啥食欲不振、吃不下饭的,那都不存在,他们只恨一个胃长少了。
老实说,苏家现在的家底子已经很可以了,所以苏丽珍压根不想让父母太辛苦。但是苏卫华夫妻俩见不得客人们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所以不管寒冬酷暑,只要自己能动手,就一定要做到让客人们满意
是以苏卫华听了这话,也开始犹豫,“也是,那我帮你……”
眼看苏卫华也要“反水”了,一旁的苏小麦赶紧道:“别,干爸、干妈,那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天天吃吧。吃不到让客人们顺便换个口味,不是正好?凉皮、冷锅串串也都适合大热天吃嘛。”
“再说,我记得咱们没提前跟张表舅和刘五爷他们打招呼,今早送来的食材可都用得差不多了,你们就是想接着卤也没东西了!”
这句话一下提醒了夫妻俩,两人直拍脑门,光顾着瞎张罗,倒把这一茬给忘了!
苏小麦朝苏丽珍眨了眨眼睛,苏丽珍不由弯起了唇角。
正好这时王树也过来提醒他们,“叔、婶子,之前那两位客人带来的礼物还在包间搁着呢!”
苏卫华连忙道:“咱快赶紧收拾出来,这眼瞅着要到上客的点了!”
夫妻俩说着,就直奔包间。
“珍珍,咱们也过去,要不然那么多东西,干爸干妈一次搬不走。”
出于某种原因,苏丽珍本来不想过去,却被苏小麦一把拽了过去。
事实上,苏小麦还真是没说错,沈瑞这次带来的礼物确实多的不像话。
除了传统走亲访友的烟酒糖茶四色礼,还有很多东北不常见的地方特产。
吃的方面从东边大草原的牛肉干、乳制品,到南边金华火腿、川渝腊肠,再到大南端的芒果干、龙眼干、各种海鲜干品,甚至还有洋货葡萄酒和巧克力。
用的方面有精美的真丝丝巾,考究的紫砂茶具,底蕴深厚的金陵折扇。
还有好几样一家四口叫不出名字、但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的好东西。
苏卫华夫妻俩整理的眼花缭乱,李翠英不住后悔道:“咱俩今天真是糊涂了,刚才就该说啥也不收才对!咱不过顺手帮人家一点小忙,咋能收人这么多礼啊,还有这么老多贵重的!”
也怪他们太实在,听人小沈说这些东西都是他经过南方在当地买的一些特产干货,看着占地方,其实都不怎么值钱。刚好他们家开饭店,用这些特产研究一下各地美食正合适。
当时看着小沈儒雅又亲和的笑容,他们两口子晕乎乎地就这么答应了。
现在想起来,他俩可真没拿自己当外人!
两口子一阵发愁,最后商量着等孟知详出院,请他老人家来家里吃顿饭,到时把沈瑞也叫上,多少表达一点心意。
苏丽珍从头到尾没有说话,父母家人对沈瑞的赞不绝口,让她没来由有些烦闷。
如果可以,她真的不想再见到任何一个沈家人。
可与此同时,从苏家出来的两个人却正在说着与她有关的话题。
唐大队长:“这苏家的两口子人是真的不错。我们局,卢局你知道吧?那是向来眼里最容不得沙子的,乱七八糟的人可入不了他的眼,对这两口子印象特别好,还让我战友照顾他们。哦,我战友就是之前跟你说过的老秦。”
他本就是个健谈的人,加上觉得跟刚结识的苏卫华比较投契,这会儿谈兴就又上来了。
“还有他家那个大闺女,其实是他们两口子收养的。说是这丫头救过苏老板的媳妇,这两口子出钱治好了这孩子后,听说她原来的家庭重男轻女,放任她一个小姑娘在外自生自灭,两口子就把人接到自己身边收养了。”
“中间是四处托关系,转户口,办手续,别说废了多少心思;接回来后,吃的、穿的、用的样样跟自己亲生的一齐。刚才你听见没,人姑娘都能报名上夜校了,之前那可是一天学没上。咱就是说谁家亲生的也不过如此,所以苏家这两口子,我是真心佩服。”
“原来还有这一番过往,确实难得。”开车的沈瑞认真听完,表示了认同。
他虽然全程话不多,却每每能给出恰到好处的回应,让与他聊天之人能时常感受到被重视、迎合的愉悦。
于是,唐大队长也越说越畅快,“人都说他们家运气好,我倒觉得是他们两口子心地好,做生意踏实本分,所以是发家又旺人。”
“对了,说起他们家发迹这事,还有个有意思的!就卢局和老秦就都说过,说老苏两口子都是地道的老实人,心眼子加一起都赶不上他们亲闺女的三分之一。”
“那小姑娘,你别看白白净净,挺文静的样子,其实可厉害了。人都说他们家能从先头摆小摊子,发展到如今开这么大的饭店,这丫头得占一半功劳,也不知道真假。不过上次在医院,我也觉得这姑娘说话办事有模有样,比一般大人都强。”
“老话不是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吗,所以我看这也有可能,那丫头长得就一副能成事的架势。”
沈瑞听罢不知想到什么,脸上不自觉闪过一抹笑意。
也因为这一瞬的分神,汽车压过一个小土坑,整个车身都跟着颠簸了一下。
坐在前面的两个人倒没什么,就是车后座堆得小山一样的苏家卤味“哗啦哗啦”晃了一阵,最上头的几个油纸包差点掉到座位下面。
也不知是这一晃,晃开了哪个油纸包,一缕属于卤味熟食的霸道香味立刻飘散出来,着实馋人得厉害。
于是,唐大队长手比脑子快,扭身从属于自己的那一堆卤味里拽过来一包,打开一看,是一捆巴掌长的熏香肠。
他直接抽出一根,结结实实咬了一大口,一股混合着烟熏风味的浓烈肉香立时在车里弥漫开来。
谢芳芳点头:“他之前来过我家的。他还是沈哲的小叔,沈哲他爸在他们家排行老二,是去年空降到咱们军区的。我三叔也在部队,跟他关系还行。”
“他们沈家在首都很有背景,老大好像从政,老二从军,就刚刚这位小叔是从了商,但那也不是一般的商。我听我爸说,他没靠家里,自己就在南边特区买了不少地,还开了两家厂子,厉害得很!”
“对了,珍珍,我之前还没留意,刚刚他是从你们这儿出来的吧?你们家是怎么认识他的?”
苏丽珍刚要解释,就听她爸苏卫华站在店门口朝她们吆喝:“珍珍,大热天的,你俩站那儿唠啥,带芳芳回屋说话啊!”
苏丽珍反应过来,顾不上再说,赶忙把谢芳芳领回店里。
先带人到楼上洗了把脸,擦了点雪花膏,又拿了瓶冰镇的汽水给她解渴。
谢芳芳咕嘟咕嘟一气喝掉半瓶,嘴里不由使劲儿嚷嚷着“痛快”。
苏丽珍怕她贪多肚子疼,于是忙转移话题,给她解释了孟知祥的事。
谢芳芳听完里头原委,恍然道:“原来是这样,那还真是凑巧了。”
“我听我爸说,沈家虽然根基在首都,但是他们家在外的亲朋故旧有不少,大多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我三叔也说老沈家风评不错。所以珍珍,趁着这个机会,你家能认识这么个人物也是件好事,没准将来能派上用场。”
这话把苏丽珍听得一愣,没想到眼前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小姐还能说出这么世故的话来。
谢芳芳看见她的眼神,不由翻了个白眼,“哎呀,你那什么眼神!真是的,我好歹也来你们家吃了这么多顿饭,我有什么不明白的!”
“叔叔阿姨都是那么好的人,别人只当你们家钱挣的轻松,从没看见你们在人后吃的苦、用的心,我虽然性子不好,但也分得清好赖,我是真心盼着你们家越来越好的。”
“不过就算他姓沈的派不上用场也无所谓,只要有我在,我就不允许任何人欺负你们!”
苏丽珍听完心里不由十分感动。上辈子的她没有朋友,从来不知道被朋友关心在意是什么感觉。可此刻,在听到朋友如此真挚的话语后,今天经历几番起落、满是疲惫的心里,也多了几分慰藉。
她握着谢芳芳的手,半晌才说出话:“芳芳,谢谢你,谢谢你对我这么好。”
不提对方纯粹真挚的友谊,就说谢家和安厂长之所以对他们家另眼相待,究其根源,也是因为眼前这个表面骄纵、实则单纯善良的女孩。
她这一世,能得到这样一个好朋友,实在是莫大的荣幸。
谢芳芳被她郑重的样子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转脸又有点得意洋洋,忍不住道:“你才知道我对你好啊!现在能让本姑娘这么上心的,可就你苏丽珍一个,所以你必须得好好珍惜才行!”
苏丽珍认真点头,语气坚定道:“会的,我一定好好珍惜!”
两个女孩子相视一笑,彼此拉着的手握得紧紧的。
谢芳芳没有多待,李翠英听说她要去首都过暑假,临走时给她准备了一大包好吃的。知道谢妈妈苦夏,还给盛了一坛子新做的辣肉酱。
亲自把谢芳芳送上公交车后,苏丽珍一回店里就听李翠英叨念着今天的卤味见了底,清早起来煮的一大锅现在就剩点下水了,肯定不够卖,得赶紧再卤一锅。
苏丽珍拦住不让,“妈,这么热的天,还是算了吧。剩什么就卖什么吧,到时候跟客人解释一下,也别差这一天了!”
苏卫华也说:“珍珍说得对,这会儿不比早上凉快,你这一通忙活下来,当心又中暑,多遭罪啊!”
上个礼拜,有个老顾客家里办喜事,想让他们给喜宴提供卤味。
怕天气热影响食物,李翠英一般都是当天现卤,那天更是凌晨三点起来,一直忙活到上午九点,才把客人要的数量备齐。结果因为在热烘烘的厨房待太久,差点中暑晕倒,把苏卫华父女三人吓得够呛!
这会儿没有空调,在这样的炎炎夏日待在厨房里真不是一般难熬,现在他们家后厨也是大伙儿轮流看灶,绿豆汤、凉汽水随时备着,生怕大伙儿受不住。
李翠英闻言,却还是有点犹豫,“我倒是不怕遭罪,就怕人大老远过来却买不到东西……最近好多人说天热,吃不下饭,就想着咱家卤味这一口。”
说来也是没办法,他们家的东西现在在凤城确实是很有知名度,这么大热的天,火锅是没人问了,可卤味还火的不行!
不少客人表示,夏天吃不进饭,来点熟食卤菜,有荤有素,再配点小酒,啥食欲不振、吃不下饭的,那都不存在,他们只恨一个胃长少了。
老实说,苏家现在的家底子已经很可以了,所以苏丽珍压根不想让父母太辛苦。但是苏卫华夫妻俩见不得客人们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所以不管寒冬酷暑,只要自己能动手,就一定要做到让客人们满意
是以苏卫华听了这话,也开始犹豫,“也是,那我帮你……”
眼看苏卫华也要“反水”了,一旁的苏小麦赶紧道:“别,干爸、干妈,那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天天吃吧。吃不到让客人们顺便换个口味,不是正好?凉皮、冷锅串串也都适合大热天吃嘛。”
“再说,我记得咱们没提前跟张表舅和刘五爷他们打招呼,今早送来的食材可都用得差不多了,你们就是想接着卤也没东西了!”
这句话一下提醒了夫妻俩,两人直拍脑门,光顾着瞎张罗,倒把这一茬给忘了!
苏小麦朝苏丽珍眨了眨眼睛,苏丽珍不由弯起了唇角。
正好这时王树也过来提醒他们,“叔、婶子,之前那两位客人带来的礼物还在包间搁着呢!”
苏卫华连忙道:“咱快赶紧收拾出来,这眼瞅着要到上客的点了!”
夫妻俩说着,就直奔包间。
“珍珍,咱们也过去,要不然那么多东西,干爸干妈一次搬不走。”
出于某种原因,苏丽珍本来不想过去,却被苏小麦一把拽了过去。
事实上,苏小麦还真是没说错,沈瑞这次带来的礼物确实多的不像话。
除了传统走亲访友的烟酒糖茶四色礼,还有很多东北不常见的地方特产。
吃的方面从东边大草原的牛肉干、乳制品,到南边金华火腿、川渝腊肠,再到大南端的芒果干、龙眼干、各种海鲜干品,甚至还有洋货葡萄酒和巧克力。
用的方面有精美的真丝丝巾,考究的紫砂茶具,底蕴深厚的金陵折扇。
还有好几样一家四口叫不出名字、但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的好东西。
苏卫华夫妻俩整理的眼花缭乱,李翠英不住后悔道:“咱俩今天真是糊涂了,刚才就该说啥也不收才对!咱不过顺手帮人家一点小忙,咋能收人这么多礼啊,还有这么老多贵重的!”
也怪他们太实在,听人小沈说这些东西都是他经过南方在当地买的一些特产干货,看着占地方,其实都不怎么值钱。刚好他们家开饭店,用这些特产研究一下各地美食正合适。
当时看着小沈儒雅又亲和的笑容,他们两口子晕乎乎地就这么答应了。
现在想起来,他俩可真没拿自己当外人!
两口子一阵发愁,最后商量着等孟知详出院,请他老人家来家里吃顿饭,到时把沈瑞也叫上,多少表达一点心意。
苏丽珍从头到尾没有说话,父母家人对沈瑞的赞不绝口,让她没来由有些烦闷。
如果可以,她真的不想再见到任何一个沈家人。
可与此同时,从苏家出来的两个人却正在说着与她有关的话题。
唐大队长:“这苏家的两口子人是真的不错。我们局,卢局你知道吧?那是向来眼里最容不得沙子的,乱七八糟的人可入不了他的眼,对这两口子印象特别好,还让我战友照顾他们。哦,我战友就是之前跟你说过的老秦。”
他本就是个健谈的人,加上觉得跟刚结识的苏卫华比较投契,这会儿谈兴就又上来了。
“还有他家那个大闺女,其实是他们两口子收养的。说是这丫头救过苏老板的媳妇,这两口子出钱治好了这孩子后,听说她原来的家庭重男轻女,放任她一个小姑娘在外自生自灭,两口子就把人接到自己身边收养了。”
“中间是四处托关系,转户口,办手续,别说废了多少心思;接回来后,吃的、穿的、用的样样跟自己亲生的一齐。刚才你听见没,人姑娘都能报名上夜校了,之前那可是一天学没上。咱就是说谁家亲生的也不过如此,所以苏家这两口子,我是真心佩服。”
“原来还有这一番过往,确实难得。”开车的沈瑞认真听完,表示了认同。
他虽然全程话不多,却每每能给出恰到好处的回应,让与他聊天之人能时常感受到被重视、迎合的愉悦。
于是,唐大队长也越说越畅快,“人都说他们家运气好,我倒觉得是他们两口子心地好,做生意踏实本分,所以是发家又旺人。”
“对了,说起他们家发迹这事,还有个有意思的!就卢局和老秦就都说过,说老苏两口子都是地道的老实人,心眼子加一起都赶不上他们亲闺女的三分之一。”
“那小姑娘,你别看白白净净,挺文静的样子,其实可厉害了。人都说他们家能从先头摆小摊子,发展到如今开这么大的饭店,这丫头得占一半功劳,也不知道真假。不过上次在医院,我也觉得这姑娘说话办事有模有样,比一般大人都强。”
“老话不是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吗,所以我看这也有可能,那丫头长得就一副能成事的架势。”
沈瑞听罢不知想到什么,脸上不自觉闪过一抹笑意。
也因为这一瞬的分神,汽车压过一个小土坑,整个车身都跟着颠簸了一下。
坐在前面的两个人倒没什么,就是车后座堆得小山一样的苏家卤味“哗啦哗啦”晃了一阵,最上头的几个油纸包差点掉到座位下面。
也不知是这一晃,晃开了哪个油纸包,一缕属于卤味熟食的霸道香味立刻飘散出来,着实馋人得厉害。
于是,唐大队长手比脑子快,扭身从属于自己的那一堆卤味里拽过来一包,打开一看,是一捆巴掌长的熏香肠。
他直接抽出一根,结结实实咬了一大口,一股混合着烟熏风味的浓烈肉香立时在车里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