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数天,一路上都安生了许多,两人忽地对彼此更谦敬了,就是这谦敬的总有种说不出的……别扭。
“我下车添点水。”
“水袋在这儿,慢点下车。”阿笙在外边正欲提起帘子,却快不过里边的人。
“多谢殿下。”
“下车慢点。”
两人的表情都很奇怪。
阿笙觉得他们俩一定在车里发生了什么。
显然一旁的元初也这么觉得。
一行人再没怎么停过脚,日夜兼程的赶路。半月有余,到了南安地界。
“殿下在南安待多久?”
“枕枕待多久?”祁鸣笑着反问。
“久不了”
“未必吧……”胸腔漫出几声轻笑。
“臣女虽一直在北疆,却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殿下这些年的政绩,不能说件件详熟,只能说是如雷贯耳。此案牵扯或广,于旁人而言自是不易,但既然太子殿下亲自出马,臣女相信,以您的绝顶才干和麾下一众锦囊般的人物,此案定会水落石出。臣女愚钝,怎敢在您面前耍大刀。”
“我适才何时说让枕枕来帮我了?”祁鸣笑着看她,“枕枕想怎样都好。”
姜枕被他盯得浑身不自在,于是别开脸,“其实若是……真有什么地方需要,我要能帮上忙,偶尔,也可以。“
“什么?“祁鸣笑容更甚。
“没什么,快到南安城了。“
“枕枕刚说的不是这句。“
“你……“姜枕双眼愤然。
祁鸣松垮的靠在车厢上,明亮的双眸微眯,一身暗绿的窄袖外衫,领口,黑色绣线的交领中衣绘出服帖而规整的边线,阳光自他身后的窗缝挤进来,落在黑金腰带上。
六年时间,相熟的少年早已褪去了年少的青涩,无论是硬朗而英俊的身形样貌,还是深邃坚韧的气韵,都似是完美的无可挑剔。
姜枕的心跳忽地漏了一拍,脸上又烫起来。
她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祁鸣没有错过姜枕面上短暂的精彩,看着她生动的模样,眉眼越发柔软,温润的眸中,光华流转。
日影西沉,赶在日落前,他们终于抵达南安城下。
两人此番行程皆在暗中,祁鸣在市中顺福客栈门前下了马车。
车驾继续悠悠前行,姜枕捧着祖母嘱托的那个不大的木盒,指尖在盒身上描摹。
她已经不太记得清外祖母的相貌了,嗯……是个不苟言笑的人。
“也不知道府里变化大不大…呼,烫烫烫!“阿笙低头剥着刚在市上买的烤红薯,在北疆习以为常的整日吃,自觉早吃腻了,结果这半个来月没吃,居然还真又有点想。
“小姐,你当真不吃吗?”阿笙举着剥净皮的红薯问她,“蜜都烤出来了。”
“你口水都出来了。”姜枕拿起刚才问小贩多要的油纸,“垫着点吃,馋猫。”
安府在城南楹盈巷,跟闹市隔着好几条巷子,几十年前还是南安显贵扎堆的地方,不过到姜枕幼时来小住时,已然搬的所剩无几。
安府一直在此。安哲“殉国”后,靖朝高祖感念其忠胆。下旨厚葬,善待安哲余下家眷。天使领着抚恤的百两钱财到了安府,离开时,安夫人亲自送至府门口,连着那百两的钱财。后转年,安时婉与姜翊于京大婚,宫中特赐的凤冠霞披,十里红妆,满京无人不艳羡。
但安时婉是从苏府出的门。安夫人一件嫁妆也没给她。
后来过了许多年,直到姜翊承了定国公的爵位,姜枕后来也送到南安小住,两家关系似有缓和,今上有意予安夫人诰命,可这圣意才刚刚传到南安,安夫人立刻休书一封直抵京城定国公府,再之后国公府将信原封不动的递到陛下面前,整张纸上只有一句话——“安时婉与南安府安家,亲缘已尽。”
任谁还能有什么想法呢?
倔老太太。
南安的天比京城要暗的早。
安府的小厮得了令,一瞧见她们的马车便小跑上前,引着车驾从偏门进了府。
安老夫人在正厅等她。
府内没什么变化,时间像在这里静止,姜枕跟着女使穿过曲折的廊桥,清幽的小径。安府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温婉、雅致。大到亭台楼阁,小到一花一木,都能感受到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
推开门见到安老夫人的那刻,模糊的记忆刹那间变得清晰无比。
时间在这里静止。不知是光亮的原因还是真的,少说也七八年了,安老夫人没有丝毫变化。
发髻整齐的反光,端坐在座上,大袄平整的找不出一条褶皱。
“孙女姜枕,给外祖母请安,外祖母金安。”
姜枕双腿先后跪下,恭敬地行了顿首礼。
半晌,座上传来声音: “长大了啊……”
姜枕微愣。
“你之前住的那间已经收拾出来了,这些天就还是住那吧,我最近乏的很,也不用再日日过来请安,但规矩不可坏,你就两三天来一次罢。”
老夫人没让姜枕多留,交代完零碎的事宜便让她回去歇着了。
女使提着灯笼在门口候着,见姜枕走出,赶忙垂眼上前领路。
身后,房门未关,老夫人凝视着姜枕离去的背影,不能回神。
“长大了……”喃喃自语,“竹韵你瞧,多像啊。跟婉婉那时候,一模一样。”
灯火幽幽,她眼眶通红,“是啊,多有咱们姑娘的风姿。您是想她了。”
安老夫人垂了眼,她长呼一口气,抬臂握上竹韵的手,唇角扬起一抹释然又悲戚的笑,“自己想想就行了。”
“吱——”侍女打开房门,待姜枕两人进去,又缓缓合上。
这是间不论谁住都合适的厢房,与园内其余任何一间都一样,雅致,规矩。
观槿阁,阁如其名,庭下,木槿长得繁茂。春去秋来,朝开暮落,无穷无尽,生生不息。
房内的布局没怎么变,除了桌上的花瓶茶具,还有床帘被褥之类的。
“小姐,咱明天什么安排?”阿笙打开柜门,将衣服一件件整理好。
姜枕正安顿着其余的行李,闻言,手中的活停了片刻 “嗯…先找母亲的画轴,正事要紧。”
姜枕觉得自己大概是知道那画轴在哪的,幼年在这儿小住时,曾问过外祖母身边的竹妈妈,想去看看母亲住过的地方。竹妈妈带她到了院后专门搁存物件的地方,告诉她母亲留下的东西都在那房里,自母亲离家后,外祖父母将她那间房重新改了,做了客房,同府内诸多房间一样,没什么可看的。
她又跑去问外祖母,可外祖母也这样说。
当然照她性子,她才不信。直到后来,她或光明正大,或偷偷摸摸的进了这府里包括外祖母卧房所在的所有小院,都一无所获,这才死心。
她后来自嘲,也对,她当时到南安不过十岁,而上一回见母亲——尚满五岁。
连她的模样都不知道,就算已经找到母亲住过的房间,呵,能认出就怪了。
“难为你,这么冷的天还跑来请安。挺好,规矩了,也沉稳了,比你母亲好。”
第二天,姜枕还是依时辰来向安老夫人请安。虽然北疆那边已经提早给安府递了信,但姜枕觉得还是要亲自向外祖母陈明目的,还有将祖母要她捎的东西当面交给她。
“外祖母,这是孙女前些日子在京城时给您挑的礼物。”竹韵到她座前,接过盒子,呈到老夫人面前。
“你祖母让你带过来的吧。”她打开盒子,嘴角了然的笑。
“……”
“军师做的那般好,怎么这会儿竟没小时候会说了?”安老夫人将盖合上,和煦平静的看向姜枕。
“罢了,不让你为难。既然是小辈送的,我就收下了。”抿了口茶,“竹韵,你带她去后院那找东西吧。”
“找完东西,什么时候走,你自己看。”将茶杯放好,安老夫人垂眼,膝上衣料的褶子,被一条条抚平……
竹韵带着姜枕来到院后。
虽是存放杂物的小院,但却处处被打理的很干净。
“当年屋里收拾出来的东西都放在东角的那间房里,这是钥匙。”带姜枕穿过拱门,顺着她指的方向,枯枝交织间,便看到的那屋子的灰墙。
“多谢您。”
“不妨事,你外祖母是最爱干净的人,这儿虽都是放杂物的,但东西,尤其像纸卷什么的,都会时常拿出来晒晒,存的都好,你且去吧,今日小厨司午膳做冬鱼脍,记得别找太久。”
立春了,日头却还没暖起来,踏着还发脆的满地落叶,姜枕打开了面前的大门,走进母亲年少十八年的记忆。
这记忆实在算不得多,没有她设想的满当,几个大的樟木箱子,几个五六层的摆的不甚满的架子,一览无遗,这便是所有了。
不过姜枕还是在这屋子里待了挺久。
画轴只有几卷,都是些花鸟丹青,要不是她知道这里放的都是母亲在南安时留下的东西,她甚至都要以为这是她姑母画的,这笔触也太像了。
她姑母姜归锦,最会画花鸟,好像也只画花鸟,姜枕认真想了想,的确是这样,她从没见姑母画过花鸟之外的东西。
画轴下边,压着母亲的书。
“史册……传记……地志……策论……兵书……”
“兵书?”姜枕又往下翻了几摞,“还这么多。”
她又往下翻去,翻到最下边,一摞没名字的册子,出现在眼前。
这又是什么?她着实好奇。
姜枕走到窗边,翻开书页。
居然是话本……
她一本本翻开,市井上什么样的人物都有了。
其实也不全是情爱的画本子,还有不少市上戏法手艺的册子。
姜枕觉得这一摞应该编成集,名字她都想好了,就叫俗世奇人。
她将这些书翻了又翻,眼里缓缓浮出疑惑。这些书不像是母亲的东西,扉页上被人画上的那些主人公的小像,跟书中字里行间添的了了言语,不论娟秀的字体还是下笔的力道、笔触,应该是出自一人。
姜枕觉得这字有点眼熟,像是何时瞧见过,但左右不是安时婉的。
那这书是谁的,安时婉又为何要收起来?姜枕从没听母亲提过她在南安时与谁关系好,也知道母亲的习惯,看书由其是看第一遍,是绝对不看有笔记的书,因为这样会影响她的思绪。
还是午膳时问问外祖母吧,虽然姜枕并不认为外祖母会跟她聊母亲。
毕竟从前就不许她提。
算着时间,姜枕离开了屋子。
很显然怀里这几卷画轴里没有母亲所指的那卷。
但她还是决定先取出来。
将东西放到观槿阁,她快步向外祖母院子走去,她确信,安老夫人一定知道什么。
“我下车添点水。”
“水袋在这儿,慢点下车。”阿笙在外边正欲提起帘子,却快不过里边的人。
“多谢殿下。”
“下车慢点。”
两人的表情都很奇怪。
阿笙觉得他们俩一定在车里发生了什么。
显然一旁的元初也这么觉得。
一行人再没怎么停过脚,日夜兼程的赶路。半月有余,到了南安地界。
“殿下在南安待多久?”
“枕枕待多久?”祁鸣笑着反问。
“久不了”
“未必吧……”胸腔漫出几声轻笑。
“臣女虽一直在北疆,却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殿下这些年的政绩,不能说件件详熟,只能说是如雷贯耳。此案牵扯或广,于旁人而言自是不易,但既然太子殿下亲自出马,臣女相信,以您的绝顶才干和麾下一众锦囊般的人物,此案定会水落石出。臣女愚钝,怎敢在您面前耍大刀。”
“我适才何时说让枕枕来帮我了?”祁鸣笑着看她,“枕枕想怎样都好。”
姜枕被他盯得浑身不自在,于是别开脸,“其实若是……真有什么地方需要,我要能帮上忙,偶尔,也可以。“
“什么?“祁鸣笑容更甚。
“没什么,快到南安城了。“
“枕枕刚说的不是这句。“
“你……“姜枕双眼愤然。
祁鸣松垮的靠在车厢上,明亮的双眸微眯,一身暗绿的窄袖外衫,领口,黑色绣线的交领中衣绘出服帖而规整的边线,阳光自他身后的窗缝挤进来,落在黑金腰带上。
六年时间,相熟的少年早已褪去了年少的青涩,无论是硬朗而英俊的身形样貌,还是深邃坚韧的气韵,都似是完美的无可挑剔。
姜枕的心跳忽地漏了一拍,脸上又烫起来。
她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祁鸣没有错过姜枕面上短暂的精彩,看着她生动的模样,眉眼越发柔软,温润的眸中,光华流转。
日影西沉,赶在日落前,他们终于抵达南安城下。
两人此番行程皆在暗中,祁鸣在市中顺福客栈门前下了马车。
车驾继续悠悠前行,姜枕捧着祖母嘱托的那个不大的木盒,指尖在盒身上描摹。
她已经不太记得清外祖母的相貌了,嗯……是个不苟言笑的人。
“也不知道府里变化大不大…呼,烫烫烫!“阿笙低头剥着刚在市上买的烤红薯,在北疆习以为常的整日吃,自觉早吃腻了,结果这半个来月没吃,居然还真又有点想。
“小姐,你当真不吃吗?”阿笙举着剥净皮的红薯问她,“蜜都烤出来了。”
“你口水都出来了。”姜枕拿起刚才问小贩多要的油纸,“垫着点吃,馋猫。”
安府在城南楹盈巷,跟闹市隔着好几条巷子,几十年前还是南安显贵扎堆的地方,不过到姜枕幼时来小住时,已然搬的所剩无几。
安府一直在此。安哲“殉国”后,靖朝高祖感念其忠胆。下旨厚葬,善待安哲余下家眷。天使领着抚恤的百两钱财到了安府,离开时,安夫人亲自送至府门口,连着那百两的钱财。后转年,安时婉与姜翊于京大婚,宫中特赐的凤冠霞披,十里红妆,满京无人不艳羡。
但安时婉是从苏府出的门。安夫人一件嫁妆也没给她。
后来过了许多年,直到姜翊承了定国公的爵位,姜枕后来也送到南安小住,两家关系似有缓和,今上有意予安夫人诰命,可这圣意才刚刚传到南安,安夫人立刻休书一封直抵京城定国公府,再之后国公府将信原封不动的递到陛下面前,整张纸上只有一句话——“安时婉与南安府安家,亲缘已尽。”
任谁还能有什么想法呢?
倔老太太。
南安的天比京城要暗的早。
安府的小厮得了令,一瞧见她们的马车便小跑上前,引着车驾从偏门进了府。
安老夫人在正厅等她。
府内没什么变化,时间像在这里静止,姜枕跟着女使穿过曲折的廊桥,清幽的小径。安府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温婉、雅致。大到亭台楼阁,小到一花一木,都能感受到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
推开门见到安老夫人的那刻,模糊的记忆刹那间变得清晰无比。
时间在这里静止。不知是光亮的原因还是真的,少说也七八年了,安老夫人没有丝毫变化。
发髻整齐的反光,端坐在座上,大袄平整的找不出一条褶皱。
“孙女姜枕,给外祖母请安,外祖母金安。”
姜枕双腿先后跪下,恭敬地行了顿首礼。
半晌,座上传来声音: “长大了啊……”
姜枕微愣。
“你之前住的那间已经收拾出来了,这些天就还是住那吧,我最近乏的很,也不用再日日过来请安,但规矩不可坏,你就两三天来一次罢。”
老夫人没让姜枕多留,交代完零碎的事宜便让她回去歇着了。
女使提着灯笼在门口候着,见姜枕走出,赶忙垂眼上前领路。
身后,房门未关,老夫人凝视着姜枕离去的背影,不能回神。
“长大了……”喃喃自语,“竹韵你瞧,多像啊。跟婉婉那时候,一模一样。”
灯火幽幽,她眼眶通红,“是啊,多有咱们姑娘的风姿。您是想她了。”
安老夫人垂了眼,她长呼一口气,抬臂握上竹韵的手,唇角扬起一抹释然又悲戚的笑,“自己想想就行了。”
“吱——”侍女打开房门,待姜枕两人进去,又缓缓合上。
这是间不论谁住都合适的厢房,与园内其余任何一间都一样,雅致,规矩。
观槿阁,阁如其名,庭下,木槿长得繁茂。春去秋来,朝开暮落,无穷无尽,生生不息。
房内的布局没怎么变,除了桌上的花瓶茶具,还有床帘被褥之类的。
“小姐,咱明天什么安排?”阿笙打开柜门,将衣服一件件整理好。
姜枕正安顿着其余的行李,闻言,手中的活停了片刻 “嗯…先找母亲的画轴,正事要紧。”
姜枕觉得自己大概是知道那画轴在哪的,幼年在这儿小住时,曾问过外祖母身边的竹妈妈,想去看看母亲住过的地方。竹妈妈带她到了院后专门搁存物件的地方,告诉她母亲留下的东西都在那房里,自母亲离家后,外祖父母将她那间房重新改了,做了客房,同府内诸多房间一样,没什么可看的。
她又跑去问外祖母,可外祖母也这样说。
当然照她性子,她才不信。直到后来,她或光明正大,或偷偷摸摸的进了这府里包括外祖母卧房所在的所有小院,都一无所获,这才死心。
她后来自嘲,也对,她当时到南安不过十岁,而上一回见母亲——尚满五岁。
连她的模样都不知道,就算已经找到母亲住过的房间,呵,能认出就怪了。
“难为你,这么冷的天还跑来请安。挺好,规矩了,也沉稳了,比你母亲好。”
第二天,姜枕还是依时辰来向安老夫人请安。虽然北疆那边已经提早给安府递了信,但姜枕觉得还是要亲自向外祖母陈明目的,还有将祖母要她捎的东西当面交给她。
“外祖母,这是孙女前些日子在京城时给您挑的礼物。”竹韵到她座前,接过盒子,呈到老夫人面前。
“你祖母让你带过来的吧。”她打开盒子,嘴角了然的笑。
“……”
“军师做的那般好,怎么这会儿竟没小时候会说了?”安老夫人将盖合上,和煦平静的看向姜枕。
“罢了,不让你为难。既然是小辈送的,我就收下了。”抿了口茶,“竹韵,你带她去后院那找东西吧。”
“找完东西,什么时候走,你自己看。”将茶杯放好,安老夫人垂眼,膝上衣料的褶子,被一条条抚平……
竹韵带着姜枕来到院后。
虽是存放杂物的小院,但却处处被打理的很干净。
“当年屋里收拾出来的东西都放在东角的那间房里,这是钥匙。”带姜枕穿过拱门,顺着她指的方向,枯枝交织间,便看到的那屋子的灰墙。
“多谢您。”
“不妨事,你外祖母是最爱干净的人,这儿虽都是放杂物的,但东西,尤其像纸卷什么的,都会时常拿出来晒晒,存的都好,你且去吧,今日小厨司午膳做冬鱼脍,记得别找太久。”
立春了,日头却还没暖起来,踏着还发脆的满地落叶,姜枕打开了面前的大门,走进母亲年少十八年的记忆。
这记忆实在算不得多,没有她设想的满当,几个大的樟木箱子,几个五六层的摆的不甚满的架子,一览无遗,这便是所有了。
不过姜枕还是在这屋子里待了挺久。
画轴只有几卷,都是些花鸟丹青,要不是她知道这里放的都是母亲在南安时留下的东西,她甚至都要以为这是她姑母画的,这笔触也太像了。
她姑母姜归锦,最会画花鸟,好像也只画花鸟,姜枕认真想了想,的确是这样,她从没见姑母画过花鸟之外的东西。
画轴下边,压着母亲的书。
“史册……传记……地志……策论……兵书……”
“兵书?”姜枕又往下翻了几摞,“还这么多。”
她又往下翻去,翻到最下边,一摞没名字的册子,出现在眼前。
这又是什么?她着实好奇。
姜枕走到窗边,翻开书页。
居然是话本……
她一本本翻开,市井上什么样的人物都有了。
其实也不全是情爱的画本子,还有不少市上戏法手艺的册子。
姜枕觉得这一摞应该编成集,名字她都想好了,就叫俗世奇人。
她将这些书翻了又翻,眼里缓缓浮出疑惑。这些书不像是母亲的东西,扉页上被人画上的那些主人公的小像,跟书中字里行间添的了了言语,不论娟秀的字体还是下笔的力道、笔触,应该是出自一人。
姜枕觉得这字有点眼熟,像是何时瞧见过,但左右不是安时婉的。
那这书是谁的,安时婉又为何要收起来?姜枕从没听母亲提过她在南安时与谁关系好,也知道母亲的习惯,看书由其是看第一遍,是绝对不看有笔记的书,因为这样会影响她的思绪。
还是午膳时问问外祖母吧,虽然姜枕并不认为外祖母会跟她聊母亲。
毕竟从前就不许她提。
算着时间,姜枕离开了屋子。
很显然怀里这几卷画轴里没有母亲所指的那卷。
但她还是决定先取出来。
将东西放到观槿阁,她快步向外祖母院子走去,她确信,安老夫人一定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