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姚振卿没卖关子,但也未说得过于直白,怕沈长宁夜半多想。
这孩子,日日循规蹈矩,总是把所有事都藏着,生怕露出来,被人耻笑了去。
姜蓉前几日听姚振卿提过,左右一瞧,不见刘氏,有了计较,略一思索,攥着帕子问:“问者可是六部里头的?”
话里留了余地。
姚振卿说是同僚,她料想是礼部,只话不喜说满,便又略退三分。
“也不瞒你们。”姚振卿回:“是礼部左侍郎家。”
大庆的官职排序,贵左贱右。
左侍郎,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里,权利仅次于该部尚书,稍高于同阶右侍郎。
但礼部,涉及另桩旧制,与其余五部略有些出入。
因着朝廷入内阁的前提之一,便是曾任职礼部尚书。如若再不着边际且不负责地扩大些说,成了礼部尚书,便离成为阁臣不远了。
“啊?”姜蓉被惊喜冲昏了头,攥着帕子掩在唇边,没忍住轻叹。
姚振卿轻笑下。
这番情态,在他这位素来练达的儿媳身上,实在是少有。
李大人来找他,说实话,也在他的意料之外。
他想过沈长宁的婚事不会太差,但此情此景,还是有些出乎意料。
可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
姚振卿微一晃神,回神再道:“李大人言,膝下有个未曾许亲的幼子,他历来教养在身边。”
姜蓉从怔愣里回神,“出自正院那个?”
闺中姐妹里,有一户的长姐曾和李家议亲,长辈们说话时,她听得一嘴,李大人膝下孩子不少,可只两位,是从正妻肚子里出来的,一位是李家的嫡长子,另一位,便是李大人膝下最小的儿子,齿序行四。
“还未说到那儿,只是彼此探探口风。”姜蓉说的,姚振卿私下也在想,左右合计,心思和姜蓉是一样的。
李大人近些年,未闻府里再有弄璋喜讯,膝下三子,打成人后,按着长幼,皆娶了妻。
如今府内,也只剩那位了。
身上虽未有功名,可人品却实在不错,且家族得力。
最近顶上透来些口风,眼瞧着宫里的意思,礼部尚书的缺,要由李大人顶上。
种种思量在心湖里划过。
姚振卿见沈长宁未言语,让她思量一番,左右不急在一时半晌。
他乐意促成这桩亲事不假,也对此实打实的满意,可到底也要问过他这外甥女的意见。
“你且想想。”姚振卿再看姜蓉,“若遇见难言的事,不便对我开口,可与你嫂嫂闲说一二。”
沈长宁闻言垂眼,似提到婚事,有些羞赧,“但听舅舅教诲。”
“庭箫如何?”姚振卿问。
“比起下午,已平稳了许多。”
沈长宁随姚振卿掀帘,穿檀木拱门,入里间,沈庭萧还未醒,在床上昏睡,小小的一团,分外惹人怜爱。
“这孩子,没个老实时候,也不知道随了谁的性子。”姚振卿无奈叹道。
他下职归家,听府里的嬷嬷一说,吓得不行,心都悬起。
天色已晚,他未多待,也不便多待,瞧看两眼,托人送来一两朱砂,让下面婆子就着药酒和成丸子,给沈长宁和老夫人吃。
他走后,姜蓉还和沈长宁喟叹道:“父亲心思比我细。”
朱砂,最是清心镇惊。
她原还想着,忙起来,就皆忘了。
人说着,屏退左右伺候的,聊起正事:“你别怪我多嘴,父亲今日提的婚事,你如何看?”
姚振卿要她在旁听着,却未叫婆母来,她心便有了数。
一是婆母,总挂念着母家,她娘家姐姐上个月来沈家,遥遥瞧见沈长宁,待细一番打听,人就缠了上来。
两家是连襟不假,可瞧不上就是瞧不上。
依她话说,那人就是个破铜烂铁。
要是沈锡还在世,她这姨母,别说相看,怕是连上门的资格都没有。
刘氏最初也不愿意,可提亲的是自己亲姐姐,被磨了几次,渐渐松动,私下几番撮合。
姚振卿最初还耐着性子聊两句,实在被磨得无法,只能回:“长宁到底姓沈,婚事成不成,总得听沈家的想法,难不成她还能从姚家的大门嫁出去?”
姚振卿最是守规矩。
只要入了夜,但凡来找她或沈长宁,皆要有女眷陪在身边,往常都是刘氏在,今日未见,想来公爹是铁了心。
请她来,一是不落过错。二怕是,也想让她探探口风。
沈长宁早猜到她要来和自己说这事,不经笑起来,未答反问:“嫂嫂眼界广,您觉着李家如何?”
“论家世门第,自然是好的。”她顿了顿,“可我觉着,你不像愿意的样子。”
都是做过女儿家的,那些闺阁心思瞒得住外人,瞒不过她。
“你是有顾虑?”
“李家门第高,又是舅舅同僚。”沈长宁只如此回,叹说一句,不言之意尽在其中。
前者,是她丧父丧母,嫁后无所依,就算有着姚家,可真要遇见争长短的事,到底显得没底气。
后者,姚振卿身任礼部郎中,李家亦然,二人属同个公衙,姚振卿官职还落了对方许多。官大一级都要压死个人,何况四级。
姜蓉听出弦外之意,拉住她的手,停顿半晌:“原是我想少了。”
她本也想着,沈长宁父母早亡,无依无靠,嫁娶之事,或许会不顺些,对方的门第也不会太高,但只要人好,日子总能过起来。
未曾想,近来从婆母公爹口中听闻的,尽是些朝中炙手可热、声名尽显之家。
李家,在里面也是不错的。
过了年,内阁里的一位阁老将要致仕,宫中的意思,是由礼部尚书补缺,如此一来,空着的尚书位,便成了各家竞相争抢之物。现在里外皆传空缺要由如今的礼部左侍郎,既是李家顶上,她心绪不免卷起波澜,想着沈长宁苦了这么久,终于要过上好日子,倒忘了有其利必有害。
沈长宁:“嫂嫂说的哪里话,你为我好,我知晓的。”
她慢了慢,复自嘲般无奈笑道:“可以我的身世,定亲之事怕有的磨。”
她常年寄住在姚家不假,可她到底姓沈,是沈锡的女儿。
姚家看中的门户,沈家若不愿,便是一难。只这难小,卷不起波澜,沈家眼界不高,做起事来谨小慎微,喜稳中求胜。
姚家因着祖父曾在翰林院任职,向来循规蹈矩,尤其是她的外祖父,恨不得将自己活成全天下学子的表率。他如此行事,孩子自然受其影响,行事雅正,姚振卿瞧看上的子弟,沈家没有拒绝的道理。
他们偏又在某个角度,尤为相似,都是以家族利益为先。
沈钦也好,姚振卿也罢,多年下来,筋骨已被宗族束缚住,只剩薄薄的一层皮属于自己,步步谨慎,不敢行差踏错。
沈长宁垂眼。
可自己的婚事,并不见得由他们做主。
沈锡死在任上,她也算功臣之后,姚沈两家,又皆有底蕴,属世族。
一个父母双亡的清贵之女,多适合对陛下表忠心,尤其是中立之派,还能落得个善待功臣之后的美名,与都察院拉近些关系。
她上辈子能被宫里指给闻钰,也有出身的原因。
前朝亡于外戚,大庆自建国以来,皇子娶亲,便多自四品至下的官员女儿中选。
沈家霸占不了她的家产,又姚家护着,也伤不了她和沈庭萧,倒是选择了粉饰太平。
他们再怎样,也要顾及人前的脸面。
她的祖母沈老太太自称身体不好,又说亲家姚氏,是书香诗礼之族,沈长宁在姚家受教养再好不过。
这样还能用婚丧嫁娶之事,在她这得些好处。
天色已晚,姜蓉不好多劝,说两句,人就离去。
明哥儿晚上向来是她带,再不回,闹起来,奶娘可哄不好。
屋内归于寂静。
沈长宁守着沈庭萧,伸手摸了摸他的脸蛋,再摸摸小手和小脚,实在是不舍得走,出神半晌,抽出二尺见方的纸,用镇纸压着,自己研了磨,站在窗前的方形枣木桌前,俯身勾画。
一鼻青脸肿的酣睡小人,跃然于纸上。
沈长宁不禁笑。
二更的梆子隐隐传来时,倚云和福寿堂伺候的丫鬟进来,给屋内添了火盆,盖上铜罩,沈长宁今晚不走,在这睡。
室内暖如早春,万籁俱寂,只闻风卷雪拍窗的轻响,黏黏地粘在窗纸上,更添宁静。
满室流动的,只有条几上,鎏金小铜炉里袅袅飘出的香。
沈长宁睡在床的外侧,沈庭萧睡在里面,各盖一被。
临睡前,沈长宁还在想着,明个儿要去找姜蓉,托她办些事。
沈锡死在江南,京中家产依着姓氏暂时分开,姚家陪嫁的铺子,姚家代管,这里头的账大体不差,每年略出入的千百两银子,她心中有数,只当没瞧见。
沈家却胆大——
沈长宁想想,心里有了数,测过身子,再看了看沈庭萧,终于睡去。
重归原处,有好也有不好。
可再见到他,就觉得,复生,是一件幸事。
小时,她总是对沈庭萧过于严厉,这次不想了,她想做一个慈爱的姐姐,他上辈子怕是怨自己总对他过于苛刻,不然怎么死后,一次也不肯到她梦里来。
四更过,天未亮。
床里的人眉心渐蹙,不知做了什么梦,身上汗津津的,身体也不住地颤。
沈庭萧很想醒,可他怎么也醒不过来。
梦里漫天黄沙,他被骑兵团团围住,已然提不动刀,箭矢似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他身中数箭,已然力竭,却大笑大笑复大笑,笑叹成王败寇,时也命也。可绝不做降将,他们休想用自己威胁大庆。
枪已断,他捡起副将掌中刀,割颈自戕。
梦境翻来覆去地重复,沈庭萧睁着眼睛,呆呆看着长大的自己无数次举刀自刎,以不同角度悲怆死去。
最开始是惊惧,整颗心都被难以形容的恐惧攥住。
后面,次数多了,害怕散去,渐生无聊,却怎么也无法从睡梦里逃离,忍不住伸手去攥刀,想将梦境打散。
沈长宁睡得正甜,头突然被人打了下。
她缓缓睁眼。
下一刻,身上又挨了几下毫无章法的拳头。
沈长宁轻轻阖眼,胸腔起伏了下,生了恼意:“沈庭萧!”
沈庭萧不仅未醒,动作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沈长宁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有耐心的人,终于,在肩胛骨被猛锤一拳后,不忍了,拽住沈庭萧伸来的脚,向上一提,再在膝盖窝处猛打一下。
沈庭萧吃痛,骤醒。
一双眼猛然睁开。
沈庭萧没反应过来,只见头顶熟悉的帘帐。
梦醒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下一秒,笑声戛然而止,沈庭萧抬眼瞧见了即将动怒的沈长宁。
沈庭萧:“…………”
一息后,随着清脆响声落下,一道嚎叫紧随着响起,“啊?——啊!!”
“沈长宁!你不准打我!”
“吾乃大将军转世,我要让大理寺抓你去判刑。”
沈长宁心头火起。
大将军,死在疆场上的完犊子将军吗?
——啪!
“呜——姐姐我错了……”
姚振卿没卖关子,但也未说得过于直白,怕沈长宁夜半多想。
这孩子,日日循规蹈矩,总是把所有事都藏着,生怕露出来,被人耻笑了去。
姜蓉前几日听姚振卿提过,左右一瞧,不见刘氏,有了计较,略一思索,攥着帕子问:“问者可是六部里头的?”
话里留了余地。
姚振卿说是同僚,她料想是礼部,只话不喜说满,便又略退三分。
“也不瞒你们。”姚振卿回:“是礼部左侍郎家。”
大庆的官职排序,贵左贱右。
左侍郎,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里,权利仅次于该部尚书,稍高于同阶右侍郎。
但礼部,涉及另桩旧制,与其余五部略有些出入。
因着朝廷入内阁的前提之一,便是曾任职礼部尚书。如若再不着边际且不负责地扩大些说,成了礼部尚书,便离成为阁臣不远了。
“啊?”姜蓉被惊喜冲昏了头,攥着帕子掩在唇边,没忍住轻叹。
姚振卿轻笑下。
这番情态,在他这位素来练达的儿媳身上,实在是少有。
李大人来找他,说实话,也在他的意料之外。
他想过沈长宁的婚事不会太差,但此情此景,还是有些出乎意料。
可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
姚振卿微一晃神,回神再道:“李大人言,膝下有个未曾许亲的幼子,他历来教养在身边。”
姜蓉从怔愣里回神,“出自正院那个?”
闺中姐妹里,有一户的长姐曾和李家议亲,长辈们说话时,她听得一嘴,李大人膝下孩子不少,可只两位,是从正妻肚子里出来的,一位是李家的嫡长子,另一位,便是李大人膝下最小的儿子,齿序行四。
“还未说到那儿,只是彼此探探口风。”姜蓉说的,姚振卿私下也在想,左右合计,心思和姜蓉是一样的。
李大人近些年,未闻府里再有弄璋喜讯,膝下三子,打成人后,按着长幼,皆娶了妻。
如今府内,也只剩那位了。
身上虽未有功名,可人品却实在不错,且家族得力。
最近顶上透来些口风,眼瞧着宫里的意思,礼部尚书的缺,要由李大人顶上。
种种思量在心湖里划过。
姚振卿见沈长宁未言语,让她思量一番,左右不急在一时半晌。
他乐意促成这桩亲事不假,也对此实打实的满意,可到底也要问过他这外甥女的意见。
“你且想想。”姚振卿再看姜蓉,“若遇见难言的事,不便对我开口,可与你嫂嫂闲说一二。”
沈长宁闻言垂眼,似提到婚事,有些羞赧,“但听舅舅教诲。”
“庭箫如何?”姚振卿问。
“比起下午,已平稳了许多。”
沈长宁随姚振卿掀帘,穿檀木拱门,入里间,沈庭萧还未醒,在床上昏睡,小小的一团,分外惹人怜爱。
“这孩子,没个老实时候,也不知道随了谁的性子。”姚振卿无奈叹道。
他下职归家,听府里的嬷嬷一说,吓得不行,心都悬起。
天色已晚,他未多待,也不便多待,瞧看两眼,托人送来一两朱砂,让下面婆子就着药酒和成丸子,给沈长宁和老夫人吃。
他走后,姜蓉还和沈长宁喟叹道:“父亲心思比我细。”
朱砂,最是清心镇惊。
她原还想着,忙起来,就皆忘了。
人说着,屏退左右伺候的,聊起正事:“你别怪我多嘴,父亲今日提的婚事,你如何看?”
姚振卿要她在旁听着,却未叫婆母来,她心便有了数。
一是婆母,总挂念着母家,她娘家姐姐上个月来沈家,遥遥瞧见沈长宁,待细一番打听,人就缠了上来。
两家是连襟不假,可瞧不上就是瞧不上。
依她话说,那人就是个破铜烂铁。
要是沈锡还在世,她这姨母,别说相看,怕是连上门的资格都没有。
刘氏最初也不愿意,可提亲的是自己亲姐姐,被磨了几次,渐渐松动,私下几番撮合。
姚振卿最初还耐着性子聊两句,实在被磨得无法,只能回:“长宁到底姓沈,婚事成不成,总得听沈家的想法,难不成她还能从姚家的大门嫁出去?”
姚振卿最是守规矩。
只要入了夜,但凡来找她或沈长宁,皆要有女眷陪在身边,往常都是刘氏在,今日未见,想来公爹是铁了心。
请她来,一是不落过错。二怕是,也想让她探探口风。
沈长宁早猜到她要来和自己说这事,不经笑起来,未答反问:“嫂嫂眼界广,您觉着李家如何?”
“论家世门第,自然是好的。”她顿了顿,“可我觉着,你不像愿意的样子。”
都是做过女儿家的,那些闺阁心思瞒得住外人,瞒不过她。
“你是有顾虑?”
“李家门第高,又是舅舅同僚。”沈长宁只如此回,叹说一句,不言之意尽在其中。
前者,是她丧父丧母,嫁后无所依,就算有着姚家,可真要遇见争长短的事,到底显得没底气。
后者,姚振卿身任礼部郎中,李家亦然,二人属同个公衙,姚振卿官职还落了对方许多。官大一级都要压死个人,何况四级。
姜蓉听出弦外之意,拉住她的手,停顿半晌:“原是我想少了。”
她本也想着,沈长宁父母早亡,无依无靠,嫁娶之事,或许会不顺些,对方的门第也不会太高,但只要人好,日子总能过起来。
未曾想,近来从婆母公爹口中听闻的,尽是些朝中炙手可热、声名尽显之家。
李家,在里面也是不错的。
过了年,内阁里的一位阁老将要致仕,宫中的意思,是由礼部尚书补缺,如此一来,空着的尚书位,便成了各家竞相争抢之物。现在里外皆传空缺要由如今的礼部左侍郎,既是李家顶上,她心绪不免卷起波澜,想着沈长宁苦了这么久,终于要过上好日子,倒忘了有其利必有害。
沈长宁:“嫂嫂说的哪里话,你为我好,我知晓的。”
她慢了慢,复自嘲般无奈笑道:“可以我的身世,定亲之事怕有的磨。”
她常年寄住在姚家不假,可她到底姓沈,是沈锡的女儿。
姚家看中的门户,沈家若不愿,便是一难。只这难小,卷不起波澜,沈家眼界不高,做起事来谨小慎微,喜稳中求胜。
姚家因着祖父曾在翰林院任职,向来循规蹈矩,尤其是她的外祖父,恨不得将自己活成全天下学子的表率。他如此行事,孩子自然受其影响,行事雅正,姚振卿瞧看上的子弟,沈家没有拒绝的道理。
他们偏又在某个角度,尤为相似,都是以家族利益为先。
沈钦也好,姚振卿也罢,多年下来,筋骨已被宗族束缚住,只剩薄薄的一层皮属于自己,步步谨慎,不敢行差踏错。
沈长宁垂眼。
可自己的婚事,并不见得由他们做主。
沈锡死在任上,她也算功臣之后,姚沈两家,又皆有底蕴,属世族。
一个父母双亡的清贵之女,多适合对陛下表忠心,尤其是中立之派,还能落得个善待功臣之后的美名,与都察院拉近些关系。
她上辈子能被宫里指给闻钰,也有出身的原因。
前朝亡于外戚,大庆自建国以来,皇子娶亲,便多自四品至下的官员女儿中选。
沈家霸占不了她的家产,又姚家护着,也伤不了她和沈庭萧,倒是选择了粉饰太平。
他们再怎样,也要顾及人前的脸面。
她的祖母沈老太太自称身体不好,又说亲家姚氏,是书香诗礼之族,沈长宁在姚家受教养再好不过。
这样还能用婚丧嫁娶之事,在她这得些好处。
天色已晚,姜蓉不好多劝,说两句,人就离去。
明哥儿晚上向来是她带,再不回,闹起来,奶娘可哄不好。
屋内归于寂静。
沈长宁守着沈庭萧,伸手摸了摸他的脸蛋,再摸摸小手和小脚,实在是不舍得走,出神半晌,抽出二尺见方的纸,用镇纸压着,自己研了磨,站在窗前的方形枣木桌前,俯身勾画。
一鼻青脸肿的酣睡小人,跃然于纸上。
沈长宁不禁笑。
二更的梆子隐隐传来时,倚云和福寿堂伺候的丫鬟进来,给屋内添了火盆,盖上铜罩,沈长宁今晚不走,在这睡。
室内暖如早春,万籁俱寂,只闻风卷雪拍窗的轻响,黏黏地粘在窗纸上,更添宁静。
满室流动的,只有条几上,鎏金小铜炉里袅袅飘出的香。
沈长宁睡在床的外侧,沈庭萧睡在里面,各盖一被。
临睡前,沈长宁还在想着,明个儿要去找姜蓉,托她办些事。
沈锡死在江南,京中家产依着姓氏暂时分开,姚家陪嫁的铺子,姚家代管,这里头的账大体不差,每年略出入的千百两银子,她心中有数,只当没瞧见。
沈家却胆大——
沈长宁想想,心里有了数,测过身子,再看了看沈庭萧,终于睡去。
重归原处,有好也有不好。
可再见到他,就觉得,复生,是一件幸事。
小时,她总是对沈庭萧过于严厉,这次不想了,她想做一个慈爱的姐姐,他上辈子怕是怨自己总对他过于苛刻,不然怎么死后,一次也不肯到她梦里来。
四更过,天未亮。
床里的人眉心渐蹙,不知做了什么梦,身上汗津津的,身体也不住地颤。
沈庭萧很想醒,可他怎么也醒不过来。
梦里漫天黄沙,他被骑兵团团围住,已然提不动刀,箭矢似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他身中数箭,已然力竭,却大笑大笑复大笑,笑叹成王败寇,时也命也。可绝不做降将,他们休想用自己威胁大庆。
枪已断,他捡起副将掌中刀,割颈自戕。
梦境翻来覆去地重复,沈庭萧睁着眼睛,呆呆看着长大的自己无数次举刀自刎,以不同角度悲怆死去。
最开始是惊惧,整颗心都被难以形容的恐惧攥住。
后面,次数多了,害怕散去,渐生无聊,却怎么也无法从睡梦里逃离,忍不住伸手去攥刀,想将梦境打散。
沈长宁睡得正甜,头突然被人打了下。
她缓缓睁眼。
下一刻,身上又挨了几下毫无章法的拳头。
沈长宁轻轻阖眼,胸腔起伏了下,生了恼意:“沈庭萧!”
沈庭萧不仅未醒,动作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沈长宁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有耐心的人,终于,在肩胛骨被猛锤一拳后,不忍了,拽住沈庭萧伸来的脚,向上一提,再在膝盖窝处猛打一下。
沈庭萧吃痛,骤醒。
一双眼猛然睁开。
沈庭萧没反应过来,只见头顶熟悉的帘帐。
梦醒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下一秒,笑声戛然而止,沈庭萧抬眼瞧见了即将动怒的沈长宁。
沈庭萧:“…………”
一息后,随着清脆响声落下,一道嚎叫紧随着响起,“啊?——啊!!”
“沈长宁!你不准打我!”
“吾乃大将军转世,我要让大理寺抓你去判刑。”
沈长宁心头火起。
大将军,死在疆场上的完犊子将军吗?
——啪!
“呜——姐姐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