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正月十七这日,因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念慈非但于棋艺上没有入门,在妆束上也缺乏进步。不过好在她又要随婉顺一起学书了,倒是不缺事做,不会想入非非。
傍晚时,念慈和婉顺一起整理书具。书案半月无人光临,已经落了一层薄灰。念慈拾起一摞字纸,正准备翻检,一眼就瞧见其中的一张鬼画符。是半月前李祐罚她抄写的那些诗。
他对她的惩罚有始无终,没了下文。那究竟是出于爱屋及乌的怜悯,还是兴致过后的索然,念慈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时被他罚抄,自己其实是乐在其中的。在她看来,那代表着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特别的联系。所以即使被惩罚,她也甘之如饴。随后她略施小计予以反击,甚至在这场你来我来往的游戏中,产生了双方势均力敌的错觉。
但无论是联系也好,游戏也罢,现在都结束了。
“姐姐在想什么?”
念慈合上那叠纸,笑笑没说话。
“那晚抄书,还是相儿熬夜陪着我的。”念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唉,明日你相儿姐姐再不回来,我就要去尚宫局要人了。”
说话间听得屋外似乎有脚步声,婉顺跳起来,“相儿姐姐回来了!”说罢便跑了出去。念慈丢下那叠纸,也跟着出去了。
“咦,是阿兄呀。”婉顺笑着施礼,语气轻松欢快,再没有之前的拘谨。
念慈一听,心下一窒,脚下也一滞。便刹住了步子,躲在了房里。
李祐还是身着那件大红斗篷,衬得脸上都多了几分血色。
李祐点了点头,算是回礼,“母亲提起你手上的伤,所以想着过来看看。”
“啊?”婉顺看了一眼自己的右手道,“念慈姐姐每天替我上药,好多了呢。”
念慈侧身站在西厢的门后,似乎听到李祐轻咳了一声:“嗯……这个,给你的。”
王英闻言,立刻恭敬呈上一盏兔子花灯,“这是殿下送给婉娘子的,灯芯已经点上了。”
婉顺微微一愣,小心接过那灯,像是接过易碎的琉璃。
那兔子以竹篾为骨,外糊素绢。轻抿唇瓣,双耳修长。灯烛在其腹内幽然闪烁,映得那层素绢如同天上浸透了月色的薄云。
婉顺将花灯凑近脸庞,一圈圈暖黄的光,摇曳着漾到了脸上。
“真好看。”她喃喃地感叹。
他送了婉顺一盏花灯吗?可是如果没记错的话,今天已经正月十七了吧。念慈悄悄腹诽道。
“谢谢阿兄。”婉顺朝李祐露出明媚的笑容,双眸粲然如天上的星辰。她提着灯,转过身去想把美好的东西分享给身边最重要的人,才发现原来念慈并没有站在她身后。
“诶,念慈姐姐呢?”
看来还是避不开,念慈只好挑起门帘,垂首解释道:“方才在厢房里洒扫收拾,不知殿下驾临,还望赎罪。”
她恭敬妥帖得像是换了个人,连王英都感到些许诧异。
“念慈姐姐快看,是小兔子!”婉顺兴冲冲地踮着脚把灯递到念慈眼前,然而念慈也只是报以淡淡的微笑而已。
“殿下、娘子,外面冷,请移步正厅说话吧。”见李祐似乎并没有立刻离开的意思,念慈只能继续硬着头皮敷衍。
说罢,念慈快步走到正厅点起灯盏,又端着炭盆匆匆出来。
婉顺还以为念慈是因为目下繁忙所以没有对她的花灯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便提着灯进了正厅,将灯小心搁在案上。害怕不稳,又用手环着。
李祐在婉顺的对面坐下,心内有些不安。
本是随手买下的粗陋玩物,在已经错过的时节,做了个顺水推舟的人情。然而她竟这般珍视,让他不免起了一些愧意。
思量再三,还是忍不住说到:“你以后有什么想要的东西,记得和母亲提。”
婉顺将目光从灯上移开,略一犹豫,点了点头:“好。”
李祐又道:“和我说,也可以。”
“我会的。谢谢阿兄。”婉顺笑着答应,又低头玩灯去了。
念慈还未进来。李祐觉得寒气逐渐冻结在周身,忍不住皱眉道:“你的婢女呢?添炭而已,竟然去了这么久。”
像是听到了他的发难,念慈正好端着生好的火盆进来。不过也还是一副磨蹭的样子。
念慈把火盆放在离二人十步远的位置上,然后跪坐在在婉顺身后。
她微微垂首,表现得很平静。反倒是李祐显得有些焦躁。
这主仆二人,竟然没有一个发现王英手上还有一盏一样的灯吗?
她不是一向表现得胆大心细?怎么这个时候竟然哑巴了。
灯花突然掉落在承盘上,烛火也为之一跃。突如其来的响动像是点醒了他。其实除夕那夜已经有迹可循了,只是自己没有发觉而已:她其实是有意避着自己的。
李祐的瞳仁抽缩了一下,也不知是不是烛火的缘故。
王英见屋外天色已经全然变黑,再过一会儿宫门就要下钥,便轻声提醒道:“殿下,天色不早了。”
婉顺听他说话,也抬起头,笑道:“王内侍可以拎着另一只兔子送阿兄回去。”
原来婉顺瞧见了另一盏灯,不过把错把其当成了李祐自己的玩物。
王英却故意道:“婉娘子说笑了,这花灯是给……”
李祐立刻剜了王英一眼,制止他再说下去。
王英倒是乖觉,只不过李祐已经改了主意。
“你不要,我拿走便是了。”话是对着王英说的,气却是冲着别人。
她还是一派沉静,甚至头都没有抬一下。
李祐的神色沉下来,嘴巴抿成一条线。
他忽地想起,她原本就是一个狡猾的人,此刻又玩弄起了欲擒故纵的把戏,而自己居然愚蠢到会掉进她的圈套。
竟然为了一个奴婢,花费这样的心思。
一腔隐隐的怒气,在方寸之间翻涌。他很快站起身。
“阿兄要走了吗?”
“嗯,不必送了,外面冷。”李祐止住婉顺,快步离开了。尽管知道他不会回头看,念慈还是在他身后恭敬行了一礼。
他走得快,一气冲到门口,正好碰上在院门外滑了一跤的徐吟。
似乎是天色昏暗加上走得太急,徐吟整个跌坐在地上,左手扶腰,右手攀着灯柱正欲起身。脚边是一方倒扣的托盘,不远处滚落着几个小瓷罐。
“殿下……”见李祐突然出现,徐吟抬起头,强撑出一个微笑算是向他行礼。只是脸上吃痛的表情还未退去,混着和婉卑顺的笑,不免让人生出几分怜惜。
他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样神情会出现在郑念慈脸上吗?
王英见状,忙扶起徐吟:“这西院的郑娘子当差也忒不济事!门口的烛火都灭了也不续上。徐娘子,慢些。”
“怪我怪我,图方便没打灯笼。多谢王内侍了。”徐吟轻拍身上尘土,弯腰去拾掉落的物品,视线很自然地落在王英手中的花灯上。
“放门当上。”李祐的眼神指向王英手中的灯,王英会意,将灯留在了西院的门枕石上。
徐吟将瓷罐悉数捡回,一边捡一边揣进怀里。其中一只从她的怀抱中滑落,恰好落在李祐脚边。他挪动半步,用脚尖轻轻止住了滚动的瓷罐。徐吟犹豫片刻,小心捡了过来。
李祐沉默地看着,最终没再言语,向着宫门的方向离开了。
王英在跟上去之前,还不忘努着嘴对徐吟轻声嘱咐:“徐娘子可要记得拿。”
徐吟端着托盘,望着李祐离去的背影,在寒风中呆立半晌。周遭都静下来后,方听见心脏在胸腔里急急地砸。
耳尖不再发烫后,她方转身进了西院。
正如王英所说,念慈其实不擅长料理琐事。至少在徐吟看来,这个院子虽然整洁,但离雅致还差得远。她走到廊下时,念慈正拎着一只水壶从厢房出来。
“徐姐姐怎么过来了。”念慈面上含笑,其实心里却很忐忑。李祐前脚走,徐吟后脚就到了。那么徐吟会不会觉得自己阳奉阴违?可是李祐非要来,自己又有什么法子呢。
好在徐吟并未提及此事,举了举手中托盘道:“娘娘惦记婉娘子手上的伤,遣我来送些药膏。”
念慈搁下水壶,忙接过来:“多谢多谢,正好药快用完了。”
徐吟叮嘱道:“冻疮一定要在刚患上的时候根治,否则年年复发,手指变粗就不好看了。”
“就是就是。前两日她想玩雪,我不让,还生闷气呢。”念慈故意提高了音量,像是说给屋内的婉顺听。谁知婉顺竟然真的拎着灯出来了。
“徐姐姐好。”婉顺掀开门帘的一角,露出半个身子。她手中的花灯发出莹莹的光彩,和门前那只并无二致。
徐吟忍不住发问:“婉娘子这灯是……”
婉顺眉眼扬起,笑道:“这是阿兄从宫外带回送我的。”
两只一模一样的花灯。一只给了妹妹,另一只是预备给谁呢?
她的心突然往下一沉,原来流言竟然为真吗?
她在那一瞬间心乱如麻,几乎散了神,只想赶紧离开。
“很漂亮呢。一点也不比宫里扎的花灯差。”徐吟侧过脸,唇边笑意尚在,“那不打扰婉娘子休息了,告辞。”念慈正欲相送,徐吟推却道:“留步,我替你关上院门。”念慈点点头,也进了屋。
门板发出沉重的响声,像人沉重的心事。徐吟俯身拿起门当上的那盏灯,定眼瞧了许久。她今年十六岁了,在宫中待了快七年。记忆里,父母也曾在上元节时带她一同上街观灯。只是年岁久了,曾经绚烂荧丽的记忆变成了檐下够不着的灯彩。晃晃悠悠、飘飘荡荡,已经成了可望不可即的一点幽蓝。如今这盏灯离得这样近,又不免刺眼炫目,晃得眼睛生疼。
她想起从前刚进宫时,犯了错被陈姑姑惩罚在廊下擦地。岁末苦寒,滴水成冰。十指红肿得像萝卜,还是得顶着割手的北风继续。来往的宫人对她无不怜悯,却难施以援手,她还是得不断把抹布从冷水里捞出来,捞出来……
那时的李祐,约莫六岁,又或许是七岁。她记不得了。她只记得那时他见到她的手,惊讶地叫出声来。
“母亲,她的手……”
德妃于是让她停下,还责怪了陈姑姑惩戒太重。
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她都很感激他。从那以后每次在宫里相遇,她总是很想上去和他说几句话。但是真当他走过来,她还是谨守本分,不发一语,把红肿粗陋的双手拢到衣袖中,恭恭敬敬地行礼。
后来他们慢慢长大,李祐从楚王被改封为燕王,之后又从宫里搬出去,住进了自己的王府。见到他的日子也越来越少。
她当然知道,他们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只是人的本性也如同飞蛾一样趋光趋热,明知靠得太近可能灼伤自己,或者没等靠近便会摔得粉身碎骨,也忍不住贪恋那一点点的光和热。
所以她又有什么资格苛责念慈呢?
于是徐吟在西院门前留下一声叹息,踏着光离开了。
傍晚时,念慈和婉顺一起整理书具。书案半月无人光临,已经落了一层薄灰。念慈拾起一摞字纸,正准备翻检,一眼就瞧见其中的一张鬼画符。是半月前李祐罚她抄写的那些诗。
他对她的惩罚有始无终,没了下文。那究竟是出于爱屋及乌的怜悯,还是兴致过后的索然,念慈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时被他罚抄,自己其实是乐在其中的。在她看来,那代表着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特别的联系。所以即使被惩罚,她也甘之如饴。随后她略施小计予以反击,甚至在这场你来我来往的游戏中,产生了双方势均力敌的错觉。
但无论是联系也好,游戏也罢,现在都结束了。
“姐姐在想什么?”
念慈合上那叠纸,笑笑没说话。
“那晚抄书,还是相儿熬夜陪着我的。”念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唉,明日你相儿姐姐再不回来,我就要去尚宫局要人了。”
说话间听得屋外似乎有脚步声,婉顺跳起来,“相儿姐姐回来了!”说罢便跑了出去。念慈丢下那叠纸,也跟着出去了。
“咦,是阿兄呀。”婉顺笑着施礼,语气轻松欢快,再没有之前的拘谨。
念慈一听,心下一窒,脚下也一滞。便刹住了步子,躲在了房里。
李祐还是身着那件大红斗篷,衬得脸上都多了几分血色。
李祐点了点头,算是回礼,“母亲提起你手上的伤,所以想着过来看看。”
“啊?”婉顺看了一眼自己的右手道,“念慈姐姐每天替我上药,好多了呢。”
念慈侧身站在西厢的门后,似乎听到李祐轻咳了一声:“嗯……这个,给你的。”
王英闻言,立刻恭敬呈上一盏兔子花灯,“这是殿下送给婉娘子的,灯芯已经点上了。”
婉顺微微一愣,小心接过那灯,像是接过易碎的琉璃。
那兔子以竹篾为骨,外糊素绢。轻抿唇瓣,双耳修长。灯烛在其腹内幽然闪烁,映得那层素绢如同天上浸透了月色的薄云。
婉顺将花灯凑近脸庞,一圈圈暖黄的光,摇曳着漾到了脸上。
“真好看。”她喃喃地感叹。
他送了婉顺一盏花灯吗?可是如果没记错的话,今天已经正月十七了吧。念慈悄悄腹诽道。
“谢谢阿兄。”婉顺朝李祐露出明媚的笑容,双眸粲然如天上的星辰。她提着灯,转过身去想把美好的东西分享给身边最重要的人,才发现原来念慈并没有站在她身后。
“诶,念慈姐姐呢?”
看来还是避不开,念慈只好挑起门帘,垂首解释道:“方才在厢房里洒扫收拾,不知殿下驾临,还望赎罪。”
她恭敬妥帖得像是换了个人,连王英都感到些许诧异。
“念慈姐姐快看,是小兔子!”婉顺兴冲冲地踮着脚把灯递到念慈眼前,然而念慈也只是报以淡淡的微笑而已。
“殿下、娘子,外面冷,请移步正厅说话吧。”见李祐似乎并没有立刻离开的意思,念慈只能继续硬着头皮敷衍。
说罢,念慈快步走到正厅点起灯盏,又端着炭盆匆匆出来。
婉顺还以为念慈是因为目下繁忙所以没有对她的花灯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便提着灯进了正厅,将灯小心搁在案上。害怕不稳,又用手环着。
李祐在婉顺的对面坐下,心内有些不安。
本是随手买下的粗陋玩物,在已经错过的时节,做了个顺水推舟的人情。然而她竟这般珍视,让他不免起了一些愧意。
思量再三,还是忍不住说到:“你以后有什么想要的东西,记得和母亲提。”
婉顺将目光从灯上移开,略一犹豫,点了点头:“好。”
李祐又道:“和我说,也可以。”
“我会的。谢谢阿兄。”婉顺笑着答应,又低头玩灯去了。
念慈还未进来。李祐觉得寒气逐渐冻结在周身,忍不住皱眉道:“你的婢女呢?添炭而已,竟然去了这么久。”
像是听到了他的发难,念慈正好端着生好的火盆进来。不过也还是一副磨蹭的样子。
念慈把火盆放在离二人十步远的位置上,然后跪坐在在婉顺身后。
她微微垂首,表现得很平静。反倒是李祐显得有些焦躁。
这主仆二人,竟然没有一个发现王英手上还有一盏一样的灯吗?
她不是一向表现得胆大心细?怎么这个时候竟然哑巴了。
灯花突然掉落在承盘上,烛火也为之一跃。突如其来的响动像是点醒了他。其实除夕那夜已经有迹可循了,只是自己没有发觉而已:她其实是有意避着自己的。
李祐的瞳仁抽缩了一下,也不知是不是烛火的缘故。
王英见屋外天色已经全然变黑,再过一会儿宫门就要下钥,便轻声提醒道:“殿下,天色不早了。”
婉顺听他说话,也抬起头,笑道:“王内侍可以拎着另一只兔子送阿兄回去。”
原来婉顺瞧见了另一盏灯,不过把错把其当成了李祐自己的玩物。
王英却故意道:“婉娘子说笑了,这花灯是给……”
李祐立刻剜了王英一眼,制止他再说下去。
王英倒是乖觉,只不过李祐已经改了主意。
“你不要,我拿走便是了。”话是对着王英说的,气却是冲着别人。
她还是一派沉静,甚至头都没有抬一下。
李祐的神色沉下来,嘴巴抿成一条线。
他忽地想起,她原本就是一个狡猾的人,此刻又玩弄起了欲擒故纵的把戏,而自己居然愚蠢到会掉进她的圈套。
竟然为了一个奴婢,花费这样的心思。
一腔隐隐的怒气,在方寸之间翻涌。他很快站起身。
“阿兄要走了吗?”
“嗯,不必送了,外面冷。”李祐止住婉顺,快步离开了。尽管知道他不会回头看,念慈还是在他身后恭敬行了一礼。
他走得快,一气冲到门口,正好碰上在院门外滑了一跤的徐吟。
似乎是天色昏暗加上走得太急,徐吟整个跌坐在地上,左手扶腰,右手攀着灯柱正欲起身。脚边是一方倒扣的托盘,不远处滚落着几个小瓷罐。
“殿下……”见李祐突然出现,徐吟抬起头,强撑出一个微笑算是向他行礼。只是脸上吃痛的表情还未退去,混着和婉卑顺的笑,不免让人生出几分怜惜。
他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样神情会出现在郑念慈脸上吗?
王英见状,忙扶起徐吟:“这西院的郑娘子当差也忒不济事!门口的烛火都灭了也不续上。徐娘子,慢些。”
“怪我怪我,图方便没打灯笼。多谢王内侍了。”徐吟轻拍身上尘土,弯腰去拾掉落的物品,视线很自然地落在王英手中的花灯上。
“放门当上。”李祐的眼神指向王英手中的灯,王英会意,将灯留在了西院的门枕石上。
徐吟将瓷罐悉数捡回,一边捡一边揣进怀里。其中一只从她的怀抱中滑落,恰好落在李祐脚边。他挪动半步,用脚尖轻轻止住了滚动的瓷罐。徐吟犹豫片刻,小心捡了过来。
李祐沉默地看着,最终没再言语,向着宫门的方向离开了。
王英在跟上去之前,还不忘努着嘴对徐吟轻声嘱咐:“徐娘子可要记得拿。”
徐吟端着托盘,望着李祐离去的背影,在寒风中呆立半晌。周遭都静下来后,方听见心脏在胸腔里急急地砸。
耳尖不再发烫后,她方转身进了西院。
正如王英所说,念慈其实不擅长料理琐事。至少在徐吟看来,这个院子虽然整洁,但离雅致还差得远。她走到廊下时,念慈正拎着一只水壶从厢房出来。
“徐姐姐怎么过来了。”念慈面上含笑,其实心里却很忐忑。李祐前脚走,徐吟后脚就到了。那么徐吟会不会觉得自己阳奉阴违?可是李祐非要来,自己又有什么法子呢。
好在徐吟并未提及此事,举了举手中托盘道:“娘娘惦记婉娘子手上的伤,遣我来送些药膏。”
念慈搁下水壶,忙接过来:“多谢多谢,正好药快用完了。”
徐吟叮嘱道:“冻疮一定要在刚患上的时候根治,否则年年复发,手指变粗就不好看了。”
“就是就是。前两日她想玩雪,我不让,还生闷气呢。”念慈故意提高了音量,像是说给屋内的婉顺听。谁知婉顺竟然真的拎着灯出来了。
“徐姐姐好。”婉顺掀开门帘的一角,露出半个身子。她手中的花灯发出莹莹的光彩,和门前那只并无二致。
徐吟忍不住发问:“婉娘子这灯是……”
婉顺眉眼扬起,笑道:“这是阿兄从宫外带回送我的。”
两只一模一样的花灯。一只给了妹妹,另一只是预备给谁呢?
她的心突然往下一沉,原来流言竟然为真吗?
她在那一瞬间心乱如麻,几乎散了神,只想赶紧离开。
“很漂亮呢。一点也不比宫里扎的花灯差。”徐吟侧过脸,唇边笑意尚在,“那不打扰婉娘子休息了,告辞。”念慈正欲相送,徐吟推却道:“留步,我替你关上院门。”念慈点点头,也进了屋。
门板发出沉重的响声,像人沉重的心事。徐吟俯身拿起门当上的那盏灯,定眼瞧了许久。她今年十六岁了,在宫中待了快七年。记忆里,父母也曾在上元节时带她一同上街观灯。只是年岁久了,曾经绚烂荧丽的记忆变成了檐下够不着的灯彩。晃晃悠悠、飘飘荡荡,已经成了可望不可即的一点幽蓝。如今这盏灯离得这样近,又不免刺眼炫目,晃得眼睛生疼。
她想起从前刚进宫时,犯了错被陈姑姑惩罚在廊下擦地。岁末苦寒,滴水成冰。十指红肿得像萝卜,还是得顶着割手的北风继续。来往的宫人对她无不怜悯,却难施以援手,她还是得不断把抹布从冷水里捞出来,捞出来……
那时的李祐,约莫六岁,又或许是七岁。她记不得了。她只记得那时他见到她的手,惊讶地叫出声来。
“母亲,她的手……”
德妃于是让她停下,还责怪了陈姑姑惩戒太重。
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她都很感激他。从那以后每次在宫里相遇,她总是很想上去和他说几句话。但是真当他走过来,她还是谨守本分,不发一语,把红肿粗陋的双手拢到衣袖中,恭恭敬敬地行礼。
后来他们慢慢长大,李祐从楚王被改封为燕王,之后又从宫里搬出去,住进了自己的王府。见到他的日子也越来越少。
她当然知道,他们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只是人的本性也如同飞蛾一样趋光趋热,明知靠得太近可能灼伤自己,或者没等靠近便会摔得粉身碎骨,也忍不住贪恋那一点点的光和热。
所以她又有什么资格苛责念慈呢?
于是徐吟在西院门前留下一声叹息,踏着光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