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云轻漾,燕语莺啼,廊下绿槐阴阴,斑驳的树影倾洒在碧纱窗上。
李玄庭一袭苍色袍衫,手中执一卷书,眉目间满是倦意。
听见声音,还有些恍惚,凝目一细看,是一位姿容柔艳的小娘子。
李玄庭持礼,随即别开视线。
蕙路欠身,道:“殿下,这位是沈才人。”
李玄庭了然,垂首回礼,没说一句话,登上步辇离开了。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多看一眼。
直到一行人的背影消失在宫墙转角,沈琼真才抬起头来,心口呯呯直跳。
沉默中,一个捧着茶具的小黄门从殿里走了出来。
王内侍忙招手唤他过来,小黄门凑近耳语几句。
听完,王内侍摆摆手:“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小黄门应是,躬身退下。
沈琼真抬眼,瞥见其中被摔成了碎片的碧绿茶盏。
一看王内侍愁眉不展的模样,蕙路就知今日决计是办不成事了,不由朝身旁的人看去。
沈琼真端庄而立,眉眼低垂。
王内侍无奈地叹了口气,道:“已未时了,奴得去服侍大家歇晌午觉……”
蕙路连连点头,“今日真是多谢内侍了。”
两人客套了一通,蕙路领着人告辞离去。
*
一路上,不少路过的宫人远远地看到蕙路,隔得七八步停下来行礼,态度恭敬。
等到了千步廊,蕙路开口道:“时辰不早了,外面日头毒得很,才人回去好好歇息吧。”
“今日有劳姑姑了。”
沈琼真答应着,脸上却难掩失落伤心。
蕙路想了想,轻声道:“才人不必太过担忧,娘娘还是很器重您的。”
沈琼真勉强笑了笑:“妾身明白。”
话说到此,蕙路咽下焦急,转头吩咐青萝,絮絮说了一堆,叮嘱她尽心服侍,不得懈怠,每日的汤药一顿也不能落下。
青萝拍胸脯保证保证:“姑姑放心罢。”
蕙路满意地点点头,回含象殿复命去了。
沈琼真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青萝唤她:“娘子?”
沈琼真回过神,不自觉松一口气,“走吧。”
方才来时,步履匆匆,回去的路却走得极慢。
熏风拂过脸颊,暖洋洋的。
进宫两年,她从未离开掖庭,之后生病连走几步路都要人扶着,整日躺在床上,时而清醒,时而昏昏沉沉。
久违的自在都令她有些恍惚了。
回到掖庭,青萝端来一壶乌梅浆,倒出一杯递给沈琼真:“娘子……”
沈琼真捧着碗,低头饮上几口,思绪渐渐平复下来。
“将阳羡茶放回去吧。”
青萝应是。
沈琼真打开点心匣子,伸手拿了块透花糍,凉甜软糯,十分合她口味。
青萝收好茶叶,走到沈琼真旁边,刚想开口说什么,沈琼真给她也倒了一杯乌梅浆。
“忙活了半天,渴不渴?”
青萝点头,咕咚咚喝完了,拿袖子抹嘴。
沈琼真笑了笑,“慢点喝,不急,还有半壶呢。”
“嗯。”
青萝挨着桌沿坐了下来。
沈琼真往她手里塞了一块牡丹饼:“吃吧。”
攒盒里装满了点心,酥松绵软,两个人都得花好几天才能吃完。
吃完一块透花糍,沈琼真用清茶漱口。
青萝啃着饼,问道:“娘子方才没被吓着吗?”
沈琼真拿帕子拭嘴角,“什么?”
青萝小声说:“圣上发了好大的火,婢子当时吓得腿都软了,差点就把陶瓶给摔了……太子殿下出来的时候,婢子还偷偷瞄了一眼,殿下可是脸都白了呢……”
沈琼真沉默片刻,回想起当时情景,一阵后怕浮上心头。
天子之怒,岂是寻常人能受得住的?
况且当今圣上性情阴晴不定,天下皆知。
太子是国之储君,目睹他的狼狈样亦非好事。
沈琼真紧紧握着青萝的手,“青萝,妄议太子是重罪,今日殿外的事切记不要和旁人提起,以免生出什么事端来,知道吗?”
青萝点头如捣蒜:“婢子知道的。”
嘴上应着,心中却惴惴不安,连吃饼的动作都慢了下来。
她一直都猜不透自家娘子的心思。
自打大病痊愈,娘子便时常坐在妆台前,揽镜叹气,全然不见苦日子熬出头的欢喜,反而一副心事沉沉的模样。
裴贵妃的招揽示恩是一桩好事,到底是为了什么发愁呢?
想到蕙路刚刚说的话,青萝恍然大悟。
“娘子放宽心吧,全宫上下都看得出贵妃娘娘对您的看重,离开掖庭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一回不成,还有下回呢!贵妃娘娘不会不管您的,眼下最重要的是身子,娘子只需每日吃好睡足,安心养病才是。”
语气里带着浓浓的关切。
沈琼真一愣,道:“好。”
青萝抿嘴一笑,又拿了一块金乳酥。
沈琼真掩唇打了个哈欠,“有些乏了我去睡会儿,糕点别吃多了,当心积食。”
青萝嚼着点心连声答应。
清风从窗外吹进来,粉壁上挂着的燕子纸鸢簇簇响动。
沈琼真躺在床榻上,怔怔地出神。
后宫波云诡谲,人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一旦卷入其中,就再也无法抽身退步,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
今日未能得见天颜,她心中虽则免不了失落,但也还暗自庆幸着。
幸好,幸好还能再过一段安生日子。
自先皇后故去,裴贵妃与郑淑妃相争数年,如今已成水火之势。
两人同年入宫,暗中不知较量了多少次。
裴氏出身河东名门,家族显赫,高祖曾是前朝重臣,族人也颇受本朝倚重,先帝还将同胞妹妹晋安公主嫁入了裴家。
因自幼生得花容月貌,晋安公主就将侄孙女举荐给了今上,进宫做了婕妤。
然而,皇帝更宠爱寒门女子郑氏。
郑氏姿色妩媚,温柔似水,初封就是九嫔之首昭仪。
再后来,两人先后诞下皇子,裴氏晋封为贤妃,郑氏则是仅次于皇后的淑妃。
裴氏自恃世家女,目中无人,哪怕是皇后都不曾放在眼里,却处处被不如自己的郑氏压过一头,这叫她怎么甘心?
从此收敛锋芒,施恩笼络后宫人心,博一个温良贤德的名声。
郑氏其人,面上柔弱,内里也是一个掐尖要强的人。
她本就看不惯世家女的作派,裴氏又一心与自己作对,自然也想比出个高低不可。
一边是解语花,一边是温柔乡,陛下哪边都不忍心斥责。
斗了五六年,皇后缠绵病榻,身体大不如前,裴贤妃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裴贵妃,一切礼遇位同皇后。
从前争宠,走到这一步,便是要谋权。
陈皇后是嘉平帝的结发妻子,容德齐举,母仪天下,深得世人的敬重称颂。
可是皇太子李玄庭,生来多病,性情仁弱寡断,并不受陛下喜爱。
陛下还是穆王时,就藩邕州,日子过得清寒艰苦,且饱受瘴疠折磨,成婚多年才盼来了长子的降生,取名伯鸿,夫妻两人可谓是呵护备至,爱如珍宝。可惜孩子养到八岁上,一场急症就夭折了,王妃伤心欲绝之下动了胎气,疼了一天一夜,次子生下来便胎里不足,十分孱弱。
彼时穆王在外出征,听闻爱子夭亡,当场气血攻心,晕厥不醒,足见其爱子之情。
后来登上大位,册立陈皇后,还不忘追封早逝的长子,破例以天子之礼厚葬在皇陵。
不过那道册封太子的诏书,却是在案上压了十几日才告知天下。
七年前,嘉平帝以天象有异为由推迟了太子的加冠礼,引得朝堂内外动荡不安。
中书令崔焕率领百官一齐上表,再三请求,陛下才应允另选吉时行礼。
这一桩旧事,在京师闹得沸沸扬扬。
沈琼真记得很清楚。
因为阿耶是在病中时,一笔一笔写下的谏书。
“储君乃国之根本,千秋帝业之基石。太子仁爱谦顺,陛下怎能无故延宕古礼……”
话还未说完,气血翻涌,咳出一口鲜血,从坐榻上栽倒下去。
“阿耶!”
沈琼真扔下笔杆,上前抱住父亲。
书斋外的僮仆循声进来,一看屋内情状,唬得脸脱了色,七手八脚地把人抬到床上,急去禀告夫人顾氏。
大夫上门,摸脉问症说是劳神过度,心血暗耗,平日看上去身子康健,可内里精气早就亏空,一旦遇上病痛,发作起来其势甚猛,纵然用灵芝仙草续命,剩下的时日也不多了。
家里顿时乱成一锅粥。
顾氏强撑着没有倒下,一面料理庶务,一面还要应付大房二房的人。
沈三爷醒来时,人还糊涂着,一张口又是“陛下”“太子”。
“去……去拿笔墨……”
顾氏目中含泪:“公事固然要紧,可也得爱惜自己的身子,大夫说了你如今不能如此耗神的。”
沈三爷摇摇头,接着又是一阵咳嗽。
“阿耶,”守在床脚的沈琼真叫了一声,困得眼皮直打架,“阿耶,得先喝药。”
就在这时,盛姨娘端着一碗药汤进来,顾琰挽起袖子,接过药碗道:“我来。”
“小心烫。”
沈三爷没法子,只得老实服药。
沈琼真不错眼地盯住父亲,看着他一口气喝完,探头看了一眼空了的药碗才放下心。
“我去给阿耶拿来。”
说完一溜烟就跑远了。
等捧着文房四宝回来,姨娘在屋外拦住她,哄道:“三爷已经歇下了,四娘乖,也该去睡觉了。”
一边说,一边牵起沈琼真的手,径直往外走。
“静姨,”沈琼真望着她,“阿耶还会好起来的,是吗?”
盛姨娘沉默,揉了揉她的脑袋。
沈琼真隐隐感到不安,没有追问,只是每日上香诵经愈发心诚。
可惜当时她还不明白,生老病死是定数,人逆不了天。
沈三爷去世后,三房没了主心骨,一屋子女眷仰人鼻息地过日子。
离家两年,也不知母亲的眼疾好些没有?静姨是否安康?妹妹功课做得如何了?……
想着想着,倦意渐渐涌上来,眼皮一阖,睡了过去。
李玄庭一袭苍色袍衫,手中执一卷书,眉目间满是倦意。
听见声音,还有些恍惚,凝目一细看,是一位姿容柔艳的小娘子。
李玄庭持礼,随即别开视线。
蕙路欠身,道:“殿下,这位是沈才人。”
李玄庭了然,垂首回礼,没说一句话,登上步辇离开了。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多看一眼。
直到一行人的背影消失在宫墙转角,沈琼真才抬起头来,心口呯呯直跳。
沉默中,一个捧着茶具的小黄门从殿里走了出来。
王内侍忙招手唤他过来,小黄门凑近耳语几句。
听完,王内侍摆摆手:“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小黄门应是,躬身退下。
沈琼真抬眼,瞥见其中被摔成了碎片的碧绿茶盏。
一看王内侍愁眉不展的模样,蕙路就知今日决计是办不成事了,不由朝身旁的人看去。
沈琼真端庄而立,眉眼低垂。
王内侍无奈地叹了口气,道:“已未时了,奴得去服侍大家歇晌午觉……”
蕙路连连点头,“今日真是多谢内侍了。”
两人客套了一通,蕙路领着人告辞离去。
*
一路上,不少路过的宫人远远地看到蕙路,隔得七八步停下来行礼,态度恭敬。
等到了千步廊,蕙路开口道:“时辰不早了,外面日头毒得很,才人回去好好歇息吧。”
“今日有劳姑姑了。”
沈琼真答应着,脸上却难掩失落伤心。
蕙路想了想,轻声道:“才人不必太过担忧,娘娘还是很器重您的。”
沈琼真勉强笑了笑:“妾身明白。”
话说到此,蕙路咽下焦急,转头吩咐青萝,絮絮说了一堆,叮嘱她尽心服侍,不得懈怠,每日的汤药一顿也不能落下。
青萝拍胸脯保证保证:“姑姑放心罢。”
蕙路满意地点点头,回含象殿复命去了。
沈琼真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青萝唤她:“娘子?”
沈琼真回过神,不自觉松一口气,“走吧。”
方才来时,步履匆匆,回去的路却走得极慢。
熏风拂过脸颊,暖洋洋的。
进宫两年,她从未离开掖庭,之后生病连走几步路都要人扶着,整日躺在床上,时而清醒,时而昏昏沉沉。
久违的自在都令她有些恍惚了。
回到掖庭,青萝端来一壶乌梅浆,倒出一杯递给沈琼真:“娘子……”
沈琼真捧着碗,低头饮上几口,思绪渐渐平复下来。
“将阳羡茶放回去吧。”
青萝应是。
沈琼真打开点心匣子,伸手拿了块透花糍,凉甜软糯,十分合她口味。
青萝收好茶叶,走到沈琼真旁边,刚想开口说什么,沈琼真给她也倒了一杯乌梅浆。
“忙活了半天,渴不渴?”
青萝点头,咕咚咚喝完了,拿袖子抹嘴。
沈琼真笑了笑,“慢点喝,不急,还有半壶呢。”
“嗯。”
青萝挨着桌沿坐了下来。
沈琼真往她手里塞了一块牡丹饼:“吃吧。”
攒盒里装满了点心,酥松绵软,两个人都得花好几天才能吃完。
吃完一块透花糍,沈琼真用清茶漱口。
青萝啃着饼,问道:“娘子方才没被吓着吗?”
沈琼真拿帕子拭嘴角,“什么?”
青萝小声说:“圣上发了好大的火,婢子当时吓得腿都软了,差点就把陶瓶给摔了……太子殿下出来的时候,婢子还偷偷瞄了一眼,殿下可是脸都白了呢……”
沈琼真沉默片刻,回想起当时情景,一阵后怕浮上心头。
天子之怒,岂是寻常人能受得住的?
况且当今圣上性情阴晴不定,天下皆知。
太子是国之储君,目睹他的狼狈样亦非好事。
沈琼真紧紧握着青萝的手,“青萝,妄议太子是重罪,今日殿外的事切记不要和旁人提起,以免生出什么事端来,知道吗?”
青萝点头如捣蒜:“婢子知道的。”
嘴上应着,心中却惴惴不安,连吃饼的动作都慢了下来。
她一直都猜不透自家娘子的心思。
自打大病痊愈,娘子便时常坐在妆台前,揽镜叹气,全然不见苦日子熬出头的欢喜,反而一副心事沉沉的模样。
裴贵妃的招揽示恩是一桩好事,到底是为了什么发愁呢?
想到蕙路刚刚说的话,青萝恍然大悟。
“娘子放宽心吧,全宫上下都看得出贵妃娘娘对您的看重,离开掖庭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一回不成,还有下回呢!贵妃娘娘不会不管您的,眼下最重要的是身子,娘子只需每日吃好睡足,安心养病才是。”
语气里带着浓浓的关切。
沈琼真一愣,道:“好。”
青萝抿嘴一笑,又拿了一块金乳酥。
沈琼真掩唇打了个哈欠,“有些乏了我去睡会儿,糕点别吃多了,当心积食。”
青萝嚼着点心连声答应。
清风从窗外吹进来,粉壁上挂着的燕子纸鸢簇簇响动。
沈琼真躺在床榻上,怔怔地出神。
后宫波云诡谲,人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一旦卷入其中,就再也无法抽身退步,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
今日未能得见天颜,她心中虽则免不了失落,但也还暗自庆幸着。
幸好,幸好还能再过一段安生日子。
自先皇后故去,裴贵妃与郑淑妃相争数年,如今已成水火之势。
两人同年入宫,暗中不知较量了多少次。
裴氏出身河东名门,家族显赫,高祖曾是前朝重臣,族人也颇受本朝倚重,先帝还将同胞妹妹晋安公主嫁入了裴家。
因自幼生得花容月貌,晋安公主就将侄孙女举荐给了今上,进宫做了婕妤。
然而,皇帝更宠爱寒门女子郑氏。
郑氏姿色妩媚,温柔似水,初封就是九嫔之首昭仪。
再后来,两人先后诞下皇子,裴氏晋封为贤妃,郑氏则是仅次于皇后的淑妃。
裴氏自恃世家女,目中无人,哪怕是皇后都不曾放在眼里,却处处被不如自己的郑氏压过一头,这叫她怎么甘心?
从此收敛锋芒,施恩笼络后宫人心,博一个温良贤德的名声。
郑氏其人,面上柔弱,内里也是一个掐尖要强的人。
她本就看不惯世家女的作派,裴氏又一心与自己作对,自然也想比出个高低不可。
一边是解语花,一边是温柔乡,陛下哪边都不忍心斥责。
斗了五六年,皇后缠绵病榻,身体大不如前,裴贤妃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裴贵妃,一切礼遇位同皇后。
从前争宠,走到这一步,便是要谋权。
陈皇后是嘉平帝的结发妻子,容德齐举,母仪天下,深得世人的敬重称颂。
可是皇太子李玄庭,生来多病,性情仁弱寡断,并不受陛下喜爱。
陛下还是穆王时,就藩邕州,日子过得清寒艰苦,且饱受瘴疠折磨,成婚多年才盼来了长子的降生,取名伯鸿,夫妻两人可谓是呵护备至,爱如珍宝。可惜孩子养到八岁上,一场急症就夭折了,王妃伤心欲绝之下动了胎气,疼了一天一夜,次子生下来便胎里不足,十分孱弱。
彼时穆王在外出征,听闻爱子夭亡,当场气血攻心,晕厥不醒,足见其爱子之情。
后来登上大位,册立陈皇后,还不忘追封早逝的长子,破例以天子之礼厚葬在皇陵。
不过那道册封太子的诏书,却是在案上压了十几日才告知天下。
七年前,嘉平帝以天象有异为由推迟了太子的加冠礼,引得朝堂内外动荡不安。
中书令崔焕率领百官一齐上表,再三请求,陛下才应允另选吉时行礼。
这一桩旧事,在京师闹得沸沸扬扬。
沈琼真记得很清楚。
因为阿耶是在病中时,一笔一笔写下的谏书。
“储君乃国之根本,千秋帝业之基石。太子仁爱谦顺,陛下怎能无故延宕古礼……”
话还未说完,气血翻涌,咳出一口鲜血,从坐榻上栽倒下去。
“阿耶!”
沈琼真扔下笔杆,上前抱住父亲。
书斋外的僮仆循声进来,一看屋内情状,唬得脸脱了色,七手八脚地把人抬到床上,急去禀告夫人顾氏。
大夫上门,摸脉问症说是劳神过度,心血暗耗,平日看上去身子康健,可内里精气早就亏空,一旦遇上病痛,发作起来其势甚猛,纵然用灵芝仙草续命,剩下的时日也不多了。
家里顿时乱成一锅粥。
顾氏强撑着没有倒下,一面料理庶务,一面还要应付大房二房的人。
沈三爷醒来时,人还糊涂着,一张口又是“陛下”“太子”。
“去……去拿笔墨……”
顾氏目中含泪:“公事固然要紧,可也得爱惜自己的身子,大夫说了你如今不能如此耗神的。”
沈三爷摇摇头,接着又是一阵咳嗽。
“阿耶,”守在床脚的沈琼真叫了一声,困得眼皮直打架,“阿耶,得先喝药。”
就在这时,盛姨娘端着一碗药汤进来,顾琰挽起袖子,接过药碗道:“我来。”
“小心烫。”
沈三爷没法子,只得老实服药。
沈琼真不错眼地盯住父亲,看着他一口气喝完,探头看了一眼空了的药碗才放下心。
“我去给阿耶拿来。”
说完一溜烟就跑远了。
等捧着文房四宝回来,姨娘在屋外拦住她,哄道:“三爷已经歇下了,四娘乖,也该去睡觉了。”
一边说,一边牵起沈琼真的手,径直往外走。
“静姨,”沈琼真望着她,“阿耶还会好起来的,是吗?”
盛姨娘沉默,揉了揉她的脑袋。
沈琼真隐隐感到不安,没有追问,只是每日上香诵经愈发心诚。
可惜当时她还不明白,生老病死是定数,人逆不了天。
沈三爷去世后,三房没了主心骨,一屋子女眷仰人鼻息地过日子。
离家两年,也不知母亲的眼疾好些没有?静姨是否安康?妹妹功课做得如何了?……
想着想着,倦意渐渐涌上来,眼皮一阖,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