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十九年春
这是宋辞诣来到长安的第五年,是遇见程桐昕的第一年。
这日学堂放得早,不过隅中就难寻人影。
春季过半,栀子树上的嫩芽已长成绿叶,雪白的花骨朵等待着时机。
绿阴树下,一张小红桌,一杆笔,一砚墨,一摞宣纸。宋辞诣依旧穿着那件月牙白的长衫。
他持笔而落,笔锋有力,成字板正,可他似乎不满意,拿出一张新纸,再落笔。
反反复复,那摞宣纸已不剩几张,遍布小桌四周,树阳底下,用小石子压着。未得满意之作,他有些懊脑,打算清静一下再动笔。
“你这字,”女孩稚嫩的嗓音打破周遭的安静,“写的竟与兄长不相上下。”她的惊讶不禁让宋辞诣放笔的手一顿,停留在一半。
他诧异转头,见女孩双手拉开字帖,仔细打量着,双眉轻挑,脸上还缀着点婴儿肥,显得稚气,那双未长开的凤眸,又显矜贵。一身华反皆是上等绸缎,金丝银线细绣,脖子上的平安锁还镶看翡翠和红宝石。
正当他想着这是哪家贵女,她忽然偏头一眼,恰与他四日相对。
春光融融,春风拂苏,恍然间栀子花齐齐绽放,于风中舞动。风声夹着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回荡四周。
春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散落在她脸上,光影斑驳,随风浮动。微风吹起她鬓角碎发,她眼中似有鎏金闪动,粼粼波光。
他还未开口,女孩猛地把手背到身后,连带着字帖一起。她尬笑两声,“抱歉扰了你清静,我同谢太傅有约,来此取几本书。”乱动别人东西被发现了,真尴尬,她心想。
少年微微一愣神,忙放下笔,起身理正衣饰,朝她微微拱手道:“在下见小女郎面生,一不留心就多瞧了几眼,逾矩了。”
女孩眨巴了一下眼,他似乎会错意了。短暂思考后,她回礼道:“无事无事,我同太傅有约,谢太傅还在吗?”
宋辞诣摇头,“今日学堂放得早,谢太傅已走了许久。”他口吻温和还带着点歉意。
“这样啊,”女孩有些泄气,小声嘟囔:“前些日子还有了些问题想问。”她撇了撇嘴,放大声量道:“我自己去看一下他有没有给我留东西,不扰这位…”
宋辞诣低头对她一笑,“一面之缘,不足姑娘挂齿。”
她无所谓地耸耸肩,“那便算了。”她没再多说什么,经直走向学堂。还神不知魂不觉地把字帖放回原处,双手仍背在身后,有几分小大人样。
正当她要打开学堂的门时,远处传来的呼喊声莫名让她慌张起来。
“殿下!公主殿下!”莞夏的声音越来越近,程桐昕急忙转身朝宋辞诣不断摇头,似波浪鼓一样,随即进入学堂,把门关得紧紧的。
宋辞诣早该想到能随意出现在宫里的小姑娘只有那一个。
“奴婢参见宋公子。”莞夏找了许久,不得已才来到此处寻人,结果一进门就撞见人了。
宋辞诣转头温和一笑,“免礼,不知这位姑姑来此有何事?”他若没记错,这是皇后害中的管事宫女。
“奴婢托皇后娘娘的令来找公主殿下。不知宋公子是否有见过?”
宋辞诣依旧面带温和的笑,可惜地轻轻摇了两下头,“太学鲜少有女子出入,公主殿下又怎会来此。”见她还是不相信,还频繁看向学堂内,他解释道:“今日放学早,堂内已无人,唯我一人在此练字。”
见她有些动摇,又道:“姑姑若无事不如先行一步,在下还有几帖字未练。”
莞夏领首,行礼道:“打扰公子了,倘若公子遇到殿下,还请告知殿下去栖梧宫。”
后半向她稍提了点音量,又是有所指地看了眼紧闭的堂门,叹气离去。
得想想这次用什么理由了。莞夏心想。
待她走远后,宋辞诣犹豫片刻,才上前轻扣几下门,
“殿下,她走了。”
许久,程桐昕才回道:“多谢,你若想也可进来。”
他迟疑了下,还是推门进去,一眼望去,却不见任何一人。堂内静悄悄的,仔细听的话,就能感觉到不知哪处有窸窸窣窣的声音。
突然,一只手从最前方太傅讲学的那张方桌下伸出来,一把按在桌面,程桐昕另一手抱着几本书,借木桌的力站起来。
她长舒一口气,放下书,扫去衣服上的灰尘。谢太傅这次藏的可真深,她低头观察了下这桌子,又蹲下去,捣鼓一番后才又站起来。
“你,”程桐昕一抬头便见宋辞诣站在前方,距离恰当,不失礼矩,可他的目光却一直落在那几本书上。
程桐昕要说的话硬是咽了回去,上前挡住那叠书,眉头微皱。未等她开口,宋辞诣立即反应过来,要跪下去。
“等等,你别跪。”程桐听急切喊住他,“你又没犯事,为何跪?”之前也是有人莫名其妙在她面前跪下,还装得楚楚可怜,结果被母后看到,可没少被说教。
“在下之前不知是,公主殿下,多有得罪。”他默默站直身子,拱手行礼。
程桐昕无所谓地摆摆手,“一些小事,何需计较,免礼罢。”
“听你们刚才的话,你是雍州宋家的那位…”程桐昕想半天,硬是不知道什么称呼比较好听。
宋辞诣看着似不太在意这事,必竟连他自己也不知怎么叫。他依旧微笑回道:“是,雍州宋家,宋辞诣。”
“程桐听。”她道:“你同我道了名,我理应同你交换,太傅说过,这是最基本的礼。”
她看着不过垂髫之年,话里话外却能听出这位当朝太傅对她所给矛的厚望。这份期望可比对当今太子的重视。知礼,懂礼,行礼,不骄纵,不拔扈,宽容,远比许多皇子优秀。
他忽然想起坊间传言,大公主诞生之际,一连几日,乌云腹空,雷声凌浪,有心之人早已四处传谣,皇后此胎乃灾星,不祥之人。然诞生之时,恰逢红日初生,彩云化龙腾舞,驱散阴云。龙腾飞,彩云升,天现奇象。国师推断为祥运,祥龙降世。
或许因为此,或许因为这是明景帝唯一一位公主,明景帝对她疼爱有加,呵护极其细致。只要她想而他能提供的,一样不差。
“太傅似乎很看重殿下。”宋辞诣话中有话。
程桐昕只是礼貌一笑,“此些都是我找太傅学的,若非如此,怕是要再过几年才能见如此有趣的古籍、诗书。”她抡起桌上的书,幼小的身躯抱着快到她下巴的书,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出去。
到台阶时,她将书放下休息一会,再找宋辞诣问话,“我在里头,听你说太学有女子来,可大景并未禁止女子到学堂习书。”
宋辞诣替她关好学堂的门,听到她这话又是一愣,“据在下所知,大景境内少有甚至未曾有学堂,私塾收女学子。”即便没有命令禁止,但所谓的礼俗是难以改变的。
“是吗?”程桐昕托着下巴思索着。“或许需要个先例。”她小声道。
先例吗?宋辞诣站得离她挺近,好巧不巧听到这话。相比起不解,他倒觉得这想法不错,可先例真能改变一直以来既定的思想,"礼俗"吗?
他偷瞄了眼台阶上的书,讲史讲法,涉及朝堂政法。这些让太子读,都不一定能悟出其中的全部真谛。他不禁好奇起谢太傅的眼光究竟是怎样的。
程桐昕早就注意到他在偷看书,盯了看他许久,对方还没发现,“怎么,你也喜欢这些书?”
宋辞消意识到不对,忙行礼道歉:“在下头一回见此些书,不免生出些好奇,若犯了殿下,还请殿下责罚。”
“你怎的成日将‘责罚’挂在嘴边,多不吉利。”程桐昕眼看时候不早,再抡起书,“人生在世,为何不多说些吉利话。任谁听了都会开心。”
她一蹦一走地离开学堂,出门之时,又转身同他道别。
“不日,我们将再见。”
宋辞诣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对此话甚是不解。
他唯一能猜的是,她要去做那个“先例”。他也想知道,一直对公主疼爱有加,百呼百应的明景帝,又是否会为此开创先例。
微风过境,卷起地上青翠的落叶,拔动树下的宣纸,鸟儿停在飞檐上,欢声敷唱。栀子花香伴着淡淡墨香盈绕四周。
一朵朵栀子花随着她的离开,被风吹落,似雪落下,似美人落泪,似在感叹。
春光献献,照在这方小院中。
初春乍到的一次巧遇,就此落幕。
宋辞消看看回归原状的院落,简单收拾了下地上的宣纸,将其堆在一起,回到原位,继续练着。没有一刻松惊懈。
直到最后一张写完,他才拿起来反复看了又看,确保没有错误后才收起来。将木桌、砚台归回原位,带看一叠废纸离开。他每日都是如此,不断重复的练习,心无杂念地听讲,认真拼命地习武,只希望有一日可再回雍州,不被困于这繁华的囚笼中。可他又不可展现出过多的才华,以免此生难逃。
雍州宋家,唯一一大世家在一州之地的声望高于皇家,即便宋家主一心向皇,也难抵明景帝的猜忌。在他五岁时,明景帝突然提出要将他接来长安,理由是与皇族一起读书,利于他日后辅佐新帝。
这理由任谁看都觉得荒谬过头,可他们清楚,这圣旨不接,将会是诛九族的重灾,就连宋辞诣出懂得了明景帝心中的猜疑。
那日,年幼的他迈着小步伐,替他的父母,代他自己接下了这“圣恩”。
任凭宋家父母如何劝说,宋母甚至想以狸猫换太子之法,均被宋辞诣拒绝了。最后,宋父上前拍着他的肩以示鼓励,“敢做敢当,有骨气。此去不知何年才会相见,为父让陈叔和王姨同你去,再带几名信得过的人,也好替我们照顾你。”
“多谢父亲,我一定会尽早回来。”
宋母见此情也不好再劝说,她拭去泪水,又变回平时那严厉的样子,“每月必寄信回来,若让我知你未有好好习书,吃饭,休息,回来有你好看。”
宋辞诣可忘不了前几天还被她拿看板子追了一院子的事,不禁吓得一抖。在一旁看乐子的宋父也不忘打圆场,“好了,别吓着孩子了。”
宋母不满地瞪了他一眼,他倒吸一口冷气,不再说话,也听着她不断的嘱付和告诫。
离别前的最后一夜,往往最令人难忘。
那日的夜空,明星点点,圆月高挂,离乡的游子思绪不断。
今日,似手又到了寄信的日子。
·
不过一个时辰,程桐昕已跪在养心殿书房内,身後笔直,拱手向前。明景亮坐在书桌前,面色无常,一言不发,等着她先挑明原由。
而同在书房内的还有皇后赵然,她紧张地看着程桐昕,时不时注意着明景帝的面色变化。
太子程朔礼站在书桌旁,嘴角下垂,担心他这皇妹又会做出什么事来。
程桐昕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道:“儿臣有一事肯求父皇。”
这是宋辞诣来到长安的第五年,是遇见程桐昕的第一年。
这日学堂放得早,不过隅中就难寻人影。
春季过半,栀子树上的嫩芽已长成绿叶,雪白的花骨朵等待着时机。
绿阴树下,一张小红桌,一杆笔,一砚墨,一摞宣纸。宋辞诣依旧穿着那件月牙白的长衫。
他持笔而落,笔锋有力,成字板正,可他似乎不满意,拿出一张新纸,再落笔。
反反复复,那摞宣纸已不剩几张,遍布小桌四周,树阳底下,用小石子压着。未得满意之作,他有些懊脑,打算清静一下再动笔。
“你这字,”女孩稚嫩的嗓音打破周遭的安静,“写的竟与兄长不相上下。”她的惊讶不禁让宋辞诣放笔的手一顿,停留在一半。
他诧异转头,见女孩双手拉开字帖,仔细打量着,双眉轻挑,脸上还缀着点婴儿肥,显得稚气,那双未长开的凤眸,又显矜贵。一身华反皆是上等绸缎,金丝银线细绣,脖子上的平安锁还镶看翡翠和红宝石。
正当他想着这是哪家贵女,她忽然偏头一眼,恰与他四日相对。
春光融融,春风拂苏,恍然间栀子花齐齐绽放,于风中舞动。风声夹着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回荡四周。
春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散落在她脸上,光影斑驳,随风浮动。微风吹起她鬓角碎发,她眼中似有鎏金闪动,粼粼波光。
他还未开口,女孩猛地把手背到身后,连带着字帖一起。她尬笑两声,“抱歉扰了你清静,我同谢太傅有约,来此取几本书。”乱动别人东西被发现了,真尴尬,她心想。
少年微微一愣神,忙放下笔,起身理正衣饰,朝她微微拱手道:“在下见小女郎面生,一不留心就多瞧了几眼,逾矩了。”
女孩眨巴了一下眼,他似乎会错意了。短暂思考后,她回礼道:“无事无事,我同太傅有约,谢太傅还在吗?”
宋辞诣摇头,“今日学堂放得早,谢太傅已走了许久。”他口吻温和还带着点歉意。
“这样啊,”女孩有些泄气,小声嘟囔:“前些日子还有了些问题想问。”她撇了撇嘴,放大声量道:“我自己去看一下他有没有给我留东西,不扰这位…”
宋辞诣低头对她一笑,“一面之缘,不足姑娘挂齿。”
她无所谓地耸耸肩,“那便算了。”她没再多说什么,经直走向学堂。还神不知魂不觉地把字帖放回原处,双手仍背在身后,有几分小大人样。
正当她要打开学堂的门时,远处传来的呼喊声莫名让她慌张起来。
“殿下!公主殿下!”莞夏的声音越来越近,程桐昕急忙转身朝宋辞诣不断摇头,似波浪鼓一样,随即进入学堂,把门关得紧紧的。
宋辞诣早该想到能随意出现在宫里的小姑娘只有那一个。
“奴婢参见宋公子。”莞夏找了许久,不得已才来到此处寻人,结果一进门就撞见人了。
宋辞诣转头温和一笑,“免礼,不知这位姑姑来此有何事?”他若没记错,这是皇后害中的管事宫女。
“奴婢托皇后娘娘的令来找公主殿下。不知宋公子是否有见过?”
宋辞诣依旧面带温和的笑,可惜地轻轻摇了两下头,“太学鲜少有女子出入,公主殿下又怎会来此。”见她还是不相信,还频繁看向学堂内,他解释道:“今日放学早,堂内已无人,唯我一人在此练字。”
见她有些动摇,又道:“姑姑若无事不如先行一步,在下还有几帖字未练。”
莞夏领首,行礼道:“打扰公子了,倘若公子遇到殿下,还请告知殿下去栖梧宫。”
后半向她稍提了点音量,又是有所指地看了眼紧闭的堂门,叹气离去。
得想想这次用什么理由了。莞夏心想。
待她走远后,宋辞诣犹豫片刻,才上前轻扣几下门,
“殿下,她走了。”
许久,程桐昕才回道:“多谢,你若想也可进来。”
他迟疑了下,还是推门进去,一眼望去,却不见任何一人。堂内静悄悄的,仔细听的话,就能感觉到不知哪处有窸窸窣窣的声音。
突然,一只手从最前方太傅讲学的那张方桌下伸出来,一把按在桌面,程桐昕另一手抱着几本书,借木桌的力站起来。
她长舒一口气,放下书,扫去衣服上的灰尘。谢太傅这次藏的可真深,她低头观察了下这桌子,又蹲下去,捣鼓一番后才又站起来。
“你,”程桐昕一抬头便见宋辞诣站在前方,距离恰当,不失礼矩,可他的目光却一直落在那几本书上。
程桐昕要说的话硬是咽了回去,上前挡住那叠书,眉头微皱。未等她开口,宋辞诣立即反应过来,要跪下去。
“等等,你别跪。”程桐听急切喊住他,“你又没犯事,为何跪?”之前也是有人莫名其妙在她面前跪下,还装得楚楚可怜,结果被母后看到,可没少被说教。
“在下之前不知是,公主殿下,多有得罪。”他默默站直身子,拱手行礼。
程桐昕无所谓地摆摆手,“一些小事,何需计较,免礼罢。”
“听你们刚才的话,你是雍州宋家的那位…”程桐昕想半天,硬是不知道什么称呼比较好听。
宋辞诣看着似不太在意这事,必竟连他自己也不知怎么叫。他依旧微笑回道:“是,雍州宋家,宋辞诣。”
“程桐听。”她道:“你同我道了名,我理应同你交换,太傅说过,这是最基本的礼。”
她看着不过垂髫之年,话里话外却能听出这位当朝太傅对她所给矛的厚望。这份期望可比对当今太子的重视。知礼,懂礼,行礼,不骄纵,不拔扈,宽容,远比许多皇子优秀。
他忽然想起坊间传言,大公主诞生之际,一连几日,乌云腹空,雷声凌浪,有心之人早已四处传谣,皇后此胎乃灾星,不祥之人。然诞生之时,恰逢红日初生,彩云化龙腾舞,驱散阴云。龙腾飞,彩云升,天现奇象。国师推断为祥运,祥龙降世。
或许因为此,或许因为这是明景帝唯一一位公主,明景帝对她疼爱有加,呵护极其细致。只要她想而他能提供的,一样不差。
“太傅似乎很看重殿下。”宋辞诣话中有话。
程桐昕只是礼貌一笑,“此些都是我找太傅学的,若非如此,怕是要再过几年才能见如此有趣的古籍、诗书。”她抡起桌上的书,幼小的身躯抱着快到她下巴的书,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出去。
到台阶时,她将书放下休息一会,再找宋辞诣问话,“我在里头,听你说太学有女子来,可大景并未禁止女子到学堂习书。”
宋辞诣替她关好学堂的门,听到她这话又是一愣,“据在下所知,大景境内少有甚至未曾有学堂,私塾收女学子。”即便没有命令禁止,但所谓的礼俗是难以改变的。
“是吗?”程桐昕托着下巴思索着。“或许需要个先例。”她小声道。
先例吗?宋辞诣站得离她挺近,好巧不巧听到这话。相比起不解,他倒觉得这想法不错,可先例真能改变一直以来既定的思想,"礼俗"吗?
他偷瞄了眼台阶上的书,讲史讲法,涉及朝堂政法。这些让太子读,都不一定能悟出其中的全部真谛。他不禁好奇起谢太傅的眼光究竟是怎样的。
程桐昕早就注意到他在偷看书,盯了看他许久,对方还没发现,“怎么,你也喜欢这些书?”
宋辞消意识到不对,忙行礼道歉:“在下头一回见此些书,不免生出些好奇,若犯了殿下,还请殿下责罚。”
“你怎的成日将‘责罚’挂在嘴边,多不吉利。”程桐昕眼看时候不早,再抡起书,“人生在世,为何不多说些吉利话。任谁听了都会开心。”
她一蹦一走地离开学堂,出门之时,又转身同他道别。
“不日,我们将再见。”
宋辞诣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对此话甚是不解。
他唯一能猜的是,她要去做那个“先例”。他也想知道,一直对公主疼爱有加,百呼百应的明景帝,又是否会为此开创先例。
微风过境,卷起地上青翠的落叶,拔动树下的宣纸,鸟儿停在飞檐上,欢声敷唱。栀子花香伴着淡淡墨香盈绕四周。
一朵朵栀子花随着她的离开,被风吹落,似雪落下,似美人落泪,似在感叹。
春光献献,照在这方小院中。
初春乍到的一次巧遇,就此落幕。
宋辞消看看回归原状的院落,简单收拾了下地上的宣纸,将其堆在一起,回到原位,继续练着。没有一刻松惊懈。
直到最后一张写完,他才拿起来反复看了又看,确保没有错误后才收起来。将木桌、砚台归回原位,带看一叠废纸离开。他每日都是如此,不断重复的练习,心无杂念地听讲,认真拼命地习武,只希望有一日可再回雍州,不被困于这繁华的囚笼中。可他又不可展现出过多的才华,以免此生难逃。
雍州宋家,唯一一大世家在一州之地的声望高于皇家,即便宋家主一心向皇,也难抵明景帝的猜忌。在他五岁时,明景帝突然提出要将他接来长安,理由是与皇族一起读书,利于他日后辅佐新帝。
这理由任谁看都觉得荒谬过头,可他们清楚,这圣旨不接,将会是诛九族的重灾,就连宋辞诣出懂得了明景帝心中的猜疑。
那日,年幼的他迈着小步伐,替他的父母,代他自己接下了这“圣恩”。
任凭宋家父母如何劝说,宋母甚至想以狸猫换太子之法,均被宋辞诣拒绝了。最后,宋父上前拍着他的肩以示鼓励,“敢做敢当,有骨气。此去不知何年才会相见,为父让陈叔和王姨同你去,再带几名信得过的人,也好替我们照顾你。”
“多谢父亲,我一定会尽早回来。”
宋母见此情也不好再劝说,她拭去泪水,又变回平时那严厉的样子,“每月必寄信回来,若让我知你未有好好习书,吃饭,休息,回来有你好看。”
宋辞诣可忘不了前几天还被她拿看板子追了一院子的事,不禁吓得一抖。在一旁看乐子的宋父也不忘打圆场,“好了,别吓着孩子了。”
宋母不满地瞪了他一眼,他倒吸一口冷气,不再说话,也听着她不断的嘱付和告诫。
离别前的最后一夜,往往最令人难忘。
那日的夜空,明星点点,圆月高挂,离乡的游子思绪不断。
今日,似手又到了寄信的日子。
·
不过一个时辰,程桐昕已跪在养心殿书房内,身後笔直,拱手向前。明景亮坐在书桌前,面色无常,一言不发,等着她先挑明原由。
而同在书房内的还有皇后赵然,她紧张地看着程桐昕,时不时注意着明景帝的面色变化。
太子程朔礼站在书桌旁,嘴角下垂,担心他这皇妹又会做出什么事来。
程桐昕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道:“儿臣有一事肯求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