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昼将李令仪背到寺庙客房,国公府众人一窝蜂涌上来关怀,尤以杨娘子为甚,“吾儿”“般般”喊个不停,后悔自己未在身旁,甚至隐隐埋冤起谢清昼照顾不周。杨娘子匆匆与崔绯告别,急着下山为李令仪寻个好大夫。
行至半程,杨娘子心愈急,干脆纵马带着李令仪先一步归家,玉露今日未和李令仪一起去青龙寺,早在门口候着,也遣人往宫里传召太医,李绪亦被惊动,下了早朝连官署也不待了,急匆匆往家赶。
看着李令仪躺在床上,面色忍痛,脚踝两边肿得很高,李绪早顾不上什么脸面,在榻边就与杨玉璎吵起来。
“我早说过要你莫带般般接触谢家子,你从来不听我的话,现下可好,般般被谢家竖子害成这番模样,我心实是悔痛不已。”
“难道就你悔痛不已,般般是我怀胎十月诞下来的亲儿,伤她就如伤我一般。”
“娘子,你若真是心痛,就该趁早放弃与谢家结亲的念头。”
李令仪被爷娘的叫骂声吵得头痛,她虚弱地咳了一声,李绪和杨玉璎齐齐闭嘴,转头关切看她。
“莫要再吵了,阿耶,我的伤与谢三郎无关,还是三郎救我,你莫要迁怒与他;阿娘,我与谢三郎实是不合适,你也不要再撮合我与他相看了。”
李绪被噎得说不上话,转而问正在为李令仪诊治的太医:“吾儿的伤可有大碍?”
“国公不必担忧,方才我已为李娘子排出脚上水肿,只要静养几日便能恢复如初,”太医从李令仪脚踝上拔下数枚细针,用布巾一一擦拭,小心放回医匣里。
“那便多谢徐太医,我叫人送您出府,”李绪招招手,门口小厮恭敬将三层医匣背起,弯腰曲背送徐式离开。
杨娘子用帕子擦擦眼角沁出的泪花,忙不迭道:“阿娘知晓,不会再让般般同清昼见亲了。”
方才徐太医为了止痛,让李令仪服了一剂麻沸散,她现下昏昏欲睡,眼皮越垂越低,李绪见状,轻拉着杨娘子离开,吩咐屋外仆人莫要进去打扰。
与此同时,蓬莱殿内,刘华妃正在焦急等待,今日是皇子每旬入宫拜见后妃的日子。她年轻时承蒙君恩,膝下养育三位皇子,长子李琮五月薨逝,追封奉天皇帝;次子李琬封荣王,纳河东薛氏女为荣王妃;小子李璲还未加冠,随皇兄一起住在十王府。
原本按照宫制,未成年皇子每季度仅有一次入内宫的机会,但“三庶之祸”后朝野震荡,圣人借此放宽限制,特许每旬即可入宫,成年皇子则改为每月一次。今日正好是李璲入宫拜见母妃刘华妃的日子。
宫内无皇后,李璲也省去步骤,从崇文馆出来后便直接来到蓬莱阁,掠过宫殿内外一大片行跪礼的宫女太监,他锦衣走进殿内,便见母妃一脸哀戚。
“岁如和其岁之首,花萼楼兮对仙酒。”
刘华妃见到李璲,忙整衣敛容,脸上挂着亲近的笑,挥手招呼他近前来。
李璲有些寡言,小时候身子骨不太好,刘华妃最担忧的就是她这个小儿子,圣人为其起名“嗣言”。听闻民间有传言贱名可辟邪压命,李璲贵为皇子,自然不能同百姓一样用“牛羊豕”等字眼,刘华妃亲问隐寺高僧,最终得“檀奴”二字。随着李璲年岁渐长,这个名字业已很少被提及。
“十二郎,你今日来得较以往晚了些,可是路上遇到了何事?”刘华妃拉着李璲坐在殿内的四方桌前,自有仆从鱼贯而入,各色菜式琳琅满目地奉于案前,令人食指大动。
李璲沉默,对于刘华妃的亲近他有些不适应,也无法如寻常儿女一样肆意向阿母撒娇作痴,天家母子情总归单薄些。至于今日来迟,则是听太子李亨道谯国公下了早朝后便匆匆回府,似是家中女郎出了事,他担心李令仪,听课也有些心不在焉,散堂后打马经过国公府门口,有些犹豫要不要进去看望一番,又觉得此举实在是有些唐突,暗自徘徊许久才不舍地离开。
李令仪明艳华贵,明眸善睐,整个长安城有数不清的郎君喜爱她,为她辗转反侧。刘华妃与杨贵妃的关系并不算坏,入宫几十年,长子身死、三庶祸乱,她早看透圣人凉薄的狠戾之心,朝堂内外皆似他掌上玩物,操纵所有人来巩固皇权,杨玉环也不过是牺牲品,就如同宫内的每一人,色衰爱驰。她如今唯一盼望的只有自己的孩子,李琬已然身入局中,而李璲,她只愿他离风波越远越好。
刘华妃内心亦有伤感,李璲刚出生时她生了一场重病,襁褓之中的孩子便被圣人抱给其他无子妃嫔抚养,直至幼学才被送还回来。生子不亲,便是她想关照些什么,亦觉得母爱迟且多余,索性就这般不亲不近地相处着。
有件事情刘华妃私下安排半月有余,待李璲用餐后才斟酌说出。
“十二郎如今快到束发年岁,六郎像你这般大时已娶郑氏女,房内也早有司寝女官教习人事,你如今可有钦慕的女郎?若是女家爷娘不愿,母妃去向圣人求情。”
李璲脑海中闪过李令仪的脸,又觉得刘华妃应该不喜看到儿郎与杨家女纠缠在一起,索性摇头,解释道:“儿并无喜欢女郎。”
“既如此,阿母遣人在尚寝局为我儿挑几位司寝御侍,十二郎不妨从中选一个,若是喜欢亦可留在身边,日后封王开府时赏个孺人之位。”
刘华妃向贴身女婢使个眼色,四五个身着七品制服的浅衣女子轻盈走进殿内,站成一排依次行礼。
“拜见华妃娘子,十二殿下。”
李璲的目光沉寂无波,一一扫过这些柔顺可亲的丽人们,发觉她们都与李令仪眉宇轮廓间有些相似,李璲内心腾然升起一股无言的愤怒。刘华妃此举无疑是将他不可告人的内心揭露于众,告诫他李嗣言与李令仪永无可能。
李璲的脸色冷寂下来,沉声道:“母妃若再这般自作主张,儿以后便和六兄一齐来,也不必费心为儿寻这些丽姝,六兄喜色,赏赐给他便成了。”
他站起身来向刘华妃行礼告别,仿若毫不留恋地出了蓬莱殿。
刘华妃看着李璲挺俊却暗含怒气的背影,忧虑道:“檀奴这般不近女色,莫不是真要出家做僧尼不成?”
次日朝参,圣人高坐明堂,众臣参奏朝野各事,下朝后,右相兼尚书左仆李林甫被高力士恭敬请到兴庆殿内的御书房。
圣人正埋头批阅奏章,见他来也只是让随侍递给他一本奏折。
李林甫翻开,上道中书舍人李绪奏请圣裁,恐边境局势生变,朔方节度使应尽早离京归职。
“李相如何看待?”圣人话语平缓,好似只是在与友谈心。
李林甫叉手应道:“臣私以为,此举无异放虎归山。朔方屯兵数万,使君佩四方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养虎为患,圣人不得不防。”
“那依君卿所言,朕该如何是好?”
“臣闻谢使此番入京亦带了两子,圣人不若仿先秦古法,将谢氏二子压制在京,封些虚衔,作朔方的牵制。”
“光是虚衔恐怕不够,朕要将朔方与长安绑在一起,或需先给些实际利益,”圣人扶额沉思,缓声道:“谯国公算是朕的连襟,家中长子年初娶妻,小女仍待字闺中,似乎国夫人正有意与各家相看。”
李林甫当了十多年宰相,自然明白圣人话语里的暗示意味。
“臣听闻前日沛国夫人带李九娘于青龙寺与谢氏三郎相看,圣人可为李氏女与谢氏赐婚,如此两厢欢宜,圣人亦可加强对朔方的掌握。”
“此法妙哉,”圣人终于露出些许笑意,“朕打算任谢三郎和六郎为皇子伴读,彻底断绝谢氏武举道路。”
“朕的儿子中,适合的有……”圣人思索半晌,在高力士的比划下终于想起,“十二郎和十三郎,便选他们二人。”
“另,封谯国公女李氏令仪为永平郡主,食邑五百户,笄礼结束后予以完婚。”
中书省起草诏书,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流程过得极快。中书舍人李绪看到心已凉了半截,但圣人金口玉言,毫无反悔的余地,只能先派遣仆从于家中传信,好让他们早些准备。
几乎是小厮到家不过一刻,圣旨便也到了,国公府众人纷纷下跪接旨,宣旨黄门妥帖安放手中拂尘,仔细展开手中明黄诏书,声音尖锐。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李氏令仪,温良敦厚,柔明毓德,兹特封尔为“永平郡主”,命尔与朔方节度使长子谢氏清昼以期完婚。”
“永平郡主,您请接旨吧。”
即使不久前从宫内快马奔走的小厮口中知晓圣人许了这桩荒唐不已的婚事,但真到了眼跟前,李令仪眼前还是阵阵发黑,浑身颤抖不已。于世人而言,她便是下一个崔绯,五姓女中的异类。
何等难堪!
行至半程,杨娘子心愈急,干脆纵马带着李令仪先一步归家,玉露今日未和李令仪一起去青龙寺,早在门口候着,也遣人往宫里传召太医,李绪亦被惊动,下了早朝连官署也不待了,急匆匆往家赶。
看着李令仪躺在床上,面色忍痛,脚踝两边肿得很高,李绪早顾不上什么脸面,在榻边就与杨玉璎吵起来。
“我早说过要你莫带般般接触谢家子,你从来不听我的话,现下可好,般般被谢家竖子害成这番模样,我心实是悔痛不已。”
“难道就你悔痛不已,般般是我怀胎十月诞下来的亲儿,伤她就如伤我一般。”
“娘子,你若真是心痛,就该趁早放弃与谢家结亲的念头。”
李令仪被爷娘的叫骂声吵得头痛,她虚弱地咳了一声,李绪和杨玉璎齐齐闭嘴,转头关切看她。
“莫要再吵了,阿耶,我的伤与谢三郎无关,还是三郎救我,你莫要迁怒与他;阿娘,我与谢三郎实是不合适,你也不要再撮合我与他相看了。”
李绪被噎得说不上话,转而问正在为李令仪诊治的太医:“吾儿的伤可有大碍?”
“国公不必担忧,方才我已为李娘子排出脚上水肿,只要静养几日便能恢复如初,”太医从李令仪脚踝上拔下数枚细针,用布巾一一擦拭,小心放回医匣里。
“那便多谢徐太医,我叫人送您出府,”李绪招招手,门口小厮恭敬将三层医匣背起,弯腰曲背送徐式离开。
杨娘子用帕子擦擦眼角沁出的泪花,忙不迭道:“阿娘知晓,不会再让般般同清昼见亲了。”
方才徐太医为了止痛,让李令仪服了一剂麻沸散,她现下昏昏欲睡,眼皮越垂越低,李绪见状,轻拉着杨娘子离开,吩咐屋外仆人莫要进去打扰。
与此同时,蓬莱殿内,刘华妃正在焦急等待,今日是皇子每旬入宫拜见后妃的日子。她年轻时承蒙君恩,膝下养育三位皇子,长子李琮五月薨逝,追封奉天皇帝;次子李琬封荣王,纳河东薛氏女为荣王妃;小子李璲还未加冠,随皇兄一起住在十王府。
原本按照宫制,未成年皇子每季度仅有一次入内宫的机会,但“三庶之祸”后朝野震荡,圣人借此放宽限制,特许每旬即可入宫,成年皇子则改为每月一次。今日正好是李璲入宫拜见母妃刘华妃的日子。
宫内无皇后,李璲也省去步骤,从崇文馆出来后便直接来到蓬莱阁,掠过宫殿内外一大片行跪礼的宫女太监,他锦衣走进殿内,便见母妃一脸哀戚。
“岁如和其岁之首,花萼楼兮对仙酒。”
刘华妃见到李璲,忙整衣敛容,脸上挂着亲近的笑,挥手招呼他近前来。
李璲有些寡言,小时候身子骨不太好,刘华妃最担忧的就是她这个小儿子,圣人为其起名“嗣言”。听闻民间有传言贱名可辟邪压命,李璲贵为皇子,自然不能同百姓一样用“牛羊豕”等字眼,刘华妃亲问隐寺高僧,最终得“檀奴”二字。随着李璲年岁渐长,这个名字业已很少被提及。
“十二郎,你今日来得较以往晚了些,可是路上遇到了何事?”刘华妃拉着李璲坐在殿内的四方桌前,自有仆从鱼贯而入,各色菜式琳琅满目地奉于案前,令人食指大动。
李璲沉默,对于刘华妃的亲近他有些不适应,也无法如寻常儿女一样肆意向阿母撒娇作痴,天家母子情总归单薄些。至于今日来迟,则是听太子李亨道谯国公下了早朝后便匆匆回府,似是家中女郎出了事,他担心李令仪,听课也有些心不在焉,散堂后打马经过国公府门口,有些犹豫要不要进去看望一番,又觉得此举实在是有些唐突,暗自徘徊许久才不舍地离开。
李令仪明艳华贵,明眸善睐,整个长安城有数不清的郎君喜爱她,为她辗转反侧。刘华妃与杨贵妃的关系并不算坏,入宫几十年,长子身死、三庶祸乱,她早看透圣人凉薄的狠戾之心,朝堂内外皆似他掌上玩物,操纵所有人来巩固皇权,杨玉环也不过是牺牲品,就如同宫内的每一人,色衰爱驰。她如今唯一盼望的只有自己的孩子,李琬已然身入局中,而李璲,她只愿他离风波越远越好。
刘华妃内心亦有伤感,李璲刚出生时她生了一场重病,襁褓之中的孩子便被圣人抱给其他无子妃嫔抚养,直至幼学才被送还回来。生子不亲,便是她想关照些什么,亦觉得母爱迟且多余,索性就这般不亲不近地相处着。
有件事情刘华妃私下安排半月有余,待李璲用餐后才斟酌说出。
“十二郎如今快到束发年岁,六郎像你这般大时已娶郑氏女,房内也早有司寝女官教习人事,你如今可有钦慕的女郎?若是女家爷娘不愿,母妃去向圣人求情。”
李璲脑海中闪过李令仪的脸,又觉得刘华妃应该不喜看到儿郎与杨家女纠缠在一起,索性摇头,解释道:“儿并无喜欢女郎。”
“既如此,阿母遣人在尚寝局为我儿挑几位司寝御侍,十二郎不妨从中选一个,若是喜欢亦可留在身边,日后封王开府时赏个孺人之位。”
刘华妃向贴身女婢使个眼色,四五个身着七品制服的浅衣女子轻盈走进殿内,站成一排依次行礼。
“拜见华妃娘子,十二殿下。”
李璲的目光沉寂无波,一一扫过这些柔顺可亲的丽人们,发觉她们都与李令仪眉宇轮廓间有些相似,李璲内心腾然升起一股无言的愤怒。刘华妃此举无疑是将他不可告人的内心揭露于众,告诫他李嗣言与李令仪永无可能。
李璲的脸色冷寂下来,沉声道:“母妃若再这般自作主张,儿以后便和六兄一齐来,也不必费心为儿寻这些丽姝,六兄喜色,赏赐给他便成了。”
他站起身来向刘华妃行礼告别,仿若毫不留恋地出了蓬莱殿。
刘华妃看着李璲挺俊却暗含怒气的背影,忧虑道:“檀奴这般不近女色,莫不是真要出家做僧尼不成?”
次日朝参,圣人高坐明堂,众臣参奏朝野各事,下朝后,右相兼尚书左仆李林甫被高力士恭敬请到兴庆殿内的御书房。
圣人正埋头批阅奏章,见他来也只是让随侍递给他一本奏折。
李林甫翻开,上道中书舍人李绪奏请圣裁,恐边境局势生变,朔方节度使应尽早离京归职。
“李相如何看待?”圣人话语平缓,好似只是在与友谈心。
李林甫叉手应道:“臣私以为,此举无异放虎归山。朔方屯兵数万,使君佩四方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养虎为患,圣人不得不防。”
“那依君卿所言,朕该如何是好?”
“臣闻谢使此番入京亦带了两子,圣人不若仿先秦古法,将谢氏二子压制在京,封些虚衔,作朔方的牵制。”
“光是虚衔恐怕不够,朕要将朔方与长安绑在一起,或需先给些实际利益,”圣人扶额沉思,缓声道:“谯国公算是朕的连襟,家中长子年初娶妻,小女仍待字闺中,似乎国夫人正有意与各家相看。”
李林甫当了十多年宰相,自然明白圣人话语里的暗示意味。
“臣听闻前日沛国夫人带李九娘于青龙寺与谢氏三郎相看,圣人可为李氏女与谢氏赐婚,如此两厢欢宜,圣人亦可加强对朔方的掌握。”
“此法妙哉,”圣人终于露出些许笑意,“朕打算任谢三郎和六郎为皇子伴读,彻底断绝谢氏武举道路。”
“朕的儿子中,适合的有……”圣人思索半晌,在高力士的比划下终于想起,“十二郎和十三郎,便选他们二人。”
“另,封谯国公女李氏令仪为永平郡主,食邑五百户,笄礼结束后予以完婚。”
中书省起草诏书,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流程过得极快。中书舍人李绪看到心已凉了半截,但圣人金口玉言,毫无反悔的余地,只能先派遣仆从于家中传信,好让他们早些准备。
几乎是小厮到家不过一刻,圣旨便也到了,国公府众人纷纷下跪接旨,宣旨黄门妥帖安放手中拂尘,仔细展开手中明黄诏书,声音尖锐。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李氏令仪,温良敦厚,柔明毓德,兹特封尔为“永平郡主”,命尔与朔方节度使长子谢氏清昼以期完婚。”
“永平郡主,您请接旨吧。”
即使不久前从宫内快马奔走的小厮口中知晓圣人许了这桩荒唐不已的婚事,但真到了眼跟前,李令仪眼前还是阵阵发黑,浑身颤抖不已。于世人而言,她便是下一个崔绯,五姓女中的异类。
何等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