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他们的夜间突袭大获全胜,夺回了曾被匈奴占据长达百年的幽州、凉州、陵州三座城池。
朝野震惊,天子大喜,当即赐沈挽舟封号——明业,人称明业将军,任三军副帅,军中地位仅次于主帅。
这次沈挽舟仅在京待了不足半月,就又奔赴边疆了,离开那日,她特地打算同沈拂道个别,这次回来她可以感觉到她师父身体更加虚弱了,发丝中又多了几根白发。
可是她寻遍了整个国师府,却依旧不见沈拂踪影,无奈之下只好先行离开,留下修书一封以表达不舍之情。
她走后沈拂才从后门走出,他在刻意躲避,不愿同沈挽舟见面。
这次一别,又是一年。
这一年中,匈奴时不时会来进犯一二,但都被沈挽舟拦在了边关处,沈拂虽然近些年已经不怎么上朝,但还是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
比如说,一次次的捷报传入京中,皇帝似乎不太高兴。
沈拂站在云中楼上,深深叹了一口气,他看上去更加衰老了。
翌日,边关再次传来军情,这次的消息令举朝上下无不欣喜若狂,沈挽舟率领着三万人直捣匈奴老巢,匈奴王室不战而降,承诺会对大梁俯首称臣,降书将在不日送达。
但与此消息一同来的还有一封弹劾沈挽舟的密信,密信中交代沈挽舟目下无尘,一介副帅却无视主帅命令擅自行动。
算不上什么重大过错,若是往日皇帝可能只是口头批评两句便过去了,但今日却神情极为严肃,当即下令立刻召沈挽舟回京。
沈拂听罢此消息,只是笑了笑,并未多言。
沈挽舟收到旨令,心中也是疑惑不解,这主帅完全就是一草包,于排兵布阵之事上可谓是一窍不通,也怪不得前些年梁国边防如此空虚。
那草包下达的命令完全就是把将士们往火坑里推,她自然不能听取了,带领着三万人就往反方向开拔,浑然不顾身后气的跳脚的主帅。
其实就算是他愤怒不甘也没什么用,沈挽舟虽年岁不大在军中的声望却极高,她那一手新奇的战术,总是带领着军队战无不胜,久而久之,声望自然压过了在位数年却依旧一事无成的主帅。
不过她也没想太多,将手中事务安置一下就回京了。
回京后,皇帝做主设下了接风宴,先是对沈挽舟大加犒赏了一番,正式封她为三军主帅,宴会进行到这里的时候还算和谐,皇帝只字不提那封弹劾她的密信。
既然他不提,沈挽舟自然也不会上赶着去说,一顿饭吃的也算是其乐融融。
到了宴会将散的时候,皇帝才终于抛出了一句话:“有人向朕检举爱卿,说爱卿枉顾军令一意孤行,不知可有此事啊?”
原本嘈杂的四周一下子安静下来,宴席上的其他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沉默不语。
听到他这话沈挽舟紧绷了许久的神经才终于放松了下来,终于问了,再不问的话不知道皇帝憋的如何她反正已经快要食不下咽了。
也就按照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解释道。
“启禀皇上,当时事发突然情况紧急,陈将军所下之命令于当时来说并不适用,所以臣这才擅自做主。”
说罢连忙走出座位撩起衣摆下跪:“请皇上治罪!”
她这番回答都是沈拂教的,皇帝生性多疑,而她又晋升的太快了,何况身后还有国师府这一靠山,所以皇帝虽然明面上不会将她如何,但日后总会寻到她小辫子为难她的,以后她在军中恐怕会更为艰难。
如此还不如她主动出击,揽过这些罪责,好堵住皇帝那颗想要发作的心,一时的责罚算不得什么大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于是才有了今日这番对话,而她口中的那位陈将军则正是之前的三军主帅,那个草包,想来密信就是他发出的,沈挽舟心里不停地揣测着,面上却不显分毫依旧神色恭敬。
皇帝脸色也是变了几变,盯着跪在地上的她看了许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沈挽舟拿不准座上那人是什么心里,也不好起身就一直跪着。
终于,皇帝轻笑一声,摆摆手满不在意地说:“哈哈,爱卿言重了,谈什么治罪不治罪呢。”
说罢就喊来随侍太监,打算摆驾回宫。
沈挽舟却依旧执意地跪着,声音掷地有声:“皇上!臣自知所行不妥,万望皇上可以治臣之过,以儆效尤!”
皇帝这才转头又看向她,只是这次更加地意味深长,语气十分平淡:“那便罚爱卿禁足一年吧,无朕的命令不得离京,只是三军主帅之职……算了,先留着吧,军中事务暂且由陈将军处理”
说完就接过了太监递来的手,先行离开了。
“臣,谢皇上隆恩!”
沈挽舟在他身后再次行了个跪拜大礼,只是心中也甚是不解,照她理解皇帝少说会将她入狱革职查看,再不济也会罚些俸禄降些职位。
可谁知竟仅仅只是禁足一年,就连新封她的三军主帅之职都保留下来了,只是禁足期间一切事务暂由“陈草包”处理。
她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就不再想了,起身拍拍衣服上的灰尘,也无甚兴趣再继续留在宴会上,就向众人告辞,先行一步离开了。
其他座上的官员们看皇帝终于离席,也总算放松下来,又看宴席的主人也离开了,顿感索然无味,也便三三两两结伴离去了。
回到国师府,沈挽舟匆匆忙忙奔向书房,她师父平日最喜在书房或是看出或是练功了。
到时,如她所料,沈拂正坐在书房的桌案前看着手中的一本书出神,见到她来才蓦地回神,冲她招了招手。
沈挽舟屁颠屁颠地跑过去,此时看上去才更像一个十七年华的少女,不用在外人面前强装成熟,也不必担忧时刻会有强敌来犯,是一种极度的放松,一种只有在家中才可以体会到的情绪。
宴会前匆匆一别,沈拂也只是交代她了一些应对皇帝的话,师徒二人并未如何叙旧,算起来,她与沈拂上次相见还是一年前了。
沈挽舟兴奋地奔了过去,将宴会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沈拂,沈拂略一思索便明白了皇帝的心思,这人疑心重且不露声色,多半是惦记上这事了。
只是……他算了一下,距沈挽舟飞升的日子,应该快了……
看向正一脸欣喜的沈挽舟,他并没有告诉沈挽舟自己心里的想法,有些事,天机不可泄露。
一晃儿,又是一年过去了。
沈挽舟刚刚从生辰宴上离去,在空旷的街道上四处转悠。
说是生辰宴,其实不过是她与师父,还有府上的一些老人们聚在一起吃了顿饭,宴会上,一向寡言少语的师父不知为何竟同她交代了许多。
上至为人处世,下至一些诸如天冷加衣注意保暖的生活琐事,好像在交代遗言似的,再一结合沈拂那愈发苍白的面庞和嶙峋的身体,顿时一阵鼻子发酸,大喜的日子,她不想当那个破坏气氛的人,于是打断了沈拂的喋喋不休,匆忙夺门而去了。
街道上空无一人,她漫无目的地转着,思绪繁杂,这一年来眼见着师父的身体每况愈下,她寻遍了宫中的太医和民间的大夫,都表示此病罕见他们束手无策。
正走着神,突然身后传来“咔嚓”一声,是树枝被踩断的声音。
有人跟踪她。
“是谁!”
沈挽舟全身警戒,小心翼翼地往声音源头处走去。
朝野震惊,天子大喜,当即赐沈挽舟封号——明业,人称明业将军,任三军副帅,军中地位仅次于主帅。
这次沈挽舟仅在京待了不足半月,就又奔赴边疆了,离开那日,她特地打算同沈拂道个别,这次回来她可以感觉到她师父身体更加虚弱了,发丝中又多了几根白发。
可是她寻遍了整个国师府,却依旧不见沈拂踪影,无奈之下只好先行离开,留下修书一封以表达不舍之情。
她走后沈拂才从后门走出,他在刻意躲避,不愿同沈挽舟见面。
这次一别,又是一年。
这一年中,匈奴时不时会来进犯一二,但都被沈挽舟拦在了边关处,沈拂虽然近些年已经不怎么上朝,但还是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
比如说,一次次的捷报传入京中,皇帝似乎不太高兴。
沈拂站在云中楼上,深深叹了一口气,他看上去更加衰老了。
翌日,边关再次传来军情,这次的消息令举朝上下无不欣喜若狂,沈挽舟率领着三万人直捣匈奴老巢,匈奴王室不战而降,承诺会对大梁俯首称臣,降书将在不日送达。
但与此消息一同来的还有一封弹劾沈挽舟的密信,密信中交代沈挽舟目下无尘,一介副帅却无视主帅命令擅自行动。
算不上什么重大过错,若是往日皇帝可能只是口头批评两句便过去了,但今日却神情极为严肃,当即下令立刻召沈挽舟回京。
沈拂听罢此消息,只是笑了笑,并未多言。
沈挽舟收到旨令,心中也是疑惑不解,这主帅完全就是一草包,于排兵布阵之事上可谓是一窍不通,也怪不得前些年梁国边防如此空虚。
那草包下达的命令完全就是把将士们往火坑里推,她自然不能听取了,带领着三万人就往反方向开拔,浑然不顾身后气的跳脚的主帅。
其实就算是他愤怒不甘也没什么用,沈挽舟虽年岁不大在军中的声望却极高,她那一手新奇的战术,总是带领着军队战无不胜,久而久之,声望自然压过了在位数年却依旧一事无成的主帅。
不过她也没想太多,将手中事务安置一下就回京了。
回京后,皇帝做主设下了接风宴,先是对沈挽舟大加犒赏了一番,正式封她为三军主帅,宴会进行到这里的时候还算和谐,皇帝只字不提那封弹劾她的密信。
既然他不提,沈挽舟自然也不会上赶着去说,一顿饭吃的也算是其乐融融。
到了宴会将散的时候,皇帝才终于抛出了一句话:“有人向朕检举爱卿,说爱卿枉顾军令一意孤行,不知可有此事啊?”
原本嘈杂的四周一下子安静下来,宴席上的其他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沉默不语。
听到他这话沈挽舟紧绷了许久的神经才终于放松了下来,终于问了,再不问的话不知道皇帝憋的如何她反正已经快要食不下咽了。
也就按照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解释道。
“启禀皇上,当时事发突然情况紧急,陈将军所下之命令于当时来说并不适用,所以臣这才擅自做主。”
说罢连忙走出座位撩起衣摆下跪:“请皇上治罪!”
她这番回答都是沈拂教的,皇帝生性多疑,而她又晋升的太快了,何况身后还有国师府这一靠山,所以皇帝虽然明面上不会将她如何,但日后总会寻到她小辫子为难她的,以后她在军中恐怕会更为艰难。
如此还不如她主动出击,揽过这些罪责,好堵住皇帝那颗想要发作的心,一时的责罚算不得什么大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于是才有了今日这番对话,而她口中的那位陈将军则正是之前的三军主帅,那个草包,想来密信就是他发出的,沈挽舟心里不停地揣测着,面上却不显分毫依旧神色恭敬。
皇帝脸色也是变了几变,盯着跪在地上的她看了许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沈挽舟拿不准座上那人是什么心里,也不好起身就一直跪着。
终于,皇帝轻笑一声,摆摆手满不在意地说:“哈哈,爱卿言重了,谈什么治罪不治罪呢。”
说罢就喊来随侍太监,打算摆驾回宫。
沈挽舟却依旧执意地跪着,声音掷地有声:“皇上!臣自知所行不妥,万望皇上可以治臣之过,以儆效尤!”
皇帝这才转头又看向她,只是这次更加地意味深长,语气十分平淡:“那便罚爱卿禁足一年吧,无朕的命令不得离京,只是三军主帅之职……算了,先留着吧,军中事务暂且由陈将军处理”
说完就接过了太监递来的手,先行离开了。
“臣,谢皇上隆恩!”
沈挽舟在他身后再次行了个跪拜大礼,只是心中也甚是不解,照她理解皇帝少说会将她入狱革职查看,再不济也会罚些俸禄降些职位。
可谁知竟仅仅只是禁足一年,就连新封她的三军主帅之职都保留下来了,只是禁足期间一切事务暂由“陈草包”处理。
她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就不再想了,起身拍拍衣服上的灰尘,也无甚兴趣再继续留在宴会上,就向众人告辞,先行一步离开了。
其他座上的官员们看皇帝终于离席,也总算放松下来,又看宴席的主人也离开了,顿感索然无味,也便三三两两结伴离去了。
回到国师府,沈挽舟匆匆忙忙奔向书房,她师父平日最喜在书房或是看出或是练功了。
到时,如她所料,沈拂正坐在书房的桌案前看着手中的一本书出神,见到她来才蓦地回神,冲她招了招手。
沈挽舟屁颠屁颠地跑过去,此时看上去才更像一个十七年华的少女,不用在外人面前强装成熟,也不必担忧时刻会有强敌来犯,是一种极度的放松,一种只有在家中才可以体会到的情绪。
宴会前匆匆一别,沈拂也只是交代她了一些应对皇帝的话,师徒二人并未如何叙旧,算起来,她与沈拂上次相见还是一年前了。
沈挽舟兴奋地奔了过去,将宴会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沈拂,沈拂略一思索便明白了皇帝的心思,这人疑心重且不露声色,多半是惦记上这事了。
只是……他算了一下,距沈挽舟飞升的日子,应该快了……
看向正一脸欣喜的沈挽舟,他并没有告诉沈挽舟自己心里的想法,有些事,天机不可泄露。
一晃儿,又是一年过去了。
沈挽舟刚刚从生辰宴上离去,在空旷的街道上四处转悠。
说是生辰宴,其实不过是她与师父,还有府上的一些老人们聚在一起吃了顿饭,宴会上,一向寡言少语的师父不知为何竟同她交代了许多。
上至为人处世,下至一些诸如天冷加衣注意保暖的生活琐事,好像在交代遗言似的,再一结合沈拂那愈发苍白的面庞和嶙峋的身体,顿时一阵鼻子发酸,大喜的日子,她不想当那个破坏气氛的人,于是打断了沈拂的喋喋不休,匆忙夺门而去了。
街道上空无一人,她漫无目的地转着,思绪繁杂,这一年来眼见着师父的身体每况愈下,她寻遍了宫中的太医和民间的大夫,都表示此病罕见他们束手无策。
正走着神,突然身后传来“咔嚓”一声,是树枝被踩断的声音。
有人跟踪她。
“是谁!”
沈挽舟全身警戒,小心翼翼地往声音源头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