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玄衣的内侍从宫门中走出,手上拿着一纸诏书。
“宣,经查证,老者吴氏身有顽疾,药石无效,乃急症发作,意外死亡,与百里皇后并无干系,即刻赦免!”
哗啦!一盆凉水兜头而至。
别允恍惚着睁开眼,扶着地面慢慢起身。
她发觉自己依旧身处狱中,眼前也还是昨夜晕倒前的景象。身前横竖冰冷的围栏,里面,是百里皇后。
待回过神来才惊觉,困守其中的,已变成她,而本应在关在里面的皇后,此刻正站在牢门外看着她。
她循着光抬眼看向窗外,天已大亮。
只这狱中比起昨夜,更加寒凉,冷得她禁不住打起寒颤。
皇后一脸悠闲地欣赏着她瑟缩的模样。
“昨夜见你迟迟不愿离去,想来,你该很喜欢这牢笼,舅母只好割爱让与你。阿允,你喜欢吗?”
别允太冷了。冷水顺着她的脖颈往下流,蔓延之处,激起阵阵战栗。
她抱紧双臂为自己取暖,却似以雪掩寒,不禁毫无用处,甚至更冷了。
见她不过在这狱中待了一夜,便容颜苍白,皇后心中怨气总算稍有纾解。
“阿允,见过笼中雀吗?”
别允不语,她便兀自说着。
“城中,有不少人爱养那精致小巧的玩意儿。平日,就将它锁在笼子里,保它活着,待得趣儿时,信手拿棍子挑挑,看它上蹿下跳的样子,图个乐儿。”
别允咬紧牙关,强撑着,挑衅道:“舅母何故,以笼中雀自喻?”
“你!”皇后被她噎得猝不及防。
皇后本意是想说,别允现在的样子与那笼中雀无异。但听她这样讲,竟真的从中品出几分道理,只是嘴上仍不肯饶。
“本宫不与你逞口舌之快,这牢中的饭菜口味不错,尤其是,断头饭。待会儿,你可要好好尝尝,说不得,就是最后一顿。”
皇后以为她这样说,别允也该知道怕了,却见她脸上没有半分惧意,反而笑了,且笑得尤为轻蔑。
皇后眼中笑意尽退,眼光森寒,她见不得她笑。
“你笑什么?”你才是那个死到临头的,你笑什么?
别允掩唇,极力抑下疯狂上扬的唇角。
“舅母莫非以为,自己当真,还出得去这廷尉大牢?”她反问。
皇后眉间一跳。
大兄昨夜来时,与她说过,那送丧队伍中已有人愿意站出来,为她清白作证。那她为什么出不去?
“你少在这儿故弄玄虚。”皇后浑不在意。
别允没有接话,只是就这么看着她,眼中笑意不止。
不知为何,皇后从她的笑中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她还是唤来狱卒,与他耳语几句。
气动光转,宫门外,是对结果颇为意外,面面相觑的百姓。
见状,内侍挥手道:“诸位若还继续站在此处,便要以冲撞天颜之罪论处!”
闻言,百姓们纷纷起身,找被的找被,寻人的寻人,眼看着一场无名闹剧就要散场。
“不能赦,不能赦啊!”
在这转折关头,一道与众不同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
百姓们齐齐停下手上动作,目光在人群中互相扫视,企图找到这声音的来源。
正欲折身回宫的内侍也停下身来。
“何人在此喧哗!”
“不能赦啊,百里皇后不能赦!”一个身形粗壮的妇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启禀大人,民妇有冤情啊!民妇状告当今皇后,于庆历十八年冬,杀害百工上千,埋骨相府西园。致使百工尸骨无存,魂不归乡,亲人流散无数。是为大冤!”
妇人的控诉撕心裂肺、声嘶力竭,一席话呵得在场之人无不怔愣。
还是内侍反应最快,他用手指着妇人,叱道:“你这刁民,简直大逆不道!皇后何等尊贵,你等妄加罪辞,小心人头不保!”
妇人并不忌惮,声泪俱下。
“民妇并非妄言,民妇就是当年,侥幸从皇后刀下幸存下来的人。若是大人不信民妇所言,可带人去那相府西园,一挖便知,民妇所说,句句属实!”
这妇人,正是曾在西园做过几天厨子,后又被别允纳入麾下的那位。
这时,人群中有人质疑。
“怎可单凭你一言,便去搜丞相大人的府邸?”
“是啊,百里丞相清政为民,多好的官,百里皇后又怎会如你所说?”
“这刚刚才还了皇后清白,便又有人上赶着污蔑。老子再蠢,也不至于蠢到被人当枪使,你这分明就是污蔑!”
眼看情形不好,内侍好言相劝道:“我劝你啊,还是尽早归家吧。”这些百姓有两三日没歇息,脾气可不见好。
“民妇不走,民妇已经无家了!”
她看着周围的指指点点,心里敲起退堂鼓。
但想着前日公主握着她的手,千叮咛万嘱咐,立刻拼命摇头,将不好的念头从脑中驱散。
“我不走,我愿以性命起誓,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天打五雷轰。”
她的声音抖得不行,说完,朝最近处的墙头撞去。
离她近的百姓慌忙伸手去拉,却连袖风都没抓到。
“大妹子,不至于此!”
“别撞!”
“不要啊!”
就连内侍都惊住了,仓皇举起袖子掩住脸,生怕血溅到自己。
他自怨倒霉,就出来传个诏,怎么还能碰上这样难缠的。
等了半天,没有等来预想中的血溅当场。
内侍从袖旁探出半张脸,发现是傅莽及时赶到,抬刀将人拦在了宫墙外。
“如今见人擅闯都不拦,是不是平日的训练太过松懈?”他怒责道。
卫军齐齐抱拳道:“属下疏忽,请大人降罪。”
这时,在场百姓大半反应过来,这妇人说的,兴许不是假话。
适时,妇人从怀中掏出一块斑驳的布。
“这是民妇走南闯北,千辛万苦所得的受害者家属的血书,上面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道冤情!”
“事情过了十多年,你既然知道这一切,为何不早些说出来?”有人问道。
妇人哭诉道:“我一个没权没势的,早说出来,也是被人当成疯子。”
妇人言辞凿凿,大家心中多少都明了。若她早说,被当成疯子都事小,只怕连小命都难保。
毕竟她口中的百里皇后,动辄数千条人命,一个两个,哪里又会嫌多?
有了这档子事,方才诏令中的无罪之证便显得格外讽刺。
百姓们不愿了,叫着嚷着,要为千条冤魂讨个公道,要重查吴老之死。
他们愤然扔下手中的包裹、被褥,重新握紧拳头,一双双充满正义的眼睛炯炯有神,虽身着布衣,却叫人不敢轻视。
“去,将此处情形禀明圣上。”傅莽接过那血书,侧过身递给内侍。
后又回身与百姓说道:“请诸位放心,圣上公正严明,定会给诸位一个合理的裁决。”
廷尉狱中,百里皇后在别允对面置了方席,金丝铺底,银烛照明,刚刚离开的那个狱卒正跪地与她回禀什么。
别允躺在草席上,看百里皇后边吃着奈果,边说道:“可笑,不过是一群可怜虫。”
笑完,她又将目光投向别允。
“好外甥,感觉如何,冷吗?饿吗?”
别允笑笑不说话。
冷吗?当然冷,她已经冷得快没知觉。
她好像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结冰,甚至能看到自己身体里,血液流动的地方,开出一朵朵红色的霜花,六瓣的,晶莹剔透,既妖艳,又纯洁。
笼外,百里皇后唤人摆了一地的瓜果汤饼。
但凡她能挪得动,她都会伸手去够。够不够得到另说,也好过只能光看着咽口水。
“今时今日,倒与我当年离宫后,有几分相似。”别允想起那些与乞丐争食的日子,忽又觉得腹中没那么饥渴难耐了。
“阿允还有这等遭遇?”皇后明知故问。
当年,正是她亲口下令追杀别允的。只是,如今再要问她,当初究竟因何要赶尽杀绝,她也说不上来。
只依稀记得,那时的小女娃十分可憎,她忍无可忍。
从不远处传来沉稳有力的脚步声,别允静静听着,没有接话。
“你唤我来,所为何事?”是百里丞相。
听见兄长的声音,皇后眸中亮了一瞬。
“大兄”,她起身过去,语气谦和,“大兄,可知有个疯婆子在宫门口叫嚷,说我们相府西园埋了数千人?”
百里丞相轻叹一口气,道:“你也说了,是疯婆子,何须在意?我倒要看看,在西园挖不出人,他们该如何交代。”
听到兄长这样说,百里皇后心里安定下来。
当初,为了掩盖她与梦微之事,她不得不将园中所有工匠灭口,但那之后她动了胎气,后事便皆由兄长料理。
兄长既如此说,那即便皇帝当真派人去搜府,也搜不出来什么。
“那就好,兄长注意身体,待我出去,必将与你作对之人一一杀之而后快。”
皇后好像越发确定别允的必死之局,所以当着她的面也不避讳。
“傅家这条狗,也该乱棍打死了!”她边说着,边望向别允,目光高傲又阴冷。
一瞬间,别允读懂了她眼中之意,那是胜利者的宣告。
皇后想告诉她,她失败了,一败涂地。
外面,傅莽带着圣上‘民无信则国不立’的口令,领两支禁军,直奔相府而去。
“赵峥领一队去西园搜捕,其余人随我搜府!”
禁军闻令而动,绾夫人与百里音姗姗来迟。
“傅世子可知,丞相府并非随意进出之所?”绾夫人义正言辞道。
“周义,将人看好。”他不多言,径直往府里去。
丞相从狱中回来时,见到的便是府中老少齐聚庭院这一幕。
“宣,经查证,老者吴氏身有顽疾,药石无效,乃急症发作,意外死亡,与百里皇后并无干系,即刻赦免!”
哗啦!一盆凉水兜头而至。
别允恍惚着睁开眼,扶着地面慢慢起身。
她发觉自己依旧身处狱中,眼前也还是昨夜晕倒前的景象。身前横竖冰冷的围栏,里面,是百里皇后。
待回过神来才惊觉,困守其中的,已变成她,而本应在关在里面的皇后,此刻正站在牢门外看着她。
她循着光抬眼看向窗外,天已大亮。
只这狱中比起昨夜,更加寒凉,冷得她禁不住打起寒颤。
皇后一脸悠闲地欣赏着她瑟缩的模样。
“昨夜见你迟迟不愿离去,想来,你该很喜欢这牢笼,舅母只好割爱让与你。阿允,你喜欢吗?”
别允太冷了。冷水顺着她的脖颈往下流,蔓延之处,激起阵阵战栗。
她抱紧双臂为自己取暖,却似以雪掩寒,不禁毫无用处,甚至更冷了。
见她不过在这狱中待了一夜,便容颜苍白,皇后心中怨气总算稍有纾解。
“阿允,见过笼中雀吗?”
别允不语,她便兀自说着。
“城中,有不少人爱养那精致小巧的玩意儿。平日,就将它锁在笼子里,保它活着,待得趣儿时,信手拿棍子挑挑,看它上蹿下跳的样子,图个乐儿。”
别允咬紧牙关,强撑着,挑衅道:“舅母何故,以笼中雀自喻?”
“你!”皇后被她噎得猝不及防。
皇后本意是想说,别允现在的样子与那笼中雀无异。但听她这样讲,竟真的从中品出几分道理,只是嘴上仍不肯饶。
“本宫不与你逞口舌之快,这牢中的饭菜口味不错,尤其是,断头饭。待会儿,你可要好好尝尝,说不得,就是最后一顿。”
皇后以为她这样说,别允也该知道怕了,却见她脸上没有半分惧意,反而笑了,且笑得尤为轻蔑。
皇后眼中笑意尽退,眼光森寒,她见不得她笑。
“你笑什么?”你才是那个死到临头的,你笑什么?
别允掩唇,极力抑下疯狂上扬的唇角。
“舅母莫非以为,自己当真,还出得去这廷尉大牢?”她反问。
皇后眉间一跳。
大兄昨夜来时,与她说过,那送丧队伍中已有人愿意站出来,为她清白作证。那她为什么出不去?
“你少在这儿故弄玄虚。”皇后浑不在意。
别允没有接话,只是就这么看着她,眼中笑意不止。
不知为何,皇后从她的笑中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她还是唤来狱卒,与他耳语几句。
气动光转,宫门外,是对结果颇为意外,面面相觑的百姓。
见状,内侍挥手道:“诸位若还继续站在此处,便要以冲撞天颜之罪论处!”
闻言,百姓们纷纷起身,找被的找被,寻人的寻人,眼看着一场无名闹剧就要散场。
“不能赦,不能赦啊!”
在这转折关头,一道与众不同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
百姓们齐齐停下手上动作,目光在人群中互相扫视,企图找到这声音的来源。
正欲折身回宫的内侍也停下身来。
“何人在此喧哗!”
“不能赦啊,百里皇后不能赦!”一个身形粗壮的妇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启禀大人,民妇有冤情啊!民妇状告当今皇后,于庆历十八年冬,杀害百工上千,埋骨相府西园。致使百工尸骨无存,魂不归乡,亲人流散无数。是为大冤!”
妇人的控诉撕心裂肺、声嘶力竭,一席话呵得在场之人无不怔愣。
还是内侍反应最快,他用手指着妇人,叱道:“你这刁民,简直大逆不道!皇后何等尊贵,你等妄加罪辞,小心人头不保!”
妇人并不忌惮,声泪俱下。
“民妇并非妄言,民妇就是当年,侥幸从皇后刀下幸存下来的人。若是大人不信民妇所言,可带人去那相府西园,一挖便知,民妇所说,句句属实!”
这妇人,正是曾在西园做过几天厨子,后又被别允纳入麾下的那位。
这时,人群中有人质疑。
“怎可单凭你一言,便去搜丞相大人的府邸?”
“是啊,百里丞相清政为民,多好的官,百里皇后又怎会如你所说?”
“这刚刚才还了皇后清白,便又有人上赶着污蔑。老子再蠢,也不至于蠢到被人当枪使,你这分明就是污蔑!”
眼看情形不好,内侍好言相劝道:“我劝你啊,还是尽早归家吧。”这些百姓有两三日没歇息,脾气可不见好。
“民妇不走,民妇已经无家了!”
她看着周围的指指点点,心里敲起退堂鼓。
但想着前日公主握着她的手,千叮咛万嘱咐,立刻拼命摇头,将不好的念头从脑中驱散。
“我不走,我愿以性命起誓,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天打五雷轰。”
她的声音抖得不行,说完,朝最近处的墙头撞去。
离她近的百姓慌忙伸手去拉,却连袖风都没抓到。
“大妹子,不至于此!”
“别撞!”
“不要啊!”
就连内侍都惊住了,仓皇举起袖子掩住脸,生怕血溅到自己。
他自怨倒霉,就出来传个诏,怎么还能碰上这样难缠的。
等了半天,没有等来预想中的血溅当场。
内侍从袖旁探出半张脸,发现是傅莽及时赶到,抬刀将人拦在了宫墙外。
“如今见人擅闯都不拦,是不是平日的训练太过松懈?”他怒责道。
卫军齐齐抱拳道:“属下疏忽,请大人降罪。”
这时,在场百姓大半反应过来,这妇人说的,兴许不是假话。
适时,妇人从怀中掏出一块斑驳的布。
“这是民妇走南闯北,千辛万苦所得的受害者家属的血书,上面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道冤情!”
“事情过了十多年,你既然知道这一切,为何不早些说出来?”有人问道。
妇人哭诉道:“我一个没权没势的,早说出来,也是被人当成疯子。”
妇人言辞凿凿,大家心中多少都明了。若她早说,被当成疯子都事小,只怕连小命都难保。
毕竟她口中的百里皇后,动辄数千条人命,一个两个,哪里又会嫌多?
有了这档子事,方才诏令中的无罪之证便显得格外讽刺。
百姓们不愿了,叫着嚷着,要为千条冤魂讨个公道,要重查吴老之死。
他们愤然扔下手中的包裹、被褥,重新握紧拳头,一双双充满正义的眼睛炯炯有神,虽身着布衣,却叫人不敢轻视。
“去,将此处情形禀明圣上。”傅莽接过那血书,侧过身递给内侍。
后又回身与百姓说道:“请诸位放心,圣上公正严明,定会给诸位一个合理的裁决。”
廷尉狱中,百里皇后在别允对面置了方席,金丝铺底,银烛照明,刚刚离开的那个狱卒正跪地与她回禀什么。
别允躺在草席上,看百里皇后边吃着奈果,边说道:“可笑,不过是一群可怜虫。”
笑完,她又将目光投向别允。
“好外甥,感觉如何,冷吗?饿吗?”
别允笑笑不说话。
冷吗?当然冷,她已经冷得快没知觉。
她好像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结冰,甚至能看到自己身体里,血液流动的地方,开出一朵朵红色的霜花,六瓣的,晶莹剔透,既妖艳,又纯洁。
笼外,百里皇后唤人摆了一地的瓜果汤饼。
但凡她能挪得动,她都会伸手去够。够不够得到另说,也好过只能光看着咽口水。
“今时今日,倒与我当年离宫后,有几分相似。”别允想起那些与乞丐争食的日子,忽又觉得腹中没那么饥渴难耐了。
“阿允还有这等遭遇?”皇后明知故问。
当年,正是她亲口下令追杀别允的。只是,如今再要问她,当初究竟因何要赶尽杀绝,她也说不上来。
只依稀记得,那时的小女娃十分可憎,她忍无可忍。
从不远处传来沉稳有力的脚步声,别允静静听着,没有接话。
“你唤我来,所为何事?”是百里丞相。
听见兄长的声音,皇后眸中亮了一瞬。
“大兄”,她起身过去,语气谦和,“大兄,可知有个疯婆子在宫门口叫嚷,说我们相府西园埋了数千人?”
百里丞相轻叹一口气,道:“你也说了,是疯婆子,何须在意?我倒要看看,在西园挖不出人,他们该如何交代。”
听到兄长这样说,百里皇后心里安定下来。
当初,为了掩盖她与梦微之事,她不得不将园中所有工匠灭口,但那之后她动了胎气,后事便皆由兄长料理。
兄长既如此说,那即便皇帝当真派人去搜府,也搜不出来什么。
“那就好,兄长注意身体,待我出去,必将与你作对之人一一杀之而后快。”
皇后好像越发确定别允的必死之局,所以当着她的面也不避讳。
“傅家这条狗,也该乱棍打死了!”她边说着,边望向别允,目光高傲又阴冷。
一瞬间,别允读懂了她眼中之意,那是胜利者的宣告。
皇后想告诉她,她失败了,一败涂地。
外面,傅莽带着圣上‘民无信则国不立’的口令,领两支禁军,直奔相府而去。
“赵峥领一队去西园搜捕,其余人随我搜府!”
禁军闻令而动,绾夫人与百里音姗姗来迟。
“傅世子可知,丞相府并非随意进出之所?”绾夫人义正言辞道。
“周义,将人看好。”他不多言,径直往府里去。
丞相从狱中回来时,见到的便是府中老少齐聚庭院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