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吴志端(三)
“张家姑娘怎么就看上小段了?”赵策元刚接见完英国公夫人,非常纳闷,“这小子从小就傻,以前整天玩泥巴,脏兮兮的,也有姑娘能看上他?”
叶和音忍着笑,“殿下也说得太过了,人家小段将军早就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了。”
赵策元又想了想,觉得段张联姻也挺好,自己完全可以把这个人情卖给段承泽。以前他们没提段家就是怕英国公看不上,这下好了,张桂芬自己看上了小段,英国公也不至于有什么不满。再说了,沈从兴当众下张家面子,要是还强按着张家的头联姻,才是酿成仇了。
她还怕有什么不妥,特意把墨兰叫来。墨兰自然地吃了一惊,然后笑着道,“如此一来,不是两全其美?且桓王也会欢喜,自己的小兄弟得了这么显赫的岳家。”
这倒是提醒赵策元了,她的双眼骤然亮起,直接派人送信给段承泽,而后,桓王王妃欢喜地进宫去了,段张联姻就这样定下,张桂芬不日就要嫁给段承恩。
刘贵妃听说还特意问了赵宗全一句,“小段比大段先成婚?”
赵宗全颇为感动地表示,大段同志可真是个好同志,为了他们父子的基业稳固,丝毫不考虑个人问题,优先满足英国公府的小需要,是兄友弟恭、忠君爱国的典范。
然后,僵持许久的先舒王称号问题也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眼见着英国公都对先帝表了忠心,太后的拖字诀也拖不下去了,韩章带着手谕找上门来,大有不签字就不走人的架势,太后急召赵策民。
赵策民却道,“不如签了。”
“啊?”
“太后勿急……”
韩章拿着签好字的手谕出宫,与早等在宫外的赵策民会和,这本就是一场里应外合的计策,只是他小瞧了赵策民的巧舌如簧,他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劝服了太后,二人转而向桓王复命。
太后这边,慢慢觉出不对劲,可她手里只剩下一个齐衡,齐衡试图为她扳回一局,但大势已去,大量的官员围拢在新帝周围,齐衡无力回天,最终遭贬。
尚书列曹侍郎、吏部申国涛疼爱女儿和珍,打起了让女儿归宗的主义,奈何申和珍不肯,也只好作罢,好在齐衡并未下狱,也仍有其他御史与他观点相同,日后自然可以起复。
在这段落寞的岁月里,齐衡逐渐打开心扉接纳了申和珍,从此以后夫妻和睦,他终于放下了少时的意气用事与求不得的执念。
又过了半个月,墨兰终于见到了神交已久的吴志端。
“你要的人,”送她来的是张桂芬的远房族兄,正捂着鼻子,很嫌恶地远离身旁那个衣衫褴褛、饱受牢狱之苦的女人。
他和墨兰皆是高贵体面的模样,任谁如此格格不入,都要有两分窘迫,可墨兰没看出吴志端有丝毫气短,她境遇凄惨,但一身桀骜,丰姿潇洒,气宇轩昂。
不愧是吴志端!
墨兰立刻请她上马车,朝着林噙霜当年住过的平民区驶去。
“幼玉姐在等您了,陋室寒舍,暂且请吴先生委屈一下。”
“先生?”
墨兰愣了一下,吴志端皱着眉头,带着点不快,“我不喜欢这样的称呼,也不爱排辈分,直呼我的名就是了。”
墨兰又愣了一下,“好,志端,但你日后要改个名字,‘吴志端’已经在押解进京的路上积劳而死,只剩一具腐烂的尸体。”
世事就是这么巧,那个经受吴志端案件的官员姓张,与英国公主支还不太远,所以她必然要得到张桂芬的友谊,无论赵策元给不给机会。
吴志端显然也知道要说动英国公张家有多艰难,绝不可能是看在林幼玉的情面上,所以她只喝了两盏热茶便开门见山,“说吧,你需要我做什么?”
墨兰第三次愣神了,她自问也不是循规蹈矩的人,多多少少有些见识,可却预料不到吴志端的行为,但这恰恰说明吴志端有可能解决她解决不了的问题。
墨兰毫无保留地跟吴志端说了自己的设想,还有目前遇到的问题:大量慕名而来的女子无法安置,女学里除教学外的其他体系已经严重超员、尾大不掉。
“你和幼玉一开始就走错路了,”吴志端连连摇头,“你根本就看不见那些女人,她们不是在深宅大院里长大的,她们不是没有能力求生的,你把她们看成废物,圈养起来,那她们就真成了只会花钱的废物,害人啊!”
墨兰被劈头盖脸的一顿骂给骂生气了,“难道兴办女学还办错了?!读书明理,不读书就……”
“十年还是二十年?”
“……”
“你自己说的,来读书的学生多是不到十岁的女孩子,等她们能践行你所谓的理想和愿景,要多久?你才刚开始就撑不下去了,能等到那一天?”
墨兰哑火了,只是心里还很不服气,硬邦邦地说,“那你说,该怎么办。”
“立女户,建女族,耕女田,办女厂,最好再组织一队娘子军,未来可以保护这个地方自主运转,”吴志端目光如炬,平静地解释道,“教育固然要紧,但作用于百年之后,眼下这些女人最需要的是劳动,是靠双手取得经济独立权,有了钱有了粮食才有尊严。我在南边的时候,多在乡村躲藏,亲眼见到农民妇女们在田间地头劳作,侍弄庄稼,从来就不是女人耕织男人种地,是女人不但要耕织还要种地,所以她们完全有能力耕种自己的土地,自给自足。”
墨兰被震撼了,吴志端仿佛从另一个世界而来。
农民?她只知道佃农,不单她,林幼玉、赵策元,哪怕是落难过的林噙霜,又有哪一个知道农民两个字的含义。
“还有其他不具备农业生产技能的女人,也应该是现在女学里最多的,她们在天子脚下长大,市井里打滚,能慕女学名而来,说明头脑灵活、胆子大,有的还读书认字,最重要的是她们想过上更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些人适合经商,或者办工厂。”
“工、工厂?”
吴志端耸了耸肩,两手在空中比画,“南方的绣庄织布庄……或者就拿汴京的绣庄举例子,刺绣纺织技术是女传女,传女不传男,小规模可以自己家族里的女眷完成,但做大了就势必要雇佣女工,也就是工厂的雏形。”
墨兰听得云里雾里,她接触过绣工,不过都是贱籍奴婢,‘雇佣女工’是什么……
“本朝贸易发达,作小生意的女子也多的很,为什么女性地位还是上不去呢?因为女性继承权和财产缺少保障,立女户旨在保护女性财产,建女族是为了为女性继承留下范本,一旦成为习俗传统就很难打破,无论未来留存下来的女族有多大规模,哪怕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马车早就停下来了,可墨兰一直没叫人,云栽露种都担心出事了,正犹豫要不要掀车帘,就见到一个黑乎乎的人影从车上蹦下来,一把抱住了林学究。
一向低调温和的林学究破天荒地又哭又骂,简直像鬼上身。
而她们姑娘的表情就更怪了,僵硬地走到林学究面前,“你说错了,吴志端不是才女。”
吴志端根本没反应,但林幼玉诧异了,忐忑起来。
“她是圣人。”墨兰慢半拍说完。
林幼玉还没说话,吴志端已经大笑起来,“我也不是圣人,我只是生长在圣人的旗帜下,学到几分皮毛,要早知道有今天,我就应该……”
她后面的话大家已经听不清了,因为她笑,林幼玉哭,墨兰忙着请教。
“刚才您说的女族,具体是什么样的?”
“就是……”
“且慢!”林幼玉嗔怪地拉起两人,“你们就想在这院子里一直站着?还不快落座,沐浴,吃点东西……”
“来日方长,我们慢慢来,”吴志端俏皮地冲墨兰眨眼。
夜色将尽,天边正在放亮,今天又会是一个天色澄明、阳光灿烂的日子。
朱内官准备叫醒赵宗全,却发现赵宗全一夜未眠。
“官家?”
赵宗全摆摆手,“叫刘贵妃准备早膳,朕等下去她那儿吃。”
朱内官忙侍候皇帝更衣,上朝可耽误不得。
大殿打开,文武趋步入见,赵宗全坐在高高的御座上,心里充斥着一种激越、轻盈又灼热的情绪,收回玉玺,众人效忠,权力啊权力,真是让人上瘾的东西.
只是,他的目光放到了日渐煊赫的桓王身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随着时间推移,赵策英的威信越来越高,他也像每一个帝王一样开始疑心儿子,而且更令他心焦的是,自己目前为止的每一步都有着赵策英的汗马功劳。难道他也是李渊的命?他最核心的禹州派势力几乎也都是赵策英的铁兄弟,他们到底是忠于自己还是忠于桓王?
赵宗全第一次,当着满朝文武,对赵策英的工作表示不满,那分明是很小很小的问题。赵策英连忙下跪请罪,当然没被怎么样。
可有了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第三次,赵策元等待这个时机可是很久了,为此她轻易不肯出宫,就为了能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关心’。
她可一直是父亲最贴心的小棉袄。
叶和音忍着笑,“殿下也说得太过了,人家小段将军早就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了。”
赵策元又想了想,觉得段张联姻也挺好,自己完全可以把这个人情卖给段承泽。以前他们没提段家就是怕英国公看不上,这下好了,张桂芬自己看上了小段,英国公也不至于有什么不满。再说了,沈从兴当众下张家面子,要是还强按着张家的头联姻,才是酿成仇了。
她还怕有什么不妥,特意把墨兰叫来。墨兰自然地吃了一惊,然后笑着道,“如此一来,不是两全其美?且桓王也会欢喜,自己的小兄弟得了这么显赫的岳家。”
这倒是提醒赵策元了,她的双眼骤然亮起,直接派人送信给段承泽,而后,桓王王妃欢喜地进宫去了,段张联姻就这样定下,张桂芬不日就要嫁给段承恩。
刘贵妃听说还特意问了赵宗全一句,“小段比大段先成婚?”
赵宗全颇为感动地表示,大段同志可真是个好同志,为了他们父子的基业稳固,丝毫不考虑个人问题,优先满足英国公府的小需要,是兄友弟恭、忠君爱国的典范。
然后,僵持许久的先舒王称号问题也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眼见着英国公都对先帝表了忠心,太后的拖字诀也拖不下去了,韩章带着手谕找上门来,大有不签字就不走人的架势,太后急召赵策民。
赵策民却道,“不如签了。”
“啊?”
“太后勿急……”
韩章拿着签好字的手谕出宫,与早等在宫外的赵策民会和,这本就是一场里应外合的计策,只是他小瞧了赵策民的巧舌如簧,他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劝服了太后,二人转而向桓王复命。
太后这边,慢慢觉出不对劲,可她手里只剩下一个齐衡,齐衡试图为她扳回一局,但大势已去,大量的官员围拢在新帝周围,齐衡无力回天,最终遭贬。
尚书列曹侍郎、吏部申国涛疼爱女儿和珍,打起了让女儿归宗的主义,奈何申和珍不肯,也只好作罢,好在齐衡并未下狱,也仍有其他御史与他观点相同,日后自然可以起复。
在这段落寞的岁月里,齐衡逐渐打开心扉接纳了申和珍,从此以后夫妻和睦,他终于放下了少时的意气用事与求不得的执念。
又过了半个月,墨兰终于见到了神交已久的吴志端。
“你要的人,”送她来的是张桂芬的远房族兄,正捂着鼻子,很嫌恶地远离身旁那个衣衫褴褛、饱受牢狱之苦的女人。
他和墨兰皆是高贵体面的模样,任谁如此格格不入,都要有两分窘迫,可墨兰没看出吴志端有丝毫气短,她境遇凄惨,但一身桀骜,丰姿潇洒,气宇轩昂。
不愧是吴志端!
墨兰立刻请她上马车,朝着林噙霜当年住过的平民区驶去。
“幼玉姐在等您了,陋室寒舍,暂且请吴先生委屈一下。”
“先生?”
墨兰愣了一下,吴志端皱着眉头,带着点不快,“我不喜欢这样的称呼,也不爱排辈分,直呼我的名就是了。”
墨兰又愣了一下,“好,志端,但你日后要改个名字,‘吴志端’已经在押解进京的路上积劳而死,只剩一具腐烂的尸体。”
世事就是这么巧,那个经受吴志端案件的官员姓张,与英国公主支还不太远,所以她必然要得到张桂芬的友谊,无论赵策元给不给机会。
吴志端显然也知道要说动英国公张家有多艰难,绝不可能是看在林幼玉的情面上,所以她只喝了两盏热茶便开门见山,“说吧,你需要我做什么?”
墨兰第三次愣神了,她自问也不是循规蹈矩的人,多多少少有些见识,可却预料不到吴志端的行为,但这恰恰说明吴志端有可能解决她解决不了的问题。
墨兰毫无保留地跟吴志端说了自己的设想,还有目前遇到的问题:大量慕名而来的女子无法安置,女学里除教学外的其他体系已经严重超员、尾大不掉。
“你和幼玉一开始就走错路了,”吴志端连连摇头,“你根本就看不见那些女人,她们不是在深宅大院里长大的,她们不是没有能力求生的,你把她们看成废物,圈养起来,那她们就真成了只会花钱的废物,害人啊!”
墨兰被劈头盖脸的一顿骂给骂生气了,“难道兴办女学还办错了?!读书明理,不读书就……”
“十年还是二十年?”
“……”
“你自己说的,来读书的学生多是不到十岁的女孩子,等她们能践行你所谓的理想和愿景,要多久?你才刚开始就撑不下去了,能等到那一天?”
墨兰哑火了,只是心里还很不服气,硬邦邦地说,“那你说,该怎么办。”
“立女户,建女族,耕女田,办女厂,最好再组织一队娘子军,未来可以保护这个地方自主运转,”吴志端目光如炬,平静地解释道,“教育固然要紧,但作用于百年之后,眼下这些女人最需要的是劳动,是靠双手取得经济独立权,有了钱有了粮食才有尊严。我在南边的时候,多在乡村躲藏,亲眼见到农民妇女们在田间地头劳作,侍弄庄稼,从来就不是女人耕织男人种地,是女人不但要耕织还要种地,所以她们完全有能力耕种自己的土地,自给自足。”
墨兰被震撼了,吴志端仿佛从另一个世界而来。
农民?她只知道佃农,不单她,林幼玉、赵策元,哪怕是落难过的林噙霜,又有哪一个知道农民两个字的含义。
“还有其他不具备农业生产技能的女人,也应该是现在女学里最多的,她们在天子脚下长大,市井里打滚,能慕女学名而来,说明头脑灵活、胆子大,有的还读书认字,最重要的是她们想过上更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些人适合经商,或者办工厂。”
“工、工厂?”
吴志端耸了耸肩,两手在空中比画,“南方的绣庄织布庄……或者就拿汴京的绣庄举例子,刺绣纺织技术是女传女,传女不传男,小规模可以自己家族里的女眷完成,但做大了就势必要雇佣女工,也就是工厂的雏形。”
墨兰听得云里雾里,她接触过绣工,不过都是贱籍奴婢,‘雇佣女工’是什么……
“本朝贸易发达,作小生意的女子也多的很,为什么女性地位还是上不去呢?因为女性继承权和财产缺少保障,立女户旨在保护女性财产,建女族是为了为女性继承留下范本,一旦成为习俗传统就很难打破,无论未来留存下来的女族有多大规模,哪怕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马车早就停下来了,可墨兰一直没叫人,云栽露种都担心出事了,正犹豫要不要掀车帘,就见到一个黑乎乎的人影从车上蹦下来,一把抱住了林学究。
一向低调温和的林学究破天荒地又哭又骂,简直像鬼上身。
而她们姑娘的表情就更怪了,僵硬地走到林学究面前,“你说错了,吴志端不是才女。”
吴志端根本没反应,但林幼玉诧异了,忐忑起来。
“她是圣人。”墨兰慢半拍说完。
林幼玉还没说话,吴志端已经大笑起来,“我也不是圣人,我只是生长在圣人的旗帜下,学到几分皮毛,要早知道有今天,我就应该……”
她后面的话大家已经听不清了,因为她笑,林幼玉哭,墨兰忙着请教。
“刚才您说的女族,具体是什么样的?”
“就是……”
“且慢!”林幼玉嗔怪地拉起两人,“你们就想在这院子里一直站着?还不快落座,沐浴,吃点东西……”
“来日方长,我们慢慢来,”吴志端俏皮地冲墨兰眨眼。
夜色将尽,天边正在放亮,今天又会是一个天色澄明、阳光灿烂的日子。
朱内官准备叫醒赵宗全,却发现赵宗全一夜未眠。
“官家?”
赵宗全摆摆手,“叫刘贵妃准备早膳,朕等下去她那儿吃。”
朱内官忙侍候皇帝更衣,上朝可耽误不得。
大殿打开,文武趋步入见,赵宗全坐在高高的御座上,心里充斥着一种激越、轻盈又灼热的情绪,收回玉玺,众人效忠,权力啊权力,真是让人上瘾的东西.
只是,他的目光放到了日渐煊赫的桓王身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随着时间推移,赵策英的威信越来越高,他也像每一个帝王一样开始疑心儿子,而且更令他心焦的是,自己目前为止的每一步都有着赵策英的汗马功劳。难道他也是李渊的命?他最核心的禹州派势力几乎也都是赵策英的铁兄弟,他们到底是忠于自己还是忠于桓王?
赵宗全第一次,当着满朝文武,对赵策英的工作表示不满,那分明是很小很小的问题。赵策英连忙下跪请罪,当然没被怎么样。
可有了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第三次,赵策元等待这个时机可是很久了,为此她轻易不肯出宫,就为了能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关心’。
她可一直是父亲最贴心的小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