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寒意暂未消散,新芽倒是层层叠叠地从枯干的枝桠里冒出头,映出浓润的绿池。

    客厅里摆着的桌子上堆满麻将牌,杜令颐也不知道昨晚几个姨太太们又闹到几点。

    边上真皮沙发上坐着常年早起的四姨太,手里拿着今早的《申报》。

    她不爱出门,因此甚少穿旗袍,极爱的一件是由城东李家布坊里头产的真丝荷叶袖边的睡袍,里头再按着情况换各式的蕾丝边吊带睡裙,整个人的气质都透着慵懒,显得漫不经心。

    二姨太说她成天是吃完酒醉醺醺的模样。

    杜令颐从未问过四姨太的名讳,只是跟着顺序唤她四姨。

    毕竟她连生母都不详。

    四姨太的年纪比杜令颐只大了五六岁,家里原也略有薄资,请的是私塾先生,后来家里落败,不得已委身杜伯仁。

    杜伯仁也没多喜欢她,不过是那段时间申沪富商圈里时髦睡女学生罢了。

    于是在杜伯仁又另有新欢后,四姨太从公共租界的杜公馆里搬出来住,平日里做些读书写字的事,并不与别人过多交际,日子也乐得清闲。

    见穿着西洋睡裙的少女下来,她略有局促地举起杯子喝茶,感受到杜令颐看向报纸的目光。

    报刊中央的黑色大字格外醒目,写的是昨日新政府于汉梧成立。

    “令颐”,四姨太似乎有些怅然,“新政府成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打仗了?”

    说实话,杜令颐从未见过四姨太露出这种神情。

    在这个年代,比起那些只知听戏、打牌的姨太太们的娇俏,她总是冷淡的,甚至是不屑的。

    但是今天的她,居然莫名显示出几分不愿希冀落空的惆怅。

    很是奇怪。

    “四姨”,杜令颐有点不知道如何回复,“北方还没定呢。”

    昨日傍晚时候,杜令颐回家路上看见伐军已往城门外走,里头的人各个瞧着年轻,最大的似乎也就二十出头,穿着由灰黑色中山装改制的统一服装,肩上空无一物,胸前系着红色的领巾。

    不同于杜令颐赴美时曾见过的北洋军的畏缩,他们莫名呈现出一种向上的生机。

    老百姓夹道欢送他们,最领头的人还挥舞着足有两人高的旗帜。

    杜令颐站在路边,听见边上的人解释说他们要走了,要再往北上去革命,他们会结束割据,以后不会再打仗了。

    与其说他们是伐军,倒不如说他们是学生,杜令颐不知他们是哪家的儿子,哪家的哥哥又或是哪家的弟弟,她只听见他们在唱歌。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

    “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思绪飘忽,沙发上的女人似有所悟,喃喃道,“对对,还有北边。等北边安定下来,家国一统……”

    不等杜令颐有反应,四姨太已经恢复正常,转了话头说她哥哥昨日傍晚来寻过她。

    杜伯仁姨太太虽多,奇怪的是孩子很少,加上令颐也统共只有三个。

    长子杜培津是杜伯仁发妻所出,也就是如今住在杜公馆里管事的正儿八经女主人,她与杜伯仁原就是媒妁之言,既不在意杜伯仁在外面养多少姨太太,也不在意他生多少孩子,只要威胁不到杜培津的地位,她一概不管。

    若以教导来论,杜培津绝对是父亲最重视的孩子。

    别人在杜培津的年纪对人生还无知无觉,杜伯仁已经规划好要让儿子学经济,继家业。

    杜培津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早早就跟着父亲学习如何经营生意,已是申沪商会里有名的杜小老板。

    杜令颐通常只在新岁见到他们,低头唤声母亲大哥也能拿个颇有分量的红封。

    二哥名唤杜培呈,与杜伯仁关系极差,留洋多年未曾回国,听说念的是数理学科,满房间的书里都是旁人看不懂的数字符号。

    他的生母是杜伯仁从前的女同学,这段故事很是被杜家的姨太太们津津乐道,连四姨太原先的诨名就是“小袁芳”。

    据说袁芳当年是明州新式学堂里最漂亮的姑娘,比起其它女学生爱作诗、看书不同,她最喜欢也最擅长的是算术。

    当时很多人打趣她,命里就是嫁给有钱人家替别人算账管家的。

    杜伯仁追求了她很久,终于如愿抱得美人归。

    袁芳挺着大肚子跟他回家时,才知道丈夫原来还有个发妻,甚至长子都已经会走路了。

    生下杜培呈后郁郁寡欢,没两年就过世了。

    “你大哥说今天早上还要来”,四姨太的声音把杜令颐的思绪拉回来,“估计是有要事。”

    要事?

    杜培津找她能有什么要事,他们四年都没通过一封电报。

    她对大哥的印象也很有限,最深的交集也只是小时候在杜公馆玩捉迷藏。

    记忆中那个怕她走路磕着碰着的男孩,似乎已经随着岁月变换越发陌生。

    -

    男人穿着剪裁合体的黑色西装走进门的时候,杜令颐正在陪四姨太念书。

    这是她还未曾出国时女人自己提出来的。

    四姨太虽然曾跟着私塾先生读过几年书,但那时候不懂事,净想着吃喝玩乐。

    多年下来,有些字都忘干净了。

    两个女人在院子里支起一方小桌,上头摊着各式各样的报纸,四姨太面前还放了空白本子,时不时抬笔写上几句。

    “大哥”,杜令颐看见他后不咸不淡。

    杜培津也不甚在意,朝她轻轻点头作为回应,目光透过她落在身后的四姨太身上。

    四姨太的低盘发因为靠在椅子上的时间久,已经松了大半,几缕发丝散落在耳边,错开对方的视线,“你们兄妹聊,我上去再睡会儿。”

    杜培津眼神幽深,等到她的背影彻底消失在视线内时,转向面前的少女。

    他们家兄弟姐妹亲缘淡泊,也不比申沪其他大家族人多。

    弟弟培呈恨父亲,也恨他;而妹妹令颐对他们的态度从来都是冷漠和视而不见。

    漠视从来都比憎恨更伤人。

    “回申后,适应得还好吗?”杜培津在凳子上坐下,与她面对面。

    杜令颐似乎轻叹,手指搅着报纸边缘,“有什么适应不适应的,难道不适应就不回家吗?”

    杜培津沉默良久,开口道,“可以。”

    他从外套的内口袋中取出一张相片,放在茶几上推到杜令颐面前。

    “杜家不缺你这张船票”,杜培津嗓音冷漠,“我把你送出国,不准再和他混在一起。”

    相片上是她和张书仰。

    杜令颐有些火大,更多的是莫名其妙,“你在国内就这么不想见到我吗?刚回来又让我走,二哥就是这样被你逼得十年都没回来过!”

    “而且,什么叫混在一起?”

    昨天到家后,她一口气看完了那篇文章,久不能平静,张书仰见解独特,用词切中,简直令人拍案。

    如果和他来往唤做“混”,那申沪的青红帮派甚至可以直接自首投狱。

    杜培津被她激得也有些气,觉得妹妹被家里保护得太过天真,“我在说你的事,别提培呈。”

    “他是亲左的学生,你和他来往没有好处。”

    两边在势弱时可以联合,如今新政府势力正盛,又怎么会允许他派分权?

    山雨欲来风满楼,明眼人都看得出局势又紧张起来。

    如果张书仰只是普通学生,又受杜家资助,以他的才能样貌,杜培津自然不会限制妹妹与他往来。

    可偏生不巧,《驳军政府救国论》在各界掀起不小的波澜,听说那边已经与他有所接触,今天登在自办的申大校刊里,明日便有可能上《申报》。

    一支笔有时候能抵过好几杆枪。

    但作为领头,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杜培津叹气,“申沪如今势力纷杂,你不要牵扯进去。”

    “令颐,不要任性”,杜培津又从口袋中取出一张船票,“我已联系过培呈,下船后他会来接你,带你安顿下来。”

    “身份证明我已帮你备好”,男人的嗓音沉下来,带着不容抗拒的意味,“你没有拒绝的余地。”

    她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杜培津能力出众,杜家早已是他当家,培呈就曾在电报中称他为封建大家长。

    让一个人没有拒绝的余地除将手枪抵在对方的头顶外,只有给没有劳动收入的人切断经济来源。

    拿捏一个不知事且毫无反抗之力的千金小姐,对于手握经济大权的大家长杜培津来说,简直是最简单的事情。

    杜令颐看着桌子上的相片和船票,犹豫许久后拿过那张小小的船票,上面的目的地是美利坚。

    启程的时间是七天后,也就是赵家宴会的次日晨。

    杜令颐有些沉默。

    她知道自己毫无转圜的余地和可能。

    “好”,杜令颐将船票收起,“我答应你。”

    少女的声音温柔,“大哥。”

    杜培津面上有些欣慰,他手指微动,似乎想抚上对方的发丝,最后还是放下。

    西洋较之故土,更为安稳,繁荣。

    民国成立后逃往美利坚、法兰西之流概不胜数。

    但是外国从来不是乐土。

    至少对杜令颐来说不是。

章节目录

亡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尹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尹祀并收藏亡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