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卖官贪赃,与贪官沆瀣一气的案件就这样在康熙雷声大,雨点小的处理下,简单过去了。
太子叩首,不自觉松了口气;胤禛垂眸,眼色晦暗不明,听到康熙问话,他也恭敬地跪地,口中道,“儿臣敬听皇阿玛圣训。”
态度十分诚挚,镇定自若。
“你这次和胤祥出京,一切都可还顺利?”
没有责问,也没有预想中的批判,只是康熙愈发淡定,事情就愈不像表面那样简单。
可回想起李德全的话,胤禛依旧淡定地回道,“谢皇阿玛关切,儿臣和十三弟一路以来万事顺利。”
“哦。”康熙收回探寻的目光,没再说下去。
虽然康熙的反应不大,但身为儿子兼臣子,胤禛察言观色的能力极佳,他明显察觉到这句话之后气氛冷了下来。
就连太子也在一旁阴恻恻坏笑了下,看来,皇阿玛最疼的还是自己。
不过心中愈是慌乱,面上愈要镇定,胤禛冷静自持,叩了头,嗓音听不到分毫颤抖。
声音落在整个大殿之中,掷地有声,为接下来的话添足了诚意。
“儿臣和十三弟在外平安,心里也惦念京城妻小和皇阿玛以及众位兄弟,皇阿玛知晓儿臣念佛,因此出行在外,儿臣每日都诵经一遍,为皇阿玛祝祷。”
这一番恭维的话,听到太子耳朵里分外不屑,他冷哼一声,撇了撇嘴,这会儿说这些话,老四当真是拎不清。
不过康熙看重的却不是这点,胤禛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他暗中肯定了他此番做态,眼神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罢了,你也辛苦,起来吧。”
“谢皇阿玛。”
俗话说,看到顺眼的孩子,越看越爱,康熙前一秒暗暗赞赏胤禛临危不惧,后一秒便感慨他愈发有自己的风范,不卑不亢,不屈不挠。
办事,也是迂回得体,不冒进,不胆怯。
接着他更是掩藏不住欢喜,重新笑了起来,对胤禛道,
“既然辛苦,过几天胤祀的生辰,你们趁着这个机会好好闹上一回,你们兄弟几个也难得聚在一处。”
“是,儿臣明白,多谢皇阿玛体谅。”
太子也不愿错过这个喝酒的机会,听到康熙放言,他倒是难得真情实感勾起了笑意。
可惜下一秒,自己就被打进了地狱里,“太子这几天跟着朕读书看奏折,胤祀生辰,你就不必过去了。”
*
却说沈念安在医馆中,被人敲了肩膀,登时吓得半死。
同时附上身后人那句“原来你在这里”,一颗心瞬间跳到了嗓子眼,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憋死过去。
她还以为,自己误打误撞碰到了四爷府里的人。
沈念安也是吓糊涂了,自己在府邸中连个认识的人都没有,除了戏班子里的人,谁认得她?
她心跳如雷,僵着身子慢慢回头,直到看见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她才回了神,狠狠跺了跺脚,抱着一张哭脸道,“你吓死我了!”
然而惊吓过后,便是意外的狂喜。
原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玉娃。
沈念安跟沈母在拜别村里人以后,便跟着胤禛提前来到京城。
而玉娃也要来京城,原本他算是属于脚程慢的,只不过黄河发大水,他们途径的路上有匪寇作乱,玉娃偶然救下一队来京城做生意的晋商。
那晋商是专门买卖药材的,和眼下这家医馆常年有合作,于是玉娃顺着晋商的车队来到京城,又经过晋商头人推荐,便留在这家医馆做了打杂。
今天才是他第二天上工。
谁知好巧不巧在这里碰到了沈念安。
异乡遇友人,尤其跟玉娃还有个“过命”的交情,何况依照当时的情景,能无条件信任沈念安,跟陈静禄这个狗官作对,他也算是条汉子。
因而沈念安对他更加亲近了些。
二人短暂地聊着对方的近况,得知沈念安带着沈母如今在四爷府里做活,玉娃也很替她高兴。
有了月钱和住所,他们都从天灾中活了下来,同时找到了活下去的方法。
之后,玉娃才询问道,“一大早,你不在府邸里待着,跑出来做什么?”
“我是想出来找大夫,看是否能治得了我母亲的哑疾,当初有医者曾说过,我母亲的病是后天导致,可以来京城寻医问诊。”
“原来如此,”玉娃了然,“正好我上工的这家医馆名声不错,我帮你把大夫叫出来问问。”
说完,不等沈念安回应,他立刻转身拍打当铺的木柜,试图把老头叫醒,“李师傅,李师傅!”
太子叩首,不自觉松了口气;胤禛垂眸,眼色晦暗不明,听到康熙问话,他也恭敬地跪地,口中道,“儿臣敬听皇阿玛圣训。”
态度十分诚挚,镇定自若。
“你这次和胤祥出京,一切都可还顺利?”
没有责问,也没有预想中的批判,只是康熙愈发淡定,事情就愈不像表面那样简单。
可回想起李德全的话,胤禛依旧淡定地回道,“谢皇阿玛关切,儿臣和十三弟一路以来万事顺利。”
“哦。”康熙收回探寻的目光,没再说下去。
虽然康熙的反应不大,但身为儿子兼臣子,胤禛察言观色的能力极佳,他明显察觉到这句话之后气氛冷了下来。
就连太子也在一旁阴恻恻坏笑了下,看来,皇阿玛最疼的还是自己。
不过心中愈是慌乱,面上愈要镇定,胤禛冷静自持,叩了头,嗓音听不到分毫颤抖。
声音落在整个大殿之中,掷地有声,为接下来的话添足了诚意。
“儿臣和十三弟在外平安,心里也惦念京城妻小和皇阿玛以及众位兄弟,皇阿玛知晓儿臣念佛,因此出行在外,儿臣每日都诵经一遍,为皇阿玛祝祷。”
这一番恭维的话,听到太子耳朵里分外不屑,他冷哼一声,撇了撇嘴,这会儿说这些话,老四当真是拎不清。
不过康熙看重的却不是这点,胤禛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他暗中肯定了他此番做态,眼神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罢了,你也辛苦,起来吧。”
“谢皇阿玛。”
俗话说,看到顺眼的孩子,越看越爱,康熙前一秒暗暗赞赏胤禛临危不惧,后一秒便感慨他愈发有自己的风范,不卑不亢,不屈不挠。
办事,也是迂回得体,不冒进,不胆怯。
接着他更是掩藏不住欢喜,重新笑了起来,对胤禛道,
“既然辛苦,过几天胤祀的生辰,你们趁着这个机会好好闹上一回,你们兄弟几个也难得聚在一处。”
“是,儿臣明白,多谢皇阿玛体谅。”
太子也不愿错过这个喝酒的机会,听到康熙放言,他倒是难得真情实感勾起了笑意。
可惜下一秒,自己就被打进了地狱里,“太子这几天跟着朕读书看奏折,胤祀生辰,你就不必过去了。”
*
却说沈念安在医馆中,被人敲了肩膀,登时吓得半死。
同时附上身后人那句“原来你在这里”,一颗心瞬间跳到了嗓子眼,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憋死过去。
她还以为,自己误打误撞碰到了四爷府里的人。
沈念安也是吓糊涂了,自己在府邸中连个认识的人都没有,除了戏班子里的人,谁认得她?
她心跳如雷,僵着身子慢慢回头,直到看见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她才回了神,狠狠跺了跺脚,抱着一张哭脸道,“你吓死我了!”
然而惊吓过后,便是意外的狂喜。
原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玉娃。
沈念安跟沈母在拜别村里人以后,便跟着胤禛提前来到京城。
而玉娃也要来京城,原本他算是属于脚程慢的,只不过黄河发大水,他们途径的路上有匪寇作乱,玉娃偶然救下一队来京城做生意的晋商。
那晋商是专门买卖药材的,和眼下这家医馆常年有合作,于是玉娃顺着晋商的车队来到京城,又经过晋商头人推荐,便留在这家医馆做了打杂。
今天才是他第二天上工。
谁知好巧不巧在这里碰到了沈念安。
异乡遇友人,尤其跟玉娃还有个“过命”的交情,何况依照当时的情景,能无条件信任沈念安,跟陈静禄这个狗官作对,他也算是条汉子。
因而沈念安对他更加亲近了些。
二人短暂地聊着对方的近况,得知沈念安带着沈母如今在四爷府里做活,玉娃也很替她高兴。
有了月钱和住所,他们都从天灾中活了下来,同时找到了活下去的方法。
之后,玉娃才询问道,“一大早,你不在府邸里待着,跑出来做什么?”
“我是想出来找大夫,看是否能治得了我母亲的哑疾,当初有医者曾说过,我母亲的病是后天导致,可以来京城寻医问诊。”
“原来如此,”玉娃了然,“正好我上工的这家医馆名声不错,我帮你把大夫叫出来问问。”
说完,不等沈念安回应,他立刻转身拍打当铺的木柜,试图把老头叫醒,“李师傅,李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