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没有窗牖,只有火旗在摇。

    更夫的声音遥遥路过,木板门的缝隙中透出薄雾似的熹光。

    魏净慈一一端着瓦盆出去,将脏水倒尽,冷风凉飕飕地刮进来,冻醒了旁边的阿难,阿难一哆嗦,薅了一把地上的茅草,盖在身上继续睡。

    艾草已经燃尽了,只剩下几缕清香,风刮进来绕着腐臭打转,有几只蝇虫恹恹的在地上爬行。

    魏净慈赶忙关上门,屋内又一下子安静下来。

    腐肉生在眼眶里,刀片刮在血肉上,乐人寂然的面上才出现一丝松动,血腥气在潮腻中飘动。

    幼瑛来此一段时日,她在睢园已经见过不少乐人,她们身上最明显的共性大抵就是极能忍耐。

    她们一看便是被饿了好几日,眼窝凹陷,颧骨无肉,有的额头微热,还在发烧,脸色在凄白中又带着几分惨黄,非常长的头发乱糟糟地披在肩上。

    疼痛让她们清醒,又让她们用尽了力气来忍耐,幼瑛每剔刮一下,她们靠着幼瑛的身子便止不住的颤粟,面上却依旧镇静强硬,苍白的嘴唇被咬出血色。

    幼瑛是第一次这么憎恶忍耐,不论是长楸,还是她们。

    魁星阁前的官奴婢没有忍耐,从千里之外竭力至此,换来的是黄土地上的一滩血、萧女庙湾的一座坟。

    她们选择闭紧嘴巴、默不作声,换来的也是如此剧痛,抑或是那样难明的滋味。

    失势之境,贱门酷刑。

    天色微明,幼瑛才堪堪看完她们的伤。

    魏净慈将糌粑撕成几块,放进竹筒里,用温水泡软后一一端给她们吃。

    其中有双手不便的,魏净慈便在旁照料她们吃。

    “谢谢,是天亮了吗?”

    她们的眼上蒙着细纱布,吃起干粮来很小心,喉管呜呜咽咽的发出声响。

    “是,天将亮了。”魏净慈回。

    “那你该回去了,莫要耽误时间,往后也莫要勤来,这边定是很脏。”

    魏净慈的手里端着碗,蹲身在那儿低面笑了笑:“我在县里无处可去,多亏了你们容留,等坊门开了便赶回去。”

    幼瑛一宿下来却没有睡意,用水清洗手上的酸涩黏腻,看见从袖口掉落下来的一块腐肉已经无知无觉了。她又洗干净方才剜肉的刀具,放在烧水的炉子上翻烤,周身虚汗已经凉透。

    魏净慈见她们吃完,又一个个收拾好,起身要过来,被一位乐人拉住手。

    她没有出声,柴棒似的手在魏净慈的掌心画来画去。

    魏净慈许久都没有出声,像是没有反应过来,那位乐人便放慢了动作,又画上一遍。他才将目光转向幼瑛,像是在她的脸上描摹:

    “黑头发,鹅蛋脸,很浓的长眉毛,眉尾纤细,像是天上的弯月亮,圆眼睛,有精气神。”

    “鼻子很挺,像是…青山,鼻尖像雨滴子,嘴巴不薄不厚,眉眼有些许像西域人。”

    幼瑛抬眼,这是在问李庐月的相貌吗?

    那位乐人听魏净慈说完,便连点了好几下头,微微蜷身侧躺下身子,背对着幼瑛歇息。

    魏净慈拿着水和糌粑过来:“女郎,你一夜未歇,也吃些吧,水是刚烧好的。”

    他离幼瑛不远不近的坐着,双手递来吃食。

    幼瑛摇摇头,压轻声音问:“她们是哪座乐坊的。”

    屋内无窗,熄了烛火后,只有蒙尘似的光雾。魏净慈抬眉看向破旧的木板门,好似能看见那家乐坊。

    “是珠绯棚的,隔着几条巷子,”他的语气很平静,唯一干净的眼睛里流淌出一丝狠戾三分悲伤,“我是找我阿姐,无意碰见了她们,我以为其中有我阿姐,也害怕之后见到阿姐。他们将没有用的乐人都丢在这儿,再找时间一起埋了。”

    魏净慈屈腿坐着,赤着的脚上都是泥土与砂石的污垢,拇外翻,红肿与擦伤仍旧显眼,太短的裤腿显露出他烙有一圈痕迹的脚踝。

    幼瑛的心中大抵明白,他应是被流放到边地充力役,与家人失散了。

    他与薛泠是一般大的年纪,就算比起雀歌来,也没有年长多少岁,此时手里还是拿着竹筒与糌粑不动。

    幼瑛启声:“巷子里有了人声,过会儿就要开坊门了,你先填饱肚子吧,我住的地方离得近,回去便有得吃。”

    魏净慈的肚子正好响了几声,他低了低头,幼瑛就更看不清他的脸。

    “先贤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我却没有何处好报答的,”他又抬起脸,眼神很真挚,“我姓魏,名净慈,在陇峦山做活,如若女郎日后有需,都可以让我为女郎效劳。”

    魏净慈…

    他这话一出,倒让幼瑛愣了愣,如入虚梦窠巢。

    如果谢临恩是朝生暮死的木槿花,那他便是木槿花之后的百炼之钢。

    文士尽忠报国的方式大抵有两类:

    一是尊君守礼,庇护民众,亲铸法度、稳固邦基,凭借自身实践而达;

    二是用治国理政之策流传于世,福荫万民。

    魏净慈两种方式兼有,名声也千锤百炼地留在青史简上。

    谢临恩于佞幸列传中,他于将相列传中,微粟归海,星辰向空。

    “哪个净,哪个慈?”幼瑛醒神问道。

    魏净慈拂开地上茅草,用指腹在泥地上一笔一画的写下名姓。

    “女郎是唤何名,”他问道,又似乎觉得不妥,“我只是想记下,正如方才的阿姐记下女郎面貌,我不会与旁人说。”

    幼瑛看着地上瘦劲的三字,再看看他脚踝上状似镣铐的伤迹,他许是察觉到了视线,便往后缩了缩腿,拽了拽裤脚。

    他是魏相之子,魏相贪墨,原来他被流放至此。

    魏家女眷中有人从太常寺潜逃,莫高县的布告栏上又张贴出新的官奴婢通缉令,想必便是他所要找寻的阿姐了。

    他阿姐一路多舛,是因为他在这儿吗?

    男子身强体壮,便用劳役措施来确保服从;女子只要失去自由、身份、尊严,便能更轻易控制。

    这也是他“剥复之机”中岌岌可危的“剥”吗?

    “称我阿还吧,”幼瑛翻了一面柳叶刀熏烤除秽,没有再问他的来处,“时候不早了,你先赶紧将干粮吃了,陇峦山那边忙起来便没得吃,还是身体紧要。”

    “谢谢…”魏净慈低声说。

    说完后,他也只是垂首不动,幼瑛见状,便拿过他手中的糌粑,揪了一半又塞回给他。

    他顿时整个身子都放松下来,将盛着水的竹筒也递给她。

    幼瑛面色不变,往另一只竹筒倒了一半的水:“快吃吧。”

    魏净慈点点头,用衣服擦擦手。糌粑放了一夜,又冷又干,他不嫌噎,吃得很快,手被朔风冻得通红。

    “日后莫要再去偷钱了,也莫要再无故伤人。”幼瑛揪着糌粑吃。

    魏净慈捧着竹筒喝水,细沙随着水一起滚到喉里,他点点头,看向别处,眼里灰蒙蒙的:“是,不偷了,也不伤人。”

    幼瑛看看矮桌子:“你只买了这几副草药,剩下的钱两用在了何处?”

    魏净慈看向墙边躺着的乐人,腐臭味更多是从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

    “有位乐人生了小孩,也死了。”

    “正巧死了。县外一家农户刚病死一个小孩,年纪大了不能生养,正每天哭着寻依靠,我便带着十二两给了她们,总比在珠绯棚好。那些人不知肚子里的小孩到这种情形还能活下来。”

    他说得冷静镇定,随后道:“女郎,加之这些药钱,我会在每日劳役后找营生归还给你。”

    “不要紧,先还给旁人吧。”

    幼瑛的话音刚落地,就有晨钟传来,坊门依次开放。

    “那座乐坊的人一般何时过来敛尸?”幼瑛动动身子起来,腿上传来坐久了的酸痛。

    魏净慈也起身:“这时候天更热了,再放下去隔巷子都能闻见,他们便会来了。”

    幼瑛原本打算先将她们葬去萧女庙湾,后来想想还是先等等,在墙边又点了两束艾草熏着,与魏净慈准备离开。

    他虽是先世,却还年弱,赤着的脚大抵长一尺左右,没有合寸的鞋履给他穿上,倒是呼呼大睡的阿难趿拉着双敞快的草履。

    幼瑛踹了他一脚:“起身了!”

    莫高县外,度厄湖边,武思为一动起来,县里就有盼头的很,骆驼运着别处的客土过来,农户挖着树坑,武思为寸步不离的在那边坐镇。

    冯娘家的老汉倒是一口气没有上来,在夜里头就走了。

    正好是走在佛庙里,僧人给他诵完经,就不多留地葬在了沙梁子的瘞窟中。

    长楸远远望着那卷草席裹着人进去,默不作声,日光打在她的脸上,那层疤便像是斑驳的面具,有些干燥的褪落,留下红痕未消。

    “阿姐,你脸上的印迹与我一样。”雀歌指了指额头上的蜈蚣疤痕,微笑着说。

    长楸也看着她,轻轻点了点她的额头:“你这印迹倒是有些像生在山头的吉祥草,开则主喜、福禄双至,笑起来还真好看。”

    “阿姐的便像是无忧树。”雀歌不在意外貌的丑弱,笑着说。

    幼瑛正与谢临恩肩并肩坐在窟口用饭。

    她今日一早回去睢园,便见谢临恩在青石阶上等她。

    她一面吃饭,一面有些探究地打量他。

    他二十八岁执掌国政时,魏净慈还只是无名小辈。

    他被治罪于地牢后,魏净慈方在官场出头,以至于那份遗嘱的出土,更让学界倾向于魏净慈是他的接班人。

    但魏净慈写过大量的檄文声讨他,称他应当天诛地灭、死于非命,以至于长安城中有许多人倾巢而出,商人罢市、街衢诟骂,人渣、恶类、孤君、民贼无穷无尽。

    谢临恩端看着窟前凿窟的僧人,收敛神思后欲要起身回窟内,却对上了幼瑛的视线。

    也许是日光烫的,幼瑛看见他的眼尾很红。

    “奴婢有些累了,郡主有事再吩咐奴婢吧。”他别过脸忍不住的咳嗽,屈膝启声。

    幼瑛点点头,只看见他咳嗽后,唇色更红,他却迫不及待地支起身子,抬步往窟阶走。

    幼瑛看着他的身影,最近和他相处时,他不再似之前那般有情绪起伏,他总是非常平静,平静的就像方才,风吹过他的衣角,明明就飘在她的身上,但她们之间恍若隔着一重山海。

    大娘从瘞窟过来:“阿还娘子,你今日上午去了何处,怎么不见你?”

    幼瑛看了看鞋履上的烂泥巴:“我昨日碰见友人的手上有骨伤,便趁早过去了雪翠岭采割杉木皮。”

    “大娘,雪翠岭的土一直那么湿吗?”

    莫高干燥少雨,她两次过去雪翠岭都是漫山遍野的湿润,植物药材生长得极好。

    “嗐,雪翠岭啊。”

    “我阿娘那会儿就说过,雪翠岭的地底下和郡里一模一样,藏着一条大湖,解玉山北边淌下来的水也能渗过去。以往有人家不死心,非要过去挖墓,最后那泥里太湿了,只能葬到别处去,或许真的有湖吧,”大娘在幼瑛的面前停下,无奈耸耸肩,“奈何明府大人什么事也办不好。”

章节目录

治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珍珠浪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珍珠浪涌并收藏治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