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替顾家上下洗清冤屈的关键证据就藏在沁蓉县,随时有可能被别的人发现,韶玉就坐立不安。她晚膳也不想吃,背上包袱就想出门去集市上买匹马,即刻启程去沁蓉县。
裴浥将她的包裹放下,对她说:“你去吃饭,我出门替你买马。”
韶玉拉住他:“你不用管我,我买几块饼在路上吃也一样的。”
裴浥道:“你现在说这话太迟了。”见韶玉怔住,他拍了下韶玉的头,将衣袖从韶玉手中抽出,安抚她:“你听话。秋兰的饭菜准备好了,菜色丰盛,你多吃一点。”
说完,他迈步出门。
秋兰听到院门打开的声音,从厨房端着菜出来,只见到裴浥匆匆离去的背影。她疑惑:“咦,小裴大人刚回家,怎么转眼又出门了?是有什么要紧的事么?”
见韶玉扶着屋门望着半阖的院门,她问:“韶玉姑娘,您是要先用膳,还是等小裴大人回来一起再用膳?”
韶玉收回视线,笑容勉强:“把饭菜端去屋里吧,我先吃。”
自从裴浥重新回到国子监后,他就极少在外用晚膳了。秋兰因此每日都郑重其事地准备菜色,希望能将两位主人的胃侍候得好好的。
她今日同样大展身手,两荤三素一汤,两荤是鱼肉和鸭肉,三素是豆腐香菇和木耳,再配了一碗羹汤,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韶玉起初吃得有些心不在焉,但想起裴浥出门前的话,又逼自己回过神来,认真地将每一道菜都品尝一遍,吃完一碗饭后甚至给自己再添了小半碗。
裴浥半个时辰后回来时,问韶玉:“吃了多少?”
韶玉道:“每道菜都尝了,米饭吃了一碗半。”
裴浥唇边极快地掠过一丝笑意。他将提着包袱的韶玉领到门口,韶玉不仅看到了她想要的骏马,更看到了意料之外的四人。
这四人,正是去年带她去豫梁的商队里的领队和三名镖师!
看见韶玉,留着胡子的领队笑嘻嘻地打招呼:“韶玉姑娘,这次我们一定安全护送你来回,绝不会再出上次的岔子了。”
韶玉又惊又喜,与四人问好后,担忧地看向裴浥:“你怎么把他们请来了?万一那些人再来……”
裴浥笃定道:“这次你们一路从官道走,他们不敢下手的。”
“是呀,那些贼子若是敢在官道动手,路上的官爷就能将他们剁成肉泥喽。”看出韶玉的忧虑,领队朝她挤眉弄眼,伸出手比划了个数字:“小裴大人给了我们这个数呢!护送您一回抵得上我们卖三个月的货。您若是赶我们走,可就是活生生将银子从我们口袋往外掏呀,我们怎么舍得。”
一如以前的许多次,韶玉选择相信裴浥。
她郑重点头,将包袱背在身后,伸手从领队手中牵过缰绳:“那我们现在出发吧。”
四人连夜从豫梁出发,从官路一路向江陵府而去。原本半个月的路程,四人风雨无阻地骑马,居然七日就走完了。
再次回到石头巷的院子里,韶玉心中五味杂陈。
院子里有四年未曾住人,早已落满灰尘。韶玉看着身后止不住咳嗽的领队四人,不好意思道:“我带你们去县里面招待人的邸舍吧?这里只有两间房,而且久久未曾打扫,灰尘呛鼻,实在不适宜你们住下。”
“我们五个人呢,邵玉姑娘,打扫起来很快。”领队走到原先韶玉和阿莺住的那间房,指着那房间里的两张床道:“住邸舍不方便我们保护你。韶玉姑娘,我们四个人住这间房方便吗?都是汉子,两个人挤一张床也没什么。”
韶玉当然说方便。
领队有一句话说得不错,五个人打扫一间不大的院子,根本耗费不了太长时间。
几乎是一个时辰左右,屋内外就焕然一新。
天色将黑,韶玉去街上买了吃食回来分给其他人吃。大家骑马赶了七天路,身心俱疲,吃完东西就回到屋内倒头睡下。
唯有韶玉保持着清醒。
其实她也累,骑马骑久了,浑身的骨头仿佛都在马背上被颠散了。可想到这次回来的目的,她就无法安心入睡。
在知晓严世景手中没有姐姐的那份证据时,电光火石之间,韶玉突然间产生了一个猜测:如此重要的、关键的东西,会不会有可能,姐姐并没有随身携带,而是将它藏在了值得信任的某处?
韶玉只能想到这间她们共同住了十余年的窄小院落。
月上枝头,另一间房屋传来高低不平的鼾声,可见领队四人睡得多沉。韶玉点燃油灯,将油灯放置于桌上,借着这一圈光亮,仔仔细细地将这间原本属于顾青鸾的房间探索了个遍。
姐姐会把东西藏在哪里?
从梳妆台到衣柜,从墙角到床底,韶玉没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的地方。
可惜结果让她大失所望。除去一些姐姐的旧物,韶玉什么也没找到。
难不成是她猜错了?这一趟白走了?心灰意冷之下,韶玉愈发没有睡意。她搬了凳子,独自坐在院中。微凉的夜风吹散了她的些许失意,但目光落及周边熟悉的物件,她又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往日与姐姐和阿莺的点滴相处,心情更加难过。
当初搬进这院落时是三人,时光流转,十余年过去,怎么只有她回来了这里。
微风带来海棠花的气息。
韶玉抬头,看向院中这株垂丝海棠。她快有四年没有回来,等这次再次踏入这熟悉的地界时,屋子里的一切都被时光染上痕迹,陈旧了几分,唯有这株垂丝海棠和院子里的其他格格不入,尽管无人照料,却不影响它继续开花结果,一年比一年生得高大。
此时正是海棠花期,风中花香迷人。
韶玉闻着海棠花淡雅的香味,眼前浮现出当初她蹲在院中看这株海棠被种下时的画面。
那时海棠树尚且未长成现在这般高大绚烂的模样,和年幼的韶玉站直时差不多高。
见姐姐和阿莺忙活不停,韶玉想要帮忙,却被两人拦在一旁。她无聊的拿着小铲子有一下没一下地轻铲着脚下的泥土,胡言乱语:“为什么我们要种海棠,而不是其他的树呢?桃花很好看,梨花也很好看。我们甚至可以种柿子树!这样以后做柿子饼也方便了。”
阿莺听得笑:“真是小馋猫。”
姐姐也笑。但面对韶玉锲而不舍的追问,还是答:“很简单,因为我喜欢海棠。”
这真是很简单、也让韶玉完全无法反驳的一个理由。她干巴巴哦了声,结果很快又听姐姐说:“特意挑了这个高度的树苗,也是想看看一年后到底是韶玉长得更高,还是这株海棠长得更高。”
年幼的韶玉因这一句玩笑话莫名欢欣起来。她眼睛一亮:“一定是我长得高!”
阿莺用脏兮兮的指尖点了下韶玉的额头,噗嗤乐道:“人怎么长得过树呢,韶玉?真是个笨蛋。”
现在想来,那真是极其美好的一段时光。
韶玉环住膝盖,将脸贴在腿上,努力回忆:后来,她们还做了什么?
搬了新家,韶玉表现得最兴奋,一刻不停地在屋内外转悠。当天阿莺去买了一打食材,做了一桌丰盛的菜式。
姐姐也出门了好长一段时间,等回来时,韶玉注意到她手中拎了一坛酒。
本以为那坛酒是姐姐要拿来和阿莺一起喝的,没成想夜间三人将一桌菜吃得干干净净后,姐姐却拿起那坛未曾开封的酒,郑重道:“我要把这酒埋了。”
韶玉傻傻的:“为什么要埋酒?酒被埋后会变得更好喝吗?”
彼时还是绿珠的顾青鸾答:“我也不知道。我小的时候,我母亲为我埋过酒,说是等我出嫁后再取出来。这酒就叫女儿红。”她看着韶玉,“现在我也想为韶玉埋一坛。”
韶玉听了很害怕。
一是因为她已知道出嫁的意思,知道出嫁就是要离开姐姐和阿莺,去别的人家里做媳妇。二是因为她第一次从姐姐口中听到“母亲”这两个字。原来姐姐是有家人的!韶玉担心姐姐会把她丢在这里,带着阿莺回家。
她又惊又怕,可是知道这是乔迁的好日子,不愿惹姐姐生气,于是马上揉着眼睛装困,被阿莺带去洗脸睡觉。
那一晚,韶玉悄悄扒着窗台,亲眼看姐姐和阿莺将那坛酒埋在海棠树下。
那一晚,韶玉缩在被窝中,掉了几滴眼泪。
再后来,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韶玉渐渐长大,刻意把这件事忘了个干净。她想着,她若不提起这坛酒,姐姐和阿莺想不起来,也就不会将她送走了。
如她所愿,后来家中果真没人再说起这坛酒的事。大家好像一齐有了默契,将这坛酒忘得一干二净。
韶玉起身,觉得自己也许知道姐姐把证据藏在哪里了。
她去厨房的角落里寻出一把已经生锈的小铲子,循着记忆,跪在姐姐曾经跪着的地方,用力铲土,向下挖去。
海棠花瓣被风吹落,落了韶玉满头。
她恍然不觉,兀自低头铲土。铲到后来手柄破裂,她干脆扔了铲子,毫不迟疑地开始用手去挖。挖到指缝被泥土塞满,挖到手腕酸疼,她终于看见了那坛记忆中的女儿红。
一同被发现的,还有那被置于女儿红底下的长方形铁盒。
韶玉将酒放到一旁的地上,沉默着将那铁盒取出。
她低头,发上的海棠花瓣便随之而动,悠悠在空中打着旋儿,轻飘飘地落到铁盒上。
韶玉一瞬间有些想笑,也有些想哭。她想起来,在被送去欢喜庵里之前,她曾固执地问过姐姐和阿莺会不会回来。
她们和她保证会回来。
她们没有骗韶玉,她们确实想过要回来。
韶玉这才明白,原来她从未被抛弃过。
她是孤儿没错,可自从被姐姐和阿莺捡到后,她就是有人爱的。
半月过去,朝堂之上,党派之争中,胜败之势愈发明显。徐党的诸多进言被频繁驳回,圣上再度提拔了几名宁党的官员,摆明了是要重用宁党。
徐党颓势一发不可收拾,徐徽逐渐沉寂,宁平海倒如日中天。
有人私下说:距离徐徽倒下,只差一根稻草。距离宁平海手握大权,也只差这最后一个契机。
韶玉是在这种情势下风尘仆仆地回到豫梁的。
与领队几人匆匆分别,她连家也没回,就步履不停地赶到国子监,请门房替她去请裴浥出来。
见到裴浥后,韶玉的第一句话是:“我找到东西了,裴浥。”顿了顿,她继续说:“我太怕夜长梦多了,所以我等会儿就要去刑部敲登闻鼓。顾家的冤屈,那么多人枉死的性命,一切的一切,都不能继续拖下去了。”
裴浥的第一反应是:“我陪你去。”
韶玉却攥住他的衣袖,求他:“让我一个人去。”她嘴唇干涩,快速道:“你回去让秋兰离开,不要让她被我牵连;琥珀暂且不用管,我去刑部后,连霁会将它带走的;至于你,裴浥,就当是我任性,你最后听我一回好不好?你就当从不知道顾家的事情,别人问起时,你就把一切过错都推到我身上。”
裴浥愣住,等反应过来韶玉的意思,他顿时勃然大怒,居然开始气得浑身发抖:“韶玉,你真是我见过最自私的人。”他红了眼眶:“你利用我来到豫梁,自顾自地要替和你没有血缘的顾家上下报仇,临到终了却把我一脚踢开?你既然利用了我,有胆子就利用到底!”
韶玉面色苍白,紧紧攥住他的袖子,将他的官服攥得皱成一团。她不发一言。
裴浥怆然一笑,失望看她:“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我是谁?我天生贱命,活该被你糟蹋!”
韶玉眼中也含了泪。她哀求道:“裴浥,就当我最后求你这一回……你不答应我,我死也闭不上眼。”
她怎能用这样的话来逼他!裴浥感到胸口钝痛。眼前是韶玉憔悴而含泪的一张脸,裴浥看着她,想起她六岁的模样、八岁的模样、十岁十四岁的模样,最后通通化成眼前这个倔强噙着泪水的模样。
裴浥后退一步,眼中泪花一闪而过。他将袖子从韶玉手中扯出,冷淡道:“我知道了,你走吧。”
韶玉转身就走。
“韶玉。”可看着她的背影,又克制不住地再喊住她。裴浥面容平静,声音却带着轻微的哽咽:“今天之后,我再也不要管你了。韶玉,你对不起我。”
韶玉的身子僵住。下一瞬,她抬手抹去眼眶中的泪,继续朝着刑部的方向走去。
穿过重重人群,韶玉走到刑部前时,被人拦下了。
拦住她的人不是裴浥,而是嘉茵。
“我……父亲和表兄告诉我许多事,韶玉,对不起,我不知道我祖父曾经对你的亲人做过那些坏事……”自上次茶楼分别后,嘉茵就想和韶玉再见一面。得知韶玉离开后,她就请岑稚替她留意,这次韶玉一回到豫梁,得知消息的嘉茵就立刻赶过来了。
她面色惶惶,问韶玉:“你为什么来刑部?你……你是要告我祖父么?”
韶玉心如乱麻。
她问嘉茵:“若我说是的话,你要拦住我不让我去吗?还是会求我不要害你祖父?”
“我……我没脸说这样的话,韶玉。”
嘉茵上前一步,想要靠近韶玉。韶玉下意识后退一步,护住手中的物件。嘉茵脸上闪过一丝受伤。她站在原地,没再靠近韶玉,而是吸吸鼻子,道:“我只是想告诉你,韶玉,你真是个很好的、很有意思的朋友。和你待一起,我很开心。”
说完,她给韶玉让出路:“祖父是我的亲人,你也是我的朋友。既然我分不清对错高低,那便让刑部来判清楚。你去吧。”
在这一瞬间,韶玉忽然意识到一点,在这替顾家人洗去冤屈的一路上,她对得起所有人,唯独对不起裴浥和嘉茵两人。
“抱歉,不是故意瞒着你那么久的。”她上前,轻轻拥住嘉茵的肩膀,低声道:“不要感到伤心,只要你愿意,我们还是朋友。”
说完,在嘉茵惊讶的视线中,韶玉毅然走向刑部门口的登闻鼓。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她击鼓鸣冤,一字一顿:“民女顾韶玉,状告参知政事宁平海通敌叛国,残害忠良——”
鼓声遥遥传出很远,满街的人都停下动作,看向韶玉。韶玉在寂静中奋力击鼓,再度高喊:“民女顾韶玉,状告参知政事宁平海通敌叛国,残害忠良——”
参知政事宁平海!通敌叛国!残害忠良!
满街哗然。
刑部里的官吏纷纷惊动,跑出来。刑部尚书急得连忙支使身边的侍郎郎中几人:“你们怎么任由她污蔑宁大人!快上去把她拉下来!”
侍郎郎中回过神来,催侍卫去拖登闻鼓前的韶玉。
侍卫们马不停蹄上前,却是还没靠近登闻鼓,就被忽然跳出来的嘉茵一把推开。嘉茵努力张开双臂,不允许侍卫们动韶玉一下。她红着眼眶喝道:“你们要抓韶玉,就把我一起抓了!”
侍卫们认出这是同平章事徐徽的外孙女,不敢上前,转头看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高声:“抓抓抓!都什么时候了,先一起抓下来再说!”
这时候贺家兄弟也赶到了。
贺祈怒道:“对两个姑娘也敢动手,刑部就是这么对待敲登闻鼓的人的么!”
贺祯同样愤愤,快步护到韶玉和嘉茵身前:“你们不许动嘉茵和韶玉!”说完这句,他转头看韶玉:“你别怕,韶玉,你继续敲!别管这些人。”
韶玉重重点头,再度击打登闻鼓,喊:“民女顾韶玉,状告参知政事宁平海通敌叛国,残害忠良——”
刑部尚书扶着额头,恨不得晕死过去:“这叫什么事儿?”
没想清楚这事要如何收场,身边飘来一道声音:“登闻鼓敲这么久了,高大人既然已经走了出来,为何还不受理?”
高伯勉抬头,发现岑稚不知何时到来,此时眉眼凌冽,唇角却带笑。他好声好气地问高伯勉:“涉及参知政事宁平海大人,这案子难道刑部不敢受理?若是不敢的话,大理寺也可以越过刑部接下。”
前不久刚给宁平海递上请帖的高伯勉眼前一黑。
他勉强一笑,振作精神:“您说什么话,审,这案子我们马上审。”
裴浥将她的包裹放下,对她说:“你去吃饭,我出门替你买马。”
韶玉拉住他:“你不用管我,我买几块饼在路上吃也一样的。”
裴浥道:“你现在说这话太迟了。”见韶玉怔住,他拍了下韶玉的头,将衣袖从韶玉手中抽出,安抚她:“你听话。秋兰的饭菜准备好了,菜色丰盛,你多吃一点。”
说完,他迈步出门。
秋兰听到院门打开的声音,从厨房端着菜出来,只见到裴浥匆匆离去的背影。她疑惑:“咦,小裴大人刚回家,怎么转眼又出门了?是有什么要紧的事么?”
见韶玉扶着屋门望着半阖的院门,她问:“韶玉姑娘,您是要先用膳,还是等小裴大人回来一起再用膳?”
韶玉收回视线,笑容勉强:“把饭菜端去屋里吧,我先吃。”
自从裴浥重新回到国子监后,他就极少在外用晚膳了。秋兰因此每日都郑重其事地准备菜色,希望能将两位主人的胃侍候得好好的。
她今日同样大展身手,两荤三素一汤,两荤是鱼肉和鸭肉,三素是豆腐香菇和木耳,再配了一碗羹汤,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韶玉起初吃得有些心不在焉,但想起裴浥出门前的话,又逼自己回过神来,认真地将每一道菜都品尝一遍,吃完一碗饭后甚至给自己再添了小半碗。
裴浥半个时辰后回来时,问韶玉:“吃了多少?”
韶玉道:“每道菜都尝了,米饭吃了一碗半。”
裴浥唇边极快地掠过一丝笑意。他将提着包袱的韶玉领到门口,韶玉不仅看到了她想要的骏马,更看到了意料之外的四人。
这四人,正是去年带她去豫梁的商队里的领队和三名镖师!
看见韶玉,留着胡子的领队笑嘻嘻地打招呼:“韶玉姑娘,这次我们一定安全护送你来回,绝不会再出上次的岔子了。”
韶玉又惊又喜,与四人问好后,担忧地看向裴浥:“你怎么把他们请来了?万一那些人再来……”
裴浥笃定道:“这次你们一路从官道走,他们不敢下手的。”
“是呀,那些贼子若是敢在官道动手,路上的官爷就能将他们剁成肉泥喽。”看出韶玉的忧虑,领队朝她挤眉弄眼,伸出手比划了个数字:“小裴大人给了我们这个数呢!护送您一回抵得上我们卖三个月的货。您若是赶我们走,可就是活生生将银子从我们口袋往外掏呀,我们怎么舍得。”
一如以前的许多次,韶玉选择相信裴浥。
她郑重点头,将包袱背在身后,伸手从领队手中牵过缰绳:“那我们现在出发吧。”
四人连夜从豫梁出发,从官路一路向江陵府而去。原本半个月的路程,四人风雨无阻地骑马,居然七日就走完了。
再次回到石头巷的院子里,韶玉心中五味杂陈。
院子里有四年未曾住人,早已落满灰尘。韶玉看着身后止不住咳嗽的领队四人,不好意思道:“我带你们去县里面招待人的邸舍吧?这里只有两间房,而且久久未曾打扫,灰尘呛鼻,实在不适宜你们住下。”
“我们五个人呢,邵玉姑娘,打扫起来很快。”领队走到原先韶玉和阿莺住的那间房,指着那房间里的两张床道:“住邸舍不方便我们保护你。韶玉姑娘,我们四个人住这间房方便吗?都是汉子,两个人挤一张床也没什么。”
韶玉当然说方便。
领队有一句话说得不错,五个人打扫一间不大的院子,根本耗费不了太长时间。
几乎是一个时辰左右,屋内外就焕然一新。
天色将黑,韶玉去街上买了吃食回来分给其他人吃。大家骑马赶了七天路,身心俱疲,吃完东西就回到屋内倒头睡下。
唯有韶玉保持着清醒。
其实她也累,骑马骑久了,浑身的骨头仿佛都在马背上被颠散了。可想到这次回来的目的,她就无法安心入睡。
在知晓严世景手中没有姐姐的那份证据时,电光火石之间,韶玉突然间产生了一个猜测:如此重要的、关键的东西,会不会有可能,姐姐并没有随身携带,而是将它藏在了值得信任的某处?
韶玉只能想到这间她们共同住了十余年的窄小院落。
月上枝头,另一间房屋传来高低不平的鼾声,可见领队四人睡得多沉。韶玉点燃油灯,将油灯放置于桌上,借着这一圈光亮,仔仔细细地将这间原本属于顾青鸾的房间探索了个遍。
姐姐会把东西藏在哪里?
从梳妆台到衣柜,从墙角到床底,韶玉没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的地方。
可惜结果让她大失所望。除去一些姐姐的旧物,韶玉什么也没找到。
难不成是她猜错了?这一趟白走了?心灰意冷之下,韶玉愈发没有睡意。她搬了凳子,独自坐在院中。微凉的夜风吹散了她的些许失意,但目光落及周边熟悉的物件,她又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往日与姐姐和阿莺的点滴相处,心情更加难过。
当初搬进这院落时是三人,时光流转,十余年过去,怎么只有她回来了这里。
微风带来海棠花的气息。
韶玉抬头,看向院中这株垂丝海棠。她快有四年没有回来,等这次再次踏入这熟悉的地界时,屋子里的一切都被时光染上痕迹,陈旧了几分,唯有这株垂丝海棠和院子里的其他格格不入,尽管无人照料,却不影响它继续开花结果,一年比一年生得高大。
此时正是海棠花期,风中花香迷人。
韶玉闻着海棠花淡雅的香味,眼前浮现出当初她蹲在院中看这株海棠被种下时的画面。
那时海棠树尚且未长成现在这般高大绚烂的模样,和年幼的韶玉站直时差不多高。
见姐姐和阿莺忙活不停,韶玉想要帮忙,却被两人拦在一旁。她无聊的拿着小铲子有一下没一下地轻铲着脚下的泥土,胡言乱语:“为什么我们要种海棠,而不是其他的树呢?桃花很好看,梨花也很好看。我们甚至可以种柿子树!这样以后做柿子饼也方便了。”
阿莺听得笑:“真是小馋猫。”
姐姐也笑。但面对韶玉锲而不舍的追问,还是答:“很简单,因为我喜欢海棠。”
这真是很简单、也让韶玉完全无法反驳的一个理由。她干巴巴哦了声,结果很快又听姐姐说:“特意挑了这个高度的树苗,也是想看看一年后到底是韶玉长得更高,还是这株海棠长得更高。”
年幼的韶玉因这一句玩笑话莫名欢欣起来。她眼睛一亮:“一定是我长得高!”
阿莺用脏兮兮的指尖点了下韶玉的额头,噗嗤乐道:“人怎么长得过树呢,韶玉?真是个笨蛋。”
现在想来,那真是极其美好的一段时光。
韶玉环住膝盖,将脸贴在腿上,努力回忆:后来,她们还做了什么?
搬了新家,韶玉表现得最兴奋,一刻不停地在屋内外转悠。当天阿莺去买了一打食材,做了一桌丰盛的菜式。
姐姐也出门了好长一段时间,等回来时,韶玉注意到她手中拎了一坛酒。
本以为那坛酒是姐姐要拿来和阿莺一起喝的,没成想夜间三人将一桌菜吃得干干净净后,姐姐却拿起那坛未曾开封的酒,郑重道:“我要把这酒埋了。”
韶玉傻傻的:“为什么要埋酒?酒被埋后会变得更好喝吗?”
彼时还是绿珠的顾青鸾答:“我也不知道。我小的时候,我母亲为我埋过酒,说是等我出嫁后再取出来。这酒就叫女儿红。”她看着韶玉,“现在我也想为韶玉埋一坛。”
韶玉听了很害怕。
一是因为她已知道出嫁的意思,知道出嫁就是要离开姐姐和阿莺,去别的人家里做媳妇。二是因为她第一次从姐姐口中听到“母亲”这两个字。原来姐姐是有家人的!韶玉担心姐姐会把她丢在这里,带着阿莺回家。
她又惊又怕,可是知道这是乔迁的好日子,不愿惹姐姐生气,于是马上揉着眼睛装困,被阿莺带去洗脸睡觉。
那一晚,韶玉悄悄扒着窗台,亲眼看姐姐和阿莺将那坛酒埋在海棠树下。
那一晚,韶玉缩在被窝中,掉了几滴眼泪。
再后来,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韶玉渐渐长大,刻意把这件事忘了个干净。她想着,她若不提起这坛酒,姐姐和阿莺想不起来,也就不会将她送走了。
如她所愿,后来家中果真没人再说起这坛酒的事。大家好像一齐有了默契,将这坛酒忘得一干二净。
韶玉起身,觉得自己也许知道姐姐把证据藏在哪里了。
她去厨房的角落里寻出一把已经生锈的小铲子,循着记忆,跪在姐姐曾经跪着的地方,用力铲土,向下挖去。
海棠花瓣被风吹落,落了韶玉满头。
她恍然不觉,兀自低头铲土。铲到后来手柄破裂,她干脆扔了铲子,毫不迟疑地开始用手去挖。挖到指缝被泥土塞满,挖到手腕酸疼,她终于看见了那坛记忆中的女儿红。
一同被发现的,还有那被置于女儿红底下的长方形铁盒。
韶玉将酒放到一旁的地上,沉默着将那铁盒取出。
她低头,发上的海棠花瓣便随之而动,悠悠在空中打着旋儿,轻飘飘地落到铁盒上。
韶玉一瞬间有些想笑,也有些想哭。她想起来,在被送去欢喜庵里之前,她曾固执地问过姐姐和阿莺会不会回来。
她们和她保证会回来。
她们没有骗韶玉,她们确实想过要回来。
韶玉这才明白,原来她从未被抛弃过。
她是孤儿没错,可自从被姐姐和阿莺捡到后,她就是有人爱的。
半月过去,朝堂之上,党派之争中,胜败之势愈发明显。徐党的诸多进言被频繁驳回,圣上再度提拔了几名宁党的官员,摆明了是要重用宁党。
徐党颓势一发不可收拾,徐徽逐渐沉寂,宁平海倒如日中天。
有人私下说:距离徐徽倒下,只差一根稻草。距离宁平海手握大权,也只差这最后一个契机。
韶玉是在这种情势下风尘仆仆地回到豫梁的。
与领队几人匆匆分别,她连家也没回,就步履不停地赶到国子监,请门房替她去请裴浥出来。
见到裴浥后,韶玉的第一句话是:“我找到东西了,裴浥。”顿了顿,她继续说:“我太怕夜长梦多了,所以我等会儿就要去刑部敲登闻鼓。顾家的冤屈,那么多人枉死的性命,一切的一切,都不能继续拖下去了。”
裴浥的第一反应是:“我陪你去。”
韶玉却攥住他的衣袖,求他:“让我一个人去。”她嘴唇干涩,快速道:“你回去让秋兰离开,不要让她被我牵连;琥珀暂且不用管,我去刑部后,连霁会将它带走的;至于你,裴浥,就当是我任性,你最后听我一回好不好?你就当从不知道顾家的事情,别人问起时,你就把一切过错都推到我身上。”
裴浥愣住,等反应过来韶玉的意思,他顿时勃然大怒,居然开始气得浑身发抖:“韶玉,你真是我见过最自私的人。”他红了眼眶:“你利用我来到豫梁,自顾自地要替和你没有血缘的顾家上下报仇,临到终了却把我一脚踢开?你既然利用了我,有胆子就利用到底!”
韶玉面色苍白,紧紧攥住他的袖子,将他的官服攥得皱成一团。她不发一言。
裴浥怆然一笑,失望看她:“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我是谁?我天生贱命,活该被你糟蹋!”
韶玉眼中也含了泪。她哀求道:“裴浥,就当我最后求你这一回……你不答应我,我死也闭不上眼。”
她怎能用这样的话来逼他!裴浥感到胸口钝痛。眼前是韶玉憔悴而含泪的一张脸,裴浥看着她,想起她六岁的模样、八岁的模样、十岁十四岁的模样,最后通通化成眼前这个倔强噙着泪水的模样。
裴浥后退一步,眼中泪花一闪而过。他将袖子从韶玉手中扯出,冷淡道:“我知道了,你走吧。”
韶玉转身就走。
“韶玉。”可看着她的背影,又克制不住地再喊住她。裴浥面容平静,声音却带着轻微的哽咽:“今天之后,我再也不要管你了。韶玉,你对不起我。”
韶玉的身子僵住。下一瞬,她抬手抹去眼眶中的泪,继续朝着刑部的方向走去。
穿过重重人群,韶玉走到刑部前时,被人拦下了。
拦住她的人不是裴浥,而是嘉茵。
“我……父亲和表兄告诉我许多事,韶玉,对不起,我不知道我祖父曾经对你的亲人做过那些坏事……”自上次茶楼分别后,嘉茵就想和韶玉再见一面。得知韶玉离开后,她就请岑稚替她留意,这次韶玉一回到豫梁,得知消息的嘉茵就立刻赶过来了。
她面色惶惶,问韶玉:“你为什么来刑部?你……你是要告我祖父么?”
韶玉心如乱麻。
她问嘉茵:“若我说是的话,你要拦住我不让我去吗?还是会求我不要害你祖父?”
“我……我没脸说这样的话,韶玉。”
嘉茵上前一步,想要靠近韶玉。韶玉下意识后退一步,护住手中的物件。嘉茵脸上闪过一丝受伤。她站在原地,没再靠近韶玉,而是吸吸鼻子,道:“我只是想告诉你,韶玉,你真是个很好的、很有意思的朋友。和你待一起,我很开心。”
说完,她给韶玉让出路:“祖父是我的亲人,你也是我的朋友。既然我分不清对错高低,那便让刑部来判清楚。你去吧。”
在这一瞬间,韶玉忽然意识到一点,在这替顾家人洗去冤屈的一路上,她对得起所有人,唯独对不起裴浥和嘉茵两人。
“抱歉,不是故意瞒着你那么久的。”她上前,轻轻拥住嘉茵的肩膀,低声道:“不要感到伤心,只要你愿意,我们还是朋友。”
说完,在嘉茵惊讶的视线中,韶玉毅然走向刑部门口的登闻鼓。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她击鼓鸣冤,一字一顿:“民女顾韶玉,状告参知政事宁平海通敌叛国,残害忠良——”
鼓声遥遥传出很远,满街的人都停下动作,看向韶玉。韶玉在寂静中奋力击鼓,再度高喊:“民女顾韶玉,状告参知政事宁平海通敌叛国,残害忠良——”
参知政事宁平海!通敌叛国!残害忠良!
满街哗然。
刑部里的官吏纷纷惊动,跑出来。刑部尚书急得连忙支使身边的侍郎郎中几人:“你们怎么任由她污蔑宁大人!快上去把她拉下来!”
侍郎郎中回过神来,催侍卫去拖登闻鼓前的韶玉。
侍卫们马不停蹄上前,却是还没靠近登闻鼓,就被忽然跳出来的嘉茵一把推开。嘉茵努力张开双臂,不允许侍卫们动韶玉一下。她红着眼眶喝道:“你们要抓韶玉,就把我一起抓了!”
侍卫们认出这是同平章事徐徽的外孙女,不敢上前,转头看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高声:“抓抓抓!都什么时候了,先一起抓下来再说!”
这时候贺家兄弟也赶到了。
贺祈怒道:“对两个姑娘也敢动手,刑部就是这么对待敲登闻鼓的人的么!”
贺祯同样愤愤,快步护到韶玉和嘉茵身前:“你们不许动嘉茵和韶玉!”说完这句,他转头看韶玉:“你别怕,韶玉,你继续敲!别管这些人。”
韶玉重重点头,再度击打登闻鼓,喊:“民女顾韶玉,状告参知政事宁平海通敌叛国,残害忠良——”
刑部尚书扶着额头,恨不得晕死过去:“这叫什么事儿?”
没想清楚这事要如何收场,身边飘来一道声音:“登闻鼓敲这么久了,高大人既然已经走了出来,为何还不受理?”
高伯勉抬头,发现岑稚不知何时到来,此时眉眼凌冽,唇角却带笑。他好声好气地问高伯勉:“涉及参知政事宁平海大人,这案子难道刑部不敢受理?若是不敢的话,大理寺也可以越过刑部接下。”
前不久刚给宁平海递上请帖的高伯勉眼前一黑。
他勉强一笑,振作精神:“您说什么话,审,这案子我们马上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