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朝如今正处于多事之秋,朝堂上下人人自危,个个官员都夹紧了尾巴,谁都不敢在这时候触怒龙颜。
只因为...
边关传来急报,銮城彻底失守,叛军大举入侵,誓死守城的太子殿下与二公主不知所踪。
消息传到皇宫里时,老皇帝发了大怒。
和叛军之间早就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不再有任何缓和的余地,就算是倾尽所有,也要和叛军决一死战。
整个大朝的兵力一半在周虎手上,如今已经成了叛军的助力。
剩下的一半在老皇帝手上,原本是他为了防患于未然而准备的。
后来,他又分了一半兵力给华应飞,让他带去了銮城,少了一大半的兵,华应飞这一战根本不可能胜。
就算心里对这一结果十分清楚,老皇帝还是不愿将他全部的兵权奉上,他怕华应飞造反,更怕自己手上无兵可用。
事实证明,他最开始的猜测是正确的,华应飞没承载住他的期望,最后败的彻底,整个大朝也因此而危在旦夕。
这一战若是侥幸胜了也罢,若是败了...待到将来王朝兴衰记载于卷宗之上,后世人评说时,对错皆与他无关系,他只是...托付错了人。
战乱年代,民生多艰,谁都没办法置身其外。
当初想着在京城安家,企图以此带着秦母躲避战乱的秦不弃,亲眼目睹了一场又一场荒谬的闹剧。
一个和狗抢食的乞丐误挡了贵人的脚下路,那乞丐的样子看起来还很年幼,应该是个只有几岁大的孩子。
他被那贵人身旁的侍卫抓着衣领提起来的时候,甚至还没有那侍卫一半高。
然后他就被侍卫毫不在意的随手扔了出去,重重砸在墙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然后那小小的乞丐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过。
坐在轿撵里的贵人从始至终没有露过面,只在路过她们时,从那金贵的轿子里飘出一句不屑的嗤笑。
“区区贱民也敢挡本公子的路。”
旁观者多数是沉默的,要不是惹不起贵人,不敢得罪;要不就是事不关己,不想搭理。
秦不弃是旁观者的一员,也是沉默的大部分人中的一个。
坐在轿子里的贵人秦赫说记得,是什么什么官家的公子,秦不弃没听太明白,也可能是她没记住。
她就只记得那公子家里很有权势,是连秦家都惹不起的程度。
那个死掉的小乞丐她不认识,京城确实比其他地方更繁华,乞丐也比其他地方更多,太多的话,她就记不过来了。
世道乱了,人就不是人了。
街边的铺子被人□□劫,店里的老板伙计被拥挤的人群活活踩死,姗姗来迟的守城卫兵和打砸的人群混战,有人死了,也有人跑了。
一场持续了很久的混乱,在更加混乱的场面下结束。
秦不弃不是没试过冲动,当一个乱世英雌,救人于水火。
只是秦赫说的对,她去了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好不容易才侥幸抢下来的一条小命,会因为她的意气用事而丢掉。
说不定还会因此连累到秦赫,秦家,无论站在任何角度去想,秦不弃都不能去蹚浑水。
战争之下,没有人能够幸免于难,她早就清楚这一点,只是难免担心。
如果有人想到在这时候问问她,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秦不弃的答案会变得和之前的每次都不一样。
她想回家。
人都是在失去什么之后才会想起来珍惜,秦不弃以为这个说法不会在她身上应验,她确信正在做的事情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可现在她后悔了,被仇恨裹挟的她猛然清醒后发现,她离家好远好远,远到回头的时候看不见家的方向。
好想家,好想回去,好想母亲。
战争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否也背负着同样的痛苦。
“来来来,这次銮城首战告捷,大公主犒赏三军,大家都尽情的喝。”
銮城是大朝的地势要塞,易守难攻,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兵力相差巨大,却迟迟久攻不下的重要原因。
这里是大朝的大门,只要能占领銮城,再往后的奉城,登都城都是一马平川的地势。
加上这是养兵多年来第一次实打实的开战,首战告捷,整个叛军阵营里空前的士气高涨,将士们交给她一个好的结果,华荣自然不会吝啬对下属的奖赏。
大朝的军队有多少人周虎最熟悉,经过这次的交战,他能非常轻易的猜出老皇帝还有多少兵能用,甚至能猜出他的胜算多少。
本来如果老皇帝可以把剩下的兵权都给华应飞的话,他可以不用败的这么快。
华应飞很聪明,虽然一直以一副不学无术的纨绔样子示人,但他自小在张先闻的教导下长大,那个天下文人之首的张先闻,天下之事他先闻。
近朱者赤,华应飞也绝不是个胸无点墨的废物。
可惜,他就算有才能又如何,少了一大半的兵力,他就算是心有余也力不足。
“殿下,如今我们这场仗大胜,必须要趁热打铁继续进攻,如果在銮城停留的时间太久,会给百姓带来恐慌,这与您的初衷不符。”
有关大朝战无不胜的周虎将军的秘密,老皇帝真该庆幸他早早得知了这一点。
否则等她们一路杀到京城,老皇帝对这事还一无所知的话,华荣真的会忍不住当着众人的面笑出来。
将帅营帐内周虎一身戎装,腰间佩剑,星眉剑目,他一边说话,手上的小小军旗在眼前的沙盘上挪动。
张知尽和华荣的视线都随着那小小的军旗挪动,眼看周虎的动作停下,最后落在了沙盘上的某处。
那是她们下一步要去的地方。
几乎横跨了整个大朝疆土的一条大河——宿河。
“我说虎将军,这一战才刚胜,不给士兵们留点修整的时间就马不停蹄的继续,这样士兵们恐怕不会愿意听啊。”
周虎手中的军旗最后落的地方有点远,至少对张知尽来说是这样的。
华荣抬头看了一眼没说什么,她筹谋了这么久才等来的这一天,尽管现在并不算是最完美的时机,但她依旧百分百笃信自己的成功。
“占领这里,就能截断我们北上这一路上的大半城池的水源,没有了水源,城内的百姓就连基本生活都很难保障,更别说是与我们对战了。”
“况且现在我们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必须要借此机会补充粮草,想要减少伤亡,减少时间,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宿河的上游是从京城的上方的风北城为源头,中途经过风中城,京城,皖城,登都城等地,最后在奉城的泉村汇入大海。
华荣最开始设定计划的时候并没有周虎的参与,但也因为后面有了周虎的加入,计划也在一点点完善,只可惜纸上谈兵终究来的太浅显。
计划开始实施后,问题也在跟着不断往外冒。
说到底,还是要怪华应飞,如果不是他死守銮城不肯投降,还要她们耗费心力的去攻打,根本没必要在这里耽搁这么久的时间。
按照计划她们本该速战速决,没有强大的财力在背后做支撑,想养这么多兵实在太难了,就算背后有秦万程能提供,但说到底也是杯水车薪。
如果不能尽快进京,她就连下个月的军饷都发不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她们就连储备粮草都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以战养战自古以来都是解决粮草问题最好的方式,銮城好歹也是这么大的一座城。
只要华荣光一声令下,让士兵们直接去百姓家里抢粮食,问题就会很轻松的解决掉。
可惜,华荣是个讲良心的,她不但禁止手下的士兵在銮城内烧杀抢掠,甚至就连进城都卜允许。
她的本意不是为了摧毁这个王朝,就算现在她占领了銮城,成了这座城新的主人,也没有像历来的战争胜者那样,杀人放火打家劫舍。
她甚至没杀许忠,只是抢了他的府邸自己住而已,毕竟她和张知尽都很喜欢许忠家后院种的那些花。
尤其是张知尽,她最爱去年冬天开在墙边的那一片红梅,如果可以的话,她很希望华荣和周虎也能看看。
只是现在季节不合适,张知尽每每看见那块荒僻的角落时,总难免觉得有几分难过。
“行动就定在明天吧,按照虎将军说的来。”
“知尽,你和我们分开行动吧,京城的探子迟迟没有消息,阿誉和华应飞在外面的时间太久了,你去找到她们,然后平安送她们回京城。”
这场商议最后的结果由华荣拍板,两人的争论都有可取之处,但不管之前是如何安排的,现下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是粮草问题。
没有粮草,这几十万的大军估计就不是她的兵了。
又一次被安排在计划之外的张知尽表示已经习惯,找人就找人吧,至少...去找华誉也比去找曲在野要好。
“对了,我安排曲在野保护阿誉,她们现在应该还在一起,你见到她顺便说一下,玩够了记得收敛点,别忘了自己要做的事。”
刚准备离开营帐的张知尽默默收回了自己的脚,转头又看向华荣。
“就不能不去吗?”
“不行。”
只因为...
边关传来急报,銮城彻底失守,叛军大举入侵,誓死守城的太子殿下与二公主不知所踪。
消息传到皇宫里时,老皇帝发了大怒。
和叛军之间早就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不再有任何缓和的余地,就算是倾尽所有,也要和叛军决一死战。
整个大朝的兵力一半在周虎手上,如今已经成了叛军的助力。
剩下的一半在老皇帝手上,原本是他为了防患于未然而准备的。
后来,他又分了一半兵力给华应飞,让他带去了銮城,少了一大半的兵,华应飞这一战根本不可能胜。
就算心里对这一结果十分清楚,老皇帝还是不愿将他全部的兵权奉上,他怕华应飞造反,更怕自己手上无兵可用。
事实证明,他最开始的猜测是正确的,华应飞没承载住他的期望,最后败的彻底,整个大朝也因此而危在旦夕。
这一战若是侥幸胜了也罢,若是败了...待到将来王朝兴衰记载于卷宗之上,后世人评说时,对错皆与他无关系,他只是...托付错了人。
战乱年代,民生多艰,谁都没办法置身其外。
当初想着在京城安家,企图以此带着秦母躲避战乱的秦不弃,亲眼目睹了一场又一场荒谬的闹剧。
一个和狗抢食的乞丐误挡了贵人的脚下路,那乞丐的样子看起来还很年幼,应该是个只有几岁大的孩子。
他被那贵人身旁的侍卫抓着衣领提起来的时候,甚至还没有那侍卫一半高。
然后他就被侍卫毫不在意的随手扔了出去,重重砸在墙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然后那小小的乞丐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过。
坐在轿撵里的贵人从始至终没有露过面,只在路过她们时,从那金贵的轿子里飘出一句不屑的嗤笑。
“区区贱民也敢挡本公子的路。”
旁观者多数是沉默的,要不是惹不起贵人,不敢得罪;要不就是事不关己,不想搭理。
秦不弃是旁观者的一员,也是沉默的大部分人中的一个。
坐在轿子里的贵人秦赫说记得,是什么什么官家的公子,秦不弃没听太明白,也可能是她没记住。
她就只记得那公子家里很有权势,是连秦家都惹不起的程度。
那个死掉的小乞丐她不认识,京城确实比其他地方更繁华,乞丐也比其他地方更多,太多的话,她就记不过来了。
世道乱了,人就不是人了。
街边的铺子被人□□劫,店里的老板伙计被拥挤的人群活活踩死,姗姗来迟的守城卫兵和打砸的人群混战,有人死了,也有人跑了。
一场持续了很久的混乱,在更加混乱的场面下结束。
秦不弃不是没试过冲动,当一个乱世英雌,救人于水火。
只是秦赫说的对,她去了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好不容易才侥幸抢下来的一条小命,会因为她的意气用事而丢掉。
说不定还会因此连累到秦赫,秦家,无论站在任何角度去想,秦不弃都不能去蹚浑水。
战争之下,没有人能够幸免于难,她早就清楚这一点,只是难免担心。
如果有人想到在这时候问问她,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秦不弃的答案会变得和之前的每次都不一样。
她想回家。
人都是在失去什么之后才会想起来珍惜,秦不弃以为这个说法不会在她身上应验,她确信正在做的事情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可现在她后悔了,被仇恨裹挟的她猛然清醒后发现,她离家好远好远,远到回头的时候看不见家的方向。
好想家,好想回去,好想母亲。
战争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否也背负着同样的痛苦。
“来来来,这次銮城首战告捷,大公主犒赏三军,大家都尽情的喝。”
銮城是大朝的地势要塞,易守难攻,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兵力相差巨大,却迟迟久攻不下的重要原因。
这里是大朝的大门,只要能占领銮城,再往后的奉城,登都城都是一马平川的地势。
加上这是养兵多年来第一次实打实的开战,首战告捷,整个叛军阵营里空前的士气高涨,将士们交给她一个好的结果,华荣自然不会吝啬对下属的奖赏。
大朝的军队有多少人周虎最熟悉,经过这次的交战,他能非常轻易的猜出老皇帝还有多少兵能用,甚至能猜出他的胜算多少。
本来如果老皇帝可以把剩下的兵权都给华应飞的话,他可以不用败的这么快。
华应飞很聪明,虽然一直以一副不学无术的纨绔样子示人,但他自小在张先闻的教导下长大,那个天下文人之首的张先闻,天下之事他先闻。
近朱者赤,华应飞也绝不是个胸无点墨的废物。
可惜,他就算有才能又如何,少了一大半的兵力,他就算是心有余也力不足。
“殿下,如今我们这场仗大胜,必须要趁热打铁继续进攻,如果在銮城停留的时间太久,会给百姓带来恐慌,这与您的初衷不符。”
有关大朝战无不胜的周虎将军的秘密,老皇帝真该庆幸他早早得知了这一点。
否则等她们一路杀到京城,老皇帝对这事还一无所知的话,华荣真的会忍不住当着众人的面笑出来。
将帅营帐内周虎一身戎装,腰间佩剑,星眉剑目,他一边说话,手上的小小军旗在眼前的沙盘上挪动。
张知尽和华荣的视线都随着那小小的军旗挪动,眼看周虎的动作停下,最后落在了沙盘上的某处。
那是她们下一步要去的地方。
几乎横跨了整个大朝疆土的一条大河——宿河。
“我说虎将军,这一战才刚胜,不给士兵们留点修整的时间就马不停蹄的继续,这样士兵们恐怕不会愿意听啊。”
周虎手中的军旗最后落的地方有点远,至少对张知尽来说是这样的。
华荣抬头看了一眼没说什么,她筹谋了这么久才等来的这一天,尽管现在并不算是最完美的时机,但她依旧百分百笃信自己的成功。
“占领这里,就能截断我们北上这一路上的大半城池的水源,没有了水源,城内的百姓就连基本生活都很难保障,更别说是与我们对战了。”
“况且现在我们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必须要借此机会补充粮草,想要减少伤亡,减少时间,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宿河的上游是从京城的上方的风北城为源头,中途经过风中城,京城,皖城,登都城等地,最后在奉城的泉村汇入大海。
华荣最开始设定计划的时候并没有周虎的参与,但也因为后面有了周虎的加入,计划也在一点点完善,只可惜纸上谈兵终究来的太浅显。
计划开始实施后,问题也在跟着不断往外冒。
说到底,还是要怪华应飞,如果不是他死守銮城不肯投降,还要她们耗费心力的去攻打,根本没必要在这里耽搁这么久的时间。
按照计划她们本该速战速决,没有强大的财力在背后做支撑,想养这么多兵实在太难了,就算背后有秦万程能提供,但说到底也是杯水车薪。
如果不能尽快进京,她就连下个月的军饷都发不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她们就连储备粮草都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以战养战自古以来都是解决粮草问题最好的方式,銮城好歹也是这么大的一座城。
只要华荣光一声令下,让士兵们直接去百姓家里抢粮食,问题就会很轻松的解决掉。
可惜,华荣是个讲良心的,她不但禁止手下的士兵在銮城内烧杀抢掠,甚至就连进城都卜允许。
她的本意不是为了摧毁这个王朝,就算现在她占领了銮城,成了这座城新的主人,也没有像历来的战争胜者那样,杀人放火打家劫舍。
她甚至没杀许忠,只是抢了他的府邸自己住而已,毕竟她和张知尽都很喜欢许忠家后院种的那些花。
尤其是张知尽,她最爱去年冬天开在墙边的那一片红梅,如果可以的话,她很希望华荣和周虎也能看看。
只是现在季节不合适,张知尽每每看见那块荒僻的角落时,总难免觉得有几分难过。
“行动就定在明天吧,按照虎将军说的来。”
“知尽,你和我们分开行动吧,京城的探子迟迟没有消息,阿誉和华应飞在外面的时间太久了,你去找到她们,然后平安送她们回京城。”
这场商议最后的结果由华荣拍板,两人的争论都有可取之处,但不管之前是如何安排的,现下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是粮草问题。
没有粮草,这几十万的大军估计就不是她的兵了。
又一次被安排在计划之外的张知尽表示已经习惯,找人就找人吧,至少...去找华誉也比去找曲在野要好。
“对了,我安排曲在野保护阿誉,她们现在应该还在一起,你见到她顺便说一下,玩够了记得收敛点,别忘了自己要做的事。”
刚准备离开营帐的张知尽默默收回了自己的脚,转头又看向华荣。
“就不能不去吗?”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