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帝君早已看到了他们,他背着手笑咪咪地等二人走近,向那位彪形大汉道,“这位是重朱神君家的二公子重夏神君,这位便是小女。”
那位彪形大汉面庞黝黑,剑眉星目,他拱手向重夏打了个招呼,又向灵栀笑道,“帝姬眉眼间与当日帝后十分神似。”
帝君笑道,“的确是像她娘亲多些。”又向二人道,“这位是共工神君,刚从九戎来。”
共工向二人微笑颔首。
帝君转向重夏,“贤侄这次去北地游历,可还顺利?”
重夏道,“一切安好,伯父要寻的东西也寻来了,”他从袖中取出一个木盒,交给帝君,“父亲有些事耽搁,明日方回,命我先将东西送来给伯父。”
帝君接过盒子,大喜道,“甚好,甚好,让你们费心了。”
帝君小心地将盖子揭开一条缝,木盒中顿时散出一阵凛冽的寒意,盖子开口处,周遭空气如遇冰封,竟化出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帝君忙喜滋滋地将盖子盖上。
灵栀一时间冷得连连后退,诧异问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帝君笑着将自己的披风解下,披在灵栀身上,道,“这是北地的冰魄。”他转向共工,“我打算将它放在符禺山北坡,便能造出冬景。”
帝君又带着他们转到西面山坡,只见坡上正中种了一株若木,若木枝上挂了一只铃铛,金灿灿的十分晃眼。西面山坡上阳光并不十分烈,却如夏日一般热浪袭人。
灵栀笑嗔道,“爹爹,这好好的春日,被你弄得一时冷一时热。”她无奈地又将刚穿好的披风脱下,问道,“这铃铛又是什么稀罕物件?”
重夏沉吟道,“听闻当日后羿将九只金乌尽数射下之后,恐怕它们再回到扶桑树上,便将金乌化作了金铃,时时带在身边。这可就是三足金乌所化的金铃?”
帝君点头笑道,“不错,这铃铛正是金乌所化。我从前游历大荒时偶然得了此物,一直小心保管着。金乌离了扶桑树,便不似太阳那般灼热,如今正好用来造夏景。”
灵栀笑道,“到底是爹爹匠心独具,这样一来,符禺山上四时的景致就齐全了。”她心中算盘打得啪啪响,欢喜道,“可以在山上栽些花木,无论春夏秋冬、天南海北,全天下的花木在这一座山上就能聚齐,岂不别致?”
帝君摸摸她的头,笑道,“你虽将前事尽数忘了,喜好却同从前一模一样。”他转向共工,又道,“此番请神君前来,是有一事相求。我欲在这符禺山上化出四时,如今诸事皆已齐全,唯有一件,尚无法可解。”
帝君望向山顶,“符禺山上每年到了深秋时节便是枯水期,到了冬天,更是时常断流。一直待到第二年开春冰雪融化,山上才又有水源可取。”他向共工作了个揖,“神君最擅驭水,可有什么法子,能让我这山上水流终年不竭?”
共工闻言,面上却有些疑虑,沉吟一番才道,“帝君既开了口,我本不该推辞。但天地万物皆有其法度,水无常形,却有常势,顺势而为,方得其法。我会些驭水之术,正是因为对这自然之道存了一颗敬畏之心。若要逆势而为,只怕后患无穷……”
帝君似是并不意外,点头笑道,“神君若有疑虑,我自然不会勉强。其实,若只是为了这山上的景致,原也不必这样大费周章,神君可知我为何要化出这四时?”
共工道,“愿闻其详。”
帝君道,“大荒五方之中,唯有中原粮食多产,其余东西南北四方,没有一方百姓能日日饱腹。我曾在中原建了十二处粮仓,让余粮皆能妥善储存,又遣商队将中原的余粮带往四方,才让四方百姓能勉强果腹。但中原的粮食产量如今已见了顶,再辟不出更多农田以供耕作,能供给四方的余粮却仍然是捉襟见肘。”
他叹了口气,蹲下身子,轻轻拈起田里的土,“别处虽不像中原这般适宜耕作,但也绝非不能耕作,若能摸索出四方的水土天气所适宜的耕作方法,或许四方也能与中原一般自给自足。阪泉大战之前,我已久有归隐之意,我从四方收集了各处的谷物种子,只待造出四方天气,便能细细演练,找出耕作之法。若能使四方百姓皆不再受饥饿之苦,我此生便也无憾了。”
共工闻言十分动容,“帝君为天下百姓所谋深远,实在让我敬佩。”他捋捋胡须,思忖片刻,郑重向帝君一揖,道,“我愿倾尽所能,助帝君一臂之力。”
帝君知晓共工的脾气,若无把握,则必不许诺,若许了诺,定然是心中已有了十拿九稳的打算。他忙还了一礼,“若得神君相助,此事必成。”
共工请帝君带路,前去察看符禺山的水源。二人溯溪而上,溪流的源头在一块巨石背后,巨石上长满了青苔,汩汩的清泉从两处泉眼流出,泉水绕过巨石,在巨石之下汇成了一个一米见方的深潭。
共工沉吟片刻,又请帝君带着去山下探看一番,当晚便留宿在了山上。
第二日清晨,共工早早沐浴更衣,在山顶设了祭坛,向天地诚心祝祷。随后行至西边山麓,寻了一处洼地,向下掘了半日,掘至十余尺,地下果然有泉水汩汩冒出。
“这处泉水是一处自流泉,冬不结冰,旱不断流,只要大荒之水不灭,这里的泉水便一年四季不会干涸。”共工将额上的汗拭去,向帝君道,“符禺山一带地下本多水,山顶的泉眼虽然也是自流泉,但地势太高,到了旱季便难以为继。这里地势低洼,泉眼开在此处,便可无虞了。”
这场梦做到这里戛然而止,灵栀被一阵砰砰声惊醒。
醒来时,她正躺在一张将将一人宽的榉木床上。
她起身四处张望,榉木床也跟着吱嘎作响。
她所处的这间屋子不大,桌椅摆设虽有些陈旧,但也干干净净。屋内并无一人,她起身向外走去。
院中有个穿着一身绿衣的小丫头正在劈柴,方才将灵栀惊醒的“砰砰”声,正是她挥刀劈柴的声音。她看着身量纤纤,模样也很是清秀,挥起柴刀来却是麻利的很。
小丫头一抬头见灵栀走来,忙转身朝院外大喊:“娘亲娘亲,那个极美的姐姐醒了!”
她欢快地跑去搬了个板凳放在灵栀面前,“姐姐你快坐着罢,你睡了足足一天,身子必是虚的。”
灵栀见这小丫头活泼可爱,又十分有眼力见,心中倒是有些喜欢,她微笑着向她道了谢,又问道,“可是姑娘救了我?这里是何处?”
问话间,只见一位袅娜的妇人进了院子,白衣白裙,容色极美,眉目间却一片清冷。白衣妇人走到灵栀身前,道,“此处是聂而城。我前日出城,遇到你在水边,便将你带了回来。”
白衣妇人瞥了灵栀一眼,声音冷冷,“你不必谢我,我非那闲来无事日行一善之人,把你带回来只是想问你,你身边这福寿如意玉佩是从何得来?”
灵栀自小受爹爹和娘亲教导,救命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以她自醒来之时便存了一腔热忱,待见着救命恩人,必定要好好报答一番。
如今这境地却有些尴尬。
上一辈的大荒神族皆识得,这福寿如意血玉佩为双佩,乃是连山帝君与帝后的信物,见此佩如见君上。
父君归隐后,因上面的小蝙蝠小葫芦小灵芝刻得活灵活现很是精巧,灵栀后来制糕点时便常借了来做糕点上的压花。
自那回灵栀在符禺山遭了巴冉之难,父君便索性将玉佩赠给了她,叮嘱她日日带在身上。因这玉佩通体血红,仙气盈盈,足可震慑山间灵怪。
灵栀思忖一番,无论这救命恩人存的是何意,于面子上终归是救命恩人,若这救命恩人与爹爹娘亲真有什么恩怨,更须得小心应着。
这样想着,她便端庄一笑,恭敬答道,“多谢夫人相救之恩,此佩乃是爹爹所赐,我自小便日日带在身边。”
救命恩人闻言,竟是吃了一惊,面上顿时露出几分和善之气,连忙道,“你……你难道真是连山帝君家的小帝姬?”
灵栀瞧着看救命恩人这神色,她认识这玉佩大概并非是因为与爹爹娘亲有什么过节,倒像是有些故交,便老实交代道,“正是。夫人可是识得家父?”
那白衣妇人闻言,快步上前将灵栀扶住,道,“这对血玉佩,帝后曾将她的那块赐予九戎族作信物,我夫君一直带在身边。我原想这玉佩或许是在不周山被你偶然拾得,想要取回,但那日看着你眉眼间竟与帝后有几分相像,便念着或许有万一的可能……不想你竟真是故人之女。”她说着,眼中泛起些水光。
灵栀听得不明不白。九戎族是个什么族,她夫君又是什么人,她一概不知。但娘亲既能以玉佩相赠,这位救命恩人跟他们连山家显然颇有些渊源。
白衣妇人将灵栀引进另一间十分敞亮的屋子,在一张红木椅子上摆好柔软的蚕丝垫,扶她坐下,才道,“帝后曾于我夫君有大恩。你年纪尚轻,这些前尘往事帝后大约不曾向你提及。”
她一眼瞧见方才的小丫头在门口探头探脑,忙收住了话头,走到门口打发她去煮些红糖姜水,自己又重新坐回桌前,却欲言又止。最后缓缓握了握灵栀的手道,“你受了寒,且安心在此处休养些日子。如今神族在人间可不像从前那般自在了,你若愿意,可以在此处多住一阵子,方便互相照应,柳意也能有个伴。”
灵栀点头谢过她,又向她问了称呼,然后问道,“相姨,听闻中原一带如今连年水患,只是不知这里是何处?城中情形如何?”
白衣妇人相姬微微垂着眼答道,“这里是南荒聂而城,离中原还远。这里地势高,四面皆有大泽环布,从不曾为洪水所累,也不曾缺吃少穿,只是时时有别处的灾民迁移到此地,城中如今便有些拥挤了。”
相姬对水患之事像是不太关心,将话题转开,又问了她帝君如今可好一类的日常琐事,灵栀一一答了。从床上下来溜达了这一趟,她其实觉得有些疲累。
柳意将红糖姜茶端来,相姬看着她喝下,便叮嘱她好好休息,带着柳意离开了。
灵栀一再谢过了她,躺在床上盘算着何时去冀州。
重夏她倒是不太担心,他熟水性,定会很快寻回息壤,去冀州治水。
但她于治水一事并没什么助益,若贸然前往冀州,在这水患未平的时节,反而可能再横生枝节,倒不如在这聂而城暂住一阵子,待水患过去再去寻重夏。遣鸾鸟去给他送个信便是了。
最难得的是,人间竟还有聂而这么一处不为水患所扰的地界,若能在此多垦出些田地种些谷物,便多些人可以果腹。这么想着,灵栀倒觉得这一番波折也算是有失有得。
那位彪形大汉面庞黝黑,剑眉星目,他拱手向重夏打了个招呼,又向灵栀笑道,“帝姬眉眼间与当日帝后十分神似。”
帝君笑道,“的确是像她娘亲多些。”又向二人道,“这位是共工神君,刚从九戎来。”
共工向二人微笑颔首。
帝君转向重夏,“贤侄这次去北地游历,可还顺利?”
重夏道,“一切安好,伯父要寻的东西也寻来了,”他从袖中取出一个木盒,交给帝君,“父亲有些事耽搁,明日方回,命我先将东西送来给伯父。”
帝君接过盒子,大喜道,“甚好,甚好,让你们费心了。”
帝君小心地将盖子揭开一条缝,木盒中顿时散出一阵凛冽的寒意,盖子开口处,周遭空气如遇冰封,竟化出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帝君忙喜滋滋地将盖子盖上。
灵栀一时间冷得连连后退,诧异问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帝君笑着将自己的披风解下,披在灵栀身上,道,“这是北地的冰魄。”他转向共工,“我打算将它放在符禺山北坡,便能造出冬景。”
帝君又带着他们转到西面山坡,只见坡上正中种了一株若木,若木枝上挂了一只铃铛,金灿灿的十分晃眼。西面山坡上阳光并不十分烈,却如夏日一般热浪袭人。
灵栀笑嗔道,“爹爹,这好好的春日,被你弄得一时冷一时热。”她无奈地又将刚穿好的披风脱下,问道,“这铃铛又是什么稀罕物件?”
重夏沉吟道,“听闻当日后羿将九只金乌尽数射下之后,恐怕它们再回到扶桑树上,便将金乌化作了金铃,时时带在身边。这可就是三足金乌所化的金铃?”
帝君点头笑道,“不错,这铃铛正是金乌所化。我从前游历大荒时偶然得了此物,一直小心保管着。金乌离了扶桑树,便不似太阳那般灼热,如今正好用来造夏景。”
灵栀笑道,“到底是爹爹匠心独具,这样一来,符禺山上四时的景致就齐全了。”她心中算盘打得啪啪响,欢喜道,“可以在山上栽些花木,无论春夏秋冬、天南海北,全天下的花木在这一座山上就能聚齐,岂不别致?”
帝君摸摸她的头,笑道,“你虽将前事尽数忘了,喜好却同从前一模一样。”他转向共工,又道,“此番请神君前来,是有一事相求。我欲在这符禺山上化出四时,如今诸事皆已齐全,唯有一件,尚无法可解。”
帝君望向山顶,“符禺山上每年到了深秋时节便是枯水期,到了冬天,更是时常断流。一直待到第二年开春冰雪融化,山上才又有水源可取。”他向共工作了个揖,“神君最擅驭水,可有什么法子,能让我这山上水流终年不竭?”
共工闻言,面上却有些疑虑,沉吟一番才道,“帝君既开了口,我本不该推辞。但天地万物皆有其法度,水无常形,却有常势,顺势而为,方得其法。我会些驭水之术,正是因为对这自然之道存了一颗敬畏之心。若要逆势而为,只怕后患无穷……”
帝君似是并不意外,点头笑道,“神君若有疑虑,我自然不会勉强。其实,若只是为了这山上的景致,原也不必这样大费周章,神君可知我为何要化出这四时?”
共工道,“愿闻其详。”
帝君道,“大荒五方之中,唯有中原粮食多产,其余东西南北四方,没有一方百姓能日日饱腹。我曾在中原建了十二处粮仓,让余粮皆能妥善储存,又遣商队将中原的余粮带往四方,才让四方百姓能勉强果腹。但中原的粮食产量如今已见了顶,再辟不出更多农田以供耕作,能供给四方的余粮却仍然是捉襟见肘。”
他叹了口气,蹲下身子,轻轻拈起田里的土,“别处虽不像中原这般适宜耕作,但也绝非不能耕作,若能摸索出四方的水土天气所适宜的耕作方法,或许四方也能与中原一般自给自足。阪泉大战之前,我已久有归隐之意,我从四方收集了各处的谷物种子,只待造出四方天气,便能细细演练,找出耕作之法。若能使四方百姓皆不再受饥饿之苦,我此生便也无憾了。”
共工闻言十分动容,“帝君为天下百姓所谋深远,实在让我敬佩。”他捋捋胡须,思忖片刻,郑重向帝君一揖,道,“我愿倾尽所能,助帝君一臂之力。”
帝君知晓共工的脾气,若无把握,则必不许诺,若许了诺,定然是心中已有了十拿九稳的打算。他忙还了一礼,“若得神君相助,此事必成。”
共工请帝君带路,前去察看符禺山的水源。二人溯溪而上,溪流的源头在一块巨石背后,巨石上长满了青苔,汩汩的清泉从两处泉眼流出,泉水绕过巨石,在巨石之下汇成了一个一米见方的深潭。
共工沉吟片刻,又请帝君带着去山下探看一番,当晚便留宿在了山上。
第二日清晨,共工早早沐浴更衣,在山顶设了祭坛,向天地诚心祝祷。随后行至西边山麓,寻了一处洼地,向下掘了半日,掘至十余尺,地下果然有泉水汩汩冒出。
“这处泉水是一处自流泉,冬不结冰,旱不断流,只要大荒之水不灭,这里的泉水便一年四季不会干涸。”共工将额上的汗拭去,向帝君道,“符禺山一带地下本多水,山顶的泉眼虽然也是自流泉,但地势太高,到了旱季便难以为继。这里地势低洼,泉眼开在此处,便可无虞了。”
这场梦做到这里戛然而止,灵栀被一阵砰砰声惊醒。
醒来时,她正躺在一张将将一人宽的榉木床上。
她起身四处张望,榉木床也跟着吱嘎作响。
她所处的这间屋子不大,桌椅摆设虽有些陈旧,但也干干净净。屋内并无一人,她起身向外走去。
院中有个穿着一身绿衣的小丫头正在劈柴,方才将灵栀惊醒的“砰砰”声,正是她挥刀劈柴的声音。她看着身量纤纤,模样也很是清秀,挥起柴刀来却是麻利的很。
小丫头一抬头见灵栀走来,忙转身朝院外大喊:“娘亲娘亲,那个极美的姐姐醒了!”
她欢快地跑去搬了个板凳放在灵栀面前,“姐姐你快坐着罢,你睡了足足一天,身子必是虚的。”
灵栀见这小丫头活泼可爱,又十分有眼力见,心中倒是有些喜欢,她微笑着向她道了谢,又问道,“可是姑娘救了我?这里是何处?”
问话间,只见一位袅娜的妇人进了院子,白衣白裙,容色极美,眉目间却一片清冷。白衣妇人走到灵栀身前,道,“此处是聂而城。我前日出城,遇到你在水边,便将你带了回来。”
白衣妇人瞥了灵栀一眼,声音冷冷,“你不必谢我,我非那闲来无事日行一善之人,把你带回来只是想问你,你身边这福寿如意玉佩是从何得来?”
灵栀自小受爹爹和娘亲教导,救命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以她自醒来之时便存了一腔热忱,待见着救命恩人,必定要好好报答一番。
如今这境地却有些尴尬。
上一辈的大荒神族皆识得,这福寿如意血玉佩为双佩,乃是连山帝君与帝后的信物,见此佩如见君上。
父君归隐后,因上面的小蝙蝠小葫芦小灵芝刻得活灵活现很是精巧,灵栀后来制糕点时便常借了来做糕点上的压花。
自那回灵栀在符禺山遭了巴冉之难,父君便索性将玉佩赠给了她,叮嘱她日日带在身上。因这玉佩通体血红,仙气盈盈,足可震慑山间灵怪。
灵栀思忖一番,无论这救命恩人存的是何意,于面子上终归是救命恩人,若这救命恩人与爹爹娘亲真有什么恩怨,更须得小心应着。
这样想着,她便端庄一笑,恭敬答道,“多谢夫人相救之恩,此佩乃是爹爹所赐,我自小便日日带在身边。”
救命恩人闻言,竟是吃了一惊,面上顿时露出几分和善之气,连忙道,“你……你难道真是连山帝君家的小帝姬?”
灵栀瞧着看救命恩人这神色,她认识这玉佩大概并非是因为与爹爹娘亲有什么过节,倒像是有些故交,便老实交代道,“正是。夫人可是识得家父?”
那白衣妇人闻言,快步上前将灵栀扶住,道,“这对血玉佩,帝后曾将她的那块赐予九戎族作信物,我夫君一直带在身边。我原想这玉佩或许是在不周山被你偶然拾得,想要取回,但那日看着你眉眼间竟与帝后有几分相像,便念着或许有万一的可能……不想你竟真是故人之女。”她说着,眼中泛起些水光。
灵栀听得不明不白。九戎族是个什么族,她夫君又是什么人,她一概不知。但娘亲既能以玉佩相赠,这位救命恩人跟他们连山家显然颇有些渊源。
白衣妇人将灵栀引进另一间十分敞亮的屋子,在一张红木椅子上摆好柔软的蚕丝垫,扶她坐下,才道,“帝后曾于我夫君有大恩。你年纪尚轻,这些前尘往事帝后大约不曾向你提及。”
她一眼瞧见方才的小丫头在门口探头探脑,忙收住了话头,走到门口打发她去煮些红糖姜水,自己又重新坐回桌前,却欲言又止。最后缓缓握了握灵栀的手道,“你受了寒,且安心在此处休养些日子。如今神族在人间可不像从前那般自在了,你若愿意,可以在此处多住一阵子,方便互相照应,柳意也能有个伴。”
灵栀点头谢过她,又向她问了称呼,然后问道,“相姨,听闻中原一带如今连年水患,只是不知这里是何处?城中情形如何?”
白衣妇人相姬微微垂着眼答道,“这里是南荒聂而城,离中原还远。这里地势高,四面皆有大泽环布,从不曾为洪水所累,也不曾缺吃少穿,只是时时有别处的灾民迁移到此地,城中如今便有些拥挤了。”
相姬对水患之事像是不太关心,将话题转开,又问了她帝君如今可好一类的日常琐事,灵栀一一答了。从床上下来溜达了这一趟,她其实觉得有些疲累。
柳意将红糖姜茶端来,相姬看着她喝下,便叮嘱她好好休息,带着柳意离开了。
灵栀一再谢过了她,躺在床上盘算着何时去冀州。
重夏她倒是不太担心,他熟水性,定会很快寻回息壤,去冀州治水。
但她于治水一事并没什么助益,若贸然前往冀州,在这水患未平的时节,反而可能再横生枝节,倒不如在这聂而城暂住一阵子,待水患过去再去寻重夏。遣鸾鸟去给他送个信便是了。
最难得的是,人间竟还有聂而这么一处不为水患所扰的地界,若能在此多垦出些田地种些谷物,便多些人可以果腹。这么想着,灵栀倒觉得这一番波折也算是有失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