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知涯回思园已经是第二天早上。
今日天气也甚合人意,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贺云洲正蹲在院子里看草叶上的露珠,映着金灿灿的朝晖越发晶莹剔透。
陆知涯进来看见陆英,让他去问问早饭何时送来。
“你这是去哪儿了?”贺云洲起身问道。
“在相宜楼,一不留神喝多了就没回来。”陆知涯说完,发现贺云洲看他的眼神颇有深意,又慌忙解释,“你别多想啊,我是在客房睡的,没做任何对不起程念的事!”
贺云洲笑了笑没说话,陆英倒是一脸喜色地从他们身边过去:“我去厨房。”
陆知涯有些迷惑,看着贺云洲问道:“他今日怎么如此高兴?”
“托你的福,有二十两银子进账,还不够他高兴的?”贺云洲道,“昨日收到程念的书信,放在桌上了。”
饶是宿醉之后脑子还有些发蒙,听到程念的名字,陆知涯也清醒过来,忙去取了信,还没看完已经眉头紧锁。
“她太冒险了!”陆知涯着急道,“算行程应该还没到宁州,我写信让她先回来。”
“你先冷静些,”贺云洲抬手拦他,“我猜再过几日,怕是你那边也会有动静,你们倒是有可能在宁州碰头。”
“东海商会的人早年就搜罗了不少在逃的海匪,那些人心狠手辣,贪婪嗜血。若真是宁王让他们秘密押送宫灯去宁州,必然挑选最狠戾之人。程念若被他们发现,怕是应付不了。”陆知涯不知不觉握紧了手,把信纸都捏皱了。“不过刚才你说我这边有动静,意思是王爷会叫我去宁州?”
贺云洲点点头:“除夕宫宴没有参加,清明祭典必然是要到场的。我猜他会叫你随行,而且是让你带着人大张旗鼓地护卫他去京城。”
陆知涯沉思一阵,忽然道:“我猜那宫灯不会运到宁州,可能会藏在途中某处,你是不是也已经想到了,所以你才让程念跟着?”
“正是。”贺云洲道,“倘若他不在,宫灯在宁州被人发现告到御前,那就是百口莫辩大罪。东海商会押运的人虽然知道内情,但想着日后还需仰赖他庇护,必然对此事严格保密。宁王一面做出倾巢而出的架势,一面把东西藏到秘密的地方。这样一来,宁州那边只需要留些人做出戒备的样子,他倒可以放心去京城,说不定回来还有意外收获。”
陆知涯觉得有些头疼,听贺云洲这样一说,宁州还没传过来的消息就像点燃还未炸响的炮竹,不能过去看引线燃烧到了哪里,更不能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而且程念那边再没消息传过来,他又开始疑神疑鬼,日日如热锅上的蚂蚁,吃不下睡不着坐不住,稍微有点动静就一惊一乍。
连陆英都被他扰乱了心神,只要他在就躲得远远的。
京城的春天比洛州来得晚,刚有些暖意又来了场春雪,树枝上的雪化尽,居然看到米粒大小的新芽。过冬的棉衣终于可以收拾起来,只是换上夹袍都觉得整个人清爽许多。
这日休沐,李娴见天气不错,便一个人溜达出府,往西市去了。果然在书摊前,看见了正在弓腰认真翻找的贾升。
李娴只当没看见,施施然走过去,从书摊另外一头慢慢挪动,看见一本封面已经残缺的簿册,正伸手去拿,没想到一旁的贾升也正好将手伸过去。
两人一对视,李娴故作惊喜道:“不想在这里遇见大人!”
贾升胡乱应了一声,讪讪地收回手。李娴拿起册子一看,原来是一本古书注记。
李娴双手将书递到贾升面前,他却并不接,抱起手边一摞书,只说了句先告辞,便去找老板结账。
李娴假意翻书,偷偷探头观察店里的动静,贾升把书摊在柜台上,拿起这本又放下那本,反复纠结不定。柜台里的老板脸上已经有了些不耐烦的神色。
终于,他只挑了三本,付完钱出门来,也不与李娴招呼,埋头匆匆而去。
李娴转身进店,见老板手里正捧了挑剩的几本书要放回去,忙笑着阻拦道:“这几本书多少钱?我要了。”
“二百文。”老板答道。
李娴爽快地付了钱,抱着书便往贾升去的方向跑。她在人群里穿梭,跑得气喘吁吁才追上。
贾升看她将书递给自己,本能地推开。
“我没别的意思。”李娴咧嘴笑道,“看先生也喜欢古籍,难得有同好之人,不愿看先生失望罢了。”
“我不是想找这些。”贾升半真半假地继续推辞,“拿回去退了吧。”
“那先生是想找哪些?我时常来这里,可以帮忙留意着。”李娴继续问。
贾升没回答,认真地看了看李娴,又思忖了一阵,才有些讪讪地说道:“上次那本《怀山游记》若是可以借我看看,便已感激不尽。”
李娴听了只是爽朗一笑:“那有何难,改日便给先生送去。”
贾升脸上有了些喜色,对李娴给的书也转了态度,只是不愿白拿,执意要付钱。
李娴再三推辞不过,将书往他怀里一塞,转身撒腿就跑。
五天之后,贾升刚出衙门口,便看见蹲在街口大树下的李娴。李娴扬了扬手里的书,挣扎着站起身,大概是腿麻了,她狠狠跺了几下脚才艰难地往前挪了几步。
“我给先生送书来。”李娴把书递过去。
贾升有些尴尬,他虽然一直惦记着这本书,却又不敢抱太大希望,只能反复告诉自己人家不过是客套几句罢了,有空再去各处书摊上看看,说不定有缘还是会遇上。
“你怎么不进去找我?”贾升接过书,手在封面上反复摩挲。
“也不是公事,不好进去打扰。”李娴笑道,“这书送给先生了。”
“这如何使得!”贾升慌忙推辞,将书递回去,“那我不能收了。”
“先生请听我说完,”李娴解释,“过了清明,秦大人的意思,是要让我去军中。一则不好带太多自己的东西,二则这书也不好保管,若是有个损坏遗失,倒不好了。交给先生我才能放心。”
贾升看着她年轻的脸,心中有些感慨。多年前,他也如眼前这个孩子一样,对诚恳又热情,只希望她能经得起风雨依旧赤子之心不改。
“今日不方便,改日请你吃顿饭,算是感谢。”贾升脸上难得有了笑容。
“不必客气,不过若有机会,我倒是很愿意跟先生请教一番。”李娴拱手道。
贾升那日带着书回家,妻子文氏已经抱怨了几句,说俸禄本就不多,哪里有钱买这么多书。贾升顺势就将李娴赠书的事讲了一遍,最后才道:“我总疑心他有什么企图,否则如何会如此热心。”
文氏翻了翻眼皮,冷笑了一声:“你倒是猜猜他图什么?人家是秦大人远房亲戚,如今又跟着恒王当差,有什么事不能的,还需要在你这里打主意?人家一片好心,你倒好,胡乱揣度揣度一气。好心当做驴肝肺!”
贾升觉得有些道理,自己无非掌管着吏部文档,李娴若是想查什么,打着恒王的名号也没人会拦着。
大概真是自己多虑了,平日里不被重视,为人又有些刻板不合群,现在都开始自轻自贱钻起牛角尖来。
他内心的疑虑多少消减了一些,可是两三日后还是没动静,难免又开始迟疑。虽然他知道李娴最近很忙,大概没时间看书,只是这许多年来所见所闻太多,他看惯了那些虚情假意的敷衍,这次不过是李娴演得比较真诚而已吧。
第四天过后,他便决定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己的愿望不能寄托在别人的施舍上。
于是,今日的惊喜在经过这几日的情绪波折之后,分外感受深切。
回家时文氏见他回家来时一团喜气,全不似往日愁眉苦脸,便问他缘由。贾升将李娴送书过来的事说了,惭愧道:“我还不如一个少年人豁达。”
“既然你邀了人家,不如改日将他请来家里吃饭,也是算作答谢了。”文氏笑道。
贾升摇头说不妥:“请客当然要去饭馆,家中不够隆重。”
文氏过来,抢了他手里的书扣在桌上,坐下认真道:“我不是舍不得那几个钱,你怎么不明白呢?请他来家里吃饭,不过也是个试探罢了。若他真的本性纯良,便不会在意你在哪里请客,请到家里来倒显得关系不那么生分。另外,我有些私心。”
文氏顿了顿,小心道:“若他能在恒王面前说几句好话,或者你也有个出头的机会,不用整日困在档案库里。”
文氏见他脸色忽然僵住,心想怕是戳了痛处,忙笑道:“我也就是个妇人见识,趁如今年岁还不算大,有机会另谋出路何不试试?只是看你每日回来都无精打采,长此以往不但辜负了才华,我也怕你将来也跟公公一样,一生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贾升心中酸楚,握住文氏的手,勉强笑道:“终究是我无用,还劳你费心。就按你说的办,我也不求他能帮到仕途前程,若能多一个可以深交的朋友,也是人生乐事。”
他心里盘算着哪日李娴再去吏部,结果过了半个月都没见人影。贾升也去过恒王府外转过两次,想着能不能遇到,结果也没见人影。他跟人打听,才知道皇陵那边修缮已经完工,近日都跟着恒王早出晚归在皇陵那边蹲着。他虽然一心惦记着还了这份人情,却无奈连人都找不到,只能暂时作罢。
今日天气也甚合人意,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贺云洲正蹲在院子里看草叶上的露珠,映着金灿灿的朝晖越发晶莹剔透。
陆知涯进来看见陆英,让他去问问早饭何时送来。
“你这是去哪儿了?”贺云洲起身问道。
“在相宜楼,一不留神喝多了就没回来。”陆知涯说完,发现贺云洲看他的眼神颇有深意,又慌忙解释,“你别多想啊,我是在客房睡的,没做任何对不起程念的事!”
贺云洲笑了笑没说话,陆英倒是一脸喜色地从他们身边过去:“我去厨房。”
陆知涯有些迷惑,看着贺云洲问道:“他今日怎么如此高兴?”
“托你的福,有二十两银子进账,还不够他高兴的?”贺云洲道,“昨日收到程念的书信,放在桌上了。”
饶是宿醉之后脑子还有些发蒙,听到程念的名字,陆知涯也清醒过来,忙去取了信,还没看完已经眉头紧锁。
“她太冒险了!”陆知涯着急道,“算行程应该还没到宁州,我写信让她先回来。”
“你先冷静些,”贺云洲抬手拦他,“我猜再过几日,怕是你那边也会有动静,你们倒是有可能在宁州碰头。”
“东海商会的人早年就搜罗了不少在逃的海匪,那些人心狠手辣,贪婪嗜血。若真是宁王让他们秘密押送宫灯去宁州,必然挑选最狠戾之人。程念若被他们发现,怕是应付不了。”陆知涯不知不觉握紧了手,把信纸都捏皱了。“不过刚才你说我这边有动静,意思是王爷会叫我去宁州?”
贺云洲点点头:“除夕宫宴没有参加,清明祭典必然是要到场的。我猜他会叫你随行,而且是让你带着人大张旗鼓地护卫他去京城。”
陆知涯沉思一阵,忽然道:“我猜那宫灯不会运到宁州,可能会藏在途中某处,你是不是也已经想到了,所以你才让程念跟着?”
“正是。”贺云洲道,“倘若他不在,宫灯在宁州被人发现告到御前,那就是百口莫辩大罪。东海商会押运的人虽然知道内情,但想着日后还需仰赖他庇护,必然对此事严格保密。宁王一面做出倾巢而出的架势,一面把东西藏到秘密的地方。这样一来,宁州那边只需要留些人做出戒备的样子,他倒可以放心去京城,说不定回来还有意外收获。”
陆知涯觉得有些头疼,听贺云洲这样一说,宁州还没传过来的消息就像点燃还未炸响的炮竹,不能过去看引线燃烧到了哪里,更不能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而且程念那边再没消息传过来,他又开始疑神疑鬼,日日如热锅上的蚂蚁,吃不下睡不着坐不住,稍微有点动静就一惊一乍。
连陆英都被他扰乱了心神,只要他在就躲得远远的。
京城的春天比洛州来得晚,刚有些暖意又来了场春雪,树枝上的雪化尽,居然看到米粒大小的新芽。过冬的棉衣终于可以收拾起来,只是换上夹袍都觉得整个人清爽许多。
这日休沐,李娴见天气不错,便一个人溜达出府,往西市去了。果然在书摊前,看见了正在弓腰认真翻找的贾升。
李娴只当没看见,施施然走过去,从书摊另外一头慢慢挪动,看见一本封面已经残缺的簿册,正伸手去拿,没想到一旁的贾升也正好将手伸过去。
两人一对视,李娴故作惊喜道:“不想在这里遇见大人!”
贾升胡乱应了一声,讪讪地收回手。李娴拿起册子一看,原来是一本古书注记。
李娴双手将书递到贾升面前,他却并不接,抱起手边一摞书,只说了句先告辞,便去找老板结账。
李娴假意翻书,偷偷探头观察店里的动静,贾升把书摊在柜台上,拿起这本又放下那本,反复纠结不定。柜台里的老板脸上已经有了些不耐烦的神色。
终于,他只挑了三本,付完钱出门来,也不与李娴招呼,埋头匆匆而去。
李娴转身进店,见老板手里正捧了挑剩的几本书要放回去,忙笑着阻拦道:“这几本书多少钱?我要了。”
“二百文。”老板答道。
李娴爽快地付了钱,抱着书便往贾升去的方向跑。她在人群里穿梭,跑得气喘吁吁才追上。
贾升看她将书递给自己,本能地推开。
“我没别的意思。”李娴咧嘴笑道,“看先生也喜欢古籍,难得有同好之人,不愿看先生失望罢了。”
“我不是想找这些。”贾升半真半假地继续推辞,“拿回去退了吧。”
“那先生是想找哪些?我时常来这里,可以帮忙留意着。”李娴继续问。
贾升没回答,认真地看了看李娴,又思忖了一阵,才有些讪讪地说道:“上次那本《怀山游记》若是可以借我看看,便已感激不尽。”
李娴听了只是爽朗一笑:“那有何难,改日便给先生送去。”
贾升脸上有了些喜色,对李娴给的书也转了态度,只是不愿白拿,执意要付钱。
李娴再三推辞不过,将书往他怀里一塞,转身撒腿就跑。
五天之后,贾升刚出衙门口,便看见蹲在街口大树下的李娴。李娴扬了扬手里的书,挣扎着站起身,大概是腿麻了,她狠狠跺了几下脚才艰难地往前挪了几步。
“我给先生送书来。”李娴把书递过去。
贾升有些尴尬,他虽然一直惦记着这本书,却又不敢抱太大希望,只能反复告诉自己人家不过是客套几句罢了,有空再去各处书摊上看看,说不定有缘还是会遇上。
“你怎么不进去找我?”贾升接过书,手在封面上反复摩挲。
“也不是公事,不好进去打扰。”李娴笑道,“这书送给先生了。”
“这如何使得!”贾升慌忙推辞,将书递回去,“那我不能收了。”
“先生请听我说完,”李娴解释,“过了清明,秦大人的意思,是要让我去军中。一则不好带太多自己的东西,二则这书也不好保管,若是有个损坏遗失,倒不好了。交给先生我才能放心。”
贾升看着她年轻的脸,心中有些感慨。多年前,他也如眼前这个孩子一样,对诚恳又热情,只希望她能经得起风雨依旧赤子之心不改。
“今日不方便,改日请你吃顿饭,算是感谢。”贾升脸上难得有了笑容。
“不必客气,不过若有机会,我倒是很愿意跟先生请教一番。”李娴拱手道。
贾升那日带着书回家,妻子文氏已经抱怨了几句,说俸禄本就不多,哪里有钱买这么多书。贾升顺势就将李娴赠书的事讲了一遍,最后才道:“我总疑心他有什么企图,否则如何会如此热心。”
文氏翻了翻眼皮,冷笑了一声:“你倒是猜猜他图什么?人家是秦大人远房亲戚,如今又跟着恒王当差,有什么事不能的,还需要在你这里打主意?人家一片好心,你倒好,胡乱揣度揣度一气。好心当做驴肝肺!”
贾升觉得有些道理,自己无非掌管着吏部文档,李娴若是想查什么,打着恒王的名号也没人会拦着。
大概真是自己多虑了,平日里不被重视,为人又有些刻板不合群,现在都开始自轻自贱钻起牛角尖来。
他内心的疑虑多少消减了一些,可是两三日后还是没动静,难免又开始迟疑。虽然他知道李娴最近很忙,大概没时间看书,只是这许多年来所见所闻太多,他看惯了那些虚情假意的敷衍,这次不过是李娴演得比较真诚而已吧。
第四天过后,他便决定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己的愿望不能寄托在别人的施舍上。
于是,今日的惊喜在经过这几日的情绪波折之后,分外感受深切。
回家时文氏见他回家来时一团喜气,全不似往日愁眉苦脸,便问他缘由。贾升将李娴送书过来的事说了,惭愧道:“我还不如一个少年人豁达。”
“既然你邀了人家,不如改日将他请来家里吃饭,也是算作答谢了。”文氏笑道。
贾升摇头说不妥:“请客当然要去饭馆,家中不够隆重。”
文氏过来,抢了他手里的书扣在桌上,坐下认真道:“我不是舍不得那几个钱,你怎么不明白呢?请他来家里吃饭,不过也是个试探罢了。若他真的本性纯良,便不会在意你在哪里请客,请到家里来倒显得关系不那么生分。另外,我有些私心。”
文氏顿了顿,小心道:“若他能在恒王面前说几句好话,或者你也有个出头的机会,不用整日困在档案库里。”
文氏见他脸色忽然僵住,心想怕是戳了痛处,忙笑道:“我也就是个妇人见识,趁如今年岁还不算大,有机会另谋出路何不试试?只是看你每日回来都无精打采,长此以往不但辜负了才华,我也怕你将来也跟公公一样,一生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贾升心中酸楚,握住文氏的手,勉强笑道:“终究是我无用,还劳你费心。就按你说的办,我也不求他能帮到仕途前程,若能多一个可以深交的朋友,也是人生乐事。”
他心里盘算着哪日李娴再去吏部,结果过了半个月都没见人影。贾升也去过恒王府外转过两次,想着能不能遇到,结果也没见人影。他跟人打听,才知道皇陵那边修缮已经完工,近日都跟着恒王早出晚归在皇陵那边蹲着。他虽然一心惦记着还了这份人情,却无奈连人都找不到,只能暂时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