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绵绵的午后,松玲正在整理新到的布料。店门铜铃轻响,飞臻携着湿气走进来,西装革履与满室锦绣格格不入,他摘下眼镜擦拭水雾,笑道:“松玲,宋氏商行接了个极重要的单子。”
松玲顿了顿,自那日分别,这是他们第一次相逢,只是,莫名其妙的,来跟她说这些不相干的做什么?
“法国领事夫人要定制十二套旗袍,仿着十二月花。那夫人指明要传统苏绣,必须手工绣,交货期只有半月。”飞臻将烫金的纸样放在柜台上,连连苦笑,“之珩急得嘴角起泡,偏巧领头绣娘烫伤了手,余下绣娘都差些功力,须得找个信得过的巧手领着才行,我这才舍着脸皮找上你。”
松玲望着纸上纠缠的花纹,想起之珩前日来借《绣谱》时,眉间都是倦色,不知已熬了多少日夜。
“你来找我……作领头绣娘?我的功力恐难当重任。”松玲没有把握。
“你的手艺,伯父的手艺,我都知道,之珩母亲得意的寿礼旗袍也是出自你手,我看错不了。我知你是千里马,今日,我来充伯乐!”飞臻顿了顿,又笑道,“之珩不愿给你压力,一直不肯开口,我知道你们的情况,我也不藏着掖着了,直说吧,你急着帮忙、无处着手,他又不愿意劳动你,我思来想去,还是我来说,你去帮忙,两全其美。”
松玲不接话,飞臻絮絮叨叨跟从前一样,她也没有反驳的余地,似乎非去不可。
飞臻突然掏出个铁皮盒,“记得吗?学生时代我们总用这个传纸条。”他手里捏着一张糖纸。
松玲很惊喜,打开铁盒一看,里面整齐码着缤纷的糖纸,原是包太妃糖的,一打开仍是甜腻的味。最上面那张泛黄的纸条上字迹潇洒地写着:”放学后到…社见。之珩”。
松玲突然笑了,之珩学生时代的字实在是不美。
“字迹虽模糊,但应是去天文社那日。我记得,因我做错了事。”
松玲不解:“为什么突然说这个?”
飞臻笑笑,继续道:“其实那日之珩为你准备了告白信,却被我故意换成了去天文社的通知。这段时间我总想,若当初没我捣乱,也许不会误你们这么多年……若说我对你的喜欢不真,倒也不公正,只是我同你在一起的由头是同之珩争斗,我总是觉得他出身比我好,其他的都赢不了我。所以……所以我事事都要与他比较。”
“他跟我说他对你有意,我吃了一惊,我那时固执,觉得他就该配一个顶漂亮、家世顶顶好的姑娘。怎么会喜欢上你呢?”他看一眼松玲,松玲撇着嘴给了他一拳。
松玲气道:“我也是瞎眼,当初没发现你这样瞧不上我。”
飞臻带着歉意笑起来,连连道歉:“是我,是我的问题,我有些偏执,有些激进,你是顶好的姑娘,许多华美的词都能放在你身上,只是我近视得很冤,离近了反而没看见你的好,离远了才恍然回味过来。”他接着说,一筐一筐的话,“他身上太有儒家君子那一套,不轻易翻脸斗狠,只有那一回,他知道是我捣鬼,找到我,上来就给了几拳,打得真狠,我现在都吃惊,从没见过他那样失态。”
“他一直喜欢你,我也知道你们俩其实更合适,无论是喜好、习惯,还是为人处世的心境都合适。我后悔没早点发现,我以为他早就释怀了,我希望现在亡羊补牢,做一点对你们有益的事。”
雨丝忽然急促起来,打在瓦当上如白珠坠落玉盘,叮叮当当,叮叮当当,松玲拈起一张糖纸,凑近鼻尖闻,当年甜腻的滋味仿佛又漫上了舌尖,然而此时却又泛起淡淡的苦涩。
自己真的没有对之珩动心过吗?他们一起吃饭,之珩会记得她的喜好,过生日,飞臻不喜欢甜,蛋糕的惊喜都是之珩挑选的,如今细细想来,每一样甜,似乎都与之珩相关。还有那一次,她和飞臻争吵,她去往西山散步排解郁闷,却绕进了密林,她本就不善于辨别方向,一直到日头西斜,她都还在打转,林子里静寂又吵闹,闹鬼的传说都争先恐后地挤进松玲的脑袋里,松玲既累且怕,哭得小心翼翼。可是之珩来了,他大声呼叫着松玲,在暮色四合时撕开了夜晚浓沉的幕布。
他们下山。越往下走,松玲越看见光亮,山的另一面浸在灿烂的光河里,白杨树闪耀着波光粼粼的光晕,一切都美,都平和,都心安。之珩走在旁边,好像也沾染到了橘色,浑身都是亮堂堂的光。
西山山下有一处极美味的面馆,松玲吃了热气腾腾的一海碗面,那样的味道再难遇见,此后多次都没有吃到那样好吃的面。那面里,应当有很复杂的内容,只是当时的松玲没有细想。
“明日辰时,领事馆要见绣娘。我会转告之珩,叫他提前等你,到时你千万来,万谢。”飞臻留下这么句话。
那么去吗?
那么去吧,也许只是朋友间的互助,她还没郑重地谢过他,还个人情吧
次日一早,晨雾还未散尽,松玲就远远地望见了之珩,他长身玉立,正与别人聊着什么,一扭头瞥见了松玲,快步迎过来。
他眸光闪闪,松玲只得低下眼,道:“我尽力,但不敢保证能令人满意。”
之珩的话里尽是笑:“我相信你,谢谢你肯来。”
“你从前没少帮我,我理当也帮你,朋友间互助也是应当的。”
“好。”之珩想,不管怎样,我仍很惊喜。
二人进了正厅里,一番介绍,领事夫人问道:“姚小姐会双面三异绣吗?我一直好奇,想亲眼看看这神奇的技法。”
松玲颔首,道了句献丑,她接过绷架,略一思忖,心中已有了选择。手中银针穿梭如蝶,牡丹的轮廓渐渐凸显出来,也还是紧张,松玲的额上密布了汗。之珩凑近看,身上的龙井香混着体温拂红了她耳际。
双面牡丹雍容华贵,栩栩如生,一面红花尽绽,一面紫花含羞,互不侵扰又互为底色。领事夫人看后赞叹不已,惹得松玲也雀跃起来。
事情进行得顺利,却也只是个开头,日后还要和之珩常常相见,松玲不知道自己的心里为什么竟有些高兴。
归途车上,之珩变戏法似的掏出油纸包。松玲接过,以为又是枣泥酥,却见里头躺着一对玉镯,她不解,之珩把玉镯竖起来,露出内壁上刻着的极小的玉兰花。“我母亲给你的。”他语气温和,“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之珩的眼睛笑如弯弯月牙。
松玲有些懵懂:“那景家小姐呢?”
之珩回道:“景顺樱出国了,她与我都不肯认这场父辈的闹剧。”
“出国?这几日吗?你们两家都应允?”松玲不可置信。
“我们两家没有联姻的必要,联姻无非是锦上添花,不是不可或缺。我和顺樱虽自小认识,但又完全不相熟,她喜欢西洋风气,喜欢国外生活,若说是朋友,我和她也今年才认识。”
“联姻毕竟是大事,宋夫人这玉镯我不能收。”松玲把玉镯推回去。
之珩眼睛一亮,似乎觉察出松玲话里不一样的味道。“我知道你一时很难相信,只是我父母是新式人物,思想并不迂腐,这件事并不复杂,你等我证明给你看。”
松玲张张了嘴,却说不出什么,忽然传来街边报童的叫卖声。定神一听,竟是关于飞臻的,留洋才子助力传统工艺振兴?留洋?
之珩不禁笑道:“洋人看重留洋背景,这时局弄个假背景也非难事,飞臻洋文极好,比之留洋归来也很显优越。”
松玲答道:“是,飞臻的洋文很好。对了……”不巧,余下的话不该说,这话头却已经开了。
“什么?”之珩问。
“没什么,飞臻说了一些旧事。”
之珩喃喃“旧事”,却没头绪,只好往坏处猜:“什么旧事?他又对你……?他竟然又!”
松玲叹道:“你想些什么?是你的旧事!”说完不由好笑,扑哧一下笑开了。她接着解释:“他当年替换了你的信,说你揍了他一顿。”
之珩恍然大悟,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笑。“原来是说那件事,飞臻说我脸都青了,我当时只想打架,他倒也坦诚,只是该还手还是还手,我打得没解气,一直要打,他心眼多,叫我等他补救,谁知他第二日就牵住了你的手。”说话间,之珩握住了松玲的手。
松玲察觉了,想要抽出手,却又安安静静没动作。
松玲顿了顿,自那日分别,这是他们第一次相逢,只是,莫名其妙的,来跟她说这些不相干的做什么?
“法国领事夫人要定制十二套旗袍,仿着十二月花。那夫人指明要传统苏绣,必须手工绣,交货期只有半月。”飞臻将烫金的纸样放在柜台上,连连苦笑,“之珩急得嘴角起泡,偏巧领头绣娘烫伤了手,余下绣娘都差些功力,须得找个信得过的巧手领着才行,我这才舍着脸皮找上你。”
松玲望着纸上纠缠的花纹,想起之珩前日来借《绣谱》时,眉间都是倦色,不知已熬了多少日夜。
“你来找我……作领头绣娘?我的功力恐难当重任。”松玲没有把握。
“你的手艺,伯父的手艺,我都知道,之珩母亲得意的寿礼旗袍也是出自你手,我看错不了。我知你是千里马,今日,我来充伯乐!”飞臻顿了顿,又笑道,“之珩不愿给你压力,一直不肯开口,我知道你们的情况,我也不藏着掖着了,直说吧,你急着帮忙、无处着手,他又不愿意劳动你,我思来想去,还是我来说,你去帮忙,两全其美。”
松玲不接话,飞臻絮絮叨叨跟从前一样,她也没有反驳的余地,似乎非去不可。
飞臻突然掏出个铁皮盒,“记得吗?学生时代我们总用这个传纸条。”他手里捏着一张糖纸。
松玲很惊喜,打开铁盒一看,里面整齐码着缤纷的糖纸,原是包太妃糖的,一打开仍是甜腻的味。最上面那张泛黄的纸条上字迹潇洒地写着:”放学后到…社见。之珩”。
松玲突然笑了,之珩学生时代的字实在是不美。
“字迹虽模糊,但应是去天文社那日。我记得,因我做错了事。”
松玲不解:“为什么突然说这个?”
飞臻笑笑,继续道:“其实那日之珩为你准备了告白信,却被我故意换成了去天文社的通知。这段时间我总想,若当初没我捣乱,也许不会误你们这么多年……若说我对你的喜欢不真,倒也不公正,只是我同你在一起的由头是同之珩争斗,我总是觉得他出身比我好,其他的都赢不了我。所以……所以我事事都要与他比较。”
“他跟我说他对你有意,我吃了一惊,我那时固执,觉得他就该配一个顶漂亮、家世顶顶好的姑娘。怎么会喜欢上你呢?”他看一眼松玲,松玲撇着嘴给了他一拳。
松玲气道:“我也是瞎眼,当初没发现你这样瞧不上我。”
飞臻带着歉意笑起来,连连道歉:“是我,是我的问题,我有些偏执,有些激进,你是顶好的姑娘,许多华美的词都能放在你身上,只是我近视得很冤,离近了反而没看见你的好,离远了才恍然回味过来。”他接着说,一筐一筐的话,“他身上太有儒家君子那一套,不轻易翻脸斗狠,只有那一回,他知道是我捣鬼,找到我,上来就给了几拳,打得真狠,我现在都吃惊,从没见过他那样失态。”
“他一直喜欢你,我也知道你们俩其实更合适,无论是喜好、习惯,还是为人处世的心境都合适。我后悔没早点发现,我以为他早就释怀了,我希望现在亡羊补牢,做一点对你们有益的事。”
雨丝忽然急促起来,打在瓦当上如白珠坠落玉盘,叮叮当当,叮叮当当,松玲拈起一张糖纸,凑近鼻尖闻,当年甜腻的滋味仿佛又漫上了舌尖,然而此时却又泛起淡淡的苦涩。
自己真的没有对之珩动心过吗?他们一起吃饭,之珩会记得她的喜好,过生日,飞臻不喜欢甜,蛋糕的惊喜都是之珩挑选的,如今细细想来,每一样甜,似乎都与之珩相关。还有那一次,她和飞臻争吵,她去往西山散步排解郁闷,却绕进了密林,她本就不善于辨别方向,一直到日头西斜,她都还在打转,林子里静寂又吵闹,闹鬼的传说都争先恐后地挤进松玲的脑袋里,松玲既累且怕,哭得小心翼翼。可是之珩来了,他大声呼叫着松玲,在暮色四合时撕开了夜晚浓沉的幕布。
他们下山。越往下走,松玲越看见光亮,山的另一面浸在灿烂的光河里,白杨树闪耀着波光粼粼的光晕,一切都美,都平和,都心安。之珩走在旁边,好像也沾染到了橘色,浑身都是亮堂堂的光。
西山山下有一处极美味的面馆,松玲吃了热气腾腾的一海碗面,那样的味道再难遇见,此后多次都没有吃到那样好吃的面。那面里,应当有很复杂的内容,只是当时的松玲没有细想。
“明日辰时,领事馆要见绣娘。我会转告之珩,叫他提前等你,到时你千万来,万谢。”飞臻留下这么句话。
那么去吗?
那么去吧,也许只是朋友间的互助,她还没郑重地谢过他,还个人情吧
次日一早,晨雾还未散尽,松玲就远远地望见了之珩,他长身玉立,正与别人聊着什么,一扭头瞥见了松玲,快步迎过来。
他眸光闪闪,松玲只得低下眼,道:“我尽力,但不敢保证能令人满意。”
之珩的话里尽是笑:“我相信你,谢谢你肯来。”
“你从前没少帮我,我理当也帮你,朋友间互助也是应当的。”
“好。”之珩想,不管怎样,我仍很惊喜。
二人进了正厅里,一番介绍,领事夫人问道:“姚小姐会双面三异绣吗?我一直好奇,想亲眼看看这神奇的技法。”
松玲颔首,道了句献丑,她接过绷架,略一思忖,心中已有了选择。手中银针穿梭如蝶,牡丹的轮廓渐渐凸显出来,也还是紧张,松玲的额上密布了汗。之珩凑近看,身上的龙井香混着体温拂红了她耳际。
双面牡丹雍容华贵,栩栩如生,一面红花尽绽,一面紫花含羞,互不侵扰又互为底色。领事夫人看后赞叹不已,惹得松玲也雀跃起来。
事情进行得顺利,却也只是个开头,日后还要和之珩常常相见,松玲不知道自己的心里为什么竟有些高兴。
归途车上,之珩变戏法似的掏出油纸包。松玲接过,以为又是枣泥酥,却见里头躺着一对玉镯,她不解,之珩把玉镯竖起来,露出内壁上刻着的极小的玉兰花。“我母亲给你的。”他语气温和,“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之珩的眼睛笑如弯弯月牙。
松玲有些懵懂:“那景家小姐呢?”
之珩回道:“景顺樱出国了,她与我都不肯认这场父辈的闹剧。”
“出国?这几日吗?你们两家都应允?”松玲不可置信。
“我们两家没有联姻的必要,联姻无非是锦上添花,不是不可或缺。我和顺樱虽自小认识,但又完全不相熟,她喜欢西洋风气,喜欢国外生活,若说是朋友,我和她也今年才认识。”
“联姻毕竟是大事,宋夫人这玉镯我不能收。”松玲把玉镯推回去。
之珩眼睛一亮,似乎觉察出松玲话里不一样的味道。“我知道你一时很难相信,只是我父母是新式人物,思想并不迂腐,这件事并不复杂,你等我证明给你看。”
松玲张张了嘴,却说不出什么,忽然传来街边报童的叫卖声。定神一听,竟是关于飞臻的,留洋才子助力传统工艺振兴?留洋?
之珩不禁笑道:“洋人看重留洋背景,这时局弄个假背景也非难事,飞臻洋文极好,比之留洋归来也很显优越。”
松玲答道:“是,飞臻的洋文很好。对了……”不巧,余下的话不该说,这话头却已经开了。
“什么?”之珩问。
“没什么,飞臻说了一些旧事。”
之珩喃喃“旧事”,却没头绪,只好往坏处猜:“什么旧事?他又对你……?他竟然又!”
松玲叹道:“你想些什么?是你的旧事!”说完不由好笑,扑哧一下笑开了。她接着解释:“他当年替换了你的信,说你揍了他一顿。”
之珩恍然大悟,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笑。“原来是说那件事,飞臻说我脸都青了,我当时只想打架,他倒也坦诚,只是该还手还是还手,我打得没解气,一直要打,他心眼多,叫我等他补救,谁知他第二日就牵住了你的手。”说话间,之珩握住了松玲的手。
松玲察觉了,想要抽出手,却又安安静静没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