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秋看到萧云起走出来,也没问他为何去了这么久,只继续带着他往前走。
二人都未说话,一路走到了水榭。
“你……”
“你……”
在踏入水榭之后,似是心照不宣,两人同时开口。
叶知秋没忍住,笑了出来。
萧云起弯唇,“你想说什么?”
“我是想问你要喝什么,我让人去拿。”
萧云起回头看了眼候在外头的茯苓,低声道:“不用了,我有话跟你说。”
他忽然正色,叶知秋也收起了笑容,朝茯苓摆了摆手,示意她走开后,又看向萧云起。
萧云起牵起她的手,走到石桌旁坐下。
然而两人坐下后,萧云起却忽然不说话了。
他看着叶知秋的眼睛,嘴唇抿成一条线,来之前想好的话此刻却迟迟开不了口。
叶知秋见他慢慢挪开视线,心思一转,有了想法。知道他或许难以开口,她便先找了个话题。
“你负责宁远侯的案子,可知道他为何要令郭煜落榜?”
这个问题自那日得知郭煜死讯之后便一直缠绕在她的心头,她怎么也想不明白,既然卓雄想要靠郭煜拉拢郭家,那为何又要在承诺帮助郭煜考取功名之后又令他落榜呢?
她想不明白,但又不敢去找华鸿甫询问,只好一直憋在心里,今日正好萧云起来了,她才又想起了这个问题。
萧云起似是没想到她会问这个,沉吟片刻,答道:“这正是卓雄阴险的地方,士农工商,商排最末,卓雄心底是瞧不起郭家的,他想要拉拢郭家,也只是想得到郭家在廊州的关系网,最终的目的是整个廊州。”
他继续道:“就是因为他看不起郭家,所以就不可能真的按照承诺的那样去做。答应了就要做到,会让他感觉自己被人胁迫,丢了面子。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帮助郭煜在会试中取得成绩。”
“在郭煜到达京城后,他先是派人带着郭煜四处游览,享受京城的繁华富贵,让他逐渐迷失自己,然后在会试时令他落榜,如此一来,郭煜就会因为放不下京城的一切以及承受不住落榜的结果而更加依赖他。”
“郭煜是郭家未来的家主,只要控制了他,郭家就会变成他的手中之物。至于他何时能当上家主,那就是卓雄能够操控的事情了。”
他缓缓地讲述,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却让叶知秋不寒而栗。
在卓雄的眼里,即便是郭家这样地方富户,也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
“但他没有想到,郭煜并不信任他,不光留了证据,在落榜之后还想通了一切。”叶知秋不禁叹道,“只是为时已晚,他自己被卓雄的人耗空了身子,根本承受不住事情真相带给他的冲击。”
湖面起了风,将水榭四周的帷幔轻轻托起。
萧云起看着落在地上的被分割成一条一条的阳光,思绪飘回了几个时辰前。
卓雄的案子告一段落,他作为主审官,进宫将案件有关的一切呈给圣人过目。
圣人对他做事十分放心,加之并不想再看到有关卓雄的任何事情,于是只匆匆看了两眼便放到了一边。
萧云起不需要在官署当值,此案结束后也暂时也没什么事情要忙,圣人便将他留下陪自己对弈。
两人下了三盘,皆以圣人失败告终。他倒是也不恼,只是指着棋盘跟冯英说,这满朝臣子,也就只有萧云起与他下棋时不会让着他了。
听了这话,萧云起也笑着接道:“既然臣赢了,那可否向陛下讨个赏赐?”
圣人被他逗笑,指着他看向身后的冯英,“好啊,都会跟朕讨赏赐了。”说罢,大手一挥,“说吧,朕倒是要看看你要什么赏赐。”
萧云起却依旧不依不饶,“陛下先答应,臣才会说。”
圣人被他激起了兴趣,“难得啊,你竟也会和朕打哑谜了?行,朕答应你,这下能说了吧?”
得到允诺,萧云起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起身撩起袍角跪在了圣人面前。
“臣想要靖远军先锋营启程南下,驻扎于云勃边界。”
一语落地,圣人微愣,“你说什么?”
萧云起重复,“臣想带靖远军南下,围攻勃州。”
圣人惊怒而起,“萧云起!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臣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萧云起抬眸看向圣人的眼睛,“臣要带靖远军南下,围攻勃州。”
“萧云起!”圣人抬手指着他,“你可知道此举意味着什么!万俟祀是南境军的统帅,手握十万兵马,驻守勃州十几年,你无凭无据就要带兵围攻,叫朕如何准允?”
“无凭无据?陛下怎知臣是无凭无据?万俟祀做过什么,难道陛下就连一丝一毫都不知道吗?”
“你!”圣人一口气被堵在胸口,向后跌坐在榻上。
冯英手忙脚乱地扶着他坐稳,又是拍背又是倒茶,生怕他这口气缓不过来。
萧云起依旧跪在原地,没有像冯英一样慌乱,也没有因自己的过失而感到愧疚,他只是安静地跪着,脊背挺得笔直。
圣人饮了几口茶,稍稍缓过来些,一手撑着膝盖,看向萧云起。
眼前倔强的身影和五年前那个雪夜跪在殿外的少年慢慢重合,只是比之当年,他的肩膀宽了些,身量高了些,轮廓硬朗了些,脾气也更加捉摸不透了些。
那与萧行舟六七分相像的五官令他又想起了那个阴风怒号的日子,他亲自送他出征,却再也没有等到他回来。
他叹了口气,终是败下阵来。
他老了,有些事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说说吧,你是怎么想的。”
萧云起抬起眼眸,望向坐在榻上的老人。
因方才剧烈的咳嗽,他的脊背有些佝偻,透着一股日薄西山的苍凉。
他的眼睫轻眨,复又垂下了眸子。
“自去年臣回京开始,种种迹象表明,万俟祀怀有狼子野心,不得不除。”
他声音平稳,“奉州一案,是臣掀起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天下人,有人与敌国做交易,购买战马,或有造反之心。高延一案,是万俟祀为了让陛下召他回京制造的,故意引得陛下怀疑南楚异动,好召他前来询问。臣知道他所想,是以便顺水推舟,想看看他到底要做什么。”
“姚安的南楚暗探在被捕后交代,是万俟祀放他们进入大魏,也是万俟祀为他们在云州做事提供掩护。而万俟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与南楚长公主阿加纳做了交易。他帮阿加纳夺得南楚皇的位置,阿加纳则在他挥军北上之时出兵援助。”
“呼勒卓使团来京之后,塔什提曾在半夜前去将军府,目的是为了让万俟祀兑现当年承诺,帮助泰恩拥护的大皇子坐上可汗之位。可惜他将万俟祀想得太简单了,他不愿出手相帮,但又想继续借助泰恩的力量,于是便绑架了塔什提,想要以此威胁泰恩继续与之合作。只不过后来塔什提得救,他的计划落了空。”
“至于最近的卓雄一案,本是万俟祀为了通过控制郭家继而掌握整个廊州所设的局。廊州位于京畿东侧,控制了廊州,就相当于扼住了京畿的咽喉。他想通过郭家掌握廊州大小官员的把柄,尤其是身为东海水师统帅以及郭家女婿的洪继业。”
“奉州一案,是有人从呼勒卓购买战马;姚安一案,是有人与南楚长公主的暗中结盟;呼勒卓一事,是有人要借呼勒卓王师为己用;卓雄一案,是有人要控制东海水师。所有的线索证据都指向勃州,指向万俟祀。”
“按照他原来的计划,此刻他的手里会握有南境军、庆阳军以及东海水师,到时战事打响,北面再有呼勒卓的王师牵制住靖远军,如此一来,整个京畿就处在孤立无援的状况,万俟祀的兵马便可北上直取京城。”
圣人眉头紧锁,心中震惊,却不是因为他所说的事情,而是震惊他竟能查到如此隐晦的辛秘。
万俟祀的野心由来已久,他不痴不傻,又怎会不知道,只不过是因为他在勃州树大根深,这么多年又隐藏得极好,即便他想要铲除却无从下手。
更何况,朝堂需要制衡,曾经萧行舟还在的时候,北有靖远军,西有抚西军,南有南境军,他们三家互相牵制,互为约束,是他乐意看到的场面。
只是因为当年一战,萧行舟战死,靖远军遭受重创,在萧云起还不能担起大任的这几年,万俟祀已是变得越发狂妄。
不过,也确实到了该处理的地步,不然如此继续下去,恐怕将来勃州百姓是只知有万俟祀,不知有皇帝了。
“这些都是你空口所说,朕还是那句话,要想动兵,必须要有一个能够说服天下人的理由,不然就算是靖远军,那也是不义之师,这仗也是不义之战,是要遭受千古骂名的。”
他语重心长地说着,萧云起听出了他的意思,他其实早就对万俟祀心存不满,万俟祀手握重兵,又远在西南边陲,但凡有一点不轨之心,都将酿成大祸。
他想给万俟祀一点教训,但却又不愿背负这样的骂名。
他眼眸低垂,心中不由嗤笑。
他还是和当年一样,空有壮志,却胆小多疑。送兵出征时的真情不假,但为了制衡朝堂,放任臣子互相构陷却假装不知的心思也是真。
“臣有理由,也有证据,陛下大可放心。”他说,“此刻,只需陛下准许臣带兵南下。”
勤政殿里能映出人影的地砖上落下窗外耀眼的阳光,就像此刻洒落在水榭中的斑驳一样,刺得他眼眶发酸。
他从思绪中抽离出来,置于膝上的手握紧又松开。
“之前在崇福寺,你说当年你在院中的树下看到了一双脚印。”
他忽然提起往事,叶知秋不明所以。
他又继续道:“其实当时我犹豫过,要不要去和你告个别。”
他低着头,指尖从刺绣的松竹纹路上划过,“但那晚太冷了,雪下了一夜,好像不会停一样,那时候你都已经睡下了,我不想再把你叫起来,真的太冷了。”
“我连夜去了北境,但北境更冷,比那天晚上还要冷,漫山遍野都是惨白的雪和鲜红的血,盯着看久了,眼前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只剩下耳边像是要把人吃了一样的寒风。”
“之后那段日子,我好像杀红了眼,那柄银枪穿过一个又一个人的胸膛。你知道吗,人血刚喷出来的时候是烫的,很烫,就像火炉上刚滚开的沸水一样,溅在脸上,能烫出一个洞来。”
“我那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等回来后冷静下来,我发现我没有办法面对你,下意识选择了逃避。”
“所以,我一直都欠你一个解释,不管是当年的真相,还是这些年做的事,我都应该和你说清楚。”
他说完,抬眸看向叶知秋,他眼里复杂的情绪让叶知秋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心中隐隐好奇,但还是不愿他为难。
“我确实很好奇当年的事情,但说与不说取决于你,只要不会给你带来困扰,或者说出来你会好受一些,那么无论何时,我都愿意听。”
他深深地看了叶知秋一眼,“谢谢你。”
说罢,他沉了口气,缓缓说道:“六年前,呼勒卓一反常态,在冬季举兵南下,我父亲与圣人商量后,准备北上御敌,随行的官员里有一人名为郑千里,此人只是兵部职方司一名八品主事,负责掌管地图。”
“他一路随行,但却始终默默无闻,虽掌管地图,但到了沧州营之后,他便将地图送到了主帐,再无过问。这一举动让他在沧州营里得了不少好名声,大家都觉得他懂事,不会借此为难。”
“但就是这个看起来不争抢、有眼色的小小主事,却是万俟祀安插在靖远军里的眼线。”
“谁也不知道,郑千里自幼便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只要是看过一遍的东西,他都能分毫不差地默下来,更别提,在沧州营里他不知看过多少遍的布防图。”
“郑千里将布防图临摹了一份,暗中交给了万俟祀提前安排在沧州营外的人,由他交到了呼勒卓将领的手中。在那之前,呼勒卓已经被靖远军打到了关外十里处,但在那之后,呼勒卓王师根据那份布防图,一次次破解我军的进攻,重新将靖远军逼退至洪峪关内。”
“此事之后,我父亲意识到是军中出了叛徒,是以之后的战术,只有他在军中的几个心腹知晓。”
“但他一生光明磊落,怎么也没想到出卖他的会是与他有过命交情的兄弟。”
二人都未说话,一路走到了水榭。
“你……”
“你……”
在踏入水榭之后,似是心照不宣,两人同时开口。
叶知秋没忍住,笑了出来。
萧云起弯唇,“你想说什么?”
“我是想问你要喝什么,我让人去拿。”
萧云起回头看了眼候在外头的茯苓,低声道:“不用了,我有话跟你说。”
他忽然正色,叶知秋也收起了笑容,朝茯苓摆了摆手,示意她走开后,又看向萧云起。
萧云起牵起她的手,走到石桌旁坐下。
然而两人坐下后,萧云起却忽然不说话了。
他看着叶知秋的眼睛,嘴唇抿成一条线,来之前想好的话此刻却迟迟开不了口。
叶知秋见他慢慢挪开视线,心思一转,有了想法。知道他或许难以开口,她便先找了个话题。
“你负责宁远侯的案子,可知道他为何要令郭煜落榜?”
这个问题自那日得知郭煜死讯之后便一直缠绕在她的心头,她怎么也想不明白,既然卓雄想要靠郭煜拉拢郭家,那为何又要在承诺帮助郭煜考取功名之后又令他落榜呢?
她想不明白,但又不敢去找华鸿甫询问,只好一直憋在心里,今日正好萧云起来了,她才又想起了这个问题。
萧云起似是没想到她会问这个,沉吟片刻,答道:“这正是卓雄阴险的地方,士农工商,商排最末,卓雄心底是瞧不起郭家的,他想要拉拢郭家,也只是想得到郭家在廊州的关系网,最终的目的是整个廊州。”
他继续道:“就是因为他看不起郭家,所以就不可能真的按照承诺的那样去做。答应了就要做到,会让他感觉自己被人胁迫,丢了面子。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帮助郭煜在会试中取得成绩。”
“在郭煜到达京城后,他先是派人带着郭煜四处游览,享受京城的繁华富贵,让他逐渐迷失自己,然后在会试时令他落榜,如此一来,郭煜就会因为放不下京城的一切以及承受不住落榜的结果而更加依赖他。”
“郭煜是郭家未来的家主,只要控制了他,郭家就会变成他的手中之物。至于他何时能当上家主,那就是卓雄能够操控的事情了。”
他缓缓地讲述,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却让叶知秋不寒而栗。
在卓雄的眼里,即便是郭家这样地方富户,也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
“但他没有想到,郭煜并不信任他,不光留了证据,在落榜之后还想通了一切。”叶知秋不禁叹道,“只是为时已晚,他自己被卓雄的人耗空了身子,根本承受不住事情真相带给他的冲击。”
湖面起了风,将水榭四周的帷幔轻轻托起。
萧云起看着落在地上的被分割成一条一条的阳光,思绪飘回了几个时辰前。
卓雄的案子告一段落,他作为主审官,进宫将案件有关的一切呈给圣人过目。
圣人对他做事十分放心,加之并不想再看到有关卓雄的任何事情,于是只匆匆看了两眼便放到了一边。
萧云起不需要在官署当值,此案结束后也暂时也没什么事情要忙,圣人便将他留下陪自己对弈。
两人下了三盘,皆以圣人失败告终。他倒是也不恼,只是指着棋盘跟冯英说,这满朝臣子,也就只有萧云起与他下棋时不会让着他了。
听了这话,萧云起也笑着接道:“既然臣赢了,那可否向陛下讨个赏赐?”
圣人被他逗笑,指着他看向身后的冯英,“好啊,都会跟朕讨赏赐了。”说罢,大手一挥,“说吧,朕倒是要看看你要什么赏赐。”
萧云起却依旧不依不饶,“陛下先答应,臣才会说。”
圣人被他激起了兴趣,“难得啊,你竟也会和朕打哑谜了?行,朕答应你,这下能说了吧?”
得到允诺,萧云起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起身撩起袍角跪在了圣人面前。
“臣想要靖远军先锋营启程南下,驻扎于云勃边界。”
一语落地,圣人微愣,“你说什么?”
萧云起重复,“臣想带靖远军南下,围攻勃州。”
圣人惊怒而起,“萧云起!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臣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萧云起抬眸看向圣人的眼睛,“臣要带靖远军南下,围攻勃州。”
“萧云起!”圣人抬手指着他,“你可知道此举意味着什么!万俟祀是南境军的统帅,手握十万兵马,驻守勃州十几年,你无凭无据就要带兵围攻,叫朕如何准允?”
“无凭无据?陛下怎知臣是无凭无据?万俟祀做过什么,难道陛下就连一丝一毫都不知道吗?”
“你!”圣人一口气被堵在胸口,向后跌坐在榻上。
冯英手忙脚乱地扶着他坐稳,又是拍背又是倒茶,生怕他这口气缓不过来。
萧云起依旧跪在原地,没有像冯英一样慌乱,也没有因自己的过失而感到愧疚,他只是安静地跪着,脊背挺得笔直。
圣人饮了几口茶,稍稍缓过来些,一手撑着膝盖,看向萧云起。
眼前倔强的身影和五年前那个雪夜跪在殿外的少年慢慢重合,只是比之当年,他的肩膀宽了些,身量高了些,轮廓硬朗了些,脾气也更加捉摸不透了些。
那与萧行舟六七分相像的五官令他又想起了那个阴风怒号的日子,他亲自送他出征,却再也没有等到他回来。
他叹了口气,终是败下阵来。
他老了,有些事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说说吧,你是怎么想的。”
萧云起抬起眼眸,望向坐在榻上的老人。
因方才剧烈的咳嗽,他的脊背有些佝偻,透着一股日薄西山的苍凉。
他的眼睫轻眨,复又垂下了眸子。
“自去年臣回京开始,种种迹象表明,万俟祀怀有狼子野心,不得不除。”
他声音平稳,“奉州一案,是臣掀起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天下人,有人与敌国做交易,购买战马,或有造反之心。高延一案,是万俟祀为了让陛下召他回京制造的,故意引得陛下怀疑南楚异动,好召他前来询问。臣知道他所想,是以便顺水推舟,想看看他到底要做什么。”
“姚安的南楚暗探在被捕后交代,是万俟祀放他们进入大魏,也是万俟祀为他们在云州做事提供掩护。而万俟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与南楚长公主阿加纳做了交易。他帮阿加纳夺得南楚皇的位置,阿加纳则在他挥军北上之时出兵援助。”
“呼勒卓使团来京之后,塔什提曾在半夜前去将军府,目的是为了让万俟祀兑现当年承诺,帮助泰恩拥护的大皇子坐上可汗之位。可惜他将万俟祀想得太简单了,他不愿出手相帮,但又想继续借助泰恩的力量,于是便绑架了塔什提,想要以此威胁泰恩继续与之合作。只不过后来塔什提得救,他的计划落了空。”
“至于最近的卓雄一案,本是万俟祀为了通过控制郭家继而掌握整个廊州所设的局。廊州位于京畿东侧,控制了廊州,就相当于扼住了京畿的咽喉。他想通过郭家掌握廊州大小官员的把柄,尤其是身为东海水师统帅以及郭家女婿的洪继业。”
“奉州一案,是有人从呼勒卓购买战马;姚安一案,是有人与南楚长公主的暗中结盟;呼勒卓一事,是有人要借呼勒卓王师为己用;卓雄一案,是有人要控制东海水师。所有的线索证据都指向勃州,指向万俟祀。”
“按照他原来的计划,此刻他的手里会握有南境军、庆阳军以及东海水师,到时战事打响,北面再有呼勒卓的王师牵制住靖远军,如此一来,整个京畿就处在孤立无援的状况,万俟祀的兵马便可北上直取京城。”
圣人眉头紧锁,心中震惊,却不是因为他所说的事情,而是震惊他竟能查到如此隐晦的辛秘。
万俟祀的野心由来已久,他不痴不傻,又怎会不知道,只不过是因为他在勃州树大根深,这么多年又隐藏得极好,即便他想要铲除却无从下手。
更何况,朝堂需要制衡,曾经萧行舟还在的时候,北有靖远军,西有抚西军,南有南境军,他们三家互相牵制,互为约束,是他乐意看到的场面。
只是因为当年一战,萧行舟战死,靖远军遭受重创,在萧云起还不能担起大任的这几年,万俟祀已是变得越发狂妄。
不过,也确实到了该处理的地步,不然如此继续下去,恐怕将来勃州百姓是只知有万俟祀,不知有皇帝了。
“这些都是你空口所说,朕还是那句话,要想动兵,必须要有一个能够说服天下人的理由,不然就算是靖远军,那也是不义之师,这仗也是不义之战,是要遭受千古骂名的。”
他语重心长地说着,萧云起听出了他的意思,他其实早就对万俟祀心存不满,万俟祀手握重兵,又远在西南边陲,但凡有一点不轨之心,都将酿成大祸。
他想给万俟祀一点教训,但却又不愿背负这样的骂名。
他眼眸低垂,心中不由嗤笑。
他还是和当年一样,空有壮志,却胆小多疑。送兵出征时的真情不假,但为了制衡朝堂,放任臣子互相构陷却假装不知的心思也是真。
“臣有理由,也有证据,陛下大可放心。”他说,“此刻,只需陛下准许臣带兵南下。”
勤政殿里能映出人影的地砖上落下窗外耀眼的阳光,就像此刻洒落在水榭中的斑驳一样,刺得他眼眶发酸。
他从思绪中抽离出来,置于膝上的手握紧又松开。
“之前在崇福寺,你说当年你在院中的树下看到了一双脚印。”
他忽然提起往事,叶知秋不明所以。
他又继续道:“其实当时我犹豫过,要不要去和你告个别。”
他低着头,指尖从刺绣的松竹纹路上划过,“但那晚太冷了,雪下了一夜,好像不会停一样,那时候你都已经睡下了,我不想再把你叫起来,真的太冷了。”
“我连夜去了北境,但北境更冷,比那天晚上还要冷,漫山遍野都是惨白的雪和鲜红的血,盯着看久了,眼前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只剩下耳边像是要把人吃了一样的寒风。”
“之后那段日子,我好像杀红了眼,那柄银枪穿过一个又一个人的胸膛。你知道吗,人血刚喷出来的时候是烫的,很烫,就像火炉上刚滚开的沸水一样,溅在脸上,能烫出一个洞来。”
“我那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等回来后冷静下来,我发现我没有办法面对你,下意识选择了逃避。”
“所以,我一直都欠你一个解释,不管是当年的真相,还是这些年做的事,我都应该和你说清楚。”
他说完,抬眸看向叶知秋,他眼里复杂的情绪让叶知秋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心中隐隐好奇,但还是不愿他为难。
“我确实很好奇当年的事情,但说与不说取决于你,只要不会给你带来困扰,或者说出来你会好受一些,那么无论何时,我都愿意听。”
他深深地看了叶知秋一眼,“谢谢你。”
说罢,他沉了口气,缓缓说道:“六年前,呼勒卓一反常态,在冬季举兵南下,我父亲与圣人商量后,准备北上御敌,随行的官员里有一人名为郑千里,此人只是兵部职方司一名八品主事,负责掌管地图。”
“他一路随行,但却始终默默无闻,虽掌管地图,但到了沧州营之后,他便将地图送到了主帐,再无过问。这一举动让他在沧州营里得了不少好名声,大家都觉得他懂事,不会借此为难。”
“但就是这个看起来不争抢、有眼色的小小主事,却是万俟祀安插在靖远军里的眼线。”
“谁也不知道,郑千里自幼便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只要是看过一遍的东西,他都能分毫不差地默下来,更别提,在沧州营里他不知看过多少遍的布防图。”
“郑千里将布防图临摹了一份,暗中交给了万俟祀提前安排在沧州营外的人,由他交到了呼勒卓将领的手中。在那之前,呼勒卓已经被靖远军打到了关外十里处,但在那之后,呼勒卓王师根据那份布防图,一次次破解我军的进攻,重新将靖远军逼退至洪峪关内。”
“此事之后,我父亲意识到是军中出了叛徒,是以之后的战术,只有他在军中的几个心腹知晓。”
“但他一生光明磊落,怎么也没想到出卖他的会是与他有过命交情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