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姑妈把父亲医院里的后事处理完后。
我们按照习俗,也是姑妈早就计划好的,晚上一起去父亲的房子给他守丧。
这栋房子原是我爷爷的,爷爷退休前在文化局是个干部,分了这市中心五室两厅,一百几十平米的大房子,爷爷去世后,便留给了我爸。
对于守丧这件事,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十五岁那年爷爷去世时,自己也是在这栋房子里守丧的。
那晚的情形令当时的我多少有些大开眼界:
我们先在家门口用一口大铁锅烧了不少纸钱。然后每个人按照规矩从锅上面跨过去,不知道有什么寓意。再等了没一会,父亲的朋友们陆续到了,他们最远有的竟是得到消息立刻从北京飞过来的。等夜要深了,便不再有前来悼念的人,男人们便在客厅里摆起麻将桌,抽着一支又一支的烟轮番搓起来。就连我这样的半大小子,也获得了和下场休息的叔叔伯伯们,彻夜闲聊吹牛的资格。
等到第二天上午,走出家门看见我们这栋楼门口竟摆了六七个花圈,大都是来自爷爷和父亲工作的单位。大家各自找地方睡觉,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要持续三天。再之后去殡仪馆见最后一面然后进行遗体火化下葬。
大学毕业以后,即使回武汉我也没再住到以前家里,倒不是我心存什么芥蒂。是因为自从我的父母分开后,母亲就离开武汉去了别的城市生活,父亲虽然留在武汉,但也搬去武昌学校那边孙阿姨的住处,也就是妹妹的家。这栋房子便没人住了,自然没人打扫维持,直接住很不方便。
所以这是时隔近八年后,我再次踏进这间老房子。
姑妈已经提前些日子把这里打扫了一遍。
大家都没换拖鞋,一进屋子,便能闻到里面散发出的一股各种老物件发酵了似的味道。
我进门随便走了走,我曾经的卧室已经变成半个杂物间,从墙上脱落的海报像旧报纸一样卷起堆放在地上,旁边还堆放着估计大部分是父亲单位发的各种产品,像是洗衣液、过期的干货土产、各种白酒还有一套不知是否昂贵的音响,包装都基本完整。
我翻了翻自己曾经贴到墙上的那些球星海报和书架上蒙尘的各种青少年书籍,感觉那些无聊便触碰审视它们一番的日子,仿佛就在上周。
房子的客厅有两面墙整个就是书架,上面摆放着的上千册书大概是这间屋子过去最大的骄傲。
这些书绝大多数是我爷爷以前工作时留下的,很多即使当年保存得很好,现在也已经封皮起褶书页发黄了,情况严重的全都陆续放到最上层的木柜子里了。而显眼位置玻璃柜里摆着的,是精装有硬壳子封皮的各种国内外名著,都像藏书室那样按一定规律摆放在一起。
我首先驻足的是国内名著区,占了几乎半面墙的空间。小说有:四大名著、《鲁迅全集》《老舍全集》《平凡的世界》等等,非小说有完整一套二十四史、四书五经、《周易》《资治通鉴》《说文解字》云云。我找了找,我所知道的特别有名的古书里面,似乎就缺一本《文心雕龙》了。
旁边的国外名著区就小得多了,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不到。基本只有名著小说,像《战争与和平》《基督山恩仇记》《神曲》《约翰·克里斯朵夫》等等,也都是精装全本。
另外一边墙上,一半是各种名人传记,相较前面那些大部头来说,这边的书普遍薄不少,但是密密麻麻的人名,囊括了近两百年大部分的“帝王将相”。
另一半靠客厅入口的玻璃柜子里,放了不少党史相关的书籍。像是《MZD文集选编》《MZD的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新中国建设成就年鉴》,名字许多都很长。这里面人物相关的,像是前两本,是爷爷在时购入的,后面那两本,则是父亲后来参加各种党员培训活动时后添的。
所有这些书虽然在我十八岁之前几乎和我每天生活在一起,可自己长久以来几乎没有正眼看过它们,就像是对待墙纸上的纹理一样。现在抬眼望去,竟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我想这不能怪我那时没有“好读书,读好书”的情操,也不能怪父母没有着力对我进行这方面培养。只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书摆在那里,从来就不是准备用来看的,更何况我一直是个动辄就把东西弄脏弄破的粗心孩子,若是拿来闻闻书香的功夫就弄脏了封皮,那就太不合适了。
姑妈把之前就准备好的遗像摆在了一面书柜正中央的台子上,又拿起扫帚简单扫了扫后,便也围着茶几坐下。大概是都疲惫了,也觉得无话可说,便很久没人说话。
大门突然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开门是一个女人,我认出那是妹妹的母亲孙阿姨。
孙阿姨比我爸年轻将近十岁的样子,也有大概五十了。看得出来孙阿姨大概年轻时候很漂亮,否则也不会有妹妹现在的样子。
如今即使年华已逝,孙阿姨也还是没有完全放弃对自己外表的管理。她头发烫得微卷,染了深棕色。上身外面是件灰色毛线衣,下边是黑色尼龙布的连衣裙,脚上踏着的黑色女鞋,根不高不低,既不会给人有轻佻的联想,也不会让人觉得像是大妈的布鞋那般老土。
她站在门外直直地挺着身体,朝里望了几眼,才迈步径直走进来。
鞋跟踏在地板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来到客厅后,她先是看着姑妈点点头打招呼,又以不同的目光扫视我跟妹妹。当她看到了书架上的遗像时,便走过去注视了半晌,双手合十微微向前鞠了一下头。
我们坐在沙发上似乎都在看着她,她冲我跟姑妈两人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便看着妹妹柔声说:
“烟烟。”
“出来一下吧,我们说说话。”
妹妹身体没动,看着她妈说:“就在这说吧,都不是外人。”
孙阿姨脸上露出尴尬又为难的表情,正要再说什么,姑妈起身站了起来。
“时候也不早,我走了。”
孙阿姨说了句辛苦了。我跟妹妹把姑妈送到门口,姑妈转头叮嘱我们:
“延言你原来的房间太乱就别去睡了,客房还有原来你们爸爸的房间,床单和被褥什么的都给你们铺好了,如果嫌冷不够柜子里还有加的,你会自己换被褥吧?不会就盖两层薄的。卫生纸厕所里我买了一大袋子……”说完刚要转身又想起别的,看着我继续开口说:“还缺什么生活物品可以去旁边超市买一下回来。照顾下你妹妹,两个人这几天互帮互助别闹别的事……”
我们连声说好,本想把姑妈送到电梯口,她摆摆手说不用,想起便说让我明天记得带妹妹一起去看望一下奶奶,提醒我别提我爸的事。又对妹妹说让她好好多听妈的话,便一个人走了。
我俩一前一后返回客厅里,孙阿姨此时坐在了刚刚姑妈位置的旁边,我看着妹妹往远端的小沙发上坐下,自己只好坐对面靠近孙阿姨的小沙发上。
坐下后,我本以为孙阿姨就要跟女儿谈话,没想她先一脸温柔地看着我:“没太伤心吧。”
我默然不知如何应答,只好做出一副有些沉重的样子,点了点头。
孙阿姨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后来数里面有两万块钱,递给我说:“这段时间烟烟在你那挺闹腾添麻烦了吧?肯定花销不少……”
我手刚接过信封,意识到是要给我钱,忙推回去说:“不不,孙阿姨不用这样。”
“她是我妹妹,都是应该的嘛。”
孙阿姨早已把手缩了回去:“哥哥是哥哥,父母在,也没有让哥哥承担的道理,你就收下吧,我心里也过得去些。”
我看着孙阿姨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样子,心里觉得别扭但又无法推脱,便先把那鼓囊囊的信封拿在手里,嘴里嘟囔:“那我后面留给妹妹吧。”
也许是说话声音不大,孙阿姨没有理会我最后一句话,脸已经看向妹妹那边,语气略微严肃了些,但仍是柔声柔气地说:
“烟烟。”
“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学校?”
妹妹靠在沙发上,满脸不悦。
“我早说过不想也不会回去了。”
“我已经找到工作了,自己养活自己了。”
客厅里安静了一会,孙阿姨缓缓开口,语气有些疲倦:“选专业那事你再怪你爸,也都已经过去两年了……他现在人也不在了,你还任性什么?”
“别闹了。”
“谁跟你闹呢?”妹妹坐起来突然抬高了声音:“别自作多情好不好?还以为我是小孩子,什么事都要按你的意愿做吗?”
“我说过我不想回去了,我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新的生活。你也有你的新生活了,请你别多管闲事再来打搅我。”
孙阿姨不说话了。
我时不时总瞥向父亲那幅遗像,仿佛他也在场,倍觉气氛压抑,身上又疲惫得很,不由得把信封放在沙发坐上站起身,往客房去了。
我听着门外两人的争吵声,躺在床上看了会手机,接着上了个厕所,又洗了把脸,大约十分钟后从房间里出来,见孙阿姨已经走到屋外走廊上,准备走的样子。
“延言来,我跟你说一下。”
见我走过去,孙阿姨表情变得有些凝重,开口说:
“你妹妹这孩子想必你现在也了解些了,从小就这样,任性胡来,不听我们的话。”
“往后如果真按她的想法,在你那边生活,对你还是很大的负担……”
“其实也还好,妹妹平时挺善解人意的。”我忍不住插话说,又补充:“经常也帮我做些家务什么的。”
孙阿姨脸上的表情似乎更不安了,继续说:“那也不好嘛……你现在也还没有成家吧?她在你那,对你找对象什么的,肯定带来很多麻烦。”
“再者说……”孙阿姨压低了声音:“她一个大学都没毕业的小孩,能做什么工作啊?以后怎么养活自己?就算是女孩子,以后要嫁人,那嫁人之前,在一个什么环境里也很重要啊。”
“就好比说你爸爸,别的不谈,能力上他还是很优秀的人吧。能赚钱,在社会上也受尊敬。可是你爸爸这个层次的人,如果你妹妹连大学都没读完,一个高中文凭找的工作,能接触得到吗?”
大概是见我表情有变化,孙阿姨语气更加肯定地接着说:
“你当然明白,你也是在社会上工作了这么多年的人,像你妹妹这样,长相条件不错的,本来应该有个很好的归宿的,但如果没读大学进到下面的圈子里去了,以后日子就苦了,这就太可惜了你说是不是?”
尽管我心里难以认同,可我明白对方说的是常理所认可的那一套,一时间便又不好反驳,头还是忍不住点了下去。
孙阿姨停顿了一会,也许是想我也说些什么,没等到开口后她终于说出了她的要求:“我看现在啊,她就是在你那里住下了觉得自由自在的好,你肯定也能迁就她,当哥哥的麻。现在呢她就觉得自己有办法得过且过下去了……我觉得现在这个状况只有你来跟她说,能劝动最好,劝不动你就断了她的退路,好让她继续回去读书,这样才是真的对她好。”
我明白再不说话是不行了,先是点点头,然后拿出客气的笑脸来,说:“前面几个月我也多次劝过她这个了,恩……她主要还是不喜欢学校,不喜欢专业的问题,我后面有机会再劝劝她吧。”
“但我觉得还是要尊重她本人的意思。”
也许是对我的这种态度有预想,孙阿姨脸上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只是盯着我看了一会,接着像是无可奈何了似的,说:
“你再考虑一下吧,休学是到九月份再去办重新入学的,还有大半年时间。如果她到社会上经历挫折了,有回去的想法了,你一定要再努力劝劝。”
“拿大学文凭是终身大事。”
“嗯嗯。”
房间里一阵沉默,我正思索着,该怎么结束这段对话将孙阿姨送出去时,她又开口了,似乎是结束了正事,作为长辈要跟我拉拉家常:
“你在那边,工作还好吧?”
“嗯,挺好的。”
“听你爸说过,互联网大企业白领,挺争气的。”
“最近有没有买房或者买车的想法?”
“没有。”我看着她,心里疑惑。
“嗯。”孙阿姨沉吟了半晌,开口说:
“遗嘱的事情姑妈跟你说过了吧?”
我心又提起来。
“说过了。”
“嗯。”孙阿姨又上下扫了我一眼,微笑着说:
“这事吧,你什么时候着急要办了,就找你姑妈先说。得要她、你、我还有你妹妹,咱们一起去公证处办,因为你姑妈是执行人,我们四个都是继承人嘛。”
“看在你照顾妹妹这么久的份上,我也一定尽量配合你的。”
后来我知道,孙阿姨的话是有其他含义的。
但当时我只觉是寻常安慰我,想让我在这件事上安下心的话,觉得孙阿姨这人挺体贴的,又不想显得自己是钱串子似的,就立刻说:
“谢谢……我不着急办,没什么用钱的地方暂时。”
“嗯,那车你要是想开,钥匙据说你爸放他学校的办公室里了,你可以自己去一趟,就说是他儿子。”
“嗯。”我点点头。
“哎。”谈话的氛围似乎轻松不少,孙阿姨用一种玩味的笑容看着我说:“你这是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了。”
我不知该怎么回答,只好礼貌性地讪笑两下。
“行吧。妹妹的事情,就麻烦拜托了。”
送走孙阿姨后,我感觉有些疲倦,可好歹心安了一些,劳累烦躁的一天终于要结束了。考虑妹妹晚上没怎么吃东西,我便问她要不要点些外卖送来,妹妹摇摇头,样子有些失神似的,说不想吃那些,自己出去买点饼干啥的就好。
我便自己小睡了一会,一个多小时后才被关门声弄醒。
“买什么怎么这么久?”我问。
“就……吃的喝的用的。这片我不太熟,灯又少晚上怪黑的。”
房子里安静得厉害,妹妹把袋子放在鞋柜上,指着一边说:
“那是你以前的房间?”
“是啊。”
“带我去看看?”
我俩进到我十八岁前睡觉的房间里,打开灯。里面一张单人床,连体的还有四个门的柜子,里面都是些旧床单、枕套和垫絮。床头柜上摆着一盏台灯和我高中用的一个水壶。另一边书桌连着书柜和衣柜,桌上除了笔筒、插座,还有一个旅游时候买的贝壳做的企鹅摆件,已经落满灰尘更像个胖斑鸠。
书柜上杂乱无序地摆满了我小时候的各种书:最底下一层手边的是乌龙院漫画和《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的连环画,还有一些《鲁滨逊漂流记》《八十天环游地球》《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类适合小孩读的外国小说的图文版简本。第二层有一套很精美的《动物世界》,以及一套收录了各种捕风捉影,无凭无据的都市传说故事的《***未解之谜》。第三层则多是些我不经常翻的书,包括《唐诗宋词三百首》《伊索寓言》《外国名家散文选集》等等。另外,每一层都正着反着背着摆放着各种男孩子爱读的历史书,像是《曹操传》《拿破仑传》《上下五千年》《世界通史》……如此这类云云,不少也是图文版。
这些书,大都是十几年里陆陆续续从书店、书报亭或者夜市的路边摊上买的,也有几本是从客厅的书架上拿的,但不多。
衣柜里还有一些我以前的衣服、裤子,甚至冬夏两套的高中的校服。
这些都是我在妹妹打开时看到的。她在几平米的小房间里打着转,用手指似乎不经意地挑开一个门往里看看,见我不反对就逐渐明目张胆了起来,似乎想在这些历史的尘埃里发现我的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看来你从小就是书呆子啊。”妹妹站在书桌前说。
“都是些寻常的少儿读物,很多小孩书柜上都有吧。”
“还达不到书呆子的程度。”我愿意把妹妹的话当成赞美。
“我就没这么多。”妹妹小声嘟囔着,没等我说什么便又问:
“除了书之外,你就没什么其他私人一点的物品吗?”
“比如?”
“日记本?”
“我没写过日记。”
事实上我小学时曾写过,只不过当我发现父亲偷看了它,并在吃饭的时候拿里面的事揶揄我后,我就再没写了,之前的也早不知在哪了。
“这是什么?”妹妹拉开书桌的柜子,从里面拿出一沓打印的订在一起的A4纸,正疑惑地浏览着。
我想起那是我高中时期写的几篇短篇小说,都是一两万字上下的。当时为了给一些杂志社投稿就打印了很多份,不用说结果自然是杳无音讯,柜子里是放弃后最后剩下的几份。
“我高中写的小说。”
“哇,你还写小说呢。”妹妹目不转睛地看着面上的那一份问:“《脑人》,好奇怪的名字,讲什么的啊?”
我回忆了一下:“讲一个高中生每天生活在循环里,最后发现现实世界其实是虚拟的,自己其实是一个泡在营养液里的缸中大脑。”
“卧槽,这么复杂……你高中时候就能想到这些啊?”
我笑着脸一红,没说话。
其实“缸中大脑”只是最经典不过的科幻设定了,我只是从书上知道它,把它结合我那会儿的高中生活编了个很简单的故事而已。最近我找到并再次重读这篇小说时发现,不要说基本的写作技巧,那会儿的遣词造句都很成问题。
“故事结局是什么?”妹妹直接翻到最后一页问。
我靠过去,粗略了扫了一眼说:“应该是主角从高楼上跳下,用自杀的方式逃离了虚拟世界。”
“嗯。”妹妹撇着嘴,发出不置可否的声音,又继续翻下一份。
看到小说的标题我意识到这是一篇爱情幻想小说,其中不乏一些当时作为高中生时,我对爱情的朦胧想象以及肉麻的言语表达,总之在我现在看来十分幼稚。
趁着妹妹注意力在内容上,我一把将她手里的所有小说从上面抽走。
“唉!你干嘛啊?”
“我凭什么给你看啊?”
妹妹踮起脚,拉着我的手臂想去抢我手里的小说,我便把手高高举到天上,无论她怎么抗议,我都是一副炸碉堡誓死不从的样子。
“咦?”
妹妹突然松手了,她的注意力好像被天上的其他什么东西吸引走了。
我转过身朝妹妹看的方向望去。在衣柜上面,一个手提箱和一个大号塑料收纳袋后面,有一个我完全遗忘了的东西。
“你会弹吉他?”
我摇摇头说不会,解释说:
“高二时候买的,那会喜欢听歌,说想学吉他就给我买了。后来发现本来课余时间就不够,学吉他又不像我那会想得那么简单,慢慢就放在柜子上吃灰了。”
“噢!怪不得。”妹妹抱怨道:“我也是高中说要学弹吉他,找爸他说买吉他的事,他根本就是不屑一顾。说什么高中以学习为重没有时间,还有说我就是一时兴起,给我买了最后也会很快放弃的,最后在家里还占地方什么的……原来是因为有你啊。”
没想到相隔了十年,事情竟能产生这样的蝴蝶效应,我不禁笑出了声。
妹妹把椅子抬到书桌上。
“你干什么?”
“去拿吉他啊。”妹妹抬腿就站到了桌子上,我连忙凑上去扶住椅子。
“小心箱子掉下来啊。”
“咳咳……算了吧,上面都是灰的,你又不会弹,拿它干什么?”
“谁说我不会弹?”
经过我俩的齐心协力,最终在吸了一鼻子灰后顺利把吉他从上面小心翼翼地拿了下来。我俩从房间里出来到客厅。
“你怎么没说过你会弹吉他啊?”
“你也没问过我啊。”妹妹擦完琴,低头重新调着音:“再说,你不也没说过你会写小说。”
我觉得不一样,况且自己知道那水平很难拿得出手,但没说话,看着妹妹把六根弦调好。
“OK。”
“可以点歌了?”
“你当我是什么啊……会的不多的。”
妹妹试着弹了几个调子,似乎是对这把老琴还不是很熟悉的缘故,并不连贯。妹妹一边熟悉,一边又重新去调音。
我坐在那没什么事做,视线便离开她在房间里游荡起来。
父亲放在书柜上的遗像总是吸引着我,我跟他两人对视着,耳边又不断传来琴弦一根根被拨响时悠长的余音。刚才那阵子才消散了不久的一股忧伤感,慢慢又朝我的胸口聚拢起来。
我想起大学时读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里,主角渡边陪着玲子弹吉他,两人一同用这种方式祭奠死去的直子的情景。
“把寂寞丧礼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吧,只用记住这个丧礼就可以了。”我想起大概有这句话吧。
“没办法,这琴只能将就着弹了。”妹妹终于完成调试,盘腿坐在沙发上,抱琴面朝我坐直,缓缓拨动琴弦弹奏起来。
这次妹妹弹得很熟练,我觉得曲调很熟,可还是直到她唱了两三句才想起歌名,是当年挺火的《你不知道的事》。
时间早已过了午夜,世界仿佛只剩下妹妹的歌声和琴声。
我安静地细细听着,虽然能听出弹得有些瑕疵,但和歌声配合得很好,完全足以掩盖。
“还在学校那会新练的,还行没全忘光。”
我说真厉害,让妹妹继续。
她便又弹唱了梁静茹的《勇气》。
这个弹得要更熟练些,完成得相当完整,足以上台表演,让我不禁鼓掌。
“你说说想听啥吧,看我学没学过。”
我思索片刻,问披头士的歌学过吗?
妹妹摇摇头。
我又问李宗盛呢?
妹妹再次摇头。
在我陷入沉思数十秒后,妹妹抱起吉他:
“算了,老男人还是喂啥吃啥吧。”
“是你会得太少了嘛。”
妹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哦!我想起一首你们老男人喜欢的歌。”
“什么?”
“《光辉岁月》。”
“但是得你来唱。”
我关紧门窗,掏出手机查出歌词,两个人开始一弹一唱起来。起初我还压着嗓门,到副歌部分感觉唱不上去了,便大声唱了出来,顿觉一整天的压抑感都得到了短暂释放。
妹妹面带笑容看着我,似乎也越弹越起劲。到我吹口哨时,她自然没想到我有这个功能,立刻笑出了声,可又为了完成下去很快憋住,等到完成后才放声大笑起来。
“我看你认真噘着嘴的样子,好好笑。”
“我感觉吹得挺好的。”
“是挺好的。”
“要是我们当时乐团的主唱,有你这本事就好了。”妹妹满脸笑意说:“他们男生两个人,一个唱得好不会吹,一个会吹唱不好。最后上台表演只能录好那个人吹的,然后唱得好的那人表演到这里噘嘴假吹,哈哈哈……”
我脑海中想象出那个画面,也被妹妹感染了笑得近乎倒在沙发上。
“再唱什么?要不再来一遍《光辉岁月》吧?”
我摇摇头:“再来一遍邻居该上门了。”
“怕什么?来了就说我们这是在办丧事,死者为大。”
我无话可说,经妹妹这一提醒,我又不自觉往父亲的遗像那边瞅。
“你弹点忧伤的,算是送给爸的吧。”
妹妹脸上收敛了笑意,短暂沉默后说了几首歌名,问我觉得哪首够忧伤。
“《后来》吧,这个好。”
房间似乎瞬间被重置,回到了十分钟前的宁静时光。
前半段本来唱得挺好,没想进入第二遍后,我感觉妹妹突然唱得十分敷衍,简直毫无感情,到最后几乎就是仅仅保证在调子上,草草完成了事。
“唉累了,不弹了。”妹妹把吉他搁在沙发上,起身走出客厅。
正当我有些疑惑,觉得一切结束得莫名其妙时,她拎着刚才买的那袋零食又返回客厅里,从里面拿出一袋巧克力蛋卷之类的零食后,把袋子扔到了茶几上。
我去翻找零食的时候,看到一盒熟悉又奇怪的东西。
我抬头看着延烟坐在吉他旁,吃着东西的样子,下面不觉一动。
“想做那事?”我问。
“没有……”
“那你干嘛买这东西?”
“买口香糖买错了……不行啊?”延烟看着我说。
在从小长大的房子的客厅里,在老旧白炽灯的照耀下,在父亲遗像的注视中,嗅着一本本古老文化散发出的腐香味,我站在沙发边,抓着身下的白皙和柔软。
沙发另一端,吉他,随着沙发的摇摆,发出轻轻而无序的伴奏,与少女的歌声一同打破了夜的宁静。
强烈的刺激下,我很快就一泻而出。
之后我们双双进到浴室里,热水倾泻而下,打在两具因少晒太阳而白皙的皮囊上。我扶着延烟的腰欣赏着眼前热气环绕中的美景,在儿时熟悉的浴室里,这一切显得那么魔幻,竟让我得努力咬牙来避免自己发笑。
“你是不是觉得当着爸的遗像搞我特别有意思?”
我心里一动,尽管妹妹在这方面跟我私下里一向口无遮拦,但这样的话当然并不常能听见。
“没有啊。”我本能似的撒谎说。
“那你怎么今天格外快些。”
沉默了半晌我解释说:
“兴许是累了吧。”
“刚才你妈来找你,跟你说什么了?”我岔开话题。
“还能说什么?她有说叫我别缠着你就是。”
“缠着我?”
“她原话就是这么说的。”
“过分吧。”
“确实。”
“我觉得她有在担心我们两个搞在一起。”
“啊?”我诧异道。
“我说,她好像有预感我们两个会在一起。”
那天夜里,在又去我房间做过一次后,我们双双躺在我父母过去的卧室床上,窗帘外已经开始泛白。
我觉得自己明明疲惫得厉害,却久久无法进入睡眠。脑子里播片似的,将今天发生的事情和儿时在这里的回忆扭曲在一起,交叉放映。
混沌中,只有一个想法逐渐清晰起来:
精神上,我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我们按照习俗,也是姑妈早就计划好的,晚上一起去父亲的房子给他守丧。
这栋房子原是我爷爷的,爷爷退休前在文化局是个干部,分了这市中心五室两厅,一百几十平米的大房子,爷爷去世后,便留给了我爸。
对于守丧这件事,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十五岁那年爷爷去世时,自己也是在这栋房子里守丧的。
那晚的情形令当时的我多少有些大开眼界:
我们先在家门口用一口大铁锅烧了不少纸钱。然后每个人按照规矩从锅上面跨过去,不知道有什么寓意。再等了没一会,父亲的朋友们陆续到了,他们最远有的竟是得到消息立刻从北京飞过来的。等夜要深了,便不再有前来悼念的人,男人们便在客厅里摆起麻将桌,抽着一支又一支的烟轮番搓起来。就连我这样的半大小子,也获得了和下场休息的叔叔伯伯们,彻夜闲聊吹牛的资格。
等到第二天上午,走出家门看见我们这栋楼门口竟摆了六七个花圈,大都是来自爷爷和父亲工作的单位。大家各自找地方睡觉,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要持续三天。再之后去殡仪馆见最后一面然后进行遗体火化下葬。
大学毕业以后,即使回武汉我也没再住到以前家里,倒不是我心存什么芥蒂。是因为自从我的父母分开后,母亲就离开武汉去了别的城市生活,父亲虽然留在武汉,但也搬去武昌学校那边孙阿姨的住处,也就是妹妹的家。这栋房子便没人住了,自然没人打扫维持,直接住很不方便。
所以这是时隔近八年后,我再次踏进这间老房子。
姑妈已经提前些日子把这里打扫了一遍。
大家都没换拖鞋,一进屋子,便能闻到里面散发出的一股各种老物件发酵了似的味道。
我进门随便走了走,我曾经的卧室已经变成半个杂物间,从墙上脱落的海报像旧报纸一样卷起堆放在地上,旁边还堆放着估计大部分是父亲单位发的各种产品,像是洗衣液、过期的干货土产、各种白酒还有一套不知是否昂贵的音响,包装都基本完整。
我翻了翻自己曾经贴到墙上的那些球星海报和书架上蒙尘的各种青少年书籍,感觉那些无聊便触碰审视它们一番的日子,仿佛就在上周。
房子的客厅有两面墙整个就是书架,上面摆放着的上千册书大概是这间屋子过去最大的骄傲。
这些书绝大多数是我爷爷以前工作时留下的,很多即使当年保存得很好,现在也已经封皮起褶书页发黄了,情况严重的全都陆续放到最上层的木柜子里了。而显眼位置玻璃柜里摆着的,是精装有硬壳子封皮的各种国内外名著,都像藏书室那样按一定规律摆放在一起。
我首先驻足的是国内名著区,占了几乎半面墙的空间。小说有:四大名著、《鲁迅全集》《老舍全集》《平凡的世界》等等,非小说有完整一套二十四史、四书五经、《周易》《资治通鉴》《说文解字》云云。我找了找,我所知道的特别有名的古书里面,似乎就缺一本《文心雕龙》了。
旁边的国外名著区就小得多了,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不到。基本只有名著小说,像《战争与和平》《基督山恩仇记》《神曲》《约翰·克里斯朵夫》等等,也都是精装全本。
另外一边墙上,一半是各种名人传记,相较前面那些大部头来说,这边的书普遍薄不少,但是密密麻麻的人名,囊括了近两百年大部分的“帝王将相”。
另一半靠客厅入口的玻璃柜子里,放了不少党史相关的书籍。像是《MZD文集选编》《MZD的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新中国建设成就年鉴》,名字许多都很长。这里面人物相关的,像是前两本,是爷爷在时购入的,后面那两本,则是父亲后来参加各种党员培训活动时后添的。
所有这些书虽然在我十八岁之前几乎和我每天生活在一起,可自己长久以来几乎没有正眼看过它们,就像是对待墙纸上的纹理一样。现在抬眼望去,竟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我想这不能怪我那时没有“好读书,读好书”的情操,也不能怪父母没有着力对我进行这方面培养。只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书摆在那里,从来就不是准备用来看的,更何况我一直是个动辄就把东西弄脏弄破的粗心孩子,若是拿来闻闻书香的功夫就弄脏了封皮,那就太不合适了。
姑妈把之前就准备好的遗像摆在了一面书柜正中央的台子上,又拿起扫帚简单扫了扫后,便也围着茶几坐下。大概是都疲惫了,也觉得无话可说,便很久没人说话。
大门突然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开门是一个女人,我认出那是妹妹的母亲孙阿姨。
孙阿姨比我爸年轻将近十岁的样子,也有大概五十了。看得出来孙阿姨大概年轻时候很漂亮,否则也不会有妹妹现在的样子。
如今即使年华已逝,孙阿姨也还是没有完全放弃对自己外表的管理。她头发烫得微卷,染了深棕色。上身外面是件灰色毛线衣,下边是黑色尼龙布的连衣裙,脚上踏着的黑色女鞋,根不高不低,既不会给人有轻佻的联想,也不会让人觉得像是大妈的布鞋那般老土。
她站在门外直直地挺着身体,朝里望了几眼,才迈步径直走进来。
鞋跟踏在地板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来到客厅后,她先是看着姑妈点点头打招呼,又以不同的目光扫视我跟妹妹。当她看到了书架上的遗像时,便走过去注视了半晌,双手合十微微向前鞠了一下头。
我们坐在沙发上似乎都在看着她,她冲我跟姑妈两人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便看着妹妹柔声说:
“烟烟。”
“出来一下吧,我们说说话。”
妹妹身体没动,看着她妈说:“就在这说吧,都不是外人。”
孙阿姨脸上露出尴尬又为难的表情,正要再说什么,姑妈起身站了起来。
“时候也不早,我走了。”
孙阿姨说了句辛苦了。我跟妹妹把姑妈送到门口,姑妈转头叮嘱我们:
“延言你原来的房间太乱就别去睡了,客房还有原来你们爸爸的房间,床单和被褥什么的都给你们铺好了,如果嫌冷不够柜子里还有加的,你会自己换被褥吧?不会就盖两层薄的。卫生纸厕所里我买了一大袋子……”说完刚要转身又想起别的,看着我继续开口说:“还缺什么生活物品可以去旁边超市买一下回来。照顾下你妹妹,两个人这几天互帮互助别闹别的事……”
我们连声说好,本想把姑妈送到电梯口,她摆摆手说不用,想起便说让我明天记得带妹妹一起去看望一下奶奶,提醒我别提我爸的事。又对妹妹说让她好好多听妈的话,便一个人走了。
我俩一前一后返回客厅里,孙阿姨此时坐在了刚刚姑妈位置的旁边,我看着妹妹往远端的小沙发上坐下,自己只好坐对面靠近孙阿姨的小沙发上。
坐下后,我本以为孙阿姨就要跟女儿谈话,没想她先一脸温柔地看着我:“没太伤心吧。”
我默然不知如何应答,只好做出一副有些沉重的样子,点了点头。
孙阿姨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后来数里面有两万块钱,递给我说:“这段时间烟烟在你那挺闹腾添麻烦了吧?肯定花销不少……”
我手刚接过信封,意识到是要给我钱,忙推回去说:“不不,孙阿姨不用这样。”
“她是我妹妹,都是应该的嘛。”
孙阿姨早已把手缩了回去:“哥哥是哥哥,父母在,也没有让哥哥承担的道理,你就收下吧,我心里也过得去些。”
我看着孙阿姨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样子,心里觉得别扭但又无法推脱,便先把那鼓囊囊的信封拿在手里,嘴里嘟囔:“那我后面留给妹妹吧。”
也许是说话声音不大,孙阿姨没有理会我最后一句话,脸已经看向妹妹那边,语气略微严肃了些,但仍是柔声柔气地说:
“烟烟。”
“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学校?”
妹妹靠在沙发上,满脸不悦。
“我早说过不想也不会回去了。”
“我已经找到工作了,自己养活自己了。”
客厅里安静了一会,孙阿姨缓缓开口,语气有些疲倦:“选专业那事你再怪你爸,也都已经过去两年了……他现在人也不在了,你还任性什么?”
“别闹了。”
“谁跟你闹呢?”妹妹坐起来突然抬高了声音:“别自作多情好不好?还以为我是小孩子,什么事都要按你的意愿做吗?”
“我说过我不想回去了,我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新的生活。你也有你的新生活了,请你别多管闲事再来打搅我。”
孙阿姨不说话了。
我时不时总瞥向父亲那幅遗像,仿佛他也在场,倍觉气氛压抑,身上又疲惫得很,不由得把信封放在沙发坐上站起身,往客房去了。
我听着门外两人的争吵声,躺在床上看了会手机,接着上了个厕所,又洗了把脸,大约十分钟后从房间里出来,见孙阿姨已经走到屋外走廊上,准备走的样子。
“延言来,我跟你说一下。”
见我走过去,孙阿姨表情变得有些凝重,开口说:
“你妹妹这孩子想必你现在也了解些了,从小就这样,任性胡来,不听我们的话。”
“往后如果真按她的想法,在你那边生活,对你还是很大的负担……”
“其实也还好,妹妹平时挺善解人意的。”我忍不住插话说,又补充:“经常也帮我做些家务什么的。”
孙阿姨脸上的表情似乎更不安了,继续说:“那也不好嘛……你现在也还没有成家吧?她在你那,对你找对象什么的,肯定带来很多麻烦。”
“再者说……”孙阿姨压低了声音:“她一个大学都没毕业的小孩,能做什么工作啊?以后怎么养活自己?就算是女孩子,以后要嫁人,那嫁人之前,在一个什么环境里也很重要啊。”
“就好比说你爸爸,别的不谈,能力上他还是很优秀的人吧。能赚钱,在社会上也受尊敬。可是你爸爸这个层次的人,如果你妹妹连大学都没读完,一个高中文凭找的工作,能接触得到吗?”
大概是见我表情有变化,孙阿姨语气更加肯定地接着说:
“你当然明白,你也是在社会上工作了这么多年的人,像你妹妹这样,长相条件不错的,本来应该有个很好的归宿的,但如果没读大学进到下面的圈子里去了,以后日子就苦了,这就太可惜了你说是不是?”
尽管我心里难以认同,可我明白对方说的是常理所认可的那一套,一时间便又不好反驳,头还是忍不住点了下去。
孙阿姨停顿了一会,也许是想我也说些什么,没等到开口后她终于说出了她的要求:“我看现在啊,她就是在你那里住下了觉得自由自在的好,你肯定也能迁就她,当哥哥的麻。现在呢她就觉得自己有办法得过且过下去了……我觉得现在这个状况只有你来跟她说,能劝动最好,劝不动你就断了她的退路,好让她继续回去读书,这样才是真的对她好。”
我明白再不说话是不行了,先是点点头,然后拿出客气的笑脸来,说:“前面几个月我也多次劝过她这个了,恩……她主要还是不喜欢学校,不喜欢专业的问题,我后面有机会再劝劝她吧。”
“但我觉得还是要尊重她本人的意思。”
也许是对我的这种态度有预想,孙阿姨脸上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只是盯着我看了一会,接着像是无可奈何了似的,说:
“你再考虑一下吧,休学是到九月份再去办重新入学的,还有大半年时间。如果她到社会上经历挫折了,有回去的想法了,你一定要再努力劝劝。”
“拿大学文凭是终身大事。”
“嗯嗯。”
房间里一阵沉默,我正思索着,该怎么结束这段对话将孙阿姨送出去时,她又开口了,似乎是结束了正事,作为长辈要跟我拉拉家常:
“你在那边,工作还好吧?”
“嗯,挺好的。”
“听你爸说过,互联网大企业白领,挺争气的。”
“最近有没有买房或者买车的想法?”
“没有。”我看着她,心里疑惑。
“嗯。”孙阿姨沉吟了半晌,开口说:
“遗嘱的事情姑妈跟你说过了吧?”
我心又提起来。
“说过了。”
“嗯。”孙阿姨又上下扫了我一眼,微笑着说:
“这事吧,你什么时候着急要办了,就找你姑妈先说。得要她、你、我还有你妹妹,咱们一起去公证处办,因为你姑妈是执行人,我们四个都是继承人嘛。”
“看在你照顾妹妹这么久的份上,我也一定尽量配合你的。”
后来我知道,孙阿姨的话是有其他含义的。
但当时我只觉是寻常安慰我,想让我在这件事上安下心的话,觉得孙阿姨这人挺体贴的,又不想显得自己是钱串子似的,就立刻说:
“谢谢……我不着急办,没什么用钱的地方暂时。”
“嗯,那车你要是想开,钥匙据说你爸放他学校的办公室里了,你可以自己去一趟,就说是他儿子。”
“嗯。”我点点头。
“哎。”谈话的氛围似乎轻松不少,孙阿姨用一种玩味的笑容看着我说:“你这是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了。”
我不知该怎么回答,只好礼貌性地讪笑两下。
“行吧。妹妹的事情,就麻烦拜托了。”
送走孙阿姨后,我感觉有些疲倦,可好歹心安了一些,劳累烦躁的一天终于要结束了。考虑妹妹晚上没怎么吃东西,我便问她要不要点些外卖送来,妹妹摇摇头,样子有些失神似的,说不想吃那些,自己出去买点饼干啥的就好。
我便自己小睡了一会,一个多小时后才被关门声弄醒。
“买什么怎么这么久?”我问。
“就……吃的喝的用的。这片我不太熟,灯又少晚上怪黑的。”
房子里安静得厉害,妹妹把袋子放在鞋柜上,指着一边说:
“那是你以前的房间?”
“是啊。”
“带我去看看?”
我俩进到我十八岁前睡觉的房间里,打开灯。里面一张单人床,连体的还有四个门的柜子,里面都是些旧床单、枕套和垫絮。床头柜上摆着一盏台灯和我高中用的一个水壶。另一边书桌连着书柜和衣柜,桌上除了笔筒、插座,还有一个旅游时候买的贝壳做的企鹅摆件,已经落满灰尘更像个胖斑鸠。
书柜上杂乱无序地摆满了我小时候的各种书:最底下一层手边的是乌龙院漫画和《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的连环画,还有一些《鲁滨逊漂流记》《八十天环游地球》《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类适合小孩读的外国小说的图文版简本。第二层有一套很精美的《动物世界》,以及一套收录了各种捕风捉影,无凭无据的都市传说故事的《***未解之谜》。第三层则多是些我不经常翻的书,包括《唐诗宋词三百首》《伊索寓言》《外国名家散文选集》等等。另外,每一层都正着反着背着摆放着各种男孩子爱读的历史书,像是《曹操传》《拿破仑传》《上下五千年》《世界通史》……如此这类云云,不少也是图文版。
这些书,大都是十几年里陆陆续续从书店、书报亭或者夜市的路边摊上买的,也有几本是从客厅的书架上拿的,但不多。
衣柜里还有一些我以前的衣服、裤子,甚至冬夏两套的高中的校服。
这些都是我在妹妹打开时看到的。她在几平米的小房间里打着转,用手指似乎不经意地挑开一个门往里看看,见我不反对就逐渐明目张胆了起来,似乎想在这些历史的尘埃里发现我的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看来你从小就是书呆子啊。”妹妹站在书桌前说。
“都是些寻常的少儿读物,很多小孩书柜上都有吧。”
“还达不到书呆子的程度。”我愿意把妹妹的话当成赞美。
“我就没这么多。”妹妹小声嘟囔着,没等我说什么便又问:
“除了书之外,你就没什么其他私人一点的物品吗?”
“比如?”
“日记本?”
“我没写过日记。”
事实上我小学时曾写过,只不过当我发现父亲偷看了它,并在吃饭的时候拿里面的事揶揄我后,我就再没写了,之前的也早不知在哪了。
“这是什么?”妹妹拉开书桌的柜子,从里面拿出一沓打印的订在一起的A4纸,正疑惑地浏览着。
我想起那是我高中时期写的几篇短篇小说,都是一两万字上下的。当时为了给一些杂志社投稿就打印了很多份,不用说结果自然是杳无音讯,柜子里是放弃后最后剩下的几份。
“我高中写的小说。”
“哇,你还写小说呢。”妹妹目不转睛地看着面上的那一份问:“《脑人》,好奇怪的名字,讲什么的啊?”
我回忆了一下:“讲一个高中生每天生活在循环里,最后发现现实世界其实是虚拟的,自己其实是一个泡在营养液里的缸中大脑。”
“卧槽,这么复杂……你高中时候就能想到这些啊?”
我笑着脸一红,没说话。
其实“缸中大脑”只是最经典不过的科幻设定了,我只是从书上知道它,把它结合我那会儿的高中生活编了个很简单的故事而已。最近我找到并再次重读这篇小说时发现,不要说基本的写作技巧,那会儿的遣词造句都很成问题。
“故事结局是什么?”妹妹直接翻到最后一页问。
我靠过去,粗略了扫了一眼说:“应该是主角从高楼上跳下,用自杀的方式逃离了虚拟世界。”
“嗯。”妹妹撇着嘴,发出不置可否的声音,又继续翻下一份。
看到小说的标题我意识到这是一篇爱情幻想小说,其中不乏一些当时作为高中生时,我对爱情的朦胧想象以及肉麻的言语表达,总之在我现在看来十分幼稚。
趁着妹妹注意力在内容上,我一把将她手里的所有小说从上面抽走。
“唉!你干嘛啊?”
“我凭什么给你看啊?”
妹妹踮起脚,拉着我的手臂想去抢我手里的小说,我便把手高高举到天上,无论她怎么抗议,我都是一副炸碉堡誓死不从的样子。
“咦?”
妹妹突然松手了,她的注意力好像被天上的其他什么东西吸引走了。
我转过身朝妹妹看的方向望去。在衣柜上面,一个手提箱和一个大号塑料收纳袋后面,有一个我完全遗忘了的东西。
“你会弹吉他?”
我摇摇头说不会,解释说:
“高二时候买的,那会喜欢听歌,说想学吉他就给我买了。后来发现本来课余时间就不够,学吉他又不像我那会想得那么简单,慢慢就放在柜子上吃灰了。”
“噢!怪不得。”妹妹抱怨道:“我也是高中说要学弹吉他,找爸他说买吉他的事,他根本就是不屑一顾。说什么高中以学习为重没有时间,还有说我就是一时兴起,给我买了最后也会很快放弃的,最后在家里还占地方什么的……原来是因为有你啊。”
没想到相隔了十年,事情竟能产生这样的蝴蝶效应,我不禁笑出了声。
妹妹把椅子抬到书桌上。
“你干什么?”
“去拿吉他啊。”妹妹抬腿就站到了桌子上,我连忙凑上去扶住椅子。
“小心箱子掉下来啊。”
“咳咳……算了吧,上面都是灰的,你又不会弹,拿它干什么?”
“谁说我不会弹?”
经过我俩的齐心协力,最终在吸了一鼻子灰后顺利把吉他从上面小心翼翼地拿了下来。我俩从房间里出来到客厅。
“你怎么没说过你会弹吉他啊?”
“你也没问过我啊。”妹妹擦完琴,低头重新调着音:“再说,你不也没说过你会写小说。”
我觉得不一样,况且自己知道那水平很难拿得出手,但没说话,看着妹妹把六根弦调好。
“OK。”
“可以点歌了?”
“你当我是什么啊……会的不多的。”
妹妹试着弹了几个调子,似乎是对这把老琴还不是很熟悉的缘故,并不连贯。妹妹一边熟悉,一边又重新去调音。
我坐在那没什么事做,视线便离开她在房间里游荡起来。
父亲放在书柜上的遗像总是吸引着我,我跟他两人对视着,耳边又不断传来琴弦一根根被拨响时悠长的余音。刚才那阵子才消散了不久的一股忧伤感,慢慢又朝我的胸口聚拢起来。
我想起大学时读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里,主角渡边陪着玲子弹吉他,两人一同用这种方式祭奠死去的直子的情景。
“把寂寞丧礼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吧,只用记住这个丧礼就可以了。”我想起大概有这句话吧。
“没办法,这琴只能将就着弹了。”妹妹终于完成调试,盘腿坐在沙发上,抱琴面朝我坐直,缓缓拨动琴弦弹奏起来。
这次妹妹弹得很熟练,我觉得曲调很熟,可还是直到她唱了两三句才想起歌名,是当年挺火的《你不知道的事》。
时间早已过了午夜,世界仿佛只剩下妹妹的歌声和琴声。
我安静地细细听着,虽然能听出弹得有些瑕疵,但和歌声配合得很好,完全足以掩盖。
“还在学校那会新练的,还行没全忘光。”
我说真厉害,让妹妹继续。
她便又弹唱了梁静茹的《勇气》。
这个弹得要更熟练些,完成得相当完整,足以上台表演,让我不禁鼓掌。
“你说说想听啥吧,看我学没学过。”
我思索片刻,问披头士的歌学过吗?
妹妹摇摇头。
我又问李宗盛呢?
妹妹再次摇头。
在我陷入沉思数十秒后,妹妹抱起吉他:
“算了,老男人还是喂啥吃啥吧。”
“是你会得太少了嘛。”
妹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哦!我想起一首你们老男人喜欢的歌。”
“什么?”
“《光辉岁月》。”
“但是得你来唱。”
我关紧门窗,掏出手机查出歌词,两个人开始一弹一唱起来。起初我还压着嗓门,到副歌部分感觉唱不上去了,便大声唱了出来,顿觉一整天的压抑感都得到了短暂释放。
妹妹面带笑容看着我,似乎也越弹越起劲。到我吹口哨时,她自然没想到我有这个功能,立刻笑出了声,可又为了完成下去很快憋住,等到完成后才放声大笑起来。
“我看你认真噘着嘴的样子,好好笑。”
“我感觉吹得挺好的。”
“是挺好的。”
“要是我们当时乐团的主唱,有你这本事就好了。”妹妹满脸笑意说:“他们男生两个人,一个唱得好不会吹,一个会吹唱不好。最后上台表演只能录好那个人吹的,然后唱得好的那人表演到这里噘嘴假吹,哈哈哈……”
我脑海中想象出那个画面,也被妹妹感染了笑得近乎倒在沙发上。
“再唱什么?要不再来一遍《光辉岁月》吧?”
我摇摇头:“再来一遍邻居该上门了。”
“怕什么?来了就说我们这是在办丧事,死者为大。”
我无话可说,经妹妹这一提醒,我又不自觉往父亲的遗像那边瞅。
“你弹点忧伤的,算是送给爸的吧。”
妹妹脸上收敛了笑意,短暂沉默后说了几首歌名,问我觉得哪首够忧伤。
“《后来》吧,这个好。”
房间似乎瞬间被重置,回到了十分钟前的宁静时光。
前半段本来唱得挺好,没想进入第二遍后,我感觉妹妹突然唱得十分敷衍,简直毫无感情,到最后几乎就是仅仅保证在调子上,草草完成了事。
“唉累了,不弹了。”妹妹把吉他搁在沙发上,起身走出客厅。
正当我有些疑惑,觉得一切结束得莫名其妙时,她拎着刚才买的那袋零食又返回客厅里,从里面拿出一袋巧克力蛋卷之类的零食后,把袋子扔到了茶几上。
我去翻找零食的时候,看到一盒熟悉又奇怪的东西。
我抬头看着延烟坐在吉他旁,吃着东西的样子,下面不觉一动。
“想做那事?”我问。
“没有……”
“那你干嘛买这东西?”
“买口香糖买错了……不行啊?”延烟看着我说。
在从小长大的房子的客厅里,在老旧白炽灯的照耀下,在父亲遗像的注视中,嗅着一本本古老文化散发出的腐香味,我站在沙发边,抓着身下的白皙和柔软。
沙发另一端,吉他,随着沙发的摇摆,发出轻轻而无序的伴奏,与少女的歌声一同打破了夜的宁静。
强烈的刺激下,我很快就一泻而出。
之后我们双双进到浴室里,热水倾泻而下,打在两具因少晒太阳而白皙的皮囊上。我扶着延烟的腰欣赏着眼前热气环绕中的美景,在儿时熟悉的浴室里,这一切显得那么魔幻,竟让我得努力咬牙来避免自己发笑。
“你是不是觉得当着爸的遗像搞我特别有意思?”
我心里一动,尽管妹妹在这方面跟我私下里一向口无遮拦,但这样的话当然并不常能听见。
“没有啊。”我本能似的撒谎说。
“那你怎么今天格外快些。”
沉默了半晌我解释说:
“兴许是累了吧。”
“刚才你妈来找你,跟你说什么了?”我岔开话题。
“还能说什么?她有说叫我别缠着你就是。”
“缠着我?”
“她原话就是这么说的。”
“过分吧。”
“确实。”
“我觉得她有在担心我们两个搞在一起。”
“啊?”我诧异道。
“我说,她好像有预感我们两个会在一起。”
那天夜里,在又去我房间做过一次后,我们双双躺在我父母过去的卧室床上,窗帘外已经开始泛白。
我觉得自己明明疲惫得厉害,却久久无法进入睡眠。脑子里播片似的,将今天发生的事情和儿时在这里的回忆扭曲在一起,交叉放映。
混沌中,只有一个想法逐渐清晰起来:
精神上,我杀死了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