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去过小院落的伦忠一行人愁眉苦脸等候在进入长生殿前要途径的小花园中。
李端端冰雪聪明又宅心仁厚,一眼就知他们是特地在此候着自己,待他们行过礼后,李端端也不急着询问,端着笑等伦忠自己叙述。
“就是如此,可一到小院落就不见二娘,奴等低微怎敢询问,可贵妃娘娘那也不好交差,只好在此求大娘给条生路。”
李炤炤已经被圣人禁足,若眼前宦侍述说无误,那一定有事不可对外人言说,此刻不在宫内就在宫外,而在宫外不去寻李端端,只怕事情紧急来不及寻她,李端端闻音知意,向身侧侍奉的蔚青打了个眼色。
蔚青上前悄悄递给伦忠一只玉镯,伦忠受宠若惊,李端端却毫不在意:“此事你做得很好,娘娘若有何不舒心的地方你就来同本宫说,不必惊扰二娘静心禁足。”
伦忠顿时明白,这姐俩互相打着掩护,关系只怕比父母还要亲近许多,他舒了口气,得罪陈贵妃最多捱顿板子,可得罪元玄公主这位煞神保不齐就是命丧黄泉,一如童司监,一如杨谏议大夫。
庆阳公主宽厚温和,讨得陈贵妃欢心,又得元玄公主敬重,两方难对付的主儿都给她面子。
他现下无比庆幸自己没有直接向陈贵妃禀告,而是在此等候李端端。
方才还胆战心惊的伦忠此刻已有了主意,遂愈发尽心,殷勤拱手上前对李端端行了礼:“多谢大娘搭救,娘娘还在殿中等候,奴领您入殿。”
李端端颔首,不再多言,只是心中想着李炤炤婚期将近,此刻是去了何处,身在何方?
她有些担心。
----------------------------------------
李炤炤不会知道长生殿发生的一切,她与姜平州此刻坐在陈庄娴派来接他们的马车上,心中忽然恻恻。
马车行驶得平稳,车内没有一丝颠簸,桌案上的茶水波澜不起,车队噤声,周遭安静,恍然间还以为是坐在徐度护卫的公主车驾中。
护卫车队的女卫好本事,陈庄娴果真有趣,竟能培养出这样一队女卫。
只是李炤炤不知这隐约不安从何而来?她盯着茶碗发怔,脑海中却浮现李端端身影,猛地回神转头看向姜平州,姜平州也正注视着她。
李炤炤清了清嗓,含糊着细声细气道:“我有些担心阿姊。”
原来方才发怔是因为李端端,姜平州撑着下颚,似笑非笑看着她:“出什么事了?”
语调慵懒,完全感受不到紧张,看来这人已然有了主意,李炤炤也不兜圈子,指尖蘸上茶水在桌面写字。
奈何这一笔一画实在琢磨不透,姜平州辨认好久才看清楚究竟写得什么,大体意思他已经了解,忙拽着她袖点点头阻止她继续糟蹋茶水。
李炤炤见他知意就不在这上面多作纠缠,收回袖子挥向茶桌,将桌面上茶水一扫而干,端起茶水慢慢啄。
拉车的马在二进门处渐渐停了蹄音,为首女卫掀开车帘见二人默契般得在茶几边上跪膝坐,一左一右两端相对无言,左侧女冠清冷如月,右侧女冠明媚似阳,一时间晃了眼。
“大人,到了吗?”李炤炤出声提醒。
为首女卫登时回神:“是的,二位道长随我来。”上前去扶李炤炤下车,李炤炤摆手拒绝兀自下车,女卫注意到她衣袖湿润,留了个心也不询问。
姜平州眼尖注意到女卫眼神不善,擦拭嘴角满脸歉意向李炤炤走去:“姐姐手还酸不酸,我不是故意枕着你手臂睡觉的。”
这给李炤炤提了醒,甩甩手冷着脸毫不在意:“无妨,这几日奔波,未曾休整过就来见贵人,你小憩之后有了精神也不会在贵人跟前失礼。大人,让你见笑。”
为首女卫瞧着长相这般标志的女子想到‘她’睡觉时还会流涎水,心中没由来一阵恶寒,也不在此事上纠缠,带着她们进了内府。
外府空气干燥而炎热,仿佛置身蒸笼,内府则酷爽如春,加之花群茂妍碧草如茵,一时不察还以为是在长生殿中。
陈庄娴与陈贵妃的爱好,审美极度相同,让李炤炤为之惊讶;从前在长生殿时并不知道陈贵妃有多宠爱这个侄女,亦或许是她不得父母爱怜,从而不知父母身边都有些谁在承欢膝下。
明明她对陈家恨之入骨,却对陈庄娴这个人毫无印象。
陈家的所有都是夫子告知,崔掩冬补充,以及她幼时躲在殿门柱前悄悄地观察着这一家人在长生殿内享受着本该属于她的欢声笑语。
或许并不属于她,李炤炤自嘲得想。
这位陈大姑娘被保护抑或是被禁闭在陈家,从不出门交际也没有交心好友,长安门阀士族中人兴许知道有这么位姑娘,可就是没有人对她有印象。
就像李炤炤,若没有姜平州带她下山,若没有谢公将她推到圣人面前,长安中人也不会知道原来还有位元玄公主。
多想无益,来孟州一趟,李炤炤最感兴趣的人,陈庄娴此刻正站在牡丹花圃前赏花,数十名女侍撑着华盖,将院中炎阳尽数遮去,凉玉冰鉴丝丝冒着冷气,比内院进来的路上还要凉爽许多。
“这位就是河阳道节度使家陈夫人。”为首女卫向李炤炤二人介绍。
这位夫人如传闻中所说一般,语笑嫣嫣,嘴角噙着恰到好处带着亲和的笑,又生着双陈家人特有的桃眼,看着宽和实则透着精明。
李炤炤与姜平州垂眸行礼,陈庄娴捻着帕子挥了挥免了他们的礼,柔声细语询问道:“二位道长生面孔,从哪里来的?”
道家不问出处不问去处,四海为家随遇而安,陈庄娴显然没有这个概念,是严仲掩不曾说过,还是她压根就接触不到严仲掩?
李炤炤深深怀疑着,也答道:“回夫人,道家不问出处,随遇而安。”
陈庄娴若有所思点点头,捂着绣帕‘哦’了一声,眼角余光勾勾撇向李炤炤身后那位容惊百里,貌艳九天的高挑女子。
说是高挑,却有些许伟岸。
真是奇怪的女子。
反观直面自己的那位道长倒是协调,只是有些眼熟,仿佛哪里见过,那双眼对视久了却让人如坠冰窟,通体生寒。
陈庄娴撇开眼,这二位道长与那些奉承巴结讨好她的人不同,她不问,二位道长就不说话,似乎不善言辞,她顿觉无趣,摆摆手:“孙隼,带二位道长安置下去。”
为首女卫拱手称是。
瞧见陈庄娴兴致缺缺,李炤炤二人也不做逗留,跟着这名叫‘孙孙’的女卫退出院落。
----------------------------------------
长生殿,宸明堂,宴长女,八珍玉食,歌舞升平。
说不上多其乐融融,无非是李端端听陈贵妃抱怨圣人将李炤炤禁足回渭南紫竹林元玄道宫,什么事情稍微不合她意便如此,在长生殿中早已是家常便饭。
“圣人如此做可想过吾,想过吾腹中胎儿,就这样将二娘赶回去,问也不曾问过吾,不过死一个谏议大夫,至于如此大动干戈,连吾颜面也不顾及。”陈贵妃抚着微微显怀的肚子,语气怨怼。
即使陈贵妃絮絮叨叨滔滔不绝,李端端也面色如初,低眉顺眼再应和她几句,这事也算了了。
李端端来到她身旁安抚:“阿娘说得哪里话,原也不是这个缘由,阿耶心中疼爱二娘才将二娘放出去,否则文武百官如何服气?您平心静气,为着皇弟也好,为着我们姐俩也好,都该好好保重。”
她暗指陈贵妃的胎儿。
当然这个消息只是李端端为李炤炤暂不在长安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陈贵妃自然会信,长女稳重又端庄,怎可能会说谎骗她?诚如李端端所劝,她也渐渐平复心情,为着皇子。
“阿娘,听闻近日京中出了件冤事,”李端端捡着事转移陈贵妃注意,“登闻鼓前有妇人为着状告温县杨家,携同一子一女撞死在登闻鼓前,登闻鼓院事恰恰在场,阿耶此时烦恼着,您也别为了二娘的事去劳烦阿耶。”
陈贵妃美眸微转,有些惊讶:“这是何时的事,吾身边并无人说起。”
“阿娘怀着龙胎,自不好让您伤神烦忧。”李端端细声道,陈贵妃身侧的宫娥向她睇来感激的目光。
陈贵妃颔首,也并无责怪身边人的意思:“那二娘杀的杨磐可是出身温县杨家?”
“正是。”
李端端没有再聊下去的意思,陈贵妃也自然转移了视线,不在纠结李炤炤是否出席家宴。
李炤炤不在,宴会也要照常进行,母女二人分席而座,高台之上陈贵妃,侧首下座李端端,随着李端端身旁位置被撤下,司膳司柳司膳觐见,一道接着一道的珍馐端上桌案。
听着柳司膳再次介绍这些新式菜肴,陈贵妃兴致大好,听得津津有味。
李端端几不可见蹙了眉头,忍耐着涌上喉头的呕意,又不想扫陈贵妃兴致,一团浊气堵在心头,上不去下不来。
最后一道白龙曜摆上桌案,柳司膳立在中堂,甫一挽袖,语调柔婉:“这乃是司膳司采用不羡羊身上最稚嫩的一块里脊肉捶打成泥,活上翠绿葱花鲜红樱桃丁成丸,先煎再烹,酸甜适口。”
早在听见不羡羊三字时,李端端就已经难以忍耐了,面对满桌菜肴没有丝毫胃口,那盘白龙曜色泽红亮,仿佛咬一口从脆到嫩,艳唇留香,她却只觉得油腻,腥臊。
陈贵妃早已注意到女儿的动静,顿时有些扫兴,浅尝一口心心念念的白龙曜,才放下玉著询问她:“庆阳你是怎么了?”
注意到对方似乎翻了个白眼,李端端揉搓绣帕,忍耐着呕意向陈贵妃强扯微笑起身行福礼:“阿娘,儿臣无碍。”
言罢再也忍不住,即将呕出来时,蔚青扶着她,蔚蓝端来盂盆,李端端将一腔浊气连带污秽吐了进去。
陈贵妃是一点胃口也没有了,指使着身旁女官:“去叫刘太医来。”面色又不善,长女身子不适,她也不好再行指责,只得沉着脸,闷着气,执着玉著有一下没一下拨着那些方才还让自己食指大动的菜肴百无聊赖。
刘太医携着背药箱的医女匆匆赶来,几人试下额头的汗,休整一番后上前为李端端把脉。
脉象流利如珠般圆滑……
瞧着陈贵妃与庆阳公主,一位面色不善,另一位面色苍白,场面一度凝滞,刘太医赶忙上前行礼解了僵局:“恭喜娘娘,恭喜庆阳公主,这是喜脉。”
李端端冰雪聪明又宅心仁厚,一眼就知他们是特地在此候着自己,待他们行过礼后,李端端也不急着询问,端着笑等伦忠自己叙述。
“就是如此,可一到小院落就不见二娘,奴等低微怎敢询问,可贵妃娘娘那也不好交差,只好在此求大娘给条生路。”
李炤炤已经被圣人禁足,若眼前宦侍述说无误,那一定有事不可对外人言说,此刻不在宫内就在宫外,而在宫外不去寻李端端,只怕事情紧急来不及寻她,李端端闻音知意,向身侧侍奉的蔚青打了个眼色。
蔚青上前悄悄递给伦忠一只玉镯,伦忠受宠若惊,李端端却毫不在意:“此事你做得很好,娘娘若有何不舒心的地方你就来同本宫说,不必惊扰二娘静心禁足。”
伦忠顿时明白,这姐俩互相打着掩护,关系只怕比父母还要亲近许多,他舒了口气,得罪陈贵妃最多捱顿板子,可得罪元玄公主这位煞神保不齐就是命丧黄泉,一如童司监,一如杨谏议大夫。
庆阳公主宽厚温和,讨得陈贵妃欢心,又得元玄公主敬重,两方难对付的主儿都给她面子。
他现下无比庆幸自己没有直接向陈贵妃禀告,而是在此等候李端端。
方才还胆战心惊的伦忠此刻已有了主意,遂愈发尽心,殷勤拱手上前对李端端行了礼:“多谢大娘搭救,娘娘还在殿中等候,奴领您入殿。”
李端端颔首,不再多言,只是心中想着李炤炤婚期将近,此刻是去了何处,身在何方?
她有些担心。
----------------------------------------
李炤炤不会知道长生殿发生的一切,她与姜平州此刻坐在陈庄娴派来接他们的马车上,心中忽然恻恻。
马车行驶得平稳,车内没有一丝颠簸,桌案上的茶水波澜不起,车队噤声,周遭安静,恍然间还以为是坐在徐度护卫的公主车驾中。
护卫车队的女卫好本事,陈庄娴果真有趣,竟能培养出这样一队女卫。
只是李炤炤不知这隐约不安从何而来?她盯着茶碗发怔,脑海中却浮现李端端身影,猛地回神转头看向姜平州,姜平州也正注视着她。
李炤炤清了清嗓,含糊着细声细气道:“我有些担心阿姊。”
原来方才发怔是因为李端端,姜平州撑着下颚,似笑非笑看着她:“出什么事了?”
语调慵懒,完全感受不到紧张,看来这人已然有了主意,李炤炤也不兜圈子,指尖蘸上茶水在桌面写字。
奈何这一笔一画实在琢磨不透,姜平州辨认好久才看清楚究竟写得什么,大体意思他已经了解,忙拽着她袖点点头阻止她继续糟蹋茶水。
李炤炤见他知意就不在这上面多作纠缠,收回袖子挥向茶桌,将桌面上茶水一扫而干,端起茶水慢慢啄。
拉车的马在二进门处渐渐停了蹄音,为首女卫掀开车帘见二人默契般得在茶几边上跪膝坐,一左一右两端相对无言,左侧女冠清冷如月,右侧女冠明媚似阳,一时间晃了眼。
“大人,到了吗?”李炤炤出声提醒。
为首女卫登时回神:“是的,二位道长随我来。”上前去扶李炤炤下车,李炤炤摆手拒绝兀自下车,女卫注意到她衣袖湿润,留了个心也不询问。
姜平州眼尖注意到女卫眼神不善,擦拭嘴角满脸歉意向李炤炤走去:“姐姐手还酸不酸,我不是故意枕着你手臂睡觉的。”
这给李炤炤提了醒,甩甩手冷着脸毫不在意:“无妨,这几日奔波,未曾休整过就来见贵人,你小憩之后有了精神也不会在贵人跟前失礼。大人,让你见笑。”
为首女卫瞧着长相这般标志的女子想到‘她’睡觉时还会流涎水,心中没由来一阵恶寒,也不在此事上纠缠,带着她们进了内府。
外府空气干燥而炎热,仿佛置身蒸笼,内府则酷爽如春,加之花群茂妍碧草如茵,一时不察还以为是在长生殿中。
陈庄娴与陈贵妃的爱好,审美极度相同,让李炤炤为之惊讶;从前在长生殿时并不知道陈贵妃有多宠爱这个侄女,亦或许是她不得父母爱怜,从而不知父母身边都有些谁在承欢膝下。
明明她对陈家恨之入骨,却对陈庄娴这个人毫无印象。
陈家的所有都是夫子告知,崔掩冬补充,以及她幼时躲在殿门柱前悄悄地观察着这一家人在长生殿内享受着本该属于她的欢声笑语。
或许并不属于她,李炤炤自嘲得想。
这位陈大姑娘被保护抑或是被禁闭在陈家,从不出门交际也没有交心好友,长安门阀士族中人兴许知道有这么位姑娘,可就是没有人对她有印象。
就像李炤炤,若没有姜平州带她下山,若没有谢公将她推到圣人面前,长安中人也不会知道原来还有位元玄公主。
多想无益,来孟州一趟,李炤炤最感兴趣的人,陈庄娴此刻正站在牡丹花圃前赏花,数十名女侍撑着华盖,将院中炎阳尽数遮去,凉玉冰鉴丝丝冒着冷气,比内院进来的路上还要凉爽许多。
“这位就是河阳道节度使家陈夫人。”为首女卫向李炤炤二人介绍。
这位夫人如传闻中所说一般,语笑嫣嫣,嘴角噙着恰到好处带着亲和的笑,又生着双陈家人特有的桃眼,看着宽和实则透着精明。
李炤炤与姜平州垂眸行礼,陈庄娴捻着帕子挥了挥免了他们的礼,柔声细语询问道:“二位道长生面孔,从哪里来的?”
道家不问出处不问去处,四海为家随遇而安,陈庄娴显然没有这个概念,是严仲掩不曾说过,还是她压根就接触不到严仲掩?
李炤炤深深怀疑着,也答道:“回夫人,道家不问出处,随遇而安。”
陈庄娴若有所思点点头,捂着绣帕‘哦’了一声,眼角余光勾勾撇向李炤炤身后那位容惊百里,貌艳九天的高挑女子。
说是高挑,却有些许伟岸。
真是奇怪的女子。
反观直面自己的那位道长倒是协调,只是有些眼熟,仿佛哪里见过,那双眼对视久了却让人如坠冰窟,通体生寒。
陈庄娴撇开眼,这二位道长与那些奉承巴结讨好她的人不同,她不问,二位道长就不说话,似乎不善言辞,她顿觉无趣,摆摆手:“孙隼,带二位道长安置下去。”
为首女卫拱手称是。
瞧见陈庄娴兴致缺缺,李炤炤二人也不做逗留,跟着这名叫‘孙孙’的女卫退出院落。
----------------------------------------
长生殿,宸明堂,宴长女,八珍玉食,歌舞升平。
说不上多其乐融融,无非是李端端听陈贵妃抱怨圣人将李炤炤禁足回渭南紫竹林元玄道宫,什么事情稍微不合她意便如此,在长生殿中早已是家常便饭。
“圣人如此做可想过吾,想过吾腹中胎儿,就这样将二娘赶回去,问也不曾问过吾,不过死一个谏议大夫,至于如此大动干戈,连吾颜面也不顾及。”陈贵妃抚着微微显怀的肚子,语气怨怼。
即使陈贵妃絮絮叨叨滔滔不绝,李端端也面色如初,低眉顺眼再应和她几句,这事也算了了。
李端端来到她身旁安抚:“阿娘说得哪里话,原也不是这个缘由,阿耶心中疼爱二娘才将二娘放出去,否则文武百官如何服气?您平心静气,为着皇弟也好,为着我们姐俩也好,都该好好保重。”
她暗指陈贵妃的胎儿。
当然这个消息只是李端端为李炤炤暂不在长安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陈贵妃自然会信,长女稳重又端庄,怎可能会说谎骗她?诚如李端端所劝,她也渐渐平复心情,为着皇子。
“阿娘,听闻近日京中出了件冤事,”李端端捡着事转移陈贵妃注意,“登闻鼓前有妇人为着状告温县杨家,携同一子一女撞死在登闻鼓前,登闻鼓院事恰恰在场,阿耶此时烦恼着,您也别为了二娘的事去劳烦阿耶。”
陈贵妃美眸微转,有些惊讶:“这是何时的事,吾身边并无人说起。”
“阿娘怀着龙胎,自不好让您伤神烦忧。”李端端细声道,陈贵妃身侧的宫娥向她睇来感激的目光。
陈贵妃颔首,也并无责怪身边人的意思:“那二娘杀的杨磐可是出身温县杨家?”
“正是。”
李端端没有再聊下去的意思,陈贵妃也自然转移了视线,不在纠结李炤炤是否出席家宴。
李炤炤不在,宴会也要照常进行,母女二人分席而座,高台之上陈贵妃,侧首下座李端端,随着李端端身旁位置被撤下,司膳司柳司膳觐见,一道接着一道的珍馐端上桌案。
听着柳司膳再次介绍这些新式菜肴,陈贵妃兴致大好,听得津津有味。
李端端几不可见蹙了眉头,忍耐着涌上喉头的呕意,又不想扫陈贵妃兴致,一团浊气堵在心头,上不去下不来。
最后一道白龙曜摆上桌案,柳司膳立在中堂,甫一挽袖,语调柔婉:“这乃是司膳司采用不羡羊身上最稚嫩的一块里脊肉捶打成泥,活上翠绿葱花鲜红樱桃丁成丸,先煎再烹,酸甜适口。”
早在听见不羡羊三字时,李端端就已经难以忍耐了,面对满桌菜肴没有丝毫胃口,那盘白龙曜色泽红亮,仿佛咬一口从脆到嫩,艳唇留香,她却只觉得油腻,腥臊。
陈贵妃早已注意到女儿的动静,顿时有些扫兴,浅尝一口心心念念的白龙曜,才放下玉著询问她:“庆阳你是怎么了?”
注意到对方似乎翻了个白眼,李端端揉搓绣帕,忍耐着呕意向陈贵妃强扯微笑起身行福礼:“阿娘,儿臣无碍。”
言罢再也忍不住,即将呕出来时,蔚青扶着她,蔚蓝端来盂盆,李端端将一腔浊气连带污秽吐了进去。
陈贵妃是一点胃口也没有了,指使着身旁女官:“去叫刘太医来。”面色又不善,长女身子不适,她也不好再行指责,只得沉着脸,闷着气,执着玉著有一下没一下拨着那些方才还让自己食指大动的菜肴百无聊赖。
刘太医携着背药箱的医女匆匆赶来,几人试下额头的汗,休整一番后上前为李端端把脉。
脉象流利如珠般圆滑……
瞧着陈贵妃与庆阳公主,一位面色不善,另一位面色苍白,场面一度凝滞,刘太医赶忙上前行礼解了僵局:“恭喜娘娘,恭喜庆阳公主,这是喜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