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清楼虽离临江府城不远,可这江南多丘陵,二十里的路也弯弯绕绕了许久,及花了半个多时辰才到。
眼前的濯清楼已是一片焦黑,如今只残存了傍着后山的一角,却也只是几根立柱,依稀间还能闻得那缭绕不散的呛鼻的烟尘味。
“前些天临江下了几场暴雨,且常有闪电,听说有一道便劈在了濯清楼后面的山林,故而引了山火,连带着把这濯清楼也烧了。”况甫宁道。
“山火?”桓白微微斜睨那濯清楼,接着向其余人道,“看看有什么可疑之物。”话音未了他便已当先朝那堆焦黑废墟走去。
展柔也走了进去,她环顾着那片废墟,忽然眼前一亮,似是发现了什么,她快步走上前,拨开覆在一段焦木上的泥,而后又拨开另一段焦木上的泥,将它们各自的缺口摸了一摸,比了一比,认真看了又看,接着回身向桓白道:“大人快来!”
桓白将要走到那几根立柱时忽听得展柔的声音,便转身走到她身侧。
“这两段焦木的颜色有些不同。”展柔道。
桓白蹲在那两段焦木前,也用手拨了拨覆在上面的泥,仔细分辨了一回。
虽则乍一看,两段焦木都被灼烧的发了黑,没什么差别,可仔细一看,一段却是泛着浅浅的红褐色,另一段却是实实在在的黑。
“这两段焦木应为不同木材,可它们的样式却极为相似,而且缺口处恰好能相合,想是这楼的某一处结构,可这同一处结构的木材按常理来说应是一样的。”
桓白听展柔这样说便去拿那两段焦木,一比一合,果如她所言。
“展大人好眼力。”
“虽然现已辨不清它们究竟是何种木材,但是听闻陛下当时拨银十万两,命工部寻上好木材筑楼,下官以为,这或许是个突破口。”
桓白随即叫来况甫宁命他去查明这两段焦木的材质。
展柔又道:“下官回城便去查濯清楼的档案。”
桓白应了,随后又凝神看了看眼前那片焦土。
展柔见桓白出神望着那废墟,便自己起了身,却因起得急眼前一花一时没站住,多亏况甫宁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多谢况统领。”
“大人客气。”
***
自濯清楼回到临江府城后展柔便直奔储章阁而去。
大盛十八州一百五十二府,各府设一集英台掌本府档案,各州设一储章阁于州治,掌本府及本州总案,京都则设兰台,掌京都及大盛各州总案。各知府集英台每半年需更新一次档案送至州治储章阁进行整理保存,各州治储章阁每一年需更新一次档案送至京都兰台。各级档案库官员皆出自翰林院,官员谨明博学,规程细致严格,使得大盛兰台比之汉唐,有过之而无不及。
展柔自蓥华街行过鼓楼穿过街边第一条巷子便至岁景大道,向北而望便见长街尽头高耸着一座乌木青瓦硬山顶的三重楼阁,每一重楼都有十丈高,楼阁外侧围着封火山墙。及至门前,便有守卫上前查看令牌,验明身份后由值守官带路进阁。
值守官一路行的小心翼翼,展柔便也毕恭毕敬,只觉这一丝不苟的行事,密不透风的把守,俨然将这储章阁视作了临江城中的皇宫。甫一入阁展柔便觉这殿阁的恢宏气势逼面而来,饶是这州治便如此,那京都的兰台定是更加壮阔不凡。
展柔四处望了一圈,已觉着几分寒意。因这木质楼阁和存储的书卷、竹简最是忌火,因此阁内向来不置火烛,如今才是三月,阁内自然不十分暖。也因无烛火照明,故此在这阁中视物便全借那天光,而这也便是储章阁设计的奇巧之处,纵是阴雨天,阁内的光线也不算暗。
及将这阁中摸了个大概,展柔便直奔向二层那涂着青漆的阁架,阁架之上放置的是越州几府所有的工程档案。她循着标记先找到“临江府”,再找到“熙和”,之后便是“熙和十九年”“土木”……找了一刻钟才寻得了那本想找的册子,翻到“濯清楼”那页,上面详细记录了工程经费、工程用料、负责官员、工匠……及待出了储章阁,已是入夜。
回到仇府,那群下人还寻着仇万秉的令牌,展柔也未曾多问,只回了小院去寻桓白,叩门时却没人应,她便先回房又整理了一遍从那储章阁寻来的信息,及至二更天去叩门也未得回应,便回房中歇下了。
第二日醒来已是辰时,展柔整了整衣容便出了房间,及要叩桓白的房门时,便见那人已从房内将门打开,见展柔在门口,便止了步。
“大人可是要出门?”
“仇万秉今日邀我去他书房一会。”
“仇万秉丢了令牌,不知是否与那濯清楼的火有关,我想今日再去那儿寻一寻。”
“那便依你。”
展柔从袖中取出一卷纸递给桓白:“濯清楼的档案已整理好,请大人过目。”
桓白接过后略略看了一眼便将它放入袖中:“等会去濯清楼将府上护卫全部带上,切记万事小心。”
正说着,一个下人便已来请桓白,展柔见他离开后便转了身去,却见熊必宪正等在连廊转角。
熊必宪见展柔看见了他,便迎了上来:“下官参见展大人。”
“熊大人请起。”
展柔见熊必宪张了半天口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便问道:“熊大人找本官可是有事?”
“下官有一事相求,还请大人恩准。”说着便又是一揖。
展柔扶他起身道:“熊大人请说,若是本官力所能及之事,定当竭尽全力。”
“下官无意撞见您与桓大人的谈话,还请大人恕罪。只是下官想随您一起去濯清楼,护您周全,若能寻得那仇知府的把柄,下官也算是沾了您的光,将功补过。”
展柔心下了然,只向熊必宪笑道:“莫非熊大人还怕我去桓大人那里告你的状不成?”
“下官不敢。”熊必宪又躬下了身。
“熊大人真是实在人,本官也只是偶一玩笑,大人切莫当真。”说着又将他扶了起来,“那大人就随本官一同前往濯清楼。”
“谢大人成全,下官定当尽心尽力护卫大人,万死不辞!”
“既是熊大人想要将功补过,那便只大人您随本官前往,想来这一路也必不会有什么岔子。桓大人让我将兄弟们全部带上却是大动干戈了,若是让仇万秉知道便不好了,熊大人觉得如何?”
“大人说的是,下官遵令。”
展柔与熊必宪骑马沿着昨日行的官道一路到了濯清楼,及将马匹栓好后,展柔便道:“你我分头去找,这样快些。”
“是,大人。”
熊必宪恭敬答道,转身便扎进了那片焦黑废墟。
展柔也走进废墟,四处走走停停,翻翻找找,正专注时忽却被什么东西勾住了衣角,随即便摔在了地上,还好她反应的及时,单手撑住了一块碎石,于她而言略显宽大的袖袍轻轻柔柔拂在石上,她便借着这股力站起了身。几个动作在一瞬发生,声响也极轻,熊必宪便未曾发觉,依然埋头苦寻。
展柔三步并做两步地朝熊必宪走去:“找到了吗?”
熊必宪直起腰回身答道:“没有。”
“我也没有。”展柔叹了口气,“不过也是,那么重要的东西怎会丢在这里。”
“大人莫急,大人若累了便去那石上歇歇,下官来找就是了。”
“那便辛苦熊大人了,我向来不惯寻东西,总是要找许久,大人这边若寻过了,或可去我那边找找。”
“好。”
将功补过。
难得见这般忠心耿耿的属下。
展柔如此想着便坐到了一处残破的石阶上,看熊必宪将那废墟颠来倒去地翻,那目光似是要将这废墟再次点燃一般。
及又过了半刻钟。
“大人,找到了!找到了!”熊必宪兴奋地喊道,手里挥着一块银光闪闪的牌子。
熊必宪约是兴奋地过了头,也忘了看那块让自己将功补过的令牌便递给了闻声赶来的展柔。
“熊大人好眼力!”
展柔说着便擦了擦那令牌上沾满的泥和灰,从袖中取了一块布包起来放入怀中。
“既然找到了,我们就回城吧。”
“是,大人!”
熊必宪朝展柔一揖便跑去拴马的地方,解了绳牵了马来。
“大人可曾来过临江?”
“常听人说越州山明水秀,尤以临江府最盛,却是从未来过。若非此次,也不知何时才能见得这般美景。”
“下官那日去给大人和弟兄们买吃食时,听人说濯清楼回城还有一条路,那一道景色更好,而且比走官道要快上许多。下官斗胆,不若我们便从这条路回城?”
熊必宪见展大人寻得了令牌心情极好,且又甚喜这越州景致便顺着展大人的话头提议。
“极好!那便由熊大人在前面带路吧,大人可慢些走,让本官好好赏赏风景。
“是。”
虽才三月,越州却已是满眼绿意盎然,一路翠竹掩映,日色透过竹叶间的缝隙,碎于道中马蹄之下,道旁更有溪流相伴,汩汩清溪融下那山林间的光。
山宜人,水宜人,美哉,妙哉。
便是一路走走停停,转眼又见前面另有一条路从竹林间穿出,与脚下这条路汇合。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间之路曲曲折折却着实有趣,有趣。”展柔笑道。
“下官不懂这文绉绉的话,却听明白了大人这最后一句,下官也以为这山间有趣的很,有趣的很。”
走到那岔路相汇之处,又向前行了一段,却见是一段泥泞,赭红色的泥浆覆于路面。路的左侧是一段赭土山,隐约还能见到前段时日被暴雨冲刷过的痕迹,右侧却临着一处缓坡,那坡虽缓却长,加上暴雨冲刷,坡面无比湿滑。
熊必宪在前面停住下了马,转身向展柔道:“大人,前面这段路得要下马行过了。”
“好。”展柔应着,便下了马。
***
却说早晨那下人请了桓白,带着他弯弯绕绕行过那九曲回廊到了主院,又行过一进院落,才至仇万秉的书房。
仇万秉早已等在门口,及见桓白到了,又是深深一拜。
桓白笑道:“仇大人好生客气。”
仇万秉起身也笑道:“桓大人,请。”
桓白见这书房内确是雅致非常,最显眼处挂着一副字。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幅字可是钟玉先生所书?”
“是也。”仇万秉应道。
“钟先生的字可是一字难求,能在此处得见,真是沾了大人的光。”
仇万秉只摇头笑道:“钟先生云游四方,如来鸿去燕,下官也只是早些年偶然遇着先生,求了这一副墨宝。”
“传闻钟先生有‘两不为’的规矩,不为官题、不为商题。大人求来的这幅字想来也有些年头了。”
“当年钟先生行至莒城外因急症昏倒,幸而后来被人发现救回了莒城,先生为报莒城之恩,于城内设案题字,自晨钟而始,自暮鼓而终,如此十日,下官也便是那时得了这副字。”
“倒是一桩美谈。”
桓白转身向里间走去,又见几榻之上摆了一张棋盘,黑白落子间竟是场“烂柯棋局”。
“观棋烂柯,春秋几度,却需‘得饶人处且饶人’,方才得洞明通达之境。眼下看来,大人倒不似那日本官于望海亭中所见,想来是我见识微薄,错认了大人。”
“大人谬赞,下官既为知府,书房之地又怎好不多加修饰,总不过附庸风雅而已。”
听了这一番自贬之言,桓白未再应声,只随仇万秉于堂间屏风转过,却见一处竹阁,丛丛紫竹掩映,竹叶斑驳,风拂而动。
仇万秉一面奉茶,一面笑吟吟道:“望海亭一别,下官深觉招待不周,还请桓大人见谅。”
桓白接过那茶盏,吹过饮了一口,缓缓放下茶盏,道:“大人这是哪里的话,本官倒觉得这两日在您府上住得十分惬意。”
“哦?那便再好不过了。只是……”
“仇大人向来利落爽快,本官也喜与如仇大人一般的人结交,大人有话,但说无妨。”
“只是希望大人还是不要过分操劳。下官听说,您从那濯清楼废墟取了两段焦木?”
“仇大人真是耳通六路,眼观八方。”
“大人说笑,若此等事上也眼不明,耳不灵,又怎能主政这临江府。”
“仇大人既是眼明耳灵,心思也必定透彻玲珑。”
“大人说笑,下官只是做该做的事罢了。”
“那本官也便只是行该行的职而已。”
“下官斗胆说一句,还望大人莫要怪罪。”
“请。”
“这世间总归不过情理二字,只是各人有各人的情,各人有各人的理,这千百种情,千百种理纠葛在一起便徒生了许多烦恼,许多争执,也便多了许多仇,许多怨。虽则京都有许多关于大人您的传言,可下官却知道,大人您明理,却也重情,只是有时这两者恰如那鱼与熊掌。如此,下官还望大人细细斟酌。”
“早闻仇大人的策论最是无人能及,却也未曾想大人竟大材小用,来为本官说教了,大人的一番好意,本官心领了。”
“既如此,下官也不必多言了。今日,下官就陪大人好好品茗,只论茶,不谈政。”
“那就多谢大人美意了。”
茶香袅袅,竹叶声声,时辰已近晌午。
茶似是也醉人,迷蒙之间桓白瞥见那地上似是有一个闪闪亮亮的物什,便伸手去捡,置于掌上,好生眼熟。
一粒铜扣。
一个念头一闪而过。
“下官竟未曾看见这地上有这么个东西,幸而被大人捡到了,若是谁没注意,踩到滑了脚,便不好了。”
桓白并不应,拿起茶盏又饮了一口,便对仇万秉道:“今日多谢仇大人一番款待,如今已近晌午,本官就不打扰了,这便告辞。”说着他便要起身,仇万秉又拦了拦,欲要再邀桓白品些别个茶,却见桓白执意不肯再多叨扰,便也不再去拦。
桓白出了仇万秉的书房,匆匆便向东边的院子行去,及碰见抚宁司的一个护卫,便道:“熊必宪呢?”
“回禀大人,熊护甲随展大人去濯清楼了。”
“只他二人吗?”
“是,展大人说这一路是官道,来往人多,不必多忧,便让我们好生守在仇府。”不待护卫答完,桓白便过了那门洞往马厩去了。
玄色锦袍随着那人的疾驰四下飘飞,一时便从仇府奔到了甫阳门外,取官道直奔濯清楼,行了大约一里路却忽的停下来,转而掉头又奔回甫阳门处,沿着另一条路疾驰而去。
眼前的濯清楼已是一片焦黑,如今只残存了傍着后山的一角,却也只是几根立柱,依稀间还能闻得那缭绕不散的呛鼻的烟尘味。
“前些天临江下了几场暴雨,且常有闪电,听说有一道便劈在了濯清楼后面的山林,故而引了山火,连带着把这濯清楼也烧了。”况甫宁道。
“山火?”桓白微微斜睨那濯清楼,接着向其余人道,“看看有什么可疑之物。”话音未了他便已当先朝那堆焦黑废墟走去。
展柔也走了进去,她环顾着那片废墟,忽然眼前一亮,似是发现了什么,她快步走上前,拨开覆在一段焦木上的泥,而后又拨开另一段焦木上的泥,将它们各自的缺口摸了一摸,比了一比,认真看了又看,接着回身向桓白道:“大人快来!”
桓白将要走到那几根立柱时忽听得展柔的声音,便转身走到她身侧。
“这两段焦木的颜色有些不同。”展柔道。
桓白蹲在那两段焦木前,也用手拨了拨覆在上面的泥,仔细分辨了一回。
虽则乍一看,两段焦木都被灼烧的发了黑,没什么差别,可仔细一看,一段却是泛着浅浅的红褐色,另一段却是实实在在的黑。
“这两段焦木应为不同木材,可它们的样式却极为相似,而且缺口处恰好能相合,想是这楼的某一处结构,可这同一处结构的木材按常理来说应是一样的。”
桓白听展柔这样说便去拿那两段焦木,一比一合,果如她所言。
“展大人好眼力。”
“虽然现已辨不清它们究竟是何种木材,但是听闻陛下当时拨银十万两,命工部寻上好木材筑楼,下官以为,这或许是个突破口。”
桓白随即叫来况甫宁命他去查明这两段焦木的材质。
展柔又道:“下官回城便去查濯清楼的档案。”
桓白应了,随后又凝神看了看眼前那片焦土。
展柔见桓白出神望着那废墟,便自己起了身,却因起得急眼前一花一时没站住,多亏况甫宁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多谢况统领。”
“大人客气。”
***
自濯清楼回到临江府城后展柔便直奔储章阁而去。
大盛十八州一百五十二府,各府设一集英台掌本府档案,各州设一储章阁于州治,掌本府及本州总案,京都则设兰台,掌京都及大盛各州总案。各知府集英台每半年需更新一次档案送至州治储章阁进行整理保存,各州治储章阁每一年需更新一次档案送至京都兰台。各级档案库官员皆出自翰林院,官员谨明博学,规程细致严格,使得大盛兰台比之汉唐,有过之而无不及。
展柔自蓥华街行过鼓楼穿过街边第一条巷子便至岁景大道,向北而望便见长街尽头高耸着一座乌木青瓦硬山顶的三重楼阁,每一重楼都有十丈高,楼阁外侧围着封火山墙。及至门前,便有守卫上前查看令牌,验明身份后由值守官带路进阁。
值守官一路行的小心翼翼,展柔便也毕恭毕敬,只觉这一丝不苟的行事,密不透风的把守,俨然将这储章阁视作了临江城中的皇宫。甫一入阁展柔便觉这殿阁的恢宏气势逼面而来,饶是这州治便如此,那京都的兰台定是更加壮阔不凡。
展柔四处望了一圈,已觉着几分寒意。因这木质楼阁和存储的书卷、竹简最是忌火,因此阁内向来不置火烛,如今才是三月,阁内自然不十分暖。也因无烛火照明,故此在这阁中视物便全借那天光,而这也便是储章阁设计的奇巧之处,纵是阴雨天,阁内的光线也不算暗。
及将这阁中摸了个大概,展柔便直奔向二层那涂着青漆的阁架,阁架之上放置的是越州几府所有的工程档案。她循着标记先找到“临江府”,再找到“熙和”,之后便是“熙和十九年”“土木”……找了一刻钟才寻得了那本想找的册子,翻到“濯清楼”那页,上面详细记录了工程经费、工程用料、负责官员、工匠……及待出了储章阁,已是入夜。
回到仇府,那群下人还寻着仇万秉的令牌,展柔也未曾多问,只回了小院去寻桓白,叩门时却没人应,她便先回房又整理了一遍从那储章阁寻来的信息,及至二更天去叩门也未得回应,便回房中歇下了。
第二日醒来已是辰时,展柔整了整衣容便出了房间,及要叩桓白的房门时,便见那人已从房内将门打开,见展柔在门口,便止了步。
“大人可是要出门?”
“仇万秉今日邀我去他书房一会。”
“仇万秉丢了令牌,不知是否与那濯清楼的火有关,我想今日再去那儿寻一寻。”
“那便依你。”
展柔从袖中取出一卷纸递给桓白:“濯清楼的档案已整理好,请大人过目。”
桓白接过后略略看了一眼便将它放入袖中:“等会去濯清楼将府上护卫全部带上,切记万事小心。”
正说着,一个下人便已来请桓白,展柔见他离开后便转了身去,却见熊必宪正等在连廊转角。
熊必宪见展柔看见了他,便迎了上来:“下官参见展大人。”
“熊大人请起。”
展柔见熊必宪张了半天口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便问道:“熊大人找本官可是有事?”
“下官有一事相求,还请大人恩准。”说着便又是一揖。
展柔扶他起身道:“熊大人请说,若是本官力所能及之事,定当竭尽全力。”
“下官无意撞见您与桓大人的谈话,还请大人恕罪。只是下官想随您一起去濯清楼,护您周全,若能寻得那仇知府的把柄,下官也算是沾了您的光,将功补过。”
展柔心下了然,只向熊必宪笑道:“莫非熊大人还怕我去桓大人那里告你的状不成?”
“下官不敢。”熊必宪又躬下了身。
“熊大人真是实在人,本官也只是偶一玩笑,大人切莫当真。”说着又将他扶了起来,“那大人就随本官一同前往濯清楼。”
“谢大人成全,下官定当尽心尽力护卫大人,万死不辞!”
“既是熊大人想要将功补过,那便只大人您随本官前往,想来这一路也必不会有什么岔子。桓大人让我将兄弟们全部带上却是大动干戈了,若是让仇万秉知道便不好了,熊大人觉得如何?”
“大人说的是,下官遵令。”
展柔与熊必宪骑马沿着昨日行的官道一路到了濯清楼,及将马匹栓好后,展柔便道:“你我分头去找,这样快些。”
“是,大人。”
熊必宪恭敬答道,转身便扎进了那片焦黑废墟。
展柔也走进废墟,四处走走停停,翻翻找找,正专注时忽却被什么东西勾住了衣角,随即便摔在了地上,还好她反应的及时,单手撑住了一块碎石,于她而言略显宽大的袖袍轻轻柔柔拂在石上,她便借着这股力站起了身。几个动作在一瞬发生,声响也极轻,熊必宪便未曾发觉,依然埋头苦寻。
展柔三步并做两步地朝熊必宪走去:“找到了吗?”
熊必宪直起腰回身答道:“没有。”
“我也没有。”展柔叹了口气,“不过也是,那么重要的东西怎会丢在这里。”
“大人莫急,大人若累了便去那石上歇歇,下官来找就是了。”
“那便辛苦熊大人了,我向来不惯寻东西,总是要找许久,大人这边若寻过了,或可去我那边找找。”
“好。”
将功补过。
难得见这般忠心耿耿的属下。
展柔如此想着便坐到了一处残破的石阶上,看熊必宪将那废墟颠来倒去地翻,那目光似是要将这废墟再次点燃一般。
及又过了半刻钟。
“大人,找到了!找到了!”熊必宪兴奋地喊道,手里挥着一块银光闪闪的牌子。
熊必宪约是兴奋地过了头,也忘了看那块让自己将功补过的令牌便递给了闻声赶来的展柔。
“熊大人好眼力!”
展柔说着便擦了擦那令牌上沾满的泥和灰,从袖中取了一块布包起来放入怀中。
“既然找到了,我们就回城吧。”
“是,大人!”
熊必宪朝展柔一揖便跑去拴马的地方,解了绳牵了马来。
“大人可曾来过临江?”
“常听人说越州山明水秀,尤以临江府最盛,却是从未来过。若非此次,也不知何时才能见得这般美景。”
“下官那日去给大人和弟兄们买吃食时,听人说濯清楼回城还有一条路,那一道景色更好,而且比走官道要快上许多。下官斗胆,不若我们便从这条路回城?”
熊必宪见展大人寻得了令牌心情极好,且又甚喜这越州景致便顺着展大人的话头提议。
“极好!那便由熊大人在前面带路吧,大人可慢些走,让本官好好赏赏风景。
“是。”
虽才三月,越州却已是满眼绿意盎然,一路翠竹掩映,日色透过竹叶间的缝隙,碎于道中马蹄之下,道旁更有溪流相伴,汩汩清溪融下那山林间的光。
山宜人,水宜人,美哉,妙哉。
便是一路走走停停,转眼又见前面另有一条路从竹林间穿出,与脚下这条路汇合。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间之路曲曲折折却着实有趣,有趣。”展柔笑道。
“下官不懂这文绉绉的话,却听明白了大人这最后一句,下官也以为这山间有趣的很,有趣的很。”
走到那岔路相汇之处,又向前行了一段,却见是一段泥泞,赭红色的泥浆覆于路面。路的左侧是一段赭土山,隐约还能见到前段时日被暴雨冲刷过的痕迹,右侧却临着一处缓坡,那坡虽缓却长,加上暴雨冲刷,坡面无比湿滑。
熊必宪在前面停住下了马,转身向展柔道:“大人,前面这段路得要下马行过了。”
“好。”展柔应着,便下了马。
***
却说早晨那下人请了桓白,带着他弯弯绕绕行过那九曲回廊到了主院,又行过一进院落,才至仇万秉的书房。
仇万秉早已等在门口,及见桓白到了,又是深深一拜。
桓白笑道:“仇大人好生客气。”
仇万秉起身也笑道:“桓大人,请。”
桓白见这书房内确是雅致非常,最显眼处挂着一副字。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幅字可是钟玉先生所书?”
“是也。”仇万秉应道。
“钟先生的字可是一字难求,能在此处得见,真是沾了大人的光。”
仇万秉只摇头笑道:“钟先生云游四方,如来鸿去燕,下官也只是早些年偶然遇着先生,求了这一副墨宝。”
“传闻钟先生有‘两不为’的规矩,不为官题、不为商题。大人求来的这幅字想来也有些年头了。”
“当年钟先生行至莒城外因急症昏倒,幸而后来被人发现救回了莒城,先生为报莒城之恩,于城内设案题字,自晨钟而始,自暮鼓而终,如此十日,下官也便是那时得了这副字。”
“倒是一桩美谈。”
桓白转身向里间走去,又见几榻之上摆了一张棋盘,黑白落子间竟是场“烂柯棋局”。
“观棋烂柯,春秋几度,却需‘得饶人处且饶人’,方才得洞明通达之境。眼下看来,大人倒不似那日本官于望海亭中所见,想来是我见识微薄,错认了大人。”
“大人谬赞,下官既为知府,书房之地又怎好不多加修饰,总不过附庸风雅而已。”
听了这一番自贬之言,桓白未再应声,只随仇万秉于堂间屏风转过,却见一处竹阁,丛丛紫竹掩映,竹叶斑驳,风拂而动。
仇万秉一面奉茶,一面笑吟吟道:“望海亭一别,下官深觉招待不周,还请桓大人见谅。”
桓白接过那茶盏,吹过饮了一口,缓缓放下茶盏,道:“大人这是哪里的话,本官倒觉得这两日在您府上住得十分惬意。”
“哦?那便再好不过了。只是……”
“仇大人向来利落爽快,本官也喜与如仇大人一般的人结交,大人有话,但说无妨。”
“只是希望大人还是不要过分操劳。下官听说,您从那濯清楼废墟取了两段焦木?”
“仇大人真是耳通六路,眼观八方。”
“大人说笑,若此等事上也眼不明,耳不灵,又怎能主政这临江府。”
“仇大人既是眼明耳灵,心思也必定透彻玲珑。”
“大人说笑,下官只是做该做的事罢了。”
“那本官也便只是行该行的职而已。”
“下官斗胆说一句,还望大人莫要怪罪。”
“请。”
“这世间总归不过情理二字,只是各人有各人的情,各人有各人的理,这千百种情,千百种理纠葛在一起便徒生了许多烦恼,许多争执,也便多了许多仇,许多怨。虽则京都有许多关于大人您的传言,可下官却知道,大人您明理,却也重情,只是有时这两者恰如那鱼与熊掌。如此,下官还望大人细细斟酌。”
“早闻仇大人的策论最是无人能及,却也未曾想大人竟大材小用,来为本官说教了,大人的一番好意,本官心领了。”
“既如此,下官也不必多言了。今日,下官就陪大人好好品茗,只论茶,不谈政。”
“那就多谢大人美意了。”
茶香袅袅,竹叶声声,时辰已近晌午。
茶似是也醉人,迷蒙之间桓白瞥见那地上似是有一个闪闪亮亮的物什,便伸手去捡,置于掌上,好生眼熟。
一粒铜扣。
一个念头一闪而过。
“下官竟未曾看见这地上有这么个东西,幸而被大人捡到了,若是谁没注意,踩到滑了脚,便不好了。”
桓白并不应,拿起茶盏又饮了一口,便对仇万秉道:“今日多谢仇大人一番款待,如今已近晌午,本官就不打扰了,这便告辞。”说着他便要起身,仇万秉又拦了拦,欲要再邀桓白品些别个茶,却见桓白执意不肯再多叨扰,便也不再去拦。
桓白出了仇万秉的书房,匆匆便向东边的院子行去,及碰见抚宁司的一个护卫,便道:“熊必宪呢?”
“回禀大人,熊护甲随展大人去濯清楼了。”
“只他二人吗?”
“是,展大人说这一路是官道,来往人多,不必多忧,便让我们好生守在仇府。”不待护卫答完,桓白便过了那门洞往马厩去了。
玄色锦袍随着那人的疾驰四下飘飞,一时便从仇府奔到了甫阳门外,取官道直奔濯清楼,行了大约一里路却忽的停下来,转而掉头又奔回甫阳门处,沿着另一条路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