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夜里总有雨,公主府书房里的烛灯总是亮着。
青乌总觉得吴阿婉这人心性不定,难承重担,就连昭平公主也曾担心吴阿婉这人耐不住性子,经不住敲打,无法稳稳当当沉下心来好生读书,好生习字。
可她竟然生生熬过了每一晚的书灯。
昭平承认吴阿婉机敏聪慧,但她很少在吴阿婉身上看到过“专注”二字,专注必定刻苦,刻苦是因为执著,而吴阿婉从未在她面前露出过对任何事的执著。
廊下有雨。
昭平在书房外驻足许久,裙下点点濡湿。
书房内吴阿婉已背下三篇长文,正拈笔蘸墨写下第四篇,桌案边上,茶盏里的茶已经凉透,糕点未动分毫。
青乌站在昭平身后,顺手拉下廊前的遮雨竹帘,并同她道:“公主殿下,近日以来,吴阿婉天未亮便到三思堂听几位学官先生授课,晌午至偏院休息半个时辰,下午至夜里待在书房里温习苦读,几位学官先生说她的功课进益神速。”
昭平问:“字写得如何?”
青乌皱眉,回想学官先生们的话,最后吞吞吐吐道:“愈发工整。”
昭平无奈:“真是头疼。”
扶过青乌的手,转身往寝殿走去。
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青乌压低声道:“那些个男宠已按照公主殿下的吩咐,不动声色打发到各处刺史手下,如今还剩下几个,旁的倒也罢了,只这赵七郎,吴阿婉不许我们动。”
昭平道:“她自有主张,随她去。”抬脚迈进殿内,宽袖轻摆,“一会儿再给她送些新鲜的糕点和温好的茶,她不喜欢苦的,让下边的人煮些花茶果茶送去,我看她这几日瘦得眉骨都高了些。”
“是。”
青乌扶着昭平至床榻前,命人打水进来好服侍公主安歇。
昭平却摆摆手,道:“先去给她备好糕点和茶水,本宫坐一会儿再歇息。”
“是,婢子明白。”
青乌告退,转身嘱咐竹绿,待竹绿备好后,她亲自端着食盘往书房里送去。
书案前的吴阿婉没有抬头,柔软的笔尖触及纸面,划过沙沙的细微响声。
青乌没有打扰,只站在门边静静侯着,手里稳稳端着食盘。
滴答,滴答,春雨顺着廊檐滴下水珠。
“青乌姐姐。”
很轻很轻的声音在她后边。
青乌回头,是竹绿。
竹绿在门边轻声道:“她在书房从不吃东西的,说什么空腹才记得牢。”
青乌退出书房,拉过竹绿到拐角处,问道:“她一日有大半日都在书房,岂不是大半日不进食?”
“她才不会饿着自己,早上、晌午、夜里,一日三餐,一顿没少。”竹绿想了想,道:“听偏院的人说,都是那个叫做赵七郎的男宠给她做好的饭菜。”
青乌看看手中端着的糕点和茶水,“这吴阿婉,我们好心好意备好的她不动,男宠做好的她倒是喜滋滋吃下,真是见色忘友。”
竹绿接过她手里的食盘端着,一面走向西间一面道:“青乌姐姐,我听说是那男宠好声好气哄她半天她才肯吃的,要不我们也去哄一哄?省得每次公主的好意都浪费掉了。”
青乌白她一眼:“你闲得慌啊?值夜去。”
竹绿立即闭嘴,深深低头,躬身退下。
夜深人静,夜雨初歇。
吴非辞停笔,揉了揉酸胀的手腕,抻了抻僵硬的手臂,扶着桌子缓缓站起来。
脑袋有点晕乎乎的。
她身子轻晃了晃,站定,迈着疲惫的步子往偏院走去。
太晚了,公主府里的灯半明半灭,有几段还是黑的,有值夜的婢子看到了她,想要上前给她提着灯照着。
她说:“不必。”
这条路她来来回回走了这么多次,早已熟记在心,哪一块石头凸起哪一块草地凹陷,她的脚都摸得一清二楚,即使闭着眼睛也不会走岔。
回到偏院,听照顾阿谷的婢子说阿谷已经睡着了,睡之前读了书也做了一篇功课。
“多谢。”吴非辞向那婢子颔首:“近来有劳姐姐了。”
那婢子笑道:“阿婉娘子无需客气,阿谷听话,并未劳动我什么。”
阿谷这孩子放哪儿她都不放心,放在身边最稳妥,幸好阿谷是个适应力很好的小孩,去哪儿都不哭不闹的。
那婢子又从腰间掏出一包碎银,道:“这是你托付我给赵二叔家里送去的,赵二叔没收,硬塞给你婶子,你婶子也追出来还我,说知道阿婉娘子过得好就好,无需顾虑他们。”
“辛苦姐姐了。”吴非辞推过她手里的碎银,“若碰着四娘,你且给她,就说是我给她的。”
那婢子点头,“也好。”
与那婢子简单说几句话后,她推门进到卧房,桌上有……嗯?
桌上没有热腾腾的羊肉面。
她早上曾与赵知临说过晚上想吃羊肉面,多加小葱,赵知临捏了捏她的耳朵,说好,夜里给她做。
所以,桌上应该有一碗羊肉面,可现在空荡荡的,只有晌午喝剩下的一盏花茶。
吴非辞上前倒了一盏茶,喝一口,凉透心扉,她脚下微微发软,手撑着桌沿顺而坐下。
赵知临忘记了。
晌午时候还握着吴非辞的手一笔一画带她练字,薄唇在她耳边剐蹭,身上的衣裳相互摩挲着,近在咫尺。
吴非辞肚子饿了,即使不吃羊肉面也得吃些别的垫一垫,否则夜里怕是要饿得睡不着。
走出屋外,又下起细细密密的夜雨来,她从门边拿起一把伞,站在廊下撑开。
“啊!”
一人从夜雨中躲进廊下,撞到了吴非辞,她低声惊呼。
那人躬身,抱拳作揖:“实在对不住,在下鲁莽了。”
熟悉的声音,陌生的语气。
吴非辞抬眼,借着屋内的薄薄灯光看清眼前人,是熟悉的面庞,是陌生的神情。
她一时无话,干燥的唇瓣艰难张开,又微微合下。
眼前人掸了掸身上的雨珠,问她:“敢问阁下是?”
吴非辞迟疑,忽地抿唇苦苦笑了笑,道:“公主府婢,吴阿婉。”
眼前人一怔,旋即扯了扯嘴角,道:“原是阿婉娘子,在下赵七郎,听闻我是最受阿婉娘子宠信的男宠。”
吴非辞点头:“是。”
他又道:“在下已不记得前事,只从旁人口中得知,是阿婉娘子将受重伤的在下带入府中疗伤。”
吴非辞点头,“是。”
他说:“阿婉娘子大恩,在下没齿难忘。”
吴非辞收起了伞,道:“既如此,给我做一碗羊肉面去。”
他颔首:“是。”转身就要冒着雨往厨房的方向走去。
“等等。”吴非辞叫住,补充道:“葱丝要切得细细的。”
“是。”
“不许加芫荽。”
“是。”
“面要宽的面。”
“是。”
“羊肉要薄片,你能懂吗?薄薄的,卷好放在面上边,然后……算了算了,别做了。”
吴非辞说着说着不耐烦起来,又从门边拿起伞撑开,提起裙边走下湿滑的石阶,嘴里嘟嘟哝哝:“忘了就忘了,不懂就不懂。”
身后之人忙跟上来,说着:“在下是忘了一些事,阿婉娘子若是愿意提点,在下会一一记下,日后再伺候阿婉娘子时,定不会惹得阿婉娘子心烦。”
他站在雨中,细细密密的雨珠落在他的眼睫上,下边,是清澈干净的眼神。
如同当年初遇时的少年。
吴非辞忽觉自己卑劣,说好了待他失忆后要对他好的,如今却这样耍脾气。
她手指微动,移伞偏向眼前人,又倏地收回了。
她冷冷道:“日后你不必再伺候我,你自有你的去处,所以不必记得我的喜好。”
眼前人问她:“如同其他男宠一样吗?”
其他男宠是怎样的?
对于其他男宠,公主府会给他们机会在刺史面前露出才能,只要得刺史青睐,便另有一番前程,比待在公主府要体面得多。
公主府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给公主府一片忠心。
“一样,也不全都一样。”吴非辞稍抬起雨伞直视他,认真道:“你是我的男宠,不是公主府的男宠,你不必替公主府做任何事,但是你也不能一直是男宠。”
其实只要吴非辞愿意,他完全可以一直是自己的男宠,看他这副不知事的模样,显然自己让他做什么他就会做什么,不如先玩几天再遣他出府?
不行不行,时日不多,岂可耽于玩乐?
吴非辞赶紧收回不干净的遐思,严肃道:“过两日我带你到荀府尹跟前,他是个惜才的人,而你骑射俱佳,日后在他麾下做事,总归不会委屈了你。”
他那双干净的眼睛凝望向吴非辞,直截了当地说:“不去。”
吴非辞皱眉,问他:“为何?”
他一字一句,一副忠贞不渝的态度,道:“一人不事二主。”
吴非辞:“…………”手撑着雨伞累了,塞到他手里命他撑着,与他解释道:“我不是你主子,荀府尹也不是,你是你自己。”
他手上的伞全都移到吴非辞那边。
“我是你的。”
赵知临在雨伞之外,低沉的声线拨开细密的雨帘,凉凉地渗入她的耳朵里,触及脉络,凉得吴非辞打了一个寒颤。
她一把拿过雨伞,道:“你既知道你是我的,那你就该听我的,这事没得商量。”
脚下一转,径直走了。
“阿婉娘子。”赵知临在后头唤她,“我能否向你打听一个人?”
“何人?”
“吴非辞。”
赵知临跑上来,身上早已被细雨浸得都是水,滴滴答答顺着他的袖子滴到鞋面,几缕碎发耷拉在前额,脸上也都是雨水,沿着颈部汇入锁骨流至衣领内。
他胸前缓缓起伏,俯身看她,眼里浮动蒙蒙水汽。
“吴非辞。”他重复着,道:“我记得这个名字。”
吴非辞借着夜色与春雨,巧妙地躲开他的目光,脚下退了两步,道:“我这会子饿了。”又上下打量他一身的雨,轻咳几声,道:“你先去洗干净,回房间床上等我。”
待她走出偏院,赵知临也没再跟上来。
她心底突然下起了暴雨,从喉咙里涌出一阵突突的苦涩与寒意。
青乌总觉得吴阿婉这人心性不定,难承重担,就连昭平公主也曾担心吴阿婉这人耐不住性子,经不住敲打,无法稳稳当当沉下心来好生读书,好生习字。
可她竟然生生熬过了每一晚的书灯。
昭平承认吴阿婉机敏聪慧,但她很少在吴阿婉身上看到过“专注”二字,专注必定刻苦,刻苦是因为执著,而吴阿婉从未在她面前露出过对任何事的执著。
廊下有雨。
昭平在书房外驻足许久,裙下点点濡湿。
书房内吴阿婉已背下三篇长文,正拈笔蘸墨写下第四篇,桌案边上,茶盏里的茶已经凉透,糕点未动分毫。
青乌站在昭平身后,顺手拉下廊前的遮雨竹帘,并同她道:“公主殿下,近日以来,吴阿婉天未亮便到三思堂听几位学官先生授课,晌午至偏院休息半个时辰,下午至夜里待在书房里温习苦读,几位学官先生说她的功课进益神速。”
昭平问:“字写得如何?”
青乌皱眉,回想学官先生们的话,最后吞吞吐吐道:“愈发工整。”
昭平无奈:“真是头疼。”
扶过青乌的手,转身往寝殿走去。
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青乌压低声道:“那些个男宠已按照公主殿下的吩咐,不动声色打发到各处刺史手下,如今还剩下几个,旁的倒也罢了,只这赵七郎,吴阿婉不许我们动。”
昭平道:“她自有主张,随她去。”抬脚迈进殿内,宽袖轻摆,“一会儿再给她送些新鲜的糕点和温好的茶,她不喜欢苦的,让下边的人煮些花茶果茶送去,我看她这几日瘦得眉骨都高了些。”
“是。”
青乌扶着昭平至床榻前,命人打水进来好服侍公主安歇。
昭平却摆摆手,道:“先去给她备好糕点和茶水,本宫坐一会儿再歇息。”
“是,婢子明白。”
青乌告退,转身嘱咐竹绿,待竹绿备好后,她亲自端着食盘往书房里送去。
书案前的吴阿婉没有抬头,柔软的笔尖触及纸面,划过沙沙的细微响声。
青乌没有打扰,只站在门边静静侯着,手里稳稳端着食盘。
滴答,滴答,春雨顺着廊檐滴下水珠。
“青乌姐姐。”
很轻很轻的声音在她后边。
青乌回头,是竹绿。
竹绿在门边轻声道:“她在书房从不吃东西的,说什么空腹才记得牢。”
青乌退出书房,拉过竹绿到拐角处,问道:“她一日有大半日都在书房,岂不是大半日不进食?”
“她才不会饿着自己,早上、晌午、夜里,一日三餐,一顿没少。”竹绿想了想,道:“听偏院的人说,都是那个叫做赵七郎的男宠给她做好的饭菜。”
青乌看看手中端着的糕点和茶水,“这吴阿婉,我们好心好意备好的她不动,男宠做好的她倒是喜滋滋吃下,真是见色忘友。”
竹绿接过她手里的食盘端着,一面走向西间一面道:“青乌姐姐,我听说是那男宠好声好气哄她半天她才肯吃的,要不我们也去哄一哄?省得每次公主的好意都浪费掉了。”
青乌白她一眼:“你闲得慌啊?值夜去。”
竹绿立即闭嘴,深深低头,躬身退下。
夜深人静,夜雨初歇。
吴非辞停笔,揉了揉酸胀的手腕,抻了抻僵硬的手臂,扶着桌子缓缓站起来。
脑袋有点晕乎乎的。
她身子轻晃了晃,站定,迈着疲惫的步子往偏院走去。
太晚了,公主府里的灯半明半灭,有几段还是黑的,有值夜的婢子看到了她,想要上前给她提着灯照着。
她说:“不必。”
这条路她来来回回走了这么多次,早已熟记在心,哪一块石头凸起哪一块草地凹陷,她的脚都摸得一清二楚,即使闭着眼睛也不会走岔。
回到偏院,听照顾阿谷的婢子说阿谷已经睡着了,睡之前读了书也做了一篇功课。
“多谢。”吴非辞向那婢子颔首:“近来有劳姐姐了。”
那婢子笑道:“阿婉娘子无需客气,阿谷听话,并未劳动我什么。”
阿谷这孩子放哪儿她都不放心,放在身边最稳妥,幸好阿谷是个适应力很好的小孩,去哪儿都不哭不闹的。
那婢子又从腰间掏出一包碎银,道:“这是你托付我给赵二叔家里送去的,赵二叔没收,硬塞给你婶子,你婶子也追出来还我,说知道阿婉娘子过得好就好,无需顾虑他们。”
“辛苦姐姐了。”吴非辞推过她手里的碎银,“若碰着四娘,你且给她,就说是我给她的。”
那婢子点头,“也好。”
与那婢子简单说几句话后,她推门进到卧房,桌上有……嗯?
桌上没有热腾腾的羊肉面。
她早上曾与赵知临说过晚上想吃羊肉面,多加小葱,赵知临捏了捏她的耳朵,说好,夜里给她做。
所以,桌上应该有一碗羊肉面,可现在空荡荡的,只有晌午喝剩下的一盏花茶。
吴非辞上前倒了一盏茶,喝一口,凉透心扉,她脚下微微发软,手撑着桌沿顺而坐下。
赵知临忘记了。
晌午时候还握着吴非辞的手一笔一画带她练字,薄唇在她耳边剐蹭,身上的衣裳相互摩挲着,近在咫尺。
吴非辞肚子饿了,即使不吃羊肉面也得吃些别的垫一垫,否则夜里怕是要饿得睡不着。
走出屋外,又下起细细密密的夜雨来,她从门边拿起一把伞,站在廊下撑开。
“啊!”
一人从夜雨中躲进廊下,撞到了吴非辞,她低声惊呼。
那人躬身,抱拳作揖:“实在对不住,在下鲁莽了。”
熟悉的声音,陌生的语气。
吴非辞抬眼,借着屋内的薄薄灯光看清眼前人,是熟悉的面庞,是陌生的神情。
她一时无话,干燥的唇瓣艰难张开,又微微合下。
眼前人掸了掸身上的雨珠,问她:“敢问阁下是?”
吴非辞迟疑,忽地抿唇苦苦笑了笑,道:“公主府婢,吴阿婉。”
眼前人一怔,旋即扯了扯嘴角,道:“原是阿婉娘子,在下赵七郎,听闻我是最受阿婉娘子宠信的男宠。”
吴非辞点头:“是。”
他又道:“在下已不记得前事,只从旁人口中得知,是阿婉娘子将受重伤的在下带入府中疗伤。”
吴非辞点头,“是。”
他说:“阿婉娘子大恩,在下没齿难忘。”
吴非辞收起了伞,道:“既如此,给我做一碗羊肉面去。”
他颔首:“是。”转身就要冒着雨往厨房的方向走去。
“等等。”吴非辞叫住,补充道:“葱丝要切得细细的。”
“是。”
“不许加芫荽。”
“是。”
“面要宽的面。”
“是。”
“羊肉要薄片,你能懂吗?薄薄的,卷好放在面上边,然后……算了算了,别做了。”
吴非辞说着说着不耐烦起来,又从门边拿起伞撑开,提起裙边走下湿滑的石阶,嘴里嘟嘟哝哝:“忘了就忘了,不懂就不懂。”
身后之人忙跟上来,说着:“在下是忘了一些事,阿婉娘子若是愿意提点,在下会一一记下,日后再伺候阿婉娘子时,定不会惹得阿婉娘子心烦。”
他站在雨中,细细密密的雨珠落在他的眼睫上,下边,是清澈干净的眼神。
如同当年初遇时的少年。
吴非辞忽觉自己卑劣,说好了待他失忆后要对他好的,如今却这样耍脾气。
她手指微动,移伞偏向眼前人,又倏地收回了。
她冷冷道:“日后你不必再伺候我,你自有你的去处,所以不必记得我的喜好。”
眼前人问她:“如同其他男宠一样吗?”
其他男宠是怎样的?
对于其他男宠,公主府会给他们机会在刺史面前露出才能,只要得刺史青睐,便另有一番前程,比待在公主府要体面得多。
公主府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给公主府一片忠心。
“一样,也不全都一样。”吴非辞稍抬起雨伞直视他,认真道:“你是我的男宠,不是公主府的男宠,你不必替公主府做任何事,但是你也不能一直是男宠。”
其实只要吴非辞愿意,他完全可以一直是自己的男宠,看他这副不知事的模样,显然自己让他做什么他就会做什么,不如先玩几天再遣他出府?
不行不行,时日不多,岂可耽于玩乐?
吴非辞赶紧收回不干净的遐思,严肃道:“过两日我带你到荀府尹跟前,他是个惜才的人,而你骑射俱佳,日后在他麾下做事,总归不会委屈了你。”
他那双干净的眼睛凝望向吴非辞,直截了当地说:“不去。”
吴非辞皱眉,问他:“为何?”
他一字一句,一副忠贞不渝的态度,道:“一人不事二主。”
吴非辞:“…………”手撑着雨伞累了,塞到他手里命他撑着,与他解释道:“我不是你主子,荀府尹也不是,你是你自己。”
他手上的伞全都移到吴非辞那边。
“我是你的。”
赵知临在雨伞之外,低沉的声线拨开细密的雨帘,凉凉地渗入她的耳朵里,触及脉络,凉得吴非辞打了一个寒颤。
她一把拿过雨伞,道:“你既知道你是我的,那你就该听我的,这事没得商量。”
脚下一转,径直走了。
“阿婉娘子。”赵知临在后头唤她,“我能否向你打听一个人?”
“何人?”
“吴非辞。”
赵知临跑上来,身上早已被细雨浸得都是水,滴滴答答顺着他的袖子滴到鞋面,几缕碎发耷拉在前额,脸上也都是雨水,沿着颈部汇入锁骨流至衣领内。
他胸前缓缓起伏,俯身看她,眼里浮动蒙蒙水汽。
“吴非辞。”他重复着,道:“我记得这个名字。”
吴非辞借着夜色与春雨,巧妙地躲开他的目光,脚下退了两步,道:“我这会子饿了。”又上下打量他一身的雨,轻咳几声,道:“你先去洗干净,回房间床上等我。”
待她走出偏院,赵知临也没再跟上来。
她心底突然下起了暴雨,从喉咙里涌出一阵突突的苦涩与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