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儿离家一事着实蹊跷,她初来京城,认识的人少,谁会无缘无故帮她?若真结交好友,依她藏不住事的性子,应当会向自己透露几分,自己不会一无所知。
若非好友,便是亲人,而能帮到她,且实力不小的人,唯有三舅。
黎玥站定,蹙眉凝望黎玦窗前透出的灯火,抬起手又放下,犹豫再三,不知该不该敲门,今夜的确有些晚了,冒然搅扰怕是不太好。
她在原地打转,门却“吱呀——”一声开了。
黎玦衣着齐整地站在门处,只是头发披散了下来,眉目映着烛火暖光,一派温和。
“小玥儿站外面,不如进来说话。”他笑道。
事已至此,黎玥收回思绪,微点下头,抬脚进屋。
屋内陈设极其简单,除了必要的桌椅和床榻,再无过多装饰。
黎玦站在门口望了一眼夜色,双手掩好门,转头示意黎玥在桌边坐。
桌上燃着油灯,黎玥敛起裙衫坐下,带起一阵袖风,火苗“呼”地窜起,摇曳几下后方慢慢平复,她凝神想着如何开口,再抬眼时黎玦已坐在桌子另一侧,他似乎并不着急,悠悠看着桌前人。
“三舅,慕儿一事您可知晓?”黎玥问。
“小丫头性子冲动,又有思慕之人,独自离京不算意外。”黎玦神态自若。
好嘛,就她一个人最晚知道。黎玥腹诽。
“三舅帮的?”她开门见山,虽是疑问,但语气多了几分肯定。
黎玦闻言挑了眉梢:“小玥儿如何笃定?”
“直觉。”黎玥抿唇露出一丝笑意:“若不是就算了。”
“慕儿那小丫头前两日来找我,我这个当叔叔的,哪能看侄女如此伤心,帮个小忙而已,未尝不可。”黎玦大方承认。
“家主可知晓?”她问。
毕竟是人家的女儿,说走就帮人走,外边危险重重,若有个三长两短,谁来负责。
“知晓如何?不知晓又如何?”黎玦漫不经心,回答也模棱两可。
不知为何,提起黎砚峰,黎玥敏锐感到三舅的语气里暗含一丝不悦,哪怕微不可查,只有短短一瞬,她亦能捕捉到。
她欲转移话题,黎玦先她一步开口:“小玥儿想要舅舅帮你不?”
“什么?”黎玥不解。
“离开黎家,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声音仿若带着蛊惑性,在一片寂静中格外清晰。
话音刚落,烛火晃了一晃,满室烛影摇曳,落于黎玦的面上,他眼中含着笑意,静静凝视桌对面的人。
黎玥陡然一惊,面上险些绷不住,有种被看穿心思的危机感,但奇怪,她自认为在黎家将心思掩盖得很好,连黎砚峰都不曾察觉,三舅常年在外,又怎么会看出?
或者说……黎玥心下稍定,三舅的这句话意在试探。
“出去玩玩,透透气,自然是心之所愿,慕儿那小丫头能轻松脱身,是因为她担子轻,而我哪能如她,我若走了,重担往哪搁?圣上怪罪,一个都逃不脱。”黎玥愁眉苦脸,但也是在就事论事,并未延展,对于黎家人,她不能袒露真实心思
——摆脱整个黎家和圣上。
哪怕是最亲近的三舅也不行。
“原来是这样。”黎玦笑:“那等闲下来,三舅带你出去。”
“多谢三舅了。”黎玥按规矩道谢,忆起上次黎玦承诺的话,复道:“自三舅回来,都没空见上两面,上次三舅说,若我问起什么,定当知无不言,如今可还作数?”
“哪有不作数之理。”黎玦朗声道:“玥儿尽管问吧。”
“玥儿想问。”黎玥抬眸,神情严肃起来,身子略微前倾:“当年李家果真是因江湖令被灭?现今,真的江湖令又在何处?”
黎玦闻言,罕见地露出一丝惊讶,手指轻敲桌子,嘴角笑意不变,眼神却逐渐沉郁:“玥儿从哪儿听来的消息?”
“不重要。”黎玥摇头,正声道:“重要的是,三舅的回答。”
此话一出,顿时,屋内久久沉寂,静到落针可闻。
良久,黎玦轻笑一声打破宁静,眼睛瞥向别处:“事关江湖令,还是别问为好。”
“为何?关于玥儿身世,关于爹娘,为何不能问?!”黎玥差点站起来,意识到自己鲁莽,紧了紧拳头,又默默坐回去:“三舅是怕玥儿知道的多了,容易引祸上身,还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玥儿大了。”黎玦叹,比起前几次,这次要显得真心许多。
他接着道:“三舅可以告诉你,李家确实是因江湖令所灭,至于真的江湖令,三舅也不知在何处,不过玥儿,以你目前的境况,万万不可轻易在人前提起这个,你有自己的麻烦没解决,思虑过多,反而会乱了方向,这是三舅给你的忠告。”
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说完,黎玥听后心知有理,当前处境下,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完成与萧然的交易,摆脱困境,至于其他,要等日后慢慢查探。
可……三舅还是原来的三舅么?不对,她好似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人。
“玥儿谨记三舅的话。”黎玥起身,她自知问不出结果,不愿多待。
黎玦坐在原处,不加挽留,任由她离开。
黎玥踱步至门前,手扶上门,临走前回头,低声问了句:“玥儿可以信任三舅么?”
不等黎玦回答,她便立即推门出去,全身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背靠门大口喘气。
她不需要答案,她不想让最亲近的人变得捉摸不透,有些时候真相一旦揭开,是会戳人心的。
黎玥仰头望向天空,平缓呼吸,露出一贯的清冷面色。
三舅既然不简单,那以后在他面前,也戴上面具就好了。
反正是无所谓了,黎玥苦笑,往前走两步,在琳琅担忧的目光中回了自己院子。
而在她看不见的身后,一道视线紧随她而去。
黎玦负手站在门后,盯着门外的身影,直至残影彻底消失不见,才对空寂的室内出声:“事情处理妥当了?”
“回主君,还差一家。”人声回应,但不见人影。
“哪家?”
“云北薛家,是个小家族,当年几家暗中计划火烧李家,这家虽在其中,但在最后关头临阵脱逃,未曾真正参与。”声音犹豫了一会儿,问:“是否也需灭口?”
“灭。”
“……是”人声隐去。
黎玦垂下眼睑,长睫在俊俏的面容上投落出一小片阴影,忽地,他猛一拂袖,劲风扫落烛台,火烛落地便熄,桌上茶具也跟着“哐啷哐当”碎了一地。
屋子里陷入黑暗。
“害了瑶儿的,统统都得死。”黎玦立在暗色中,自顾自低语,手中紧握一块四瓣花玉佩。
若黎玥来看,便知这是母亲最喜欢的图样。
瑶儿,当初你不听我话,执意嫁入李家,身死火海,玥儿是你的孩子,我不会让她重蹈覆辙。
黎玦手指摩挲玉佩。
黎玥,此生,永远,只能待在黎家。
……
春日渐远,夏暑渐至,翠陌院中的海棠树愈发苍翠,海棠花已谢,枝丫却长势惊人,投下一片绿荫,黎玥常着一袭轻衫,待在树底下乘凉。
每月休沐日,不必前往观天鉴,近来宛国无大事发生,黎玥事务清闲,对她来说,在哪儿都很舒适。
远在京外的黎慕儿不愿回来,甚至以死相逼,黎砚峰拿她无法,无奈下只能暗中加派人手去慕儿身边保护。
没人时不时在耳边俏语,黎玥倒有些不习惯。
沿途的风皆是热的。
琳琅脚步匆匆,送来莲子汤放在树下案几上,拿起帕子擦额间的汗,语气有些许焦躁:“大热天的,当真是酷暑难耐,稍稍走动两步便一身汗。”
“莫急,越急越热。”黎玥打起竹扇,替躁动的小丫鬟消暑:“别忙了,在我这坐。”
“不了,听说小厨房里备了冰碗,奴婢再去瞧瞧,一会儿给小姐送来。”琳琅马不停蹄地又走了。
待她回来时,方还晴空万里的天,忽然间阴云密布,天色瞬时暗了下来,狂风大作,枝叶“哗哗”作响,残叶在风中打着旋儿。
黎玥前脚躲进屋中,后脚雨点便落了下来,密密麻麻,恍若白色帘幕,耳边雷声轰鸣,眼前大雨如注,琳琅在旁絮絮叨叨:“入夏第一场暴雨,不知会落多久,到时府中可得做好排洪措施,万一淹了可不好了。”
小丫鬟的声音隐没在雨水的巨响中,黎玥听不真切。
她忆起萧然的话,这种势头的雨,若下久了,南方又该遭水灾了。
安王府内,本该重病卧床的萧敬云好端端站在亭中观雨,外边的雨顺风飘进亭内,湿了亭中人的衣襟,那人恍若未觉,纹丝不动,对身边人叹:“雨若多落些时候,南方的百姓便要遭难了。”
薛贵会意:“王爷放心,早已去安排人了,黎家圣女此番必定会去江南走一遭。”
“既然如此,那本王拭目以待。”萧敬云往亭中央走了两步,雨丝便不能触及他分毫,他以欣赏的目光望向扑来的雨,好心情道:“黎家圣女究竟有何本事,不久便见分晓。”
若非好友,便是亲人,而能帮到她,且实力不小的人,唯有三舅。
黎玥站定,蹙眉凝望黎玦窗前透出的灯火,抬起手又放下,犹豫再三,不知该不该敲门,今夜的确有些晚了,冒然搅扰怕是不太好。
她在原地打转,门却“吱呀——”一声开了。
黎玦衣着齐整地站在门处,只是头发披散了下来,眉目映着烛火暖光,一派温和。
“小玥儿站外面,不如进来说话。”他笑道。
事已至此,黎玥收回思绪,微点下头,抬脚进屋。
屋内陈设极其简单,除了必要的桌椅和床榻,再无过多装饰。
黎玦站在门口望了一眼夜色,双手掩好门,转头示意黎玥在桌边坐。
桌上燃着油灯,黎玥敛起裙衫坐下,带起一阵袖风,火苗“呼”地窜起,摇曳几下后方慢慢平复,她凝神想着如何开口,再抬眼时黎玦已坐在桌子另一侧,他似乎并不着急,悠悠看着桌前人。
“三舅,慕儿一事您可知晓?”黎玥问。
“小丫头性子冲动,又有思慕之人,独自离京不算意外。”黎玦神态自若。
好嘛,就她一个人最晚知道。黎玥腹诽。
“三舅帮的?”她开门见山,虽是疑问,但语气多了几分肯定。
黎玦闻言挑了眉梢:“小玥儿如何笃定?”
“直觉。”黎玥抿唇露出一丝笑意:“若不是就算了。”
“慕儿那小丫头前两日来找我,我这个当叔叔的,哪能看侄女如此伤心,帮个小忙而已,未尝不可。”黎玦大方承认。
“家主可知晓?”她问。
毕竟是人家的女儿,说走就帮人走,外边危险重重,若有个三长两短,谁来负责。
“知晓如何?不知晓又如何?”黎玦漫不经心,回答也模棱两可。
不知为何,提起黎砚峰,黎玥敏锐感到三舅的语气里暗含一丝不悦,哪怕微不可查,只有短短一瞬,她亦能捕捉到。
她欲转移话题,黎玦先她一步开口:“小玥儿想要舅舅帮你不?”
“什么?”黎玥不解。
“离开黎家,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声音仿若带着蛊惑性,在一片寂静中格外清晰。
话音刚落,烛火晃了一晃,满室烛影摇曳,落于黎玦的面上,他眼中含着笑意,静静凝视桌对面的人。
黎玥陡然一惊,面上险些绷不住,有种被看穿心思的危机感,但奇怪,她自认为在黎家将心思掩盖得很好,连黎砚峰都不曾察觉,三舅常年在外,又怎么会看出?
或者说……黎玥心下稍定,三舅的这句话意在试探。
“出去玩玩,透透气,自然是心之所愿,慕儿那小丫头能轻松脱身,是因为她担子轻,而我哪能如她,我若走了,重担往哪搁?圣上怪罪,一个都逃不脱。”黎玥愁眉苦脸,但也是在就事论事,并未延展,对于黎家人,她不能袒露真实心思
——摆脱整个黎家和圣上。
哪怕是最亲近的三舅也不行。
“原来是这样。”黎玦笑:“那等闲下来,三舅带你出去。”
“多谢三舅了。”黎玥按规矩道谢,忆起上次黎玦承诺的话,复道:“自三舅回来,都没空见上两面,上次三舅说,若我问起什么,定当知无不言,如今可还作数?”
“哪有不作数之理。”黎玦朗声道:“玥儿尽管问吧。”
“玥儿想问。”黎玥抬眸,神情严肃起来,身子略微前倾:“当年李家果真是因江湖令被灭?现今,真的江湖令又在何处?”
黎玦闻言,罕见地露出一丝惊讶,手指轻敲桌子,嘴角笑意不变,眼神却逐渐沉郁:“玥儿从哪儿听来的消息?”
“不重要。”黎玥摇头,正声道:“重要的是,三舅的回答。”
此话一出,顿时,屋内久久沉寂,静到落针可闻。
良久,黎玦轻笑一声打破宁静,眼睛瞥向别处:“事关江湖令,还是别问为好。”
“为何?关于玥儿身世,关于爹娘,为何不能问?!”黎玥差点站起来,意识到自己鲁莽,紧了紧拳头,又默默坐回去:“三舅是怕玥儿知道的多了,容易引祸上身,还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玥儿大了。”黎玦叹,比起前几次,这次要显得真心许多。
他接着道:“三舅可以告诉你,李家确实是因江湖令所灭,至于真的江湖令,三舅也不知在何处,不过玥儿,以你目前的境况,万万不可轻易在人前提起这个,你有自己的麻烦没解决,思虑过多,反而会乱了方向,这是三舅给你的忠告。”
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说完,黎玥听后心知有理,当前处境下,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完成与萧然的交易,摆脱困境,至于其他,要等日后慢慢查探。
可……三舅还是原来的三舅么?不对,她好似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人。
“玥儿谨记三舅的话。”黎玥起身,她自知问不出结果,不愿多待。
黎玦坐在原处,不加挽留,任由她离开。
黎玥踱步至门前,手扶上门,临走前回头,低声问了句:“玥儿可以信任三舅么?”
不等黎玦回答,她便立即推门出去,全身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背靠门大口喘气。
她不需要答案,她不想让最亲近的人变得捉摸不透,有些时候真相一旦揭开,是会戳人心的。
黎玥仰头望向天空,平缓呼吸,露出一贯的清冷面色。
三舅既然不简单,那以后在他面前,也戴上面具就好了。
反正是无所谓了,黎玥苦笑,往前走两步,在琳琅担忧的目光中回了自己院子。
而在她看不见的身后,一道视线紧随她而去。
黎玦负手站在门后,盯着门外的身影,直至残影彻底消失不见,才对空寂的室内出声:“事情处理妥当了?”
“回主君,还差一家。”人声回应,但不见人影。
“哪家?”
“云北薛家,是个小家族,当年几家暗中计划火烧李家,这家虽在其中,但在最后关头临阵脱逃,未曾真正参与。”声音犹豫了一会儿,问:“是否也需灭口?”
“灭。”
“……是”人声隐去。
黎玦垂下眼睑,长睫在俊俏的面容上投落出一小片阴影,忽地,他猛一拂袖,劲风扫落烛台,火烛落地便熄,桌上茶具也跟着“哐啷哐当”碎了一地。
屋子里陷入黑暗。
“害了瑶儿的,统统都得死。”黎玦立在暗色中,自顾自低语,手中紧握一块四瓣花玉佩。
若黎玥来看,便知这是母亲最喜欢的图样。
瑶儿,当初你不听我话,执意嫁入李家,身死火海,玥儿是你的孩子,我不会让她重蹈覆辙。
黎玦手指摩挲玉佩。
黎玥,此生,永远,只能待在黎家。
……
春日渐远,夏暑渐至,翠陌院中的海棠树愈发苍翠,海棠花已谢,枝丫却长势惊人,投下一片绿荫,黎玥常着一袭轻衫,待在树底下乘凉。
每月休沐日,不必前往观天鉴,近来宛国无大事发生,黎玥事务清闲,对她来说,在哪儿都很舒适。
远在京外的黎慕儿不愿回来,甚至以死相逼,黎砚峰拿她无法,无奈下只能暗中加派人手去慕儿身边保护。
没人时不时在耳边俏语,黎玥倒有些不习惯。
沿途的风皆是热的。
琳琅脚步匆匆,送来莲子汤放在树下案几上,拿起帕子擦额间的汗,语气有些许焦躁:“大热天的,当真是酷暑难耐,稍稍走动两步便一身汗。”
“莫急,越急越热。”黎玥打起竹扇,替躁动的小丫鬟消暑:“别忙了,在我这坐。”
“不了,听说小厨房里备了冰碗,奴婢再去瞧瞧,一会儿给小姐送来。”琳琅马不停蹄地又走了。
待她回来时,方还晴空万里的天,忽然间阴云密布,天色瞬时暗了下来,狂风大作,枝叶“哗哗”作响,残叶在风中打着旋儿。
黎玥前脚躲进屋中,后脚雨点便落了下来,密密麻麻,恍若白色帘幕,耳边雷声轰鸣,眼前大雨如注,琳琅在旁絮絮叨叨:“入夏第一场暴雨,不知会落多久,到时府中可得做好排洪措施,万一淹了可不好了。”
小丫鬟的声音隐没在雨水的巨响中,黎玥听不真切。
她忆起萧然的话,这种势头的雨,若下久了,南方又该遭水灾了。
安王府内,本该重病卧床的萧敬云好端端站在亭中观雨,外边的雨顺风飘进亭内,湿了亭中人的衣襟,那人恍若未觉,纹丝不动,对身边人叹:“雨若多落些时候,南方的百姓便要遭难了。”
薛贵会意:“王爷放心,早已去安排人了,黎家圣女此番必定会去江南走一遭。”
“既然如此,那本王拭目以待。”萧敬云往亭中央走了两步,雨丝便不能触及他分毫,他以欣赏的目光望向扑来的雨,好心情道:“黎家圣女究竟有何本事,不久便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