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天属实不容易,土窑洞终于挖出了大致形状,林晚原想着就地搭个简易茅屋过夜,罕见的是这七八天居然一场雨都没有下过,每天繁重的劳动之后就躺在已经被拆了七七八八的茅草屋里直接睡了。

    这天想着,刚好出门一趟,刚好前不久采购的食材也吃的差不多了。

    于是提前一天就让大磊叔和阿土放了两天假。让他们可以回家休息休息,或者就在她这儿休息,依然包吃。

    大磊叔腼腆的笑着说:“每日见你弄甚多花样繁复的菜式,其实我们这农人平常过年都未必看得到呢,你这还给我们放假,我这心里更过意不去了。”

    林晚笑着说道:“您可别客气,您一人又是伐木又是造屋造院的,我这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了。”

    大磊叔便带着阿土一起回家了,四人刚好顺路,便一路有说有笑的回了莲花村。

    耗费了大半天到了集市又是中午了,新鲜菜肯定也没得买了,一会儿只得回那莲花村买点农户家现种的,毕竟自己家菜地苗都还没长呢。

    林晚便安置好了阿奇,带着李醒去了趟驿站,那少年一直脸红红的,林晚以为是这几天露营睡外面吹了山风发烧了,便摸了摸他额头,没想到他一下子跳开两里地,脸更红了。

    林晚正色道:“你小子也该有十四五了吧,自己生病了记得及时说,我们这来一趟集市也不容易,真有什么头疼脑热趁着外出就赶紧看了。”

    那少年支支吾吾的答应了。

    林晚看他那反应只摇头,越发觉得最开始那头脑灵活,做事胆大的少年是不是他。

    两人到了驿站,报了号,在铺子里等着呢,便听着一些农人在说着闲话。

    林晚看着那门口有一个摆摊的茶铺,掏了两文钱,要了两盏清茶和两碟小吃,和李醒面对面坐着零零碎碎的听那些人唠叨。

    一位农妇打扮的女人拿着一张信纸神情哀怨的说着话,听了几耳朵闲嘴:她那远在南方的亲戚发了一次洪灾,淹了好些粮食,可能不久就要北上来这边求活路。

    另外一个坐着吃茶的老头就说道:“我也听闻此事了,但又是另一套说法,说那山洪是哪个堤坝口决了,然后又汇集到哪个大河里头,这才淹了许多庄稼,但听说当今那位早已派了人救灾去了,想必要不了多少时日就到了。”

    那低着头忙着端茶倒水的茶摊老板也连忙附和:“是呀,当今圣上是个心善的,减了我们不少赋税不说,年年抗震救灾那还不是说办就办,咱们农民啊,就指着这老天求活路呢,但求这菩萨保佑咱这圣上多活几年,我们也能享几年安稳日子。”

    一些吃茶的听客便都一一附议着,又谈到今年晚春这天气,也不知多久才能下雨,地里新种的粟米都快枯了,众人便说着都唉声叹气。

    林晚一边听一边吃着桌上那碟茴香豆,看对面李醒眉头皱了又皱,便敲了敲桌子小声问道:“你也有亲友在南方呢?”

    李醒怔楞了一会儿,摇头道:“没有。”

    待林晚还要再问时,那驿差已拿着厚厚一叠文书过来,眉头拧成了川字,挠了挠头说道:“这小公子,你那书信确实寄了吗,我这找了好几遍,也没找着你的信件。”

    李醒脸上一抹仓促闪过,林晚却没瞧见,便和那驿差道:“确信寄过了,差不多八天前呢,应该寄的是往渠州去的,收信的差爷高高瘦瘦的..”

    那驿差摸了摸下巴:“哦,那是我舅爷,他今日不当值,驿站这几天往来人多,应也不记得你了,原是去往渠州的信,我们这汴州和渠州虽说隔的远,但因着淮江水路的缘故,来回倒也颇近,那却也最少需十来天呢,你们再耐心等等吧。”

    林晚和李醒相顾无言,见着杯里茶已空,就朝那驿差道了谢起身离去。

    驿差拿着一堆文书,摸了摸头,最近事情越来越多了,刚刚上面还发来的文牒都没来得及看呢。

    便一路走着一路打开文牒,看了两行,便神情凝重起来。

    林晚这次学聪明了,出来时就同李醒穿着上次莲花村妇人家买的半新不旧的粗麻服,用粗麻巾遮住了头脸,便带着同样打扮的李醒一起进了东街巷。

    本来想让这小子留在客栈看马的,但想了想,接下来应也有七八天不会再来集市,这小子别的用处没有,劲儿倒是挺大,是以早上来集市的时候,顺带在大磊家借了个竹背篓。

    现下两人打扮朴素,遮住头脸,一人背一大背篓往东街巷来了。

    林晚特意瞥了瞥,见那天那黑脸白牙的小子没在,只有左边那老爷爷依然匍匐在原地,伸着手里的饭盆朝路人招手。

    林晚掏了三个铜板给他,便进了东街巷。

    上次来东街巷由于匆忙也没仔细逛完这条巷子,这次休沐,正好决定来玩玩,逛晚点也无事,可以花点小钱住个客栈休息一晚。

    回来这么久,除了第一天着急回家赶路,林晚还甚少在这集市好好游玩过了。

    便存了这个心,再一家家铺子逛过去也分外留神起来。

    东街巷临前门的几家铺子都是卖些日常见的东西,铺子周围夹了些摊贩,中间是像赵老四那样的店铺,都建的窄窄的,正面一个高高的柜台,也不知具体卖的什么,连个铺面名都没见着。

    这次没见着上次那对胡人母子卖货,便又寻了上次那个卖烧饼的买了两个,打问起话来了,这卖烧饼的小贩依旧是一口不流利的汉语,指手画脚说了半天林晚才知道,这街道晚上才是最热闹的呢。

    看看日头,约莫着才未时,就和李醒先回了客栈,放回背篓,决定去外面街道走走,尝尝本地的各色美食,算是给这么多天辛苦劳动的奖励。

    那住店的店小二倒是个话痨,说起本地美食滔滔不绝,便道那东街巷临街的对面,有一家来福客栈,做的一手好醉鸭,就是颇贵,还有西边栈桥那里有个面馆,一碗面做的出神入化,听说还有哪地来的大官给他家提过字呢...

    再来远一点,沿东街巷走淮江路,不甚远便能到丹霞镇,镇上平日便有一条花灯街,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晚上摆摊的,叫卖小食的多的不得了...

    听着小二描述的绘声绘色,林晚和李醒都默默咽了咽口水。便寻思着现下先垫饱了肚子,晚上再大开吃戒。

    于是便找小二提了壶米酒,又叫了两个小菜,吃完去马厩看了看阿奇,便回客栈睡了个午觉。

    林晚出发前,又给了李醒二两银子,让他去买些自己需要的物件,这时代二两银子也不少了,林晚想着自己前世带大侄子,每年回去过年都得给个五六百呢,这二两银子也差不多快两千了,这小子洗刷干净了,穿一套粗麻衣都看得出来是个富家少爷,反正他家人到了自还她,倒不必担心什么。

    想着这些林晚躺在客栈的牙床上睡起了午觉。

    隔壁厢房李醒则出了门,熟练的在街头巷尾左拐右拐,到了一处人烟稀罕之地。

    这里屋檐低矮,一间房一间房紧凑的密布着,挨着城外的淮江,一群穿着布衣的女人正在浣衣,李醒见着那其中一个浣衣妇喊了声刘婶,妇人很快从忙碌的身影里转头看向他,楞了楞道:“你这小子穿的人模狗样的婶子我都差点没认出来呢!”

    李醒朝她笑了笑没有说话。

    “来找小六那小子的吧,他今天恰好在家呢,赶快去吧,那小子烦死了,三天两头的给我絮叨你....”

    这边刘婶的话还犹自说着,那边李醒就已然熟练的穿过街头巷尾,走进一家不甚起眼的瓦房。

    只听得刘婶在后面说着:“两小子都不让人省心.....”

章节目录

林深,不知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李大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大果并收藏林深,不知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