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徐恒邈被石都带走的消息后,衡伊和葛明抚前后脚便赶来将军府了。
顾不得喝一口茶,衡伊便急急说,“我听我阿爹说,徐将军被带到了法理司,陛下又让蒲主事主理此案,就连太子开口也被驳了回去,三日后便会有结果,可法理司是什么地方,去了怕是凶多吉少。”
葛明抚见崔凝安的脸色被吓得煞白,稍稍正色看了衡伊一眼又安慰道,“蒲康安行事勤勉,为人耿直,他接手法理司主事后,便没有错判过一个案子,他绝不是那种暗中加害之辈,陛下既将此事交由蒲康安,定是清楚他的为人和手段,定然不会冤了阿邈。更何况,陛下向来看重阿邈,如此行事定当有自己的谋略,我们还是不要将事情想得太坏了。”
衡伊驳了他一句,“徐将军都进法理司了,你我谁能真正放下心来。我阿爹说陛下心意已决,无论如何都没办法了,若在这三天之内,法理司真的找出了徐将军的什么罪名,到时候又当怎么办?”
葛明抚知道衡伊为此事着急上火,开口所说也没有恶意,只是当下没有解决办法便在这里干着急,增添大家的忧虑也不是办法,只好开口稍稍稳住他们,“三娘,这一层我们能想到,难道长辈们就想不到吗?他们的手段和办法都不是我们能比的,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阿邈出事,如今我们在这里着急也没有办法,还是要宽心等一等。”
崔凝安垂着头,想起公婆和父母自徐恒邈被带走后便四处奔走,她也不知自己能帮上什么忙,以自己的能力好像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如今徐恒邈面临如此状况,她却有心无力,实在是煎熬难受得紧要。
说好要一起面对后面的事情的,但她还是不能为徐恒邈分担分毫。
明明景舟的死,与她最脱不开关系。她原本只想刺激景舟一番,为自己争得一些逃脱的机会。不想景舟会因为阿姐断了活着的念想,真的死了。
所以,如今进法理司的人应当是她而不是徐恒邈。若当真需要有人因为景舟的死负责,徐恒邈决不能替她背上这个罪名。
过后,崔凝安垂着头又问,“葛郎君,可有法子能让我见上蒲主事一面?若不是为了救我,将军不会以身犯险,终究是我连累了他,若有法子将他换出来,我愿意到法理司去。”
葛明抚明白崔凝安的心思,摇摇头,“弟妹,如今蒲主事是审理此案的人,你是阿邈的夫人,理应避嫌,不然传到其他大臣的耳中,又不知说多少难听话。且不论蒲康安是否愿意见你,即便是我有法子让你见到他,你也没有办法改变蒲康安的决定。弟妹,如今不是论谁该承担什么罪的时候,朝中某些人向来不满阿邈,若见了他有什么不当的行为,恨不得一天要参他八百本折子。今日就算是你进去了,这罪落不到他的头上,那些人也会处心积虑地想别的罪名安在阿邈头上,我相信,陛下已经是尽力护住他了。”
崔凝安没了主意又问了一句,“那可有办法进法理司见将军一面?”
葛明抚还是摇摇头,“法理司戒备森严,凡是被关进法理司的人,都要与外界隔开联系。更何况阿邈如今再风口浪尖,法理司便更是严格,我们绝无见他一面的可能。”
衡伊有些按耐不住,有些烦闷,“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要坐以待毙吗?总不能强闯法理司吧?”
葛明抚伸手敲了敲衡伊的头,“想什么呢?你还没入法理司的门,就被人架出来了。我知道你是好心想帮忙,可如今我们确实没有其他的好办法了,若是贸然行动,反倒会给阿邈添乱。”
徐恒邈被带走前,让家中所有人都放心,不必为了他的事着急上火,盛帝对他的事情自有定夺。
可偏偏是家里人放心不下他,平阳公主昨夜从宫里回来,也开口宽慰大家,说是一切还需交由法理司定夺,他们如今能做的,便只能静候消息。
崔凝安猜想平阳公主进宫面圣应当是碰壁了,连她也没有办法,看来其他人也不会有更好的法子了。
衡伊冷静下来,也被葛明抚说服了,“阿英,三郎说的在理,如今我们既做不了什么,便只能等着了,或许等明日一觉醒来便有好消息了。徐将军毕竟得陛下看重又有这层甥舅关系在,徐将军定能逢凶化吉。你看,你们出去经历了这么多事,现下不还平安回来了吗?我相信,徐将军这一次也会平安无事的。”
葛明抚见衡伊的情绪平复了许多,算是松了一口气,大概崔凝安的心绪也因衡伊的话有所开解。
“弟妹不必太过忧心,外面的朝臣因为阿邈的事情争论不休,若是陛下不有所行动,这都城有关阿邈的谣言都得满天飞了,或许,在法理司待着,比外面更清净一些。”
崔凝安见也只能点点头,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多谢你们今日来同我说这些。”
葛明抚摆摆手,“阿邈与我交情匪浅,不必说这些生分的话。我也不能帮上什么忙,只是来看看,说到底我心中还是有歉意。”
衡伊也轻轻拍了拍崔凝安的手背,示意她心安,“好了,不要想这么多了,徐将军是好人,苍天有眼,徐将军定然平安无事。”
与宁国此刻紧张忧心的气氛不同,珲曜举国死寂,登位不久的年轻君主一夜间便离世了,大家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虽说正举行国丧,但外面的传言不断,皆说是国主劫持宁国将领徐恒邈的妻子又与云蒙一道在洛邑城设伏,想要加害徐恒邈,只是后来自食其果殒命于此。
贴身跟在景舟身边的蒙德也死了,听说是因为保护国主不力,无颜再面对老国主,所以在景舟身边自尽了。这样惨烈的死,蒙德也算得上是一个忠烈的臣子了。
不过,有这一层劫持徐恒邈妻子的缘故在,便是景舟有意挑衅宁国在先,加之又与云蒙联合要置徐恒邈于死地,徐恒邈奋起反抗保命也没有错,只能说,景舟在洛邑城殒命也算是自作自受的下场,即便珲曜起兵,要一血国主被杀之耻,道理也不能占多几分。
后又不知有谁跳出来作证,说是徐恒邈上次险些在瓜其城丧命,也是景舟暗中在随州营下了手脚,引徐恒邈入瓜其城的局。可见二人积怨已深,非是要争一个你死我活不可了。
这样论下去,道理便又弱了几分。
只是必须有人为珲曜国主的死负责,阿木农对外不好下手,只能先行处置了洛邑城城主,治他一个救助不力的罪名。若是真要将此事闹大,引得宁国抗争,顺便算一算新仇旧账,恐怕珲曜要遭灭顶之灾。
如今王位的人选还未定下,若再起战乱,被宁国从中插一手,扰乱了继位之事,那国家必有更大的祸乱。
这次景舟到洛邑城去,也是因为阿木农的提议,景舟的死,说到底也与阿木农脱不开关系。
阿木农来不及多想。景舟出发前,曾托付过他一件事。
若是景舟这次未能回来,便往他起居的宫室去,在矮几旁边,找到一个檀木做的小盒子,将里面的东西取出来看。
找到檀木盒子后,阿木农又打开来,只见里面放着一张叠得四四方方的纸。
——阿木农,当你打开这个盒子的时候,我大概已经死了。
我虽然信心满满,可也不能低估了徐恒邈,以防万一,我还是想留下这封信。
如若我真的死了,也是我不想活了。徐恒邈虽然视我为死敌,也不会胆大到在洛邑城对我下手,我也断然不会败在徐恒邈的刀下。你的祖辈历代忠心,人品纯良,你又是父王看重的人,我自然也安心将我身后之事托付给你。
或许死是我最好的解脱,我早便不想活着了,不过是因着一丝念想存活到现在,若念想散了,我又将跌入万劫不复的痛苦和煎熬中,生不如死地活着,对于我来说,不过是苟延残喘,我实在是太累了。我这一生,被别人辜负也辜负了别人,还贪婪地想拥有一切,说到底也实在是可笑。
或许我的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解脱。
我不是一个好的君主,自继位以来,我沉溺于明争暗斗,并未造福过我的子民,说来也是愧对拥护我,敬爱我的人。若我死后,珲曜贤明的君主人选便只有景罗一个。
景罗自小聪慧好学,有悲悯之心,懂得体谅百姓疾苦,若加以培养,日后定能成为万人赞颂的贤明君主。
阿木农,如今你是百官之首,你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珲曜的未来。我只要求你要好好扶持景罗,助他坐稳王位,安定内外,切莫让他再重蹈我的覆辙。
写到这里,我接下来说的话可能有些虚伪,但或许是我醒悟了,想提醒你一句,珲曜如今需休养生息,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不要因我的死再与宁国起斗争了,宁国是生养我母妃和她的故土,若她们在天有灵,定也不希望看到珲曜与宁国再因我的缘故交战了。
从前是我迷了心智,一心要与徐恒邈争个高低,什么道理局势,明明懂得,明明看透,也要因一己私欲蒙住,只专心去分个你死我活。正因你清楚前事又看到了我当下的结局,所以你更懂得今后要如何做。
其余未安排的事情,我相信凭你的才能,定能周全安排,珲曜和景罗,我便安心托付给你了。
至于我,我要去赎我的罪了。
阿木农看完景舟的遗言,百感交集,一时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看着那张纸上的字迹,陷入沉思。
顾不得喝一口茶,衡伊便急急说,“我听我阿爹说,徐将军被带到了法理司,陛下又让蒲主事主理此案,就连太子开口也被驳了回去,三日后便会有结果,可法理司是什么地方,去了怕是凶多吉少。”
葛明抚见崔凝安的脸色被吓得煞白,稍稍正色看了衡伊一眼又安慰道,“蒲康安行事勤勉,为人耿直,他接手法理司主事后,便没有错判过一个案子,他绝不是那种暗中加害之辈,陛下既将此事交由蒲康安,定是清楚他的为人和手段,定然不会冤了阿邈。更何况,陛下向来看重阿邈,如此行事定当有自己的谋略,我们还是不要将事情想得太坏了。”
衡伊驳了他一句,“徐将军都进法理司了,你我谁能真正放下心来。我阿爹说陛下心意已决,无论如何都没办法了,若在这三天之内,法理司真的找出了徐将军的什么罪名,到时候又当怎么办?”
葛明抚知道衡伊为此事着急上火,开口所说也没有恶意,只是当下没有解决办法便在这里干着急,增添大家的忧虑也不是办法,只好开口稍稍稳住他们,“三娘,这一层我们能想到,难道长辈们就想不到吗?他们的手段和办法都不是我们能比的,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阿邈出事,如今我们在这里着急也没有办法,还是要宽心等一等。”
崔凝安垂着头,想起公婆和父母自徐恒邈被带走后便四处奔走,她也不知自己能帮上什么忙,以自己的能力好像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如今徐恒邈面临如此状况,她却有心无力,实在是煎熬难受得紧要。
说好要一起面对后面的事情的,但她还是不能为徐恒邈分担分毫。
明明景舟的死,与她最脱不开关系。她原本只想刺激景舟一番,为自己争得一些逃脱的机会。不想景舟会因为阿姐断了活着的念想,真的死了。
所以,如今进法理司的人应当是她而不是徐恒邈。若当真需要有人因为景舟的死负责,徐恒邈决不能替她背上这个罪名。
过后,崔凝安垂着头又问,“葛郎君,可有法子能让我见上蒲主事一面?若不是为了救我,将军不会以身犯险,终究是我连累了他,若有法子将他换出来,我愿意到法理司去。”
葛明抚明白崔凝安的心思,摇摇头,“弟妹,如今蒲主事是审理此案的人,你是阿邈的夫人,理应避嫌,不然传到其他大臣的耳中,又不知说多少难听话。且不论蒲康安是否愿意见你,即便是我有法子让你见到他,你也没有办法改变蒲康安的决定。弟妹,如今不是论谁该承担什么罪的时候,朝中某些人向来不满阿邈,若见了他有什么不当的行为,恨不得一天要参他八百本折子。今日就算是你进去了,这罪落不到他的头上,那些人也会处心积虑地想别的罪名安在阿邈头上,我相信,陛下已经是尽力护住他了。”
崔凝安没了主意又问了一句,“那可有办法进法理司见将军一面?”
葛明抚还是摇摇头,“法理司戒备森严,凡是被关进法理司的人,都要与外界隔开联系。更何况阿邈如今再风口浪尖,法理司便更是严格,我们绝无见他一面的可能。”
衡伊有些按耐不住,有些烦闷,“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要坐以待毙吗?总不能强闯法理司吧?”
葛明抚伸手敲了敲衡伊的头,“想什么呢?你还没入法理司的门,就被人架出来了。我知道你是好心想帮忙,可如今我们确实没有其他的好办法了,若是贸然行动,反倒会给阿邈添乱。”
徐恒邈被带走前,让家中所有人都放心,不必为了他的事着急上火,盛帝对他的事情自有定夺。
可偏偏是家里人放心不下他,平阳公主昨夜从宫里回来,也开口宽慰大家,说是一切还需交由法理司定夺,他们如今能做的,便只能静候消息。
崔凝安猜想平阳公主进宫面圣应当是碰壁了,连她也没有办法,看来其他人也不会有更好的法子了。
衡伊冷静下来,也被葛明抚说服了,“阿英,三郎说的在理,如今我们既做不了什么,便只能等着了,或许等明日一觉醒来便有好消息了。徐将军毕竟得陛下看重又有这层甥舅关系在,徐将军定能逢凶化吉。你看,你们出去经历了这么多事,现下不还平安回来了吗?我相信,徐将军这一次也会平安无事的。”
葛明抚见衡伊的情绪平复了许多,算是松了一口气,大概崔凝安的心绪也因衡伊的话有所开解。
“弟妹不必太过忧心,外面的朝臣因为阿邈的事情争论不休,若是陛下不有所行动,这都城有关阿邈的谣言都得满天飞了,或许,在法理司待着,比外面更清净一些。”
崔凝安见也只能点点头,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多谢你们今日来同我说这些。”
葛明抚摆摆手,“阿邈与我交情匪浅,不必说这些生分的话。我也不能帮上什么忙,只是来看看,说到底我心中还是有歉意。”
衡伊也轻轻拍了拍崔凝安的手背,示意她心安,“好了,不要想这么多了,徐将军是好人,苍天有眼,徐将军定然平安无事。”
与宁国此刻紧张忧心的气氛不同,珲曜举国死寂,登位不久的年轻君主一夜间便离世了,大家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虽说正举行国丧,但外面的传言不断,皆说是国主劫持宁国将领徐恒邈的妻子又与云蒙一道在洛邑城设伏,想要加害徐恒邈,只是后来自食其果殒命于此。
贴身跟在景舟身边的蒙德也死了,听说是因为保护国主不力,无颜再面对老国主,所以在景舟身边自尽了。这样惨烈的死,蒙德也算得上是一个忠烈的臣子了。
不过,有这一层劫持徐恒邈妻子的缘故在,便是景舟有意挑衅宁国在先,加之又与云蒙联合要置徐恒邈于死地,徐恒邈奋起反抗保命也没有错,只能说,景舟在洛邑城殒命也算是自作自受的下场,即便珲曜起兵,要一血国主被杀之耻,道理也不能占多几分。
后又不知有谁跳出来作证,说是徐恒邈上次险些在瓜其城丧命,也是景舟暗中在随州营下了手脚,引徐恒邈入瓜其城的局。可见二人积怨已深,非是要争一个你死我活不可了。
这样论下去,道理便又弱了几分。
只是必须有人为珲曜国主的死负责,阿木农对外不好下手,只能先行处置了洛邑城城主,治他一个救助不力的罪名。若是真要将此事闹大,引得宁国抗争,顺便算一算新仇旧账,恐怕珲曜要遭灭顶之灾。
如今王位的人选还未定下,若再起战乱,被宁国从中插一手,扰乱了继位之事,那国家必有更大的祸乱。
这次景舟到洛邑城去,也是因为阿木农的提议,景舟的死,说到底也与阿木农脱不开关系。
阿木农来不及多想。景舟出发前,曾托付过他一件事。
若是景舟这次未能回来,便往他起居的宫室去,在矮几旁边,找到一个檀木做的小盒子,将里面的东西取出来看。
找到檀木盒子后,阿木农又打开来,只见里面放着一张叠得四四方方的纸。
——阿木农,当你打开这个盒子的时候,我大概已经死了。
我虽然信心满满,可也不能低估了徐恒邈,以防万一,我还是想留下这封信。
如若我真的死了,也是我不想活了。徐恒邈虽然视我为死敌,也不会胆大到在洛邑城对我下手,我也断然不会败在徐恒邈的刀下。你的祖辈历代忠心,人品纯良,你又是父王看重的人,我自然也安心将我身后之事托付给你。
或许死是我最好的解脱,我早便不想活着了,不过是因着一丝念想存活到现在,若念想散了,我又将跌入万劫不复的痛苦和煎熬中,生不如死地活着,对于我来说,不过是苟延残喘,我实在是太累了。我这一生,被别人辜负也辜负了别人,还贪婪地想拥有一切,说到底也实在是可笑。
或许我的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解脱。
我不是一个好的君主,自继位以来,我沉溺于明争暗斗,并未造福过我的子民,说来也是愧对拥护我,敬爱我的人。若我死后,珲曜贤明的君主人选便只有景罗一个。
景罗自小聪慧好学,有悲悯之心,懂得体谅百姓疾苦,若加以培养,日后定能成为万人赞颂的贤明君主。
阿木农,如今你是百官之首,你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珲曜的未来。我只要求你要好好扶持景罗,助他坐稳王位,安定内外,切莫让他再重蹈我的覆辙。
写到这里,我接下来说的话可能有些虚伪,但或许是我醒悟了,想提醒你一句,珲曜如今需休养生息,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不要因我的死再与宁国起斗争了,宁国是生养我母妃和她的故土,若她们在天有灵,定也不希望看到珲曜与宁国再因我的缘故交战了。
从前是我迷了心智,一心要与徐恒邈争个高低,什么道理局势,明明懂得,明明看透,也要因一己私欲蒙住,只专心去分个你死我活。正因你清楚前事又看到了我当下的结局,所以你更懂得今后要如何做。
其余未安排的事情,我相信凭你的才能,定能周全安排,珲曜和景罗,我便安心托付给你了。
至于我,我要去赎我的罪了。
阿木农看完景舟的遗言,百感交集,一时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看着那张纸上的字迹,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