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晚凝喜滋滋地将齐国夫人所赠的《寒山帖》放进书斋的壁橱里,以供今后的学子们来这里借阅、临帖。
冬青好奇:“娘子,刚才您都不紧张吗?”不少夫人都吵闹着说袁芷更好,那是当众不给喻秋脸面,也将官家的女子和普通人家的孩子变成了对立。那一刻,她都为喻秋捏了一把汗。
谢晚凝点点冬青的小鼻子,笑道:“因为我之前做过功课啊。前段时间招徕学生的时候,我就和先生们将这些报名的孩子都摸了个底,大概了解她们的水平和人品。”
“所以我一点都不紧张,”谢晚凝转身将壁橱上锁,“想要闹事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并不包含这些孩子们,她们是纯真善良的,我相信她们。”
“好了,不说这些了,走,去其它地方看看。”她笑了笑,拉着冬青就出了书斋。
原来,今日谢晚凝不仅在后罩楼安排了宴席,席后各家夫人们和女孩们还可以在学院四处参观。
安善堂分成了四处,梅老高坐正堂,正给来访的女子指点文章;房书慧在西厢,带着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识字,邢香桃在东厢,也领着几个孩子学习礼仪和抚琴,谁来了都可以跟在后面,随时加入她们;纪兆则在正堂隔壁给稍大的孩子详讲经学。
众人看了连连点头。当时有条件读书学习的,俱是官家女子,最好的情况是请先生到家中授学,同时教导族中大大小小十几个孩子;其次是家中长辈自己来启蒙,教一点入门的经典书籍,仅此而已。普通人家的孩子,几乎全是自己摸索着学习。
像这样分层教学,而且先生的水平还如此之高的,唯有此处。
不少官居二、三品的人家,当下就开始了心中盘算。官居四品的人家,大多都是开科取士后谋得的仕途,更是知道这里的意义,心中的天平已经倾斜。
其余众人,早已巴不得学院快快开学了。
再走到挽翠堂,这是一栋两层的小楼,楼前是一方平坦之地。一靠近,就听得“哇”“哇”声不断传来。
邓工在院子里用泥、砖砌着一座缩小版的七宝塔,虽然只有一人高,各处却精妙无比,各角度极其精确。一旁,汤正奇抓来一个小厮,当场表演针灸拔罐。
后院,钟大刀甩着一口大锅,火焰窜了老高,奇香四溢。楼上桑娘处倒是挺安静的,只听到机杼声,但面前的锦缎绣的居然是一只凤凰!色彩之缤纷,穿线之利落,看花了众人的眼。
甘恒拿来一个算盘,面前摞了一沓账本,噼里啪啦地算,手都打出了残影。
冬青目瞪口呆:“娘子、娘子,这怎么那么像……像西市口那些喷火舞龙、胸口碎石……”她越说越小声,后面不敢再说。
谢晚凝捂脸。她只是请先生们在今日稍微展现一点水平,让孩子们了解课程,没想到他们竟然这么卖力。
更让她诧异的是,她居然看到了邬举!
邬举瞟了她一眼,什么都没说,手中的竹篾竟像一条条活的小龙,瞬息之间,就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巧的妆盒、笔筒、各种小动物,引得众多孩子一阵一阵地喝彩。
不少官家夫人们居然也是邬举的拥趸,将邬举里三层外三层围了好几圈,就一直等着机会去赢得邬举的作品。
谢晚凝笑了,看来,今天的活动,结果会比她预想的还要更好。
见冬青看得入神,谢晚凝便没有惊动她,自己悄悄地向滴翠湖旁走去。湖水尽头有一处林子,极少有人经过那里。纷纷扰扰了大半天,她想去林子里休憩一下。
天色极好。虽已入秋,草木凋零,但此处种植的是松柏常青之树,恰是郁郁青青。
她向林中的亭子走去。没料想,有人比她先到一步。
亭中只有一人,看背影,谢晚凝就知道是他。
她停下了脚步。
那日的情景,被刻意遗忘,现在突然像开了闸的洪水,激荡在脑海里。轻抚心口,那里“砰砰”直跳,想靠近,又想退缩。
她摸了摸鼻子,踮起脚,转过身,想悄无声息地离开。
亭中那人却突然轻咳一声,先开了口:“你来了。”
听声音,不复清冽,还有些喑哑,带着轻咳和喘息,似乎还在病中。
她望着来时走过的小径,绞紧了手中的帕子,慢吞吞转过身,眉眼低垂:“嗯。想过来这里休息一会儿。”
“嗯。”亭中人沉沉应声,伸手拨弄了几个茶盏,才道,“这里有茶。”
事已至此,如果刻意离开,似乎也说不过去,反倒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谢晚凝苦恼了一息,还是走入了亭中。
亭子里炉火正旺,驱散了一些萧瑟秋意,红陶茶釜里茶香四溢,沫饽已显,孟清竹正将沫饽杓出,倒入红枫形状的红陶茶盂之中。
谢晚凝走过去,坐在了他的对面。不敢抬头看他的眉眼,生怕被他发现了眼中的慌乱,只能伪装成专注地欣赏他的煮茶。
孟清竹似乎也没有看她,全部注意力放在眼前的茶釜里,等待着茶水三沸。
两人都没有开口说话。此刻,红陶茶釜里的茶,仿佛价值万两。
秋风在松柏林间穿梭、舞动,带来轻柔的沙沙声。
终于,红陶茶釜里的茶水开始翻滚,腾起浪花,孟清竹挽袖伸手,将红枫茶盂里的沫饽浇入茶釜中。
这是煮茶的重要一步,叫“救沸”,亦称“育华”——谢晚凝在心中默默地背诵《煮茶要记》。她克制着自己不去看那只白皙修长的手,不去回想那天、这只手是如何揽在她的腰间。
脸颊有一种熟悉的热度又开始蔓延而上,恰此时,这只手又偏偏拢住了一个茶盏摆在她眼前,距离如此之近。
谢晚凝忙端起茶盏,双手稍稍高举以示礼节,垂落的袖口挡住了涨红的脸。
茶汤入口,齿颊生香。
她多次见过他煮茶,也渐渐琢磨出他的偏好,他更喜洞庭绿茶,茶汤里放入的椒、姜、桂较少,只着一点盐,所以他煮出来的茶,极为清淡,茶叶的清香却更为明显。
一盏茶尽,再不说一点话,多少有点诡异。
于是,谢晚凝感觉自己稳住了心跳,脸上热度渐散,便放下茶盏,开口道:“你……”
“那天……”谁料,孟清竹亦同时开口。
不约而同地出声,终让两人看向了对方。
盈盈如波的杏眼,和那一双寒潭般的黑眸,对视了一息,双方的视线纠缠在一起,下一瞬间,却又同时移开了眼。
谢晚凝抚着手中茶盏,低声轻语:“你先说。”
“嗯,”男子声音亦沉,“……那天……我听说……你来看望过我……咳!咳!”
“……嗯。”谢晚凝心跳又开始增速,她觉得对面的男子几乎已能将自己看穿,慌得转移话题,“几日未见,你,还没痊愈吗……可还需要吃药?”
“没事,没事,”孟清竹伸手抵住唇角,抑制住咳嗽,“咳,已经好很多了——多谢谢娘子挂怀……老贺也提醒了我,改日孟某再正式拜谢。”
言辞间清雅有礼,颇为郑重。
“嗯,不用客气,”谢晚凝迟疑,犹豫着道,“毕竟建这个女子学堂,你帮了我很多忙……”
“……举手之劳……”许久,对面的男子才回了一句,声音轻得下一刻就似要消散在风中。
亭子里又静了下来,两人一时间无话可说,孟清竹默默地给她盛茶汤,她捧起茶盏,低着头,小口小口抿着。
心跳渐渐平复,谢晚凝的情绪却低落了下去,渐深、渐沉。
“今日前头挺热闹的。”孟清竹开口,又侧过头轻轻咳着。
“是,”谢晚凝笑笑,“今天请了各家的夫人们和女孩们,来松林学院参观、体验。”她向他简要地解释。
两人再次无言。
茶过三盏,谢晚凝站了起来:“我也休息够了,前头还有要事,先行一步。谢过孟郎君的茶!”
孟清竹没有应声,也没有看她,双眸注视着面前的茶盏,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见他这幅模样,谢晚凝想起初时两人相遇的情形,唇角勾起一抹苦笑,不再说什么,转身悄然离开。
走出了松柏林,前面安善堂、挽翠堂的人群喧嚣声远远如浪潮般袭来,秋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意融融,和身后的松柏林恍若两个世界。
谢晚凝伸手挡在额前,微微眯了眯眼,待适应秋日的明亮。
冬青从远处跑来,道:“娘子你去了哪里?让我好找!快到时辰了,得送各家夫人离开了。”
说罢,也不待谢晚凝回应,拉了人就走。
直到日光斜照,谢晚凝终于将客人们都送离了书院。她搓了搓快要笑僵的脸颊,打发冬青去街口帮她买一份甜粉,她要犒劳犒劳自己。
忽听得大门外本已寂静的青石路上,又传来“嘚嘚”马蹄声,一辆马车缓缓驶近,待车停人落,谢晚凝忍不住上下打量了三回,才确认来人竟如此肖似某一个人。
“小娘子,范某来寻一个人。”来人开口说道。
冬青好奇:“娘子,刚才您都不紧张吗?”不少夫人都吵闹着说袁芷更好,那是当众不给喻秋脸面,也将官家的女子和普通人家的孩子变成了对立。那一刻,她都为喻秋捏了一把汗。
谢晚凝点点冬青的小鼻子,笑道:“因为我之前做过功课啊。前段时间招徕学生的时候,我就和先生们将这些报名的孩子都摸了个底,大概了解她们的水平和人品。”
“所以我一点都不紧张,”谢晚凝转身将壁橱上锁,“想要闹事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并不包含这些孩子们,她们是纯真善良的,我相信她们。”
“好了,不说这些了,走,去其它地方看看。”她笑了笑,拉着冬青就出了书斋。
原来,今日谢晚凝不仅在后罩楼安排了宴席,席后各家夫人们和女孩们还可以在学院四处参观。
安善堂分成了四处,梅老高坐正堂,正给来访的女子指点文章;房书慧在西厢,带着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识字,邢香桃在东厢,也领着几个孩子学习礼仪和抚琴,谁来了都可以跟在后面,随时加入她们;纪兆则在正堂隔壁给稍大的孩子详讲经学。
众人看了连连点头。当时有条件读书学习的,俱是官家女子,最好的情况是请先生到家中授学,同时教导族中大大小小十几个孩子;其次是家中长辈自己来启蒙,教一点入门的经典书籍,仅此而已。普通人家的孩子,几乎全是自己摸索着学习。
像这样分层教学,而且先生的水平还如此之高的,唯有此处。
不少官居二、三品的人家,当下就开始了心中盘算。官居四品的人家,大多都是开科取士后谋得的仕途,更是知道这里的意义,心中的天平已经倾斜。
其余众人,早已巴不得学院快快开学了。
再走到挽翠堂,这是一栋两层的小楼,楼前是一方平坦之地。一靠近,就听得“哇”“哇”声不断传来。
邓工在院子里用泥、砖砌着一座缩小版的七宝塔,虽然只有一人高,各处却精妙无比,各角度极其精确。一旁,汤正奇抓来一个小厮,当场表演针灸拔罐。
后院,钟大刀甩着一口大锅,火焰窜了老高,奇香四溢。楼上桑娘处倒是挺安静的,只听到机杼声,但面前的锦缎绣的居然是一只凤凰!色彩之缤纷,穿线之利落,看花了众人的眼。
甘恒拿来一个算盘,面前摞了一沓账本,噼里啪啦地算,手都打出了残影。
冬青目瞪口呆:“娘子、娘子,这怎么那么像……像西市口那些喷火舞龙、胸口碎石……”她越说越小声,后面不敢再说。
谢晚凝捂脸。她只是请先生们在今日稍微展现一点水平,让孩子们了解课程,没想到他们竟然这么卖力。
更让她诧异的是,她居然看到了邬举!
邬举瞟了她一眼,什么都没说,手中的竹篾竟像一条条活的小龙,瞬息之间,就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巧的妆盒、笔筒、各种小动物,引得众多孩子一阵一阵地喝彩。
不少官家夫人们居然也是邬举的拥趸,将邬举里三层外三层围了好几圈,就一直等着机会去赢得邬举的作品。
谢晚凝笑了,看来,今天的活动,结果会比她预想的还要更好。
见冬青看得入神,谢晚凝便没有惊动她,自己悄悄地向滴翠湖旁走去。湖水尽头有一处林子,极少有人经过那里。纷纷扰扰了大半天,她想去林子里休憩一下。
天色极好。虽已入秋,草木凋零,但此处种植的是松柏常青之树,恰是郁郁青青。
她向林中的亭子走去。没料想,有人比她先到一步。
亭中只有一人,看背影,谢晚凝就知道是他。
她停下了脚步。
那日的情景,被刻意遗忘,现在突然像开了闸的洪水,激荡在脑海里。轻抚心口,那里“砰砰”直跳,想靠近,又想退缩。
她摸了摸鼻子,踮起脚,转过身,想悄无声息地离开。
亭中那人却突然轻咳一声,先开了口:“你来了。”
听声音,不复清冽,还有些喑哑,带着轻咳和喘息,似乎还在病中。
她望着来时走过的小径,绞紧了手中的帕子,慢吞吞转过身,眉眼低垂:“嗯。想过来这里休息一会儿。”
“嗯。”亭中人沉沉应声,伸手拨弄了几个茶盏,才道,“这里有茶。”
事已至此,如果刻意离开,似乎也说不过去,反倒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谢晚凝苦恼了一息,还是走入了亭中。
亭子里炉火正旺,驱散了一些萧瑟秋意,红陶茶釜里茶香四溢,沫饽已显,孟清竹正将沫饽杓出,倒入红枫形状的红陶茶盂之中。
谢晚凝走过去,坐在了他的对面。不敢抬头看他的眉眼,生怕被他发现了眼中的慌乱,只能伪装成专注地欣赏他的煮茶。
孟清竹似乎也没有看她,全部注意力放在眼前的茶釜里,等待着茶水三沸。
两人都没有开口说话。此刻,红陶茶釜里的茶,仿佛价值万两。
秋风在松柏林间穿梭、舞动,带来轻柔的沙沙声。
终于,红陶茶釜里的茶水开始翻滚,腾起浪花,孟清竹挽袖伸手,将红枫茶盂里的沫饽浇入茶釜中。
这是煮茶的重要一步,叫“救沸”,亦称“育华”——谢晚凝在心中默默地背诵《煮茶要记》。她克制着自己不去看那只白皙修长的手,不去回想那天、这只手是如何揽在她的腰间。
脸颊有一种熟悉的热度又开始蔓延而上,恰此时,这只手又偏偏拢住了一个茶盏摆在她眼前,距离如此之近。
谢晚凝忙端起茶盏,双手稍稍高举以示礼节,垂落的袖口挡住了涨红的脸。
茶汤入口,齿颊生香。
她多次见过他煮茶,也渐渐琢磨出他的偏好,他更喜洞庭绿茶,茶汤里放入的椒、姜、桂较少,只着一点盐,所以他煮出来的茶,极为清淡,茶叶的清香却更为明显。
一盏茶尽,再不说一点话,多少有点诡异。
于是,谢晚凝感觉自己稳住了心跳,脸上热度渐散,便放下茶盏,开口道:“你……”
“那天……”谁料,孟清竹亦同时开口。
不约而同地出声,终让两人看向了对方。
盈盈如波的杏眼,和那一双寒潭般的黑眸,对视了一息,双方的视线纠缠在一起,下一瞬间,却又同时移开了眼。
谢晚凝抚着手中茶盏,低声轻语:“你先说。”
“嗯,”男子声音亦沉,“……那天……我听说……你来看望过我……咳!咳!”
“……嗯。”谢晚凝心跳又开始增速,她觉得对面的男子几乎已能将自己看穿,慌得转移话题,“几日未见,你,还没痊愈吗……可还需要吃药?”
“没事,没事,”孟清竹伸手抵住唇角,抑制住咳嗽,“咳,已经好很多了——多谢谢娘子挂怀……老贺也提醒了我,改日孟某再正式拜谢。”
言辞间清雅有礼,颇为郑重。
“嗯,不用客气,”谢晚凝迟疑,犹豫着道,“毕竟建这个女子学堂,你帮了我很多忙……”
“……举手之劳……”许久,对面的男子才回了一句,声音轻得下一刻就似要消散在风中。
亭子里又静了下来,两人一时间无话可说,孟清竹默默地给她盛茶汤,她捧起茶盏,低着头,小口小口抿着。
心跳渐渐平复,谢晚凝的情绪却低落了下去,渐深、渐沉。
“今日前头挺热闹的。”孟清竹开口,又侧过头轻轻咳着。
“是,”谢晚凝笑笑,“今天请了各家的夫人们和女孩们,来松林学院参观、体验。”她向他简要地解释。
两人再次无言。
茶过三盏,谢晚凝站了起来:“我也休息够了,前头还有要事,先行一步。谢过孟郎君的茶!”
孟清竹没有应声,也没有看她,双眸注视着面前的茶盏,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见他这幅模样,谢晚凝想起初时两人相遇的情形,唇角勾起一抹苦笑,不再说什么,转身悄然离开。
走出了松柏林,前面安善堂、挽翠堂的人群喧嚣声远远如浪潮般袭来,秋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意融融,和身后的松柏林恍若两个世界。
谢晚凝伸手挡在额前,微微眯了眯眼,待适应秋日的明亮。
冬青从远处跑来,道:“娘子你去了哪里?让我好找!快到时辰了,得送各家夫人离开了。”
说罢,也不待谢晚凝回应,拉了人就走。
直到日光斜照,谢晚凝终于将客人们都送离了书院。她搓了搓快要笑僵的脸颊,打发冬青去街口帮她买一份甜粉,她要犒劳犒劳自己。
忽听得大门外本已寂静的青石路上,又传来“嘚嘚”马蹄声,一辆马车缓缓驶近,待车停人落,谢晚凝忍不住上下打量了三回,才确认来人竟如此肖似某一个人。
“小娘子,范某来寻一个人。”来人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