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佳从抽屉里翻出那张彩色老照片仔细地端详。
那是一张七寸的全家福,照片中间留着花白短发的老妇人怀抱着刚满月的马佳佳,身形高大的父亲和处在哺乳期尚有些丰腴的母亲分坐两旁,老妇人笑得慈爱极了,马佳佳的小脸肥嘟嘟地从襁褓中挤出来,用一对黑亮的眼珠盯着她瞧,父亲和母亲也带着幸福平静的神态望向镜头,国营照相馆的摄影师傅调试好背景图,抓拍了这个家庭难忘的幸福瞬间。
可马佳佳对她却并没有真实的印象,在马佳佳半岁时,这个一生善良朴实的女人,就因为肺癌离开了人世,而在那张全家福拍摄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她已经是肺癌晚期。
离世的那个晚上,她极清明地跟病榻前的老三说:“虽然不能看着佳佳长大,但是我把你好好地养大了,你有了这么好的工作,还娶上了这么好的媳妇,我这辈子就已经够了。老三,你别哭了,活这么多年,你这么孝顺,这是我的福气,你姑父在下面等我太久了,现在我就要去寻他了,我现在一点也不疼了,以后也不疼了。”
父亲点了一支又一支的烟,那些久远而模糊的回忆在烟雾缭绕的光影下具化成了真实的画面,他无数次地哽咽,又无数次地捡拾起那些令人心碎的话语,泪水在他仍年轻的面庞上交错,这个接连遭受巨大打击的三口之家又一次被命运的洪流裹挟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国企的工作是保不住了的,即使现任厂长无数次地公开表示过马佳佳的父亲在未来是接任厂长一职的不二人选,但两只恶鬼一般的老人在厂子门口安营扎寨,不出三日,整间工厂的工人就能将马老三是如何残害自己亲生弟弟又是如何弃养生身父母的故事倒背如流,在那间足足有一间小学教室那么大的办公室里,戴一副茶色眼镜的书记威严地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吞云吐雾间表示可以将马佳佳的父亲调至后勤部门工作,但他拒绝了,像当年作为一个优秀工人入厂时那样骄傲,他不允许任何人践踏他靠自己双手获得的尊严与体面,向颇赏识他的书记平静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毫不留恋地递上了亲笔写就的辞呈。
从国企辞职后,马佳佳的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十万元钱买断了现在居住的家属院房屋,立好了遗嘱,并将所有财产转移到马佳佳的母亲名下,如日后有何不测,所有财产,哪怕是他口袋里的一毛钱,均与他血缘关系上的父母、兄弟无关。
八月的那个清晨,距离马佳佳初中开学还有十二天,这座北方小城的天气已然开始转冷,马佳佳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向餐桌,三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已经摆放整齐,父亲亲自下厨,为每碗汤面煮好了喷香的卤肉酱,煎得焦脆的鸡蛋圆润可爱地卧在橙红的胡萝卜丝和碧绿的油菜身旁,餐桌中心的小碟子里盛着爽口的脆黄瓜酱菜和腌萝卜,新榨好的豆浆均匀地分成三碗,薄薄地撒上一层绵白糖,静待着被人享用。
三口人在这久违了的恬静氛围下,有说有笑地分享了温馨美味的早餐,屋内的座钟刚敲完九下,父亲已经拎着那只棕色的皮箱站在家门口,就在今天,他要舍弃在这座小城的多年打拼,跟随时代的浪潮,南下淘金,年逾四十,赌上多半家财,这或许是他人生最后一次的奋力一搏。
父亲初走的半年,每一天对母女二人来说都是难熬的,好在母亲那支小巧精致的乳白色滑盖手机总会在每周三和周日的晚上九点准时响起铃声,每个月初,也总有或多或少的钱汇入母亲的账户,每次从柜台里取出存折,母亲和马佳佳都要仔细地数上面的余额,这里面的钱,母女二人分毫未动,马佳佳心里很清楚,父亲在外打拼实属不易,市场亦是瞬息万变,今日赚钱,明日或许赔钱,她和母亲要稳稳地为父亲托住这层最后的底。
比起深陷家庭经济危机和对身处异乡的父亲的牵挂与担忧,马佳佳在学校遭受的冷遇显得不值一提,小城里的人没有秘密,况且她早就知道父亲以前的同僚们中有好几位的孩子都与她年岁相仿,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但这些家庭或有财力或有权势,将天资平平的孩子塞进省重点中学毫不费力,他们与马佳佳进入同一所中学就读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在传播谣言方面,大人都要在小孩子黑暗的想象力面前甘拜下风。
关于自家的事情,自入学以来,马佳佳已经听过好几个版本,最狠厉的当属从和她同班的黄小蕾嘴里讲出来的,在黄小蕾的故事里,马佳佳的父亲是在外潜逃的杀人犯,一旦叫警察抓住了,就要在城门楼下枪毙。她讲得信誓旦旦极了,其中诸多细节竟是连马佳佳都从未听说过的,但多数人对黄小蕾的说法表示信服,因为这其中许多人的家长都知道马佳佳的父亲和黄小蕾的父亲当年是竞争厂长一职的死对头,马佳佳的父亲因所谓的生活作风原因败走麦城,而黄小蕾的父亲则平步青云,听说年底老厂长就要卸任,新任厂长一职已是黄小蕾父亲的囊中之物,难怪初一刚开学班主任王老师就指定黄小蕾担任班长一职,更加显示了她的背景与实力。
没有人会愿意自己的父亲被说成是“杀人犯”,马佳佳当然也不例外,青春期悄然来临,生理上的变化使得少女的心思更加敏感,她知道能帮助自己和母亲脱离谣言旋涡的只有不知何时才能回来的父亲,自己的解释只是多余,她常常想如果生活在电视上常看到的那种大城市,那这些谣言不过是随风飘飞的落叶,但这片落叶飘到这座小城,便演变为试图将母女二人绞杀的天幕。
每当马佳佳感觉窒息,她就躲进书里,在学校还要承受同学和老师或好奇或不怀好意的探询和冷眼,只有书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它不会介意是去庇护一个六十岁的流浪汉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于是在那些文学堆砌的城堡里,马佳佳获得了安定。至于外面的世界,马佳佳听从母亲的告诫:“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要像没看到没听到那样寻常,走路时不要低着头也无需昂着头,对家属院的人更要如此。”
亲人接连离世的打击,家庭的变故,物质生活急转而下的匮乏,都使本就不爱说话的马佳佳更加沉默,更多时候,也是因为她能够分辨得出自己的沉默映在别人的眼睛里,都是无可否认的“邪恶的女儿”的无从辩驳,马佳佳时常在心里默默自嘲,或许自己身上流着那样的血,多少也会沾染一点邪恶,所以别人想得也没错。对本就厌恶马佳佳的老师和同学来说,她的沉默也变成了罪,他们时常在她面前大声说出一些意有所指的话语,仿佛马佳佳是哑巴也是聋子。
事实上,这些在小县城长大的孩子还并不能完全掌握真正恶毒的霸凌手段,无非就是栽赃马佳佳是某些突如其来的臭气的来源,或是无论多么热火朝天的对话在马佳佳突然出现时都会突然按下暂停键和消音键。
生物实验课上,她用过的显微镜不会再有别人用;计算机课上,她坐过的位置也不会再有人坐;课上,老师们很少提问她;课下,她似乎和任何人都没有交集。
其实她很感激她的同桌,一个和她个子差不多高的男孩,他从来没有用异样的眼神敌视过马佳佳,两人的桌子上也没有泾渭分明的三八线,一张蓝色的桌布两个人都用得很爱惜,谁也没有在上面乱涂乱画过,一周洗一次的桌布顺序也从来没有被打乱过,像是一种无言的默契,马佳佳甚至闻得出他家用的是碧浪洗衣粉,那种好闻的略带酸甜果味的香气常常使深秋时节弥漫的忧郁消散。
事实上,即使风光不再,马佳佳的穿戴仍比班上的大部分同学要精致许多,父亲从广州给她寄来了一双印着明晃晃粉色钩子的白色运动鞋。体育课的那天早上,马佳佳在家里犹豫了许久,旧的运动鞋已经变小,无法舒展的脚趾在每次跑完八百米后都会变得胀痛,指甲盖已经尽量剪得短,可越是努力地去蜷缩生长中的脚趾,老式运动鞋的前端就越是会鼓起网面下坚硬的骨节,列队时马佳佳常看着网面上凸起的两个小圆点发呆,她跑得越来越慢。
父亲仍在努力像往日那样装点她,却不知道这样白这样时髦的一双运动鞋在学校里会引起别人怎样的议论。一整天,马佳佳都祈祷着没有人发现这双崭新的运动鞋,但小孩子的眼睛向来是锐利的,上午的课间操过后,班级里对她的议论又一次多了起来,孩子们还从来没见过有人穿这种钩子牌的运动鞋,但谁都认得那个标志,只有在大城市的大商场里隔着巨大的玻璃幕墙望过去,才有一排排一件件的各色钩子,钩得人移不开眼睛。意料之中地,这双白得发光又点缀着一对巨大粉色钩子的运动鞋,钩痛了某些人的眼睛。
周五下午的放学时间比平日里要早一个小时,马佳佳不紧不慢地收拾好书包,乳白色的保温杯被无数次地“不小心”碰倒,底座和表面都已经变得坑坑洼洼,于是马佳佳把它塞在桌洞的右侧,伴随着每次把书包拉出又推进去的过程,最后总是会被掩藏在桌洞最深的角落里,一张书桌两个桌洞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同桌的运动护具装在一个黑色的尼龙口袋里,鼓鼓囊囊地靠墙摆着,马佳佳伸手扶正,又歪着头若有所思地瞧了一会儿,心情轻松明快地背起书包朝外走去。
踏出教学楼的一瞬间,马佳佳听到二楼教室的阳台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推搡声,正要抬头看,一团嚼过的白色口香糖混着粘液状的痰,越过一人高的栏杆,被使足了力气,“啪”地一声落在了马佳佳的头发上,楼上爆发出一阵极兴奋的尖笑声,一群人互相追赶着、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向教学楼的另一个出口。
满头大汗的同桌穿着钉子鞋迎面从马佳佳身旁跑过,带着一脸震惊又尽量装作平静地说道:“你的头发上有一团脏东西,你看不到,但是确实有,你应该能感觉到。”
马佳佳的手踌躇在半空,她几乎已经确认了那是什么“脏东西”,只是犹豫着该怎么把它从自己头发上取下来。
同桌的声音再次响起来:“你书包里有卫生纸吗?我帮你擦一擦吧,或者我们去前面水池里洗一洗。”
马佳佳从书包里掏出一叠卫生纸递过去:“那不好意思了,谢谢你。”
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到水池边,虽已入秋,可秋老虎来得实在是悠长猛烈,不断有汗湿了上衣的同学跑到水池旁打开水龙头掬一捧凉水洗脸,并对马佳佳和同桌这一对组合投以短暂的注视。
同桌的手很轻,他把沾到脏污的一缕头发仔仔细细地分出来,用卫生纸擦拭掉黏液的部分,可口香糖轻轻一拽又拉出好长的白丝,粘在下面的头发上,他发出困扰的“啧”声。
“很多脏东西吗?”马佳佳轻轻地问。
“也没有很多,就是一块口香糖,但是很难给你弄干净,它粘在你的头发上越扯越多。”
“粘住了很多头发吗?”
“那倒没有,也没有粘到你的头皮,就是中间这一段,大概这么长,不过很明显,你要是回家你爸妈肯定会看到的。”他的手从后面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丈量出大概五厘米的长度,一阵阵热风吹来,两个人都变得汗涔涔的。
“我带剪刀了,可以把那一缕头发剪掉。”
说完,同桌长久地没有回应,马佳佳疑惑地回头看他,下午三点半的日头还很高,男孩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在日光的照耀下也变得鲜明,他的鼻头抽动了一下,错开眼神,眼睛注视着马佳佳柔顺黑亮的长发,确认道:“你舍得吗?这么长的头发,我是说我姐姐剪头发的时候她哭了好长时间,她的头发还没你的长,算了,你确定要剪吗?”
马佳佳从书包外兜的工具盒里取出那把不算锋利的美术剪刀递过去:“确定,剪吧,不然我没办法回家。”
他在这里耽搁的时间已经太久,不断有一同踢球的同学远远地唤他的名字,催促他快一点回到操场上来,有几个个子矮小声音却很尖锐的男同学不停地揶揄他:“你到底在干什么啊?伺候你老婆洗头发?”
同桌涨红了脸回头怒骂:“滚!看我一会儿不虐得你叫爷爷!”
剪纸的美术剪刀用来剪头发显得是那样迟钝,同桌仔细地沿着脏污的边缘修剪,他想尽可能地为马佳佳多留下一些头发,终于,他长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又带着点懊恼地说:“好了,剪得不好,毛毛躁躁的。”
马佳佳摇了摇头,说道:“其实剪得怎么样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你今天帮了我,不然我可能会自己乱摸着剪掉好多头发,真的很谢谢你。”
同桌把剪下来的头发用卫生纸包起来,两只手交握攥成一团,手腕轻抬,纸团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后稳稳地落在了垃圾桶里:“脏东西就不要看了,看了叫人恶心,你抓紧回家吧,嗯......回家洗洗头发。”
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马佳佳已经换了齐耳短发,理发店相熟的阿姨给她修剪得很仔细,额前的齐刘海正好停留在眉毛的上方,颈部的碎发用推子推平,露出一截细细的脖颈,像玩具店里新年时才会看到的中国娃娃,她挺起胸膛,平视前方,列队作为护旗手在那些另有它意的注视中走过,沉默、坚定、铿锵有力。
这天晚上,马佳佳在日记中写道:“我很喜欢我的新发型,很短,但很好打理,不像以前那样长长的头发总是纠缠在一起,我有预感,爸爸妈妈和我,一切都会变好。”
那是一张七寸的全家福,照片中间留着花白短发的老妇人怀抱着刚满月的马佳佳,身形高大的父亲和处在哺乳期尚有些丰腴的母亲分坐两旁,老妇人笑得慈爱极了,马佳佳的小脸肥嘟嘟地从襁褓中挤出来,用一对黑亮的眼珠盯着她瞧,父亲和母亲也带着幸福平静的神态望向镜头,国营照相馆的摄影师傅调试好背景图,抓拍了这个家庭难忘的幸福瞬间。
可马佳佳对她却并没有真实的印象,在马佳佳半岁时,这个一生善良朴实的女人,就因为肺癌离开了人世,而在那张全家福拍摄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她已经是肺癌晚期。
离世的那个晚上,她极清明地跟病榻前的老三说:“虽然不能看着佳佳长大,但是我把你好好地养大了,你有了这么好的工作,还娶上了这么好的媳妇,我这辈子就已经够了。老三,你别哭了,活这么多年,你这么孝顺,这是我的福气,你姑父在下面等我太久了,现在我就要去寻他了,我现在一点也不疼了,以后也不疼了。”
父亲点了一支又一支的烟,那些久远而模糊的回忆在烟雾缭绕的光影下具化成了真实的画面,他无数次地哽咽,又无数次地捡拾起那些令人心碎的话语,泪水在他仍年轻的面庞上交错,这个接连遭受巨大打击的三口之家又一次被命运的洪流裹挟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国企的工作是保不住了的,即使现任厂长无数次地公开表示过马佳佳的父亲在未来是接任厂长一职的不二人选,但两只恶鬼一般的老人在厂子门口安营扎寨,不出三日,整间工厂的工人就能将马老三是如何残害自己亲生弟弟又是如何弃养生身父母的故事倒背如流,在那间足足有一间小学教室那么大的办公室里,戴一副茶色眼镜的书记威严地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吞云吐雾间表示可以将马佳佳的父亲调至后勤部门工作,但他拒绝了,像当年作为一个优秀工人入厂时那样骄傲,他不允许任何人践踏他靠自己双手获得的尊严与体面,向颇赏识他的书记平静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毫不留恋地递上了亲笔写就的辞呈。
从国企辞职后,马佳佳的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十万元钱买断了现在居住的家属院房屋,立好了遗嘱,并将所有财产转移到马佳佳的母亲名下,如日后有何不测,所有财产,哪怕是他口袋里的一毛钱,均与他血缘关系上的父母、兄弟无关。
八月的那个清晨,距离马佳佳初中开学还有十二天,这座北方小城的天气已然开始转冷,马佳佳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向餐桌,三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已经摆放整齐,父亲亲自下厨,为每碗汤面煮好了喷香的卤肉酱,煎得焦脆的鸡蛋圆润可爱地卧在橙红的胡萝卜丝和碧绿的油菜身旁,餐桌中心的小碟子里盛着爽口的脆黄瓜酱菜和腌萝卜,新榨好的豆浆均匀地分成三碗,薄薄地撒上一层绵白糖,静待着被人享用。
三口人在这久违了的恬静氛围下,有说有笑地分享了温馨美味的早餐,屋内的座钟刚敲完九下,父亲已经拎着那只棕色的皮箱站在家门口,就在今天,他要舍弃在这座小城的多年打拼,跟随时代的浪潮,南下淘金,年逾四十,赌上多半家财,这或许是他人生最后一次的奋力一搏。
父亲初走的半年,每一天对母女二人来说都是难熬的,好在母亲那支小巧精致的乳白色滑盖手机总会在每周三和周日的晚上九点准时响起铃声,每个月初,也总有或多或少的钱汇入母亲的账户,每次从柜台里取出存折,母亲和马佳佳都要仔细地数上面的余额,这里面的钱,母女二人分毫未动,马佳佳心里很清楚,父亲在外打拼实属不易,市场亦是瞬息万变,今日赚钱,明日或许赔钱,她和母亲要稳稳地为父亲托住这层最后的底。
比起深陷家庭经济危机和对身处异乡的父亲的牵挂与担忧,马佳佳在学校遭受的冷遇显得不值一提,小城里的人没有秘密,况且她早就知道父亲以前的同僚们中有好几位的孩子都与她年岁相仿,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但这些家庭或有财力或有权势,将天资平平的孩子塞进省重点中学毫不费力,他们与马佳佳进入同一所中学就读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在传播谣言方面,大人都要在小孩子黑暗的想象力面前甘拜下风。
关于自家的事情,自入学以来,马佳佳已经听过好几个版本,最狠厉的当属从和她同班的黄小蕾嘴里讲出来的,在黄小蕾的故事里,马佳佳的父亲是在外潜逃的杀人犯,一旦叫警察抓住了,就要在城门楼下枪毙。她讲得信誓旦旦极了,其中诸多细节竟是连马佳佳都从未听说过的,但多数人对黄小蕾的说法表示信服,因为这其中许多人的家长都知道马佳佳的父亲和黄小蕾的父亲当年是竞争厂长一职的死对头,马佳佳的父亲因所谓的生活作风原因败走麦城,而黄小蕾的父亲则平步青云,听说年底老厂长就要卸任,新任厂长一职已是黄小蕾父亲的囊中之物,难怪初一刚开学班主任王老师就指定黄小蕾担任班长一职,更加显示了她的背景与实力。
没有人会愿意自己的父亲被说成是“杀人犯”,马佳佳当然也不例外,青春期悄然来临,生理上的变化使得少女的心思更加敏感,她知道能帮助自己和母亲脱离谣言旋涡的只有不知何时才能回来的父亲,自己的解释只是多余,她常常想如果生活在电视上常看到的那种大城市,那这些谣言不过是随风飘飞的落叶,但这片落叶飘到这座小城,便演变为试图将母女二人绞杀的天幕。
每当马佳佳感觉窒息,她就躲进书里,在学校还要承受同学和老师或好奇或不怀好意的探询和冷眼,只有书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它不会介意是去庇护一个六十岁的流浪汉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于是在那些文学堆砌的城堡里,马佳佳获得了安定。至于外面的世界,马佳佳听从母亲的告诫:“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要像没看到没听到那样寻常,走路时不要低着头也无需昂着头,对家属院的人更要如此。”
亲人接连离世的打击,家庭的变故,物质生活急转而下的匮乏,都使本就不爱说话的马佳佳更加沉默,更多时候,也是因为她能够分辨得出自己的沉默映在别人的眼睛里,都是无可否认的“邪恶的女儿”的无从辩驳,马佳佳时常在心里默默自嘲,或许自己身上流着那样的血,多少也会沾染一点邪恶,所以别人想得也没错。对本就厌恶马佳佳的老师和同学来说,她的沉默也变成了罪,他们时常在她面前大声说出一些意有所指的话语,仿佛马佳佳是哑巴也是聋子。
事实上,这些在小县城长大的孩子还并不能完全掌握真正恶毒的霸凌手段,无非就是栽赃马佳佳是某些突如其来的臭气的来源,或是无论多么热火朝天的对话在马佳佳突然出现时都会突然按下暂停键和消音键。
生物实验课上,她用过的显微镜不会再有别人用;计算机课上,她坐过的位置也不会再有人坐;课上,老师们很少提问她;课下,她似乎和任何人都没有交集。
其实她很感激她的同桌,一个和她个子差不多高的男孩,他从来没有用异样的眼神敌视过马佳佳,两人的桌子上也没有泾渭分明的三八线,一张蓝色的桌布两个人都用得很爱惜,谁也没有在上面乱涂乱画过,一周洗一次的桌布顺序也从来没有被打乱过,像是一种无言的默契,马佳佳甚至闻得出他家用的是碧浪洗衣粉,那种好闻的略带酸甜果味的香气常常使深秋时节弥漫的忧郁消散。
事实上,即使风光不再,马佳佳的穿戴仍比班上的大部分同学要精致许多,父亲从广州给她寄来了一双印着明晃晃粉色钩子的白色运动鞋。体育课的那天早上,马佳佳在家里犹豫了许久,旧的运动鞋已经变小,无法舒展的脚趾在每次跑完八百米后都会变得胀痛,指甲盖已经尽量剪得短,可越是努力地去蜷缩生长中的脚趾,老式运动鞋的前端就越是会鼓起网面下坚硬的骨节,列队时马佳佳常看着网面上凸起的两个小圆点发呆,她跑得越来越慢。
父亲仍在努力像往日那样装点她,却不知道这样白这样时髦的一双运动鞋在学校里会引起别人怎样的议论。一整天,马佳佳都祈祷着没有人发现这双崭新的运动鞋,但小孩子的眼睛向来是锐利的,上午的课间操过后,班级里对她的议论又一次多了起来,孩子们还从来没见过有人穿这种钩子牌的运动鞋,但谁都认得那个标志,只有在大城市的大商场里隔着巨大的玻璃幕墙望过去,才有一排排一件件的各色钩子,钩得人移不开眼睛。意料之中地,这双白得发光又点缀着一对巨大粉色钩子的运动鞋,钩痛了某些人的眼睛。
周五下午的放学时间比平日里要早一个小时,马佳佳不紧不慢地收拾好书包,乳白色的保温杯被无数次地“不小心”碰倒,底座和表面都已经变得坑坑洼洼,于是马佳佳把它塞在桌洞的右侧,伴随着每次把书包拉出又推进去的过程,最后总是会被掩藏在桌洞最深的角落里,一张书桌两个桌洞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同桌的运动护具装在一个黑色的尼龙口袋里,鼓鼓囊囊地靠墙摆着,马佳佳伸手扶正,又歪着头若有所思地瞧了一会儿,心情轻松明快地背起书包朝外走去。
踏出教学楼的一瞬间,马佳佳听到二楼教室的阳台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推搡声,正要抬头看,一团嚼过的白色口香糖混着粘液状的痰,越过一人高的栏杆,被使足了力气,“啪”地一声落在了马佳佳的头发上,楼上爆发出一阵极兴奋的尖笑声,一群人互相追赶着、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向教学楼的另一个出口。
满头大汗的同桌穿着钉子鞋迎面从马佳佳身旁跑过,带着一脸震惊又尽量装作平静地说道:“你的头发上有一团脏东西,你看不到,但是确实有,你应该能感觉到。”
马佳佳的手踌躇在半空,她几乎已经确认了那是什么“脏东西”,只是犹豫着该怎么把它从自己头发上取下来。
同桌的声音再次响起来:“你书包里有卫生纸吗?我帮你擦一擦吧,或者我们去前面水池里洗一洗。”
马佳佳从书包里掏出一叠卫生纸递过去:“那不好意思了,谢谢你。”
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到水池边,虽已入秋,可秋老虎来得实在是悠长猛烈,不断有汗湿了上衣的同学跑到水池旁打开水龙头掬一捧凉水洗脸,并对马佳佳和同桌这一对组合投以短暂的注视。
同桌的手很轻,他把沾到脏污的一缕头发仔仔细细地分出来,用卫生纸擦拭掉黏液的部分,可口香糖轻轻一拽又拉出好长的白丝,粘在下面的头发上,他发出困扰的“啧”声。
“很多脏东西吗?”马佳佳轻轻地问。
“也没有很多,就是一块口香糖,但是很难给你弄干净,它粘在你的头发上越扯越多。”
“粘住了很多头发吗?”
“那倒没有,也没有粘到你的头皮,就是中间这一段,大概这么长,不过很明显,你要是回家你爸妈肯定会看到的。”他的手从后面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丈量出大概五厘米的长度,一阵阵热风吹来,两个人都变得汗涔涔的。
“我带剪刀了,可以把那一缕头发剪掉。”
说完,同桌长久地没有回应,马佳佳疑惑地回头看他,下午三点半的日头还很高,男孩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在日光的照耀下也变得鲜明,他的鼻头抽动了一下,错开眼神,眼睛注视着马佳佳柔顺黑亮的长发,确认道:“你舍得吗?这么长的头发,我是说我姐姐剪头发的时候她哭了好长时间,她的头发还没你的长,算了,你确定要剪吗?”
马佳佳从书包外兜的工具盒里取出那把不算锋利的美术剪刀递过去:“确定,剪吧,不然我没办法回家。”
他在这里耽搁的时间已经太久,不断有一同踢球的同学远远地唤他的名字,催促他快一点回到操场上来,有几个个子矮小声音却很尖锐的男同学不停地揶揄他:“你到底在干什么啊?伺候你老婆洗头发?”
同桌涨红了脸回头怒骂:“滚!看我一会儿不虐得你叫爷爷!”
剪纸的美术剪刀用来剪头发显得是那样迟钝,同桌仔细地沿着脏污的边缘修剪,他想尽可能地为马佳佳多留下一些头发,终于,他长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又带着点懊恼地说:“好了,剪得不好,毛毛躁躁的。”
马佳佳摇了摇头,说道:“其实剪得怎么样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你今天帮了我,不然我可能会自己乱摸着剪掉好多头发,真的很谢谢你。”
同桌把剪下来的头发用卫生纸包起来,两只手交握攥成一团,手腕轻抬,纸团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后稳稳地落在了垃圾桶里:“脏东西就不要看了,看了叫人恶心,你抓紧回家吧,嗯......回家洗洗头发。”
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马佳佳已经换了齐耳短发,理发店相熟的阿姨给她修剪得很仔细,额前的齐刘海正好停留在眉毛的上方,颈部的碎发用推子推平,露出一截细细的脖颈,像玩具店里新年时才会看到的中国娃娃,她挺起胸膛,平视前方,列队作为护旗手在那些另有它意的注视中走过,沉默、坚定、铿锵有力。
这天晚上,马佳佳在日记中写道:“我很喜欢我的新发型,很短,但很好打理,不像以前那样长长的头发总是纠缠在一起,我有预感,爸爸妈妈和我,一切都会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