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骑车上班时,马佳佳都会路过她的中学,从12岁到18岁的这六年,都在爬满了墨色爬墙虎的古朴教学楼里度过,初回到这座小城时,每每路过母校,她总是习惯性地在一群穿着蓝白校服的孩子中间寻找那个熟悉的背影,恍然间忘记自己已经很久不再17岁了。曾经为了缓解这种失落的情绪,她会特意绕一圈远路避开学校,再穿过长长的街巷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但现在的她不会了,虽然还是会久久地望向那群少男少女,但无论在马佳佳心里还是在别人眼里,都只不过是一个向往青春的普通大人罢了。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马佳佳在这里度过了漫长而又短暂的青春,她也做过很多傻事,比如在人群散去后,小心翼翼地在成绩榜上寻找那个名字,比量着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比如每天早上都会在吃最后一张果酱饼的时候变得异常拖拉,慢悠悠地在校园里走着,等着他飞奔着从自己身旁经过;比如上体育课时借口上卫生间,却飞速跑回教学楼只为了从他班级的后门偷偷望上一眼。那些少女的情怀啊,像青涩的果子,不够成熟,也并不美味,落在心头一丝短暂甜意过后咽下肚的却是尽是酸涩。
29岁的马佳佳依然很清晰地记得这种感觉。
相比较之下,成年人的生活更像是蹩脚拙劣的谎言,这个谎言是从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开始不停演绎的。
初入校门,推着脚踏车的马佳佳远远地就望见了副校长,不到七点半还很是空旷的校园使马佳佳无处可躲,只好硬着头皮往车棚的方向走去。
“马老师,今天你也来这么早?”副校长笑眯眯地跟她打着招呼。
“是的,校长,早上好。”马佳佳边锁车子边回答着。
“最近还不错吧?工作上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可以跟大家多交流。”
“谢谢校长,我去办公室打扫卫生,您先忙。”说不到两句话,马佳佳几乎是用快到像小跑的速度奔进了教学楼。
刚进办公室,发现年级主任已经早早地浇起了花,简单打过招呼,马佳佳开始清理前一天的垃圾,她并不想和主任这种笑面虎、伪君子有过多的交流,于是闷着头干活儿,主任也并不说话,嘴里哼着歌,看起来一副心情大好的样子。
马佳佳自认为是交流废物,很多时候她都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去发展最寻常的关系,何况是跟主任这种心思颇深的小领导,即使他前一秒还是面无表情,但视线一遇上立刻在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睛眯成一条线,用力挤出的鱼尾纹像烟花在眼角炸裂成一条条的深痕一直延伸到青筋暴起的太阳穴,嘴巴咧得像女巫,发出像是急于得到人肯定的干涩笑声,整张脸的表情调动了全身的力气,既生动又僵硬,而那双眯起来让你看不清楚瞳仁的眼睛里藏着怕被你发现一点笑意也没有的虚假,你一转开脸,他就仿佛泥塑的人被一把抹掉了所有的表情,甚至五官。
整间办公室里一共有八位女老师,小套间是主任的办公室,多数时候,大家都忙于上课、写材料、做课件、批改作业和处理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学生矛盾,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兵荒马乱,偶有闲下来的时候,办公室里又总是聊不完的里短家长,八位女老师,六位已婚,其中三位已儿女双全,一位有稳定交往的对象即将订婚,只余一个形单影只、沉默寡言的马佳佳,在同僚们的热心介绍下,马佳佳已经相过无数次亲,逛过五次植物园,去过四次游乐园,西岸咖啡厅的卡布奇诺和鲜榨橙汁最少也饮过十杯,只是无论是喜欢她还是不喜欢她,马佳佳都知道她和任何人都不会有结果,因为她仍固执、死板、愚蠢到无可救药地记挂着杜柯。
这么多年,马佳佳不是没有遇过在旁人眼里胜过杜柯的男人,但无论对方再好再适合她,夜深人静时,她心里仍执拗地想念着杜柯,即使无数人劝诫她:“29岁的女人和30岁的女人已经不是一个物种,29岁的女人尚有挑一挑的本钱,一旦日历翻过你30岁那一天,所有仅剩的优质男人在你的选择范围内消失,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枣,而这些歪瓜裂枣还要对你挑三拣四。”
马佳佳不说话,因为她已经爱过十四岁、十七岁和二十三岁的杜柯,也因为他们都不是杜柯,如果在其他人身上寻找杜柯的影子,那无异于在制造一场悲剧。
从□□空间里看到杜柯已经转学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南部的一所新中学的时候,已经是初二下学期,马佳佳的心像被开膛手剖了一个巨大的窟窿。
杜柯在网络上很活跃,他的网名就是姓名的大写首字母“D.K.”,即使已经转学,也经常在空间里给同学们评论些俏皮话,为此,马佳佳硬着头皮加遍了隔壁班同学的□□号,除了杜柯。好在,杜柯的□□空间是对所有人开放的,马佳佳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可以玩半个小时电脑,这半个小时她会翻遍空间内的说说,看有没有杜柯的评论,她的眼睛已经对D和K两个字母非常敏感,再循着杜柯的评论进入他的空间,看看他最近的生活,他并不经常发说说,却经常给自己在留言板上留言,马佳佳把它们全部截屏下来保存在电脑里,然后熟练地删掉自己的访客记录,像个可怕、病态的追踪狂。
暗恋杜柯这件事已经占据了她头脑中几乎一多半的思考空间,这使得她根本无暇顾及那些闲言碎语和试探性的霸凌,况且,她真的很忙,数学成绩很差,需要尽快补上去,课间,她总是在做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在她的认知中,聪明的男孩会喜欢聪明的女孩,只要自己聪明一点,再聪明一点就能再靠近他一点。
至于那些不喜欢马佳佳的人,在她身上根本也品尝不到欺凌别人的乐趣,她似乎根本听不到也看不到,课下只忙着学习,考试排名一次比一次靠前,老师也开始对她另眼相待,使她们处处受制。
“你知道那些埋头做题的日子过得有多么慢多么煎熬吗?每个周末辗转于各个补习班,换过无数个机构和老师,妈妈托人把我塞进特级教师的家庭补习班,一小时要两百块,下午放学后来不及吃一口热饭,只好在路上啃面包,我不敢说辛苦,‘辛苦’是个很尖锐的词,尖锐到我怕我只要一说出口,它就会戳破那些拥着我的幻想泡沫,我还是常常读书,常常想你,毫无缘由、莫名其妙地想你。”十八岁时,耗尽所有勇气的马佳佳在写给杜柯的信里这样剖白自己十四岁的心迹。
一边担忧着父亲,一边满藏着少女心事,一边又努力地学习,如此复杂的轨迹使马佳佳愈发显得比同龄人多了几分内敛和沉稳。初二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又是刚入秋的时节,几场淅沥的小雨洗尽了盛夏的暑气,父亲拎着那口棕色的皮箱回来了,皮箱里装着两条南方时兴的改良香云纱旗袍,薄纱轻而柔软,像夜空里的朵朵墨色浮云,还有一件薄而轻软的红色斗篷式双面呢羊绒大衣,六七种用厚厚的油纸包了好几层的广式酥点,还有最重要的,一份价值百万的投资建厂合同。
两年未见,父亲人虽瘦削了不少,可气色尚佳,饭桌上父亲一口接一口地吃着家乡的大馒头,笑着抱怨:“南方人只知道吃米饭,一日三餐都是米饭,山东路上有一家卖馒头的店,生意红火得很,每天去晚了连队都排不到,可一个大馒头要卖三块钱,玉米面的一个要五块钱,甚至有什么巧克力馒头,甜丝丝的,很好吃,不过咱们这地方一块钱就能买三个大馒头,在南方什么东西都金贵。”
母亲不说话,可眼角眉梢都绽放出温情的笑意,带着女人的柔情万千一味地往父亲碗里挟菜,父亲回来得突然,上周在电话里并没有透露半句,时隔两年再次吃到熟悉的家常菜,父亲在饭桌上兴致高昂地讲个不停,可南方的气候吃食风土人情和这两年来的奔波辛苦又岂是能够在这张小圆桌前用一餐饭的时间能够讲述得完的呢?
饭后,父亲冲过热水澡便在卧室睡下了,母亲照例一边看着午后剧场里那些拖沓的电视剧一边织毛衣,玫瑰花茶发出呼噜噜的沸腾声,马佳佳掩过卧室的门,扭开台灯的旋钮,开始继续浏览熟悉的网页。
和家中久未出现的轻松氛围截然相反,页面上闪动着的情侣空间标识使马佳佳陷入了短暂的迷茫和长久的失落,熟悉的简洁的页面变成了黑色加粉色的主题,和马佳佳许多正在谈恋爱的同学一样,当代年轻人总是热衷于这种类似于装修房子的活动来用各种花里胡哨的插件来粉饰自己的网络空间,和装修的效果比起来与之更为接近的是一些闪亮的网页效果同样需要花费不菲的金钱。马佳佳迅速地关闭了网页,她也没有勇气去点开那个相关联的情侣空间,这一次她无比清晰地意识到“窥探”这个词的卑鄙、猥琐和可悲,本身就是循着一根细细的网线,透过一厘米的小小接口,不甚正大光明地去注视别人的生活,两台不同的显示器屏幕前,一张坦坦荡荡,另一张却是鬼鬼祟祟的面容。
马佳佳下定决心不再去偷窥杜柯的生活,也不再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收集那些烙着不光彩痕迹的青春证据上,可这样一来,没有了爱意的加持,数学的面目又变得可憎了起来。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马佳佳在这里度过了漫长而又短暂的青春,她也做过很多傻事,比如在人群散去后,小心翼翼地在成绩榜上寻找那个名字,比量着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比如每天早上都会在吃最后一张果酱饼的时候变得异常拖拉,慢悠悠地在校园里走着,等着他飞奔着从自己身旁经过;比如上体育课时借口上卫生间,却飞速跑回教学楼只为了从他班级的后门偷偷望上一眼。那些少女的情怀啊,像青涩的果子,不够成熟,也并不美味,落在心头一丝短暂甜意过后咽下肚的却是尽是酸涩。
29岁的马佳佳依然很清晰地记得这种感觉。
相比较之下,成年人的生活更像是蹩脚拙劣的谎言,这个谎言是从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开始不停演绎的。
初入校门,推着脚踏车的马佳佳远远地就望见了副校长,不到七点半还很是空旷的校园使马佳佳无处可躲,只好硬着头皮往车棚的方向走去。
“马老师,今天你也来这么早?”副校长笑眯眯地跟她打着招呼。
“是的,校长,早上好。”马佳佳边锁车子边回答着。
“最近还不错吧?工作上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可以跟大家多交流。”
“谢谢校长,我去办公室打扫卫生,您先忙。”说不到两句话,马佳佳几乎是用快到像小跑的速度奔进了教学楼。
刚进办公室,发现年级主任已经早早地浇起了花,简单打过招呼,马佳佳开始清理前一天的垃圾,她并不想和主任这种笑面虎、伪君子有过多的交流,于是闷着头干活儿,主任也并不说话,嘴里哼着歌,看起来一副心情大好的样子。
马佳佳自认为是交流废物,很多时候她都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去发展最寻常的关系,何况是跟主任这种心思颇深的小领导,即使他前一秒还是面无表情,但视线一遇上立刻在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睛眯成一条线,用力挤出的鱼尾纹像烟花在眼角炸裂成一条条的深痕一直延伸到青筋暴起的太阳穴,嘴巴咧得像女巫,发出像是急于得到人肯定的干涩笑声,整张脸的表情调动了全身的力气,既生动又僵硬,而那双眯起来让你看不清楚瞳仁的眼睛里藏着怕被你发现一点笑意也没有的虚假,你一转开脸,他就仿佛泥塑的人被一把抹掉了所有的表情,甚至五官。
整间办公室里一共有八位女老师,小套间是主任的办公室,多数时候,大家都忙于上课、写材料、做课件、批改作业和处理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学生矛盾,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兵荒马乱,偶有闲下来的时候,办公室里又总是聊不完的里短家长,八位女老师,六位已婚,其中三位已儿女双全,一位有稳定交往的对象即将订婚,只余一个形单影只、沉默寡言的马佳佳,在同僚们的热心介绍下,马佳佳已经相过无数次亲,逛过五次植物园,去过四次游乐园,西岸咖啡厅的卡布奇诺和鲜榨橙汁最少也饮过十杯,只是无论是喜欢她还是不喜欢她,马佳佳都知道她和任何人都不会有结果,因为她仍固执、死板、愚蠢到无可救药地记挂着杜柯。
这么多年,马佳佳不是没有遇过在旁人眼里胜过杜柯的男人,但无论对方再好再适合她,夜深人静时,她心里仍执拗地想念着杜柯,即使无数人劝诫她:“29岁的女人和30岁的女人已经不是一个物种,29岁的女人尚有挑一挑的本钱,一旦日历翻过你30岁那一天,所有仅剩的优质男人在你的选择范围内消失,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枣,而这些歪瓜裂枣还要对你挑三拣四。”
马佳佳不说话,因为她已经爱过十四岁、十七岁和二十三岁的杜柯,也因为他们都不是杜柯,如果在其他人身上寻找杜柯的影子,那无异于在制造一场悲剧。
从□□空间里看到杜柯已经转学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南部的一所新中学的时候,已经是初二下学期,马佳佳的心像被开膛手剖了一个巨大的窟窿。
杜柯在网络上很活跃,他的网名就是姓名的大写首字母“D.K.”,即使已经转学,也经常在空间里给同学们评论些俏皮话,为此,马佳佳硬着头皮加遍了隔壁班同学的□□号,除了杜柯。好在,杜柯的□□空间是对所有人开放的,马佳佳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可以玩半个小时电脑,这半个小时她会翻遍空间内的说说,看有没有杜柯的评论,她的眼睛已经对D和K两个字母非常敏感,再循着杜柯的评论进入他的空间,看看他最近的生活,他并不经常发说说,却经常给自己在留言板上留言,马佳佳把它们全部截屏下来保存在电脑里,然后熟练地删掉自己的访客记录,像个可怕、病态的追踪狂。
暗恋杜柯这件事已经占据了她头脑中几乎一多半的思考空间,这使得她根本无暇顾及那些闲言碎语和试探性的霸凌,况且,她真的很忙,数学成绩很差,需要尽快补上去,课间,她总是在做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在她的认知中,聪明的男孩会喜欢聪明的女孩,只要自己聪明一点,再聪明一点就能再靠近他一点。
至于那些不喜欢马佳佳的人,在她身上根本也品尝不到欺凌别人的乐趣,她似乎根本听不到也看不到,课下只忙着学习,考试排名一次比一次靠前,老师也开始对她另眼相待,使她们处处受制。
“你知道那些埋头做题的日子过得有多么慢多么煎熬吗?每个周末辗转于各个补习班,换过无数个机构和老师,妈妈托人把我塞进特级教师的家庭补习班,一小时要两百块,下午放学后来不及吃一口热饭,只好在路上啃面包,我不敢说辛苦,‘辛苦’是个很尖锐的词,尖锐到我怕我只要一说出口,它就会戳破那些拥着我的幻想泡沫,我还是常常读书,常常想你,毫无缘由、莫名其妙地想你。”十八岁时,耗尽所有勇气的马佳佳在写给杜柯的信里这样剖白自己十四岁的心迹。
一边担忧着父亲,一边满藏着少女心事,一边又努力地学习,如此复杂的轨迹使马佳佳愈发显得比同龄人多了几分内敛和沉稳。初二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又是刚入秋的时节,几场淅沥的小雨洗尽了盛夏的暑气,父亲拎着那口棕色的皮箱回来了,皮箱里装着两条南方时兴的改良香云纱旗袍,薄纱轻而柔软,像夜空里的朵朵墨色浮云,还有一件薄而轻软的红色斗篷式双面呢羊绒大衣,六七种用厚厚的油纸包了好几层的广式酥点,还有最重要的,一份价值百万的投资建厂合同。
两年未见,父亲人虽瘦削了不少,可气色尚佳,饭桌上父亲一口接一口地吃着家乡的大馒头,笑着抱怨:“南方人只知道吃米饭,一日三餐都是米饭,山东路上有一家卖馒头的店,生意红火得很,每天去晚了连队都排不到,可一个大馒头要卖三块钱,玉米面的一个要五块钱,甚至有什么巧克力馒头,甜丝丝的,很好吃,不过咱们这地方一块钱就能买三个大馒头,在南方什么东西都金贵。”
母亲不说话,可眼角眉梢都绽放出温情的笑意,带着女人的柔情万千一味地往父亲碗里挟菜,父亲回来得突然,上周在电话里并没有透露半句,时隔两年再次吃到熟悉的家常菜,父亲在饭桌上兴致高昂地讲个不停,可南方的气候吃食风土人情和这两年来的奔波辛苦又岂是能够在这张小圆桌前用一餐饭的时间能够讲述得完的呢?
饭后,父亲冲过热水澡便在卧室睡下了,母亲照例一边看着午后剧场里那些拖沓的电视剧一边织毛衣,玫瑰花茶发出呼噜噜的沸腾声,马佳佳掩过卧室的门,扭开台灯的旋钮,开始继续浏览熟悉的网页。
和家中久未出现的轻松氛围截然相反,页面上闪动着的情侣空间标识使马佳佳陷入了短暂的迷茫和长久的失落,熟悉的简洁的页面变成了黑色加粉色的主题,和马佳佳许多正在谈恋爱的同学一样,当代年轻人总是热衷于这种类似于装修房子的活动来用各种花里胡哨的插件来粉饰自己的网络空间,和装修的效果比起来与之更为接近的是一些闪亮的网页效果同样需要花费不菲的金钱。马佳佳迅速地关闭了网页,她也没有勇气去点开那个相关联的情侣空间,这一次她无比清晰地意识到“窥探”这个词的卑鄙、猥琐和可悲,本身就是循着一根细细的网线,透过一厘米的小小接口,不甚正大光明地去注视别人的生活,两台不同的显示器屏幕前,一张坦坦荡荡,另一张却是鬼鬼祟祟的面容。
马佳佳下定决心不再去偷窥杜柯的生活,也不再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收集那些烙着不光彩痕迹的青春证据上,可这样一来,没有了爱意的加持,数学的面目又变得可憎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