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升入高中部之前整个初三一年的记忆对马佳佳来说都是模糊的,小镇紧张的学习节奏迫使马佳佳在初一和初二就已经学完了初中三年的大部分知识,初三整整一年,和同学们一起经历了数不清的周考、月考、单元测、章测,马佳佳的成绩没有进一步提升,也没有大幅的退步,一直在班级的□□名来回浮动,像马佳佳的性格,温温吞吞的又透出点坚韧,班主任从来不找她谈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也不知道马佳佳在想些什么,一个听话、学习尚可又沉默寡言到从来不在课堂上搞小动作的学生,不去贸然地干扰她,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事实上,马佳佳只是对这些东西提不起兴趣,她本来就对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事情都不感兴趣,停止了对杜柯生活的偷窥之后,每天做完作业整理完试卷,大部分时间还是用来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马佳佳是一个没有叛逆期的小孩,甚至连作业也没有晚交过一次,她其实不理解为什么要去逃避你必须要做的事情,不写作业,不交作业,老师训斥,家长责骂,最后惩罚还是由自己承担,在马佳佳看来,提心吊胆地用不写作业去换取短暂的快乐,还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麻烦,只能说是得不偿失。
马佳佳讨厌所有麻烦事。
中考以后,马佳佳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在家待着等成绩,某个气温高达42度的午后,她突然萌生出不想再继续读高中的想法,事实上这个想法来得突然,马佳佳自己也没反应过来。晚餐时,她试探性地向父母表达了这个有些离奇的想法:
“爸爸,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不需要读高中也能去上大学?有没有这样的方法?”
闻言,父母同时停住筷子惊讶地望向马佳佳,他们也不明白马佳佳为什么会突然讲出这种远在她人生既定的成长路线之外的话。
父亲仍耐心道:“你白叔叔的儿子,读完初中以后,因为成绩太差考不上高中,就去了职高,职高和普通高中区别很大,风气也比较差,读完以后很难考上大学。还有你王叔叔的儿子,去安南读的那个叫什么3+2的,据说是两年高中三年专科,保毕业,实际上就是读了五年专科。可那都是些学习成绩差,没学可上的孩子的出路,你考试前开家长会,你班主任说你模考都能考到600分左右,今年的卷子是有些难,但是升高中部是没问题的,到了高中学习也不会太吃力,我和你妈妈有点不理解,你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
马佳佳低头扒饭,也在暗暗思忖为什么自己会把这愚蠢的想法说出来。
一时间三人无言。
突然,父亲又扭头向母亲询问:“哎?我记得老黄的儿子是不是高中去新加坡读的,又回来考的大学?”
母亲边咽下嘴里那口细嚼慢咽的青菜边努力回想:“但是我记得老黄说是因为他妹妹在新加坡,而且他儿子是入了新加坡的国籍之后又考了国内的大学,我们在国外也没有亲戚朋友,有点困难吧?”
父亲扒完碗里的最后几口炒饭,用纸巾擦了擦嘴边的油星:“这样吧,下午我忙完厂子里的事情给老黄打个电话问一问,看看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我们能办到的可能性有多大,但是有结论之前,我还是希望你能先安心准备去读高中的事情,不要想太多,好吗?”
马佳佳点了点头说了声“好”,她并不想给父母添麻烦,这句临时起意的异想天开已经让她后悔到头脑发沉。按照家庭惯例,寒假和暑假餐后都由马佳佳负责洗碗,凉凉的清水反复冲刷手中的碗盘时,她才觉得好受一点,与此同时,她在心里想着“去与不去都可以,去,会有很多麻烦事,不去,就和大家一样老老实实去读高中,不再想别的”,比较起来,继续留在家里读高中,似乎是个更为明智的选择。
出国的事情,马佳佳未再提起过,她不知道在等待成绩的这一个月里,父亲向许多人询问了出国读高中的可行性,甚至把电话打到了他曾经短暂打拼过的南方,因为他认为南方的经济更发达,出国的人多,自然路子也多。
最终,这个计划没能行得通,原因很简单,一是马佳佳已经不想去了,二是去新加坡需要准备至少三十万的保证金,这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甚至可以说是短期内绝对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所以马佳佳并不觉得遗憾和可惜,可父亲却很懊恼,认为是自己没能提供给妻女一个优渥的生活环境,导致女儿错过了一个可能会改变她人生的机遇,于是她直接跟父亲言明:
“爸爸,我现在觉得直接去高中部读书就很好,我之前说不想读高中,就是突发奇想,你不用放在心上,就算是去了新加坡,生活肯定很不方便,到时候难道要你和妈妈过去照顾我吗?我觉得我留在家里读书,生活很方便,而且我们家离学校这么近,我也不用住校,可以天天回家,如果要出国或者去别的地方的话,我们可以等到上大学的时候再考虑。”
于是,“不读高中”和“出国”这两件事暂时告一段落,八月二十号当天,穿过郁郁葱葱的林荫道,回头望了一眼掩映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后的初中部教学楼,马佳佳向着贴满了分班表的布告栏走去,新旧面孔挤在一起流着汗,她站在人群外围的阴凉处不紧不慢地用入学须知手册扇着风,注意力并不在那几张A4纸上,对于早晚要知道的事情,她向来不怎么在乎究竟是早还是晚。
于是她决定先进教学楼看一看教室环境。
虽然是省级重点中学,可毕竟是在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的小县城里,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如马佳佳意料之中的陈旧老化,甚至可以说校外的许多补习班的环境要比她此刻身处的高中教室都要好出许多。
教室很大,因为要同时容纳50-60名学生,从前门走到后门竟然需要十七步,教室外是一整面墙的铁制储物柜,不少柜子的柜门已经摇摇欲坠,完全起不到任何储物的作用,大概只能用来放一些完全不怕被人偷的东西。教室内有四面大开的窗户,可以清晰地看到后操场,教室前后和右侧的墙上都是巨大的黑板,想来是为了方便老师讲题用的,讲台上有一台电脑,连接着投影幕布,幕布的卷轴上聚着一层灰尘,恐怕这里的老师讲课时也根本不会用得到电脑。桌椅板凳都是木制的,刷着猪肝红色的漆,不出意外的话,是拿已经毕业的高三生用过的旧桌椅重新粉饰了一遍,空气中还有着淡淡刺鼻的油漆味,没有空调,屋顶上六台风扇正卖力地扇着风,似乎想要在学生正式进入教室之前把气味消散。背阴的教室光线有点暗,吊灯全部用钢丝重新固定过,被打开的灯管发出微弱的电流声。走廊尽头是卫生间,面积不大但味道却很冲,哗哗的流水声有些吵闹。环视一圈,高中部的整体环境远远比不上初中部,似乎每一样新中裹着陈旧的事物都在提醒即将穿上沉闷校服的准高中生们:“欢迎来到应试教育的流水线。”
今天是参观校园,明天才是正式入学报到,站在楼梯通风口处的马佳佳很快感到疲惫和无趣,她只想尽快回家,突然一群男生女生嬉戏打闹的声音由远及近地靠近了,马佳佳快速地转身想从另一个出口离开,刚迈出两步就和从拐角处突然冒出来的同学撞了个满怀,男同学的个子不算高,马佳佳和他几乎是胸脯对着胸脯地撞到了一起,还在发育中的身体感到一阵难言的钻心疼痛,她边说着对不起边向后退出一段距离,半扎着的头发垂在胸前,一荡一荡地飘散出好闻的洗发水香气,对面的男生也在不停地道歉,马佳佳一只手捂住胸口另一只手尴尬地连连摆手,甚至不好意思去抬头看清楚男孩子的脸。
退开几步的马佳佳本能地绕开一个弧线准备离开,楼梯口处却传来惊喜的喊声:
“杜柯?你小子跑这儿来了!我们在外边找你半天!”
八月底呼啸而过的穿堂风在那一刻洞开了马佳佳的心脏,她似乎能听到胸腔里传来的巨大回声,一颗鲜活跳动的心脏像浸在胶质的梦里,发出沉闷又如雷般轰鸣着的咚声。
马佳佳不可置信地回头看去,还是少年人的背影,一瞬擦肩。
升入高中部之前整个初三一年的记忆对马佳佳来说都是模糊的,小镇紧张的学习节奏迫使马佳佳在初一和初二就已经学完了初中三年的大部分知识,初三整整一年,和同学们一起经历了数不清的周考、月考、单元测、章测,马佳佳的成绩没有进一步提升,也没有大幅的退步,一直在班级的□□名来回浮动,像马佳佳的性格,温温吞吞的又透出点坚韧,班主任从来不找她谈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也不知道马佳佳在想些什么,一个听话、学习尚可又沉默寡言到从来不在课堂上搞小动作的学生,不去贸然地干扰她,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事实上,马佳佳只是对这些东西提不起兴趣,她本来就对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事情都不感兴趣,停止了对杜柯生活的偷窥之后,每天做完作业整理完试卷,大部分时间还是用来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马佳佳是一个没有叛逆期的小孩,甚至连作业也没有晚交过一次,她其实不理解为什么要去逃避你必须要做的事情,不写作业,不交作业,老师训斥,家长责骂,最后惩罚还是由自己承担,在马佳佳看来,提心吊胆地用不写作业去换取短暂的快乐,还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麻烦,只能说是得不偿失。
马佳佳讨厌所有麻烦事。
中考以后,马佳佳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在家待着等成绩,某个气温高达42度的午后,她突然萌生出不想再继续读高中的想法,事实上这个想法来得突然,马佳佳自己也没反应过来。晚餐时,她试探性地向父母表达了这个有些离奇的想法:
“爸爸,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不需要读高中也能去上大学?有没有这样的方法?”
闻言,父母同时停住筷子惊讶地望向马佳佳,他们也不明白马佳佳为什么会突然讲出这种远在她人生既定的成长路线之外的话。
父亲仍耐心道:“你白叔叔的儿子,读完初中以后,因为成绩太差考不上高中,就去了职高,职高和普通高中区别很大,风气也比较差,读完以后很难考上大学。还有你王叔叔的儿子,去安南读的那个叫什么3+2的,据说是两年高中三年专科,保毕业,实际上就是读了五年专科。可那都是些学习成绩差,没学可上的孩子的出路,你考试前开家长会,你班主任说你模考都能考到600分左右,今年的卷子是有些难,但是升高中部是没问题的,到了高中学习也不会太吃力,我和你妈妈有点不理解,你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
马佳佳低头扒饭,也在暗暗思忖为什么自己会把这愚蠢的想法说出来。
一时间三人无言。
突然,父亲又扭头向母亲询问:“哎?我记得老黄的儿子是不是高中去新加坡读的,又回来考的大学?”
母亲边咽下嘴里那口细嚼慢咽的青菜边努力回想:“但是我记得老黄说是因为他妹妹在新加坡,而且他儿子是入了新加坡的国籍之后又考了国内的大学,我们在国外也没有亲戚朋友,有点困难吧?”
父亲扒完碗里的最后几口炒饭,用纸巾擦了擦嘴边的油星:“这样吧,下午我忙完厂子里的事情给老黄打个电话问一问,看看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我们能办到的可能性有多大,但是有结论之前,我还是希望你能先安心准备去读高中的事情,不要想太多,好吗?”
马佳佳点了点头说了声“好”,她并不想给父母添麻烦,这句临时起意的异想天开已经让她后悔到头脑发沉。按照家庭惯例,寒假和暑假餐后都由马佳佳负责洗碗,凉凉的清水反复冲刷手中的碗盘时,她才觉得好受一点,与此同时,她在心里想着“去与不去都可以,去,会有很多麻烦事,不去,就和大家一样老老实实去读高中,不再想别的”,比较起来,继续留在家里读高中,似乎是个更为明智的选择。
出国的事情,马佳佳未再提起过,她不知道在等待成绩的这一个月里,父亲向许多人询问了出国读高中的可行性,甚至把电话打到了他曾经短暂打拼过的南方,因为他认为南方的经济更发达,出国的人多,自然路子也多。
最终,这个计划没能行得通,原因很简单,一是马佳佳已经不想去了,二是去新加坡需要准备至少三十万的保证金,这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甚至可以说是短期内绝对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所以马佳佳并不觉得遗憾和可惜,可父亲却很懊恼,认为是自己没能提供给妻女一个优渥的生活环境,导致女儿错过了一个可能会改变她人生的机遇,于是她直接跟父亲言明:
“爸爸,我现在觉得直接去高中部读书就很好,我之前说不想读高中,就是突发奇想,你不用放在心上,就算是去了新加坡,生活肯定很不方便,到时候难道要你和妈妈过去照顾我吗?我觉得我留在家里读书,生活很方便,而且我们家离学校这么近,我也不用住校,可以天天回家,如果要出国或者去别的地方的话,我们可以等到上大学的时候再考虑。”
于是,“不读高中”和“出国”这两件事暂时告一段落,八月二十号当天,穿过郁郁葱葱的林荫道,回头望了一眼掩映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后的初中部教学楼,马佳佳向着贴满了分班表的布告栏走去,新旧面孔挤在一起流着汗,她站在人群外围的阴凉处不紧不慢地用入学须知手册扇着风,注意力并不在那几张A4纸上,对于早晚要知道的事情,她向来不怎么在乎究竟是早还是晚。
于是她决定先进教学楼看一看教室环境。
虽然是省级重点中学,可毕竟是在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的小县城里,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如马佳佳意料之中的陈旧老化,甚至可以说校外的许多补习班的环境要比她此刻身处的高中教室都要好出许多。
教室很大,因为要同时容纳50-60名学生,从前门走到后门竟然需要十七步,教室外是一整面墙的铁制储物柜,不少柜子的柜门已经摇摇欲坠,完全起不到任何储物的作用,大概只能用来放一些完全不怕被人偷的东西。教室内有四面大开的窗户,可以清晰地看到后操场,教室前后和右侧的墙上都是巨大的黑板,想来是为了方便老师讲题用的,讲台上有一台电脑,连接着投影幕布,幕布的卷轴上聚着一层灰尘,恐怕这里的老师讲课时也根本不会用得到电脑。桌椅板凳都是木制的,刷着猪肝红色的漆,不出意外的话,是拿已经毕业的高三生用过的旧桌椅重新粉饰了一遍,空气中还有着淡淡刺鼻的油漆味,没有空调,屋顶上六台风扇正卖力地扇着风,似乎想要在学生正式进入教室之前把气味消散。背阴的教室光线有点暗,吊灯全部用钢丝重新固定过,被打开的灯管发出微弱的电流声。走廊尽头是卫生间,面积不大但味道却很冲,哗哗的流水声有些吵闹。环视一圈,高中部的整体环境远远比不上初中部,似乎每一样新中裹着陈旧的事物都在提醒即将穿上沉闷校服的准高中生们:“欢迎来到应试教育的流水线。”
今天是参观校园,明天才是正式入学报到,站在楼梯通风口处的马佳佳很快感到疲惫和无趣,她只想尽快回家,突然一群男生女生嬉戏打闹的声音由远及近地靠近了,马佳佳快速地转身想从另一个出口离开,刚迈出两步就和从拐角处突然冒出来的同学撞了个满怀,男同学的个子不算高,马佳佳和他几乎是胸脯对着胸脯地撞到了一起,还在发育中的身体感到一阵难言的钻心疼痛,她边说着对不起边向后退出一段距离,半扎着的头发垂在胸前,一荡一荡地飘散出好闻的洗发水香气,对面的男生也在不停地道歉,马佳佳一只手捂住胸口另一只手尴尬地连连摆手,甚至不好意思去抬头看清楚男孩子的脸。
退开几步的马佳佳本能地绕开一个弧线准备离开,楼梯口处却传来惊喜的喊声:
“杜柯?你小子跑这儿来了!我们在外边找你半天!”
八月底呼啸而过的穿堂风在那一刻洞开了马佳佳的心脏,她似乎能听到胸腔里传来的巨大回声,一颗鲜活跳动的心脏像浸在胶质的梦里,发出沉闷又如雷般轰鸣着的咚声。
马佳佳不可置信地回头看去,还是少年人的背影,一瞬擦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