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第三种人
第二学期,阿敏进了实验室,见到了从前见过几面的导师,也接触到很多教研室的老师、师兄师姐、硕士生的师弟师妹,当然也包括他们这一级的同学。
他们这一级,导师的博士研究生有一共有三个。除了阿敏,还有两个男生,一个叫陈英,一个叫沈左。
陈英是本校应届上来的,长得有一种特别的英武之气,气质和名字特别贴合。
沈左则和阿敏一样在职读博士,他是从很远的城市来这边上学的。他比阿敏年轻,应该是刚参加工作不久,似乎也刚新婚不久。
第一学期上基础课时阿敏多次见过这两人,不过因为阿敏总是要回家,在学校待得很少,所以跟他们不太熟。
他们两人则因为总是待在学校,所以不上课的时候就会来实验室,所以,他们和大家比阿敏熟悉多了。
开学的第一天上午,导师把他们三个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说:“这学期你们主要做几件事儿。第一呢,选两门专业课,跟着去听听,学期末要参加考核。第二,根据我的研究方向,寻找你们自己要做的课题。对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多读文献。第三,跟着老师们、实验员、其他师兄师姐们学习实验技术。”
说完这段话,导师让陈英先出去了,然后他对阿敏和沈左说:“把你们留下来,是要多说几句话。我知道你们上的是在职博士,可能追求的只是一个学位。但是在我这里,我不管你们怎么想,必须按照我的要求做。否则,到时候达不到学校的毕业要求,大家都为难。”
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主任,我们会努力的!”
走出导师的办公室,看到陈英等在外边,关切地低声问道:“没事儿吧!”
沈左说:“没事儿,就是叫我们好好努力。”
阿敏没有多说什么,和他们招呼了一声,就回了办公室。
因为教研室很大,大家的实验和办公条件都是很不错的。可以待在实验室,也可以待在分配的办公室。
导师的学生按照性别分了两个办公室,和阿敏在一起的是两个硕士研究生,还有一个其它大学的、过来跟着导师做实验的研究生。
三个女孩子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应届生,和阿敏一样是一年级第二学期。
虽然没有和陈英、沈左他们讨论,但导师的这段话让阿敏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生出几分担忧。
她明白博士和硕士的区别了,与硕士相比,博士需要具有更多的自主性。
她需要在导师的大方向上,寻找自己能做的课题。而不是像硕士那时候,只要机械地依照导师的课题设计,一步一步做模型、测量指标。只要付出努力,课题就会完成的很好。
她不知道三年后自己会不会顺利毕业,但是却莫名的有一种感觉,自己以前上硕士时的那些惬意似乎不会再出现。
按照导师的要求,大家选好要修的专业课程。跟代课老师报备后,就开始按时去上课。
其余的时间,因为需要尽快熟悉大家,所以阿敏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待着。
一星期不到,她就和实验室常驻的各位熟悉起来,也从大家口中得到更多关于导师的信息。
导师的硕士博士学位都是在日本获得的,且比别人花费的时间要少了一年。就这么短的期间,他还曾因为遭遇车祸而浪费了很长时间。
他同时也拿到了本校的博士学位,导师是国内特别有名的教授。
到评职称的时候,因为表现卓越,更是一路破格提拔上来。当年年纪轻轻的导师,就成为校内的名人。
更令人佩服的是,即使早已拿到教授的职称,导师仍然在科研的道路上不辍耕耘。这些努力又让他获得一长串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称号、奖项。
或许因为他这些足以闪瞎阿敏眼睛的、不凡的经历,阿敏看导师时,觉得他脸上总是流露出一股不屑的淡漠表情。
当然,这只是阿敏的感觉,也许别人对导师并没有这样的观感。、
阿敏觉得这种表情特别容易让自己自惭形秽,产生一种自己异常浅薄的感觉。所以每次和导师说话时,她都不自觉的畏怯,紧张。
或许这就是面对走在专业领域高处大牌的心境吧!
一周的时光过得很快,到周五的时候,阿敏心想:开学第一周要结束了,这一周自己达成了和大家熟悉的目标,也开始上专业课。
上专业课不是什么大事情,就是学习而已。
不过找方向,读文献,她真地有些摸不着头脑。该读哪一方面的文献呢?又该怎么找到自己课题的方向呢?
到中午快吃饭时,阿敏听到教研室的实验员左婷对叶文----在这里完成他博士后课题的一位师兄说道:“叶师兄,这周六的教研室活动安排的是你吧!你别忘了啊!这可是开学第一次。”
唉?阿敏惊讶了一下,周六还有活动?
她不由得问道:“学校不都是五天工作制嘛!怎么咱们周六还要来?”
左婷说:“赵姐,我没跟你说过吗?咱们每周六上午都是教研室活动时间,回头我把这学期的活动安排发给你看看。我还以为都给你说过了呢!”
比阿敏高一级的欧阳评师兄,也是导师的学生。比起在办公室的时间,欧阳师兄更多的时间都消耗在实验室内。
他说:“五天工作制,你想多了吧!咱们主任经常都是一周七天,天天都在。然后每天晚上11点之后才离开实验室,你掂量掂量吧!”
叶师兄接着欧阳师兄的话说道:“你记住两个词语,五加二,白加黑。理解了这两个词,大概就差不多明白主任对大家的要求了。”
五加二?白加黑吗?
这样通俗的说法让阿敏一瞬间就明白了,导师的硕士、博士学位,甚至现在的成就都是如何获得的。
她不由得问自己,自己能做到吗?阿敏有些为难。
就在这时,欧阳师兄又加了一句:“上学期,主任有一次晚上十点到实验室转了一趟,结果发现实验室几乎没人,他当时还感慨了一句‘当初我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在晚上十一点前离开实验室过,现在的学生啊!’”
啊?!这句话让阿敏更害怕了。
这时候旁边的左婷笑着说:“赵姐,别听师兄他们吓唬你,主任一般都不来实验室这边的。只要把自己实验计划做好,一步一步按照预期目的实现,主任不会轻易批评谁的。他有许多工作要做,不仅是学校这边的,还有很多社会兼职,常常还需要外出的。”
哦!
阿敏稍稍能放心一些了,这是她从前报考时没有预料到的一个问题,她不敢和别人探讨,只能自己决定了该怎么做。
她能周内每天像上班那样来学校,但是晚上她必须回家。
周六上午也可以来学校,但她不可能周末整整两天都待在学校。他们给岑阿姨付的钱有限,实在不好意思让人家周末两天都带着邹泽。
如果到实验开始后确实需要长时间待在这里,到时候根据情况再定吧!
回家后她对波仔说:“波仔,这才第一周,我就感觉上博士好难啊!都有些后悔了。”
波仔问她:“怎么啦?受打击了?”
阿敏说:“我现在才了解,博士真不是好上的。什么叫博士,不是按部就班的按着别人给你画的线走,是要你自己找出自己要走的线的,唉!”
波仔看她这样丧气,就跟她说:“小敏,你这才进实验室第一周,怎么就这么急躁呢?你多向实验室的大家请教,看看别人都怎么做,也许过一段时间,一切就比较明瞭了。”
阿敏想想,可能就是这样吧!她是应该克服这种闭门造车的习惯,比如读什么文献,就应该先向师兄请教一下。
到了周六上午,阿敏八点零五左右就赶到教研室。然后她发现各个办公室的门都开着,大家基本上都已经到了,实验室里已经有人在做实验了。
阿敏走到实验室,看到叶师兄和欧阳师兄都在,她鼓起勇气,满脸写着不好意思地走过去问道:“师兄们,主任说让我看文献,可是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就觉得很茫然,你们能不能指导一下我呢?”
叶师兄笑着说:“赵敏,不用这么客气的。怎么啦?觉得迷茫了。都是这样过来的,先从教研室各位老师、主要是主任带领的科研团队研究的方向出发吧!有很多文章的,你先看着,有什么不明白的回头再说。”
阿敏简直有些感激涕零了,双手合十的对着叶师兄说:“谢谢叶师兄!”
叶师兄说:“多大点儿事儿,值得你这样。行啦!我该去会议室了。今天我要汇报自己的课题进展,要早一点儿去。”
阿敏连忙说:“师兄,你快去!我随后过来,向您学习!”
叶师兄看着她笑笑,急匆匆地去了。
一到八点二十分,阿敏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拿着笔和本子,随着大家陆续进入会议室。
还是阿敏复试时的那个会议室,不过布置稍有不同。教研室的老师们围绕着会议桌,坐在桌子两边。二十多个研究生有的坐在会议桌的尾部,有的坐在靠墙摆放的椅子上。
除了要汇报课题进展的叶师兄,还有教研室一位老师的汇报,是关于他自己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
上硕士的时候,阿敏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教研室活动,就这一个活动,就把她从前的学校给比下去了。
叶师兄的汇报不长,不过有很多术语阿敏都不太明白,听得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他讲完后,主任说:“结果不错,接下来是不是该整理这部分结果了?不过要发表的话,还是应该再补充一些数据,现在这样的结果对于支撑你的结论还有些单薄,还做不到自圆其说。”
叶师兄说:“是的,主任。另外一部分数据,已经让欧阳评开始做模型了。我主要是搜集文献,开始写要发表的文章,争取这学期就完成文章的撰写,并且投递出去。”
主任接着说:“结果全出来的时候,尽快拿给我看看,我给你们把把关。”
叶师兄说:“知道了,谢谢主任。”
主任对着大家说:“在座的各位研究生,要多向你们叶师兄学习,找准自己的方向。时间过得很快的,提醒今年该开题的各位研究生,时不我待,不要浑噩度日!”
接下来的申请书部分,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在每位老师都对这份申请书提出自己的一些修改意见。
最后,主任总结道:“马上就要提交申请书了,希望冯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继续修改自己的申请书,尤其是研究方案、创新性等部分,必须写得更加严谨。今年申报的其他人,也请继续修改!”
结束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教研室活动,阿敏觉得自己简直累死了。
她不知道陈英、沈左他们怎么样,她则遭遇到一种从前没有过的、对自己信心的严重打击。
在听报告的很多时候,她都会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这种认知不仅打击她的信心,同时也让她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自己上博士的决定。
她想起大家开玩笑时总是说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她开始质疑,自己真得能成为合格的第三种人吗?
第二学期,阿敏进了实验室,见到了从前见过几面的导师,也接触到很多教研室的老师、师兄师姐、硕士生的师弟师妹,当然也包括他们这一级的同学。
他们这一级,导师的博士研究生有一共有三个。除了阿敏,还有两个男生,一个叫陈英,一个叫沈左。
陈英是本校应届上来的,长得有一种特别的英武之气,气质和名字特别贴合。
沈左则和阿敏一样在职读博士,他是从很远的城市来这边上学的。他比阿敏年轻,应该是刚参加工作不久,似乎也刚新婚不久。
第一学期上基础课时阿敏多次见过这两人,不过因为阿敏总是要回家,在学校待得很少,所以跟他们不太熟。
他们两人则因为总是待在学校,所以不上课的时候就会来实验室,所以,他们和大家比阿敏熟悉多了。
开学的第一天上午,导师把他们三个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说:“这学期你们主要做几件事儿。第一呢,选两门专业课,跟着去听听,学期末要参加考核。第二,根据我的研究方向,寻找你们自己要做的课题。对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多读文献。第三,跟着老师们、实验员、其他师兄师姐们学习实验技术。”
说完这段话,导师让陈英先出去了,然后他对阿敏和沈左说:“把你们留下来,是要多说几句话。我知道你们上的是在职博士,可能追求的只是一个学位。但是在我这里,我不管你们怎么想,必须按照我的要求做。否则,到时候达不到学校的毕业要求,大家都为难。”
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主任,我们会努力的!”
走出导师的办公室,看到陈英等在外边,关切地低声问道:“没事儿吧!”
沈左说:“没事儿,就是叫我们好好努力。”
阿敏没有多说什么,和他们招呼了一声,就回了办公室。
因为教研室很大,大家的实验和办公条件都是很不错的。可以待在实验室,也可以待在分配的办公室。
导师的学生按照性别分了两个办公室,和阿敏在一起的是两个硕士研究生,还有一个其它大学的、过来跟着导师做实验的研究生。
三个女孩子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应届生,和阿敏一样是一年级第二学期。
虽然没有和陈英、沈左他们讨论,但导师的这段话让阿敏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生出几分担忧。
她明白博士和硕士的区别了,与硕士相比,博士需要具有更多的自主性。
她需要在导师的大方向上,寻找自己能做的课题。而不是像硕士那时候,只要机械地依照导师的课题设计,一步一步做模型、测量指标。只要付出努力,课题就会完成的很好。
她不知道三年后自己会不会顺利毕业,但是却莫名的有一种感觉,自己以前上硕士时的那些惬意似乎不会再出现。
按照导师的要求,大家选好要修的专业课程。跟代课老师报备后,就开始按时去上课。
其余的时间,因为需要尽快熟悉大家,所以阿敏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待着。
一星期不到,她就和实验室常驻的各位熟悉起来,也从大家口中得到更多关于导师的信息。
导师的硕士博士学位都是在日本获得的,且比别人花费的时间要少了一年。就这么短的期间,他还曾因为遭遇车祸而浪费了很长时间。
他同时也拿到了本校的博士学位,导师是国内特别有名的教授。
到评职称的时候,因为表现卓越,更是一路破格提拔上来。当年年纪轻轻的导师,就成为校内的名人。
更令人佩服的是,即使早已拿到教授的职称,导师仍然在科研的道路上不辍耕耘。这些努力又让他获得一长串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称号、奖项。
或许因为他这些足以闪瞎阿敏眼睛的、不凡的经历,阿敏看导师时,觉得他脸上总是流露出一股不屑的淡漠表情。
当然,这只是阿敏的感觉,也许别人对导师并没有这样的观感。、
阿敏觉得这种表情特别容易让自己自惭形秽,产生一种自己异常浅薄的感觉。所以每次和导师说话时,她都不自觉的畏怯,紧张。
或许这就是面对走在专业领域高处大牌的心境吧!
一周的时光过得很快,到周五的时候,阿敏心想:开学第一周要结束了,这一周自己达成了和大家熟悉的目标,也开始上专业课。
上专业课不是什么大事情,就是学习而已。
不过找方向,读文献,她真地有些摸不着头脑。该读哪一方面的文献呢?又该怎么找到自己课题的方向呢?
到中午快吃饭时,阿敏听到教研室的实验员左婷对叶文----在这里完成他博士后课题的一位师兄说道:“叶师兄,这周六的教研室活动安排的是你吧!你别忘了啊!这可是开学第一次。”
唉?阿敏惊讶了一下,周六还有活动?
她不由得问道:“学校不都是五天工作制嘛!怎么咱们周六还要来?”
左婷说:“赵姐,我没跟你说过吗?咱们每周六上午都是教研室活动时间,回头我把这学期的活动安排发给你看看。我还以为都给你说过了呢!”
比阿敏高一级的欧阳评师兄,也是导师的学生。比起在办公室的时间,欧阳师兄更多的时间都消耗在实验室内。
他说:“五天工作制,你想多了吧!咱们主任经常都是一周七天,天天都在。然后每天晚上11点之后才离开实验室,你掂量掂量吧!”
叶师兄接着欧阳师兄的话说道:“你记住两个词语,五加二,白加黑。理解了这两个词,大概就差不多明白主任对大家的要求了。”
五加二?白加黑吗?
这样通俗的说法让阿敏一瞬间就明白了,导师的硕士、博士学位,甚至现在的成就都是如何获得的。
她不由得问自己,自己能做到吗?阿敏有些为难。
就在这时,欧阳师兄又加了一句:“上学期,主任有一次晚上十点到实验室转了一趟,结果发现实验室几乎没人,他当时还感慨了一句‘当初我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在晚上十一点前离开实验室过,现在的学生啊!’”
啊?!这句话让阿敏更害怕了。
这时候旁边的左婷笑着说:“赵姐,别听师兄他们吓唬你,主任一般都不来实验室这边的。只要把自己实验计划做好,一步一步按照预期目的实现,主任不会轻易批评谁的。他有许多工作要做,不仅是学校这边的,还有很多社会兼职,常常还需要外出的。”
哦!
阿敏稍稍能放心一些了,这是她从前报考时没有预料到的一个问题,她不敢和别人探讨,只能自己决定了该怎么做。
她能周内每天像上班那样来学校,但是晚上她必须回家。
周六上午也可以来学校,但她不可能周末整整两天都待在学校。他们给岑阿姨付的钱有限,实在不好意思让人家周末两天都带着邹泽。
如果到实验开始后确实需要长时间待在这里,到时候根据情况再定吧!
回家后她对波仔说:“波仔,这才第一周,我就感觉上博士好难啊!都有些后悔了。”
波仔问她:“怎么啦?受打击了?”
阿敏说:“我现在才了解,博士真不是好上的。什么叫博士,不是按部就班的按着别人给你画的线走,是要你自己找出自己要走的线的,唉!”
波仔看她这样丧气,就跟她说:“小敏,你这才进实验室第一周,怎么就这么急躁呢?你多向实验室的大家请教,看看别人都怎么做,也许过一段时间,一切就比较明瞭了。”
阿敏想想,可能就是这样吧!她是应该克服这种闭门造车的习惯,比如读什么文献,就应该先向师兄请教一下。
到了周六上午,阿敏八点零五左右就赶到教研室。然后她发现各个办公室的门都开着,大家基本上都已经到了,实验室里已经有人在做实验了。
阿敏走到实验室,看到叶师兄和欧阳师兄都在,她鼓起勇气,满脸写着不好意思地走过去问道:“师兄们,主任说让我看文献,可是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就觉得很茫然,你们能不能指导一下我呢?”
叶师兄笑着说:“赵敏,不用这么客气的。怎么啦?觉得迷茫了。都是这样过来的,先从教研室各位老师、主要是主任带领的科研团队研究的方向出发吧!有很多文章的,你先看着,有什么不明白的回头再说。”
阿敏简直有些感激涕零了,双手合十的对着叶师兄说:“谢谢叶师兄!”
叶师兄说:“多大点儿事儿,值得你这样。行啦!我该去会议室了。今天我要汇报自己的课题进展,要早一点儿去。”
阿敏连忙说:“师兄,你快去!我随后过来,向您学习!”
叶师兄看着她笑笑,急匆匆地去了。
一到八点二十分,阿敏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拿着笔和本子,随着大家陆续进入会议室。
还是阿敏复试时的那个会议室,不过布置稍有不同。教研室的老师们围绕着会议桌,坐在桌子两边。二十多个研究生有的坐在会议桌的尾部,有的坐在靠墙摆放的椅子上。
除了要汇报课题进展的叶师兄,还有教研室一位老师的汇报,是关于他自己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
上硕士的时候,阿敏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教研室活动,就这一个活动,就把她从前的学校给比下去了。
叶师兄的汇报不长,不过有很多术语阿敏都不太明白,听得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他讲完后,主任说:“结果不错,接下来是不是该整理这部分结果了?不过要发表的话,还是应该再补充一些数据,现在这样的结果对于支撑你的结论还有些单薄,还做不到自圆其说。”
叶师兄说:“是的,主任。另外一部分数据,已经让欧阳评开始做模型了。我主要是搜集文献,开始写要发表的文章,争取这学期就完成文章的撰写,并且投递出去。”
主任接着说:“结果全出来的时候,尽快拿给我看看,我给你们把把关。”
叶师兄说:“知道了,谢谢主任。”
主任对着大家说:“在座的各位研究生,要多向你们叶师兄学习,找准自己的方向。时间过得很快的,提醒今年该开题的各位研究生,时不我待,不要浑噩度日!”
接下来的申请书部分,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在每位老师都对这份申请书提出自己的一些修改意见。
最后,主任总结道:“马上就要提交申请书了,希望冯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继续修改自己的申请书,尤其是研究方案、创新性等部分,必须写得更加严谨。今年申报的其他人,也请继续修改!”
结束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教研室活动,阿敏觉得自己简直累死了。
她不知道陈英、沈左他们怎么样,她则遭遇到一种从前没有过的、对自己信心的严重打击。
在听报告的很多时候,她都会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这种认知不仅打击她的信心,同时也让她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自己上博士的决定。
她想起大家开玩笑时总是说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她开始质疑,自己真得能成为合格的第三种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