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二)
“你不必再说,滚出去!”军帐内又是声暴喝。
帐帘分开。少年从里面走出来,面色发青,拳头紧握。
“……韩郎中?”一道熟悉的声音从右侧传来。
那声音轻轻软软,几乎要被风卷散,像是某种幻觉。他循声望去,眼神还没来得及控制好,眼底仍乌沉沉冰凉凉一片,像不知尽头的黑色漩涡。
少女披轻裘立在雪地里,手里捧了几支红梅,一脸关切:“果然是你。怎么了?你的脸色有些难看。”
项宁身侧,那位名叫莲蓬的侍女忽而上前半步,怀里抱着个黑底彩绘火凤陶瓶,警惕地看过来。
韩信没在意,神色缓了缓。
她今日周身颜色素净,虽则未施粉黛,但唇色比上次看见她时鲜妍了许多。想来,身体是大好了。
梅花的冷香里混着一抹微甜的香气,隐隐有些熟悉,他开口时不由自主放轻了声音:“没什么。”
不过是献计不成罢了。
作为执戟郎中,韩信常伴项王近侧,最是知道项王何其易怒。那位年轻的王眼高于顶,发怒时从不顾忌他人的脸面,今日这样的事并不鲜见。
可不知为何,此刻格外令他难堪。
韩信移开视线,目光轻轻下落,停在梅花的花枝上。
她一手握着折枝处,一手将梅花拢在怀里。折枝处是新绿色的断口和她纤长凝白的指尖,红色花瓣轻薄,在寒风里微微打颤。
梅花并不是娇弱的植物。岁寒之际,这种花傲霜斗雪,红得一花独秀,红得分外鲜妍。
他的目光停留得久了些。
项宁犹豫了下,从怀里面抽出一枝,上前一步,递给他:“韩郎中喜欢的话……送你一枝?”
递来的花枝沾染了主人的温度和气息。她身上带着淡淡的果香味儿,清清甜甜。
美丽的贵族少女执花而立,目光干净,笑容明媚。在阳光下,她的瞳眸像琥珀色的糖浆融化,里面清晰专注地映出他的身影。
见他愣着没动,项宁慢慢眨了眨眼睛,手里拈着的花枝朝他点了点:“韩郎中,开心点呀。”声音也像融化的糖浆,勾扯出黏黏糊糊的尾音。
少年喉间发干,喉结上下滚动两下,指尖染了点热意。更深的地方,也有什么变得像那梅花花瓣一样,在她的注视下轻轻颤栗,任人捏揉。
现在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默默无闻的小兵,尚且不知自己将在几年之内同风而起,成长为名动天下的将领,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都将无法再轻看他。
他自然更不会知道,因为直播间才对未来这一切略有悉知的少女,对他稍加特殊关照并非出于纯然的善意,甚至多少有些居心不良。
“啊~好重。”莲蓬往上托了托陶瓶,动作有些浮夸,“少姬,我们还是快走吧。”
韩信瞥去一眼,眼角微冷。
少年拢紧指尖。他没有上前去接那枝梅花,反而侧身退开一步,眼睫垂落,遮住眼底沉沉的阴郁。
“大王就在帐中。”他垂首,背脊微微弯下,恭谨道,“天寒雪重,少姬快进去吧。”
军帐中,男子坐在案前,单手扶着额头,敛眉沉目。
“阿兄!”蹦跳着小跑几步,项宁席地坐在男子对面,“给你和虞姐姐带了梅花哦!这样军营里就没那么闷啦!”
项籍抬眼,眉目舒展些许,在妹妹脸上打量一圈,开口:“身子果真好些了?”
项宁招莲蓬把陶瓶放在案前,自己则一枝一枝地摆进去,点头道:“真好啦。”
“那过来,挑一块。”
项宁停住手里动作,茫然:“什么?”
“封邑图。挑块你喜欢的。”项籍道。
项宁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慢慢睁大了眼睛。
秦帝国覆灭,项籍居首功。巨鹿一战后,项氏接管秦军残部,同时不断笼络六国起义军各方势力,快速成为当今兵力最强盛壮大的一支队伍。楚国的君王,更是被项籍夺去权力封为义帝,只剩下空名。
如今这天下,尽在她阿兄掌中。
看着她呆愣的样子,项籍捏了把她的脸:“回神。”
“怎么,哥哥发达了,送妹妹一小块封邑,不是应该的吗?”他脸上表情很淡,最后几个字的尾音却微微上扬,这样便带出点戏谑的意味。
项宁听得脸上发烫:“那时候不懂。儿时戏言,阿兄竟还记着呢。”
——“为什么这个人有封邑,娘亲,我也想要!”宫宴上,年幼的女童牵了牵母亲的衣角,踮起脚小声道。
美丽的华服女子听了,好气又好笑:“胡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邑皆由大王赏赐,哪里是想要就能随便乱送的!”
年幼版项宁仍不死心,圆圆的眼睛水汪汪一片:“那等我阿兄有了封邑,可以让他送我一点点吗?”
她不知从哪里学来的话,理所当然道:“哥哥发达了,送妹妹一小块封邑,不是应该的吗?”
在军中不苟言笑的父亲,趁没有下属注意这边,笑呵呵凑过来哄着小女孩,同样一脸理所应当:“送送送,应该的。是吧小黑鹊。”
小黑鹊是父亲给哥哥起的小字。
什么封邑什么王土,同样是孩子的项籍也对这些半懂不懂,只是下意识点头应下:“嗯。”
时节如流,男孩终于成年。魁梧的男子坐在项宁对面,说:“并非戏话。说真的,送你。”
“真送我啊。”项宁把手里剩下的梅花一股脑全塞给莲蓬。她仔仔细细对图研究,半个人都快趴到案几上,末了,用食指在地图上画了个不大不小的圈,双眼折射出金子般的光芒,“那我想要吴中。”
她在吴中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吴越临水,生活富庶。而且,离阿兄要建都的彭城也不算远。
男子点头:“可。”
“阿兄对我真好!”项宁扑了上去。
“最——喜欢阿兄啦~”
“我何时不好了。”项籍把她从身上撕了下来,清了清嗓子,“站直说话,不许撒娇。”
“汉王……”地图上粗浅地标注了十八路诸侯王的称号和封地范围,项宁猛然想起一事,“阿兄给他的封地,可是在汉中?”她向旁边递了眼神,莲蓬立刻放好陶瓶,默默退出去,守在门外。
项籍皱眉:“阿宁,你好像对这人格外在意。”
尽管如此,他还是耐下心解释道:“名义上是汉王,可大部分封地在巴蜀,只一小部分是关中。巴、蜀道险,现在蜀地多为迁居的秦人,周边有雍王等人的封邑,围堵住了隘口,刘邦入了蜀地便难以出来。”
项宁点了点头:“没法子不在意。此人贪财好色,可入关中后竟秋毫不犯,收取民心。此人所图不小,阿兄你当心他。”
项籍道:“我知他有些心思。可你不必太担心。那刘邦,不过一个鄙薄之人,成不了气候。真打起仗来,我并不放在眼里。”
她愁色未消:“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纵是野草,只怕等成了气候,再想除干净便难了。”[1]
项籍戳了戳她的眉心,满意地看到她眉头重新舒展开:“小小年纪,愁这么多。”
项宁偏头躲开他的手指。他力气大,她眉心被戳了个淡淡的红印子:“对了阿兄,有件事我必须得同你说。”
“小叔父……与这汉王暗中联姻。”
项籍眸光猛然一凝,紧紧锁住她的眼睛。
他问:“你如何知晓?”
“我……”项宁话至嘴边,被迫缄口。
这事是通过直播间知晓的,她没办法解释消息的来源。
一时间,军帐里只剩下一轻一重两道呼吸声。
她率先别开视线,不是很有底气:“反正……反正确有此事。”
男子沉默良久,半晌叹息一声。他闭眼,揉了揉眉心:“宁儿。关于小叔父,此事你不必再理会了。”
“不理会?”
项宁难以置信:“我如何不理会?阿兄你一路拼杀到如今这地步,说是在刀尖上行走毫不为过!”
“可如今,我们的亲人,我们的血亲,却一心向着外人!他把情报送给我们的敌人,还同敌人许下姻亲!他在宴上为了护刘邦,把剑尖向着三哥!”
“谁知道有朝一日,他是否同样会为了刘邦,把剑尖,转向阿兄你呢?”
“阿兄,叔父在世时教过我们的,治国治军,非一人之事,当以大局为重。张良有恩于小叔父不假,可此等军中机密,怎可向其告知?小叔父做得实在不妥。与朋友交,固然义字当先。然为君为臣,自是国事在前。王之一道,政治之利有重于泰山。”
项宁气急,声音没忍住拔高道:“若是不处理,那往后……”
“处理!”她的话被生生掐断,男子像猛虎忽然被人踩到尾巴,低喝道,“你要我如何处理!”
“杀了叛徒,以儆军令吗?”
她哑然。事实上,她也没有想到具体得怎样惩治。
“宁儿。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叔父。”
项籍眼眶发红,狠狠别开视线,眼底有一闪而过的水光,声音低了下去,似乎是无限疲惫。
“——难道你还要我亲自动手,再让我们失去仅剩的,另一个吗?”
项宁猛然一僵,脸色瞬间白了。
这是通敌。真按军令,一旦通报,该怎么处理呢?
军令第十一条:间闻号令,外泄军机,敌人知之。此为背军,犯者斩之。
只有,以死谢罪。
她只觉得,浑身的力气都一下子被抽走了。
是啊。
“我明白了。”她的头垂下去,声音恹恹的,重复道,“我明白了,阿兄。”
“宁儿。”项籍抬手。他不太擅长安慰人,对手下士兵那样去拍她的肩膀。快要落下时,手一转,觉得应该和小时候一样,去揉揉她的头。
项宁动作更快,后退一步。
项籍的手第一次,在妹妹面前落了个空。
他苦笑一声,涩然道:“宁儿……”
“阿兄,你不必和我说对不起。”
项宁何等了解他,在开口前就知道他要说什么。
“我都明白。”
她不是怪阿兄。正是因为明白了他,所以才难过。
阿兄生平最恨人背叛。
他生性孤傲,厌恶尔虞我诈,从来看不上那些玩弄权术之人。他不喜争权夺利,更喜欢纯粹地当个将军,在战场与敌人厮杀。
曹无伤是沛公手下,此人明知递给楚军的消息会为主人招来杀身之祸,但却仍旧做了。
是投机者,也是投诚者。
这样的人,项宁会想要继续利用。但在兄长眼中,曹无伤从一开始便是叛主求荣的死人了。
所以故意在鸿门宴上宣之于口,借沛公的手去除曹无伤。
若是阿兄真的如看起来一般,冷心冷血也就罢了。可他偏偏又重情。所以知道血脉之亲有问题后,他仍一厢情愿地在身边留了颗定时炸弹。
然而这乱世里利益当道。纵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也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刀剑相向。
乱世之中,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尔虞我诈,最不值钱的就是一颗真心。
谁让真心,也是可以装的呢。
思绪纷杂,却听项籍又道:“军中之事,往后你也不必理会。”
她微怔,很快哂笑一声:“是我无用,给阿兄添麻烦了。今日便先告退了。”
“宁儿。”看着她的背影,项籍涩然开口,声音低不可闻,像徒劳的叹息,“我只是,不想你再以身涉险。”
帐帘分开。少年从里面走出来,面色发青,拳头紧握。
“……韩郎中?”一道熟悉的声音从右侧传来。
那声音轻轻软软,几乎要被风卷散,像是某种幻觉。他循声望去,眼神还没来得及控制好,眼底仍乌沉沉冰凉凉一片,像不知尽头的黑色漩涡。
少女披轻裘立在雪地里,手里捧了几支红梅,一脸关切:“果然是你。怎么了?你的脸色有些难看。”
项宁身侧,那位名叫莲蓬的侍女忽而上前半步,怀里抱着个黑底彩绘火凤陶瓶,警惕地看过来。
韩信没在意,神色缓了缓。
她今日周身颜色素净,虽则未施粉黛,但唇色比上次看见她时鲜妍了许多。想来,身体是大好了。
梅花的冷香里混着一抹微甜的香气,隐隐有些熟悉,他开口时不由自主放轻了声音:“没什么。”
不过是献计不成罢了。
作为执戟郎中,韩信常伴项王近侧,最是知道项王何其易怒。那位年轻的王眼高于顶,发怒时从不顾忌他人的脸面,今日这样的事并不鲜见。
可不知为何,此刻格外令他难堪。
韩信移开视线,目光轻轻下落,停在梅花的花枝上。
她一手握着折枝处,一手将梅花拢在怀里。折枝处是新绿色的断口和她纤长凝白的指尖,红色花瓣轻薄,在寒风里微微打颤。
梅花并不是娇弱的植物。岁寒之际,这种花傲霜斗雪,红得一花独秀,红得分外鲜妍。
他的目光停留得久了些。
项宁犹豫了下,从怀里面抽出一枝,上前一步,递给他:“韩郎中喜欢的话……送你一枝?”
递来的花枝沾染了主人的温度和气息。她身上带着淡淡的果香味儿,清清甜甜。
美丽的贵族少女执花而立,目光干净,笑容明媚。在阳光下,她的瞳眸像琥珀色的糖浆融化,里面清晰专注地映出他的身影。
见他愣着没动,项宁慢慢眨了眨眼睛,手里拈着的花枝朝他点了点:“韩郎中,开心点呀。”声音也像融化的糖浆,勾扯出黏黏糊糊的尾音。
少年喉间发干,喉结上下滚动两下,指尖染了点热意。更深的地方,也有什么变得像那梅花花瓣一样,在她的注视下轻轻颤栗,任人捏揉。
现在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默默无闻的小兵,尚且不知自己将在几年之内同风而起,成长为名动天下的将领,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都将无法再轻看他。
他自然更不会知道,因为直播间才对未来这一切略有悉知的少女,对他稍加特殊关照并非出于纯然的善意,甚至多少有些居心不良。
“啊~好重。”莲蓬往上托了托陶瓶,动作有些浮夸,“少姬,我们还是快走吧。”
韩信瞥去一眼,眼角微冷。
少年拢紧指尖。他没有上前去接那枝梅花,反而侧身退开一步,眼睫垂落,遮住眼底沉沉的阴郁。
“大王就在帐中。”他垂首,背脊微微弯下,恭谨道,“天寒雪重,少姬快进去吧。”
军帐中,男子坐在案前,单手扶着额头,敛眉沉目。
“阿兄!”蹦跳着小跑几步,项宁席地坐在男子对面,“给你和虞姐姐带了梅花哦!这样军营里就没那么闷啦!”
项籍抬眼,眉目舒展些许,在妹妹脸上打量一圈,开口:“身子果真好些了?”
项宁招莲蓬把陶瓶放在案前,自己则一枝一枝地摆进去,点头道:“真好啦。”
“那过来,挑一块。”
项宁停住手里动作,茫然:“什么?”
“封邑图。挑块你喜欢的。”项籍道。
项宁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慢慢睁大了眼睛。
秦帝国覆灭,项籍居首功。巨鹿一战后,项氏接管秦军残部,同时不断笼络六国起义军各方势力,快速成为当今兵力最强盛壮大的一支队伍。楚国的君王,更是被项籍夺去权力封为义帝,只剩下空名。
如今这天下,尽在她阿兄掌中。
看着她呆愣的样子,项籍捏了把她的脸:“回神。”
“怎么,哥哥发达了,送妹妹一小块封邑,不是应该的吗?”他脸上表情很淡,最后几个字的尾音却微微上扬,这样便带出点戏谑的意味。
项宁听得脸上发烫:“那时候不懂。儿时戏言,阿兄竟还记着呢。”
——“为什么这个人有封邑,娘亲,我也想要!”宫宴上,年幼的女童牵了牵母亲的衣角,踮起脚小声道。
美丽的华服女子听了,好气又好笑:“胡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邑皆由大王赏赐,哪里是想要就能随便乱送的!”
年幼版项宁仍不死心,圆圆的眼睛水汪汪一片:“那等我阿兄有了封邑,可以让他送我一点点吗?”
她不知从哪里学来的话,理所当然道:“哥哥发达了,送妹妹一小块封邑,不是应该的吗?”
在军中不苟言笑的父亲,趁没有下属注意这边,笑呵呵凑过来哄着小女孩,同样一脸理所应当:“送送送,应该的。是吧小黑鹊。”
小黑鹊是父亲给哥哥起的小字。
什么封邑什么王土,同样是孩子的项籍也对这些半懂不懂,只是下意识点头应下:“嗯。”
时节如流,男孩终于成年。魁梧的男子坐在项宁对面,说:“并非戏话。说真的,送你。”
“真送我啊。”项宁把手里剩下的梅花一股脑全塞给莲蓬。她仔仔细细对图研究,半个人都快趴到案几上,末了,用食指在地图上画了个不大不小的圈,双眼折射出金子般的光芒,“那我想要吴中。”
她在吴中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吴越临水,生活富庶。而且,离阿兄要建都的彭城也不算远。
男子点头:“可。”
“阿兄对我真好!”项宁扑了上去。
“最——喜欢阿兄啦~”
“我何时不好了。”项籍把她从身上撕了下来,清了清嗓子,“站直说话,不许撒娇。”
“汉王……”地图上粗浅地标注了十八路诸侯王的称号和封地范围,项宁猛然想起一事,“阿兄给他的封地,可是在汉中?”她向旁边递了眼神,莲蓬立刻放好陶瓶,默默退出去,守在门外。
项籍皱眉:“阿宁,你好像对这人格外在意。”
尽管如此,他还是耐下心解释道:“名义上是汉王,可大部分封地在巴蜀,只一小部分是关中。巴、蜀道险,现在蜀地多为迁居的秦人,周边有雍王等人的封邑,围堵住了隘口,刘邦入了蜀地便难以出来。”
项宁点了点头:“没法子不在意。此人贪财好色,可入关中后竟秋毫不犯,收取民心。此人所图不小,阿兄你当心他。”
项籍道:“我知他有些心思。可你不必太担心。那刘邦,不过一个鄙薄之人,成不了气候。真打起仗来,我并不放在眼里。”
她愁色未消:“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纵是野草,只怕等成了气候,再想除干净便难了。”[1]
项籍戳了戳她的眉心,满意地看到她眉头重新舒展开:“小小年纪,愁这么多。”
项宁偏头躲开他的手指。他力气大,她眉心被戳了个淡淡的红印子:“对了阿兄,有件事我必须得同你说。”
“小叔父……与这汉王暗中联姻。”
项籍眸光猛然一凝,紧紧锁住她的眼睛。
他问:“你如何知晓?”
“我……”项宁话至嘴边,被迫缄口。
这事是通过直播间知晓的,她没办法解释消息的来源。
一时间,军帐里只剩下一轻一重两道呼吸声。
她率先别开视线,不是很有底气:“反正……反正确有此事。”
男子沉默良久,半晌叹息一声。他闭眼,揉了揉眉心:“宁儿。关于小叔父,此事你不必再理会了。”
“不理会?”
项宁难以置信:“我如何不理会?阿兄你一路拼杀到如今这地步,说是在刀尖上行走毫不为过!”
“可如今,我们的亲人,我们的血亲,却一心向着外人!他把情报送给我们的敌人,还同敌人许下姻亲!他在宴上为了护刘邦,把剑尖向着三哥!”
“谁知道有朝一日,他是否同样会为了刘邦,把剑尖,转向阿兄你呢?”
“阿兄,叔父在世时教过我们的,治国治军,非一人之事,当以大局为重。张良有恩于小叔父不假,可此等军中机密,怎可向其告知?小叔父做得实在不妥。与朋友交,固然义字当先。然为君为臣,自是国事在前。王之一道,政治之利有重于泰山。”
项宁气急,声音没忍住拔高道:“若是不处理,那往后……”
“处理!”她的话被生生掐断,男子像猛虎忽然被人踩到尾巴,低喝道,“你要我如何处理!”
“杀了叛徒,以儆军令吗?”
她哑然。事实上,她也没有想到具体得怎样惩治。
“宁儿。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叔父。”
项籍眼眶发红,狠狠别开视线,眼底有一闪而过的水光,声音低了下去,似乎是无限疲惫。
“——难道你还要我亲自动手,再让我们失去仅剩的,另一个吗?”
项宁猛然一僵,脸色瞬间白了。
这是通敌。真按军令,一旦通报,该怎么处理呢?
军令第十一条:间闻号令,外泄军机,敌人知之。此为背军,犯者斩之。
只有,以死谢罪。
她只觉得,浑身的力气都一下子被抽走了。
是啊。
“我明白了。”她的头垂下去,声音恹恹的,重复道,“我明白了,阿兄。”
“宁儿。”项籍抬手。他不太擅长安慰人,对手下士兵那样去拍她的肩膀。快要落下时,手一转,觉得应该和小时候一样,去揉揉她的头。
项宁动作更快,后退一步。
项籍的手第一次,在妹妹面前落了个空。
他苦笑一声,涩然道:“宁儿……”
“阿兄,你不必和我说对不起。”
项宁何等了解他,在开口前就知道他要说什么。
“我都明白。”
她不是怪阿兄。正是因为明白了他,所以才难过。
阿兄生平最恨人背叛。
他生性孤傲,厌恶尔虞我诈,从来看不上那些玩弄权术之人。他不喜争权夺利,更喜欢纯粹地当个将军,在战场与敌人厮杀。
曹无伤是沛公手下,此人明知递给楚军的消息会为主人招来杀身之祸,但却仍旧做了。
是投机者,也是投诚者。
这样的人,项宁会想要继续利用。但在兄长眼中,曹无伤从一开始便是叛主求荣的死人了。
所以故意在鸿门宴上宣之于口,借沛公的手去除曹无伤。
若是阿兄真的如看起来一般,冷心冷血也就罢了。可他偏偏又重情。所以知道血脉之亲有问题后,他仍一厢情愿地在身边留了颗定时炸弹。
然而这乱世里利益当道。纵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也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刀剑相向。
乱世之中,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尔虞我诈,最不值钱的就是一颗真心。
谁让真心,也是可以装的呢。
思绪纷杂,却听项籍又道:“军中之事,往后你也不必理会。”
她微怔,很快哂笑一声:“是我无用,给阿兄添麻烦了。今日便先告退了。”
“宁儿。”看着她的背影,项籍涩然开口,声音低不可闻,像徒劳的叹息,“我只是,不想你再以身涉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