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下了一夜,晨起,屋宇和院子里都积了厚厚一层。

    金串儿招呼着一帮人在院中清雪,她们在院中堆了一个比成年男子还要高的雪人,披了件长衫,又撑上了把纸伞。

    之后有人去推落满了积雪的枣树,扑簌簌,雪花又纷纷扬扬落了一地。

    专责洒扫的徐妈气得挥着大扫帚在她们后面追着打。

    苏婉坐在暖融融的书房里理账,时不时笑盈盈地看看窗外。

    母亲在时,她也这般喜欢玩闹,比她们野多了,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籽,整日跟一帮男孩子胡闹,性子骄纵得半点不饶人。

    七八岁时,她跟着爹爹去谈生意。

    张员外家的大胖儿子见她生得可爱就缠着跟她玩,她不肯,那大胖小子就骂她家是“绝户”。

    苏婉二话不说,将他扒了精光扔进了荷花塘,眼睁睁看他在泥坑里鬼哭狼嚎地扑腾。

    还骂他:“你是男的牛气个啥,也没见你多长点脑子,掉泥坑了,该哭还是得哭,连我个女的都打不过,丢死个人!”

    直到母亲病逝,她好似一夜便长大了。

    母亲走的那年,她十三岁,个子比母亲康健时还要高了。

    那天大雨,爹爹去了冀州没能赶回来,夜里母亲一直喊冷,翠姨给她盖了两层被子还不行,苏婉就爬到床上,连人带被把母亲抱在了怀里。

    母亲那时已经消瘦得不成样子,她强撑着把自己的身后事给翠姨交代了一番,之后就一直紧紧拉着苏婉的手,告诉她要好好活着,再转告爹爹不怪他没能赶回来。

    苏婉很听话,这三年她活得很好,饭食越发讲究,食不言寝不语,过热过冷的吃食绝不入嘴,坚持每日饭后在院中散步半个时辰,即使在家中账目最繁杂的时候,也会保证每日早睡早起。

    只是她的性子越发沉稳,整个人都慢了下来,步履不紧不慢,吃饭细嚼慢咽,说话也是慢声细语,笑起来更多是抿唇微笑。

    之前的浮躁之气尽数散了去。

    有时候翠姨会直接对着苏婉叫“姑娘”。

    虽说府中众人也都叫她“姑娘”,但苏婉知道,翠姨喊的是母亲。

    翠姨是母亲的贴身丫鬟,自幼同母亲一同长大,当年她们一同从京城到了青州,一同赴死,又一同被爹爹救了回来,这些年,她们名义上是主仆,其间的情意却足以超越嫡亲姐妹。

    是以,苏婉嘴上唤“翠姨”,心里亦是把她当作了亲姨母。翠姨不曾嫁人,更是视她为亲生骨肉。

    只是翠姨哪里都好,就是某些时候脾气有些大,主要是针对爹爹,如今,还有自己。

    昨日听到爹爹决定辞官,苏婉不觉得是什么大事,但也知道这个家中又要生起一次争执了—

    翠姨铁定会骂爹爹。

    长辈之间的争执,晚辈实在不该听。

    今日自晨起,苏婉便窝在自己的小院里理账,想着能躲一时是一时,没想到“暴风雨”来的这般快——

    “砰!”

    随着一串急匆匆的脚步声,紧闭的房门被大力推开,翠姨裹着一身寒气站在了苏婉面前。

    随后便是一通连珠炮的指责—

    “你爹是不是要辞官?不准辞!

    你也不要替他写什么辞官的折子!

    不过一个打渔的穷酸渔夫,能有个官做已经是祖坟冒青烟烧了高香了,现在还要辞官不做,真当自己是个有气节有骨气的翰林状元了?

    凭他也配!”

    苏婉冻得缩了缩脖颈,看着翠姨身后大敞的房门,终究不敢提醒她关上。

    她抱紧了臂膀,小心陪笑道:“翠姨,可是,那个折子今早就给我爹送去了。”

    “什么?!”

    翠姨着急,折身就要走,苏婉刚要舒口气,却见她又旋身走了回来。

    “今日大雪封山,想来那折子也还未送出去,我过会儿再去找你爹算账。你母亲去的早,现下有些话也只能我来对你说。”

    说着翠姨走了过来,看了眼苏婉,回身把房门又关了个严严实实,白她一眼,“你也是,自己冷了都不会说话的么,还是看着我像母老虎,就不敢说话了?”

    苏婉微笑,再微笑,这话真是让人没法回答。

    翠姨也没想着要答案,径直坐在苏婉对面,叹气道:“你傻不傻,你爹想要辞官你就帮着他写辞官折子,日后被你爹卖了还得替他数钱。”

    翠姨一条条分析道:

    一,现下家里的整副身家都献了上去,将来你成婚的嫁妆都不一定出得起。

    二,商户的女儿和四品侍郎的女儿,择的夫婿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

    三,说到底,这官是圣上给的,又不是偷来抢来的,有什么做不得的?

    这些苏婉都想过,只是最后她还是愿意成全爹爹。

    “翠姨,你别骂我爹了,他有自己的难处。我爹一直信奉知足常乐,这些年越发谨慎,是想让咱们家安稳过日子。

    咱们小门小户的在京中没有半点根基,这样贸然去了,谁又知道会生出什么是非?”

    “是非?人活着就有是非,真要怕这怕那日子都别过了,八十岁的阿婆活得岁数大些还有人在背后嚼舌根呢,难道她就只能一头碰死了去?

    你们父女就是见识短浅,当年你外祖父哪天没有烦心事,但至死也没见他像你们这么窝囊。

    不管是打渔还是做官,都不过是那些规矩,规矩死的,人是活的,不呆不傻有什么学不会的?”

    翠姨越说越气,索性又站了起来,边走边骂:“人活着就没有容易的,好端端在家里坐着,还会碰上旱灾、蝗灾和兵灾,人活着就得博,走得越高,办法才会越多。”

    “可是这样一直闷头往高处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一辈子没个太平日子过,也挺辛酸的。”

    苏婉一直不太认同世人的这个“搏”字,得到了好,还想要更好,更更好,可是,这个“好”与“坏”的标准又是谁定的?

    不过是比出来的,说到底,都是虚的。

    “辛酸个屁!”

    翠姨却是最见不得这对父女的论调,指着苏婉的脸道,“就你生得这般模样,就注定了在这穷乡僻壤里藏不住,钱财,相貌若没有权势相护,迟早都是祸害。”

    苏婉眨了眨眼,一时不明白自己的相貌怎么就成了“祸害”。

    “我母亲在这里住的,我自然也住的。”她母亲才是真的貌美,嫁了渔夫爹,日子不也过得挺好。

    “你!”

    翠姨登时说不出话了,在她心里“姑娘”是最完美的人,即使苏婉确实相貌更胜一筹,但她心里清楚,嘴上却是断不会说出口。

    “我不与你计较,乳臭未干的小丫头,说了也不懂,我同你爹说去!”翠姨转身开门又风风火火冲了出去,不过走前,没忘把门重新关好。

    苏婉鼓了鼓嘴巴,缓缓舒出一口气,继续埋头理账。

    就让爹爹去应对吧,反正,翠姨这么多年从没赢过。

    *

    三年战乱,青州城在州牧的周旋庇护下,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事,现下城池完好,除了沿街的流民,全然看不出战乱的痕迹。

    不过这会儿州牧却不轻松,正因为这里平安躲过了战乱,投奔而来的流民便更多了些。

    寒冬腊月,突降暴雪,昨夜府衙众人全体出动,通宵达旦安置流民居所,到了正午才堪堪忙完。

    州牧姓宋,时年五十二岁,个子不高,容貌不显,此时他同众衙役一起蹲在向阳的墙角喝热粥,若没人提点,谁也想不到这个干瘦的老头是个封疆大吏。

    热粥是直接从施粥棚里直接端出来的,宋州牧摆明了要与流民同甘共苦。

    此举,让城中专职赈济流民的官员不得不竭心尽力。

    王甫心跟着随从赶过来的时候,宋州牧刚好喝完了热粥,正用衣袖擦嘴。

    宋州牧连忙站了起来,笑呵呵道:“天冷路滑,先生怎到了这里?”

    王甫心拱手作揖,“自然是来寻州牧的,小厮回说,州牧大人已是多日不曾归家,当真爱民如子,在下好生敬服。”

    宋州牧摆了摆手,“不过是做些份内之事,这些流民既看得起咱们青州,我就得尽力护他们周全。不过也只能是尽力而为,昨夜这场雪,又冻伤了些,着实可怜。”

    二人嗟叹几声,相偕回到了府衙。

    王甫心此行却是为苏有年而来。

    此前,苏有年护送云襄王和王甫心一同到了京城,彼时,看他沉默寡言并无巴结逢迎之态,且处处低调收敛,便只当他是个普通的商人。

    谁知,新帝登基后,竟直接封他做了户部侍郎。

    自王甫心随云襄王一同到京城,便昭示着青城王家将正式出仕。

    王甫心已年过花甲,避世多年养成了淡泊的性子,不耐重返朝堂,但他有三子十孙,皆是人中龙凤。

    在京时,他婉拒了丞相一职,就是为了给长子王景弘铺路。

    王景弘新得的官职是户部尚书,恰好是苏有年的顶头上司。

    现下,这便是要为儿子来打探情况了。

    王甫心问道:“传闻此人原来不过是一介渔夫,并不曾中举,如今竟直接被封为四品大员,可是有何异于常人之处?”

    宋州牧沉吟片刻,呵呵笑了,“这还真是个奇人,奇就奇在气运绝佳。只是没有功名便授实缺确属罕见,莫不是圣上等不及了……”

    “怎么?”王甫心问。

    宋州牧凑到近前,压低了声音道:“苏有年膝下有一独女,年方二八,容貌甚丽。传言,当日圣上便是由此女带了回去。这所谓知恩图报,报的是谁,或许还未可知。”

    王甫心愣了片刻,此前他不知还有这回事,若真是这样,那就要从长计议了。

    王家此番立了大功,不只王景弘要入朝为官,他的大孙女也接了明旨,元宵节便要入宫了。

    如今后位空悬,由不得人不思量。

    王甫心抚须凝神,缓缓皱起眉峰,许久才从容一笑,拱手作揖谢过宋州牧的知无不言。

    宋州牧回礼。

    二人心照不宣。

章节目录

十一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八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米并收藏十一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