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个小女娃从角落里窜了出来,她张口就咬在了单山的手上,用力不小,竟渗出了血来。
单山没有阻止,就这么任她咬着,眉头都没皱一下。还是池招看不下去了,用巧劲把女娃硬拉开了。
老妇人被惊醒了,她面容平和,似乎早已料到这一切,目光沉静地看着单山,又饱含眷恋地看了看不断挣扎的小女娃,再次看向单山时带上了几分祈求。
单山握紧了刀,点了点头。老妇人便闭上了双眼,眼角有一滴泪,划过她带有岁月痕迹的面容。
单山看了眼池招,池招会意地蒙上了小女娃的眼睛。随即手起刀落,单山利落地结束了老妇人的生命。
她的面容依然慈祥,仿佛只是在睡午觉,醒来又可以见到她最疼爱的外孙女
池沼放开了小女娃,摸了摸她的头。小女娃警惕地后退几步,像一只小兽,眼神仇恨地盯着他们两个,尤其是单山。
单山取下钱袋,放在破旧的灶台上,沉闷地往外走去。池招跟了上去,与他并肩而行。
单山低低地道了声谢,池招摇摇头:“我放过了这个女娃,是因为就算她没感染,也注定活不长了。”
太平盛世还好,可如今天灾横行,哪里又有人愿意多养一张嘴呢?何况,这巷里的人,都不可能出得去了。
他苦笑了一声:“筱筱和她一般大,六七岁的年纪。我也不想干这种丧良心的事,但是没得选。”
单山闷声往前走着,池招口中念的筱筱是他的女儿。单山也见过一次,是个活泼爱笑的小姑娘。他想着想着,不自觉地往后望了望那间破旧的屋子。
他们把自己负责的这片巡完了,确定活着的人中没有在感染瘟疫的了,便朝巷口走去了。
那里已经有人等着了,有个官差抱臂靠着墙,抬头望着天上。还有几人,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什么。
二人正要走过去,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你明知道,那人没有感染,为何还要杀他?”一道压抑着情绪的声音在空荡的巷中响起:“该死的,你还有没有做人的良知?”
“我没有!我不杀他们,难道他们就不会死了?”另一个人似乎被挑起了火气,大声咒骂着,直接扯下了这块遮羞布。
单山和池招转过了身,交谈的几人停了下来,抱臂望天的那位也看了过来,巷口顿时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之中。
他们是官差,不是屠夫。
如果这些人是困死在巷中,至少还可以安慰自己,他们也是奉命行事,是为了整个幽州城的安危。
“人都齐了?”那个抱臂的官差打破了尴尬的气氛,缓步走了过来:“留一个人守在这,其余人跟我回去向大人禀报情况。”他目光在众人面前转了一圈,正要指人。
“纪队,让我来吧”单山主动请缨,接过了任务。纪长恭意味深长地看他一眼,答应了下来。
等人走后,单山朝巷中望了一眼。破旧的屋子里,小女娃蹲在地上,目光呆呆地望着稻草上的那具早已凉透的尸体。
她想要靠近,想要阿婆像以前一样笑着唤她囡囡。可阿婆说她生病了,不让自己靠近,否则阿婆会生气的。
她不想让阿婆生气,可她知道阿婆再也不会对自己笑了。都是因为那个讨厌的男人,小女娃的眼泪夺眶而出。
她跌跌撞撞地跑到那具尸体前,眼泪模糊了视线。小女娃狠狠地擦了擦眼泪,从木柜中拿出了被子。她向平日阿婆照顾她那样,给阿婆盖上了被子,最后再深深地看了眼那慈祥的面容。
她要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给阿婆报仇。
小女娃跑出了门,她蹑手蹑脚地走到了离巷口不远的围墙边。那里有一个洞口,略显狭窄。但她十分瘦弱,通过这个洞口并不算难。
女娃小心翼翼地从洞口钻了出去,她松了口气,以为没有引起注意。
殊不知,在她踏出巷子的时候,单山便听到了细碎的脚步声。但他只快速地望了一眼,便低下了头,手里拿着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都处理好了?”得到肯定的回答,陈实良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想了想,又吩咐纪长恭道:“找人去把那些尸体都收拾了,再一并解决了,我不想听见什么不好的流言。”
那些尸体上的刀口实在太明显了,要是传出他派官差杀贫民的事,只怕这个刺史也坐到头了。
纪长恭领命而去了。
陈实良叹了口气,他这阵子愁得头发都白了许多。他不在乎那些命如草芥的平民,可这瘟疫和饥荒闹得如此严重,他的政绩真是无颜面圣。
所以他才会指使纪长恭等人去杀了感染瘟疫的平民,抑制瘟疫的扩散。可只怕其他地方也有了瘟疫,他不可能再用这个办法了。
魏宴安走得可真不是时候,要是往年发生这样的事情,那自然是魏宴安担责。可如今这幽州城的主事人成了陈实良,他怎么担待得起啊?
不行,还得祸水东引。
自从瘟疫弥漫后,城里有关谢姮的流言就更多了,不胜枚举。就连城外那些来自其他小城或村落的灾民,也有人开始唾骂谢姮。
比起城内,城墙之外感染了瘟疫的人,实在太多了。人们不像最开始那样,扎堆围在城门口了。
他们肌黄面瘦,个个都如同皮包骨一般,谨慎地与他人保持着距离,生怕被谁传染了瘟疫。
他们依然眼含期盼地等待城门打开,天真地以为进去了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有人直到死也没能等到。
前几日,西偏门开过一次,是运死人尸体的官差,要拉到郊野的乱葬岗去。单独坐在一脸车架里的彭督邮满脸晦气,他真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还会干这种遭污事。
可刺史大人有令,他不得不从。去的时候还好,回来的时候,彭督邮等人便被团团围住了,灾民们都哀声乞求放他们进去。
这彭督邮哪能做主,他只能照着刺史大人交代的话,做出无能为力的模样:“唉,这城里也难啊,和外面差不多的。况且将军夫人她”
说着,像是说漏嘴一般,什么都不肯再讲了,只一个劲地催着车夫,再也不搭理任何人 。
这一番似是而非的话,像是什么也没说,也像什么都说尽了。
幽州都如此难以为继,其他城池就更是乱了套。今儿有人去了,明日还有更多灾民前来,如杂草丛生,绵绵不绝。什么消息都传得很快,且面目全非。
陈实良这番是卯足了劲,要对付谢姮。
而此时魏府里,冬堇正躲在小亭里抹着眼泪。秋鹭路过时,瞧见了便来劝她:“这是怎么了?没得让底下人看了笑话。”
冬堇止了泪:“她们爱笑便笑吧。” 她虽为侍女,却可说与夫人情同姐妹。听着外面的辱骂之语,冬堇简直伤透了心,:“陈实良其心可诛,先前赈灾的事情,根本就没来和我们夫人商量。他把这件事直接说了,四个城门给哪家安排得明明白白,弄得我们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
去的话便是步人后尘,假情假意,要是不去,那外面更要说她们夫人冷血冷情了。
况且他们府上哪来的余粮,魏家和别家不同,将军总是会自己补贴军用,那花费可是不小。冬堇记得初来魏府时的印象,除了占地颇大之外,简朴得压根不像一个大将军的府居。
去年的存粮大多都进了军队的粮仓,影都见不着了。魏府从上到下两百来口人呢,现在都是紧巴巴地过日子。除了老夫人的份例外,谢姮和柳轻眉都是一律从简了。
偏偏夫人对那些谣言不当回事,可不就合了某些人的心意。
不是每个人都只是嘴上说说,有人甚至趁着宵禁的间隙,偷偷摸摸地到店铺那里泼了粪便,馥香阁也只得关门谢客了。
秋鹭的脸色也不好,她家夫人走到哪都是被交口称赞的,哪曾受过这样的折辱。可她到底比冬堇沉得住气,她低低道:“夫人早已派人去建康传信了,只要郎君知晓夫人困境,想来便都不是问题了。”
冬堇想到自家夫人那位芝兰玉树,被盛赞尔雅贵公子的兄长,便稍稍安心了。以前夫人要是犯了什么错事,只要找郎君一说,郎君便很轻易地就出手摆平了。
建康,谢府玉磬院内,谢庭之看完了妹妹的来信,神态自若地收了起来。谢姮不愿让父母担心,只将此事告诉了兄长。可密切关注着幽州的荣国公夫妇,也很快得知了消息。
谢如晦见女儿受欺负,自是变本加厉地还了回去。陈家在朝廷之上被打压得厉害,子弟的仕途也受到了不少影响,惹得族中之人都暗自埋怨陈实良。
陈家家主更是亲自登门谢罪,也没得谢如晦的好脸色,还是没有停手。陈家只得去求了崔家庇护,日子才好过了些。
谢夫人一面生气女儿欺瞒她,一面又催着长子尽早拿个主意,一天三道地派侍女前去询问。
单山没有阻止,就这么任她咬着,眉头都没皱一下。还是池招看不下去了,用巧劲把女娃硬拉开了。
老妇人被惊醒了,她面容平和,似乎早已料到这一切,目光沉静地看着单山,又饱含眷恋地看了看不断挣扎的小女娃,再次看向单山时带上了几分祈求。
单山握紧了刀,点了点头。老妇人便闭上了双眼,眼角有一滴泪,划过她带有岁月痕迹的面容。
单山看了眼池招,池招会意地蒙上了小女娃的眼睛。随即手起刀落,单山利落地结束了老妇人的生命。
她的面容依然慈祥,仿佛只是在睡午觉,醒来又可以见到她最疼爱的外孙女
池沼放开了小女娃,摸了摸她的头。小女娃警惕地后退几步,像一只小兽,眼神仇恨地盯着他们两个,尤其是单山。
单山取下钱袋,放在破旧的灶台上,沉闷地往外走去。池招跟了上去,与他并肩而行。
单山低低地道了声谢,池招摇摇头:“我放过了这个女娃,是因为就算她没感染,也注定活不长了。”
太平盛世还好,可如今天灾横行,哪里又有人愿意多养一张嘴呢?何况,这巷里的人,都不可能出得去了。
他苦笑了一声:“筱筱和她一般大,六七岁的年纪。我也不想干这种丧良心的事,但是没得选。”
单山闷声往前走着,池招口中念的筱筱是他的女儿。单山也见过一次,是个活泼爱笑的小姑娘。他想着想着,不自觉地往后望了望那间破旧的屋子。
他们把自己负责的这片巡完了,确定活着的人中没有在感染瘟疫的了,便朝巷口走去了。
那里已经有人等着了,有个官差抱臂靠着墙,抬头望着天上。还有几人,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什么。
二人正要走过去,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你明知道,那人没有感染,为何还要杀他?”一道压抑着情绪的声音在空荡的巷中响起:“该死的,你还有没有做人的良知?”
“我没有!我不杀他们,难道他们就不会死了?”另一个人似乎被挑起了火气,大声咒骂着,直接扯下了这块遮羞布。
单山和池招转过了身,交谈的几人停了下来,抱臂望天的那位也看了过来,巷口顿时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之中。
他们是官差,不是屠夫。
如果这些人是困死在巷中,至少还可以安慰自己,他们也是奉命行事,是为了整个幽州城的安危。
“人都齐了?”那个抱臂的官差打破了尴尬的气氛,缓步走了过来:“留一个人守在这,其余人跟我回去向大人禀报情况。”他目光在众人面前转了一圈,正要指人。
“纪队,让我来吧”单山主动请缨,接过了任务。纪长恭意味深长地看他一眼,答应了下来。
等人走后,单山朝巷中望了一眼。破旧的屋子里,小女娃蹲在地上,目光呆呆地望着稻草上的那具早已凉透的尸体。
她想要靠近,想要阿婆像以前一样笑着唤她囡囡。可阿婆说她生病了,不让自己靠近,否则阿婆会生气的。
她不想让阿婆生气,可她知道阿婆再也不会对自己笑了。都是因为那个讨厌的男人,小女娃的眼泪夺眶而出。
她跌跌撞撞地跑到那具尸体前,眼泪模糊了视线。小女娃狠狠地擦了擦眼泪,从木柜中拿出了被子。她向平日阿婆照顾她那样,给阿婆盖上了被子,最后再深深地看了眼那慈祥的面容。
她要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给阿婆报仇。
小女娃跑出了门,她蹑手蹑脚地走到了离巷口不远的围墙边。那里有一个洞口,略显狭窄。但她十分瘦弱,通过这个洞口并不算难。
女娃小心翼翼地从洞口钻了出去,她松了口气,以为没有引起注意。
殊不知,在她踏出巷子的时候,单山便听到了细碎的脚步声。但他只快速地望了一眼,便低下了头,手里拿着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都处理好了?”得到肯定的回答,陈实良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想了想,又吩咐纪长恭道:“找人去把那些尸体都收拾了,再一并解决了,我不想听见什么不好的流言。”
那些尸体上的刀口实在太明显了,要是传出他派官差杀贫民的事,只怕这个刺史也坐到头了。
纪长恭领命而去了。
陈实良叹了口气,他这阵子愁得头发都白了许多。他不在乎那些命如草芥的平民,可这瘟疫和饥荒闹得如此严重,他的政绩真是无颜面圣。
所以他才会指使纪长恭等人去杀了感染瘟疫的平民,抑制瘟疫的扩散。可只怕其他地方也有了瘟疫,他不可能再用这个办法了。
魏宴安走得可真不是时候,要是往年发生这样的事情,那自然是魏宴安担责。可如今这幽州城的主事人成了陈实良,他怎么担待得起啊?
不行,还得祸水东引。
自从瘟疫弥漫后,城里有关谢姮的流言就更多了,不胜枚举。就连城外那些来自其他小城或村落的灾民,也有人开始唾骂谢姮。
比起城内,城墙之外感染了瘟疫的人,实在太多了。人们不像最开始那样,扎堆围在城门口了。
他们肌黄面瘦,个个都如同皮包骨一般,谨慎地与他人保持着距离,生怕被谁传染了瘟疫。
他们依然眼含期盼地等待城门打开,天真地以为进去了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有人直到死也没能等到。
前几日,西偏门开过一次,是运死人尸体的官差,要拉到郊野的乱葬岗去。单独坐在一脸车架里的彭督邮满脸晦气,他真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还会干这种遭污事。
可刺史大人有令,他不得不从。去的时候还好,回来的时候,彭督邮等人便被团团围住了,灾民们都哀声乞求放他们进去。
这彭督邮哪能做主,他只能照着刺史大人交代的话,做出无能为力的模样:“唉,这城里也难啊,和外面差不多的。况且将军夫人她”
说着,像是说漏嘴一般,什么都不肯再讲了,只一个劲地催着车夫,再也不搭理任何人 。
这一番似是而非的话,像是什么也没说,也像什么都说尽了。
幽州都如此难以为继,其他城池就更是乱了套。今儿有人去了,明日还有更多灾民前来,如杂草丛生,绵绵不绝。什么消息都传得很快,且面目全非。
陈实良这番是卯足了劲,要对付谢姮。
而此时魏府里,冬堇正躲在小亭里抹着眼泪。秋鹭路过时,瞧见了便来劝她:“这是怎么了?没得让底下人看了笑话。”
冬堇止了泪:“她们爱笑便笑吧。” 她虽为侍女,却可说与夫人情同姐妹。听着外面的辱骂之语,冬堇简直伤透了心,:“陈实良其心可诛,先前赈灾的事情,根本就没来和我们夫人商量。他把这件事直接说了,四个城门给哪家安排得明明白白,弄得我们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
去的话便是步人后尘,假情假意,要是不去,那外面更要说她们夫人冷血冷情了。
况且他们府上哪来的余粮,魏家和别家不同,将军总是会自己补贴军用,那花费可是不小。冬堇记得初来魏府时的印象,除了占地颇大之外,简朴得压根不像一个大将军的府居。
去年的存粮大多都进了军队的粮仓,影都见不着了。魏府从上到下两百来口人呢,现在都是紧巴巴地过日子。除了老夫人的份例外,谢姮和柳轻眉都是一律从简了。
偏偏夫人对那些谣言不当回事,可不就合了某些人的心意。
不是每个人都只是嘴上说说,有人甚至趁着宵禁的间隙,偷偷摸摸地到店铺那里泼了粪便,馥香阁也只得关门谢客了。
秋鹭的脸色也不好,她家夫人走到哪都是被交口称赞的,哪曾受过这样的折辱。可她到底比冬堇沉得住气,她低低道:“夫人早已派人去建康传信了,只要郎君知晓夫人困境,想来便都不是问题了。”
冬堇想到自家夫人那位芝兰玉树,被盛赞尔雅贵公子的兄长,便稍稍安心了。以前夫人要是犯了什么错事,只要找郎君一说,郎君便很轻易地就出手摆平了。
建康,谢府玉磬院内,谢庭之看完了妹妹的来信,神态自若地收了起来。谢姮不愿让父母担心,只将此事告诉了兄长。可密切关注着幽州的荣国公夫妇,也很快得知了消息。
谢如晦见女儿受欺负,自是变本加厉地还了回去。陈家在朝廷之上被打压得厉害,子弟的仕途也受到了不少影响,惹得族中之人都暗自埋怨陈实良。
陈家家主更是亲自登门谢罪,也没得谢如晦的好脸色,还是没有停手。陈家只得去求了崔家庇护,日子才好过了些。
谢夫人一面生气女儿欺瞒她,一面又催着长子尽早拿个主意,一天三道地派侍女前去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