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凌霄直起身来,丧气地叹了一声,却听到一声忍俊不禁的轻咳。
宋凌霄在好友面前丢了个大脸,却没有太多的懊恼,似乎只要妹妹回来了,被踢被掐被骂都无所谓。
他抖抖袖子,借口去拿新得的宝剑给林凤岐看,转身就去换下沾着脚印的衣服。
而等他出来时,却看见一幅奇景。
自被接回后,一直孤僻少语的妹妹坐在花架秋千上,垂首敛目,菱唇微动。
林凤岐原本比她高出许多,却屈膝蹲在她身侧,与少女身高齐平。他微微扬头,似乎在倾听对方的絮语。
紧接着,林凤岐笑了笑,展开手掌,似乎握着什么东西。而上面应该是沾了泥土,林凤岐用雪白的衣袖一点点细细擦尽后,淡白的光晕映入眼帘。
是一枚明珠。
宋明意的眼神一下便亮了起来。
可是,她却没有立刻接过来,而是轻轻地说了句什么,眼角余光撞上远处的宋凌霄,便一下跳下秋千,从林凤岐手中拿过明珠,迅速地提起裙子跑开了。
妹妹同自己没话讲,对仅仅一面之缘的凤岐倒是能轻声细语。
宋凌霄心里泛起了些其他的味道,像是夏日游乐之时骤然发现摘到的枇杷果是酸的一样。
宋凌霄慢慢踱到他身边,若无其事地问道:
“刚刚怎么了,你跟我妹妹说什么呢?”
林凤岐站起身来,若有所思,直到宋凌霄又问了一遍,才回过神来。
“你站在后面偷听,没有听到吗?”
林凤岐笑了笑,掸去衣袖灰尘,对好友说道:
“宋姑娘果真如你所言,确有才学。”
闻言,宋凌霄把之前的好奇抛之脑后,喜滋滋道:“那当然,也不看看谁谁妹妹!”
可是欣喜之余,宋凌霄也不禁担心。他曾略带不安地对林凤岐说道:
“阿纯她……比起小时候变了很多。她小时候最爱笑了,可是现在,她总是一言不发,我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凤岐,我那时真的很担心,阿纯在外面会不会吃了很多苦?不过,我拉着她的手,细细看过了,上面没有伤痕,也没有茧……”
“你问阿纯从前的事了?”
宋凌霄每天在他耳边“阿纯”“阿纯”地念叨,连带着林凤岐也错叫成了宋姑娘的乳名。
说罢,他惊觉失言,而宋凌霄却毫无所觉,只摇头回答:
“我都没敢提。伯父只说明意被江南人家收养了,其余不肯明说,大概过得不是很舒心。”
林凤岐这才舒展眉尖,提醒道:“过去的事,莫要再提。”
宋凌霄叹气道:“我当然知道啊,我也怕伤了阿纯的心……啊呸!自从这次回来,她也不许我们再唤她阿纯了,唉,一时还真改不过来……”
“阿纯……宋姑娘不愿意,那就不要这样唤她了。如今她也长大了,兴许不愿意再被当做小孩子看待呢?”
林凤岐劝解完,又再次收敛了神色,肃然道:“我刚刚同你说的,过去之事莫要再提,你记住了吗?不仅仅是在妹妹面前,在外人面前,也决计不能提。”
如果被人知道,宋家小姐曾经流落他方……
“假如有心人拿去做文章,诋毁她的声名,这让她长大之后如何自处?”
闻言,宋凌霄也一凛,急速道:“对,凤岐,你说得对!我得跟伯父说一下,想个说法出来,遮掩过去。”
他狠狠拍了一下林凤岐的肩:
“还是凤岐想得周到!这次我就不怪林祭酒罚我抄书了,哈哈!凤岐,以后我妹妹就是你妹妹,我心思直,有些时候想得不周全,以后你得和我一样照顾她呀。”
林凤岐眉目含笑:“原应如此。”
宋凌霄对林凤岐念叨妹妹的次数太多,往往自己都忘了曾说过什么。可是,林凤岐应承之时,绝非客套,绝非随口。
宋府秋千初见,林凤岐便记住了这个安静秀丽的少女。
那时,宋凌霄颇为扫兴地回房换衣,那刚刚被接回家中,还不熟悉庭院构造的的小姑娘又偷偷回来,好像在找什么东西,却又不想再撞见别人一样。
对外人有戒心,是好事。
他温言劝慰,小姑娘终于稍稍放松警惕,肯告诉他自己在找什么。
让林凤岐怔愣的是,当他从袖中拿出那枚捡到的明珠之时,少女稚嫩的眉目间并却不全是欣喜,而是一种不该出现在这个年纪的落寞茫然。
她低垂螓首,好像是在问林凤岐,又好像是自言自语:
“袖里明珠,真的可以照破尘寰吗?”
寰宇何其广大,明珠只小小一朵,如何照尽?
……不若一试。
十八岁这年,他抓住机会,自请出京,任淮阴观察使,勘察民情,巡查吏治。
而那个心有明珠、沉默内秀的小姑娘,也已经十五岁了。
*
听到林凤岐说“此句你应当知道”时,宋凌霄的神色只有茫然。
林凤岐见状,微微蹙眉,反问道:“你……没听过?”
宋凌霄:“?你在说什么?就算有哪个大诗人写了名句,我没听过,你也没必要取笑我吧。”
林凤岐却不说话了。
那时少女说出的这句话,纵使宋凌霄当时没有听见,难道她后来也没有再提起吗?
林凤岐父亲早年在兵匪之乱中为救兄长而死,没几年,母亲也跟着去了。他孤零零长在林府,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可以说话的人。
论身世,宋氏兄妹和他略有相似。可是宋明意有兄长珍爱,却连心里话都不曾向宋凌霄表露?
思及至此,他又忆起花灯节时,那簌簌而落却极力掩饰的眼泪。
她在躲藏什么?
看着对方略有怔愣的神色,宋凌霄却会错了意。他眉头一跳,先发制人道:
“不要再惋惜我没入仕了!多少年前的事,被你念叨多少次了,行了行了。”
“我丢掉门荫资格,跟你没半点关系,是我自己非要跟人家打架的!多大点事啊?”
宋凌霄这样的只爱刀剑不爱诗书的“纨绔”,原本与林凤岐没有交集。二人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只有父母双亡吧。
林凤岐由伯父林召棠抚养长大,那时伯父任国子监祭酒,对他要求极其严厉,把侄儿教得言行举止、仪态风度挑不出一丝毛病,君子风范极佳。
同窗之中,有人钦佩,自然有人忌恨,便拿林凤岐父母双亡的身世来讥笑。
偏偏那几日正逢宋凌霄父亲忌日,他躲在树上暗自伤神,好巧不巧撞个正着。
宋凌霄闻言大怒,翻身而下,提拳便往那人脸上招呼,破口大骂:
“你宋大爷也无父无母,怎样?姓周的,平时在我面前你怎么不放半个屁,现在对着别人耀武扬威,不就是欺负人家脾气好吗?见风使舵的小人,呸!”
一架打完,那人捂着脸,让宋凌霄走着瞧。
林凤岐却道,周公子尽管去诉苦申冤,到时追根究底起来,苦主是周公子还是他林凤岐,便由祭酒定夺吧。
那人敢当面冷嘲热讽林凤岐,自然是捏准了对方一直斯斯文文,在国子监中又一直与伯父避嫌,受了委屈也不会宣扬出来,让他伯父难做。谁知竟然听到这样不卑不亢的反击,当场呆了。
宋凌霄击掌大笑:“早该如此!林凤岐,看来你也不迂腐嘛!”
林凤岐孤零零长在林府,身边无父母兄弟,只有一个伯父,可伯父同时又是他的师长。他自幼耳边听的,不是嘘寒问暖,而是君子之学,中庸之道。
他总是一副含笑温文的模样,似乎对谁都一样好。愿意和他交游之人颇多,却没有一个人能听到他提及自己的襟怀心事,更没有一个人能见到他放下礼法规矩。
那一晚,林凤岐第一次抛却家规训诫,与人在屋顶相对饮酒。
宋凌霄醺然之下,终于吐露心事:
“我妹妹如今生死不知,伯父寻了这么久,一点音讯都无……如果我以后按部就班,铨选入仕,做个文官,那我一生都无法离开京都。就算外放,那也是有定向的!我还怎么去找我妹妹?”
话说到此,宋凌霄已经难掩痛意。
“伯父离不开京都,只能派人去寻,可是手下人哪里识得我妹妹的模样?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就算一人一剑,踏遍万水千山,我也一定要找到阿纯。”
一人一剑,踏遍万水千山。
原来,这才是宋凌霄无心入仕的缘故。
叔父常提点林凤岐,君子淡泊,要守中庸之道,不要妄生执念,仕途为重。
可是,宋凌霄为寻回胞妹,宁愿抛却一切,也是不该生出的执念吗?也要摒弃吗?
……不值得吗?
林凤岐放下杯盏,极为郑重地许下诺言:
“他日我若能尽绵薄之力,必助宋姑娘归家。”
宋凌霄:“……好不吉利!说不定,叔父过几天就把妹妹找回来了呢?”
林凤岐便笑了:“那我若能尽绵薄之力,便护宋姑娘周全吧。”
宋凌霄大笑饮酒,并不知道,这是林凤岐生平第一次许诺。
此日之后,二人成为挚友。
那时的他们,也不知道,宋凌霄此次打架,被那人记恨多年。
在宋凌霄到了门荫入仕的年纪时,那人骤然发难,故意引宋凌霄与人私斗,再刻意告发到国子监。
对方蓄谋已久,证据确凿,宋熙除了大骂侄儿沉不住气没脑子,也无可奈何。
林凤岐调查此案,待查到那积怨的学子身上时,默然良久。
江畔月色,倒映在白玉杯中,像极了二人初识那晚。
那时的宋凌霄,还在心痛妹妹下落不明。
而现在,宋凌霄低下头,望向怀抱之中,仿佛在看失而复得的珍宝。
宋凌霄轻声道:“凤岐,我已经心满意足了,真的。”
“我现在,只想好好守着阿纯。别的贵女玩什么,穿什么,我都要给阿纯找过来;来日她出嫁,看上了谁,我就是抢,也要把那人抢过来。”
宋明意还偎在他怀中熟睡,他趁机偷偷刮了刮妹妹鼻尖,闷笑道:
“凤岐,你不知道,阿纯对其他世家子弟避之唯恐不及,生怕传出什么流言蜚语来。也不知她心里喜欢什么样的。”
他本随口调笑,谁知,林凤岐沉吟片刻:“大概,喜欢有才学的吧。”
宋凌霄:?
他缓缓转过头,审视着林凤岐,磨了磨牙根:“你是怎么知道的?”
自然是亲眼看见的。
林凤岐并未多提邀功,只是一笑:“前些日子科举放榜,宋姑娘也前去旁观了。”
宋凌霄大喜道:“喜欢寒门进士也好!最好对方家世低些,好教宋家拿捏着,看他敢不敢欺负我们明意!”
林凤岐神色一怔,似乎没想到话题能拐到这里来,清咳道:
“时逢放榜,家家户户无不想来看个热闹,宋姑娘年幼,一时兴起,也未可知。
你……已经开始考虑她的婚事了么?”
宋凌霄道:“阿纯今年才十五,回家还没几年,我哪里舍得把她嫁出去?我跟伯父商量好了,再留她三年,等到三年后正好下一届科举,那时榜下捉人也不迟,哈哈!”
话虽如此,可是说到妹妹终身大事,宋凌霄忍不住将怀抱又收紧了几分,好像生怕有人来抢一般。
林凤岐闻言,也不免微微一笑。
他年少时,既然说过护宋明意周全的话,那必然是决意将她也当做妹妹看顾的。
那时,他只是感念宋凌霄对妹妹的爱护之情。
后来宋府初见,再到一月前的花灯之夜,林凤岐隐约感到,宋明意并不是凌霄口中那个一味冷淡、不问世事的模样。
林凤岐垂眸望去,只见宋明意依偎在狐裘中,雪团般窝在兄长怀里,睡得正熟。
江风忽起,吹乱少女额发。宋凌霄低下头,像小时候那样,轻轻亲了亲宋明意的发间。
他正伤感不舍,忽听一阵清脆响声,紧接着,一个身影忽然起身。
林凤岐扶起不慎打落的酒杯,衣袍上也染了些琼浆深色,形容颇有一丝狼狈,转瞬即逝。
宋凌霄在好友面前丢了个大脸,却没有太多的懊恼,似乎只要妹妹回来了,被踢被掐被骂都无所谓。
他抖抖袖子,借口去拿新得的宝剑给林凤岐看,转身就去换下沾着脚印的衣服。
而等他出来时,却看见一幅奇景。
自被接回后,一直孤僻少语的妹妹坐在花架秋千上,垂首敛目,菱唇微动。
林凤岐原本比她高出许多,却屈膝蹲在她身侧,与少女身高齐平。他微微扬头,似乎在倾听对方的絮语。
紧接着,林凤岐笑了笑,展开手掌,似乎握着什么东西。而上面应该是沾了泥土,林凤岐用雪白的衣袖一点点细细擦尽后,淡白的光晕映入眼帘。
是一枚明珠。
宋明意的眼神一下便亮了起来。
可是,她却没有立刻接过来,而是轻轻地说了句什么,眼角余光撞上远处的宋凌霄,便一下跳下秋千,从林凤岐手中拿过明珠,迅速地提起裙子跑开了。
妹妹同自己没话讲,对仅仅一面之缘的凤岐倒是能轻声细语。
宋凌霄心里泛起了些其他的味道,像是夏日游乐之时骤然发现摘到的枇杷果是酸的一样。
宋凌霄慢慢踱到他身边,若无其事地问道:
“刚刚怎么了,你跟我妹妹说什么呢?”
林凤岐站起身来,若有所思,直到宋凌霄又问了一遍,才回过神来。
“你站在后面偷听,没有听到吗?”
林凤岐笑了笑,掸去衣袖灰尘,对好友说道:
“宋姑娘果真如你所言,确有才学。”
闻言,宋凌霄把之前的好奇抛之脑后,喜滋滋道:“那当然,也不看看谁谁妹妹!”
可是欣喜之余,宋凌霄也不禁担心。他曾略带不安地对林凤岐说道:
“阿纯她……比起小时候变了很多。她小时候最爱笑了,可是现在,她总是一言不发,我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凤岐,我那时真的很担心,阿纯在外面会不会吃了很多苦?不过,我拉着她的手,细细看过了,上面没有伤痕,也没有茧……”
“你问阿纯从前的事了?”
宋凌霄每天在他耳边“阿纯”“阿纯”地念叨,连带着林凤岐也错叫成了宋姑娘的乳名。
说罢,他惊觉失言,而宋凌霄却毫无所觉,只摇头回答:
“我都没敢提。伯父只说明意被江南人家收养了,其余不肯明说,大概过得不是很舒心。”
林凤岐这才舒展眉尖,提醒道:“过去的事,莫要再提。”
宋凌霄叹气道:“我当然知道啊,我也怕伤了阿纯的心……啊呸!自从这次回来,她也不许我们再唤她阿纯了,唉,一时还真改不过来……”
“阿纯……宋姑娘不愿意,那就不要这样唤她了。如今她也长大了,兴许不愿意再被当做小孩子看待呢?”
林凤岐劝解完,又再次收敛了神色,肃然道:“我刚刚同你说的,过去之事莫要再提,你记住了吗?不仅仅是在妹妹面前,在外人面前,也决计不能提。”
如果被人知道,宋家小姐曾经流落他方……
“假如有心人拿去做文章,诋毁她的声名,这让她长大之后如何自处?”
闻言,宋凌霄也一凛,急速道:“对,凤岐,你说得对!我得跟伯父说一下,想个说法出来,遮掩过去。”
他狠狠拍了一下林凤岐的肩:
“还是凤岐想得周到!这次我就不怪林祭酒罚我抄书了,哈哈!凤岐,以后我妹妹就是你妹妹,我心思直,有些时候想得不周全,以后你得和我一样照顾她呀。”
林凤岐眉目含笑:“原应如此。”
宋凌霄对林凤岐念叨妹妹的次数太多,往往自己都忘了曾说过什么。可是,林凤岐应承之时,绝非客套,绝非随口。
宋府秋千初见,林凤岐便记住了这个安静秀丽的少女。
那时,宋凌霄颇为扫兴地回房换衣,那刚刚被接回家中,还不熟悉庭院构造的的小姑娘又偷偷回来,好像在找什么东西,却又不想再撞见别人一样。
对外人有戒心,是好事。
他温言劝慰,小姑娘终于稍稍放松警惕,肯告诉他自己在找什么。
让林凤岐怔愣的是,当他从袖中拿出那枚捡到的明珠之时,少女稚嫩的眉目间并却不全是欣喜,而是一种不该出现在这个年纪的落寞茫然。
她低垂螓首,好像是在问林凤岐,又好像是自言自语:
“袖里明珠,真的可以照破尘寰吗?”
寰宇何其广大,明珠只小小一朵,如何照尽?
……不若一试。
十八岁这年,他抓住机会,自请出京,任淮阴观察使,勘察民情,巡查吏治。
而那个心有明珠、沉默内秀的小姑娘,也已经十五岁了。
*
听到林凤岐说“此句你应当知道”时,宋凌霄的神色只有茫然。
林凤岐见状,微微蹙眉,反问道:“你……没听过?”
宋凌霄:“?你在说什么?就算有哪个大诗人写了名句,我没听过,你也没必要取笑我吧。”
林凤岐却不说话了。
那时少女说出的这句话,纵使宋凌霄当时没有听见,难道她后来也没有再提起吗?
林凤岐父亲早年在兵匪之乱中为救兄长而死,没几年,母亲也跟着去了。他孤零零长在林府,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可以说话的人。
论身世,宋氏兄妹和他略有相似。可是宋明意有兄长珍爱,却连心里话都不曾向宋凌霄表露?
思及至此,他又忆起花灯节时,那簌簌而落却极力掩饰的眼泪。
她在躲藏什么?
看着对方略有怔愣的神色,宋凌霄却会错了意。他眉头一跳,先发制人道:
“不要再惋惜我没入仕了!多少年前的事,被你念叨多少次了,行了行了。”
“我丢掉门荫资格,跟你没半点关系,是我自己非要跟人家打架的!多大点事啊?”
宋凌霄这样的只爱刀剑不爱诗书的“纨绔”,原本与林凤岐没有交集。二人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只有父母双亡吧。
林凤岐由伯父林召棠抚养长大,那时伯父任国子监祭酒,对他要求极其严厉,把侄儿教得言行举止、仪态风度挑不出一丝毛病,君子风范极佳。
同窗之中,有人钦佩,自然有人忌恨,便拿林凤岐父母双亡的身世来讥笑。
偏偏那几日正逢宋凌霄父亲忌日,他躲在树上暗自伤神,好巧不巧撞个正着。
宋凌霄闻言大怒,翻身而下,提拳便往那人脸上招呼,破口大骂:
“你宋大爷也无父无母,怎样?姓周的,平时在我面前你怎么不放半个屁,现在对着别人耀武扬威,不就是欺负人家脾气好吗?见风使舵的小人,呸!”
一架打完,那人捂着脸,让宋凌霄走着瞧。
林凤岐却道,周公子尽管去诉苦申冤,到时追根究底起来,苦主是周公子还是他林凤岐,便由祭酒定夺吧。
那人敢当面冷嘲热讽林凤岐,自然是捏准了对方一直斯斯文文,在国子监中又一直与伯父避嫌,受了委屈也不会宣扬出来,让他伯父难做。谁知竟然听到这样不卑不亢的反击,当场呆了。
宋凌霄击掌大笑:“早该如此!林凤岐,看来你也不迂腐嘛!”
林凤岐孤零零长在林府,身边无父母兄弟,只有一个伯父,可伯父同时又是他的师长。他自幼耳边听的,不是嘘寒问暖,而是君子之学,中庸之道。
他总是一副含笑温文的模样,似乎对谁都一样好。愿意和他交游之人颇多,却没有一个人能听到他提及自己的襟怀心事,更没有一个人能见到他放下礼法规矩。
那一晚,林凤岐第一次抛却家规训诫,与人在屋顶相对饮酒。
宋凌霄醺然之下,终于吐露心事:
“我妹妹如今生死不知,伯父寻了这么久,一点音讯都无……如果我以后按部就班,铨选入仕,做个文官,那我一生都无法离开京都。就算外放,那也是有定向的!我还怎么去找我妹妹?”
话说到此,宋凌霄已经难掩痛意。
“伯父离不开京都,只能派人去寻,可是手下人哪里识得我妹妹的模样?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就算一人一剑,踏遍万水千山,我也一定要找到阿纯。”
一人一剑,踏遍万水千山。
原来,这才是宋凌霄无心入仕的缘故。
叔父常提点林凤岐,君子淡泊,要守中庸之道,不要妄生执念,仕途为重。
可是,宋凌霄为寻回胞妹,宁愿抛却一切,也是不该生出的执念吗?也要摒弃吗?
……不值得吗?
林凤岐放下杯盏,极为郑重地许下诺言:
“他日我若能尽绵薄之力,必助宋姑娘归家。”
宋凌霄:“……好不吉利!说不定,叔父过几天就把妹妹找回来了呢?”
林凤岐便笑了:“那我若能尽绵薄之力,便护宋姑娘周全吧。”
宋凌霄大笑饮酒,并不知道,这是林凤岐生平第一次许诺。
此日之后,二人成为挚友。
那时的他们,也不知道,宋凌霄此次打架,被那人记恨多年。
在宋凌霄到了门荫入仕的年纪时,那人骤然发难,故意引宋凌霄与人私斗,再刻意告发到国子监。
对方蓄谋已久,证据确凿,宋熙除了大骂侄儿沉不住气没脑子,也无可奈何。
林凤岐调查此案,待查到那积怨的学子身上时,默然良久。
江畔月色,倒映在白玉杯中,像极了二人初识那晚。
那时的宋凌霄,还在心痛妹妹下落不明。
而现在,宋凌霄低下头,望向怀抱之中,仿佛在看失而复得的珍宝。
宋凌霄轻声道:“凤岐,我已经心满意足了,真的。”
“我现在,只想好好守着阿纯。别的贵女玩什么,穿什么,我都要给阿纯找过来;来日她出嫁,看上了谁,我就是抢,也要把那人抢过来。”
宋明意还偎在他怀中熟睡,他趁机偷偷刮了刮妹妹鼻尖,闷笑道:
“凤岐,你不知道,阿纯对其他世家子弟避之唯恐不及,生怕传出什么流言蜚语来。也不知她心里喜欢什么样的。”
他本随口调笑,谁知,林凤岐沉吟片刻:“大概,喜欢有才学的吧。”
宋凌霄:?
他缓缓转过头,审视着林凤岐,磨了磨牙根:“你是怎么知道的?”
自然是亲眼看见的。
林凤岐并未多提邀功,只是一笑:“前些日子科举放榜,宋姑娘也前去旁观了。”
宋凌霄大喜道:“喜欢寒门进士也好!最好对方家世低些,好教宋家拿捏着,看他敢不敢欺负我们明意!”
林凤岐神色一怔,似乎没想到话题能拐到这里来,清咳道:
“时逢放榜,家家户户无不想来看个热闹,宋姑娘年幼,一时兴起,也未可知。
你……已经开始考虑她的婚事了么?”
宋凌霄道:“阿纯今年才十五,回家还没几年,我哪里舍得把她嫁出去?我跟伯父商量好了,再留她三年,等到三年后正好下一届科举,那时榜下捉人也不迟,哈哈!”
话虽如此,可是说到妹妹终身大事,宋凌霄忍不住将怀抱又收紧了几分,好像生怕有人来抢一般。
林凤岐闻言,也不免微微一笑。
他年少时,既然说过护宋明意周全的话,那必然是决意将她也当做妹妹看顾的。
那时,他只是感念宋凌霄对妹妹的爱护之情。
后来宋府初见,再到一月前的花灯之夜,林凤岐隐约感到,宋明意并不是凌霄口中那个一味冷淡、不问世事的模样。
林凤岐垂眸望去,只见宋明意依偎在狐裘中,雪团般窝在兄长怀里,睡得正熟。
江风忽起,吹乱少女额发。宋凌霄低下头,像小时候那样,轻轻亲了亲宋明意的发间。
他正伤感不舍,忽听一阵清脆响声,紧接着,一个身影忽然起身。
林凤岐扶起不慎打落的酒杯,衣袍上也染了些琼浆深色,形容颇有一丝狼狈,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