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凄凄,如同下在人的心里。

    杜孟秋失了魂一样的坐在车里,马车已经行得很慢了,但他却仍淡淡开口吩咐道:“再行慢些。”

    外头的驾车的仆从听了,忐忑开口道:“少爷,老爷还在家中等您。”

    身上依旧是湿漉漉一片,狼狈不堪,但杜孟秋听见这句话,罕见的露出冷笑来:“等我做什么?等我回去受死吗?”

    素日里温文尔雅好相与的少爷突然冷冰冰说出这样一句话,到底是叫外头的仆从胆战心惊,他只默默控制好了马车的速度,再不敢发问。

    杜孟秋靠在车厢上,缓缓闭上眼睛,只觉得浑身冰冷,内心疲惫,手中的拳紧紧握着,却又好似什么也没有握到。

    他身在此间,却忽然不知此生为何,所言所行为何,脚下是一片虚空,身后是一片幻梦。

    不知多久,总觉得很快,马车便缓缓停在了丞相府门前。

    他睁开眼,兀自发呆,心中对那一方天地充满了厌恶,对那一个人也是无尽的憎恨。

    仆从见自家少爷不曾下车,站在外头请了几声,却也不见回复,方掀开帘子探着头朝里望去。

    却叫眼前这一幕吓了一跳。

    杜孟秋面色苍白如纸,额上的碎发往下一滴一滴滴着水珠,两只眼睛滴溜圆,直勾勾的望着他,却并无任何光彩。

    这一副没有生气的模样,让他恍惚间以为见了鬼了,不由得被吓得哆嗦一阵。

    “知道了。”

    听见杜孟秋开口言语,那仆从才舒了一口气,便看着这一副行尸走肉慢慢离自己越来越近,吓得他又赶紧往后退了几步。

    杜孟秋下了马车往府里走去,便看见管家从里头迎面走来。

    管家看见他这一副样子,连忙拽住了他,语气表情皆十分急切:“少爷您可回来了,万不能去见相爷,他这会儿知道了您擅自离府,恐要责难您。”

    说着又拉着他的胳膊让他去沐浴换衣。

    “他现在还有谁不敢动?”

    杜孟秋面若冰霜,冷不丁用力甩开管家的手,在他的注视下面不改色地往里走去。

    是时,杜允正背着手站在大厅里,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便回头望去,看见是杜孟秋,一张脸都耷拉了下来。

    “你还敢回来?”

    “为何不敢?”

    杜孟秋这一句回得硬气,却又不曾给他一丝眼神,说罢又遵着礼法朝他行了礼,落在一旁的下人眼里,当真是有些别扭怪异。

    “来人,将他拉到刑凳上!”

    杜允看见他那一副做派,不由得被气得嘴角抽搐,顿了顿又道:“杖五十。”

    他虽如此发号施令,但下人们哪里见过他父子二人出现过这样的局面?只一时间愣在原地,疑心听错。

    杜孟秋闻此言语,思及他所作所为,忽而更加愤怒。

    于是高声道:“本官乃朝廷命官,圣旨指派本官前往北地,更何况刑不上大夫。如此一番是圣旨,一番是礼法,丞相是皆要罔顾吗?”

    杜允看着他因怒气而微微抖动的脸,思绪也不由得叫他的言语震得空白一瞬。

    “我竟不知,你竟也有这样一张三尺喙?重阳夜未叫你上去解围,倒真屈了你了,今日不还是淋了一身绝情雨?你真以为前往北地是什么好事?你太天真了!”

    素日里杜孟秋利益周全,不曾这样顶撞过杜允,是以,他从不知晓杜孟秋这样温顺的人,亦会在被威胁之时,显露爪牙。

    杜孟秋闻见他的言语只觉得胸内一阵刺痛,却忽然平静:“你是我的父亲,也是本朝的丞相。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何……”

    他声音忽然变低,“为何要叛国。”

    大厅外忽然吹起了风,将那烟雾般的细雨吹进来,飘在杜允面上,如同软刺,他登时左右摇晃了两下,这一句话着实叫他头脑嗡嗡。

    他忙撑着一旁的座椅站稳,嘴唇哆嗦问道:“你还听见了什么?”

    杜孟秋未曾言语,径直跪在了厅外的台阶上,雨水顺着他的发冠往下流淌,流进他的一双眼中,模糊了视线。

    他只觉得天地昏暗旋转,四周皆狰狞不复从前,尤其是眼前这一个人。

    他闭上了眼睛,回忆起了半月之前。

    那时杜孟秋原在与杜允商讨北去之事,中途却忽然有一个一身黑衣,面戴银色连环纹面具的人到来,杜允连忙叫杜孟秋退下,先与他商讨起了事情。

    循规蹈矩的杜孟秋原本就要离开,却忽而想到即将北上,不能时时前往祠堂跪拜母亲,于是鬼使神差折返回去问这件事。

    却在窗外听见他们的密谋,便要慌乱逃走,不知晓叫谁一棒子打晕。

    杜孟秋恍惚间以为是梦,但再醒来时身处柴房,才知晓是真的,登时如坠冰窟。

    他不由得冷静下来,来回仔细盘查,思索着二人所言,方觉察出一个大局。

    其实,相比于他的谋逆之心,杜孟秋更厌恶的,是他要利用白商。

    他自知身处京城和朝堂,便是身处罪恶渊薮,许多事情他都无能为力。

    于是什么也不求,什么也不管,他只想要所爱平安。

    想到此处,杜孟秋不由得落泪,那是他自幼喜欢的人,是他奈何明月照沟渠也要应下婚事的人。

    他心知她不受宠爱,本以为自己是丞相之子,又在朝中做官,便可以护她。却不曾想,自己的生身父亲先将弩箭对准了她。

    杜允见他面上滑落的泪珠,心中更是嫌恶,咬牙道:“你全都听见了?”

    “是。”杜孟秋缓缓睁眼,一双深邃大眼之中全是眼泪,即便背光,却也在其中映照出了杜允的身影。

    杜允叫他的目光刺痛,两道皱纹从鼻子两侧蔓延到嘴角,看着愤怒至极,但却不再言语,只是将袖子狠狠的甩开。

    “父亲能收手吗?”

    杜孟秋的悲声传到他耳中,他却侧过了身去不再看他。

    他现下自觉有愧,却无可奈何,半晌答道:“绝无可能。”

    绝无可能,杜孟秋念着这四个字,只知道,就算白商对他有情义,他与白商也再无可能。

    于是含泪跪拜,俯在地上哽咽道:“孩儿不孝,今一去北地,不知何时能回,望父亲珍重,生无音,死无信,再不相关。”

    “你!”

    杜允被气得捂着胸口,难以置信地望着他,半晌吐出一口鲜血,口齿含糊不清道:“你可知眼下的局势?若你去了北地……”

    “便回不来了。”杜孟秋打断他,缓缓起身,“我知晓,就是不愿回来了。”

    京中很快会变天,死在哪里不是死?他是文官,原无威胁,却被如此对待,究竟为何他也能猜到。

    只有一事,他还挂念的。

    “让我再去祭拜祭拜母亲吧。”

    杜允没有回应,他便自顾自去了。

    世家大族的故事落在平民百姓耳里,便成奇闻轶事。落在平民百姓嘴里,便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丞相公子的身世,饶是忙于生计的百姓听了,也要嗟叹几声,再道几句闲话。

    “虽是出身富贵,却自幼如此当真可怜。”

    “自幼为哀子,怕不是他爹干了什么上天害理的事,报应到了?”

    不过如是。

    正如百姓所知晓的,杜孟秋自幼便丧了母亲,父亲身为丞相,时常上朝做事,并无时间陪伴他。

    幼时,他坐在门槛上,看着同龄人骑在父亲的肩膀上,便缠着家丁也那样托着自己,就好似父亲在家中陪伴他一样。

    再大些便读书识字,因白帝召集世家大族之子作陪读,他便跟着入了宫,由此与白商见过几面,却情根深种了。

    幸好在读书写字弹琴上算得上有些灵气,便在京中有些名气,不至沦落为无名之辈,又在朝中当了官。

    祠堂烛火昏昏,他将这些一一在母亲灵位面前诉说,心知并无人会听到,但为自己作最后的剖白,为素未谋面的母亲作叙述。

    如此,方整理仪容和行囊,驱车离开京城。

    京城和皇宫,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大到可以轻易困住一个人,小到可以如此轻易离去,除了公主府那一位,便再没有任何留恋。

    车厢内,杜孟秋眉眼之间尽显疲惫,开口道:“行快些吧。”

    *

    杜太史令出发前往北地,白帝不日也获得了消息,却并无任何喜悦,反是一阵失望。

    是时正处在延福宫中,钰妃轻巧问道:“陛下缘何不开心?”

    白帝反问:“若是你的两个孩子前往北地,便再也回不来了,你作何反应?”

    “臣妾……”她话说至一半,便不再言语。

    白帝只当她是惶恐,续道:“大抵是该伤心难过,最起码也要求一求朕收回成命。但杜相却并没有,为了这一盘棋,连自己的儿子都舍弃了,当真是虎狼。”

    钰妃心中暗自嘲讽一笑,一双眼眸看着他的面容。

    他五十又八,满面皱纹,满头白发,表情甚是嫌恶,却不知自己与丞相并无不同,只是一个是君,一个是臣罢了。

    一个真实地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一个虚伪地利用着自己的孩子,当真说不出是谁更恶毒一点。

    尽管,她亦知晓,自己以如此眼光看待他的时候,也一同将自己看待了。

    秋天里的阴雨连绵,方下到此日才慢慢停歇,朝中所流行的传言,也都在天威的作用下逐渐消失了。

章节目录

瑟瑟长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十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钵并收藏瑟瑟长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