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亦有乍暖之时,一场雨下过之后,便是一连串的晴天,烈日当空,恍惚之间以为仍在仲夏。
然京中秋日如此,实在算得上是奇怪,白帝深夜请巫师高僧占卜问道,却是吉象,便也放下心来。
定州又起战事,群臣慌乱,而远州的战况尚未传来,便先传来了李氏父子的死讯,白帝大惊,召集百官,廷议商讨此事,无法压抑内心悲痛,几欲晕厥。
“陛下龙体日益衰老,望陛下早立国储!”
这一言不知从谁人口中传出,顿时如水入热油,溅起一阵喧哗,众臣纷纷开口道:“请陛下早立国储。”
白帝见状称病退朝,便也将臣子们的呼声一并回绝。
李世安和李陵死了,这件事情传遍了上京,白帝下令彻查,查出的却不过是敌寇半道截杀这样的结论,实在是潦草。
但无论如何,这样的结果足以了却这件事,百官信了,世人信了,能堵住悠悠众口就够了。
廷议才方结束,白商便知晓了此事。探子来报,素萍已经惊呆在一旁,却看身旁的这位公主,可谓是面不改色,似乎早有预料。
白商坐在秋千上,听探子回禀完了整件事,只是挥挥手叫那探子下去,随即扫了扫衣裳上的落花。
一场秋雨过后,桂花更加香了,但也更易落。细想一番,人也如此,总是最灿烂的时候最脆弱。
白商亦常感叹自己,或飘若浮萍,或如不系之舟。李氏父子又何尝不是?手握灵军兵权,是何等威风荣耀,但性命却叫别人掌控……
想来,此次李世安带李陵远上,应当是想要让他接手的,只是可惜了——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皆有人暗中为他们的性命标了价。
素萍忽而想起之前她曾说凌衍意在兵权,又思及现下,只觉背上出了一层冷汗,忽然张口道:“殿下!莫不是小国舅所为?”
凌衍?真的会是他吗?
白商脑中忽而想起初见他与李如鸢时,那样的情景谁能想到他们后来结为夫妻,谁见了他们这对少年夫妇不说一句佳偶天成?
李如鸢如今有孕,凌衍关心爱重她,一举一动,一个眼色一个表情泄露出的皆是爱意,难道真是他所为?原本着一切的缘由只消她勾勾手指,动动嘴皮子,便可以查清。
却不知为何,她有些不愿了。
*
乾州之地,秋色愈浓,河水稍减,岸边柳树枯黄的叶子大抷大抷的堆进河里,已是初见萧瑟。
顾棠这几日睡不好觉,许是入了秋,他与夫人初见又是在秋天,便日日思她,夜夜梦她,很不好受。
于是提笔写字,写得满桌皆是,“玉瑾”二字。
“顾棠,来喝酒。”
齐樊手里拎着两坛酒阔步走了进来,见他正在写字,将他方写好的字往旁边摞了一摞,将酒坛放了上去。又从身后的博古架上寻了两个海碗,随即一人倒了一碗。
“月下白?”
顾棠将笔放在笔山上,端起碗却不入口,先细细闻了闻。
齐樊一口下去,海碗就已经见底了,嘿嘿一笑道:“还是你见识广!这月下白是乾州城独有,初秋方能喝到,且无需放得陈了,便是新的也自带一股梅香。”
这倒是,顾棠初入口便觉梅香盈满了口鼻,这酒不辣不急,入口温柔,喝到胃里却叫人觉得神清气爽,烦恼全消,心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说得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了。
饮罢方道:“许久未曾喝到了,你小子算是有心。”
齐樊给他满上,不耐烦道:“什么有心没心的,军营里的汉子,谁像你一样扯这个?我就是看你烦闷,给你解解馋。”
说罢,忽而用胳膊撞了他一下,笑着问道:“是不是又想嫂子了?”
顾棠手里的酒差点没端稳,忽然觉得口中无味,一口气饮下了这一大碗,便听见齐樊“哎”了几声道:“这酒也不是这么喝的呀,这样喝得多少够你喝的,得细品懂吗?”
两人喝酒之际,看见帐外一人来回走动,便把他喊住,进来一看原是沈瑞叶。
沈瑞叶已然收拾好了东西,随时准备往上京去,便来此上报。
沈瑞叶方一掀帘子进帐,便叫齐樊傻眼愣在原地,原先他便觉得眼熟,眼下见他神采奕奕,意气风发,脸面眉眼皆是红润喜色,不由觉得更是眼熟。
顾棠见此忽而一怔,半晌握紧了手指,陡然间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问齐樊道:“你为何一直看他?”
“不知为何,仿佛很久之前便在何处见过,像是故人一般。”齐樊仍望着沈瑞叶,疑惑道。
“是了,你可知他是谁?”
是谁?他不是沈树还能是谁?齐樊呆道:“实在不知。”
顾棠望着二人,心中不知是忧愁还是痛快,也许皆参半,轻声开口道:“这是沈大将军的遗孤,沈瑞叶。”
齐樊瞪大了眼睛,眉头紧皱,霎时间如同气急攻心,自觉胸中郁结了一口气,想要言语,却无法出声。
兀自捂着胸口弯腰平静半晌,方立起身,张口却只听见一声颤抖,“你当真是……”
沈瑞叶回道:“末将正是。”
齐樊忽而长呼一口气,心胸顺畅,两眼发热,却是泪涌了上来。他看着眼前人,一时之间无语凝噎,良久方叹道:“怪不得觉得哪里眼熟,原是眉眼之间有些像。”
往日里他跟随沈大将军,有幸见过沈氏小公子,后来沈府出了祸端,九族抄斩,杀的杀,发卖的发卖。如今看见他站在自己眼前,内心涌上一股悲痛,眼里的泪瞬间落了下来。
顾棠见状,拎起酒坛一面转身往帐外走,一面消遣他道:“军营里的汉子,有几个像你这样哭的?”
他走出帐外,却觉得格外怅然,原来人世间所有的执念,皆可为言语左右。沈瑞叶几句话告诉他玉瑾死去的真相。他几句话告诉齐樊,沈瑞叶是沈氏后人。
也正是在方才的几句话之间,他便已经坚定了报仇之心。
他坐在帐外喝了半晌酒,仍是醉不了。便看见沈瑞叶和齐樊相继出来,于是站起来拍了拍他二人的肩膀,忽而嘱咐道:“从头到尾,所有的事情,务必瞒着顾棣。”
沈瑞叶和齐樊了然点头,知晓他的顾虑。
顾棠心中更是悲切,忽而想到顾棣那日说的,“说不定我上了战场,还能为自己谋一条出路,若是再等等,只怕难了。”
他是对的,他看的要比自己透彻多了。
只是如今,却只能瞒着他。
三人站在帐外一时间久立无言,却看见顾棣正好迎着他们走过来,笑哈哈道:“哥哥,沈大哥,齐副将,你们三个怎么好像约好了一般?”
知晓齐樊不善言辞,又知晓顾棠当下心情复杂,沈瑞叶率先开口道:“明日我要前往上京去了,将军方才有事嘱咐我呢。”
“这么快?是陛下召的么?”
“正是了。”
顾棣闻言一笑,甚是没心没肺,“是好事!日后沈大哥升了官,我可在军营中有了两处东风可借了。”
沈瑞叶望了望天色,估摸着时辰,似乎不早了,还有一些事情尚未交代给属下,于是对他们道:“副将与我还有一些事体尚未处理,先行离开了。”
说罢,恍若看不见齐樊惊讶的面色,便硬拽着他的肩膀,二人一同离去。
一道秋日阴风吹过,顾棣只觉浑身都凉了一分,可太阳分明还在照着。
日光下,顾棠斟了一碗酒递给他,道:“你不走吗?”
顾棣笑着接过,道:“我便是专门来找你的。”
他的笑容天真而不喑世事,仿若已经扮演好了“不知情者”一角,于顾棠而言,当真刺痛。
顾棣饮完一口酒,将碗放在一旁的大石上,叉着腰望着远处的烽火烟云,问道:“哥哥,战事何时能平?”
顾棠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望见被烽火熏黄的天幕,喟然道:“我尚且不知。”
顾棣又问:“哥哥今年年岁几许?”
“再过两年方至不惑。”
顾棣笑道:“那哥哥还有些年头守在乾州呢,大嫂从前便是乾州人,哥哥和我都很喜欢乾州,不如等战事停歇,我们在这里定居?乾州温暖,哪怕冬天都不会下几场雪,多好呀。”
是呀,多好呀,顾棠心道,旋即看见他笑得肩膀一抖一抖,当真是很喜欢这个地方了,于是双眼含泪,接话道:“好,就依你。”
这一时,顾棠胸中五味杂陈、翻涌,直至鼻尖变成了一股酸涩,可他忽而想到方才消遣齐樊的话语,硬生生胸中不平压了下去,丝毫不曾外泄。
他的妻子玉瑾,生于乾州,死于乾州。他早有死后葬在乾州的想法,甚至若不是彼时顾棣年幼,他当真想就那样去了……而如今,得知了那样的真相,又怎能放心去了?到了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她?如何交代?
他闭上眼,心中的想法更加的坚决,而那也是唯一的法门,他只有跟随韵王,才能使天下黎庶不受战争之苦,才能为九泉之下的发妻报仇。
如此思想罢,他睁开眼,看向青天白日下的顾棣。
棣儿啊,若你有朝一日知晓这些,万望不要责怪兄长。这不忠不义之人,只能让为兄来当。
然京中秋日如此,实在算得上是奇怪,白帝深夜请巫师高僧占卜问道,却是吉象,便也放下心来。
定州又起战事,群臣慌乱,而远州的战况尚未传来,便先传来了李氏父子的死讯,白帝大惊,召集百官,廷议商讨此事,无法压抑内心悲痛,几欲晕厥。
“陛下龙体日益衰老,望陛下早立国储!”
这一言不知从谁人口中传出,顿时如水入热油,溅起一阵喧哗,众臣纷纷开口道:“请陛下早立国储。”
白帝见状称病退朝,便也将臣子们的呼声一并回绝。
李世安和李陵死了,这件事情传遍了上京,白帝下令彻查,查出的却不过是敌寇半道截杀这样的结论,实在是潦草。
但无论如何,这样的结果足以了却这件事,百官信了,世人信了,能堵住悠悠众口就够了。
廷议才方结束,白商便知晓了此事。探子来报,素萍已经惊呆在一旁,却看身旁的这位公主,可谓是面不改色,似乎早有预料。
白商坐在秋千上,听探子回禀完了整件事,只是挥挥手叫那探子下去,随即扫了扫衣裳上的落花。
一场秋雨过后,桂花更加香了,但也更易落。细想一番,人也如此,总是最灿烂的时候最脆弱。
白商亦常感叹自己,或飘若浮萍,或如不系之舟。李氏父子又何尝不是?手握灵军兵权,是何等威风荣耀,但性命却叫别人掌控……
想来,此次李世安带李陵远上,应当是想要让他接手的,只是可惜了——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皆有人暗中为他们的性命标了价。
素萍忽而想起之前她曾说凌衍意在兵权,又思及现下,只觉背上出了一层冷汗,忽然张口道:“殿下!莫不是小国舅所为?”
凌衍?真的会是他吗?
白商脑中忽而想起初见他与李如鸢时,那样的情景谁能想到他们后来结为夫妻,谁见了他们这对少年夫妇不说一句佳偶天成?
李如鸢如今有孕,凌衍关心爱重她,一举一动,一个眼色一个表情泄露出的皆是爱意,难道真是他所为?原本着一切的缘由只消她勾勾手指,动动嘴皮子,便可以查清。
却不知为何,她有些不愿了。
*
乾州之地,秋色愈浓,河水稍减,岸边柳树枯黄的叶子大抷大抷的堆进河里,已是初见萧瑟。
顾棠这几日睡不好觉,许是入了秋,他与夫人初见又是在秋天,便日日思她,夜夜梦她,很不好受。
于是提笔写字,写得满桌皆是,“玉瑾”二字。
“顾棠,来喝酒。”
齐樊手里拎着两坛酒阔步走了进来,见他正在写字,将他方写好的字往旁边摞了一摞,将酒坛放了上去。又从身后的博古架上寻了两个海碗,随即一人倒了一碗。
“月下白?”
顾棠将笔放在笔山上,端起碗却不入口,先细细闻了闻。
齐樊一口下去,海碗就已经见底了,嘿嘿一笑道:“还是你见识广!这月下白是乾州城独有,初秋方能喝到,且无需放得陈了,便是新的也自带一股梅香。”
这倒是,顾棠初入口便觉梅香盈满了口鼻,这酒不辣不急,入口温柔,喝到胃里却叫人觉得神清气爽,烦恼全消,心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说得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了。
饮罢方道:“许久未曾喝到了,你小子算是有心。”
齐樊给他满上,不耐烦道:“什么有心没心的,军营里的汉子,谁像你一样扯这个?我就是看你烦闷,给你解解馋。”
说罢,忽而用胳膊撞了他一下,笑着问道:“是不是又想嫂子了?”
顾棠手里的酒差点没端稳,忽然觉得口中无味,一口气饮下了这一大碗,便听见齐樊“哎”了几声道:“这酒也不是这么喝的呀,这样喝得多少够你喝的,得细品懂吗?”
两人喝酒之际,看见帐外一人来回走动,便把他喊住,进来一看原是沈瑞叶。
沈瑞叶已然收拾好了东西,随时准备往上京去,便来此上报。
沈瑞叶方一掀帘子进帐,便叫齐樊傻眼愣在原地,原先他便觉得眼熟,眼下见他神采奕奕,意气风发,脸面眉眼皆是红润喜色,不由觉得更是眼熟。
顾棠见此忽而一怔,半晌握紧了手指,陡然间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问齐樊道:“你为何一直看他?”
“不知为何,仿佛很久之前便在何处见过,像是故人一般。”齐樊仍望着沈瑞叶,疑惑道。
“是了,你可知他是谁?”
是谁?他不是沈树还能是谁?齐樊呆道:“实在不知。”
顾棠望着二人,心中不知是忧愁还是痛快,也许皆参半,轻声开口道:“这是沈大将军的遗孤,沈瑞叶。”
齐樊瞪大了眼睛,眉头紧皱,霎时间如同气急攻心,自觉胸中郁结了一口气,想要言语,却无法出声。
兀自捂着胸口弯腰平静半晌,方立起身,张口却只听见一声颤抖,“你当真是……”
沈瑞叶回道:“末将正是。”
齐樊忽而长呼一口气,心胸顺畅,两眼发热,却是泪涌了上来。他看着眼前人,一时之间无语凝噎,良久方叹道:“怪不得觉得哪里眼熟,原是眉眼之间有些像。”
往日里他跟随沈大将军,有幸见过沈氏小公子,后来沈府出了祸端,九族抄斩,杀的杀,发卖的发卖。如今看见他站在自己眼前,内心涌上一股悲痛,眼里的泪瞬间落了下来。
顾棠见状,拎起酒坛一面转身往帐外走,一面消遣他道:“军营里的汉子,有几个像你这样哭的?”
他走出帐外,却觉得格外怅然,原来人世间所有的执念,皆可为言语左右。沈瑞叶几句话告诉他玉瑾死去的真相。他几句话告诉齐樊,沈瑞叶是沈氏后人。
也正是在方才的几句话之间,他便已经坚定了报仇之心。
他坐在帐外喝了半晌酒,仍是醉不了。便看见沈瑞叶和齐樊相继出来,于是站起来拍了拍他二人的肩膀,忽而嘱咐道:“从头到尾,所有的事情,务必瞒着顾棣。”
沈瑞叶和齐樊了然点头,知晓他的顾虑。
顾棠心中更是悲切,忽而想到顾棣那日说的,“说不定我上了战场,还能为自己谋一条出路,若是再等等,只怕难了。”
他是对的,他看的要比自己透彻多了。
只是如今,却只能瞒着他。
三人站在帐外一时间久立无言,却看见顾棣正好迎着他们走过来,笑哈哈道:“哥哥,沈大哥,齐副将,你们三个怎么好像约好了一般?”
知晓齐樊不善言辞,又知晓顾棠当下心情复杂,沈瑞叶率先开口道:“明日我要前往上京去了,将军方才有事嘱咐我呢。”
“这么快?是陛下召的么?”
“正是了。”
顾棣闻言一笑,甚是没心没肺,“是好事!日后沈大哥升了官,我可在军营中有了两处东风可借了。”
沈瑞叶望了望天色,估摸着时辰,似乎不早了,还有一些事情尚未交代给属下,于是对他们道:“副将与我还有一些事体尚未处理,先行离开了。”
说罢,恍若看不见齐樊惊讶的面色,便硬拽着他的肩膀,二人一同离去。
一道秋日阴风吹过,顾棣只觉浑身都凉了一分,可太阳分明还在照着。
日光下,顾棠斟了一碗酒递给他,道:“你不走吗?”
顾棣笑着接过,道:“我便是专门来找你的。”
他的笑容天真而不喑世事,仿若已经扮演好了“不知情者”一角,于顾棠而言,当真刺痛。
顾棣饮完一口酒,将碗放在一旁的大石上,叉着腰望着远处的烽火烟云,问道:“哥哥,战事何时能平?”
顾棠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望见被烽火熏黄的天幕,喟然道:“我尚且不知。”
顾棣又问:“哥哥今年年岁几许?”
“再过两年方至不惑。”
顾棣笑道:“那哥哥还有些年头守在乾州呢,大嫂从前便是乾州人,哥哥和我都很喜欢乾州,不如等战事停歇,我们在这里定居?乾州温暖,哪怕冬天都不会下几场雪,多好呀。”
是呀,多好呀,顾棠心道,旋即看见他笑得肩膀一抖一抖,当真是很喜欢这个地方了,于是双眼含泪,接话道:“好,就依你。”
这一时,顾棠胸中五味杂陈、翻涌,直至鼻尖变成了一股酸涩,可他忽而想到方才消遣齐樊的话语,硬生生胸中不平压了下去,丝毫不曾外泄。
他的妻子玉瑾,生于乾州,死于乾州。他早有死后葬在乾州的想法,甚至若不是彼时顾棣年幼,他当真想就那样去了……而如今,得知了那样的真相,又怎能放心去了?到了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她?如何交代?
他闭上眼,心中的想法更加的坚决,而那也是唯一的法门,他只有跟随韵王,才能使天下黎庶不受战争之苦,才能为九泉之下的发妻报仇。
如此思想罢,他睁开眼,看向青天白日下的顾棣。
棣儿啊,若你有朝一日知晓这些,万望不要责怪兄长。这不忠不义之人,只能让为兄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