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十月,相比乾州的初秋,定州已然有了初冬的寒意,红枫也早已落尽,大地之上一片通红,宛若血河。
炎国已然求和,如今身在定州,除了每日练兵,白昭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站在城墙之上远眺。
因为如此,方有天下皆在我手,不必再顾左右之感。
沈竹方结束了军事商讨,便径直来到城墙之上,果然见他伫立此处,双手撑在城墙之上,
非是战时,白昭卸掉了甲胄,风萧瑟地从背后吹来,单薄的衣裳布料便紧紧贴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背脊的轮廓。
忽而,白昭感到背后一阵温暖,却是沈竹将他的披风披到自己身上,不由得摇摇头笑了笑,道:“本王也算常年征战,在军师眼里便是如此单薄?”
沈竹不答,看着天边的渺茫云烟,反问道:“殿下在此处看些什么?”
面前寒山如黛,几缕云雾飘渺。
站在此处,可将远处乌山尽收眼底,未尝不是一种壮阔。白昭将眼前之景看尽,轻声回道:“在看某人统治下的大好河山。河山仍在眼前,但百姓伤亡,令人难过。”
难过二字,从眼前这个忍泪吞血的人口中说出,沈竹不免一怔。
转而回道:“殿下莫要自苦,并非是您的错。”
白昭自嘲一般笑道:“心知此番为何,却投鼠忌器,左右为难而不敢行。使天下之人平白遭受如此劫难,非我之错?”
沈竹闻言不语,又听他道:“军师惯会骗人的。”
是了,沈竹心道。随后张口问道:“殿下可知,如今的白帝是如何当上的皇帝?”
白昭忽而侧目望他,“如何?”
“当今的白帝实在算不上聪明,更可以说是笨蛋一个。但他为何能当上皇帝呢?”
沈竹望着他,说到此处卖了一个关子。
白昭听着,没有恼怒也没有不耐烦,只顺着他的话问道:“为何?”
沈竹方开口说道:“因为他心够狠。”
瑟瑟秋风甚是寒凉,披风之下,白昭抚在城墙上的手指陡然握紧。
“确实如此。”
那是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往了,白昭不曾知晓,需要依靠他这个久处炎国的人来解答,亦属正常。
沈竹缓缓开口,“白帝尚为王爷之时,先皇便起兵向炎国,两国打得不可开胶之际,炎国的一个附属国奇戎小国为了自保,将部落的公主送来大宁和亲,奇戎公主嫁给了当时白帝,为其出谋划策夺得皇位只为保全国家,然而白帝一朝登基却举兵歼灭奇戎,不仅如此还将奇戎疆土拱手让给炎国。那奇戎公主为他诞下两位皇嗣,他却丝毫不顾情分,可算心狠?”
白昭原本只是随意听听,却不由得凛然一惊,方要张口开问,便听见他道:“那位奇戎公主,正是殿下的生母,钰妃娘娘。”
白昭闻言,闭上双目,思绪混乱如麻不知该作何想,双拳紧握而颤抖,凄声问道:“你是如何知晓?”
“遍观群书,拜师所得。”
白昭看他,随后作揖道:“我拜军师为师,望军师教我。”
沈竹忙上前一步,轻轻托了一把他的手,道:“属下曾经说过,日后的生死名声全交由殿下。”顿了顿,“属下对殿下倾囊相授,殿下也应对属下坦诚相待才是。”
“我自以为与军师已经知无不言。”
“殿下不曾告诉属下,为何偏要登上皇位。”
白昭手指摩挲着城墙上的砖缝,随意笑道:“军师可万不要以此言语来污蔑本王。”
沈竹一怔,随即也笑了,“我以为殿下算遍天下,做了这些谋划,是为了当皇帝,难道竟让我猜错了?”
白昭不知作何言语,不知如何回答。他内心已然复杂到了极点,似有一个小小的他在不停地诘问自己,“你当真是要当皇帝吗?”
如此反复诘问,反复回答,这番纠结切割,他终于明白自己的最初,只是想要报复。
“最初只是想要报复。”
如此简单而已。
沈竹轻叹一声,问道:“当真如此简单。”
“万事万物的开端皆是如此简单轻易,而慢慢发展便会沾染各种因果。依你看,若我起兵,能有几分胜算,若胜了,又该不该当这个皇帝?”
白昭望着他,沈竹看着眼前人的一双凤目,此刻如无尘之明镜台,不由得往后侧身一步,作揖道:“非是属下灭自己威风,而是大宁如今势力割据,朝堂之上您与丞相各据半边天。兵权之上,亦是四分五裂,若能合在一块倒是好,如不能,则……要从长计议。”
白昭闻言,只觉句句属实,于是点点头,转身将披风脱下,交付在他手里。
那披风已经叫他捂热,此刻沈竹只觉得手上格外的温暖,便也转身紧跟着他的步伐,下了城楼。
方走至城墙根,便见一小兵奔跑至此,形容急促,跪地奉呈,道:“殿下,远州出事了。”
白昭接过他的呈递,让他退下,方看罢,不由得一惊,旋即对沈竹道:“若是能合到一块,能有几分胜算?”
沈竹不知发生了何事,却也如实相告,道:“八成。”
白昭一笑,继续往前走,半晌方叹道:“远州骠骑将军,死在路上了。还有他的儿子也没了。”
沈竹闻言顿步,问道:“那他手中灵军……如何为殿下所用?”
“尚且不知,但何人会接手灵军,我已可以想到。”
二人说着,已然走至军帐之中,沈竹为他倾倒了一杯热茶,又听他道:“沈瑞叶几日前送信来此,他也要入京了。”
“殿下……”
“如今炎国已然求和,且要送女前来和亲。如此情况,陛下必然会借机召我回去,且等着吧。”
沈竹立在一侧微微一笑,不曾言语。却又听白昭问:“关于奇戎之事,军师可知晓更多?本王有一时不解多时,望军师解答。”
“愿闻其详。”
*
深秋之后,即便是晴日,也再不复从前温暖。
白帝畏寒,玉清宫中便早早的烧起了地龙。他方批罢了折子,坐在椅子上歇息,便见一位穿着与一旁太监不同的男子叫李明迎进来,他方站了起来,将李明及一旁侍立在侧的宫人屏退出去。
见那男子礼毕,白帝方发问道:“他可到了北地了?”
那男子应声回道:“到了。”白帝便又问道:“都办妥了?”
“办妥了。”
说罢呈上一块手帕,上头满是鲜血。又道:“臣又将他埋进雪里,这时候的北地宛如冰窖,就算是活的也能冻死。”
白帝闻言方放下心来,一时间眉目舒展,四肢便都懒洋洋的,又写了什么交予他,方催促着他下去,自己便进了后头的内室,躺在榻上小憩。
那男子退出玉清宫,旋即依照嘱托,找来信使将书信快马加鞭送至定州,便也出了宫去。
不多时皇帝起身,便听见外头李明道:“二位大人暂且等一等,陛下此时正在休憩。”
便出声问道:“可是杜相与国舅到了?”
李明一听他醒了,方赔着笑,将两位不好惹的迎了进去。
杜允与凌衍皆为白帝所邀,杜允内心自是再清楚不过此行为何,但凌衍内心却格外忐忑,此前李氏父子意外身亡,有心之人便已经怀疑到了他的头上,现下为白帝所召,又不知是否因为此事。
二人一同行过礼,白帝方赐座,先是胡乱提了两嘴往日的旧事,皆是凌国公如何为国攘除奸凶,上阵杀敌。其儿子亦是如何有其之风范,其女儿是何等贤惠温柔,只可惜过世太早,亦未能诞下皇嗣。
说罢还要拭一拭眼角泪花,惹得二位臣子皆出声劝慰,白帝方又开口道:“幸好凌国公尚有一个儿子,是如此风范,亦可为国效力。”
凌衍闻言忙起身作揖道:“陛下谬赞了,臣朽木而已,若能为国效力,自是臣的荣幸。”
白帝又道:“论着备份,朕还要称你一声国舅,身为国舅亦有如此心胸,当知朕并非谬赞。”
凌衍闻言,不由得又将身子躬得更低,“臣不敢。”
“国舅莫要自谦,都是自家人,缘何生分?快坐吧。”
凌衍亦不推辞,直起身重新入座。目光掠过面前须髯皆花白的老者,不由得心中嫌恶,若非知晓春蒐那日李如鸢那一箭的真相,知晓眼前这个九五至尊故意置之不理,便真要叫他这一副慈眉善目所欺骗。
白帝见他坦然入座,便不由得在心中讥笑,口上却道:“上月你岳父和大舅哥叫敌寇在半路截杀,朕甚感悲痛,但更为灵军感到恐慌,军中不可一日无首,朕很看重你。”
凌衍回道:“臣亦感万分伤痛,食不下咽。至于灵军兵权,还望陛下三思,臣尚不知远州战况,如何担得起如此重任?”
白帝忽而笑道:“眼下炎国求和,远州战事已定。国舅应下,日后慢慢了解亦是可以的。若无国舅,朕当真不知要将远州交予谁,国舅算是李将军的半子,继承他的衣钵也是名正言顺。”
凌衍听着他的言语,不知为何胸中生起一股怒气,却无法表达,只面上更加严肃了起来,原本一张脸便生的凌厉,如此表情,便更是锋利如刀。
“国舅,宁国经此一战,已是伤了元气。听闻国舅方新婚不久,眷恋温情自是人之常情。但望国舅体恤陛下,接受天恩,舍小家为大家。”
杜相不发言还算好,如此一发言便是生生不给人留后路。凌衍闻言不禁腹诽,伤元气是如何伤的?定州两次换将而皇帝不肯归还兵权伤的!这老皇帝多多少少是有些咎由自取。
白帝自然不知晓他心中的诽谤,只见他面色沉重,半晌方听他道:“既如此,臣必舍命为国,望陛下放心。”
炎国已然求和,如今身在定州,除了每日练兵,白昭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站在城墙之上远眺。
因为如此,方有天下皆在我手,不必再顾左右之感。
沈竹方结束了军事商讨,便径直来到城墙之上,果然见他伫立此处,双手撑在城墙之上,
非是战时,白昭卸掉了甲胄,风萧瑟地从背后吹来,单薄的衣裳布料便紧紧贴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背脊的轮廓。
忽而,白昭感到背后一阵温暖,却是沈竹将他的披风披到自己身上,不由得摇摇头笑了笑,道:“本王也算常年征战,在军师眼里便是如此单薄?”
沈竹不答,看着天边的渺茫云烟,反问道:“殿下在此处看些什么?”
面前寒山如黛,几缕云雾飘渺。
站在此处,可将远处乌山尽收眼底,未尝不是一种壮阔。白昭将眼前之景看尽,轻声回道:“在看某人统治下的大好河山。河山仍在眼前,但百姓伤亡,令人难过。”
难过二字,从眼前这个忍泪吞血的人口中说出,沈竹不免一怔。
转而回道:“殿下莫要自苦,并非是您的错。”
白昭自嘲一般笑道:“心知此番为何,却投鼠忌器,左右为难而不敢行。使天下之人平白遭受如此劫难,非我之错?”
沈竹闻言不语,又听他道:“军师惯会骗人的。”
是了,沈竹心道。随后张口问道:“殿下可知,如今的白帝是如何当上的皇帝?”
白昭忽而侧目望他,“如何?”
“当今的白帝实在算不上聪明,更可以说是笨蛋一个。但他为何能当上皇帝呢?”
沈竹望着他,说到此处卖了一个关子。
白昭听着,没有恼怒也没有不耐烦,只顺着他的话问道:“为何?”
沈竹方开口说道:“因为他心够狠。”
瑟瑟秋风甚是寒凉,披风之下,白昭抚在城墙上的手指陡然握紧。
“确实如此。”
那是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往了,白昭不曾知晓,需要依靠他这个久处炎国的人来解答,亦属正常。
沈竹缓缓开口,“白帝尚为王爷之时,先皇便起兵向炎国,两国打得不可开胶之际,炎国的一个附属国奇戎小国为了自保,将部落的公主送来大宁和亲,奇戎公主嫁给了当时白帝,为其出谋划策夺得皇位只为保全国家,然而白帝一朝登基却举兵歼灭奇戎,不仅如此还将奇戎疆土拱手让给炎国。那奇戎公主为他诞下两位皇嗣,他却丝毫不顾情分,可算心狠?”
白昭原本只是随意听听,却不由得凛然一惊,方要张口开问,便听见他道:“那位奇戎公主,正是殿下的生母,钰妃娘娘。”
白昭闻言,闭上双目,思绪混乱如麻不知该作何想,双拳紧握而颤抖,凄声问道:“你是如何知晓?”
“遍观群书,拜师所得。”
白昭看他,随后作揖道:“我拜军师为师,望军师教我。”
沈竹忙上前一步,轻轻托了一把他的手,道:“属下曾经说过,日后的生死名声全交由殿下。”顿了顿,“属下对殿下倾囊相授,殿下也应对属下坦诚相待才是。”
“我自以为与军师已经知无不言。”
“殿下不曾告诉属下,为何偏要登上皇位。”
白昭手指摩挲着城墙上的砖缝,随意笑道:“军师可万不要以此言语来污蔑本王。”
沈竹一怔,随即也笑了,“我以为殿下算遍天下,做了这些谋划,是为了当皇帝,难道竟让我猜错了?”
白昭不知作何言语,不知如何回答。他内心已然复杂到了极点,似有一个小小的他在不停地诘问自己,“你当真是要当皇帝吗?”
如此反复诘问,反复回答,这番纠结切割,他终于明白自己的最初,只是想要报复。
“最初只是想要报复。”
如此简单而已。
沈竹轻叹一声,问道:“当真如此简单。”
“万事万物的开端皆是如此简单轻易,而慢慢发展便会沾染各种因果。依你看,若我起兵,能有几分胜算,若胜了,又该不该当这个皇帝?”
白昭望着他,沈竹看着眼前人的一双凤目,此刻如无尘之明镜台,不由得往后侧身一步,作揖道:“非是属下灭自己威风,而是大宁如今势力割据,朝堂之上您与丞相各据半边天。兵权之上,亦是四分五裂,若能合在一块倒是好,如不能,则……要从长计议。”
白昭闻言,只觉句句属实,于是点点头,转身将披风脱下,交付在他手里。
那披风已经叫他捂热,此刻沈竹只觉得手上格外的温暖,便也转身紧跟着他的步伐,下了城楼。
方走至城墙根,便见一小兵奔跑至此,形容急促,跪地奉呈,道:“殿下,远州出事了。”
白昭接过他的呈递,让他退下,方看罢,不由得一惊,旋即对沈竹道:“若是能合到一块,能有几分胜算?”
沈竹不知发生了何事,却也如实相告,道:“八成。”
白昭一笑,继续往前走,半晌方叹道:“远州骠骑将军,死在路上了。还有他的儿子也没了。”
沈竹闻言顿步,问道:“那他手中灵军……如何为殿下所用?”
“尚且不知,但何人会接手灵军,我已可以想到。”
二人说着,已然走至军帐之中,沈竹为他倾倒了一杯热茶,又听他道:“沈瑞叶几日前送信来此,他也要入京了。”
“殿下……”
“如今炎国已然求和,且要送女前来和亲。如此情况,陛下必然会借机召我回去,且等着吧。”
沈竹立在一侧微微一笑,不曾言语。却又听白昭问:“关于奇戎之事,军师可知晓更多?本王有一时不解多时,望军师解答。”
“愿闻其详。”
*
深秋之后,即便是晴日,也再不复从前温暖。
白帝畏寒,玉清宫中便早早的烧起了地龙。他方批罢了折子,坐在椅子上歇息,便见一位穿着与一旁太监不同的男子叫李明迎进来,他方站了起来,将李明及一旁侍立在侧的宫人屏退出去。
见那男子礼毕,白帝方发问道:“他可到了北地了?”
那男子应声回道:“到了。”白帝便又问道:“都办妥了?”
“办妥了。”
说罢呈上一块手帕,上头满是鲜血。又道:“臣又将他埋进雪里,这时候的北地宛如冰窖,就算是活的也能冻死。”
白帝闻言方放下心来,一时间眉目舒展,四肢便都懒洋洋的,又写了什么交予他,方催促着他下去,自己便进了后头的内室,躺在榻上小憩。
那男子退出玉清宫,旋即依照嘱托,找来信使将书信快马加鞭送至定州,便也出了宫去。
不多时皇帝起身,便听见外头李明道:“二位大人暂且等一等,陛下此时正在休憩。”
便出声问道:“可是杜相与国舅到了?”
李明一听他醒了,方赔着笑,将两位不好惹的迎了进去。
杜允与凌衍皆为白帝所邀,杜允内心自是再清楚不过此行为何,但凌衍内心却格外忐忑,此前李氏父子意外身亡,有心之人便已经怀疑到了他的头上,现下为白帝所召,又不知是否因为此事。
二人一同行过礼,白帝方赐座,先是胡乱提了两嘴往日的旧事,皆是凌国公如何为国攘除奸凶,上阵杀敌。其儿子亦是如何有其之风范,其女儿是何等贤惠温柔,只可惜过世太早,亦未能诞下皇嗣。
说罢还要拭一拭眼角泪花,惹得二位臣子皆出声劝慰,白帝方又开口道:“幸好凌国公尚有一个儿子,是如此风范,亦可为国效力。”
凌衍闻言忙起身作揖道:“陛下谬赞了,臣朽木而已,若能为国效力,自是臣的荣幸。”
白帝又道:“论着备份,朕还要称你一声国舅,身为国舅亦有如此心胸,当知朕并非谬赞。”
凌衍闻言,不由得又将身子躬得更低,“臣不敢。”
“国舅莫要自谦,都是自家人,缘何生分?快坐吧。”
凌衍亦不推辞,直起身重新入座。目光掠过面前须髯皆花白的老者,不由得心中嫌恶,若非知晓春蒐那日李如鸢那一箭的真相,知晓眼前这个九五至尊故意置之不理,便真要叫他这一副慈眉善目所欺骗。
白帝见他坦然入座,便不由得在心中讥笑,口上却道:“上月你岳父和大舅哥叫敌寇在半路截杀,朕甚感悲痛,但更为灵军感到恐慌,军中不可一日无首,朕很看重你。”
凌衍回道:“臣亦感万分伤痛,食不下咽。至于灵军兵权,还望陛下三思,臣尚不知远州战况,如何担得起如此重任?”
白帝忽而笑道:“眼下炎国求和,远州战事已定。国舅应下,日后慢慢了解亦是可以的。若无国舅,朕当真不知要将远州交予谁,国舅算是李将军的半子,继承他的衣钵也是名正言顺。”
凌衍听着他的言语,不知为何胸中生起一股怒气,却无法表达,只面上更加严肃了起来,原本一张脸便生的凌厉,如此表情,便更是锋利如刀。
“国舅,宁国经此一战,已是伤了元气。听闻国舅方新婚不久,眷恋温情自是人之常情。但望国舅体恤陛下,接受天恩,舍小家为大家。”
杜相不发言还算好,如此一发言便是生生不给人留后路。凌衍闻言不禁腹诽,伤元气是如何伤的?定州两次换将而皇帝不肯归还兵权伤的!这老皇帝多多少少是有些咎由自取。
白帝自然不知晓他心中的诽谤,只见他面色沉重,半晌方听他道:“既如此,臣必舍命为国,望陛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