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后,沪宁大学。
谢璟,谢璟。
谢璟,谢璟。
谢璟,你是不是叫谢璟?
小朋友你是不是就是谢璟啊?
来,来。
……
巨大而频繁的影像在我的脑子里被恶意抽帧,一声声殷切的陌生呼唤像黑白的狂热诅咒,砸在我茫然的感官上。
我在同样的梦境里被反复□□,□□至今。
谁在叫我?我想了想,说,我知道。
为什么事?我再想一想,说,我也清楚。
害不害怕?当然害怕。
可是害怕虽然不会消失,却会被习惯。
毕竟这个梦长达六年之久。
日复一日,这个梦留给我最大的情绪反应已经仅仅只剩空洞的害怕本身。
我心里太清楚了,这个梦我必须一直做下去。
习惯是作为一个受害者必须拥有的最后的尊严。
我每天醒来后都在算日子,好像那样才能比较真切地感知到人生的进度条在生长。
今天算了算,发现自己来到沪大已经整整两个月。
这两个月来日子一天天地过,要比我想象中无聊很多,无非是上课,上课,上课,做兼职,做兼职,做兼职,偶尔去社团里签个到,露个脸。
普通大学生的日子竟是这么无聊。无聊到除了学习和生计,就失去自我。
虽然从前的我也没有什么自我。
自我自然是要留给那些生活美满的人的。
从前的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回到沪宁,而回到沪宁最近的途径只有高考,我想的是只要回到沪宁我就又可以做回自己。
于是我一路秉持着高考就是一切的原则和信仰,兴冲冲地跨过那条昂贵的分数线,来到我心心念念的最终目的地。
可后来的我却发现一切大错特错。
沪宁再也不会有自己了。
沪宁有的只是六年的物换星移。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连同我的记忆也被连根拔起。
我在这里不仅没有得到那第一秒的归属感,还忘掉了原来的自己是什么模样。
我在心里木讷地反复质问,自己究竟在哪里呢?
是留在了那个小小的村庄里吗?我觉得是,又不是。
留在枝繁叶茂夏天里的小宝死掉了,她小小的尸体被带来沪宁瞧上最后一眼,又被运回了那个孤寂的无人问津的夏天。
那么现在活着的谢璟又是谁?谁也不是。
我最难过的事情是高考斩断了从前那个想要找回自己的谢璟的所有念想。
回到沪宁,我依然是那个极为孤单的个体,沪宁原来是冰冰凉的,沪宁没有我的家。
那些明亮的橱窗,华丽的装饰,谈笑的行人,都好像是这个地方组织了多年的盛大谎言。
我的家不知在什么时候也飘飘然地死掉了。
可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好多东西又好像能在很奇怪的载体上得到复活。
12月末的时候我在校美术馆看到过一幅画。
一幅内容非常非常简单的画。
画上是被黑夜包围的石桥,石桥上坐着俩小孩儿,他们的头顶上是无穷无尽的星星。
那幅画叫《REBIRTH》(《重生》)。
作者粱吉安。
简介上写他是本校18级美院油画专业在校生。
粱吉安。
我那时候的第一直觉是,粱吉安就是当年坐在无名桥上看星星的那个孩子。
他没死。
我觉得心里在放烟花,一阵狂炸,一阵狂燃,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就可以配得上永恒这个词了。
他就像是我找回自己的一条线索,唯一的线索。也像是救命稻草,唯一的稻草。
我兴致勃勃地去找了各种途径要那个学长的联系方式,要到了。
可是当我坐在他面前的时候,我一眼就知道,他不是。
粱吉安长得就很幸福快乐,和那个独自坐在无名桥上看星星的小孩不一样。
我虽然不记得那个小孩的长相,或者说那时候的我其实就没看清他的长相,但是我不相信他会长成这么欢快美满的一个人。
要知道,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他那时候是想要自杀的。
我一直以为那天他说的要变成星星,就是自杀。
他怎么可能会长得这么快乐美好。
我很直白地开口问他这幅画的创作灵感,他却几乎答非所问。
“那么谢同学你这么在意这幅画的理由是什么呢?可以告诉我吗?”
他十分客气而又心胸狭隘地反问我。
我压根不屑于跟他拐弯抹角,我那时候心里想的全是,完蛋,那小孩还是离开了,完蛋,他不是他,完蛋,我也没救了。
“实不相瞒,您画上的场景曾在多年前真实地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感到非常诧异,差点以为您就是那个当时与我一同经历此景的小伙伴。”
我自以为很合理地停顿了一下。
“现在看起来您不是,是我找错人了,不好意思。”
我只想要逃离,于是我用尽我的无奈去望向那张极其温柔的脸。
那张温柔的脸上始终毫无波澜,目光柔和,却不看我。
缓缓,有声音覆上来。
“这样吧,我见你有点面熟,不知道能否有幸加个微信,谢同学?”
他自顾自地说着与我无关的事情,我用悲伤和抵触垒砌起一堵高高的墙,他却不怀好意地视它为无形。
我挺烦的。
“学长,你真不是我要找的人。”我再次强调,意为拒绝。
“学妹,但或许你就是我要找的人。”
他说这话时连头都没抬一下,风轻云淡地,毫不相干地,自然而然地诉说着他的需求。
我差点以为我们之间出现了我未曾注意到的第三个人。
他明明没正眼瞧我一下,却可以那样莫名其妙地把关键词锁定在我身上。
我是真的挺烦的。
谢璟,谢璟。
谢璟,谢璟。
谢璟,你是不是叫谢璟?
小朋友你是不是就是谢璟啊?
来,来。
……
巨大而频繁的影像在我的脑子里被恶意抽帧,一声声殷切的陌生呼唤像黑白的狂热诅咒,砸在我茫然的感官上。
我在同样的梦境里被反复□□,□□至今。
谁在叫我?我想了想,说,我知道。
为什么事?我再想一想,说,我也清楚。
害不害怕?当然害怕。
可是害怕虽然不会消失,却会被习惯。
毕竟这个梦长达六年之久。
日复一日,这个梦留给我最大的情绪反应已经仅仅只剩空洞的害怕本身。
我心里太清楚了,这个梦我必须一直做下去。
习惯是作为一个受害者必须拥有的最后的尊严。
我每天醒来后都在算日子,好像那样才能比较真切地感知到人生的进度条在生长。
今天算了算,发现自己来到沪大已经整整两个月。
这两个月来日子一天天地过,要比我想象中无聊很多,无非是上课,上课,上课,做兼职,做兼职,做兼职,偶尔去社团里签个到,露个脸。
普通大学生的日子竟是这么无聊。无聊到除了学习和生计,就失去自我。
虽然从前的我也没有什么自我。
自我自然是要留给那些生活美满的人的。
从前的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回到沪宁,而回到沪宁最近的途径只有高考,我想的是只要回到沪宁我就又可以做回自己。
于是我一路秉持着高考就是一切的原则和信仰,兴冲冲地跨过那条昂贵的分数线,来到我心心念念的最终目的地。
可后来的我却发现一切大错特错。
沪宁再也不会有自己了。
沪宁有的只是六年的物换星移。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连同我的记忆也被连根拔起。
我在这里不仅没有得到那第一秒的归属感,还忘掉了原来的自己是什么模样。
我在心里木讷地反复质问,自己究竟在哪里呢?
是留在了那个小小的村庄里吗?我觉得是,又不是。
留在枝繁叶茂夏天里的小宝死掉了,她小小的尸体被带来沪宁瞧上最后一眼,又被运回了那个孤寂的无人问津的夏天。
那么现在活着的谢璟又是谁?谁也不是。
我最难过的事情是高考斩断了从前那个想要找回自己的谢璟的所有念想。
回到沪宁,我依然是那个极为孤单的个体,沪宁原来是冰冰凉的,沪宁没有我的家。
那些明亮的橱窗,华丽的装饰,谈笑的行人,都好像是这个地方组织了多年的盛大谎言。
我的家不知在什么时候也飘飘然地死掉了。
可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好多东西又好像能在很奇怪的载体上得到复活。
12月末的时候我在校美术馆看到过一幅画。
一幅内容非常非常简单的画。
画上是被黑夜包围的石桥,石桥上坐着俩小孩儿,他们的头顶上是无穷无尽的星星。
那幅画叫《REBIRTH》(《重生》)。
作者粱吉安。
简介上写他是本校18级美院油画专业在校生。
粱吉安。
我那时候的第一直觉是,粱吉安就是当年坐在无名桥上看星星的那个孩子。
他没死。
我觉得心里在放烟花,一阵狂炸,一阵狂燃,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就可以配得上永恒这个词了。
他就像是我找回自己的一条线索,唯一的线索。也像是救命稻草,唯一的稻草。
我兴致勃勃地去找了各种途径要那个学长的联系方式,要到了。
可是当我坐在他面前的时候,我一眼就知道,他不是。
粱吉安长得就很幸福快乐,和那个独自坐在无名桥上看星星的小孩不一样。
我虽然不记得那个小孩的长相,或者说那时候的我其实就没看清他的长相,但是我不相信他会长成这么欢快美满的一个人。
要知道,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他那时候是想要自杀的。
我一直以为那天他说的要变成星星,就是自杀。
他怎么可能会长得这么快乐美好。
我很直白地开口问他这幅画的创作灵感,他却几乎答非所问。
“那么谢同学你这么在意这幅画的理由是什么呢?可以告诉我吗?”
他十分客气而又心胸狭隘地反问我。
我压根不屑于跟他拐弯抹角,我那时候心里想的全是,完蛋,那小孩还是离开了,完蛋,他不是他,完蛋,我也没救了。
“实不相瞒,您画上的场景曾在多年前真实地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感到非常诧异,差点以为您就是那个当时与我一同经历此景的小伙伴。”
我自以为很合理地停顿了一下。
“现在看起来您不是,是我找错人了,不好意思。”
我只想要逃离,于是我用尽我的无奈去望向那张极其温柔的脸。
那张温柔的脸上始终毫无波澜,目光柔和,却不看我。
缓缓,有声音覆上来。
“这样吧,我见你有点面熟,不知道能否有幸加个微信,谢同学?”
他自顾自地说着与我无关的事情,我用悲伤和抵触垒砌起一堵高高的墙,他却不怀好意地视它为无形。
我挺烦的。
“学长,你真不是我要找的人。”我再次强调,意为拒绝。
“学妹,但或许你就是我要找的人。”
他说这话时连头都没抬一下,风轻云淡地,毫不相干地,自然而然地诉说着他的需求。
我差点以为我们之间出现了我未曾注意到的第三个人。
他明明没正眼瞧我一下,却可以那样莫名其妙地把关键词锁定在我身上。
我是真的挺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