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3】
少年不可置信地反问道:“姐姐,你认得出我是谁?”
“我想我应该是认识你的。那你还记得我是谁吗?我们之前在一次家宴上见过一面。我刚才听你一直叫我姐姐,我想你早就把我的名字给忘了。那你信不信,我能猜得出你叫什么名字?”
那少年侧目看向甄甄:“姐姐,你但说无妨。我偏不信你还能记住我。我平时在家宴上,是从来不注意内宫女眷们的样貌的。”
“你叫曹子建,对不对?你的大名叫做曹植,是卞夫人的小儿子。我在宫里经常能听见有关你的传言,说曹子建小小年纪就读书破万卷,文采过人。想不到你还会玩放风筝这种小孩子才玩的游戏啊。”
少年的脸上一红,小声说道:“我平日里书读得多了,偶尔也要出来散散心的,不然我的眼睛就要花了。姐姐,你刚才管我哥哥的小公子叫叡儿,那你一定是我侄子的母妃了。我听说你出身于冀州甄家,对吗?”
“你的哥哥平日里叫我甄甄,你得喊我一声嫂子。”
两人在言谈之间,侍卫们已经将风筝从树上取了下来。甄甄把风筝递到曹植的手上。
“叡儿刚刚在睡觉,他应该很快就醒了。你要不要进内殿探望你的侄子?他可是有好长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叔叔们了。”
“嫂嫂,子建就不打扰你们了。多有冒犯,我们要告辞了。”
甄甄盈盈笑道:“好,你们慢走。下次再放风筝的时候,你们可要小心一些啊。”
曹植出门时,险些被门槛绊了一个跟头。
*
甄甄回到自己的寝宫时,天色已深。她想今夜只怕又是孤枕难眠的一个晚上。她探望过曹叡以后,心中对曹丕的思念更深。
甄甄无心享用晚膳,空着肚子回到她的寝殿。长夜漫漫,有一个莫名的念头浮现在她的脑海里,曹丕以后恐怕都不会来看望她了。
甄甄强忍住眼睛里冒出来的心酸,独自一人走回寝殿里,早有一个身影伫立在床前等着她。甄甄不可思议地注视着他的背影。
“子桓,你回来了?”
那个身影转过身,看到是甄甄回来了,柔声笑道:“甄甄,你跑到哪里去了?害得我在寝宫里等了你这么长时间。我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你了。”
她不由得红了眼圈,哽咽着说道:“子桓,你太久没有来看望我了。我还以为你已经把我给忘记了。”
曹丕走到她的跟前,伸出一根手指拂去她的眼角凝住的一颗泪珠。甄甄刹那间泪眼朦胧。她看到曹丕对自己莞尔一笑,听到他说:“怎么会呢,甄甄?我只是临时有事,出门了几天而已。有人硬是留我在他们的府上小住,我也不能违背了人家的一番好意。这些天我好想你啊,甄甄,我对你日思夜想。我离开你的这几天,我担心你过得不好。”
“我过得不好,子桓,只是因为我太想你了。”
他的手指仍旧停留在她的脸颊上,他的声音温文尔雅:“对不起,甄甄,我回来得太迟了。”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将这些日子积攒的委屈一泻千里:“子桓,我以为你再也不会来看我了。子桓,如果没有你的话,我在深宫里,就只能一个人孤独到老死了。你忍心看我一个人凄凉地度过余生吗,子桓?你好狠的心……”
曹丕上前几步,一把将她紧紧地拥入怀中。他把她抱得那么急那么紧,简直是要把她融入到他的血肉和骨骼里去。他说:“你胡说些什么呢,甄甄?我的心里一直有你,我哪里敢忘记你的样子。你的一颦一笑都令我朝思暮想,你美得让我魂牵梦绕。甄甄,是我回来的太晚了。甄甄,你不要怪我。我答应你以后我出宫一定会跟你报备,我有什么事都会跟你说的。从今往后我再也不会擅自离开你了!”
甄甄说:“子桓,你要记得今天你对我说的这些话。子桓,我好害怕失去你。你不在的这些日子里,我晚上睡觉都在做噩梦,我总是梦见你把我给抛弃了。子桓,我的心里好苦,没有你我的日子只会更苦。”
曹丕把她抱在怀里,不断地倾诉着。他说甄甄,我知道你心里有我。甄甄,我们和好吧,我跟你认错。我不会再允许你轻易地为我流泪了。甄甄,我有错,我的错误就是不应该太爱你……
曹丕失态了。她哭了,他的眼泪也跟着流下来。他从来都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他轻轻地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吻过她的眼角溢出的泪水,又沿着那道泪痕一路吻到她的唇边。她红着眼睛看向他,他的眼睛也是红肿的。不知怎的,甄甄破涕为笑,她想她笑起来的样子一定很难看。
曹丕也笑了,他问:“你不怪我了吗,甄甄?”
她摇一摇头,说道:“子桓,我从来都没有怪过你。我只是怕你不在我身边。”
曹丕笑着说:“甄甄,你真好。你笑起来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好看。”
“你乱讲。”
房间里的最后一根烛火熄灭的时候,天刚破晓,这一夜他们两个人谁也没有睡好。窗外的一缕曙光照在他们的衾被上的时候,曹丕从沉沉的睡意里强睁开眼。他手忙脚乱地从床上爬了起来。甄甄也被他起身的动作给弄醒了。
他一拍脑袋说道:“今天父王要在皇宫里大宴群臣,特令我和弟弟们一起去赴宴的。我差一点就把这件事给忘记了。”
*
曹家子弟里从来不缺乏文武全才的神童。曹操的幼子曹冲不幸早夭的那一年,曹丕已经多次跟随父亲杀伐征战、可堪大任,曹植也长成了一位学富五车的俊朗青年。曹冲离世之后,曹操再也没有另立储君的想法,曹家的世子之位就这样一直空缺下来。曹丕在曹操面前忍气吞声地活着,而他的父王此时却开始将欣赏的眼光投向了曹植。
建安十五年,邺城的铜雀台修筑完毕。曹操在三台上大宴宾客,特命他的几个孩子们都为铜雀台赋诗一首。
当天的宴游上,曹植的一篇《登台赋》名满天下。
“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殿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川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在众人的惊艳赞叹声里,甄甄看到丈夫曹丕脸上的神色郁郁,他一刻也没有笑过。
散场之后,曹丕和甄甄一起回到寝宫。他踱着步子兀自走过,没有同她多说一句话。甄甄主动前去拉他的手,见他没有甩开自己,于是她把她的一整个身体都贴到曹丕的胳膊上。
她问他:“子桓,你还好吧?我看你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曹丕反问道:“你怎么能看出来的?甄甄,我没有不开心,你不要瞎想。”
“子桓,我能感受到你不快乐。是因为今天父王在家宴上褒奖你弟弟的才华,所以你才是这样一副不愉快的样子。对吗,子桓?”
“甄甄,你想得太多了。父王他想要夸赞谁就夸赞谁,想要欣赏谁都由他,与我有什么关系?何况,子建他是我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我怎么可能同他争风吃醋呢?”
甄甄把身体挡在曹丕的面前,拦住他不断迈开的步子,她坚持地说:“子桓,你是在自欺欺人,你骗得了别人,可是你骗不了我。你在意子建,你在意父王喜欢他更胜于喜欢你。外人察觉不到你的脸色不对劲,可是你的表情瞒不过我的眼睛。子桓,你现在的眼神里充满了忧虑,就像今晚的夜色一样凝重。是因为父王对子建的宠爱,让你惴惴不安了,是吗?”
曹丕不再掩盖,他说:“是,甄甄,我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你的眼睛。我是嫉妒他子建,我嫉妒他能写出那么精彩的文章,他能得到父王那么多的宠爱。我之前从未有这么深切地嫉恨过一个人,正因为他是我一母同胞的亲生弟弟。”
甄甄把双手扶在曹丕的肩膀上,环绕着他的脖颈。她宽慰他道:“子桓,你听我说,曹植他没有那个意思,他只是文章写得好罢了,他不是故意在众人面前出风头的。他更无意和你从父王那里争抢任何东西。子桓,你不能和你的弟弟争风吃醋,传出去我们会落人口舌的。更何况,你在曹植的心里一直都是他最敬爱的哥哥,他绝不会在父王面前故意压你一头的。”
曹丕的神情却愈发忧虑了:“甄甄,你说的我都懂,可是我释怀不了对他的恨意。我受不了子建出现在父亲面前时总是一副淡泊名利的样子,好像他真的有他的诗中所说的那么高洁伟岸一样。甄甄,我一想到他的双眼中那种坚定的目光,我就浑身不自在,好像这样子是特意做给我看的似的。甄甄,我好累。现在我只想睡上一觉,什么都不去想。”
甄甄忙说:“子桓,我知道你很累,我这就陪你去休息。”
她对曹丕说,她要曹丕记得,即使父王不器重他,可是他还有她呢,他还有他们的一双儿女呢。若是曹丕没有办法在朝堂上建功立业,那么他时常回来陪一陪他们的小家庭也是很好的。甄甄问曹丕,她说他们母子三人和他生死相依,无怨无悔地追随着他,这皇宫里还有什么事是让他不满意的呢?
曹丕听了甄甄的一番话,他转念一想,想到了曹叡,于是便说:“甄甄,你说得对,我们的叡儿长大了,他已经开始读书识字,开始文学上的启蒙了。还有我们的小女儿,她才三岁多点,她很依赖我,平时总是缠着我,让我抱抱她……对啊,甄甄,我还有叡儿呢,他是父王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父王宠爱他,我在父亲的心中又怎么会没有分量呢?甄甄,我要感谢你,谢谢你给我生了一双这么好的儿女。”
“子桓,你不用谢我,你的心事太重了,你不要想那么多有的没的了。曹植他就从来不想这些心事。子桓,你的生命里有我,有我们的孩子,就已经足够了。我会想办法让你的后半生在幸福里度过的。”
“甄甄,你真好。”
曹丕眉宇间的神色有些舒缓,然而甄甄的话显然没有能真正的安慰到他。
铜雀台建成的这一天,被曹丕深深地烙印在了心中。那是深埋在他的记忆里的一根刺,直插在他心头上的一根针。时间越久,有关那一天的记忆就愈发深痛。
*
曹叡到了能跑能跳的年纪,他长着一张十足漂亮的脸蛋,无拘无束地四处玩耍。
甄甄前去探望叡儿,瞧见他一副天真无邪的孩童做派,不由得打趣地说道:“我的好叡儿,乖宝宝,你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长大呢?你的父亲子桓在你这么大的年纪,他都会背一百多首诗歌了,古时先贤的书他也看了好多。等你稍微再大一些,就可以跟随你的父亲一起学习射箭的本领了。我的好宝宝,乖叡儿,你要快快长大,早一点懂事,这样我就不用因为日夜思念你,而躲在宫殿里偷偷地掉眼泪了。”
曹叡哪里听得懂甄甄的弦外之音,他只是纠缠着他的母亲,嘟着嘴说道:“母妃,你总是趁我熟睡的时候离开孩儿,不辞而别。孩儿一个人在寝宫的时候,实在是好想你啊。母妃,你为什么不可以像对待妹妹一样,把我也留在你的身边呢?难道母妃更偏心妹妹,不喜欢叡儿了吗?”
甄甄被他说中了伤心事,只好劝慰他道:“叡儿,母妃没有不喜欢你,只是我有我的难言之隐,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我的苦衷了。阿公他执意要把你留在身边,我和你的父亲不敢违背他的旨意。这全都怪我无能,不能给你创造更好的条件。叡儿,是我害得你受苦了……”
甄甄说了不该说的话,自知失言。她在曹叡那里逗留了太长时间,离开时有些晚了。
甄甄同往常一般把曹叡哄睡之后,正打算一个人悄然离去。她向正门走了几步,迎面撞上了一个人来看望孙子的曹操。
她一时间被吓得花容失色,脸色惨白地说道:“父王您……您怎么也来叡儿这里了?”
甄甄再无法回想,后来她是如何脱身的。她只记得她在同曹操寒暄了几句之后,曹操允许她回宫时,甄甄鬓发上插着的一支长簪子险些从头上掉落。她几乎想不管不顾,逃也似的当场离去。
曹操在她的身后喝止住她:“站住,你不要跑得那么匆忙。”
甄甄无奈地停下脚步,转身看向他。
曹操的语气不怒自威:“你有一支簪子快要掉到地上了。”
她抬手摸到了那根簪子,簪子锐利的顶端把她的手心扎出了一个血洞。甄甄强忍着疼痛,悲喜不惊地回答道:“是,多谢父王提醒。”
曹丕回宫以后,甄甄告诉他,白天她在曹叡的寝宫里遇见了曹操。话只讲到一半,甄甄的眼里几乎噙着泪花,她说:“子桓,我不想再和你的父亲单独相处了。我一见到他就紧张得冒冷汗。你没能亲眼见到,我在他面前逃走时有多么狼狈,我的脚底都在打滑。这件事要是传出去,我一定会被宫里的人们耻笑的。”
曹丕怜爱地注视着甄甄的眼睛,一手抚摸着她的鬓发,软言相劝道:“甄甄,你受委屈了。想不到你和父亲在叡儿的寝殿里都能碰面,看来以后你还是少到叡儿那里为好。父亲的脾性一向阴晴不定,我们还是不要主动招惹他的好。我可不想因为一些小事惹得他不愉快。”
甄甄便说道:“子桓,我常年不在叡儿身边,你都不知道他有多想我。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把叡儿从父王那里要过来啊?我是他的生身母亲,我一个人也可以照顾他的,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外人插手。子桓,你一定能理解我的心情的,对不对?”
谁知曹丕却将她的提议一口回绝了。他说:“不行,甄甄。其他的事情,我都可以答应你,唯独这件事不行。父亲对叡儿极尽宠爱,我们要回叡儿,会寒了他的心,他会对我们有意见的。而且叡儿那么的乖巧听话、聪明伶俐,他在父王心里的地位更稳固一些,我们在宫里的根基就更深更稳一些,我们在宫里的日子就会更好过。甄甄,你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呢?”
甄甄听了曹丕的一番话,当场愣在了原地。她没有想到曹丕会利用他们的亲生儿子向曹操争宠,更没有想到他会对她的思子之情不屑一顾,他的态度是那么的果决和淡漠。
她喃喃地说:“子桓,可是叡儿他是我们共同的孩子啊。他一个人孤苦无依地住在冰冷的宫殿里,难道你就不会挂念他吗?他是你在这世上的第一个孩子呀。”
曹丕的态度坚定,他说:“甄甄,我当然也疼爱叡儿,我也不忍心让他从小到大都只能一个人住。可是父亲会照料他,而且他把叡儿照料得很好。叡儿的吃穿用度,在我们这些曹家的亲眷里一向是最好的,父亲在饮食起居上从来没有苛待过叡儿。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甄甄?”
甄甄依旧和他据理力争:“子桓,你不懂,叡儿他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生活。他只是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他需要的是他母亲的照拂和陪伴。陪他长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子桓,你就让我当一个好的母亲吧。你给我一个机会吧,算我求你了!”
曹丕拨弄着甄甄发髻间的那些钗环首饰,他的脸上带着一种戏谑的玩味的表情。他的心意已决,因此他不再看向甄甄充满了哀求的眼睛。他语气坚定地说道:“甄甄,你再怎么求我也没用,父亲他是不会同意我们把叡儿接回来的。你可不可以懂事一点,体谅一下你夫君的难处呢?我实在是不想得罪父亲。我还是那句话,甄甄,叡儿越受宠一些,我们在邺城的日子就会更好过,我在父亲心里的地位也就更高,你跟着我也会有更好的生活的。甄甄,你头上的这几支珠钗,确实是黯然失色了,我再把你平日里戴的首饰全部重新换一套吧?不然你戴出去多没面子啊。”
而她已无心再听曹丕说些什么……
不能看望叡儿的日子里,曹丕和甄甄的小女儿就成了他们共同的慰藉。比之曹叡一出生就承担了太多义务,曹丕对这个女儿倾注的感情更为纯粹。甄甄看着曹丕把女儿抱在怀里嬉闹欢笑的场面,她对前段时间的事情才有些释怀了。叡儿不能时常陪伴在她身边,但是他们还共同守护着一个可爱的女儿。
曹丕把脸亲昵地贴到女儿的一侧面颊上,细声细气地说道:“东乡,你是耶耶心里永远的小公主,对不对?你也是我的父亲的第一个孙女。未来你会长成我们魏国最美丽的女孩子,就像你的母亲一样,貌若天仙。到那时,为父要为你写很多很多诗歌和辞赋,我要让全天下的人们都关注到你的美貌,你是我和甄甄永远的骄傲。”
甄甄释然了。无论如何,曹丕是爱她和孩子们的。她是靠着曹丕给她的爱活在曹家的,日复一日。
*
建安十五年,曹丕担任副丞相,日渐得到曹操的重用。他从一个终日只知享乐游宴的王孙公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朝臣,阴沉的眼底埋藏着自己日益蓬勃的野心和欲望。
曹丕自信自己生来就是一代天骄,他梦想着建功立业,渴望名垂青史,他把自己磨练成了一柄锋锐的宝剑,他是曹操在朝堂上不可替代的左膀右臂。他的父亲曹操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政客,而他青出于蓝。曹丕把对权力的热望,埋藏得比他的父亲更深。
曹丕的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是对弟弟子建日渐深沉的积怨。私下里,他只能向妻子抱怨道:“甄甄,我还是觉得曹植总是在父王的面前故意针对我,我怎么看他都不顺眼。你说,究竟是我心胸狭隘,还是曹植真的对我构成了威胁?”
“子桓,我觉得是你的心胸太狭隘了。子建是一个心思单纯的人,他平常不喜奢华,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面。他追求的一直是文人的淡泊情怀和浪漫风骨,怎么会有意和你争抢世子的位置呢?”
曹丕却说:“甄甄,曹植的单纯只是表象,他不全是你看到的那种样子的。我是子建的哥哥,我对他的了解比你要多得多。你就不要一再地为他开脱了。你在母后身旁侍奉久了,想问题总是太简单。母后她平日里偏向子建,连带你也帮着他说话。”
甄甄说:“子桓,这些年你的变化太大了。你比我初见你的那一年更成熟了,想事情也太复杂,你变得更像父王了。我真不知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曹植他就没有你这些花花心思,他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所以父王才更器重他。”
曹丕一脸失望地看着她,他说:“甄甄,我是变了,我对自己这些年来的变化很满意。反倒是你,自从你跟了我之后,你就一直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你的性子柔弱得像一只温吞的绵羊,即使是一柄屠刀摆放在你的眼前,你对危险也不会有任何的察觉,都怪我平时把你保护的太好了。我简直有些后悔之前对你太温柔了。”
“子桓,你跟我说这种话,难道就丝毫不在意我的感受吗?你对我的好,我时时刻刻也不敢忘记。正因为如此,我才不想你一步步地堕入嫉妒的深渊。所以我才劝告你不要对曹植有任何的偏见,你们兄弟二人和睦相处不好吗?”
“皇宫里的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甄甄。这里不仅有享不完的荣华,还充满了心机和算计,稍不留意就会酿成手足相残的惨剧。父王他是一个多疑善变的人,他杀人从来都不需要太多理由。皇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是你无法接受现实,甄甄。你不适合宫廷,你只适合躲在我的身后相夫教子。我不该和你讨论有关曹植的事情的,是我冒失了,甄甄。你很善良,你也很幸运,你从小就生长在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我和其他朝臣在父王手底下做事的艰辛,你是不会懂的。”
甄甄听到曹丕说这话,不由得气笑了。她冷笑一声,回敬道:“子桓,你觉得我平常尽职尽责地侍奉母后,就是躲在后宫里享清福吗?我还不是想让你在母后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这么多年来我战战兢兢的活着,生怕行差踏错一步,晨昏定省从来没有延误。你细数内宫中的其他人,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像我一般恪尽职守的?这些付出我有和你抱怨过一句辛苦吗?在父王的手下当人臣,我在甄家的兄弟子侄们又何尝不是同你一样如履薄冰的活着?每一年我都在家信里叮嘱甄家的后人们要对曹魏忠贞不二,叮嘱他们为朝廷和百姓效力。民间的百姓们生活的艰辛,我怎会察觉不到呢?他们活得这么艰难是为了什么?因为战乱,因为饥荒,因为洪灾和瘟疫。子桓,你身为堂堂的副丞相,不去体察和解决这些民情,你反而和你的亲生弟弟置气做什么呢?我看你还是把精力多放在该用的地方吧。”
“……你!”
曹丕被气得一时语塞,他的一只手指向甄甄,甄甄无所畏惧地平视着他。曹丕第一次感受到,与他朝夕相伴的这个女人气起人来,是如此的令人发指。
“我又怎么惹到你了?不是曹植在惹你生气吗,你这么凶的看着我做什么?”
说话间,她已然红了眼睛。
曹丕不知该如何是好。在甄甄的眼泪面前,他服软了,她的泪水向来都是拿捏他的最好的武器。曹丕多想把她抱在怀里,可是他做不到,他只能轻声安抚道:“甄甄,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想把你给弄哭的。你一定很累了吧,甄甄?你替我服侍母亲、日夜操劳,一定好几天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甄甄,我不该和你吵架的,我们去休息吧。这些天我的压力很大,我也想好好休息了。”
甄甄不好再拒绝他,只能嗫嚅着答应道:“好。”
一场阴雨过后,窗外雾霭连天、寒意料峭。曹丕躺在她的怀里睡下了,甄甄却把脸转向窗外。她一丝睡意也无,思绪交错杂乱。她听着窗外清脆的鸟叫声,听着雨水从屋檐上滴答流淌到地上的脆响,听着曹丕在她的怀里酣然的呼吸声,她的心中不断回响着曹丕清醒时对她所说的那些话。
俄顷,一滴泪从甄甄的脸上划过,滴到沉睡中的曹丕的额头上,她连忙用两根手指把那滴眼泪给擦掉了。
*
甄甄再一次见到曹植,是邺城宫外的护城河畔。
深冬过后,很快就是上元佳节。曹操在铜雀台上大宴群臣。傍晚时,曹丕和甄甄回到宫殿。那一天的曹丕难得的兴致很好,他的玩心很重,提议要带着甄甄和小女儿到宫外逛庙会。甄甄拗不过他,只好随同他一起出宫了。一家三口的马车在夜幕里的雪地上渐行渐远。
出了邺宫的大门,正对着一条主街,街市上人声鼎沸,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汪洋般的灯海将街市上的风景照耀得如同白昼。小公主下了马车,便牵着父亲的一只手来到一处卖花灯的商铺前。曹丕把小女儿抱在怀里,高高举起,他的另一只手抬起一只鲤鱼形状的花灯,和东乡一起翻来覆去地打量着花灯的颜色。甄甄只得小跑几步跟上他们。
小女儿的脸上堆满笑意,她撒着娇说:“这条大鲤鱼,真好看。耶耶,我要这盏灯,你给我买这盏灯。”
曹丕一如既往地纵容着他的宝贝女儿:“好,好啊,只要我的小公主喜欢,你要什么我都给你买。东乡,你再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喜欢的东西了?”
小女儿依偎在父亲怀里,斟酌着开口道:“那只小鹿形状的花灯也好看,小鹿头上的两只角又长,又漂亮。耶耶,那是梅花鹿吗?”
“是啊,那是梅花鹿,你认识的小动物好多呀。老板,你的灯是怎么卖的?这两盏灯我们都要了。”说着,曹丕便要掏出钱袋。
甄甄连忙阻止他:“子桓,你别太纵容她了。她只是看着这些东西新奇罢了,你买再多的玩具给她,她也玩不了一两次的。再说了,你买这么多的花灯,我们回……回家的时候也不好拿啊。今天晚上你只许给她买一个玩具,就一个。”
曹丕反驳道:“我喜欢给我们的女儿买东西,甄甄,你就不要管那么多了。回家的路上有马车,我还带了那么多的仆役照应我们,我就不信你还能把我们跟丢了。”
曹丕和妻子僵持不下,那店家摆出一张殷勤的笑脸,试着向甄甄介绍道:“夫人,难得如此良宵佳节,您就成全您夫君的一番美意吧,他也是爱女心切啊。我这里一盏灯是卖十个铜板,两盏灯我卖给你们十八个铜板,另外再送给夫人一盏荷花灯。你们可不要小瞧这荷花灯,别的摊位已经都卖光了,整条街上就剩下我这里还有最后几盏。我轻易是舍不得拿出来卖的。荷花灯放入河里顺水漂流,许下的心愿一定会梦想成真。这些灯是我家中的娘子在闲暇时亲手扎出来的,我们乡下很少有人有我娘子这么精巧的手艺呢。”
那店家的话语里很有一种自豪。他一边说着,一边捧出一盏荷花灯,用手捧给了甄甄。摇曳的火光照应在甄甄姣好的面容上,越发显得她肤白胜雪。
甄甄被店家的一番话给折服了,她望着那盏荷花灯,巧笑倩兮。她对曹丕说道:“这盏河灯可真好看。子桓,不如我们把它们都买下来吧。”
“甄甄,没想到你这么轻易就动摇了。”曹丕说着便解下了自己的钱袋。
甄甄对着那盏河灯盈盈一笑,那店家愣在原地,竟是有些看呆了。
曹丕从钱袋里数出十八个铜板,打断两人的对话,说道:“店家,你数一数我付给你的铜板,是不是刚刚好。这两盏花灯,和这一盏小的河灯我们都要了。你给我们包起来吧。”
“是刚刚好十八个,是十八个。”
店家接过铜板,笑意更盛。曹丕把东乡从怀里放下来,两只手一手帮她提着一盏花灯。甄甄一只手捧着一盏小小的河灯,一只手牵着女儿。
三个人离开卖花灯的摊子没多久,小公主又看到街边贩卖糕点小吃的商铺。她一把松开甄甄拉住她的手,兴奋地朝前跑过去:“家家,耶耶,前面的摊子上在卖什么好吃的啊?我也要吃那样的点心,你们给我买吧。”
甄甄跟在她的身后:“东乡,你跑慢一些啊,我和你的父亲要追不上你了。你慢一些跑,小心摔倒了。”
曹丕宠溺地笑着说:“甄甄,她喜欢跑,你就让她跑个痛快好了。我们的女儿正是喜欢跑跑跳跳的年纪,你束缚她的天性反倒不好了。”
甄甄皱着眉看了他一眼:“你就宠着她吧!早晚她会被你给惯坏了。”
曹丕笑说:“我愿意宠坏我自己的女儿,你就不用为我们的事瞎操心了。东乡,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买什么。”
小公主见到其他人都在吃元宵,不由得感到饥肠辘辘:“我要一碗元宵,我要芝麻馅的。我还要一碗汤饼。”
“老板,我们要一碗芝麻馅的元宵,还要一碗汤饼。”
“好嘞。”
元宵和汤饼都是要等上一段时间的煮食。曹丕抱着女儿,和甄甄在店里等了许久的功夫,甄甄决定不再陪着丈夫和女儿。
甄甄站起身来,对着曹丕浅浅一笑,说道:“子桓,我有点私事,想带着车马离开你们片刻。你先带着女儿吃东西吧,我可能要稍晚一些时候再回来。等我回来,你们应该也已经吃好了。”
“甄甄,你有什么事情要独自一个人做?要不要我随同你一起去?大晚上的,我不放心你到处乱跑,万一你走丢了怎么办?”
“子桓,我可不是小孩子,我是记得回家的路的。更何况,我带着车马随行,还是很安全的。”
曹丕依旧不肯:“你想让我答应你,就得告诉我你想做的事是什么。”
甄甄双手捧起那盏徐徐燃烧着的荷花灯,她的手上有淡淡的烟雾缭绕。她对着曹丕嫣然一笑:“我想找一个有水的地方放河灯,子桓,就是我手上的这一盏。宫里的水面一向禁止放置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我想我的荷花灯是带不回宫中了。我想在宫外就把这盏河灯放掉,好让它拥有一个自己的归宿。只是我不知道邺城的附近哪里有河水,子桓,你能给我指路吗?”
“甄甄,你想找有水的地方,城外正对着城门口就有一条护城河。邺城的护城河又宽又长,河面静谧无边,今天晚上一定有很多老百姓聚在那里放河灯。此时此刻,河岸附近想来一定是热闹非凡。”
甄甄歪一歪头,看向曹丕,笑道:“子桓,那我可真的一个人去了?你和女儿坐在这里等我就好。我很快就回来了。”
“甄甄,你一定要去的话,记得快去快回。”
“好。”
“你带够人手,不要让其他人随意冲撞到你。”
“好。”
甄甄怀里捧着河灯,踏上了马车。小公主乍一见到母亲离开,便一撇嘴想要哭闹,曹丕只好举着两盏花灯转移她的注意。
少年不可置信地反问道:“姐姐,你认得出我是谁?”
“我想我应该是认识你的。那你还记得我是谁吗?我们之前在一次家宴上见过一面。我刚才听你一直叫我姐姐,我想你早就把我的名字给忘了。那你信不信,我能猜得出你叫什么名字?”
那少年侧目看向甄甄:“姐姐,你但说无妨。我偏不信你还能记住我。我平时在家宴上,是从来不注意内宫女眷们的样貌的。”
“你叫曹子建,对不对?你的大名叫做曹植,是卞夫人的小儿子。我在宫里经常能听见有关你的传言,说曹子建小小年纪就读书破万卷,文采过人。想不到你还会玩放风筝这种小孩子才玩的游戏啊。”
少年的脸上一红,小声说道:“我平日里书读得多了,偶尔也要出来散散心的,不然我的眼睛就要花了。姐姐,你刚才管我哥哥的小公子叫叡儿,那你一定是我侄子的母妃了。我听说你出身于冀州甄家,对吗?”
“你的哥哥平日里叫我甄甄,你得喊我一声嫂子。”
两人在言谈之间,侍卫们已经将风筝从树上取了下来。甄甄把风筝递到曹植的手上。
“叡儿刚刚在睡觉,他应该很快就醒了。你要不要进内殿探望你的侄子?他可是有好长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叔叔们了。”
“嫂嫂,子建就不打扰你们了。多有冒犯,我们要告辞了。”
甄甄盈盈笑道:“好,你们慢走。下次再放风筝的时候,你们可要小心一些啊。”
曹植出门时,险些被门槛绊了一个跟头。
*
甄甄回到自己的寝宫时,天色已深。她想今夜只怕又是孤枕难眠的一个晚上。她探望过曹叡以后,心中对曹丕的思念更深。
甄甄无心享用晚膳,空着肚子回到她的寝殿。长夜漫漫,有一个莫名的念头浮现在她的脑海里,曹丕以后恐怕都不会来看望她了。
甄甄强忍住眼睛里冒出来的心酸,独自一人走回寝殿里,早有一个身影伫立在床前等着她。甄甄不可思议地注视着他的背影。
“子桓,你回来了?”
那个身影转过身,看到是甄甄回来了,柔声笑道:“甄甄,你跑到哪里去了?害得我在寝宫里等了你这么长时间。我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你了。”
她不由得红了眼圈,哽咽着说道:“子桓,你太久没有来看望我了。我还以为你已经把我给忘记了。”
曹丕走到她的跟前,伸出一根手指拂去她的眼角凝住的一颗泪珠。甄甄刹那间泪眼朦胧。她看到曹丕对自己莞尔一笑,听到他说:“怎么会呢,甄甄?我只是临时有事,出门了几天而已。有人硬是留我在他们的府上小住,我也不能违背了人家的一番好意。这些天我好想你啊,甄甄,我对你日思夜想。我离开你的这几天,我担心你过得不好。”
“我过得不好,子桓,只是因为我太想你了。”
他的手指仍旧停留在她的脸颊上,他的声音温文尔雅:“对不起,甄甄,我回来得太迟了。”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将这些日子积攒的委屈一泻千里:“子桓,我以为你再也不会来看我了。子桓,如果没有你的话,我在深宫里,就只能一个人孤独到老死了。你忍心看我一个人凄凉地度过余生吗,子桓?你好狠的心……”
曹丕上前几步,一把将她紧紧地拥入怀中。他把她抱得那么急那么紧,简直是要把她融入到他的血肉和骨骼里去。他说:“你胡说些什么呢,甄甄?我的心里一直有你,我哪里敢忘记你的样子。你的一颦一笑都令我朝思暮想,你美得让我魂牵梦绕。甄甄,是我回来的太晚了。甄甄,你不要怪我。我答应你以后我出宫一定会跟你报备,我有什么事都会跟你说的。从今往后我再也不会擅自离开你了!”
甄甄说:“子桓,你要记得今天你对我说的这些话。子桓,我好害怕失去你。你不在的这些日子里,我晚上睡觉都在做噩梦,我总是梦见你把我给抛弃了。子桓,我的心里好苦,没有你我的日子只会更苦。”
曹丕把她抱在怀里,不断地倾诉着。他说甄甄,我知道你心里有我。甄甄,我们和好吧,我跟你认错。我不会再允许你轻易地为我流泪了。甄甄,我有错,我的错误就是不应该太爱你……
曹丕失态了。她哭了,他的眼泪也跟着流下来。他从来都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他轻轻地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吻过她的眼角溢出的泪水,又沿着那道泪痕一路吻到她的唇边。她红着眼睛看向他,他的眼睛也是红肿的。不知怎的,甄甄破涕为笑,她想她笑起来的样子一定很难看。
曹丕也笑了,他问:“你不怪我了吗,甄甄?”
她摇一摇头,说道:“子桓,我从来都没有怪过你。我只是怕你不在我身边。”
曹丕笑着说:“甄甄,你真好。你笑起来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好看。”
“你乱讲。”
房间里的最后一根烛火熄灭的时候,天刚破晓,这一夜他们两个人谁也没有睡好。窗外的一缕曙光照在他们的衾被上的时候,曹丕从沉沉的睡意里强睁开眼。他手忙脚乱地从床上爬了起来。甄甄也被他起身的动作给弄醒了。
他一拍脑袋说道:“今天父王要在皇宫里大宴群臣,特令我和弟弟们一起去赴宴的。我差一点就把这件事给忘记了。”
*
曹家子弟里从来不缺乏文武全才的神童。曹操的幼子曹冲不幸早夭的那一年,曹丕已经多次跟随父亲杀伐征战、可堪大任,曹植也长成了一位学富五车的俊朗青年。曹冲离世之后,曹操再也没有另立储君的想法,曹家的世子之位就这样一直空缺下来。曹丕在曹操面前忍气吞声地活着,而他的父王此时却开始将欣赏的眼光投向了曹植。
建安十五年,邺城的铜雀台修筑完毕。曹操在三台上大宴宾客,特命他的几个孩子们都为铜雀台赋诗一首。
当天的宴游上,曹植的一篇《登台赋》名满天下。
“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殿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川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在众人的惊艳赞叹声里,甄甄看到丈夫曹丕脸上的神色郁郁,他一刻也没有笑过。
散场之后,曹丕和甄甄一起回到寝宫。他踱着步子兀自走过,没有同她多说一句话。甄甄主动前去拉他的手,见他没有甩开自己,于是她把她的一整个身体都贴到曹丕的胳膊上。
她问他:“子桓,你还好吧?我看你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曹丕反问道:“你怎么能看出来的?甄甄,我没有不开心,你不要瞎想。”
“子桓,我能感受到你不快乐。是因为今天父王在家宴上褒奖你弟弟的才华,所以你才是这样一副不愉快的样子。对吗,子桓?”
“甄甄,你想得太多了。父王他想要夸赞谁就夸赞谁,想要欣赏谁都由他,与我有什么关系?何况,子建他是我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我怎么可能同他争风吃醋呢?”
甄甄把身体挡在曹丕的面前,拦住他不断迈开的步子,她坚持地说:“子桓,你是在自欺欺人,你骗得了别人,可是你骗不了我。你在意子建,你在意父王喜欢他更胜于喜欢你。外人察觉不到你的脸色不对劲,可是你的表情瞒不过我的眼睛。子桓,你现在的眼神里充满了忧虑,就像今晚的夜色一样凝重。是因为父王对子建的宠爱,让你惴惴不安了,是吗?”
曹丕不再掩盖,他说:“是,甄甄,我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你的眼睛。我是嫉妒他子建,我嫉妒他能写出那么精彩的文章,他能得到父王那么多的宠爱。我之前从未有这么深切地嫉恨过一个人,正因为他是我一母同胞的亲生弟弟。”
甄甄把双手扶在曹丕的肩膀上,环绕着他的脖颈。她宽慰他道:“子桓,你听我说,曹植他没有那个意思,他只是文章写得好罢了,他不是故意在众人面前出风头的。他更无意和你从父王那里争抢任何东西。子桓,你不能和你的弟弟争风吃醋,传出去我们会落人口舌的。更何况,你在曹植的心里一直都是他最敬爱的哥哥,他绝不会在父王面前故意压你一头的。”
曹丕的神情却愈发忧虑了:“甄甄,你说的我都懂,可是我释怀不了对他的恨意。我受不了子建出现在父亲面前时总是一副淡泊名利的样子,好像他真的有他的诗中所说的那么高洁伟岸一样。甄甄,我一想到他的双眼中那种坚定的目光,我就浑身不自在,好像这样子是特意做给我看的似的。甄甄,我好累。现在我只想睡上一觉,什么都不去想。”
甄甄忙说:“子桓,我知道你很累,我这就陪你去休息。”
她对曹丕说,她要曹丕记得,即使父王不器重他,可是他还有她呢,他还有他们的一双儿女呢。若是曹丕没有办法在朝堂上建功立业,那么他时常回来陪一陪他们的小家庭也是很好的。甄甄问曹丕,她说他们母子三人和他生死相依,无怨无悔地追随着他,这皇宫里还有什么事是让他不满意的呢?
曹丕听了甄甄的一番话,他转念一想,想到了曹叡,于是便说:“甄甄,你说得对,我们的叡儿长大了,他已经开始读书识字,开始文学上的启蒙了。还有我们的小女儿,她才三岁多点,她很依赖我,平时总是缠着我,让我抱抱她……对啊,甄甄,我还有叡儿呢,他是父王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父王宠爱他,我在父亲的心中又怎么会没有分量呢?甄甄,我要感谢你,谢谢你给我生了一双这么好的儿女。”
“子桓,你不用谢我,你的心事太重了,你不要想那么多有的没的了。曹植他就从来不想这些心事。子桓,你的生命里有我,有我们的孩子,就已经足够了。我会想办法让你的后半生在幸福里度过的。”
“甄甄,你真好。”
曹丕眉宇间的神色有些舒缓,然而甄甄的话显然没有能真正的安慰到他。
铜雀台建成的这一天,被曹丕深深地烙印在了心中。那是深埋在他的记忆里的一根刺,直插在他心头上的一根针。时间越久,有关那一天的记忆就愈发深痛。
*
曹叡到了能跑能跳的年纪,他长着一张十足漂亮的脸蛋,无拘无束地四处玩耍。
甄甄前去探望叡儿,瞧见他一副天真无邪的孩童做派,不由得打趣地说道:“我的好叡儿,乖宝宝,你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长大呢?你的父亲子桓在你这么大的年纪,他都会背一百多首诗歌了,古时先贤的书他也看了好多。等你稍微再大一些,就可以跟随你的父亲一起学习射箭的本领了。我的好宝宝,乖叡儿,你要快快长大,早一点懂事,这样我就不用因为日夜思念你,而躲在宫殿里偷偷地掉眼泪了。”
曹叡哪里听得懂甄甄的弦外之音,他只是纠缠着他的母亲,嘟着嘴说道:“母妃,你总是趁我熟睡的时候离开孩儿,不辞而别。孩儿一个人在寝宫的时候,实在是好想你啊。母妃,你为什么不可以像对待妹妹一样,把我也留在你的身边呢?难道母妃更偏心妹妹,不喜欢叡儿了吗?”
甄甄被他说中了伤心事,只好劝慰他道:“叡儿,母妃没有不喜欢你,只是我有我的难言之隐,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我的苦衷了。阿公他执意要把你留在身边,我和你的父亲不敢违背他的旨意。这全都怪我无能,不能给你创造更好的条件。叡儿,是我害得你受苦了……”
甄甄说了不该说的话,自知失言。她在曹叡那里逗留了太长时间,离开时有些晚了。
甄甄同往常一般把曹叡哄睡之后,正打算一个人悄然离去。她向正门走了几步,迎面撞上了一个人来看望孙子的曹操。
她一时间被吓得花容失色,脸色惨白地说道:“父王您……您怎么也来叡儿这里了?”
甄甄再无法回想,后来她是如何脱身的。她只记得她在同曹操寒暄了几句之后,曹操允许她回宫时,甄甄鬓发上插着的一支长簪子险些从头上掉落。她几乎想不管不顾,逃也似的当场离去。
曹操在她的身后喝止住她:“站住,你不要跑得那么匆忙。”
甄甄无奈地停下脚步,转身看向他。
曹操的语气不怒自威:“你有一支簪子快要掉到地上了。”
她抬手摸到了那根簪子,簪子锐利的顶端把她的手心扎出了一个血洞。甄甄强忍着疼痛,悲喜不惊地回答道:“是,多谢父王提醒。”
曹丕回宫以后,甄甄告诉他,白天她在曹叡的寝宫里遇见了曹操。话只讲到一半,甄甄的眼里几乎噙着泪花,她说:“子桓,我不想再和你的父亲单独相处了。我一见到他就紧张得冒冷汗。你没能亲眼见到,我在他面前逃走时有多么狼狈,我的脚底都在打滑。这件事要是传出去,我一定会被宫里的人们耻笑的。”
曹丕怜爱地注视着甄甄的眼睛,一手抚摸着她的鬓发,软言相劝道:“甄甄,你受委屈了。想不到你和父亲在叡儿的寝殿里都能碰面,看来以后你还是少到叡儿那里为好。父亲的脾性一向阴晴不定,我们还是不要主动招惹他的好。我可不想因为一些小事惹得他不愉快。”
甄甄便说道:“子桓,我常年不在叡儿身边,你都不知道他有多想我。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把叡儿从父王那里要过来啊?我是他的生身母亲,我一个人也可以照顾他的,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外人插手。子桓,你一定能理解我的心情的,对不对?”
谁知曹丕却将她的提议一口回绝了。他说:“不行,甄甄。其他的事情,我都可以答应你,唯独这件事不行。父亲对叡儿极尽宠爱,我们要回叡儿,会寒了他的心,他会对我们有意见的。而且叡儿那么的乖巧听话、聪明伶俐,他在父王心里的地位更稳固一些,我们在宫里的根基就更深更稳一些,我们在宫里的日子就会更好过。甄甄,你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呢?”
甄甄听了曹丕的一番话,当场愣在了原地。她没有想到曹丕会利用他们的亲生儿子向曹操争宠,更没有想到他会对她的思子之情不屑一顾,他的态度是那么的果决和淡漠。
她喃喃地说:“子桓,可是叡儿他是我们共同的孩子啊。他一个人孤苦无依地住在冰冷的宫殿里,难道你就不会挂念他吗?他是你在这世上的第一个孩子呀。”
曹丕的态度坚定,他说:“甄甄,我当然也疼爱叡儿,我也不忍心让他从小到大都只能一个人住。可是父亲会照料他,而且他把叡儿照料得很好。叡儿的吃穿用度,在我们这些曹家的亲眷里一向是最好的,父亲在饮食起居上从来没有苛待过叡儿。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甄甄?”
甄甄依旧和他据理力争:“子桓,你不懂,叡儿他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生活。他只是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他需要的是他母亲的照拂和陪伴。陪他长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子桓,你就让我当一个好的母亲吧。你给我一个机会吧,算我求你了!”
曹丕拨弄着甄甄发髻间的那些钗环首饰,他的脸上带着一种戏谑的玩味的表情。他的心意已决,因此他不再看向甄甄充满了哀求的眼睛。他语气坚定地说道:“甄甄,你再怎么求我也没用,父亲他是不会同意我们把叡儿接回来的。你可不可以懂事一点,体谅一下你夫君的难处呢?我实在是不想得罪父亲。我还是那句话,甄甄,叡儿越受宠一些,我们在邺城的日子就会更好过,我在父亲心里的地位也就更高,你跟着我也会有更好的生活的。甄甄,你头上的这几支珠钗,确实是黯然失色了,我再把你平日里戴的首饰全部重新换一套吧?不然你戴出去多没面子啊。”
而她已无心再听曹丕说些什么……
不能看望叡儿的日子里,曹丕和甄甄的小女儿就成了他们共同的慰藉。比之曹叡一出生就承担了太多义务,曹丕对这个女儿倾注的感情更为纯粹。甄甄看着曹丕把女儿抱在怀里嬉闹欢笑的场面,她对前段时间的事情才有些释怀了。叡儿不能时常陪伴在她身边,但是他们还共同守护着一个可爱的女儿。
曹丕把脸亲昵地贴到女儿的一侧面颊上,细声细气地说道:“东乡,你是耶耶心里永远的小公主,对不对?你也是我的父亲的第一个孙女。未来你会长成我们魏国最美丽的女孩子,就像你的母亲一样,貌若天仙。到那时,为父要为你写很多很多诗歌和辞赋,我要让全天下的人们都关注到你的美貌,你是我和甄甄永远的骄傲。”
甄甄释然了。无论如何,曹丕是爱她和孩子们的。她是靠着曹丕给她的爱活在曹家的,日复一日。
*
建安十五年,曹丕担任副丞相,日渐得到曹操的重用。他从一个终日只知享乐游宴的王孙公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朝臣,阴沉的眼底埋藏着自己日益蓬勃的野心和欲望。
曹丕自信自己生来就是一代天骄,他梦想着建功立业,渴望名垂青史,他把自己磨练成了一柄锋锐的宝剑,他是曹操在朝堂上不可替代的左膀右臂。他的父亲曹操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政客,而他青出于蓝。曹丕把对权力的热望,埋藏得比他的父亲更深。
曹丕的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是对弟弟子建日渐深沉的积怨。私下里,他只能向妻子抱怨道:“甄甄,我还是觉得曹植总是在父王的面前故意针对我,我怎么看他都不顺眼。你说,究竟是我心胸狭隘,还是曹植真的对我构成了威胁?”
“子桓,我觉得是你的心胸太狭隘了。子建是一个心思单纯的人,他平常不喜奢华,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面。他追求的一直是文人的淡泊情怀和浪漫风骨,怎么会有意和你争抢世子的位置呢?”
曹丕却说:“甄甄,曹植的单纯只是表象,他不全是你看到的那种样子的。我是子建的哥哥,我对他的了解比你要多得多。你就不要一再地为他开脱了。你在母后身旁侍奉久了,想问题总是太简单。母后她平日里偏向子建,连带你也帮着他说话。”
甄甄说:“子桓,这些年你的变化太大了。你比我初见你的那一年更成熟了,想事情也太复杂,你变得更像父王了。我真不知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曹植他就没有你这些花花心思,他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所以父王才更器重他。”
曹丕一脸失望地看着她,他说:“甄甄,我是变了,我对自己这些年来的变化很满意。反倒是你,自从你跟了我之后,你就一直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你的性子柔弱得像一只温吞的绵羊,即使是一柄屠刀摆放在你的眼前,你对危险也不会有任何的察觉,都怪我平时把你保护的太好了。我简直有些后悔之前对你太温柔了。”
“子桓,你跟我说这种话,难道就丝毫不在意我的感受吗?你对我的好,我时时刻刻也不敢忘记。正因为如此,我才不想你一步步地堕入嫉妒的深渊。所以我才劝告你不要对曹植有任何的偏见,你们兄弟二人和睦相处不好吗?”
“皇宫里的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甄甄。这里不仅有享不完的荣华,还充满了心机和算计,稍不留意就会酿成手足相残的惨剧。父王他是一个多疑善变的人,他杀人从来都不需要太多理由。皇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是你无法接受现实,甄甄。你不适合宫廷,你只适合躲在我的身后相夫教子。我不该和你讨论有关曹植的事情的,是我冒失了,甄甄。你很善良,你也很幸运,你从小就生长在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我和其他朝臣在父王手底下做事的艰辛,你是不会懂的。”
甄甄听到曹丕说这话,不由得气笑了。她冷笑一声,回敬道:“子桓,你觉得我平常尽职尽责地侍奉母后,就是躲在后宫里享清福吗?我还不是想让你在母后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这么多年来我战战兢兢的活着,生怕行差踏错一步,晨昏定省从来没有延误。你细数内宫中的其他人,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像我一般恪尽职守的?这些付出我有和你抱怨过一句辛苦吗?在父王的手下当人臣,我在甄家的兄弟子侄们又何尝不是同你一样如履薄冰的活着?每一年我都在家信里叮嘱甄家的后人们要对曹魏忠贞不二,叮嘱他们为朝廷和百姓效力。民间的百姓们生活的艰辛,我怎会察觉不到呢?他们活得这么艰难是为了什么?因为战乱,因为饥荒,因为洪灾和瘟疫。子桓,你身为堂堂的副丞相,不去体察和解决这些民情,你反而和你的亲生弟弟置气做什么呢?我看你还是把精力多放在该用的地方吧。”
“……你!”
曹丕被气得一时语塞,他的一只手指向甄甄,甄甄无所畏惧地平视着他。曹丕第一次感受到,与他朝夕相伴的这个女人气起人来,是如此的令人发指。
“我又怎么惹到你了?不是曹植在惹你生气吗,你这么凶的看着我做什么?”
说话间,她已然红了眼睛。
曹丕不知该如何是好。在甄甄的眼泪面前,他服软了,她的泪水向来都是拿捏他的最好的武器。曹丕多想把她抱在怀里,可是他做不到,他只能轻声安抚道:“甄甄,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想把你给弄哭的。你一定很累了吧,甄甄?你替我服侍母亲、日夜操劳,一定好几天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甄甄,我不该和你吵架的,我们去休息吧。这些天我的压力很大,我也想好好休息了。”
甄甄不好再拒绝他,只能嗫嚅着答应道:“好。”
一场阴雨过后,窗外雾霭连天、寒意料峭。曹丕躺在她的怀里睡下了,甄甄却把脸转向窗外。她一丝睡意也无,思绪交错杂乱。她听着窗外清脆的鸟叫声,听着雨水从屋檐上滴答流淌到地上的脆响,听着曹丕在她的怀里酣然的呼吸声,她的心中不断回响着曹丕清醒时对她所说的那些话。
俄顷,一滴泪从甄甄的脸上划过,滴到沉睡中的曹丕的额头上,她连忙用两根手指把那滴眼泪给擦掉了。
*
甄甄再一次见到曹植,是邺城宫外的护城河畔。
深冬过后,很快就是上元佳节。曹操在铜雀台上大宴群臣。傍晚时,曹丕和甄甄回到宫殿。那一天的曹丕难得的兴致很好,他的玩心很重,提议要带着甄甄和小女儿到宫外逛庙会。甄甄拗不过他,只好随同他一起出宫了。一家三口的马车在夜幕里的雪地上渐行渐远。
出了邺宫的大门,正对着一条主街,街市上人声鼎沸,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汪洋般的灯海将街市上的风景照耀得如同白昼。小公主下了马车,便牵着父亲的一只手来到一处卖花灯的商铺前。曹丕把小女儿抱在怀里,高高举起,他的另一只手抬起一只鲤鱼形状的花灯,和东乡一起翻来覆去地打量着花灯的颜色。甄甄只得小跑几步跟上他们。
小女儿的脸上堆满笑意,她撒着娇说:“这条大鲤鱼,真好看。耶耶,我要这盏灯,你给我买这盏灯。”
曹丕一如既往地纵容着他的宝贝女儿:“好,好啊,只要我的小公主喜欢,你要什么我都给你买。东乡,你再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喜欢的东西了?”
小女儿依偎在父亲怀里,斟酌着开口道:“那只小鹿形状的花灯也好看,小鹿头上的两只角又长,又漂亮。耶耶,那是梅花鹿吗?”
“是啊,那是梅花鹿,你认识的小动物好多呀。老板,你的灯是怎么卖的?这两盏灯我们都要了。”说着,曹丕便要掏出钱袋。
甄甄连忙阻止他:“子桓,你别太纵容她了。她只是看着这些东西新奇罢了,你买再多的玩具给她,她也玩不了一两次的。再说了,你买这么多的花灯,我们回……回家的时候也不好拿啊。今天晚上你只许给她买一个玩具,就一个。”
曹丕反驳道:“我喜欢给我们的女儿买东西,甄甄,你就不要管那么多了。回家的路上有马车,我还带了那么多的仆役照应我们,我就不信你还能把我们跟丢了。”
曹丕和妻子僵持不下,那店家摆出一张殷勤的笑脸,试着向甄甄介绍道:“夫人,难得如此良宵佳节,您就成全您夫君的一番美意吧,他也是爱女心切啊。我这里一盏灯是卖十个铜板,两盏灯我卖给你们十八个铜板,另外再送给夫人一盏荷花灯。你们可不要小瞧这荷花灯,别的摊位已经都卖光了,整条街上就剩下我这里还有最后几盏。我轻易是舍不得拿出来卖的。荷花灯放入河里顺水漂流,许下的心愿一定会梦想成真。这些灯是我家中的娘子在闲暇时亲手扎出来的,我们乡下很少有人有我娘子这么精巧的手艺呢。”
那店家的话语里很有一种自豪。他一边说着,一边捧出一盏荷花灯,用手捧给了甄甄。摇曳的火光照应在甄甄姣好的面容上,越发显得她肤白胜雪。
甄甄被店家的一番话给折服了,她望着那盏荷花灯,巧笑倩兮。她对曹丕说道:“这盏河灯可真好看。子桓,不如我们把它们都买下来吧。”
“甄甄,没想到你这么轻易就动摇了。”曹丕说着便解下了自己的钱袋。
甄甄对着那盏河灯盈盈一笑,那店家愣在原地,竟是有些看呆了。
曹丕从钱袋里数出十八个铜板,打断两人的对话,说道:“店家,你数一数我付给你的铜板,是不是刚刚好。这两盏花灯,和这一盏小的河灯我们都要了。你给我们包起来吧。”
“是刚刚好十八个,是十八个。”
店家接过铜板,笑意更盛。曹丕把东乡从怀里放下来,两只手一手帮她提着一盏花灯。甄甄一只手捧着一盏小小的河灯,一只手牵着女儿。
三个人离开卖花灯的摊子没多久,小公主又看到街边贩卖糕点小吃的商铺。她一把松开甄甄拉住她的手,兴奋地朝前跑过去:“家家,耶耶,前面的摊子上在卖什么好吃的啊?我也要吃那样的点心,你们给我买吧。”
甄甄跟在她的身后:“东乡,你跑慢一些啊,我和你的父亲要追不上你了。你慢一些跑,小心摔倒了。”
曹丕宠溺地笑着说:“甄甄,她喜欢跑,你就让她跑个痛快好了。我们的女儿正是喜欢跑跑跳跳的年纪,你束缚她的天性反倒不好了。”
甄甄皱着眉看了他一眼:“你就宠着她吧!早晚她会被你给惯坏了。”
曹丕笑说:“我愿意宠坏我自己的女儿,你就不用为我们的事瞎操心了。东乡,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买什么。”
小公主见到其他人都在吃元宵,不由得感到饥肠辘辘:“我要一碗元宵,我要芝麻馅的。我还要一碗汤饼。”
“老板,我们要一碗芝麻馅的元宵,还要一碗汤饼。”
“好嘞。”
元宵和汤饼都是要等上一段时间的煮食。曹丕抱着女儿,和甄甄在店里等了许久的功夫,甄甄决定不再陪着丈夫和女儿。
甄甄站起身来,对着曹丕浅浅一笑,说道:“子桓,我有点私事,想带着车马离开你们片刻。你先带着女儿吃东西吧,我可能要稍晚一些时候再回来。等我回来,你们应该也已经吃好了。”
“甄甄,你有什么事情要独自一个人做?要不要我随同你一起去?大晚上的,我不放心你到处乱跑,万一你走丢了怎么办?”
“子桓,我可不是小孩子,我是记得回家的路的。更何况,我带着车马随行,还是很安全的。”
曹丕依旧不肯:“你想让我答应你,就得告诉我你想做的事是什么。”
甄甄双手捧起那盏徐徐燃烧着的荷花灯,她的手上有淡淡的烟雾缭绕。她对着曹丕嫣然一笑:“我想找一个有水的地方放河灯,子桓,就是我手上的这一盏。宫里的水面一向禁止放置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我想我的荷花灯是带不回宫中了。我想在宫外就把这盏河灯放掉,好让它拥有一个自己的归宿。只是我不知道邺城的附近哪里有河水,子桓,你能给我指路吗?”
“甄甄,你想找有水的地方,城外正对着城门口就有一条护城河。邺城的护城河又宽又长,河面静谧无边,今天晚上一定有很多老百姓聚在那里放河灯。此时此刻,河岸附近想来一定是热闹非凡。”
甄甄歪一歪头,看向曹丕,笑道:“子桓,那我可真的一个人去了?你和女儿坐在这里等我就好。我很快就回来了。”
“甄甄,你一定要去的话,记得快去快回。”
“好。”
“你带够人手,不要让其他人随意冲撞到你。”
“好。”
甄甄怀里捧着河灯,踏上了马车。小公主乍一见到母亲离开,便一撇嘴想要哭闹,曹丕只好举着两盏花灯转移她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