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依旧是人来人往的繁华模样,与离开时别无二样。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区别,便是人群中口口相传着两位奇人。
一位是原丞相幼女陆盈雪,人人都以为陆丰伏诛后,陆家满门将再无痕迹,却不想她侥幸翻身成为宫中新宠,直接封妃不说,如今怀了龙嗣,圣上更是大赦天下、重开恩科表示庆贺。
一位是梁王司徒钊,本是圣上最不喜爱的皇子,近来却接连获得赏赐:先是封了王,紧接着赐了府邸,圣上甚至给他和自己属意的太子妃赐婚,隐隐有让他继承大宝的意思。这也就罢了,如今还有美女自荐枕席,天天在梁王府门口徘徊。
苏蕙宁听着身边人的议论,脸色渐渐阴沉下来,余光中瞥见开阳惊慌的眼神。
“苏姑娘,你别听他们胡说,二爷不是那种人!”
“不是哪种人?”茯苓先嚷嚷起来:“先前胡御史就弹劾过他悖德忘礼、有伤风化,可见是惯犯了!”
“真真是冤枉,那都是那些胡姬自个儿往上贴。”开阳替司徒钊分辨道。
茯苓不听解释:“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这么替你家二爷遮掩,是不是你们俩之前就惯常做这些事情?是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家主子这样,你能好到哪儿去呢,是我瞎了眼!”
“真不是这样!”开阳急得满脸通红,舌头却像打了结一样,磕磕绊绊道:“我和那些胡姬……不是,二爷和那些胡姬……啊呸,就没胡姬啥事。二爷从来没有过女人,除了他好心救过——”
苏蕙宁本是津津有味地听着,见他话说一半戛然而止,忍不住问道:“好心救过一个女人?没想到梁王还有英雄救美的经历呢。”
语气波澜不惊,听到开阳耳朵里却是平地一声惊雷。他好不容易才劝着王妃重返京都,如果因为这件事让王妃一气之下走了,就真是罪过了。而且就算不为二爷,为了他和茯苓,也得劝着王妃留下呀。开阳恨自己多嘴多舌,慌里慌张地解释,“二爷对楚蝶姑娘从来没有非分之想,是楚蝶姑娘她……”
“你想说,是楚蝶姑娘觊觎皇子,就像那些胡姬主动往上贴?”苏蕙宁打断道:“总之都是女孩子主动勾引,只有你们梁王清白无辜?”
开阳见越描越黑,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哭丧着脸哀求着:“苏姑娘,我嘴笨不会说话,还是让二爷亲自跟您解释吧。我一进京都就给二爷传信了,估计马上就到,姑娘且耐心等待片刻,权当歇歇脚,如何?”
苏蕙宁看着他慌张的模样,不怒反笑道:“哪敢让梁王殿下纡尊降贵来找我,自然是我去拜访梁王殿下!”
京都的道路横平竖直、四通八达,苏蕙宁翻身上马,片刻功夫便到了梁王府。
匾额从“大皇子府”换成了“梁王府”——是圣上亲笔提的字,刚刚粉刷过的朱红色大门紧紧闭着,台阶打扫得一尘不染,两只石狮子一如往日庄严肃穆,隐隐有桂花的清香从府内传出。
台阶下跪着一位姑娘,挽起的头发稍显凌乱,面色苍白,抿着嘴唇,不住地以头抢地,额头渐渐渗出血珠,声音嘶哑道:“奴家已经怀了殿下骨肉,还请殿下垂怜。”
她的声音不大,却让每位围观的人听得清清楚楚,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嘘声。
“都说梁王是个只会吟诗作乐的纨绔子弟,果然名不虚传!”
“听说他之前经常和胡姬厮混,御史们弹劾过多次了,他照常不改,圣上不喜欢他是有原因的!”
“如今把人家姑娘肚子搞大了,人家找上门来他还置之不理,真是没有天理!”
“还不是仗着如今圣上喜欢他了,更加为非作歹!”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渐渐从八卦变为声讨,其中一人大声道:“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圣上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紧接着便有三五个人响应:“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响应的人越来越多,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梁王府被围得水泄不通,“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声讨声响彻整条街,仿佛如此便能把生活的不如意全部发泄出来。
苏蕙宁瞥了一眼始作俑者,有点眼熟,仿佛在哪儿见过。来不及细想,绕到后门开始砸门。
“谁?”门内传出洪亮又警惕的声音。
“苏蕙宁,求见你们梁王。”
门内的声音又抬高几分:“梁王说了,王妃不在,一只母苍蝇也不能放进来!”
“哎,我说你们——”
开阳话说一半,被苏蕙宁打断,“那就禀报你们王爷,梁王妃求见!”
“梁王妃?我没听错吧?”
“好像是说梁王妃!”
门内传来低声讨论,苏蕙宁甚至能感受到门内人好奇的目光。紧接着窸窣的脚步声越来越远,显然去禀报了。
很快便有急促而杂乱的声音传来,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司徒钊面容有些憔悴,依旧穿着夏日的薄裳,眼中布满血丝,眼眸闪动道:“真的是你!我还以为……”
苏蕙宁见他欲言又止,问道:“以为什么?以为我不会再见你了?”
司徒钊木然地点点头,“见到开阳传信,本来要去接你的,没想到被楚蝶堵住了。我想着,你听到流言、见到楚蝶,再不会见我了。”
“所以你就躲在家里闭门不出,任门前人声鼎沸、怨声载道?”苏蕙宁质问道:“又或许故意演给我看,告诉我,我不该回来!”
“不是的!”司徒钊把苏蕙宁拉进府里,叮嘱侍卫关好门,小心解释道:“楚蝶的父母亲人都丧身洪灾,我看她可怜,才帮忙租赁宅院,让开阳照顾一二,我与她并没有肌肤之亲,额,应该没有……”
苏蕙宁越听越糊涂:“什么叫应该没有?”
“那天我喝得有点多,但记忆里是没有的!”
苏蕙宁猛然想起那日在大皇子府上,司徒钊醉醺醺地回来,口中不断地呢喃着母妃,自己因为见他居无定所、自幼失怙又不被圣上喜爱,于同病相怜中生出几分怜悯,于是悉心照顾一夜。没想到竟是从楚蝶处回来,倒是自己自作多情了,酸涩道:“原来那时你们已经珠胎暗结,枉我还费心照顾你!”
“我真没有,”司徒钊脸色涨红,急急地起誓:“如果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就让我天打雷劈!”
苏蕙宁凛然道:“那时候你我毫无关系,不算对不起我。”
“苏姑娘,您听我说一句,”开阳斩钉截铁地帮腔:“如果说是那天,我作证没有!那天我见殿下喝多了,立即背回大皇子府上了,殿下根本没有机会和楚蝶姑娘发生什么。”
正门外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苏蕙宁暗道差点忘了正事,问道:“你打算就这么一直躲避下去吗?哪怕门外洪水滔天也弃之不顾?”
“可是我能做什么呢?出去跟楚蝶说孩子不是我的,你回去吧?她既然来了怎么会善罢甘休回去呢。去跟所有人解释,我没做过不法之事,他们会相信吗?我什么也做不了。”司徒钊怔怔地看向门口,“从前御史们弹劾我,就各种给我扣莫须有的罪名,我也试着解释,但是没有用的,父皇不信我,御史不信我,根本没有人相信我。”
苏蕙宁心下触动,目光在司徒钊和开阳见跃动,脑子飞速旋转着,一丝一缕分析道:“若真如你们所说,你是有恩于楚姑娘的,她就算真的因此倾慕于你,也不至于用这么惨烈的方式自毁清白,除非被人胁迫。你最近得罪人了?”
“因为重开恩科的事,世家大族对我颇有微词。”
苏蕙宁闻言灵光一闪,人群中的始作俑者应当是威远侯府的人,陈北亭生辰那天见过。
这就说得过去了,声势浩大的讨伐源于世家贵族的挑拨,只是不知为首者是威远侯,还是秦王,或者他们本就同气连枝?
“既然如此,就更不能躲避。”苏蕙宁道:“你不是说过,不能躲、不能让,要争到话语权吗,如今怎么成了缩头乌龟了?”
司徒钊自嘲地笑笑:“我是这样想的,只是实际行动起来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还隔着一个‘怎么做’,我不知道该怎样向大家证明我的清白。”
“也许你不需要向大家证明什么,他们也不在乎你做没做过,他们只想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你要做的,是安抚好楚蝶,别让她被人利用了;是早点入宫,向圣上引咎辞去主考官的职务,圣上心思深沉,自然会想到其中的联系。”
司徒钊略一沉思,点头道:“不错,若是因为我的关系,让好不容易重开的恩科再次停止,如何对得起天下学子的殷切期盼?只是,朝中寒门子弟少之又少,若是让世家子弟做主考官,难免会……”
司徒钊没有说完后续的话,但大家心知肚明,若是世家子弟做主考官,科考无非是为他们又开辟了一条直通朝堂的路。
“宁王世子如何?”苏蕙宁提议道。
司徒钊眼前一亮,激动地抱住苏蕙宁:“好王妃,求你不要离开京都了好不好?”
苏蕙宁推开他,假装嫌弃地掸了掸衣裳,“我从正门出去,劝劝楚姑娘;你从后门出去,赶紧驾车进宫吧。”
一位是原丞相幼女陆盈雪,人人都以为陆丰伏诛后,陆家满门将再无痕迹,却不想她侥幸翻身成为宫中新宠,直接封妃不说,如今怀了龙嗣,圣上更是大赦天下、重开恩科表示庆贺。
一位是梁王司徒钊,本是圣上最不喜爱的皇子,近来却接连获得赏赐:先是封了王,紧接着赐了府邸,圣上甚至给他和自己属意的太子妃赐婚,隐隐有让他继承大宝的意思。这也就罢了,如今还有美女自荐枕席,天天在梁王府门口徘徊。
苏蕙宁听着身边人的议论,脸色渐渐阴沉下来,余光中瞥见开阳惊慌的眼神。
“苏姑娘,你别听他们胡说,二爷不是那种人!”
“不是哪种人?”茯苓先嚷嚷起来:“先前胡御史就弹劾过他悖德忘礼、有伤风化,可见是惯犯了!”
“真真是冤枉,那都是那些胡姬自个儿往上贴。”开阳替司徒钊分辨道。
茯苓不听解释:“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这么替你家二爷遮掩,是不是你们俩之前就惯常做这些事情?是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家主子这样,你能好到哪儿去呢,是我瞎了眼!”
“真不是这样!”开阳急得满脸通红,舌头却像打了结一样,磕磕绊绊道:“我和那些胡姬……不是,二爷和那些胡姬……啊呸,就没胡姬啥事。二爷从来没有过女人,除了他好心救过——”
苏蕙宁本是津津有味地听着,见他话说一半戛然而止,忍不住问道:“好心救过一个女人?没想到梁王还有英雄救美的经历呢。”
语气波澜不惊,听到开阳耳朵里却是平地一声惊雷。他好不容易才劝着王妃重返京都,如果因为这件事让王妃一气之下走了,就真是罪过了。而且就算不为二爷,为了他和茯苓,也得劝着王妃留下呀。开阳恨自己多嘴多舌,慌里慌张地解释,“二爷对楚蝶姑娘从来没有非分之想,是楚蝶姑娘她……”
“你想说,是楚蝶姑娘觊觎皇子,就像那些胡姬主动往上贴?”苏蕙宁打断道:“总之都是女孩子主动勾引,只有你们梁王清白无辜?”
开阳见越描越黑,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哭丧着脸哀求着:“苏姑娘,我嘴笨不会说话,还是让二爷亲自跟您解释吧。我一进京都就给二爷传信了,估计马上就到,姑娘且耐心等待片刻,权当歇歇脚,如何?”
苏蕙宁看着他慌张的模样,不怒反笑道:“哪敢让梁王殿下纡尊降贵来找我,自然是我去拜访梁王殿下!”
京都的道路横平竖直、四通八达,苏蕙宁翻身上马,片刻功夫便到了梁王府。
匾额从“大皇子府”换成了“梁王府”——是圣上亲笔提的字,刚刚粉刷过的朱红色大门紧紧闭着,台阶打扫得一尘不染,两只石狮子一如往日庄严肃穆,隐隐有桂花的清香从府内传出。
台阶下跪着一位姑娘,挽起的头发稍显凌乱,面色苍白,抿着嘴唇,不住地以头抢地,额头渐渐渗出血珠,声音嘶哑道:“奴家已经怀了殿下骨肉,还请殿下垂怜。”
她的声音不大,却让每位围观的人听得清清楚楚,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嘘声。
“都说梁王是个只会吟诗作乐的纨绔子弟,果然名不虚传!”
“听说他之前经常和胡姬厮混,御史们弹劾过多次了,他照常不改,圣上不喜欢他是有原因的!”
“如今把人家姑娘肚子搞大了,人家找上门来他还置之不理,真是没有天理!”
“还不是仗着如今圣上喜欢他了,更加为非作歹!”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渐渐从八卦变为声讨,其中一人大声道:“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圣上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紧接着便有三五个人响应:“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响应的人越来越多,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梁王府被围得水泄不通,“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声讨声响彻整条街,仿佛如此便能把生活的不如意全部发泄出来。
苏蕙宁瞥了一眼始作俑者,有点眼熟,仿佛在哪儿见过。来不及细想,绕到后门开始砸门。
“谁?”门内传出洪亮又警惕的声音。
“苏蕙宁,求见你们梁王。”
门内的声音又抬高几分:“梁王说了,王妃不在,一只母苍蝇也不能放进来!”
“哎,我说你们——”
开阳话说一半,被苏蕙宁打断,“那就禀报你们王爷,梁王妃求见!”
“梁王妃?我没听错吧?”
“好像是说梁王妃!”
门内传来低声讨论,苏蕙宁甚至能感受到门内人好奇的目光。紧接着窸窣的脚步声越来越远,显然去禀报了。
很快便有急促而杂乱的声音传来,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司徒钊面容有些憔悴,依旧穿着夏日的薄裳,眼中布满血丝,眼眸闪动道:“真的是你!我还以为……”
苏蕙宁见他欲言又止,问道:“以为什么?以为我不会再见你了?”
司徒钊木然地点点头,“见到开阳传信,本来要去接你的,没想到被楚蝶堵住了。我想着,你听到流言、见到楚蝶,再不会见我了。”
“所以你就躲在家里闭门不出,任门前人声鼎沸、怨声载道?”苏蕙宁质问道:“又或许故意演给我看,告诉我,我不该回来!”
“不是的!”司徒钊把苏蕙宁拉进府里,叮嘱侍卫关好门,小心解释道:“楚蝶的父母亲人都丧身洪灾,我看她可怜,才帮忙租赁宅院,让开阳照顾一二,我与她并没有肌肤之亲,额,应该没有……”
苏蕙宁越听越糊涂:“什么叫应该没有?”
“那天我喝得有点多,但记忆里是没有的!”
苏蕙宁猛然想起那日在大皇子府上,司徒钊醉醺醺地回来,口中不断地呢喃着母妃,自己因为见他居无定所、自幼失怙又不被圣上喜爱,于同病相怜中生出几分怜悯,于是悉心照顾一夜。没想到竟是从楚蝶处回来,倒是自己自作多情了,酸涩道:“原来那时你们已经珠胎暗结,枉我还费心照顾你!”
“我真没有,”司徒钊脸色涨红,急急地起誓:“如果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就让我天打雷劈!”
苏蕙宁凛然道:“那时候你我毫无关系,不算对不起我。”
“苏姑娘,您听我说一句,”开阳斩钉截铁地帮腔:“如果说是那天,我作证没有!那天我见殿下喝多了,立即背回大皇子府上了,殿下根本没有机会和楚蝶姑娘发生什么。”
正门外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苏蕙宁暗道差点忘了正事,问道:“你打算就这么一直躲避下去吗?哪怕门外洪水滔天也弃之不顾?”
“可是我能做什么呢?出去跟楚蝶说孩子不是我的,你回去吧?她既然来了怎么会善罢甘休回去呢。去跟所有人解释,我没做过不法之事,他们会相信吗?我什么也做不了。”司徒钊怔怔地看向门口,“从前御史们弹劾我,就各种给我扣莫须有的罪名,我也试着解释,但是没有用的,父皇不信我,御史不信我,根本没有人相信我。”
苏蕙宁心下触动,目光在司徒钊和开阳见跃动,脑子飞速旋转着,一丝一缕分析道:“若真如你们所说,你是有恩于楚姑娘的,她就算真的因此倾慕于你,也不至于用这么惨烈的方式自毁清白,除非被人胁迫。你最近得罪人了?”
“因为重开恩科的事,世家大族对我颇有微词。”
苏蕙宁闻言灵光一闪,人群中的始作俑者应当是威远侯府的人,陈北亭生辰那天见过。
这就说得过去了,声势浩大的讨伐源于世家贵族的挑拨,只是不知为首者是威远侯,还是秦王,或者他们本就同气连枝?
“既然如此,就更不能躲避。”苏蕙宁道:“你不是说过,不能躲、不能让,要争到话语权吗,如今怎么成了缩头乌龟了?”
司徒钊自嘲地笑笑:“我是这样想的,只是实际行动起来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还隔着一个‘怎么做’,我不知道该怎样向大家证明我的清白。”
“也许你不需要向大家证明什么,他们也不在乎你做没做过,他们只想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你要做的,是安抚好楚蝶,别让她被人利用了;是早点入宫,向圣上引咎辞去主考官的职务,圣上心思深沉,自然会想到其中的联系。”
司徒钊略一沉思,点头道:“不错,若是因为我的关系,让好不容易重开的恩科再次停止,如何对得起天下学子的殷切期盼?只是,朝中寒门子弟少之又少,若是让世家子弟做主考官,难免会……”
司徒钊没有说完后续的话,但大家心知肚明,若是世家子弟做主考官,科考无非是为他们又开辟了一条直通朝堂的路。
“宁王世子如何?”苏蕙宁提议道。
司徒钊眼前一亮,激动地抱住苏蕙宁:“好王妃,求你不要离开京都了好不好?”
苏蕙宁推开他,假装嫌弃地掸了掸衣裳,“我从正门出去,劝劝楚姑娘;你从后门出去,赶紧驾车进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