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这具魂体的第一世。彼时的她,不叫“晏如”,而是唤“温婳”。

    遇见敬渊时,她方才五岁,是一个爹娘刚刚双亡的孩子。

    那日苍穹阴霾密布,林子之上的天际,乍然惊起飞鸟,林子之下的人家,一改平日的宁静,格外吵闹混杂。

    五个凶神恶煞的壮汉,不知从何处而来,手里各自执刀持斧,撞开了木屋的大门,嚣张而不可一世。

    屋里的男女受到了惊吓,男人反应迅速,上前将女人护在身后,稍稍镇静下来,辨认出领头的壮汉,是今早在市集上和他争执的人。

    分明是对方不讲理,长期欺侮他人也罢,现还敢理直气壮上门挑事!而他不过是当场驳了他的颜面。纵使人多势众,他也没有立即示弱,语气尽量平缓:“刘老七,你这是何意?”

    “何意?叫你后悔开罪了我!”随行的人与他一道桀桀狂笑,阴测测的锋光微闪,斧头已随手起落下,直冲男人的脖颈。

    一阵猛烈剧痛,鲜血淋漓,如泉水喷涌,他怒目圆睁,仍是不敢置信,刘老七竟真动了手!可眼里的光开始涣散,男人砰然倒地,几下抽搐,已是回天乏术。

    女人大惊失色,还试图堵住汩汩流血,但只是无用之举,他的鼻息微弱不堪,她伏在尸首上恸哭,凄惨之声,引人怜悯,可刘老七等人心狠手辣,并不为所动,持刀连续捅入。

    敬渊目睹了前后之事,但没有出手阻止,任由他们杀害与之有口舌之争的人。而他不过是想,这两人尽快断了气,他便能极快回冥府,不必在此待着。

    时逢冥府鬼差紧缺,无法持续勾魂,身为冥王的他,迫于无奈,须前来人界勾魂,此事极其简单,但需度四十九日的黄泉路,他还是不太情愿的。

    这伙人阴谋得了逞,虚伪地互相吹捧,并不将眼前的人命当作是同族,只是死了两只蝼蚁而已,是他们立威、作恶的工具罢了!

    敬渊蹙眉不喜,可他也不能掺手尘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命数,他只能管死人的鬼魂。

    将两缕亡魂引出,指尖滑了下名簿,他才发觉是三张,还有一个五岁的孩子,可孩子不在屋里,他还要等孩子被杀。

    亡魂出来时,意图挣脱,但无机可乘,强大的鬼力,死死定着他们,他们连连磕头碰脑:“大人,可否帮帮我们?此仇不报,我们无法安心转世啊!”

    “如何帮?”敬渊居高临下,漠然视之:“报了仇,沦为恶鬼,落到魂飞魄散的下场,可是你们所愿?”

    “他们蛮不讲理,作恶多端,难道叫我们宽恕如斯?”男人满目憎恨,仇恨已遮蔽他的眼,如此不管不顾,竟向冥王大吼大叫。

    “当他们命数尽,有冥府十八层炼狱守之,终化为世间尘埃,再无来世。此为他们的惩罚,你们何须多此一举?”

    难得敬渊如此耐心。

    两人面面相觑,不知作何感受,下一刻,止住的泪又瞬息决堤。

    恶人搜刮屋里仅剩的财物,并不急着离去,正欲生火毁尸灭迹。

    林间隐隐有哼声,小曲儿悠悠而鸣,如此稚嫩。一个貌似五六岁的小姑娘,将一捧野花抱个满怀,她正凑在花前细闻,笑脸盈盈,一副期许的神情:“阿娘和爹爹肯定会夸我!”

    软软糯糯的模样,如此纯真无邪。可即将烟消云散,娇花会遭到摧残,鲜血会染红一切,包括她的小罗裙。

    “小婳儿!快跑!婳儿…”女人着急上去,多次欲拦住她,可魂体凭空穿过,小姑娘毫无知觉。两缕魂魄前仆后继,明明知道是徒劳,仍不肯放弃。

    “婳儿”之声,不绝于耳。小姑娘走着走着,止了步,却不是感应于此,余光中徐徐火光升起,烟雾弥漫开来。她嘴角的笑意僵住,只剩惊恐,手中的捧花跌落,横散了一地。

    脚下挣扎欲逃,可惧意牵动着她,一步也迈不开,反而瘫软在地,无声流淌着泪。

    那虚空中,两个亡魂急得团团转,痛哭流涕更甚。

    许是亲子之情,打动了敬渊,小姑娘的名簿悄然殆尽,告之此劫飘散。

    恶人即将跨出院子,篱笆不可再遮挡,那一刹那,温婳晕了过去,身子隐入虚空。恶人吵吵嚷嚷,铁锈般的血腥味浓烈,几脚之间,反复将花瓣碾进泥。那些身影渐渐消失,唯有残枝败花,袅袅浓烟,可诉说他们的罪行。

    尽管都处于虚空,亡魂们依旧触不得温婳,他们转身对敬渊连连磕头道谢。

    “求大人安顿好婳儿!”女人止了泪,又恭恭敬敬行了大礼:“王城内有民女多年的好友,她相公为当朝尚书,您带婳儿上门,与她说明情况,她……”

    “本王自有定夺!”冷峻如霜的面孔上,全是不耐烦与懊悔,透露他的忍耐已达极限。作势欲走,可又无法放任不管。

    二人听闻“王”字,大吃一惊,不敢再出言,逃跑之念尽失,悲痛的目光,凝聚在小小的身躯上。

    敬渊屈膝蹲下,温婳随之醒来,脸上半挂着的泪,冉冉划过下颚,怯生生、直愣愣地端详眼前的他。

    他欲问她是否能待在此地,可迟迟没有开口。

    他在犹豫。

    四十九日后,他才能回来,爹娘方才逝去,此地荒凉,大火会燃尽旧宅,她如何能活命?

    犹豫间,小人逐步放大,柔软入怀,是久违的温暖,他的脖颈绷得挺直,哭声在耳侧轰鸣,仅是愣了一瞬,又急忙使她昏厥。

    敬渊故作镇定,顺势一个翻转,将温婳扛在肩上,冷声道:“随本王来!”

    两魂应声而起,不忘回头望了眼大火,这一世在浓烟中殆尽。

    走黄泉路,是敬渊不喜勾魂的原因。平日里,须臾间,他可多次来返,只有勾魂时,要硬生生陪他们走四十九日。

    此路之由,是要亡者直面死因,回顾生前事迹,浅尝魂体之痛。若是罪大恶极,使之痛不欲生,生前无罪,可轻松度过,赏一回世间独有之“景”。

    鬼差伴行黄泉路,是防止个别亡魂,禁不住路上的痛楚,逃跑作了恶鬼。

    温婳未死,是生魂,不该到此。敬渊多次施法,稳住了她的魂体,她才不至于被鬼气侵蚀,夺去了生机。

    冥府大门,几个鬼差飘游,几个鬼差说笑,却是瞬息停滞,飘至半空的鬼差跌落,说笑的鬼差呆若木鸡,而敬渊单手抱着小孩,若无其事路过。

    “入迷魂殿,察生前事迹,若无重大罪恶,直接投胎罢。”

    至生死鬼君面前,敬渊甚是和气,只扔下一句交代,转瞬无影无踪,鬼君连点头都是滞后的。

    众鬼差相顾失色,惊恐未定:冥王何时如此好相与?冥王拐走了人族的小孩?或是此女是冥王流落在外的孩子?谣言四起,沦为冥府盛谈。

    伯绥国的尚书,若能收留她,至少可保她衣食无忧,往后如是困于爹娘双亡的心绪,但有人相伴左右,此痛终会淡去,余生有幸事。

    隐藏鬼息,于人族而言,敬渊只是一介草民,面见尚书,并非易事,可若不藏,冥府鬼差突然拜访,任谁都会惊恐,定会认为是有人将死,而见鬼差来送温婳,又许会招来闲言碎语。

    递交拜帖后,在客栈落了脚。

    温婳半夜清醒,屋里只余月光倾泻,忆起大火的无情吞噬,她试图强忍泪水,可还是湿了小脸。不过五岁,意外突生,她又如何坚强?脸埋在屈膝里,默言窸窸窣窣,不知哭了多久。

    此处不知是何处。罗裙依旧,不沾一丝烟尘,肚里空空,作起长长的鸣声。

    她轻缓下榻,开了道门缝,从中打量,忽闻头顶传来:“醒了?”是陌生的男声。

    惊得她手一颤,房门轰然紧闭。半息,门又重开,她探出身子,扫了一眼门边上的黑影,定下心来,郑重跪下磕了个头:“多谢阁下相救!”

    “不必。”敬渊欲走,小手又扯住了他的衣摆,些许迟疑道:“阁下可否带我回去一趟?我想为我爹娘,立个冢,题个碑。”

    短短一句话,语毕时,已是悲痛全然流露。

    “有人已立,带你去望一眼?”敬渊自知摊上麻烦,早就思虑至此,趁她昏睡,驾云前往,但不知是谁,已在灰烬中修了墓。

    见温婳点点头,他忽而发笑:“夜深人静,你胆儿可真大!”

    她目光微闪,却又满眼坚定:“我不怕!”

    “你不怕,我怕!”敬渊像是不愿返程,虚伪之言张口就来,连他也没发觉,这几日他竟如此耐心,眼里含着笑意,未有丝毫怒火。

    温婳微怔,意识到自己事多了些,可肚子又不分时宜作响,她只好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四更时分,人族都在梦乡,道上尚有的三两形影,不过是非人族途经,何人能为五岁小孩作食?

    指望敬渊是不可能的。他从未尝过人族的食物,不知其样,不识其味,唐突变幻,不过会暴露他是非人族罢了。

    “忍忍!”他转身下了楼,未几,又去而复返,淡然道:“伙房无吃食,城外有条河,你可会捉鱼?”

    如遇惊喜,眸子迸发光亮,她连连颔首。

    久居乡野之中,见惯了爹娘打食,她虽年幼,但可敢在林间自由来往。

    前后五十日,温婳未进食过,全靠他的鬼力来支撑,昏迷也罢,此时清醒,若是饥肠辘辘一整夜,岂不是在虐待一个孩子?

    皎洁明月,漫洒清辉,月下河畔,潺潺流水。水漫至膝盖上,小姑娘踩着水流,映着明亮的月色,河边的篝火之光,观察鱼的游向,几度出手,几度失败,终于捉住了一条。

    她迅速回头,跑了几步,将挣扎的鱼砸向岸边,神情甚是开怀,恍如散了些悲痛。她瞥了眼篝火边的身影,又重新埋头寻鱼,迈着轻缓的步子蹚水,直至又捉到鱼。

    温婳上了岸,简单处理了鱼,挨着火烤,而敬渊枕着胳膊,以草为席,假意进了睡梦,任她如何叫唤,始终没有醒来。

    她独自食鱼,饱腹而眠。

    翌日,日出,柴薪燃尽,温婳躺在另一侧,脸上些许笑意,似是醉在美梦之中。

    “小姑娘?温婳?”敬渊叫她许久,而她只翻了个身,继续入睡。

    他的耐心消磨殆尽,扛起温婳就进城。路过尚书府,便上门打探消息,门侍听闻来意,即引他们入府,片刻之后,侍女一行人进入正厅,给他们斟了茶,解释道:“老爷夫人尚未起身,请二位稍作片刻。”

    卯时,路上几乎没有行人,要怪便怪,他本就不是人,不走人族的时辰!

    “是在下唐突了。”敬渊客气回话。

    卯辰交替,身披华服的夫人,失了雍容之姿,疾步奔向前厅,身后的男人,急忙唤她慢点慢点,他虽如此说,脚下也未敢慢。

    一前一后踏进正厅。

    迎着敬渊的打量,夫人顾不上仪态,眼框含泪欲滴,嗓音微哑:“公子可否让我抱抱婳儿?”

    敬渊闻言顺势递交,身心顿感轻松,终于断了麻烦。

    尚书夫人接过,脸颊贴了贴温婳的小脸蛋,轻拍柔软的小身躯,似在安抚她。

    尚书细察温婳无恙,些许强颜欢笑,拱手抬了抬:“多谢公子!”

    敬渊在拜帖中,尽言其详情。他声称路遇温氏一家被害,惟见夫人奄奄一息,告知了小孩的藏身之处,又道出可托付之人,而他查探了几个月,才查到此地。

    话落,三两侍女鱼贯而入,托着金银珠宝之奢物,依次停在正厅里。

    “这是我们为您备下的谢礼,这些时日,小婳儿受您照顾了!”

    温家喜林间幽静,远离吵杂之处,夫妇俩偶尔会进城置物,时而会在尚书府待几日,两家人从未断过来往。那日街市上分别,说好午后再与妻女上门,却迟迟不见踪影,他们去寻,只剩满目疮痍。

    如今,得知温婳幸存,是千金难买之喜。

    “不必,许是我与温婳有缘罢了。”

    敬渊浅笑,又坦然告辞,举步离去。

    温婳转而睁眼,双目惺忪之间,见是一张含泪而笑的熟悉面孔,小脸微怔:“月姨?”尚书夫人连连应声。

    她将视线转至门口,只见黑影逐步模糊,急忙手脚并用,欲推开尚书夫人:“月姨,放我下来!”

    尚书夫人怕她摔倒,稳稳将她放下。她心急如焚,不顾脚下的瞬息无力,跌倒了又起身,奔向敬渊消失的方位。

    可短腿怎么也追不上长腿。

    敬渊刚跨越门槛,察觉身后有小尾巴,哒哒脚步停止,连连喘息,随之放声嚎啕大哭,欲引他回头之状,但他置之不理,离了闹市,渐渐隐入虚无。

    她追,是欲问他贵姓,往后她能寻之报答。

    她哭,是想引他止步。

    但是毫无作用,就此作了罢。

    在尚书府的精心呵护下,温婳逐步走出阴影,性子谈不上开朗,但向来大方得体,习得圣贤经文,又通刺绣之艺,她将梦中那些不知名的艳花,绣在藕衣后襟处,远瞧绣丝栩栩如生,添了几许魅色,甚是妖娆动人。

    后来,与伯绥太子两情相悦,成年时两人便定下了婚事,但因次年战乱动荡,而久久不能完婚。

    那时国难当头,二位兄长上了战场,因此先后毙命,尸横野外,无人为之收尸。五年后,先王重病驾崩,士气不振,城池接连失守。再过两年,叛贼假意议和,养父前往商议,半路遇刺身亡。

    不久,养母郁郁而终。

    温婳被护在深宫,不闻外界之事,直至国破的那一日,太子殿下战死,封锁了半年的噩耗,才逐一传到她耳边。

    万念俱灰下,她毅然饮下毒酒,随亲人而去,享年二十五岁。

章节目录

千古奇妖之噬忆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津方砚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津方砚池并收藏千古奇妖之噬忆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