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贵妇人带进来的女仆不止她这一个人,伯爵夫人的女仆听了也主动请缨与梅尔一起。
观众席渐渐满座,她们端来香槟时,戏剧已经开幕,剧场里的灯都熄灭了,只剩舞台上打给演员的光。
梅尔端着几杯酒水,小心翼翼从几位绅士身边穿过,挨个轻声询问他们是否需要。
说实在的,其中有个看起来很阔绰的中年人,似乎是用惯了那种审视的习气,翘着二郎腿,手臂倚着扶手,指尖夹着雪茄,眯着眼上下看菜,很叫人反胃。
在作家聚餐时玛丽说过,这种看似精英的老男人,一般情况下背地里都有一大堆相好的姘头,外表看起来越绅士越是如此,哪个时代都如此。
梅尔面无表情,冷冷的打量回去,对那名说自己需要香槟的中年男人半分好脸色也没有。
但是,她的皮相肉感稚嫩,即便黑着脸也不容易看出来。
中年男人伸手从她手里接过,见梅尔略显拘谨,腔调意味深长的说道:“谢谢你。”
臭烘烘的烟草味很呛鼻,令人不喜。
梅尔什么也没说,继续询问他身旁的拉塞尔先生。
“您需要吗?”
看台被遮蔽的阴影中,坎宁解开胸前一颗纽扣,后背在座椅上靠了三分二,双臂与手以一种固定的刻板角度搭在膝盖,他看起来有些困倦,脸色恹恹地。
眼镜下狭长的桃花眼敛着,蓝眸暗淡,神色冷漠不训,仿佛对什么都兴致缺缺,颇有几分内敛,但由于规矩已成习惯,他抬正目光与梅尔对视答道。
“谢谢,但我不喝酒。”
口吻清冽。
梅尔怀疑,这位军姿笔挺的年轻绅士其实一点也不喜欢看戏剧。
分发完了香槟,梅尔纤细的身影端着那盘香槟躲在后面,她将坎宁没有要的香槟端起来,趁人不备仰头,一口倒进嘴里。
酸甜辣混合,从喉咙暖到胃。
然后又端着空盘子去找剧院侍应生。
返回时,第一幕已经开始不久了,她与其他女仆像模特一般排排站在最后面,梅尔的注意力全在戏剧上。
这戏目很经典,正是人人如雷贯耳的莎翁名作《哈姆雷特》
一个关于复杂人性,复仇和悲剧的故事。
梅尔沉溺其中,直到那位老姓贵族带来的小孙子坐不住,开始满地乱爬,他才三四岁,就已经学会了钻椅子和桌子。
两个保姆联合才压制住。
插曲过后,贵妇人们开始一边看戏一边聊天。
梅尔才听出来,原来今天这局,原本就是阁臣夫人为了说合罗伯特夫人与男爵府的关系才约下的,结果男爵夫人意外没来。
罗伯特夫人的脸色很平淡,她自持身份,说改天要去探望她,并未表露出不悦。
中将虽然已故,但他是为国牺牲,况且罗伯特家实力不凡,人没了势力还在。
梅尔并不明白为什么夫人这么执着于给大小姐安排这门婚事,难不成就因为是中将活着的时候就与男爵定好的么。
但这不是她该操心的事情,梅尔十分清楚自己为什么在这里。
一场戏剧看完,已经是晚上八点,梅尔与夫人一同乘车回府。
黑夜很冷,罗伯特夫人穿着皮草披肩,戴着堆叠珍珠手链的手扶在门边,她的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爬过的痕迹,化过妆,略遮掩了几分疲惫,但眼中却止不住的烦躁。
马车驾驶过一片树林,梅尔在夫人对面坐着,她此刻并没有做声,而是将脸庞看向外面。
“夫人,今晚竟然有这么圆的月亮。”
一些游人还在公园的树荫下漫步,夫人闻言缓缓看去,说道:“真是稀奇。”
“你家里有其他兄弟姐妹吗?梅尔。”
她想不出夫人为何忽然问这话的原因,于是自然的答复。
“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住在北方,嫁给了一个自耕农,有一个孩子。”
“那……”夫人还预备说些什么。
但夜幕中马车忽然在路间停下,车身一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声裂响。
这声动静过后,马车夫立马呵停,慢慢不走了。
忽如其来的事故打断了车厢内主仆断断续续的对话。
梅尔叫夫人不要动,她打开车门,利落地蹦出去,朝前头的马车夫问道:“怎么了?”
马车夫也一脸懵,他点燃了煤油灯,让梅尔举着,环顾车身检查。
然后对梅尔指了指车轮说到:“轮子不知道压倒了什么,就在刚刚裂开了一条缝,所以才会有那动静。”
梅尔皱眉,她四下瞧瞧,这是一条剧院附近的小路,除了来往看戏的游客以外没有什么人会走,眼下车坏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替代品送夫人回家。
“能修吗?”
马车夫无奈摇摇头,就在梅尔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不远处的黑暗里缓缓驶来一辆马车。
车上挂的煤油等发出醒目的光,正照见车壁上那抹家徽的形状。
在这个信息落后的十九世纪,上等人家几乎都会以世代流传的徽章来象征自己的家族,以证明家族的历史悠久以及尊贵。
马车上的徽章正表示它属于哪个主人,但梅尔并不认得。
罗伯特夫人探出半个身子,朝那缓缓靠近的马车看去,“是坎宁。”
拉塞尔先生目前只剩一位。
坎宁从马车里缓步走出来,戴上黑色礼帽,帽沿遮住了他的双眼,镜面折射出一点光斑。
“坎宁,你来的正好,我的马车似乎出了些故障。”罗伯特夫人被梅尔从车上扶下来,拉塞尔先生来到她面前,稍微压低头,语气平缓道。
“乐意为您效劳。”他说罢,简单查看后就告知家仆去处理。
梅尔这才想起来,拉塞尔先生的宅邸正在罗伯特夫人居住的那一片附近,这条道都是必经之路,会碰见他实属情理之中。
经过对方一两句话言简意赅的安排。
梅尔搀扶着穿了高跟鞋的夫人上了坎宁的马车。
而他差人卸下一匹给罗伯特夫人拉车的马,装好鞍,在茫茫夜色中骑着马匹,挽了挽缰绳走在前面。
罗伯特夫人缓过神来,眯着眼不知在想些什么,后来摇了摇头对梅尔轻声说道:“他的表弟要是有他一半,就好了。”
“嗯?”犯困的梅尔看向夫人。
“呵,我老糊涂了,那怎么能叫好。”
夫人说的话让梅尔摸不着头脑,但她面对夫人的人设就主打一个陈恳,便顺着疑问:“何出此言?”
那怎么能叫好?是什么意思?
夫人的眼神瞧向车外,梅尔顺着看到了拉塞尔先生骑着马的背影,深色礼服勾勒出清执气质,月色渐弱,树影幢幢如鬼影般斜在两旁。
“坎宁曾经有个哥哥,现在已经失踪了。”
“为什么会失踪?”
在背后八卦人,梅尔声音很小,她挽着夫人的手臂问。
夫人同样有种心虚感,好在马蹄声四下起伏,没人听得见她的小声议论。
“传闻他是哥哥……”夫人顾忌地顿了顿,又继续说:“杀了老拉塞尔阁下,之后人就失踪了……”
贵妇人婉叹的声音渐渐不闻。
梅尔张了张嘴,她忽然想起一件事,在好久之前,她曾经在爵士餐厅碰到的那一幕,和在门缝里听到的那句:
‘这么久了为什么还是不肯原谅……’
那个跌跌撞撞跑出来,满身珠翠的年轻女人,兴许就是坎宁的姐姐。
梅尔回过神来,夫人老神在在地闭上了眼,对那产生悲剧的一家表示同情。
年轻的女仆垂下眼睫,她抿了抿唇,忽然瞧见他搁在座椅一角隐蔽处的手杖。
这个年代无论老少男人都流行使用手杖,有显示身份的作用,有些手杖也可以做成武器,从把手抽出来就是一柄刺剑。
梅尔看见的手杖,手柄是黄铜色,杖身是木头的,手柄顶上同样有家徽,像是盾牌的形状,上面是只狰狞扑行的老鹰。
果然是充满哥特色彩的十九世纪,还真是扑朔迷离。
梅尔决心远离这种恩怨背景复杂的人物。
送夫人回家,梅尔才从府里蹦蹦跶跶的跑回家,这黑灯瞎火的夜半,她才有幸与同样刚回家的埃文碰上。
对方歪在路灯底下挖着嗓子眼吐。
“喝了多少酒啊?”梅尔过去踢他一脚,埃文弯着腰摆摆手。
梅尔叩开门,叫门童出来,门童对埃文的这种样子已经见怪不怪了,他先慢悠悠地将信封交给梅尔,说道:“你家里来信了。”
“信?”梅尔翻开,是姐姐洁妮来的信,数数日子,距离梅尔上一次给她写信告知近况,已经有好些日子了。
将埃文托付给门童后,梅尔拿着拆开的信爬上楼。
姐姐洁妮在信中说道,她很开心梅尔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并且认为梅尔一定能在这上头有所收获,再就是,洁妮告诉梅尔,近来农场里的收成比较往年还算可以,最后她希望梅尔今年能回家度圣诞节。
“已经快到万圣了,今年就剩两个月了吗?”
梅尔抓了抓脑袋,她将信放到一边,打开草稿笔耕不辍。
观众席渐渐满座,她们端来香槟时,戏剧已经开幕,剧场里的灯都熄灭了,只剩舞台上打给演员的光。
梅尔端着几杯酒水,小心翼翼从几位绅士身边穿过,挨个轻声询问他们是否需要。
说实在的,其中有个看起来很阔绰的中年人,似乎是用惯了那种审视的习气,翘着二郎腿,手臂倚着扶手,指尖夹着雪茄,眯着眼上下看菜,很叫人反胃。
在作家聚餐时玛丽说过,这种看似精英的老男人,一般情况下背地里都有一大堆相好的姘头,外表看起来越绅士越是如此,哪个时代都如此。
梅尔面无表情,冷冷的打量回去,对那名说自己需要香槟的中年男人半分好脸色也没有。
但是,她的皮相肉感稚嫩,即便黑着脸也不容易看出来。
中年男人伸手从她手里接过,见梅尔略显拘谨,腔调意味深长的说道:“谢谢你。”
臭烘烘的烟草味很呛鼻,令人不喜。
梅尔什么也没说,继续询问他身旁的拉塞尔先生。
“您需要吗?”
看台被遮蔽的阴影中,坎宁解开胸前一颗纽扣,后背在座椅上靠了三分二,双臂与手以一种固定的刻板角度搭在膝盖,他看起来有些困倦,脸色恹恹地。
眼镜下狭长的桃花眼敛着,蓝眸暗淡,神色冷漠不训,仿佛对什么都兴致缺缺,颇有几分内敛,但由于规矩已成习惯,他抬正目光与梅尔对视答道。
“谢谢,但我不喝酒。”
口吻清冽。
梅尔怀疑,这位军姿笔挺的年轻绅士其实一点也不喜欢看戏剧。
分发完了香槟,梅尔纤细的身影端着那盘香槟躲在后面,她将坎宁没有要的香槟端起来,趁人不备仰头,一口倒进嘴里。
酸甜辣混合,从喉咙暖到胃。
然后又端着空盘子去找剧院侍应生。
返回时,第一幕已经开始不久了,她与其他女仆像模特一般排排站在最后面,梅尔的注意力全在戏剧上。
这戏目很经典,正是人人如雷贯耳的莎翁名作《哈姆雷特》
一个关于复杂人性,复仇和悲剧的故事。
梅尔沉溺其中,直到那位老姓贵族带来的小孙子坐不住,开始满地乱爬,他才三四岁,就已经学会了钻椅子和桌子。
两个保姆联合才压制住。
插曲过后,贵妇人们开始一边看戏一边聊天。
梅尔才听出来,原来今天这局,原本就是阁臣夫人为了说合罗伯特夫人与男爵府的关系才约下的,结果男爵夫人意外没来。
罗伯特夫人的脸色很平淡,她自持身份,说改天要去探望她,并未表露出不悦。
中将虽然已故,但他是为国牺牲,况且罗伯特家实力不凡,人没了势力还在。
梅尔并不明白为什么夫人这么执着于给大小姐安排这门婚事,难不成就因为是中将活着的时候就与男爵定好的么。
但这不是她该操心的事情,梅尔十分清楚自己为什么在这里。
一场戏剧看完,已经是晚上八点,梅尔与夫人一同乘车回府。
黑夜很冷,罗伯特夫人穿着皮草披肩,戴着堆叠珍珠手链的手扶在门边,她的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爬过的痕迹,化过妆,略遮掩了几分疲惫,但眼中却止不住的烦躁。
马车驾驶过一片树林,梅尔在夫人对面坐着,她此刻并没有做声,而是将脸庞看向外面。
“夫人,今晚竟然有这么圆的月亮。”
一些游人还在公园的树荫下漫步,夫人闻言缓缓看去,说道:“真是稀奇。”
“你家里有其他兄弟姐妹吗?梅尔。”
她想不出夫人为何忽然问这话的原因,于是自然的答复。
“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住在北方,嫁给了一个自耕农,有一个孩子。”
“那……”夫人还预备说些什么。
但夜幕中马车忽然在路间停下,车身一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声裂响。
这声动静过后,马车夫立马呵停,慢慢不走了。
忽如其来的事故打断了车厢内主仆断断续续的对话。
梅尔叫夫人不要动,她打开车门,利落地蹦出去,朝前头的马车夫问道:“怎么了?”
马车夫也一脸懵,他点燃了煤油灯,让梅尔举着,环顾车身检查。
然后对梅尔指了指车轮说到:“轮子不知道压倒了什么,就在刚刚裂开了一条缝,所以才会有那动静。”
梅尔皱眉,她四下瞧瞧,这是一条剧院附近的小路,除了来往看戏的游客以外没有什么人会走,眼下车坏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替代品送夫人回家。
“能修吗?”
马车夫无奈摇摇头,就在梅尔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不远处的黑暗里缓缓驶来一辆马车。
车上挂的煤油等发出醒目的光,正照见车壁上那抹家徽的形状。
在这个信息落后的十九世纪,上等人家几乎都会以世代流传的徽章来象征自己的家族,以证明家族的历史悠久以及尊贵。
马车上的徽章正表示它属于哪个主人,但梅尔并不认得。
罗伯特夫人探出半个身子,朝那缓缓靠近的马车看去,“是坎宁。”
拉塞尔先生目前只剩一位。
坎宁从马车里缓步走出来,戴上黑色礼帽,帽沿遮住了他的双眼,镜面折射出一点光斑。
“坎宁,你来的正好,我的马车似乎出了些故障。”罗伯特夫人被梅尔从车上扶下来,拉塞尔先生来到她面前,稍微压低头,语气平缓道。
“乐意为您效劳。”他说罢,简单查看后就告知家仆去处理。
梅尔这才想起来,拉塞尔先生的宅邸正在罗伯特夫人居住的那一片附近,这条道都是必经之路,会碰见他实属情理之中。
经过对方一两句话言简意赅的安排。
梅尔搀扶着穿了高跟鞋的夫人上了坎宁的马车。
而他差人卸下一匹给罗伯特夫人拉车的马,装好鞍,在茫茫夜色中骑着马匹,挽了挽缰绳走在前面。
罗伯特夫人缓过神来,眯着眼不知在想些什么,后来摇了摇头对梅尔轻声说道:“他的表弟要是有他一半,就好了。”
“嗯?”犯困的梅尔看向夫人。
“呵,我老糊涂了,那怎么能叫好。”
夫人说的话让梅尔摸不着头脑,但她面对夫人的人设就主打一个陈恳,便顺着疑问:“何出此言?”
那怎么能叫好?是什么意思?
夫人的眼神瞧向车外,梅尔顺着看到了拉塞尔先生骑着马的背影,深色礼服勾勒出清执气质,月色渐弱,树影幢幢如鬼影般斜在两旁。
“坎宁曾经有个哥哥,现在已经失踪了。”
“为什么会失踪?”
在背后八卦人,梅尔声音很小,她挽着夫人的手臂问。
夫人同样有种心虚感,好在马蹄声四下起伏,没人听得见她的小声议论。
“传闻他是哥哥……”夫人顾忌地顿了顿,又继续说:“杀了老拉塞尔阁下,之后人就失踪了……”
贵妇人婉叹的声音渐渐不闻。
梅尔张了张嘴,她忽然想起一件事,在好久之前,她曾经在爵士餐厅碰到的那一幕,和在门缝里听到的那句:
‘这么久了为什么还是不肯原谅……’
那个跌跌撞撞跑出来,满身珠翠的年轻女人,兴许就是坎宁的姐姐。
梅尔回过神来,夫人老神在在地闭上了眼,对那产生悲剧的一家表示同情。
年轻的女仆垂下眼睫,她抿了抿唇,忽然瞧见他搁在座椅一角隐蔽处的手杖。
这个年代无论老少男人都流行使用手杖,有显示身份的作用,有些手杖也可以做成武器,从把手抽出来就是一柄刺剑。
梅尔看见的手杖,手柄是黄铜色,杖身是木头的,手柄顶上同样有家徽,像是盾牌的形状,上面是只狰狞扑行的老鹰。
果然是充满哥特色彩的十九世纪,还真是扑朔迷离。
梅尔决心远离这种恩怨背景复杂的人物。
送夫人回家,梅尔才从府里蹦蹦跶跶的跑回家,这黑灯瞎火的夜半,她才有幸与同样刚回家的埃文碰上。
对方歪在路灯底下挖着嗓子眼吐。
“喝了多少酒啊?”梅尔过去踢他一脚,埃文弯着腰摆摆手。
梅尔叩开门,叫门童出来,门童对埃文的这种样子已经见怪不怪了,他先慢悠悠地将信封交给梅尔,说道:“你家里来信了。”
“信?”梅尔翻开,是姐姐洁妮来的信,数数日子,距离梅尔上一次给她写信告知近况,已经有好些日子了。
将埃文托付给门童后,梅尔拿着拆开的信爬上楼。
姐姐洁妮在信中说道,她很开心梅尔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并且认为梅尔一定能在这上头有所收获,再就是,洁妮告诉梅尔,近来农场里的收成比较往年还算可以,最后她希望梅尔今年能回家度圣诞节。
“已经快到万圣了,今年就剩两个月了吗?”
梅尔抓了抓脑袋,她将信放到一边,打开草稿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