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雾稍稍散去露出巍峨宫殿的轮廓。从外看那座红墙黄金城,庄严肃穆之下还透露着几分压抑沉闷。
铃鸢放下车帘,嘴角不自觉勾起一丝松快的笑意。偷偷瞄了眼李珩,他正泰然自若翻看着手边的案卷。马车里唯有书页翻动的窸窣声,显得分外和谐宁静。此刻的李珩在铃鸢眼中,犹如自带一身缭绕的仙气。
“闷了?”疏朗的眉眼悄然抬起,李珩察觉到她的窥视,眼神示意一旁的茶几,“《礼记》可看完了?”
铃鸢捧起《礼记》,翻到书签页。马车悠然行进,在城里走还算平稳,出城后路面凹凸不平,马车晃动得愈发明显。铃鸢一个闪神没坐稳,跌到李珩怀里。双手撑着李珩的胸口,准备起身,又一个晃动,她脱手失力,重新跌到他怀里。
李珩托住她的手臂,将她的手摁在窗棂上:“扶稳些。”
铃鸢讪讪,太子哥哥不会以为刚才她是故意跌倒的吧?
车厢摇晃不定,看书看的头晕目眩。铃鸢自问没有李珩那样好的定力,索性收起书,谨慎地偏过身体,脑袋靠着窗棂打盹。
车檐上悬挂着的铃铛清零零响个不停,悦耳动人。伴随着摇摇晃晃的车厢,铃鸢很快陷入沉睡中。
咚。
李珩听到一声闷响,循声望去。始作俑者捂着砸痛的额角,闭着眼胡乱揉了揉,娇嫩的唇嘟嘟囔囔几个字,又扶着窗棂酣然睡去。
目光落到她唇上,饱满鲜妍,比晨光下的花瓣还要娇丽。
......
“没有哥哥在身边,鸢儿睡不着。”
“鸢儿想每日都和哥哥这般亲近。”
“鸢儿实在太想和哥哥在一起了。”
......
若她是男子,无疑是个佞臣。
李珩移走视线,双眸静静盯着案卷上的字迹。良久,他都未曾翻动一页。
*
这次出城,一行人来到距京都不远的桐庐。桐庐以养蚕为主,家家户户皆设蚕园。铃鸢被安置在一处幽静的院子里,里头有服侍她的婆子。婆子是当地人,不多嘴多舌,看着有些木讷。
白日,李珩去外查案,她独自守在院子里看书写字。虽不能出院子,但没了宫规束缚,铃鸢仍能自得其乐。
夜里,李珩回来得晚,她已经睡下。
如此过了三日,铃鸢可算发现院子里的不对劲来。这儿只有年老的婆子,没有年轻的婢女。她不免好奇,朝婆子打听。
婆子本是笑着的,脸上的皱纹如干瘪的菊花丢进热水,花瓣舒然展开。听到这富贵人家的小姐问起这个,脸上蓦地一紧,皱纹重新拢成一束。
“小姐刚来有所不知,镇上从上个月起,便出现了个白面书生。专门掳一些未出阁的女子。这段时日,咱们镇上的小娘子都忙着寻人定亲。就是有实在寻不着的,大家伙也不愿让女儿家独自出门。”
白面书生戴一个诡异的白色面具,夜间飞进女子闺房,悄无声息将女子带走。至今没一个失踪的女子能被寻回来。
铃鸢豁然明朗,难道太子哥哥来桐庐是为这事?
婆子贴心道:“小姐和少爷来的那日,便有人朝婆子打听。”
“打听什么?”铃鸢不解问。
“自然是打听少爷是否有了婚配,少爷一表人才,出身又富贵,谁家的小娘子不喜欢。说来,小姐家的喜事怕也快到了。”
“婆婆是指,我哥哥的?”
婆子恭维道:“这几日少爷都是坐知州府上的轿子回来,知州有一女,正值芳龄。婆子看,小姐要不多久,就会多一位嫂嫂了。”
铃鸢哑然,她日后必然会多一位嫂嫂。不过皇室规矩森严,这嫂嫂的身份只会是公府的嫡女,一品大人的掌上明珠。
婆子以为是这家小娘子云英未嫁,不好意思,便很识时务的歇了嘴。
铃鸢不想打扰李珩办案,乖乖地按先前的日子过。读书练字写文章,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不给李珩添麻烦。
直到第二日被外头的哭闹声吵醒,铃鸢这才发现事情远比她想的还要复杂。铃鸢还没起床,便听到隔壁院子震天彻地的哭泣声,她循着声音走到墙根,仔细一听,明白过来。
这家的女儿被人掳走了。
李珩挑的院子是桐庐最为繁华的地界,居住的多是官宦人家,治安一直安稳。那白面书生非常谨慎,也从不染指官府的人。
不曾想,就在昨夜,桐庐出现了第一例官府家眷失踪案。
铃鸢首次面对这样的惨案,心头一窒。她在宫中听说一些内侍是因家里发大水,或地动活不下去,才被迫入宫。好些地方的饥民为了活命,易子而食。甚至集结成众,开始反抗朝廷。
桐庐离京都近,又有蚕丝古都的美称,一直极为富庶。就这样繁华的地界,竟然还能有如此骇人听闻的事发生。
铃鸢拧起细眉,和民间流离失所的百姓比起来,她这假公主至少还有一片瓦遮风挡雨,相较寻常人幸运多了。
*
陈九从知县府中跃出,拐进一条小巷,确定身后无人跟踪,闪身进入院子里,第一时间找到李珩,抱拳道:“属下已查清,丢的人是知县府上的千金。今年正好十六,身患沉疴,常年都在用药,极少出府。”
李珩闻言,若有所思。知县女儿被掳一事,没捂严实,被泄露出来。为保大女儿清誉,如今对外说丢的是府上的庶女。他手指顿了顿,将案卷翻开。
桐庐一共发生六起失踪案,除了失踪的都是未出阁的女子,找不出任何一点相似之处。那白面书生既不挑女子外貌,也没有特殊偏好,仿佛是闭着眼睛乱选,没有半点规律。
他思忖片刻,问道:“你查的那些人,失踪前一个月的行踪可有眉目了?”
陈九点头,将怀里的竹筒递上去,解释道:“按殿下吩咐,属下祥查了这些女子消失前一个月的行迹。但属下并未从中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李珩抽出竹筒里的纸,展平快速看了一眼。的确,这些失踪的女子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很难从中发现线索。
陈九斟酌片刻,问道:“殿下,为何如此重视此案?”
发生第二例失踪案时,知府便上报给了大理寺卿。但查询无果,且白面书生短时间内未持续作案,就没了头绪。
后太子暂代朝政,翻阅秉笔内侍的记录,冷不丁将桐庐失踪案旧案翻出,命亲卫私下搜查。
一查才知,桐庐的失踪案比上报的要多。后头那几起,知府尽数隐瞒,一点风声都没让朝廷知晓。
此等隐瞒不报的行径,着实可恨。只是,如今流民众多,每日都有死的人,桐庐的案子放在整个大夏,比起叛军乱党,和水患天灾,似乎不足以引起朝廷的重视。
就连三公主中毒案,涉及两国邦交,也比这桐庐的失踪案重要得多。
陈九并非质疑李珩的决定,他不过实在是忍不住困惑。
李珩沉默片刻,并未作答,眼里滑过一抹莫名的冷意,道:“孤记得十三年前,距京都百里的武罗镇也曾发生过数起女子失踪案。”
“殿下认为这两起案子是同一人所为?”十三年前的陈九,不过是校尉所里的一个无名小卒,成天只知道扎在武场骑马练剑,从不关心外头的事。
李珩点点指尖:“从作案手法上,其实并未相似之处,只是细节处存了疑点。比如,这些失踪之人的下落。为何多年过去,没任何一丝风声。无论死伤,总是会留下些许痕迹。自然,这些猜测不过是孤的直觉。”
陈九听得咋舌,殿下的脑子也太好使了,再大理寺待了不过半年,就将里头的卷宗倒背如流。
“那,”他试探问,“三公主的案子?”
李珩云淡风轻瞥他:“你很急?”
陈九一愣神,迅速摆手:“属下不急,不急。”
对啊,查这么快做什么,是想让三公主明日就去和突厥人的迎亲队伍汇合?
他讪笑了下,回到桐庐的案子,遗憾道:“要是小九儿在京都便好了,她是女子,还会武,能让咱们来个瓮中捉鳖。”
李珩不置可否,这是最为理想的法子,引蛇出洞。李珩所有所思看向陈九,陈九被自家殿下的眼睛看的发毛,嘿嘿笑道:“您不会是想让属下男扮女装吧?”
李珩上下打量他一眼:“孤认为尚可。”
陈九一口气没喘上来,咳了两声道:“属下去也不是不可以,但属下就怕打草惊蛇,坏了殿下的计划。”
他话音未落,门外站出来一人,软声问道:“不如让鸢儿去?”
两人的目光一齐望向门口,少女目光盈盈,柔柔笑着看着他们。
陈九后颈一冷,他最近是过于松懈了,连三公主走到门口都没发觉。再看殿下,陈九悻悻,许是殿下在这里放松的姿态也影响了他。
“太子哥哥,”铃鸢冒然闯进,先是认了错,而后认真说道,“桐庐失踪的女子太可怜了,鸢儿愿为她们涉险,抓住那个白面书生。”
陈九一听,不由对三公主另眼相看。深宫女子能有这般胆识,不愧能得到殿下偏爱。他之前是误会三公主了。
李珩则断然不许:“此事不是你能胡闹的。”
铃鸢劝道:“眼下白面书生轻亵朝廷威仪,不知还会有多少女子受害。我有哥哥手下的人保护,肯定不会出事的。”
陈九暗暗赞同,太子亲卫一个抵十个,只要白面书生一露面,甭管什么妖魔鬼怪,他们皆能抓住。
李珩也是如此想,白面书生再厉害又如何,双拳难敌四手。再在院中布下天罗地网,哪怕是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他神色渐重,同意了铃鸢的自荐。陈九立刻下去部署,力求要将白面书生活擒。
待屋里就剩下两人,铃鸢眼神含羞地瞄了李珩一眼。因为方才李珩认同了她的做法,显得她其实不是个无用的人,心里有些激动,脸颊这会还热着。
李珩神情未变,严肃道:“事关重大,到时候你定不能自行行事。”
铃鸢小鸡啄米般点头,期期艾艾挪到李珩边上,一副有话却不好意思说的模样。李珩不解问:“你想说什么?”
铃鸢真诚道:“哥哥放心,日后哥哥不需要鸢儿,鸢儿一定会走得远远的,绝不会阻碍了哥哥的姻缘。”
李珩表情微凝,语气有些嘲意:“你倒懂事。”
铃鸢当他认同自己的说法,偷偷抓住他垂下的手,手指尖轻轻挠着他的掌心,仰着脸小声问他:“鸢儿会很懂事的,那哥哥,可不可以。”
她顿了顿,双靥如染了胭脂,讨好道:“可不可以亲亲鸢儿。”
李珩闻言微怔,少女眸波清澈,漂亮的长睫眨也不眨盯着他。许是觉得这个请求有些羞耻,她紧张地舔了舔唇瓣。
饱满的唇如挂了晶莹湿润的花露,透着脆嫩的粉,微微虚张,隐隐能瞧见她洁白的贝齿。
李珩由她抓着手掌,眼神深暗。铃鸢的心跳得飞快,李珩没反应,她又用指甲尖儿挠了下他的掌心,双脚悄悄踮起来,软软糯糯开口:“亲亲鸢儿,好不好呀,哥哥?”
话落,一片暗影压过来。铃鸢紧张地闭上眼睛,仰着脸等待李珩的亲近。良久,四周没有任何动静。她察觉身前一空,迷茫睁眼,见李珩退到一边。
李珩闲适拿出她这几日交来的功课,凉凉看她:“说说你这功课,为何这几日不见半分进步。”
铃鸢努了努嘴,太子哥哥怎么比从前的太傅还要古板?莫非,自己对她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铃鸢一边想着,一边如蔫掉的花骨朵般垂头丧气抱着文章,在李珩督促下一点点修改起来。
诶,她漫无目的想,或许是李珩从未对她动情,才如此冷静吧。
这样一想,她念起段适嘉来。恣意少年郎明明动了情,却不肯轻薄她,只抱着她一遍遍念叨着:“真想快点将鸢儿娶回家。”
铃鸢察觉到对面的眼神,立刻摒除杂念,埋头做起功课。
铃鸢放下车帘,嘴角不自觉勾起一丝松快的笑意。偷偷瞄了眼李珩,他正泰然自若翻看着手边的案卷。马车里唯有书页翻动的窸窣声,显得分外和谐宁静。此刻的李珩在铃鸢眼中,犹如自带一身缭绕的仙气。
“闷了?”疏朗的眉眼悄然抬起,李珩察觉到她的窥视,眼神示意一旁的茶几,“《礼记》可看完了?”
铃鸢捧起《礼记》,翻到书签页。马车悠然行进,在城里走还算平稳,出城后路面凹凸不平,马车晃动得愈发明显。铃鸢一个闪神没坐稳,跌到李珩怀里。双手撑着李珩的胸口,准备起身,又一个晃动,她脱手失力,重新跌到他怀里。
李珩托住她的手臂,将她的手摁在窗棂上:“扶稳些。”
铃鸢讪讪,太子哥哥不会以为刚才她是故意跌倒的吧?
车厢摇晃不定,看书看的头晕目眩。铃鸢自问没有李珩那样好的定力,索性收起书,谨慎地偏过身体,脑袋靠着窗棂打盹。
车檐上悬挂着的铃铛清零零响个不停,悦耳动人。伴随着摇摇晃晃的车厢,铃鸢很快陷入沉睡中。
咚。
李珩听到一声闷响,循声望去。始作俑者捂着砸痛的额角,闭着眼胡乱揉了揉,娇嫩的唇嘟嘟囔囔几个字,又扶着窗棂酣然睡去。
目光落到她唇上,饱满鲜妍,比晨光下的花瓣还要娇丽。
......
“没有哥哥在身边,鸢儿睡不着。”
“鸢儿想每日都和哥哥这般亲近。”
“鸢儿实在太想和哥哥在一起了。”
......
若她是男子,无疑是个佞臣。
李珩移走视线,双眸静静盯着案卷上的字迹。良久,他都未曾翻动一页。
*
这次出城,一行人来到距京都不远的桐庐。桐庐以养蚕为主,家家户户皆设蚕园。铃鸢被安置在一处幽静的院子里,里头有服侍她的婆子。婆子是当地人,不多嘴多舌,看着有些木讷。
白日,李珩去外查案,她独自守在院子里看书写字。虽不能出院子,但没了宫规束缚,铃鸢仍能自得其乐。
夜里,李珩回来得晚,她已经睡下。
如此过了三日,铃鸢可算发现院子里的不对劲来。这儿只有年老的婆子,没有年轻的婢女。她不免好奇,朝婆子打听。
婆子本是笑着的,脸上的皱纹如干瘪的菊花丢进热水,花瓣舒然展开。听到这富贵人家的小姐问起这个,脸上蓦地一紧,皱纹重新拢成一束。
“小姐刚来有所不知,镇上从上个月起,便出现了个白面书生。专门掳一些未出阁的女子。这段时日,咱们镇上的小娘子都忙着寻人定亲。就是有实在寻不着的,大家伙也不愿让女儿家独自出门。”
白面书生戴一个诡异的白色面具,夜间飞进女子闺房,悄无声息将女子带走。至今没一个失踪的女子能被寻回来。
铃鸢豁然明朗,难道太子哥哥来桐庐是为这事?
婆子贴心道:“小姐和少爷来的那日,便有人朝婆子打听。”
“打听什么?”铃鸢不解问。
“自然是打听少爷是否有了婚配,少爷一表人才,出身又富贵,谁家的小娘子不喜欢。说来,小姐家的喜事怕也快到了。”
“婆婆是指,我哥哥的?”
婆子恭维道:“这几日少爷都是坐知州府上的轿子回来,知州有一女,正值芳龄。婆子看,小姐要不多久,就会多一位嫂嫂了。”
铃鸢哑然,她日后必然会多一位嫂嫂。不过皇室规矩森严,这嫂嫂的身份只会是公府的嫡女,一品大人的掌上明珠。
婆子以为是这家小娘子云英未嫁,不好意思,便很识时务的歇了嘴。
铃鸢不想打扰李珩办案,乖乖地按先前的日子过。读书练字写文章,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不给李珩添麻烦。
直到第二日被外头的哭闹声吵醒,铃鸢这才发现事情远比她想的还要复杂。铃鸢还没起床,便听到隔壁院子震天彻地的哭泣声,她循着声音走到墙根,仔细一听,明白过来。
这家的女儿被人掳走了。
李珩挑的院子是桐庐最为繁华的地界,居住的多是官宦人家,治安一直安稳。那白面书生非常谨慎,也从不染指官府的人。
不曾想,就在昨夜,桐庐出现了第一例官府家眷失踪案。
铃鸢首次面对这样的惨案,心头一窒。她在宫中听说一些内侍是因家里发大水,或地动活不下去,才被迫入宫。好些地方的饥民为了活命,易子而食。甚至集结成众,开始反抗朝廷。
桐庐离京都近,又有蚕丝古都的美称,一直极为富庶。就这样繁华的地界,竟然还能有如此骇人听闻的事发生。
铃鸢拧起细眉,和民间流离失所的百姓比起来,她这假公主至少还有一片瓦遮风挡雨,相较寻常人幸运多了。
*
陈九从知县府中跃出,拐进一条小巷,确定身后无人跟踪,闪身进入院子里,第一时间找到李珩,抱拳道:“属下已查清,丢的人是知县府上的千金。今年正好十六,身患沉疴,常年都在用药,极少出府。”
李珩闻言,若有所思。知县女儿被掳一事,没捂严实,被泄露出来。为保大女儿清誉,如今对外说丢的是府上的庶女。他手指顿了顿,将案卷翻开。
桐庐一共发生六起失踪案,除了失踪的都是未出阁的女子,找不出任何一点相似之处。那白面书生既不挑女子外貌,也没有特殊偏好,仿佛是闭着眼睛乱选,没有半点规律。
他思忖片刻,问道:“你查的那些人,失踪前一个月的行踪可有眉目了?”
陈九点头,将怀里的竹筒递上去,解释道:“按殿下吩咐,属下祥查了这些女子消失前一个月的行迹。但属下并未从中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李珩抽出竹筒里的纸,展平快速看了一眼。的确,这些失踪的女子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很难从中发现线索。
陈九斟酌片刻,问道:“殿下,为何如此重视此案?”
发生第二例失踪案时,知府便上报给了大理寺卿。但查询无果,且白面书生短时间内未持续作案,就没了头绪。
后太子暂代朝政,翻阅秉笔内侍的记录,冷不丁将桐庐失踪案旧案翻出,命亲卫私下搜查。
一查才知,桐庐的失踪案比上报的要多。后头那几起,知府尽数隐瞒,一点风声都没让朝廷知晓。
此等隐瞒不报的行径,着实可恨。只是,如今流民众多,每日都有死的人,桐庐的案子放在整个大夏,比起叛军乱党,和水患天灾,似乎不足以引起朝廷的重视。
就连三公主中毒案,涉及两国邦交,也比这桐庐的失踪案重要得多。
陈九并非质疑李珩的决定,他不过实在是忍不住困惑。
李珩沉默片刻,并未作答,眼里滑过一抹莫名的冷意,道:“孤记得十三年前,距京都百里的武罗镇也曾发生过数起女子失踪案。”
“殿下认为这两起案子是同一人所为?”十三年前的陈九,不过是校尉所里的一个无名小卒,成天只知道扎在武场骑马练剑,从不关心外头的事。
李珩点点指尖:“从作案手法上,其实并未相似之处,只是细节处存了疑点。比如,这些失踪之人的下落。为何多年过去,没任何一丝风声。无论死伤,总是会留下些许痕迹。自然,这些猜测不过是孤的直觉。”
陈九听得咋舌,殿下的脑子也太好使了,再大理寺待了不过半年,就将里头的卷宗倒背如流。
“那,”他试探问,“三公主的案子?”
李珩云淡风轻瞥他:“你很急?”
陈九一愣神,迅速摆手:“属下不急,不急。”
对啊,查这么快做什么,是想让三公主明日就去和突厥人的迎亲队伍汇合?
他讪笑了下,回到桐庐的案子,遗憾道:“要是小九儿在京都便好了,她是女子,还会武,能让咱们来个瓮中捉鳖。”
李珩不置可否,这是最为理想的法子,引蛇出洞。李珩所有所思看向陈九,陈九被自家殿下的眼睛看的发毛,嘿嘿笑道:“您不会是想让属下男扮女装吧?”
李珩上下打量他一眼:“孤认为尚可。”
陈九一口气没喘上来,咳了两声道:“属下去也不是不可以,但属下就怕打草惊蛇,坏了殿下的计划。”
他话音未落,门外站出来一人,软声问道:“不如让鸢儿去?”
两人的目光一齐望向门口,少女目光盈盈,柔柔笑着看着他们。
陈九后颈一冷,他最近是过于松懈了,连三公主走到门口都没发觉。再看殿下,陈九悻悻,许是殿下在这里放松的姿态也影响了他。
“太子哥哥,”铃鸢冒然闯进,先是认了错,而后认真说道,“桐庐失踪的女子太可怜了,鸢儿愿为她们涉险,抓住那个白面书生。”
陈九一听,不由对三公主另眼相看。深宫女子能有这般胆识,不愧能得到殿下偏爱。他之前是误会三公主了。
李珩则断然不许:“此事不是你能胡闹的。”
铃鸢劝道:“眼下白面书生轻亵朝廷威仪,不知还会有多少女子受害。我有哥哥手下的人保护,肯定不会出事的。”
陈九暗暗赞同,太子亲卫一个抵十个,只要白面书生一露面,甭管什么妖魔鬼怪,他们皆能抓住。
李珩也是如此想,白面书生再厉害又如何,双拳难敌四手。再在院中布下天罗地网,哪怕是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他神色渐重,同意了铃鸢的自荐。陈九立刻下去部署,力求要将白面书生活擒。
待屋里就剩下两人,铃鸢眼神含羞地瞄了李珩一眼。因为方才李珩认同了她的做法,显得她其实不是个无用的人,心里有些激动,脸颊这会还热着。
李珩神情未变,严肃道:“事关重大,到时候你定不能自行行事。”
铃鸢小鸡啄米般点头,期期艾艾挪到李珩边上,一副有话却不好意思说的模样。李珩不解问:“你想说什么?”
铃鸢真诚道:“哥哥放心,日后哥哥不需要鸢儿,鸢儿一定会走得远远的,绝不会阻碍了哥哥的姻缘。”
李珩表情微凝,语气有些嘲意:“你倒懂事。”
铃鸢当他认同自己的说法,偷偷抓住他垂下的手,手指尖轻轻挠着他的掌心,仰着脸小声问他:“鸢儿会很懂事的,那哥哥,可不可以。”
她顿了顿,双靥如染了胭脂,讨好道:“可不可以亲亲鸢儿。”
李珩闻言微怔,少女眸波清澈,漂亮的长睫眨也不眨盯着他。许是觉得这个请求有些羞耻,她紧张地舔了舔唇瓣。
饱满的唇如挂了晶莹湿润的花露,透着脆嫩的粉,微微虚张,隐隐能瞧见她洁白的贝齿。
李珩由她抓着手掌,眼神深暗。铃鸢的心跳得飞快,李珩没反应,她又用指甲尖儿挠了下他的掌心,双脚悄悄踮起来,软软糯糯开口:“亲亲鸢儿,好不好呀,哥哥?”
话落,一片暗影压过来。铃鸢紧张地闭上眼睛,仰着脸等待李珩的亲近。良久,四周没有任何动静。她察觉身前一空,迷茫睁眼,见李珩退到一边。
李珩闲适拿出她这几日交来的功课,凉凉看她:“说说你这功课,为何这几日不见半分进步。”
铃鸢努了努嘴,太子哥哥怎么比从前的太傅还要古板?莫非,自己对她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铃鸢一边想着,一边如蔫掉的花骨朵般垂头丧气抱着文章,在李珩督促下一点点修改起来。
诶,她漫无目的想,或许是李珩从未对她动情,才如此冷静吧。
这样一想,她念起段适嘉来。恣意少年郎明明动了情,却不肯轻薄她,只抱着她一遍遍念叨着:“真想快点将鸢儿娶回家。”
铃鸢察觉到对面的眼神,立刻摒除杂念,埋头做起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