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承桓进到书房时,秦然正抱着一本书看,赫然是那本没送出去的《李后主词选》,秦然笑道:
“太子哥哥好忙。”
林承桓无奈道:
“你惯会奚落人的。谁能治治你这张嘴,难道偏要你长兄罚你去跪祠堂不成?”
秦然放下书笑道:
“唐承徽是太子哥哥在春日宴上自己选的,姑母劝过哥哥不听,我何曾说过什么?她那副娇滴滴的模样委实可爱,可也确实愚蠢,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都懂的事情,哥哥怎的不懂?这会子哥哥倒恼我说话刻薄。”
林承桓笑着摇头,道:
“罢罢罢,你啊。”
秦然咬着牙嚼酸道:
“她今日拿了那档子茶给我不碍事,只要不是明日给了别的什么姑娘,得罪了人就行。反正记恨都是落到我头上的,那画里的难不成能是我吗?我何时有那般的衣裳了?”
林承桓叹气道:
“你也学会这般语气了?”
秦然笑道:
“不敢,不过是玩笑。昨儿姑母还特意打发江嬷嬷来问我三娘可好?哥哥若是说好,我又哪里有一个‘不’字?”
林承桓低下头,没说话,食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桌沿,半晌道:
“她当为人正妻。”
秦然千算万算没算到是这么一句话,心底下没由来的委屈,酸的苦的碎了一肚子,腌得人说不出话,嗓子眼一抽抽的疼。林承桓烦躁的捏着眉心道:
“你和姑母看着来,只要是温婉和气,大方有礼就好。”
秦然“嗯”了一声,好一会儿方道:
“时辰还早,我出去走走,鹤渊哥哥劳累了一上午,也该歇歇。”
林承桓摆摆手叫怀德送她去,路上怀德小声道:
“奴才多嘴,姑娘不必伤心,太子爷是最敬重姑娘的,什么好东西都第一个想着姑娘,再多的人,哪里有姑娘是在爷的心坎上一般的地位呢?”
秦然笑道:
“你倒是胡说起来,我哪里是难过这个,我只是觉得,不过早晚这些子人该娶亲娶亲,该嫁人嫁人,到底就散了。”
怀德没再说话,秦然摆弄着犀角穗子,低着眉眼,看不出神色。
——
秦然走了走,回雪劝道:
“姑娘,该用午膳了,早膳没吃身子该受不住了。”
秦然烦躁道:
“你且下去,让我自己走走便是。”
回雪不敢多言,退后半步,让绘烟好生跟着,自己回院里忙了去。秦然走了不一会儿,便累了坐在八角亭歇脚,遥遥的就瞧见林承安走了过来。绘烟想劝,却又不敢,反倒是林承安停在亭子外头没再上前,微微躬身一礼,秦然起身还礼。一座小亭在太阳底化开阴阳,秦然站在阴影里,林承安站在光明处,亭阶微高,即便是秦然欠身还礼也比林承安高出一级来。中午间的太阳明晃晃的亮人眼睛,少年挺拔的身姿被勾勒出来,不真实极了。天干净的令人心底没由来的发慌,好像画里画的一般,远处是红墙琉璃瓦,一丛修竹潸潸随风,鹅卵石铺的小道幽然覆盖在青苔杂草之间,少年人站在这之间。林承安从来不是写意留白的水墨画,而是浓墨重彩的精细工笔,鎏金冠湖蓝袍,白玉带翡翠佩,香囊荷包都是极精细的的绣工,就连一双皂靴上的云纹都是上等的功夫,活脱脱是鲜衣怒马的公子哥儿。堂兄弟是有几分相似的,同是一双漾着温和的眸子,林承安不似林承桓那般儒雅,偏有一番清亮的潋滟在里头,像是春日里刚化开的泉水,柔丝丝的带着润,若是盛上一捧又让人心底一颤的凉。
秦然垂下眸子,先开了口:
“问二哥哥安。二哥哥往哪去?”
林承安笑道:
“可是巧呢?有人来给我家庶妹提亲,小厮来报时,我父王和陛下正下棋呢,陛下听闻赏了好些添妆,叫我回去领。”
秦然顿了顿问道:
“哪位姐姐?讲的谁家?”
“你见过的,我四妹妹,比你长一岁那个。讲的是靖阳侯张家的六郎君。”
秦然略略低头思索道:
“靖阳侯?张六郎我记得是庶出的公子吧,也算是下嫁了。”
林承安笑了笑道:
“虽是庶出,但记在侯爵娘子名下的,也算是嫡子了。嫁去为人正妻,也是好的。”
秦然知虽是庶妹,到底是他家的喜事,不好多说什么只是笑道:
“恭喜二哥哥家,二哥哥见了姐姐,记得也带一句我的恭贺。”
说着,从手上褪下一只碧玺的手钏,道:
“既遇见了喜事,总要添些礼。我府上添的是府上的,我的是我的。这碧玺钏子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但是阿伯赏的,算是借花献佛,还望姐姐不嫌弃才好。”
话音未落,绘烟迎上来,接了钏子递过去,林承安欠身谢过收了下来。犹疑了一下,还是开口道:
“你怎么了?”
“我何曾怎么了?”
林承安摇摇头笑道:
“总归是不大对的。”
说着走过去从怀里拿出一个荷包,打开来,取出一块饴糖来,放到嘴里,将剩下的放到秦然手中,道:
“本来是哄我小侄儿玩的,如今给你吃罢。”
秦然“扑哧”笑出声,道:
“到底是小世孙喜欢吃,还是你喜欢吃?”
林承安用舌尖将饴糖从左腮移到右腮,笑的爽朗,不答话。秦然拈了一块放在嘴里,甜意在舌尖化开,直勾心底,正欲说话,身后传来王金会的声音:
“哎呦,郡主叫咱家好找。”
秦然笑着应和随王金会走了。林承安用舌尖顶了顶粘在牙上的饴糖,笑道:
“忘了跟你秦大姑娘说这糖粘牙了,只怕她又要在背后骂我呢。”
何昌听着不敢应声,林承安把玩着手里的钏子,半晌道:
“走罢。”
——
华灯初上。林承安方回到恭王府,去正房给恭王妃请安,一边打帘子进一边道:
“母妃,我与那张六公子见过了,攀谈了几句,是难得的好儿郎。”
说着转过画屏来,却见恭王妃端坐在主位上,不似往常满脸慈爱,家里的姐姐妹妹也都不在,就连下人也只有恭王妃身边的余嬷嬷立在一侧,心虽有疑却不敢问,只得安安分分跪下叩首道:
“给母亲请安。”
恭王妃扶着炕桌的手紧紧用力,骨节都泛着白,压着声带着颤骂道;
“混账孽畜!”
本欲起身的林承安忙跪好,心里满是疑团,不由问道:
“儿子不知何错惹得母亲动怒。千错万错皆是儿子的不是,还望母亲宽心,莫为儿子混账动怒伤了身子。只是儿子心里疑惑,还望母亲明示。”
恭王妃似乎反而更恼怒了,顺手扔了茶盏过去,莹白细腻的瓷器碎开,清润的茶汤溅了林承安一身,林承安忙叩首不再抬头。只听恭王妃怒斥道:
“你要是想死,大可以去死,犯不上拖着咱们一大家子人。圣上心慈许你入宫读书,想不到你有这般龌龊心思。北宁郡主是何等身份,全大祁的人可又不知的?你与她私相授受?自然是你混账!难不成是宫里的教养无方?北宁郡主年纪小,不懂事,你难道也不懂事?
你长成如今这般,行如此混账事,自有我的过错,明日起我便入宫去求,自请入国安寺,在佛前日日忏悔,为国祈福。你有雄心,我们恭王府庙小,容不得你了。或是除名玉碟,或是你一头碰死。你且自己看着办吧。你忤逆枉上,是断断留不得你了。”
林承安忽然跪直了身子道:
“儿子不懂。何来私相授受四个字?于公两府是世交,于私阿然与儿子有同窗之谊,不过略略近些,又无逾矩行径,何来的诬陷?还望母亲明察!”
恭王妃心底暗松一口气,语气依旧凌厉道:
“明察?圣上给恭王府留几分面子,你还要明察?北宁郡主是在圣上身边长大的人,一行一动多有规矩,难不成是她的错?”
林承安闻言,叩首道:
“秦大妹妹年幼,怎会受此偏颇诬枉。”
恭王妃向地下扔了一个荷包,赫然是白日里装饴糖的那个,恭王妃冷声道:
“你也大了,该的不该的心里要有数。圣上对你颇为关切,你不要莽撞才是。”
林承安颇为摸不着头脑,叩首告退。一路上也想不明白荷包怎么到的恭王妃手里,也不明白雷声大雨点小的一场训斥是何用意,更为担心的是这番闹剧会不会影响了秦然。直到进了屋内,从床缦里走出一名女子,跪在他脚边,自称是皇上赏给他的。林承安不知道自己心里是什么想法,只是扶起她,让她坐下。
他想去院子里坐一坐,将屋子留给她,却被拦住,那女子声泪俱下的问他,皇上亲自派人送来的人,怎么可能再被送走?清名与她,现在是最无用的东西。林承安也不过十七岁而已,哪里见过这般阵仗,只得远远坐下,与她攀谈。
她叫眉娘,是徽州人,十岁时随父母上京,入宫选了宫女,今年年满二十,正应放出宫的,便被送了来。她说自己会弹一点琵琶,林承安便给了她一把琵琶,却是只会一点。几句攀谈间,窗户纸隐隐泛青,天渐亮了。
林承安打算叫人进来给眉娘好歹安排一个住处,却不曾想,一开门,院里站着的赫然是王金会,王金会满脸堆着褶子,笑得再慈爱不过,请安问道:
“二公子昨夜可安啊?”
林承安回安,王金会瞄了一眼站在门槛处慌了神的眉娘,心下了然,又问道:
“眉娘伺候的二公子可还满意?”
林承安笑道:
“眉娘姐姐是圣上赏赐的人,自然是极好的。”
王金会笑得眉不见眼:
“即满意,何故未行周公之礼。定是眉娘因自己是皇上所赐,故意拿大。多有逾矩不敬。”
说着,不容辩驳的挥了挥手,几个小太监冲上去拿住了眉娘,一直跟在后头的魏部首,手持鞭子站了出来。林承安认得那鞭子,是顺意司特有的鞭子,一鞭子下去,带有倒刺,必是血肉淋漓。鞭声清脆,有一戏称为“三响”。相传,没人熬得过三响鞭。林承安昔年一直不信,可如今一声清脆伴着血肉横飞,不由得他不信,顺意司的鞭子,只要响了三声,必有人命。林承安想冲过去,却被家丁死死按住,活生生三响鞭,方才还带着南音笑颜的人此刻面目全非的倒在血泊里。
王金会欠欠身道:
“二公子不必害怕,这不过是逾矩枉行之人而已。奴才替二公子料理了,二公子日后便不担心了。”
说着,又是一礼,施施然而去。林承安坐在青石地上,看着没了生息的人,想起她说,她叫眉娘,是因为一对天生的弯眉,这名儿是皇上赐的,只因偶然之间,见过一次,皇上赞她“眉共春山争秀”,因而赐名叫了眉娘。
何昌想扶林承安起来,却被林承安推开,林承安低头笑着,嘴里念着半阙词: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念完自顾自的回了屋子,合上门,半晌传出一声长叹,听不出悲喜:
“厚葬了吧。”
——
秦然早间起来,换衣裳时奇怪道:
“我昨儿拿回来那个荷包呢?”
绘烟回道:
“昨儿姑娘沐浴时,回雪姐姐收拾衣服看见了,问我哪来的,我如实回了。回雪姐姐说,到底是外男的,留着怕人嚼舌头,说拿去烧了,反正二公子也不带要回去的。饴糖倒是拿出来了,在姑娘自己的荷包里装着的。”
秦然点点头,没再说话。
——
林承桓前去请安时,正巧遇见了王金会回来向皇帝汇报此事。皇帝没答话,反而问林承桓道:
“你如何看?”
林承桓笑道:
“然儿才多大?哪里有这些心思。承安也不过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多近了些,小儿女家罢了。”
皇帝冷哼一声,道:
“然儿总有一天会有这些心思。”
林承桓摇摇头道:
“纵有,这人的心思,也不是强扭的来的。她懂事得很,倒也不耽误。”
皇帝抬眼看他,道:
“这事上,你颇天真。”
林承桓笑道:
“儿臣看着然儿长大……”
皇帝放下折子,定定地瞧这林承桓,打断道:
“朕说的,不是然儿。是你。届时,你未必如而今心思。朕是在帮你,断绝无谓冤孽,少沾杀念。”
林承桓不解笑道:
“儿臣觉得……”
方欲再言,却看见王金会在皇帝身后微微摆手,示意他止于此。于是欠身行礼道:
“但凭父皇安排。”
——
春猎结束,秦然掐着手指头算秦烈还有几日离京,多有些焦虑,每日跟在秦烈身后碎碎念,念的秦烈烦了,翻墙就跑。秦然倒也不恼,只是依旧不改,秦烈也知她是舍不得,若是放在小时候,这阵子便要三天一小哭,五天一大闹。秦烈的奶娘年纪大了偏疼小孩儿,见状也日日念叨秦烈,左一句“元哥儿难得回来一趟,多陪陪然姐儿”,右一句“然姐儿还小呢,你总训她做什么”。秦烈被两个人折磨的不堪重负,偏生晋函瑜还常来笑他的处境。
说是笑,实则也是羡慕。西王府人丁少,基本上就是个空壳子,亲戚里道倒是多,但都不是可心人,嘘寒问暖的都没有,常常还是秦然去请她来坐坐。林承桓与西北两府的这二位是一同长大的,故也常来。秦然因此恼得不行,怨声载道,说是她长兄回来这几日,净是他们玩乐去了。秦烈为了安抚她,特特去求了温父温母,将两个小姑娘送到单辟出来的一个院子里住。秦然因有温宓,便被堵住了嘴,乐乐呵呵的两个院子来回窜。时不时太子不来,几个人便凑到一处吃饭,在自家院子里也不顾及什么同不同席,秦烈也吃得快,用罢便离席,留下三个女儿家的嬉笑私语。被冷落了的秦烈坐在不远处冷着脸吃茶,故作云淡风轻。秦然见她长兄吃瘪,心里更是高兴,每每定要故意去气上秦烈一气,直到秦烈揪着她的后衣领给扔到门外去方能止住。
——
顾清河一日递了帖子,说要来访秦烈,秦烈心知但见秦然满脸央求,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同意了。顾清河一来,张嘴便是重头戏:
“你们可听说了?林承安在芙蓉楼连住了三日没归家,最后是恭亲王恼了,亲自去抓的人,领回去挨了好一顿打,差点没打死,又关了两日柴房,谁也不许去看,每日只供水米。第三日进去送饭的小丫鬟说二公子要没气了,吓得直慌,才叫了郎中,这两日才能有意识,还下不得地呢。”
秦然心里不安,忙问道:
“可有人去瞧了呢?”
顾清河一脸震惊的看向她,反问道:
“你怎么也糊涂?这哪能去看?我也多是听闻的。”
秦然摆弄着衣角的穗子不说话,温宓不解道:
“二公子我虽不相熟,可以知他断不是这般浪荡子弟,如今倒是看走了眼?相差也颇远了些,阿然你说呢?”
说着看向秦然,却见这人神游天外,不由好笑道:
“想什么呢?”
秦然摇摇头,道:
“何曾想什么。绾绾说的是,我也想不明白。”
秦烈突然开口道:
“小孩子家家的,嚼什么蛆。”
几人被吓了一跳,秦然恼道:
“你也太粗俗了。”
秦烈不像往日一样回嘴,反而若有所思,问顾清河道:
“闹得这么大,宫里太后没过问?”
皇帝不是太后的亲生子,反而恭亲王是,太后这些小辈里最疼爱林承安和祝芷瑶。闹到如此地步,却未有一语,委实不像太后的作风。几人叽叽喳喳个不停,秦烈却心里愈发不安,趁几人不注意,命人备马前往太子处。
——
东宫。
“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林承桓看向来人,示意他坐,秦烈没坐,反而跪下,背挺得笔直,行了大礼,仍一副铮铮铁骨的模样。林承桓不解,伸手去扶他,秦烈避开,恭敬道:
“臣有罪,还望殿下恕罪。”
林承桓无奈笑道:
“瑾之,你与孤不必如此。”
秦烈仍不肯起,道:
“臣身为长兄,长兄如父,舍妹之过臣多有责任,万望太子殿下不要责怪他人,臣愿一力承担。”
林承桓叹了口气,和声道:
“此事然儿无过,承安也无过,只是父皇对孤关心则乱罢了。自处只有你与孤二人,孤也不避讳你,父皇疑心重,虽多有克制,但到底是帝王之心。凡事不在掌控之中,都要干预的。孤虽劝过,但终也要以顺为主。
你且起来,孤知你是担心然儿,孤只说一句,然儿断不会有事的。不说孤如何,便是父皇,疼然儿疼的叫皇嗣们多有嫉妒,父皇舍不得责罚她的。”
秦烈闻言方起身,顺着林承桓的意思坐下。林承桓打趣道:
“说句不该的,然儿跟在孤身边的日子,比跟你都长了,孤疼她不比你少。她自打出生起,这日后的命运便是定了的,孤也心疼她。你与孤亲如兄弟,就算无他,孤自然也会多疼然儿一些,更何况然而也算是孤看着长大的,孤怎能不知她的多方委屈。
只是父皇所想更为周密,容忍也多有限制罢了,你也无需担心。孤知你对此事多有愧疚,也不妨和你说,若是一个荷包一袋子饴糖便如此,那这宫里的人只怕要杀绝了。不过是父皇有意提点而已,你若真是心里过意不去,倒不如把承安带走。让他远离京中,他既不能袭爵,不如去军营中练上一练,又不要他立军功,去北境涨涨见识也是好的,男儿何必畏缩与京中,承安是个好孩子,应有他的一番作为。”
秦烈起身作揖道:
“臣谨遵殿下旨意。”
“太子哥哥好忙。”
林承桓无奈道:
“你惯会奚落人的。谁能治治你这张嘴,难道偏要你长兄罚你去跪祠堂不成?”
秦然放下书笑道:
“唐承徽是太子哥哥在春日宴上自己选的,姑母劝过哥哥不听,我何曾说过什么?她那副娇滴滴的模样委实可爱,可也确实愚蠢,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都懂的事情,哥哥怎的不懂?这会子哥哥倒恼我说话刻薄。”
林承桓笑着摇头,道:
“罢罢罢,你啊。”
秦然咬着牙嚼酸道:
“她今日拿了那档子茶给我不碍事,只要不是明日给了别的什么姑娘,得罪了人就行。反正记恨都是落到我头上的,那画里的难不成能是我吗?我何时有那般的衣裳了?”
林承桓叹气道:
“你也学会这般语气了?”
秦然笑道:
“不敢,不过是玩笑。昨儿姑母还特意打发江嬷嬷来问我三娘可好?哥哥若是说好,我又哪里有一个‘不’字?”
林承桓低下头,没说话,食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桌沿,半晌道:
“她当为人正妻。”
秦然千算万算没算到是这么一句话,心底下没由来的委屈,酸的苦的碎了一肚子,腌得人说不出话,嗓子眼一抽抽的疼。林承桓烦躁的捏着眉心道:
“你和姑母看着来,只要是温婉和气,大方有礼就好。”
秦然“嗯”了一声,好一会儿方道:
“时辰还早,我出去走走,鹤渊哥哥劳累了一上午,也该歇歇。”
林承桓摆摆手叫怀德送她去,路上怀德小声道:
“奴才多嘴,姑娘不必伤心,太子爷是最敬重姑娘的,什么好东西都第一个想着姑娘,再多的人,哪里有姑娘是在爷的心坎上一般的地位呢?”
秦然笑道:
“你倒是胡说起来,我哪里是难过这个,我只是觉得,不过早晚这些子人该娶亲娶亲,该嫁人嫁人,到底就散了。”
怀德没再说话,秦然摆弄着犀角穗子,低着眉眼,看不出神色。
——
秦然走了走,回雪劝道:
“姑娘,该用午膳了,早膳没吃身子该受不住了。”
秦然烦躁道:
“你且下去,让我自己走走便是。”
回雪不敢多言,退后半步,让绘烟好生跟着,自己回院里忙了去。秦然走了不一会儿,便累了坐在八角亭歇脚,遥遥的就瞧见林承安走了过来。绘烟想劝,却又不敢,反倒是林承安停在亭子外头没再上前,微微躬身一礼,秦然起身还礼。一座小亭在太阳底化开阴阳,秦然站在阴影里,林承安站在光明处,亭阶微高,即便是秦然欠身还礼也比林承安高出一级来。中午间的太阳明晃晃的亮人眼睛,少年挺拔的身姿被勾勒出来,不真实极了。天干净的令人心底没由来的发慌,好像画里画的一般,远处是红墙琉璃瓦,一丛修竹潸潸随风,鹅卵石铺的小道幽然覆盖在青苔杂草之间,少年人站在这之间。林承安从来不是写意留白的水墨画,而是浓墨重彩的精细工笔,鎏金冠湖蓝袍,白玉带翡翠佩,香囊荷包都是极精细的的绣工,就连一双皂靴上的云纹都是上等的功夫,活脱脱是鲜衣怒马的公子哥儿。堂兄弟是有几分相似的,同是一双漾着温和的眸子,林承安不似林承桓那般儒雅,偏有一番清亮的潋滟在里头,像是春日里刚化开的泉水,柔丝丝的带着润,若是盛上一捧又让人心底一颤的凉。
秦然垂下眸子,先开了口:
“问二哥哥安。二哥哥往哪去?”
林承安笑道:
“可是巧呢?有人来给我家庶妹提亲,小厮来报时,我父王和陛下正下棋呢,陛下听闻赏了好些添妆,叫我回去领。”
秦然顿了顿问道:
“哪位姐姐?讲的谁家?”
“你见过的,我四妹妹,比你长一岁那个。讲的是靖阳侯张家的六郎君。”
秦然略略低头思索道:
“靖阳侯?张六郎我记得是庶出的公子吧,也算是下嫁了。”
林承安笑了笑道:
“虽是庶出,但记在侯爵娘子名下的,也算是嫡子了。嫁去为人正妻,也是好的。”
秦然知虽是庶妹,到底是他家的喜事,不好多说什么只是笑道:
“恭喜二哥哥家,二哥哥见了姐姐,记得也带一句我的恭贺。”
说着,从手上褪下一只碧玺的手钏,道:
“既遇见了喜事,总要添些礼。我府上添的是府上的,我的是我的。这碧玺钏子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但是阿伯赏的,算是借花献佛,还望姐姐不嫌弃才好。”
话音未落,绘烟迎上来,接了钏子递过去,林承安欠身谢过收了下来。犹疑了一下,还是开口道:
“你怎么了?”
“我何曾怎么了?”
林承安摇摇头笑道:
“总归是不大对的。”
说着走过去从怀里拿出一个荷包,打开来,取出一块饴糖来,放到嘴里,将剩下的放到秦然手中,道:
“本来是哄我小侄儿玩的,如今给你吃罢。”
秦然“扑哧”笑出声,道:
“到底是小世孙喜欢吃,还是你喜欢吃?”
林承安用舌尖将饴糖从左腮移到右腮,笑的爽朗,不答话。秦然拈了一块放在嘴里,甜意在舌尖化开,直勾心底,正欲说话,身后传来王金会的声音:
“哎呦,郡主叫咱家好找。”
秦然笑着应和随王金会走了。林承安用舌尖顶了顶粘在牙上的饴糖,笑道:
“忘了跟你秦大姑娘说这糖粘牙了,只怕她又要在背后骂我呢。”
何昌听着不敢应声,林承安把玩着手里的钏子,半晌道:
“走罢。”
——
华灯初上。林承安方回到恭王府,去正房给恭王妃请安,一边打帘子进一边道:
“母妃,我与那张六公子见过了,攀谈了几句,是难得的好儿郎。”
说着转过画屏来,却见恭王妃端坐在主位上,不似往常满脸慈爱,家里的姐姐妹妹也都不在,就连下人也只有恭王妃身边的余嬷嬷立在一侧,心虽有疑却不敢问,只得安安分分跪下叩首道:
“给母亲请安。”
恭王妃扶着炕桌的手紧紧用力,骨节都泛着白,压着声带着颤骂道;
“混账孽畜!”
本欲起身的林承安忙跪好,心里满是疑团,不由问道:
“儿子不知何错惹得母亲动怒。千错万错皆是儿子的不是,还望母亲宽心,莫为儿子混账动怒伤了身子。只是儿子心里疑惑,还望母亲明示。”
恭王妃似乎反而更恼怒了,顺手扔了茶盏过去,莹白细腻的瓷器碎开,清润的茶汤溅了林承安一身,林承安忙叩首不再抬头。只听恭王妃怒斥道:
“你要是想死,大可以去死,犯不上拖着咱们一大家子人。圣上心慈许你入宫读书,想不到你有这般龌龊心思。北宁郡主是何等身份,全大祁的人可又不知的?你与她私相授受?自然是你混账!难不成是宫里的教养无方?北宁郡主年纪小,不懂事,你难道也不懂事?
你长成如今这般,行如此混账事,自有我的过错,明日起我便入宫去求,自请入国安寺,在佛前日日忏悔,为国祈福。你有雄心,我们恭王府庙小,容不得你了。或是除名玉碟,或是你一头碰死。你且自己看着办吧。你忤逆枉上,是断断留不得你了。”
林承安忽然跪直了身子道:
“儿子不懂。何来私相授受四个字?于公两府是世交,于私阿然与儿子有同窗之谊,不过略略近些,又无逾矩行径,何来的诬陷?还望母亲明察!”
恭王妃心底暗松一口气,语气依旧凌厉道:
“明察?圣上给恭王府留几分面子,你还要明察?北宁郡主是在圣上身边长大的人,一行一动多有规矩,难不成是她的错?”
林承安闻言,叩首道:
“秦大妹妹年幼,怎会受此偏颇诬枉。”
恭王妃向地下扔了一个荷包,赫然是白日里装饴糖的那个,恭王妃冷声道:
“你也大了,该的不该的心里要有数。圣上对你颇为关切,你不要莽撞才是。”
林承安颇为摸不着头脑,叩首告退。一路上也想不明白荷包怎么到的恭王妃手里,也不明白雷声大雨点小的一场训斥是何用意,更为担心的是这番闹剧会不会影响了秦然。直到进了屋内,从床缦里走出一名女子,跪在他脚边,自称是皇上赏给他的。林承安不知道自己心里是什么想法,只是扶起她,让她坐下。
他想去院子里坐一坐,将屋子留给她,却被拦住,那女子声泪俱下的问他,皇上亲自派人送来的人,怎么可能再被送走?清名与她,现在是最无用的东西。林承安也不过十七岁而已,哪里见过这般阵仗,只得远远坐下,与她攀谈。
她叫眉娘,是徽州人,十岁时随父母上京,入宫选了宫女,今年年满二十,正应放出宫的,便被送了来。她说自己会弹一点琵琶,林承安便给了她一把琵琶,却是只会一点。几句攀谈间,窗户纸隐隐泛青,天渐亮了。
林承安打算叫人进来给眉娘好歹安排一个住处,却不曾想,一开门,院里站着的赫然是王金会,王金会满脸堆着褶子,笑得再慈爱不过,请安问道:
“二公子昨夜可安啊?”
林承安回安,王金会瞄了一眼站在门槛处慌了神的眉娘,心下了然,又问道:
“眉娘伺候的二公子可还满意?”
林承安笑道:
“眉娘姐姐是圣上赏赐的人,自然是极好的。”
王金会笑得眉不见眼:
“即满意,何故未行周公之礼。定是眉娘因自己是皇上所赐,故意拿大。多有逾矩不敬。”
说着,不容辩驳的挥了挥手,几个小太监冲上去拿住了眉娘,一直跟在后头的魏部首,手持鞭子站了出来。林承安认得那鞭子,是顺意司特有的鞭子,一鞭子下去,带有倒刺,必是血肉淋漓。鞭声清脆,有一戏称为“三响”。相传,没人熬得过三响鞭。林承安昔年一直不信,可如今一声清脆伴着血肉横飞,不由得他不信,顺意司的鞭子,只要响了三声,必有人命。林承安想冲过去,却被家丁死死按住,活生生三响鞭,方才还带着南音笑颜的人此刻面目全非的倒在血泊里。
王金会欠欠身道:
“二公子不必害怕,这不过是逾矩枉行之人而已。奴才替二公子料理了,二公子日后便不担心了。”
说着,又是一礼,施施然而去。林承安坐在青石地上,看着没了生息的人,想起她说,她叫眉娘,是因为一对天生的弯眉,这名儿是皇上赐的,只因偶然之间,见过一次,皇上赞她“眉共春山争秀”,因而赐名叫了眉娘。
何昌想扶林承安起来,却被林承安推开,林承安低头笑着,嘴里念着半阙词: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念完自顾自的回了屋子,合上门,半晌传出一声长叹,听不出悲喜:
“厚葬了吧。”
——
秦然早间起来,换衣裳时奇怪道:
“我昨儿拿回来那个荷包呢?”
绘烟回道:
“昨儿姑娘沐浴时,回雪姐姐收拾衣服看见了,问我哪来的,我如实回了。回雪姐姐说,到底是外男的,留着怕人嚼舌头,说拿去烧了,反正二公子也不带要回去的。饴糖倒是拿出来了,在姑娘自己的荷包里装着的。”
秦然点点头,没再说话。
——
林承桓前去请安时,正巧遇见了王金会回来向皇帝汇报此事。皇帝没答话,反而问林承桓道:
“你如何看?”
林承桓笑道:
“然儿才多大?哪里有这些心思。承安也不过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多近了些,小儿女家罢了。”
皇帝冷哼一声,道:
“然儿总有一天会有这些心思。”
林承桓摇摇头道:
“纵有,这人的心思,也不是强扭的来的。她懂事得很,倒也不耽误。”
皇帝抬眼看他,道:
“这事上,你颇天真。”
林承桓笑道:
“儿臣看着然儿长大……”
皇帝放下折子,定定地瞧这林承桓,打断道:
“朕说的,不是然儿。是你。届时,你未必如而今心思。朕是在帮你,断绝无谓冤孽,少沾杀念。”
林承桓不解笑道:
“儿臣觉得……”
方欲再言,却看见王金会在皇帝身后微微摆手,示意他止于此。于是欠身行礼道:
“但凭父皇安排。”
——
春猎结束,秦然掐着手指头算秦烈还有几日离京,多有些焦虑,每日跟在秦烈身后碎碎念,念的秦烈烦了,翻墙就跑。秦然倒也不恼,只是依旧不改,秦烈也知她是舍不得,若是放在小时候,这阵子便要三天一小哭,五天一大闹。秦烈的奶娘年纪大了偏疼小孩儿,见状也日日念叨秦烈,左一句“元哥儿难得回来一趟,多陪陪然姐儿”,右一句“然姐儿还小呢,你总训她做什么”。秦烈被两个人折磨的不堪重负,偏生晋函瑜还常来笑他的处境。
说是笑,实则也是羡慕。西王府人丁少,基本上就是个空壳子,亲戚里道倒是多,但都不是可心人,嘘寒问暖的都没有,常常还是秦然去请她来坐坐。林承桓与西北两府的这二位是一同长大的,故也常来。秦然因此恼得不行,怨声载道,说是她长兄回来这几日,净是他们玩乐去了。秦烈为了安抚她,特特去求了温父温母,将两个小姑娘送到单辟出来的一个院子里住。秦然因有温宓,便被堵住了嘴,乐乐呵呵的两个院子来回窜。时不时太子不来,几个人便凑到一处吃饭,在自家院子里也不顾及什么同不同席,秦烈也吃得快,用罢便离席,留下三个女儿家的嬉笑私语。被冷落了的秦烈坐在不远处冷着脸吃茶,故作云淡风轻。秦然见她长兄吃瘪,心里更是高兴,每每定要故意去气上秦烈一气,直到秦烈揪着她的后衣领给扔到门外去方能止住。
——
顾清河一日递了帖子,说要来访秦烈,秦烈心知但见秦然满脸央求,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同意了。顾清河一来,张嘴便是重头戏:
“你们可听说了?林承安在芙蓉楼连住了三日没归家,最后是恭亲王恼了,亲自去抓的人,领回去挨了好一顿打,差点没打死,又关了两日柴房,谁也不许去看,每日只供水米。第三日进去送饭的小丫鬟说二公子要没气了,吓得直慌,才叫了郎中,这两日才能有意识,还下不得地呢。”
秦然心里不安,忙问道:
“可有人去瞧了呢?”
顾清河一脸震惊的看向她,反问道:
“你怎么也糊涂?这哪能去看?我也多是听闻的。”
秦然摆弄着衣角的穗子不说话,温宓不解道:
“二公子我虽不相熟,可以知他断不是这般浪荡子弟,如今倒是看走了眼?相差也颇远了些,阿然你说呢?”
说着看向秦然,却见这人神游天外,不由好笑道:
“想什么呢?”
秦然摇摇头,道:
“何曾想什么。绾绾说的是,我也想不明白。”
秦烈突然开口道:
“小孩子家家的,嚼什么蛆。”
几人被吓了一跳,秦然恼道:
“你也太粗俗了。”
秦烈不像往日一样回嘴,反而若有所思,问顾清河道:
“闹得这么大,宫里太后没过问?”
皇帝不是太后的亲生子,反而恭亲王是,太后这些小辈里最疼爱林承安和祝芷瑶。闹到如此地步,却未有一语,委实不像太后的作风。几人叽叽喳喳个不停,秦烈却心里愈发不安,趁几人不注意,命人备马前往太子处。
——
东宫。
“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林承桓看向来人,示意他坐,秦烈没坐,反而跪下,背挺得笔直,行了大礼,仍一副铮铮铁骨的模样。林承桓不解,伸手去扶他,秦烈避开,恭敬道:
“臣有罪,还望殿下恕罪。”
林承桓无奈笑道:
“瑾之,你与孤不必如此。”
秦烈仍不肯起,道:
“臣身为长兄,长兄如父,舍妹之过臣多有责任,万望太子殿下不要责怪他人,臣愿一力承担。”
林承桓叹了口气,和声道:
“此事然儿无过,承安也无过,只是父皇对孤关心则乱罢了。自处只有你与孤二人,孤也不避讳你,父皇疑心重,虽多有克制,但到底是帝王之心。凡事不在掌控之中,都要干预的。孤虽劝过,但终也要以顺为主。
你且起来,孤知你是担心然儿,孤只说一句,然儿断不会有事的。不说孤如何,便是父皇,疼然儿疼的叫皇嗣们多有嫉妒,父皇舍不得责罚她的。”
秦烈闻言方起身,顺着林承桓的意思坐下。林承桓打趣道:
“说句不该的,然儿跟在孤身边的日子,比跟你都长了,孤疼她不比你少。她自打出生起,这日后的命运便是定了的,孤也心疼她。你与孤亲如兄弟,就算无他,孤自然也会多疼然儿一些,更何况然而也算是孤看着长大的,孤怎能不知她的多方委屈。
只是父皇所想更为周密,容忍也多有限制罢了,你也无需担心。孤知你对此事多有愧疚,也不妨和你说,若是一个荷包一袋子饴糖便如此,那这宫里的人只怕要杀绝了。不过是父皇有意提点而已,你若真是心里过意不去,倒不如把承安带走。让他远离京中,他既不能袭爵,不如去军营中练上一练,又不要他立军功,去北境涨涨见识也是好的,男儿何必畏缩与京中,承安是个好孩子,应有他的一番作为。”
秦烈起身作揖道:
“臣谨遵殿下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