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然在东宫数日,并未如太医所想出现和先太子一样的症状。外面一度地覆天翻,太子一死,朝局变动。皇帝因痛失爱子,一连几日未曾早朝。
冀州疫病虽被控制住,却也代价惨重。一度家家无炊烟,户户葬白骨。
秦然对外界一概不知,只是日日看着天明复暗,云舒云卷。荒唐日子竟品出几分惬意来,怀德时常进来陪着秦然,也不说话,只是立在一旁。
被太医准许可以离开那日,秦然未曾想第一个见到的是皇二子——林承朝。
林承朝一身素服,面色苍白,见秦然出来,迎上前问道:
“秦大妹妹安。”
秦然同他到了一处茶楼,一路不言的二人坐定,好半晌,林承朝方开口道:
“皇兄,走得…痛苦吗?”
秦然盯着茶碗里碧色的茶汤,突然笑道:
“我也不知道。他疼不疼,有多疼,只有他自己知道。”
林承朝低头不语,好一会儿又道:
“阖宫上下,我与皇兄最亲近了。”
秦然没搭话,林承朝自顾自道:
“我小时候都是皇兄带我一起玩的,皇兄性子好,从不生气。后来的老三、老四都比我们小太多,论感情也没多少。唯独皇兄……
有的时候感觉就像做梦一样,一切还都历历在目,人怎么就……”
秦然抬眼看他,林承朝满目血红,眼皮微微肿起,一看就是哭了不少。林承朝见她的目光,不好意思的用衣袖胡乱擦了擦泪,苦笑道:
“妹妹心里应也是难过的,我倒是平添妹妹烦恼了。”
说着,又咳嗽了起来,上气不接下气,喘了好一阵。秦然等他平稳下来,问道:
“二殿下不觉得奇怪吗?京中无疫病,偏太子哥哥病了。东宫内外也没见还有几例。
合共死了不到十人,纵然儿日日出入东宫,甚至见了太子哥哥最后一面,也未见有何不适。
若不是疫病,冀州何必死那般多的百姓?然儿消息闭塞,想不明白其中原委,难道陛下想不明白?
然儿人未出东宫,就有人来宣旨说是陛下旨意,命然儿不必回宫了。
然儿不能入宫,还求二殿下,若是探知其中原委,能告知然儿。”
说着离席,行了大礼。林承朝忙去扶她,秦然执意不肯,双手奉上一条犀角穗子,恳求道:
“然儿另有一事求殿下。求殿下将此物送到国安寺,点一盏长明灯供奉起来,牌位无需刻姓名。
万望殿下恩准。”
林承朝接过,轻叹道:
“既无姓名,又何须供奉呢?”
秦然顿了一顿,道:
“那便刻句话罢。‘其正其直,如桓木立地;其清其洁,如白鹤临渊。’此一句便是了。”
——
秦然回到北宁王府时,温宓的车马在外面等着,见她回来,忙下了马车挽着秦然的胳膊,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
在一旁的陆和劝道:
“先进去罢。”
几人方进内院,温宓便觉得不对,看向身边人,就见秦然抖得似筛糠,怔怔的看着温宓,问道:
“你是不是早知道?”
温宓不解,秦然难以置信的向后退了几步,又重复了一遍,只是语气变成了陈述:
“你早知道。”
温宓见她摇摇欲坠,只想扶住她,未曾想秦然躲开她的手,颤抖的更为剧烈。温宓顾不得许多,一把抓住她的手,将将止住她下坠的身子。
秦然看向温宓的眸子:
“你早知道!你们都知道!不然为什么改了婚期!你说啊!”
温宓连连摇头,泪水已是满面:
“阿然,我们不知道。当日只怕夜长梦多而已。阿然,谁也不知道会如此。”
秦然自有记忆起,未有过如此嚎啕。温宓紧紧地环着她,将她搂在怀里,泣不成声:
“他不会,他不会行那般事。你们却都疑他,都疑他。”
温宓一遍一遍拍着她的背,温热的泪砸在冰凉的青石地上,秦然哭号不止:
“我再也见不到太子哥哥了。我再也见不到太子哥哥了。绾绾,我没有太子哥哥了……怎么办啊,绾绾……我再也没有了……”
——
夜半。
温宓从内室走出来,对绘烟道:
“你家姑娘才睡安生了。别去惊动她了。我先回了,若是有事,打发人去陆府找我。”
绘烟再三挽留,温宓仍是执意要走,绘烟无奈相送,温宓拦了,笑道:
“我如今成亲了,陆和尚在外厅等着,你们家不比旁人,你家姑娘自己在府里,纵使我俩要好,我若是留下了,也怕有人说闲话,何苦来哉?”
绘烟闻言,忙承是,将人送了上车。温宓坐定,又挑开帘子道:
“明日我再来瞧她。你们多劝慰,别瞎说话。”
绘烟点头应下,继而道:
“陆夫人也多保重,若是为我们姑娘忧心而伤了身子,只怕我们姑娘也过意不去。”
温宓颔首,放下帘子离开了。
马车里。
温宓轻叹一声,也不言语。陆和将一双柔荑握入掌心,轻轻抚弄着,说不出的安慰。温宓看向身边人,依靠过去,陆和张开手臂揽住她。
温宓蹙着眉尖,眼眶微红,道:
“景明,我心里也不好受。”
陆和用下颌轻轻蹭着怀中人光洁的额头,安抚道:
“没事的,都会过去的。”
温宓闭上眼,摇摇头道:
“阿然说的对,太子殿下是端方君子。他若是想,又有你我什么反抗的余地,可他也不过就是……阿然也是,阿然本该是这天底下最好命的女儿,如今她又该如何呢?”
陆和声音闷闷:
“绾绾,个人自有个人的出路,有些事不是你担心便能有所助益的。你若再说下去,我只怕有些吃味。”
温宓抽出手打了他一下,陆和也轻叹道:
“你只放心,秦家只是不在京中,但是这北府可是树大根深的,远比你想的更加手眼通天。
无论如何,郡主受不到半分委屈的。这天底下有的是人护着她呢。”
温宓苦笑道:
“便是如此,才更心疼她。众人皆以为她受不到委屈,谁又真心体谅她?她多光鲜,就有多少人打她的算盘。”
陆和轻笑道:
“你啊,难道你不是真心体谅郡主?莫为他人忧,人各有缘法。且放宽心吧。”
温宓向他颈窝靠了靠,疲惫道:
“但愿吧。”
陆和低头吻了吻她的发丝,道:
“别担心,有我呢。”
——
次日比温宓更早到的是宫里传旨的大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宁王府秦氏女,侍奉宫中宸妃久,朕感其孝心,特嘉奖玉如意一对。
兼念其与双亲分离,北宁王年迈,朕不愿分隔其骨肉,恩准秦氏女然返乡,侍奉双亲,以示天恩。
秦氏女然,贤淑静敏,惠肃敦温,袭郡主制,承北宁王府封号,封地如旧制。
钦此。”
秦然接过圣旨,叩头谢恩。传旨的夏大监,笑道:
“郡主,今日便可启程了。北疆路远,还是早些走才是。”
秦然问道:
“陛下不让我进宫谢恩?”
夏大监为难道:
“郡主,杂家跟您说句实话,先太子的事情,陛下受了大打击。见到您,难免想起。陛下,不愿见郡主。”
秦然淡淡,又道:
“那我可否能去拜别姑母?”
夏大监更是为难,脸上的褶子挤成了花,道:
“宸妃娘娘一直闭门不出。杂家听闻,宸妃娘娘自请去国安寺祈福,陛下因着五殿下年幼才没同意。”
说着四下看了看,低声道:
“您也知道,陛下多少心血在太子殿下身上,如此一下,就怕受不住,郡主何必去平添难过呢?”
秦然点点头,没再言语。
——
顾清河最早得了消息,匆匆赶了来,还没坐稳,外头就传温宓来了。温宓一进门便道:
“何来这么急。东西也不知能不能打点好。”
顾清河坐在一旁,看着秦然。秦然只是跪在一旁的小几边,煮水点茶。见她来了,浅笑道:
“我这一走,只怕不得见了。
我就剩下这一点好茶,一瓮好水,你们虽不爱这些,也尝尝。便是我最后一点心意。
相识相交不易,日后各有各的艰难,若是不能再见,只想起今日一杯茶,也算是挂念彼此的好了。
若再见是华发,也别忘了少年时还认得过我。”
说着,给两人递上茶碗。温宓红着眼眶,眼泪掉个不停。顾清河不肯搭话,秦然莞尔道:
“我以前不懂事实无常的意思,如今倒有些明白。原来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日子,倒也可以一夕之间地覆天翻。
我在诗词上不精,却也有一首诗念上一念,也算是离别之言。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说罢,饮了口茶,温宓挨着她坐下,将头枕在她肩上,哭得不能自己。顾清河走过来,坐在两人对面,半晌道:
“陛下下旨,让我父王把家中次子送来,准许我回东荣了。”
温宓抹着泪道:
“你们一个两个都走了,独留我一个人了。”
秦然摇摇头,试图打趣道:
“你成亲了,哪里还能胡闹?”
却不曾想,话未半,泣不成声。顾清河也红着眼眶,哑声道:
“与诸君相识已是毕生之幸,何求天长地久?”
温宓红着眼,看他,问道:
“那……”
本想问赵星汉,又碍于秦然在,只怕勾起秦然更伤心,只得咽了回去。秦然同样红着眼,苦笑道:“问便问了,多问一句,也不替你担心了。”
顾清河低头不语,半晌道:
“他同意与我走。”
秦然低下眉眼,浅笑道:
“即得良人,便长厢厮守才好。”
话落,起身道:
“我走了,不必送。”
——
北疆路遥,秦然又是个没出过门的女儿家,即便是坐马车也行的慢。一月余的路程愣是走了整整三个多月,到达郁城时已是将近六月间。
秦然一路见了从未见过的景色,不再是红墙琉璃瓦,风动玲珑响;也不再是杨柳袅娜,赤金牡丹。越向北,越是肆意恣睢的风,吹着新生广袤的翠草,卷起的沙,遥遥停在碧清的湖畔,高山之巅积着终年不化的雪。
街巷里的姑娘不再是纤细、雪白的模样,肩上挑着的也不是雨后新生的娇嫩的杏花,而是皮肤微黑,健美而热烈的少女们,担着早熟的葡萄,瓜果。
马车停了下来,秦然挑开帘子,就见秦烈骑在马上,在不远处冲她招手,见她颔首笑了,便挥挥手,示意车马跟上。没一会儿,马车真正停了下来。绘烟挑开门帘,回雪扶着秦然下了马车。
北宁王秦坚与北宁王妃叶棠早早在门口盼着。与秦然自想的毫不相同,秦然心心念念的认定自己会扑入母亲的怀抱,继而失声痛哭,哭尽这一切的委屈。
但当她见到那血缘亲生的父母时,油然而生的陌生感,难以将面前的人与记忆中模糊的人影重叠起来。秦然走到二人面前,规规矩矩的跪下行了大礼,叩头道:
“请父王、母妃安。儿臣拜见父王母妃。”
北王妃的热泪滞在眼圈里,旋即落下,颤着手扶起她,道:
“好孩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北宁王也红着眼圈,似乎插不进话,半晌只是说:
“进去说话吧。”
北宁王府不算大,至少比京中的小。秦然不敢表露讶异,只是安分的坐在北王妃身边,任由她轻轻拍着自己的手背,问一句答一句。
多说的是好,京中的日子还好,路途还好,身子还好,书读的也还好。她每说一句好,北王妃便哭得更狠些,她也觉得鼻尖似有些酸楚,勉强哭出两滴泪,惹得北王妃哭得更甚。她不知该说什么,求助一般的看向秦烈,秦烈笑道:
“幺儿这一路累坏了,给你收拾出屋子了,快去歇歇才是。”
这才解救了她。回屋的路上,秦烈从后面叫住她,秦然站住,就见秦烈无奈道:
“你不必如此拘束。娘亲向来是疼你的,你写回来一封信,娘亲不知要重复看多少遍。爹爹也是。你小时候,爹爹每次回京,都把你扛在肩上玩。
血脉至亲,总有些许生疏了,也是好找回的。你太拘束他们心里也不好受……”
秦然点点头,秦烈拍拍自家妹妹的头,道:
“比先前高了点。若是有什么想要的,说便是。北疆不比京中,好些东西都没有,但也有许多你没见过的新鲜事。这阵子,我不去营中,多陪你玩一玩。”
秦然抬头看秦烈,半晌道:
“多谢长兄。”
秦烈大手一挥,道:
“快去收拾收拾罢,晚些叫你吃饭。”
说着转身离去,秦然走了两步,回头,只见秦烈匆匆背影,步伐轻快而又自在,是在和京中截然不同的。仿佛这片天地底下,连空气都是自由的;仿佛在这里,她的长兄熟悉而又肆意,像是如鱼得水,苍鹰入空。
秦然有点羡慕,天边的云丝丝缕缕,高远的挂在穹顶,毫无缱绻。湛蓝的天,透亮到心底,刺眼而夺目的阳光,金灿灿的洒在每一寸土地上。
绘烟小心翼翼地请了几遍,秦然方回过神,嘴角挂了点许久不见的笑意,随她而去。
冀州疫病虽被控制住,却也代价惨重。一度家家无炊烟,户户葬白骨。
秦然对外界一概不知,只是日日看着天明复暗,云舒云卷。荒唐日子竟品出几分惬意来,怀德时常进来陪着秦然,也不说话,只是立在一旁。
被太医准许可以离开那日,秦然未曾想第一个见到的是皇二子——林承朝。
林承朝一身素服,面色苍白,见秦然出来,迎上前问道:
“秦大妹妹安。”
秦然同他到了一处茶楼,一路不言的二人坐定,好半晌,林承朝方开口道:
“皇兄,走得…痛苦吗?”
秦然盯着茶碗里碧色的茶汤,突然笑道:
“我也不知道。他疼不疼,有多疼,只有他自己知道。”
林承朝低头不语,好一会儿又道:
“阖宫上下,我与皇兄最亲近了。”
秦然没搭话,林承朝自顾自道:
“我小时候都是皇兄带我一起玩的,皇兄性子好,从不生气。后来的老三、老四都比我们小太多,论感情也没多少。唯独皇兄……
有的时候感觉就像做梦一样,一切还都历历在目,人怎么就……”
秦然抬眼看他,林承朝满目血红,眼皮微微肿起,一看就是哭了不少。林承朝见她的目光,不好意思的用衣袖胡乱擦了擦泪,苦笑道:
“妹妹心里应也是难过的,我倒是平添妹妹烦恼了。”
说着,又咳嗽了起来,上气不接下气,喘了好一阵。秦然等他平稳下来,问道:
“二殿下不觉得奇怪吗?京中无疫病,偏太子哥哥病了。东宫内外也没见还有几例。
合共死了不到十人,纵然儿日日出入东宫,甚至见了太子哥哥最后一面,也未见有何不适。
若不是疫病,冀州何必死那般多的百姓?然儿消息闭塞,想不明白其中原委,难道陛下想不明白?
然儿人未出东宫,就有人来宣旨说是陛下旨意,命然儿不必回宫了。
然儿不能入宫,还求二殿下,若是探知其中原委,能告知然儿。”
说着离席,行了大礼。林承朝忙去扶她,秦然执意不肯,双手奉上一条犀角穗子,恳求道:
“然儿另有一事求殿下。求殿下将此物送到国安寺,点一盏长明灯供奉起来,牌位无需刻姓名。
万望殿下恩准。”
林承朝接过,轻叹道:
“既无姓名,又何须供奉呢?”
秦然顿了一顿,道:
“那便刻句话罢。‘其正其直,如桓木立地;其清其洁,如白鹤临渊。’此一句便是了。”
——
秦然回到北宁王府时,温宓的车马在外面等着,见她回来,忙下了马车挽着秦然的胳膊,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
在一旁的陆和劝道:
“先进去罢。”
几人方进内院,温宓便觉得不对,看向身边人,就见秦然抖得似筛糠,怔怔的看着温宓,问道:
“你是不是早知道?”
温宓不解,秦然难以置信的向后退了几步,又重复了一遍,只是语气变成了陈述:
“你早知道。”
温宓见她摇摇欲坠,只想扶住她,未曾想秦然躲开她的手,颤抖的更为剧烈。温宓顾不得许多,一把抓住她的手,将将止住她下坠的身子。
秦然看向温宓的眸子:
“你早知道!你们都知道!不然为什么改了婚期!你说啊!”
温宓连连摇头,泪水已是满面:
“阿然,我们不知道。当日只怕夜长梦多而已。阿然,谁也不知道会如此。”
秦然自有记忆起,未有过如此嚎啕。温宓紧紧地环着她,将她搂在怀里,泣不成声:
“他不会,他不会行那般事。你们却都疑他,都疑他。”
温宓一遍一遍拍着她的背,温热的泪砸在冰凉的青石地上,秦然哭号不止:
“我再也见不到太子哥哥了。我再也见不到太子哥哥了。绾绾,我没有太子哥哥了……怎么办啊,绾绾……我再也没有了……”
——
夜半。
温宓从内室走出来,对绘烟道:
“你家姑娘才睡安生了。别去惊动她了。我先回了,若是有事,打发人去陆府找我。”
绘烟再三挽留,温宓仍是执意要走,绘烟无奈相送,温宓拦了,笑道:
“我如今成亲了,陆和尚在外厅等着,你们家不比旁人,你家姑娘自己在府里,纵使我俩要好,我若是留下了,也怕有人说闲话,何苦来哉?”
绘烟闻言,忙承是,将人送了上车。温宓坐定,又挑开帘子道:
“明日我再来瞧她。你们多劝慰,别瞎说话。”
绘烟点头应下,继而道:
“陆夫人也多保重,若是为我们姑娘忧心而伤了身子,只怕我们姑娘也过意不去。”
温宓颔首,放下帘子离开了。
马车里。
温宓轻叹一声,也不言语。陆和将一双柔荑握入掌心,轻轻抚弄着,说不出的安慰。温宓看向身边人,依靠过去,陆和张开手臂揽住她。
温宓蹙着眉尖,眼眶微红,道:
“景明,我心里也不好受。”
陆和用下颌轻轻蹭着怀中人光洁的额头,安抚道:
“没事的,都会过去的。”
温宓闭上眼,摇摇头道:
“阿然说的对,太子殿下是端方君子。他若是想,又有你我什么反抗的余地,可他也不过就是……阿然也是,阿然本该是这天底下最好命的女儿,如今她又该如何呢?”
陆和声音闷闷:
“绾绾,个人自有个人的出路,有些事不是你担心便能有所助益的。你若再说下去,我只怕有些吃味。”
温宓抽出手打了他一下,陆和也轻叹道:
“你只放心,秦家只是不在京中,但是这北府可是树大根深的,远比你想的更加手眼通天。
无论如何,郡主受不到半分委屈的。这天底下有的是人护着她呢。”
温宓苦笑道:
“便是如此,才更心疼她。众人皆以为她受不到委屈,谁又真心体谅她?她多光鲜,就有多少人打她的算盘。”
陆和轻笑道:
“你啊,难道你不是真心体谅郡主?莫为他人忧,人各有缘法。且放宽心吧。”
温宓向他颈窝靠了靠,疲惫道:
“但愿吧。”
陆和低头吻了吻她的发丝,道:
“别担心,有我呢。”
——
次日比温宓更早到的是宫里传旨的大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宁王府秦氏女,侍奉宫中宸妃久,朕感其孝心,特嘉奖玉如意一对。
兼念其与双亲分离,北宁王年迈,朕不愿分隔其骨肉,恩准秦氏女然返乡,侍奉双亲,以示天恩。
秦氏女然,贤淑静敏,惠肃敦温,袭郡主制,承北宁王府封号,封地如旧制。
钦此。”
秦然接过圣旨,叩头谢恩。传旨的夏大监,笑道:
“郡主,今日便可启程了。北疆路远,还是早些走才是。”
秦然问道:
“陛下不让我进宫谢恩?”
夏大监为难道:
“郡主,杂家跟您说句实话,先太子的事情,陛下受了大打击。见到您,难免想起。陛下,不愿见郡主。”
秦然淡淡,又道:
“那我可否能去拜别姑母?”
夏大监更是为难,脸上的褶子挤成了花,道:
“宸妃娘娘一直闭门不出。杂家听闻,宸妃娘娘自请去国安寺祈福,陛下因着五殿下年幼才没同意。”
说着四下看了看,低声道:
“您也知道,陛下多少心血在太子殿下身上,如此一下,就怕受不住,郡主何必去平添难过呢?”
秦然点点头,没再言语。
——
顾清河最早得了消息,匆匆赶了来,还没坐稳,外头就传温宓来了。温宓一进门便道:
“何来这么急。东西也不知能不能打点好。”
顾清河坐在一旁,看着秦然。秦然只是跪在一旁的小几边,煮水点茶。见她来了,浅笑道:
“我这一走,只怕不得见了。
我就剩下这一点好茶,一瓮好水,你们虽不爱这些,也尝尝。便是我最后一点心意。
相识相交不易,日后各有各的艰难,若是不能再见,只想起今日一杯茶,也算是挂念彼此的好了。
若再见是华发,也别忘了少年时还认得过我。”
说着,给两人递上茶碗。温宓红着眼眶,眼泪掉个不停。顾清河不肯搭话,秦然莞尔道:
“我以前不懂事实无常的意思,如今倒有些明白。原来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日子,倒也可以一夕之间地覆天翻。
我在诗词上不精,却也有一首诗念上一念,也算是离别之言。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说罢,饮了口茶,温宓挨着她坐下,将头枕在她肩上,哭得不能自己。顾清河走过来,坐在两人对面,半晌道:
“陛下下旨,让我父王把家中次子送来,准许我回东荣了。”
温宓抹着泪道:
“你们一个两个都走了,独留我一个人了。”
秦然摇摇头,试图打趣道:
“你成亲了,哪里还能胡闹?”
却不曾想,话未半,泣不成声。顾清河也红着眼眶,哑声道:
“与诸君相识已是毕生之幸,何求天长地久?”
温宓红着眼,看他,问道:
“那……”
本想问赵星汉,又碍于秦然在,只怕勾起秦然更伤心,只得咽了回去。秦然同样红着眼,苦笑道:“问便问了,多问一句,也不替你担心了。”
顾清河低头不语,半晌道:
“他同意与我走。”
秦然低下眉眼,浅笑道:
“即得良人,便长厢厮守才好。”
话落,起身道:
“我走了,不必送。”
——
北疆路遥,秦然又是个没出过门的女儿家,即便是坐马车也行的慢。一月余的路程愣是走了整整三个多月,到达郁城时已是将近六月间。
秦然一路见了从未见过的景色,不再是红墙琉璃瓦,风动玲珑响;也不再是杨柳袅娜,赤金牡丹。越向北,越是肆意恣睢的风,吹着新生广袤的翠草,卷起的沙,遥遥停在碧清的湖畔,高山之巅积着终年不化的雪。
街巷里的姑娘不再是纤细、雪白的模样,肩上挑着的也不是雨后新生的娇嫩的杏花,而是皮肤微黑,健美而热烈的少女们,担着早熟的葡萄,瓜果。
马车停了下来,秦然挑开帘子,就见秦烈骑在马上,在不远处冲她招手,见她颔首笑了,便挥挥手,示意车马跟上。没一会儿,马车真正停了下来。绘烟挑开门帘,回雪扶着秦然下了马车。
北宁王秦坚与北宁王妃叶棠早早在门口盼着。与秦然自想的毫不相同,秦然心心念念的认定自己会扑入母亲的怀抱,继而失声痛哭,哭尽这一切的委屈。
但当她见到那血缘亲生的父母时,油然而生的陌生感,难以将面前的人与记忆中模糊的人影重叠起来。秦然走到二人面前,规规矩矩的跪下行了大礼,叩头道:
“请父王、母妃安。儿臣拜见父王母妃。”
北王妃的热泪滞在眼圈里,旋即落下,颤着手扶起她,道:
“好孩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北宁王也红着眼圈,似乎插不进话,半晌只是说:
“进去说话吧。”
北宁王府不算大,至少比京中的小。秦然不敢表露讶异,只是安分的坐在北王妃身边,任由她轻轻拍着自己的手背,问一句答一句。
多说的是好,京中的日子还好,路途还好,身子还好,书读的也还好。她每说一句好,北王妃便哭得更狠些,她也觉得鼻尖似有些酸楚,勉强哭出两滴泪,惹得北王妃哭得更甚。她不知该说什么,求助一般的看向秦烈,秦烈笑道:
“幺儿这一路累坏了,给你收拾出屋子了,快去歇歇才是。”
这才解救了她。回屋的路上,秦烈从后面叫住她,秦然站住,就见秦烈无奈道:
“你不必如此拘束。娘亲向来是疼你的,你写回来一封信,娘亲不知要重复看多少遍。爹爹也是。你小时候,爹爹每次回京,都把你扛在肩上玩。
血脉至亲,总有些许生疏了,也是好找回的。你太拘束他们心里也不好受……”
秦然点点头,秦烈拍拍自家妹妹的头,道:
“比先前高了点。若是有什么想要的,说便是。北疆不比京中,好些东西都没有,但也有许多你没见过的新鲜事。这阵子,我不去营中,多陪你玩一玩。”
秦然抬头看秦烈,半晌道:
“多谢长兄。”
秦烈大手一挥,道:
“快去收拾收拾罢,晚些叫你吃饭。”
说着转身离去,秦然走了两步,回头,只见秦烈匆匆背影,步伐轻快而又自在,是在和京中截然不同的。仿佛这片天地底下,连空气都是自由的;仿佛在这里,她的长兄熟悉而又肆意,像是如鱼得水,苍鹰入空。
秦然有点羡慕,天边的云丝丝缕缕,高远的挂在穹顶,毫无缱绻。湛蓝的天,透亮到心底,刺眼而夺目的阳光,金灿灿的洒在每一寸土地上。
绘烟小心翼翼地请了几遍,秦然方回过神,嘴角挂了点许久不见的笑意,随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