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伴读
曲罢良久,众人才回过神来。
先帝在世时,宫廷宴席常常华丽铺张,规格高且奢靡。
这是官家在先帝驾崩后首次开夜宴,世家贵族们皆以为会沿袭旧制,没想到同昌竟然在官家的授意下将这夜宴办的如此风雅。
除却别具一格的宴席奏乐,就连碗盏都弃了黄金白银等材料,转而使用外邦进贡的水晶琉璃。
琉璃餐具形制虽相同,上面雕刻的字句却根据所盛的菜肴各不相同。
王娢面前摆着一盘紫樱桃煎,那高足水晶琉璃盘上便刻着杨万里的“印成花钿薄,染作冰澌紫。”
其余种种,不一而足。
众人看了都称心思巧妙,除了品尝佳肴外都留神看那碗盏上的诗句,更觉唇齿留香,回味不已。
宴席所有设计都充满了此类巧思,宫廷舞蹈和游戏全都与风雅文化相关。
先帝在时所喜的,如武士搏杀等残忍表演全都被取缔。
王娢留神看着,这词句的选用有一半都来自本朝文人。
她料想同昌长公主此举定是官家授意,暗示官家意欲一改先帝时的草莽之风,改而重视文治教化。
自家父亲向来在文坛士子中颇有声望,从来都主张太平治世,官家将他召回已经是一颗定心丸。
今日这场夜宴由同昌长公主主办,官家和这位大阿姊同气连枝,同昌所为便更加证明了官家心意。
正如王娢所猜测,另一边扶风台上的部分文官们看了心有所感,把对官家如当年先帝一般尚武暴戾的担忧都放下,准备放开胆子谏言治世,辅佐朝廷。
宴席中,同昌长公主乘兴提议众位贵女们作诗为乐,并请了女眷中学养极高的宰辅夫人品评,最后由参与作诗的姑娘们自行评出头三甲。
众人听了都道有趣,那些重视女儿教养的人家见眼前形势,虽各有心思,此时都互相推辞着送女儿上场一试。
王娢虽喜好诗词,却爱品评胜过拟写,更何况这诗会本就是意有所指,是为了给官家填充后宫所用,与自己无甚干系。
同昌长公主拉她作诗不过为了应景,她就搪塞作了两首交上去罢了。
一炷香后,所有参与诗会的贵女均已封笔,女官将诗作誊抄后交由宰辅夫人品评。
在场的姑娘们皆是公侯世家教养出来的贵女,各个都是权势场中审时度势的人物。
看着眼前局面,知道这前三甲已经内定,大部分都跟着宰辅夫人的话头写下了头三位的姓名。
长公主开诗会,世家贵女露个脸儿便已经十分长脸了。参与的贵女都十分知趣,也不敢在此事上十分出风头。
世家女眷的宴会游戏,大多数时候也可看做是关联后宫朝堂的权势之争。
贵女们的评判在这个局面上绝不会凭着自己喜好来,而是要审时度势,保全家族利益。
前三甲很快就被评定了出来,公布的名字也和王娢料想的大差不差:获得头魁的便是王娢身旁的魏如萱,第二第三分别是静亭侯家四姑娘白芷和文贵妃的妹妹文倩欢。
魏如萱大方自若,白芷看着依旧淡淡的。
文倩欢则是眼角眉止不住的得意,惹的冯柳梦暗咬银牙,使劲地拧着手上的帕子。
冯贵妃看出自家妹妹的失态,脸上虽笑着,却冷着神色剜了冯柳梦一眼,吓得她忙和缓了脸色。
外人皆以为冯贵妃和气好相与,只有冯柳梦知道,她是最记仇不好惹的。
上次得罪长公主,冯贵妃派了心腹女官来给自己立规矩,她的嘴被那女官用银针用暗劲扎了足足一刻钟,现在想起来还是隐隐作痛。
王娢看着文倩欢的得意模样,不禁暗笑。文家的人还真是不择手段,为了拿下皇后之位,一个女儿送进宫不够,还要把小女儿搭进来。
文家人算盘打得精明,即使文贵妃夺不了后位,把文倩欢送进宫中也算多了份助力。
文倩欢年轻,保不齐以后还会生下皇子。倒时候文倩欢母凭子贵,又有文贵妃在后面支撑着,文家何愁不兴旺。
虽然太子已经成年,可谁敢保证他就能平平安安活到官家驾崩为止呢?
宫廷内斗究竟并非儿戏,文倩欢本可以在姐姐的庇护下找个好人家嫁了的,又何必进宫受磋磨?
女眷们正向她们三人道贺时,官家身边的大太监喜笑着带了圣旨过来。众人皆下拜领旨。
王娢听着,这圣旨主要意思为:
官家听闻太妃长公主办诗会,颇为高兴,感叹世家贵女们有才德者囿于深闺,无处发挥,特开贵女遴选制度,凡合格者皆可入宫成为女官,按品级领取俸禄。
官家又念太妃身边无年轻女子相伴,特封本次诗会夺得前三甲的贵女为宫中三品女官,随侍太后左右并协理后宫诸事。
好不容易等到这道圣旨念完。王娢正准备起身,没想到大太监又拿出了一道圣旨。
王娢腿已经麻木了,却突然听到大太监提到自己的名字,其余冗长的言语她没注意听。
官家不知出于什么考量,将她选为公主伴读,和皇子公主一同进学,并把林太妃的偏殿赐给她居住。
等大太监把圣旨宣读完,王娢才意识到,今后要常常来往这与自己无甚关系的后宫了。
官家只有二女,静含公主已经嫁给抚北大将军的儿子,留在宫中的只有四皇子的胞妹静远公主。
静远公主和王娢一般大,此时正坐在她母亲淑妃身边。
王娢在宴席前已经与淑妃和静远公主见过礼,静远公主和她算得上相契。
王娢领旨后,瞧见了静远狡黠地看着自己,二人于是相视而笑。
静远公主五官精致秀美,且性格十分活泼可爱。虽然任谁都看得出,静远是十分受宠爱的小公主,可她身上却并无皇族女子的骄矜之气,反倒有几分寻常女儿家的娇憨情态。
宴会结束后,同昌便携着王娢一同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宫门。
还未走到宫门处,王娢便远远瞧见了顾延打马在她们的车驾前等着。
同昌和王娢走进,顾延忙下马走上前来扶着同昌。
同昌长公主看着自家孩子,慈爱地摩痧着顾延额边鬓发,温声问道:“今日宴会饮了多少酒?头可疼?”
顾延笑道:“儿子今日并没醉。翰林院的大人们倒是十分开怀,称赞今日宴会风雅,几乎都喝醉了。官家海量,被他们轮番敬酒也很是清醒。”
王娢听了只是笑,顾延看着她,又道:“姨父今日还好,此时正在宫中和官家议事。”
同昌道:“你妹妹早着人去问了,知道王大人一时半会不回府。待会儿我们将娢儿送回府中便是。”
顾延点头称是,看着王娢想说些什么,忽然想起现在在宫中,人多眼杂,便住口不提,只打马上前,让长公主的车驾跟在后面。
马车上,同昌拉着王娢的手坐在一处,道:“娢儿,在宫中待了这些时辰,可有些乏了?”
王娢听了,倚着同昌道:“观云台开阔,不憋闷,倒不觉得乏。”
同昌为她扶了扶头上的簪子,语气怜爱:“官家今日高兴,估计是筵饮时起了兴致,与你爹爹谈起你们家男女一同教养的规矩,故而点了你做静远的伴读。”
兰姑从丹药盒子里拿出两颗生津丹,边用手帕子托着递给她二人,边回道:
“才延哥儿身边的小子回说,官家听闻观云台这边开诗会,便想起了琅琊王氏男女同等教养的族规,当下便问咱们姑娘现请哪位先生教习。王大人依言答了几句,官家听了很是高兴,说要在宫中开个女学,凡皇女们皆需接受教习。”
同昌和王娢都噙了一颗生津丹,听兰姑回禀时,这丹药已经在嘴里化尽了。
兰姑把水递给她二人,只见长公主点了点王娢的鼻尖,笑道:“怪道官家突然间选了你做公主伴读呢,原来是打算开女学,你们家这规矩过了百年,你去是最合适不过的。”
王娢饮了清水,听长公主此言,便直往她怀里钻着撒娇:“姨母知道我是最爱躲清闲的,好不容易离了琅琊,本以为可以自在些日子,没想到又得进学。娢儿只怕倒是早起不来给爹爹姨母丢脸呢。”
同昌兰姑听王娢的赖皮话儿,都忍俊不禁。
同昌更是半气半笑,点了点她的额头道:“你这孩子倒是实诚,也不怕人听去了笑话儿。还好官家赏你在含章殿侧殿居住,不然你岂不是要天天迟到?”
王娢听罢,搂着同昌的手娇声道:“姨母,宫中虽好,可终究不如家里自在。”
同昌听了笑道:“你阿延哥哥也同皇子们一处读书,常常到太妃娘娘处去请安用膳,他自然会照顾你。等到休沐日便让他接你一同回来,你二人做个伴儿也是好的。”
二人正说着,马车已经到了门口,连翘扶着王娢下马车,同昌掀开马车帘子嘱咐她早些安歇。
这边,顾延也下了马,走向王娢道:“阿娢,明日我要来你们家找姨夫讨教文章,你可不许出门去。”
王娢看着眼前的少年郎,他因今夜饮了酒,显得眼睛如黑曜石一般明亮。一双桃花眼此时正含笑看着她,映着府门外挂着的灯笼,像含着一片星河般潋滟。
“知道了,你快些回去。姨夫出外巡视,你多陪陪姨母,她今日操持筵席定是累着了。”王娢笑应着。
顾延郑重应了,二人道别,各自回府去了。
王娢回家后,命厨房煮好安神汤,吩咐丫头们等王景之回来给他送去。
王娢自己也在家中等到王景之回来后才安歇了。
第二日清晨,王娢起身收拾妥当后,小丫头子们便在房中摆上了早膳。
因着昨日筵席上进了些荤腥,刘妈妈便吩咐着将早膳准备的清淡些,只上了些青蔬小菜,素馒头和一碗胭脂粳米粥。
王娢吃了半玩粳米粥和一个素馒头。
早膳过后,王娢因要消食,便带了附子往碧筠轩附近的小花园走去。
那花园虽小,收拾的却十分精致。花园亭台轩榭,奇花异草中有一多半是王娢母亲搜寻布置的。
林岱还在世时,王景之交友广阔,那小花园于是十分热闹,每日文人墨客往来不断。
林岱陨身后,王景之便深入简出,很少在家中接待客人。
如今这园子比从前冷清了不少,除了收拾打扫的丫鬟婆子,很少有人来往。
王娢自幼受母亲影响,十分喜爱搜寻侍弄花草,自她回到长安后,这园子里倒多了不少她搜寻来的东西。
“附子,我的那盆素冠荷鼎过些日子就要开花了。等花开了,我带着你们来赏兰饮酒。”王娢边逛边道。
附子听了,道:“姑娘,前些日子酿的青梅酒也快好了,到时咱们就拿坛子酒拿出来,如何?”
此言正中王娢心思,这酒是他前些日子和父亲一起酿的。
从前,只要他们一家人聚在一处,林岱年年都要酿青梅酒。
王娢小时候不适应梅子的酸味,便不喜父母每年开夏酿这酒。
每每问父亲为何年年要酿这酒,他也只是笑着说:“娢儿,你母亲喜欢。”
后来母亲离开了他们,父亲还年年采梅子酿酒,在荆州出外任时也不忘每年送一坛子回来给阿娢。
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王娢也爱上了这酒中淡淡的酸涩,也开始期待起了每年酿酒的时节。
透过梅子的味道,王娢好像总能回到小时候,母亲的声音还是那样温软:“娢儿,梅子酒好了,你和你爹爹快来尝尝。”
这酒是王娢母亲的独门秘方,也不知父亲几时学会了,味道竟然分毫不差。
王娢正回想着,忽然感觉被人用什么东西敲了一下。待她回头,顾延正拿折扇笑看着她。
先帝在世时,宫廷宴席常常华丽铺张,规格高且奢靡。
这是官家在先帝驾崩后首次开夜宴,世家贵族们皆以为会沿袭旧制,没想到同昌竟然在官家的授意下将这夜宴办的如此风雅。
除却别具一格的宴席奏乐,就连碗盏都弃了黄金白银等材料,转而使用外邦进贡的水晶琉璃。
琉璃餐具形制虽相同,上面雕刻的字句却根据所盛的菜肴各不相同。
王娢面前摆着一盘紫樱桃煎,那高足水晶琉璃盘上便刻着杨万里的“印成花钿薄,染作冰澌紫。”
其余种种,不一而足。
众人看了都称心思巧妙,除了品尝佳肴外都留神看那碗盏上的诗句,更觉唇齿留香,回味不已。
宴席所有设计都充满了此类巧思,宫廷舞蹈和游戏全都与风雅文化相关。
先帝在时所喜的,如武士搏杀等残忍表演全都被取缔。
王娢留神看着,这词句的选用有一半都来自本朝文人。
她料想同昌长公主此举定是官家授意,暗示官家意欲一改先帝时的草莽之风,改而重视文治教化。
自家父亲向来在文坛士子中颇有声望,从来都主张太平治世,官家将他召回已经是一颗定心丸。
今日这场夜宴由同昌长公主主办,官家和这位大阿姊同气连枝,同昌所为便更加证明了官家心意。
正如王娢所猜测,另一边扶风台上的部分文官们看了心有所感,把对官家如当年先帝一般尚武暴戾的担忧都放下,准备放开胆子谏言治世,辅佐朝廷。
宴席中,同昌长公主乘兴提议众位贵女们作诗为乐,并请了女眷中学养极高的宰辅夫人品评,最后由参与作诗的姑娘们自行评出头三甲。
众人听了都道有趣,那些重视女儿教养的人家见眼前形势,虽各有心思,此时都互相推辞着送女儿上场一试。
王娢虽喜好诗词,却爱品评胜过拟写,更何况这诗会本就是意有所指,是为了给官家填充后宫所用,与自己无甚干系。
同昌长公主拉她作诗不过为了应景,她就搪塞作了两首交上去罢了。
一炷香后,所有参与诗会的贵女均已封笔,女官将诗作誊抄后交由宰辅夫人品评。
在场的姑娘们皆是公侯世家教养出来的贵女,各个都是权势场中审时度势的人物。
看着眼前局面,知道这前三甲已经内定,大部分都跟着宰辅夫人的话头写下了头三位的姓名。
长公主开诗会,世家贵女露个脸儿便已经十分长脸了。参与的贵女都十分知趣,也不敢在此事上十分出风头。
世家女眷的宴会游戏,大多数时候也可看做是关联后宫朝堂的权势之争。
贵女们的评判在这个局面上绝不会凭着自己喜好来,而是要审时度势,保全家族利益。
前三甲很快就被评定了出来,公布的名字也和王娢料想的大差不差:获得头魁的便是王娢身旁的魏如萱,第二第三分别是静亭侯家四姑娘白芷和文贵妃的妹妹文倩欢。
魏如萱大方自若,白芷看着依旧淡淡的。
文倩欢则是眼角眉止不住的得意,惹的冯柳梦暗咬银牙,使劲地拧着手上的帕子。
冯贵妃看出自家妹妹的失态,脸上虽笑着,却冷着神色剜了冯柳梦一眼,吓得她忙和缓了脸色。
外人皆以为冯贵妃和气好相与,只有冯柳梦知道,她是最记仇不好惹的。
上次得罪长公主,冯贵妃派了心腹女官来给自己立规矩,她的嘴被那女官用银针用暗劲扎了足足一刻钟,现在想起来还是隐隐作痛。
王娢看着文倩欢的得意模样,不禁暗笑。文家的人还真是不择手段,为了拿下皇后之位,一个女儿送进宫不够,还要把小女儿搭进来。
文家人算盘打得精明,即使文贵妃夺不了后位,把文倩欢送进宫中也算多了份助力。
文倩欢年轻,保不齐以后还会生下皇子。倒时候文倩欢母凭子贵,又有文贵妃在后面支撑着,文家何愁不兴旺。
虽然太子已经成年,可谁敢保证他就能平平安安活到官家驾崩为止呢?
宫廷内斗究竟并非儿戏,文倩欢本可以在姐姐的庇护下找个好人家嫁了的,又何必进宫受磋磨?
女眷们正向她们三人道贺时,官家身边的大太监喜笑着带了圣旨过来。众人皆下拜领旨。
王娢听着,这圣旨主要意思为:
官家听闻太妃长公主办诗会,颇为高兴,感叹世家贵女们有才德者囿于深闺,无处发挥,特开贵女遴选制度,凡合格者皆可入宫成为女官,按品级领取俸禄。
官家又念太妃身边无年轻女子相伴,特封本次诗会夺得前三甲的贵女为宫中三品女官,随侍太后左右并协理后宫诸事。
好不容易等到这道圣旨念完。王娢正准备起身,没想到大太监又拿出了一道圣旨。
王娢腿已经麻木了,却突然听到大太监提到自己的名字,其余冗长的言语她没注意听。
官家不知出于什么考量,将她选为公主伴读,和皇子公主一同进学,并把林太妃的偏殿赐给她居住。
等大太监把圣旨宣读完,王娢才意识到,今后要常常来往这与自己无甚关系的后宫了。
官家只有二女,静含公主已经嫁给抚北大将军的儿子,留在宫中的只有四皇子的胞妹静远公主。
静远公主和王娢一般大,此时正坐在她母亲淑妃身边。
王娢在宴席前已经与淑妃和静远公主见过礼,静远公主和她算得上相契。
王娢领旨后,瞧见了静远狡黠地看着自己,二人于是相视而笑。
静远公主五官精致秀美,且性格十分活泼可爱。虽然任谁都看得出,静远是十分受宠爱的小公主,可她身上却并无皇族女子的骄矜之气,反倒有几分寻常女儿家的娇憨情态。
宴会结束后,同昌便携着王娢一同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宫门。
还未走到宫门处,王娢便远远瞧见了顾延打马在她们的车驾前等着。
同昌和王娢走进,顾延忙下马走上前来扶着同昌。
同昌长公主看着自家孩子,慈爱地摩痧着顾延额边鬓发,温声问道:“今日宴会饮了多少酒?头可疼?”
顾延笑道:“儿子今日并没醉。翰林院的大人们倒是十分开怀,称赞今日宴会风雅,几乎都喝醉了。官家海量,被他们轮番敬酒也很是清醒。”
王娢听了只是笑,顾延看着她,又道:“姨父今日还好,此时正在宫中和官家议事。”
同昌道:“你妹妹早着人去问了,知道王大人一时半会不回府。待会儿我们将娢儿送回府中便是。”
顾延点头称是,看着王娢想说些什么,忽然想起现在在宫中,人多眼杂,便住口不提,只打马上前,让长公主的车驾跟在后面。
马车上,同昌拉着王娢的手坐在一处,道:“娢儿,在宫中待了这些时辰,可有些乏了?”
王娢听了,倚着同昌道:“观云台开阔,不憋闷,倒不觉得乏。”
同昌为她扶了扶头上的簪子,语气怜爱:“官家今日高兴,估计是筵饮时起了兴致,与你爹爹谈起你们家男女一同教养的规矩,故而点了你做静远的伴读。”
兰姑从丹药盒子里拿出两颗生津丹,边用手帕子托着递给她二人,边回道:
“才延哥儿身边的小子回说,官家听闻观云台这边开诗会,便想起了琅琊王氏男女同等教养的族规,当下便问咱们姑娘现请哪位先生教习。王大人依言答了几句,官家听了很是高兴,说要在宫中开个女学,凡皇女们皆需接受教习。”
同昌和王娢都噙了一颗生津丹,听兰姑回禀时,这丹药已经在嘴里化尽了。
兰姑把水递给她二人,只见长公主点了点王娢的鼻尖,笑道:“怪道官家突然间选了你做公主伴读呢,原来是打算开女学,你们家这规矩过了百年,你去是最合适不过的。”
王娢饮了清水,听长公主此言,便直往她怀里钻着撒娇:“姨母知道我是最爱躲清闲的,好不容易离了琅琊,本以为可以自在些日子,没想到又得进学。娢儿只怕倒是早起不来给爹爹姨母丢脸呢。”
同昌兰姑听王娢的赖皮话儿,都忍俊不禁。
同昌更是半气半笑,点了点她的额头道:“你这孩子倒是实诚,也不怕人听去了笑话儿。还好官家赏你在含章殿侧殿居住,不然你岂不是要天天迟到?”
王娢听罢,搂着同昌的手娇声道:“姨母,宫中虽好,可终究不如家里自在。”
同昌听了笑道:“你阿延哥哥也同皇子们一处读书,常常到太妃娘娘处去请安用膳,他自然会照顾你。等到休沐日便让他接你一同回来,你二人做个伴儿也是好的。”
二人正说着,马车已经到了门口,连翘扶着王娢下马车,同昌掀开马车帘子嘱咐她早些安歇。
这边,顾延也下了马,走向王娢道:“阿娢,明日我要来你们家找姨夫讨教文章,你可不许出门去。”
王娢看着眼前的少年郎,他因今夜饮了酒,显得眼睛如黑曜石一般明亮。一双桃花眼此时正含笑看着她,映着府门外挂着的灯笼,像含着一片星河般潋滟。
“知道了,你快些回去。姨夫出外巡视,你多陪陪姨母,她今日操持筵席定是累着了。”王娢笑应着。
顾延郑重应了,二人道别,各自回府去了。
王娢回家后,命厨房煮好安神汤,吩咐丫头们等王景之回来给他送去。
王娢自己也在家中等到王景之回来后才安歇了。
第二日清晨,王娢起身收拾妥当后,小丫头子们便在房中摆上了早膳。
因着昨日筵席上进了些荤腥,刘妈妈便吩咐着将早膳准备的清淡些,只上了些青蔬小菜,素馒头和一碗胭脂粳米粥。
王娢吃了半玩粳米粥和一个素馒头。
早膳过后,王娢因要消食,便带了附子往碧筠轩附近的小花园走去。
那花园虽小,收拾的却十分精致。花园亭台轩榭,奇花异草中有一多半是王娢母亲搜寻布置的。
林岱还在世时,王景之交友广阔,那小花园于是十分热闹,每日文人墨客往来不断。
林岱陨身后,王景之便深入简出,很少在家中接待客人。
如今这园子比从前冷清了不少,除了收拾打扫的丫鬟婆子,很少有人来往。
王娢自幼受母亲影响,十分喜爱搜寻侍弄花草,自她回到长安后,这园子里倒多了不少她搜寻来的东西。
“附子,我的那盆素冠荷鼎过些日子就要开花了。等花开了,我带着你们来赏兰饮酒。”王娢边逛边道。
附子听了,道:“姑娘,前些日子酿的青梅酒也快好了,到时咱们就拿坛子酒拿出来,如何?”
此言正中王娢心思,这酒是他前些日子和父亲一起酿的。
从前,只要他们一家人聚在一处,林岱年年都要酿青梅酒。
王娢小时候不适应梅子的酸味,便不喜父母每年开夏酿这酒。
每每问父亲为何年年要酿这酒,他也只是笑着说:“娢儿,你母亲喜欢。”
后来母亲离开了他们,父亲还年年采梅子酿酒,在荆州出外任时也不忘每年送一坛子回来给阿娢。
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王娢也爱上了这酒中淡淡的酸涩,也开始期待起了每年酿酒的时节。
透过梅子的味道,王娢好像总能回到小时候,母亲的声音还是那样温软:“娢儿,梅子酒好了,你和你爹爹快来尝尝。”
这酒是王娢母亲的独门秘方,也不知父亲几时学会了,味道竟然分毫不差。
王娢正回想着,忽然感觉被人用什么东西敲了一下。待她回头,顾延正拿折扇笑看着她。